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安乐天下 >

第162章

安乐天下-第162章

小说: 安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纪老太太恍然大悟,“咱们刚来。事情又多。我就没想到这个。你倒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纪老太太答应,会尽快给顾雪儿安排。

    顾雪儿就向纪老太太道谢,然而脸上并没有丝毫欢喜的神色。

    见顾雪儿几次作态。纪晓棠不由得多看了顾雪儿几眼。自从回到纪家,又跟了纪家来到京城,顾雪儿已经被纪老太太养在身边,一应的吃穿用度都比照着纪晓芸。

    经过这些日子的养尊处优。顾雪儿已经不是当初的破落模样,甚至比原来在烟袋胡同的时候还水灵了许多。

    顾雪儿会打扮了。也爱打扮了,一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小盒的上等杭粉,让她脸上的皮肤也显得细腻白净起来,三分姿色。就显出五分来。

    她的变化可以说非常明显,周围的人都能看的出来。

    “哎……”纪老太太叹气,就让顾雪儿暂且下去休息。

    顾雪儿似乎不大情愿。却不敢违逆纪老太太的意思,跟众人行礼。慢慢地出去了。

    “若是出门,也带上雪儿吧。”纪老太太向纪二太太说道。

    “老太太……”纪二太太并没有立刻答应。

    “雪儿也到了年纪了,总不能耽搁了她。而且,顾家也要靠着她延续血脉。”纪老太太是想让纪二太太给顾雪儿寻一门亲事。

    纪老太太不爱出门,也没什么亲交故旧,在这个问题上,只能依靠儿子媳妇。

    “老太太……,”纪二太太有些为难,然而一些话,却又不得不说,“媳妇若是出门,来往的都是官宦之家……”

    纪二老爷如今是四品官,还有个位居二品,极得太后和公主宠信的县主女儿,这也就决定了纪二太太所来往的女眷们的身份。

    这些身份的人家,是不可能娶顾雪儿的。

    纪老太太其实心中也知道这个道理,然而还是皱起眉头,不是恼纪二太太,也是烦恼这件事。

    “顾家已经没人了,我能为顾家做的,也只有这件事。”纪老太太的意思很清楚,这件事无论多困难,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得办。

    若是将顾雪儿留在清远,嫁给富裕的庄户,其实是很不错的出路。

    可纪老太太已经将顾雪儿带到京城来了,这样的话再说也没有益处。

    “这件事,我只交给你们。大老爷大太太那里,我信不过他们。”纪老太太干脆又说道。老太太心里清楚,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待她是真心。

    “晓棠,你最有法子。不看别人,就看祖母的面子,你帮着给想想法子。”纪老太太的目光又落到纪晓棠身上,语气很是和软,甚至有些软弱。

    不管心里面如何,纪老太太很少在人前表露出她的这一面来。

    “祖母何必这样说,娘、爹爹和我都会想法子的。”养顾雪儿一辈子或许是个稳妥的法子,她们家不在乎多养这么一口人。可她们还得顾虑纪老太太的执念。

    “这就好,这就好。”纪老太太见纪晓棠答应了,顿时就高兴起来。

    正说着话,外面小丫头就禀报说姚氏来了。

    姚氏还带了周念红同来。

    纪晓棠这些日子暗中留心,看出姚氏是个极有眼色的人。因为她刚回来,姚氏就没出现,现在应该是估计她们差不多谈完了事情,才带着周念红来了。

    姚氏这个时机拿捏的非常好,既不会讨人嫌(因为她们毕竟是外人),也正赶着纪晓棠和纪二太太都在萱华堂。

    一阵寒暄,纪二太太就问起周桥:“今天去上学了?不知道在学里习惯不习惯?缺少什么,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来告诉我。”

    周桥十三岁,正是读书的年纪。

    纪大老爷在萱华堂见到了姚氏,也见到了姚氏的一双儿女,攀谈之间,姚氏提起周桥本来在家里请有西席,只是后来动乱,周桥的功课就一直耽误了下来。

    纪大老爷当即就大包大揽。说要安排周桥进学里读书。

    果然。不出几天的工夫,纪大老爷就将事情给办好了。周桥如今在离馨华堂只有三条街的一间私塾中念书。那间私塾是几家京官合伙请的老儒为自家子侄办的。他们都是文官,其中一位还是纪大老爷的同榜好友。

    周桥就用的是纪大老爷外甥的身份在那里附读。

    “一早就去了学里。二太太给准备的东西十分周全,桥儿在学里很好。”姚氏笑着说道。

    “这就好。”纪老太太点头,“若是有什么不便,你不要瞒着。我可记得。你从小就是这样的脾气,最后自己受了委屈。”

    姚氏蓦地就红了眼圈。似乎是被纪老太太的话触动了内心的痛处。

    “难为老太太还记着,这些年为我操心。”姚氏低下头去,轻声说道。

    听姚氏这样说,纪老太太就有些歉疚:“琴娘。不要再说这样的话,让我心里越发的难受。”

    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沉郁起来。

    这种气氛下,周念红就不自在起来。她皱着眉头,轻轻地扯了扯姚氏的衣袖:“娘……”

    周念红的语气中包含着一丝不认同。而更多的是痛苦。

    “是我不好。”姚氏似乎很听周念红的话,不等别人再说什么,她已经拿出帕子飞快地擦拭了眼角,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姚氏的脸上已经又是笑容了。

    “……上次县主说喜欢的花样子,我和红儿给县主做了一双鞋,已经做得了,县主看喜不喜欢,合不合脚。”

    姚氏这么说着话,周念红就从怀中取出帕子包着的一双绣花鞋来。

    这双鞋用的是京城中时下最流行的莲花高底,鞋面是大红绸子,绣着精致的图样。纪晓棠看了那图样,才想起来,似乎是前几天大家一起翻看花样子,她对这个花样子夸了两句,当时姚氏和周念红都在场。

    想来这娘儿两个是那个时候留了心,这几天的工夫,就做出这样一双鞋来。

    “这如何使得。”纪晓棠说道。

    “说了这是在家里,不用这么县主县主地称呼她,太生分了些,还是依着原来,只叫她晓棠就是了。”纪二太太说道。

    周念红立刻垂了头。

    姚氏则是满脸陪笑:“晓棠是不喜欢这双鞋?我和红儿再另外做了来……”

    姚氏的话纪晓棠并没用心听,她更关注的是周念红。见周念红垂了头,脸上微微发红,纪晓棠心中叹了一口气。

    “并不是不喜欢,只是这双鞋子费工极多,我心里怎么过得去。”纪晓棠说道。

    “并不费什么工夫,反正我们母女每天也没有事做,做些针线,还是散闷了。……别的不敢说,只这针线还能过的去。晓棠若是不嫌弃,只管将活计交给我和红儿来做。”姚氏热切地说道。

    纪晓棠让丫头接过了鞋子来,又细细地看了一回,然后试了试。

    鞋子十分合脚,且穿起来也舒适。

    “多谢琴娘姑姑和红儿姐姐。”纪晓棠向两人道谢,又夸两人好针线。

    姚氏笑容满面,周念红也抬起了头。

    “……只听人说过,从未来过……”姚氏就小心地问起长宁公主的茶会,说她和周念红从没来过京城。

    住进馨华堂之后,这娘儿两个还从来没出过门。

    周念红与纪晓莲同龄,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

    ……

    纪晓棠与纪二太太一同回景华堂,刚刚小睡过后的长生就蹬蹬蹬跑了过来。

    小家伙裹的跟个棉包子似的,偏规规矩矩小大人样地给两人见礼:“给娘请安。给县主姐姐请安。”

    举止虽小大人样,然而声音还是奶声奶气的。

    “谁教你的,叫什么县主姐姐?”纪晓棠携了长生的手,一同到炕上坐了。

    长生抿嘴笑:“姐姐就是县主,不用人教。”

    “淘气。”纪晓棠捏了捏长生肉呼呼的脸,“以后只许叫姐姐。”

    “好吧。”长生没坚持,晃了晃两条小短腿,就应了。

    看着长生背了两首新学的诗,又带着他玩了一会,纪二太太就让奶娘将长生抱了出去。

    她这是有事情要跟纪晓棠商量。

    “老太太吩咐下来的事,我着实发愁。”纪二太太跟纪晓棠说话。

    “娘也不必愁。老太太想的好,终归还得看现实如何。”纪晓棠告诉纪二太太她的想法,“我还是原来的意思,咱们在这里虽没庄田,大伯父和大伯母总有的。”

    纪晓棠并不打算将顾雪儿嫁入官宦人家,哪怕是小官的人家也不妥。富余的庄户人家,才是最好的安排。

    “你是这样想的。我原本还想,她或能给个小官做个填房。”纪二太太说道。

    “不妥。那官肯娶顾雪儿,自然看着爹爹,以后要在仕途上依靠爹爹提携。顾雪儿的经历和性情,并不适合。”

    纪晓棠不信任顾雪儿,也不想自家要为这个人操一世的心。

    说着顾雪儿,纪晓棠就想到了周念红:“倒是她,咱们或许能帮上一把。”

    “晓棠,你的意思……”

    “娘,老太太带来的这两家人,可都不是省心的。”纪晓棠说道。

    她说不省心,但还是想帮助周念红,也就是意味着她眼中不省心的人,并不包括周念红。

    “晓棠,你是不是担心琴娘?”纪二太太问。

    “娘就不担心吗?”纪晓棠早已经从纪二太太处得知了纪大老爷和姚氏之间的渊源。

    纪二太太叹气。

    纪大老爷在萱华堂中第一次与姚氏面对面时的情形,纪二太太如今还历历在目。两个人表面上似乎都是淡淡的,但是纪二太太知道内情,细看之下就知道绝非如此。

    纪大老爷是吃惊和激动。

    姚氏并不吃惊,因为她早知道进京会见到纪大老爷,但也绝不像表面上那么淡然。

    母女俩正要深谈,纪二老爷回来了。

    “怎么回来的这样早?”纪二太太问。

    纪二老爷今天休沐,就趁机去看望京中的朋友。

    “突然想到一件事,要跟大哥商量,所以早回来了一会。”纪二老爷坐下,“也不知道大哥最近在忙些什么……”

    “爹爹何出此言?”纪晓棠立刻就问。


第十六章 鸿雁

    能让纪二老爷在妻女面前抱怨出口,纪大老爷忙碌的程度可见一斑,所以纪晓棠才会询问。

    “也没什么。”纪二老爷虽然抱怨了一句,但是却并不愿意多说,只告诉纪晓棠这几天他找纪大老爷很难,虽然每次都有托词,但是纪二老爷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他不愿意多说,纪晓棠也就没有追问。

    “那爹爹回来之后见过大哥哥了吗?”

    纪二老爷就回答说没有。

    “怎么,你有事找晓慕?”纪二老爷问纪晓棠。

    纪晓棠摇头,“我回来的时候,正好碰见大哥哥。我看他似乎是从大伯父的书房出来,整个人魂不守舍的,以为是写文章的事,问他,他又说不是,……也没说是什么事。”

    “哦……”纪二老爷微微皱了皱眉,“等我有机会向你大伯问一问。如果有什么犯难的事,也该说出来,一家子商量。”

    “是这个道理。”纪二太太对此很是赞同。

    纪晓棠也点头。

    此刻,她们口中提到的纪晓慕正在芳华堂的上房屋中,一边慢慢喝着香茶,一边愣愣地出神。

    杨氏从里屋转出来,看到纪晓慕的样子,就有些惊讶。

    “晓慕,你在想什么呢,想的这样出神。”杨氏记得她方才进里屋的时候,纪晓慕就是现在的姿势,已经过了约莫两盏茶的工夫,纪晓慕的姿势却分毫没变。

    走近了,杨氏看到了纪晓慕手中的茶杯。

    茶杯里的香茶几乎还是满的,纪晓慕根本就没喝茶,却这样举着杯子举了半天。

    纪晓慕被杨氏的声音惊醒。回过神来,忙就将茶杯放到了手边的矮桌上。

    “不是说身子不舒服,去歇着了吗,怎么又出来了?”纪晓慕关心地问杨氏。

    “已经歇了一会,感觉好多了。”杨氏在矮桌对面坐下来,“晓慕,你在想什么。有什么烦恼的事?”

    纪晓慕犹豫了片刻。

    他与杨氏是表姐弟。自幼相识,且两人的脾性还颇合得来,都是爱读书的人。做了夫妻。两人的关系又更近了一层。

    杨氏从来不是多话的人,更不是多事的人,而只要杨氏问起,纪晓慕也从来不会特意对她隐瞒什么。

    可今天这件事。纪晓慕犯了犹豫。

    “什么事,不好说吗?”杨氏又问了一句。

    “不是不好说。”纪晓慕还是决定告诉杨氏。“我也只是疑心……”

    “疑心什么?”

    “你知道,父亲这些年越来越沉迷于风水玄学……”

    杨氏点头,这件事她自然是知道的。

    纪大老爷不仅自己沉迷于研究风水玄学,还结交了不少这方面的朋友。这里面既有朝廷命官,也有住持道观、寺庙的道士和尚,还有一些来历不慎清楚的所谓“仙长”。

    纪大老爷对他的这些朋友都十分慷慨。

    而纪晓慕发现。就在最近,纪大老爷与这些朋友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不仅连续外出见这些人,还数次将人请到家中来密谈。

    这些还不算,纪晓慕今天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

    “是什么事?”

    “父亲召集了一些人,似乎是打发他们去做一件什么事。”

    “去哪里,做什么事?”

    关于做什么是,纪晓慕并没听到,而去哪里,他却隐约听见了。

    “似乎是去清远老家。”

    “父亲没跟你说,也没跟老太太、二叔他们商量?”

    “没有。”纪晓慕摇头。纪大老爷不仅没跟他说,在他撞上询问的时候,还闪烁其词,最后干脆吩咐他不许过问。

    纪大老爷最近也没跟纪二老爷私下商量过什么事。

    实际上,纪晓慕非常肯定,纪大老爷做这些,是完全瞒着纪老太太和纪二老爷的。

    “……二叔来了,父亲也多了一个臂膀。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父亲有什么事,要瞒着二叔?跟二叔商量,多一个人想法子,多一份力,岂不是更好?而且,父亲有什么事,要瞒着你这个儿子?”杨氏越想越觉得奇怪。

    “晓慕,你是不是猜到了什么?”杨氏看着纪晓慕。

    纪晓慕皱眉叹气:“父亲对风水玄学太过痴迷了。岂不知古人有言,一命二运三风水。我担心父亲会误入歧途……”

    “是这样。”杨氏恍然大悟。

    纪晓慕看了杨氏一眼,并没有继续解释。他了解杨氏,杨氏虽然性情聪慧,然而于世故上却嫌单纯。她一定没有他想的深。

    所以,在这件事上,即便是杨氏也不能分担他的烦恼。

    他该怎么办,他劝不听也拦不住纪大老爷,不能阻止他派人去“探查”纪家福地的风水,那么他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纪二老爷呢?

    如果纪大老爷只是让人探查纪家福地的风水,他其实可以不说,毕竟他并不相信纪二老爷会为了自己改动祖宗坟地的风水格局,这件事最终会是虚惊一场。

    纪大老爷派人探查回来,就此放了心。纪二老爷那边没有觉察。一家人还像从前一样。

    可是,万一……

    万一纪大老爷并不仅仅是探查呢……

    “父亲不会这么做的。”纪晓慕喃喃地道,似乎是在向自己确定着什么似的。

    杨氏担忧地看着纪晓慕。

    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看见纪晓慕如此纠结为难的样子。

    ……

    妍华堂

    进了腊月,京城的天气滴水成冰。

    妍华堂上房屋中,却是温暖如春。屋里烧了火龙,熏笼里也燃着炭。从清远来的时候,纪晓棠一家带了足够的银钱,东路一应院落所用的炭和柴火。都是自己购买,因此十分充裕。

    纪晓棠坐在炕上,怀中还揣了一个手炉,正和程嬷嬷、锦儿、绣儿几个丫头在做针线。

    这是主仆之间日常的轻松消闲时光。

    “……这京城可比咱们清远冷太多了,我可算是信了那些冻掉鼻子、冻掉手指的传闻了。”锦儿一面绣着帕子,一面说道。

    众人都被她给说笑了。

    “傻丫头,那传闻虽不假。却是她们特意说来唬你的。”程嬷嬷笑道。

    “怎么又是真的。又是唬我?”锦儿不明白。

    “是真的,却并不是发生在京城,那还得再往北。靠近北蛮的地方了。大家刚进京不习惯,再加上清远天气确实暖和,这才将这里比的冷了。……今年啊,只是中等。以往比这冷的时候还有呢。”程嬷嬷说道。

    “是真的吗?”几个丫头就要程嬷嬷多讲讲。纪晓棠这个屋子里的丫头们最喜欢听程嬷嬷讲古了。

    程嬷嬷没说话。

    锦儿几个就都看向纪晓棠,眼神中哀求的神色不能更明显了。

    纪晓棠忍不住笑了:“嬷嬷就说个给大家伙听听吧。”

    程嬷嬷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正说到有趣处。小丫头碧儿就从门外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碧儿到了纪晓棠身边,附在纪晓棠耳边低声地说了一句。

    纪晓棠拿着针线的手就顿住了。

    程嬷嬷在碧儿进来的时候,就已经住了嘴,如今一看纪晓棠的脸色。就猜到是有什么重要的事。纪晓棠素来喜行不露于色,然而此刻却明显有些激动。

    “快去将人带来。”纪晓棠吩咐碧儿。

    碧儿应声立刻出去了。

    不用纪晓棠吩咐,屋子里以程嬷嬷为首都站了起来。程嬷嬷向几个丫头示意,锦儿和绣儿都留了下来。瑶儿几个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阿佑打发人来了。”纪晓棠说道。

    “祁大人终于有信来了!”程嬷嬷、锦儿和绣儿都为纪晓棠高兴。

    很快,碧儿就领着成大忠来了。

    纪晓棠认得成大忠,可以说他是祁佑年身边纪晓棠最为熟悉的人。

    成大忠是祁佑年身边的一名亲兵护卫,领着百户的官职,是祁佑年最为心腹得力的人。成大忠对祁佑年,对祁家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成家自祖上就跟着祁家当兵了,后来被提拔,世世代代做了威武候祁家的家将。如今成大忠的父辈们都跟在老威武候身边,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