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安乐天下 >

第163章

安乐天下-第163章

小说: 安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家自祖上就跟着祁家当兵了,后来被提拔,世世代代做了威武候祁家的家将。如今成大忠的父辈们都跟在老威武候身边,他的兄弟们,则跟着祁家的小辈。

    成大忠和祁佑年还是自幼一起长大的,虽身份不同,然而情分上不亚于亲兄弟。

    也正是因为是他,纪晓棠才不避嫌疑,让碧儿直接领着他来妍华堂见面。

    成大忠见了纪晓棠忙就行叩拜大礼,嘴里称呼县主。

    显然,他已经知道纪晓棠被封为县主的事了。

    “成百户不用多礼,起身说话。”

    成大忠依旧行完了礼,然后才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将背上的包袱递上,随同包袱递上的,还有祁佑年的一封亲笔信。

    一看见那包袱的大小,纪晓棠就知道,这必定是祁佑年答应做给她的山鹰标本。

    纪晓棠将书信小心地放在桌上,一面就让锦儿和绣儿帮着她将包袱打开。

    从箱子里将山鹰的标本取出,即便是纪晓棠并不懂得这一行,也不由得要赞叹标本的精致工艺。

    栩栩如生!

    “和真的一样,怪吓人的,可也真威风漂亮。”锦儿忍不住说了一句。

    纪晓棠几个贴身服侍的丫头,锦儿的性子最直也泼辣,又被纪晓棠宠着,所以最敢说话。

    “难得……”纪晓棠轻轻抚摸山鹰的羽毛。祁佑年现在恩宠极盛,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如此的压力之下,还能在紧张的行军中将标本做好了送回来给她,又岂止是难得两字!

    让锦儿和绣儿将标本收下去,纪晓棠让成大忠坐下,她也不看信,只细细地向成大忠询问祁佑年的情形,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军中的情况。

    成大忠早就得了祁佑年的叮嘱,只要纪晓棠问,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纪晓棠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人,而且还相当于是祁佑年的一位谋士,或者提供消息或者提供计策,帮着祁佑年打了几次大胜仗。

    与成大忠一番对答,纪晓棠很快就掌握了蜀中前方最新的动态,比纪二老爷从朝堂带回来的更为细致和真实。

    纪晓棠还问了祁佑年的身体情况、饮食起居,知道祁佑年一切安好,略略放心。

    “成百户的行程是如何安排的?”纪晓棠又问成大忠。

    成大忠这次回来,是奉着祁佑年的明令的,去交办了差事,才私下里往馨华堂来给纪晓棠送信。

    “……领了衙门的回文,明天就要启程回去。”

    成大忠的行程自然安排的十分紧。

    “我有回信要给阿佑,成百户下榻在何处?”

    成家在威武侯府后身有宅院,成大忠这次回来,打算回家去住一个晚上。

    纪晓棠就跟成大忠约定下,成大忠明天寅末来拿回信。

    将事情都交代清楚,成大忠起身告辞。纪晓棠忙让程嬷嬷将早就准备好的赏封并一套棉衣拿出来给了成大忠。

    给成大忠的赏封又与给别人的不同,是一封五十两银子。

    成大忠也不矫情,道了谢就收了东西。纪晓棠待他不同,还不在于银子,而是那套极为合身暖和的棉衣。

    让碧儿去送成大忠,纪晓棠拿起桌上的书信。

    见纪晓棠看信,程嬷嬷带着锦儿和绣儿都退了出去。

    纪晓棠拿了信,并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将信封反复细细地看了一遍。上面是她所熟悉的祁佑年的字迹,端方圆融且锋芒内敛。

    纪二老爷屡次赞祁佑年的字,纪晓棠自己的字写的好,但她也非常喜欢祁佑年的字。

    如果她不是纪晓棠,那么她非常乐意做祁佑年。祁佑年是她见到的所有人中,最让她赞赏和有认同感的人。她对祁佑年的感觉,就仿佛是两人已经认识了很多年。

    很多年或许还不够,她觉得,或许她们已经相识了几世。

    信封上,正如他们商量好的,收信人的名字是纪三老爷。

    看够了信封,纪晓棠才慢慢地拆了信出来看。

    信的抬头只有一个字,“棠”,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仿佛被祁佑年临摹了许多遍。看到这个字,纪晓棠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人的思念,是可以通过简单一个字表达的这样淋漓尽致。

    等纪晓棠将信看完,已经将近掌灯时分了。


第十七章 腊月

    纪晓棠看信看了很久,但是程嬷嬷带着几个丫头都并没有来打扰。直到她从信上抬起头来,程嬷嬷才带着锦儿和绣儿进来。

    两个丫头忙着点了灯,程嬷嬷则是问纪晓棠,要不要用晚膳。

    “已经过了晚膳的时辰了吧。”纪晓棠说。

    晚膳的时辰当然过了。

    自从来到京城,纪晓棠虽然独自一个住着妍华堂,然而晚膳却大多会去萱华堂或者景华堂用。

    “老太太和二太太都打发人来问过,我回说姑娘今天累了,晚膳就在妍华堂吃。……晚膳已经准备妥了,姑娘是现在就用,还是再等一等?”

    这句话问完,不等纪晓棠回答,程嬷嬷已经为她拿了主意:“时辰不早了,姑娘就算是要写回信,也该先吃些东西。不管什么时候,自己的身子总是最要紧的。”

    “嬷嬷说的对。”纪晓棠从善如流,笑着点头。“那就传饭吧。”

    如果她这个时候还不用晚膳,传到纪二太太耳朵里,是要为她担心的。

    程嬷嬷答应了,立刻安排了下去,一会的工夫,就带着丫头将晚膳摆了上来。

    “不是说了,还照着原先的样子就好,怎么又准备了这么多。”纪晓棠看着满满一桌子的菜,就轻轻叹了口气。

    原本她和纪晓芸一样,三餐都有定例。自从她被封了安乐县主,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商量了,又将她的份例加了几成。

    她曾经亲自跟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说过。不用这样,虽然她一再的坚持,纪二太太也只是略减了两成,如今她的份例,都在众姊妹之上,但终究是在长辈们后面的。

    这样一个折中的法子,纪晓棠也只好接受了。

    “还是我说姑娘累了。老太太和二太太那里特意给姑娘添了两样补身的药膳。”程嬷嬷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纪晓棠这才点头。她略吃了几样菜。就选了几盘菜,分别赏给程嬷嬷、锦儿、绣儿等贴身服侍的丫头。

    用过了晚膳,纪晓棠并没有像身边服侍的人猜测的那样。继续看信或者急着写回信。

    纪晓棠换了一身衣裳,往萱华堂和景华堂走了一趟,陪着纪老太太、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说了一会话。

    祁佑年来信的事情,纪晓棠没跟纪老太太说。却私下里告诉了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纪二老爷还问了她一些祁佑年和蜀中前线的情况,纪晓棠也都如实地回答了。

    回到妍华堂。纪晓棠先让锦儿和绣儿将山鹰的标本拿出来。

    “姑娘打算将它放在哪?”绣儿问,是看出来纪晓棠不打算将标准储藏在箱子中。

    “就放在书房吧。”纪晓棠想了想,决定道。

    客厅和卧房都不大合适,只有书房中最为合宜。虽然她也从未见哪个女孩子的屋子里有这样的装饰。

    纪晓棠亲自带着人将山鹰标本搁置好了。这才在书房的书案后坐下来。

    坐在书案后,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那只山鹰。

    看看山鹰,纪晓棠这才准备纸笔。给祁佑年写回信。

    这封信,她写的时间很长。等写完了回信。她只小睡了一会,就到了成大忠约定来取信的时辰。这封信,可以打发丫头交给成大忠。然而纪晓棠还是起了身。

    成大忠却并没有按着时辰来。

    纪晓棠干脆打发了锦儿往东角门去等着成大忠。

    “……或许是略睡过了点儿,又或者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绣儿见纪晓棠微微皱眉,就在旁说道,是劝慰纪晓棠的意思。

    纪晓棠却摇摇头。

    军令如山,定下的时辰更是误不得。成大忠是一门家将,自幼就在军营中摸爬滚打,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最为守时。

    而给她送信取信这件事,对成大忠来说,就是祁佑年颁下的一道军令。

    睡过了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成大忠身上。至于被事情耽搁了,也不大可能。成大忠回来这一趟,时间都是精确地安排了的。

    足足晚了两刻钟,成大忠才出现在馨华堂的东后角门。

    锦儿见了成大忠,立刻引他来见纪晓棠。

    “属下告罪!”成大忠给纪晓棠行礼告罪。

    “是出了什么事?”纪晓棠见成大忠额头有汗湿的痕迹,显然是急匆匆地赶来,就问道。

    “是……长宁公主打发人将属下找了去……”成大忠行礼后站起身,面色还有些发红。

    “长宁!”纪晓棠心中微微一动,忙就询问细情。

    成大忠也不隐瞒纪晓棠,将事情的经过都说了。原来成大忠昨天从纪晓棠这里离开,又往侯府中去了一趟,夜里就回了自己家歇息。

    约莫睡到三更天的时候,突然有人闯进了成家。

    成家是侯府的家将,又住在侯府后面,可不是轻易就能被人闯入的。然而搁不住闯入的人身份不凡。

    “是统领御林军的封大人……”

    纪晓棠微微一愣,封大人,她隐约记得在哪里听到过这个称呼。

    “长宁支使了封大人半夜寻你?!”

    “是。”成大忠点头。

    “那么,你在哪里见的长宁?”纪晓棠追问道。

    长宁能够在半夜支使封统领,这件事韩太后和隆庆帝是否知道?即便是长宁,也不能够在半夜叫成大忠进宫说话吧。

    那么就只有长宁自己出宫。

    即便是这样,也是匪夷所思的。要知道,深宫禁地,夜间的宫禁何等厉害。长宁贵为公主,没有皇帝的圣旨也无法深夜出入。

    就算是得了皇帝的圣旨。这种事情也会惊动前朝。

    所以,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显然的,长宁做到了。

    “就是在属下家中。”成大忠答道,看他的脸色,显然也知道这件事非常不妥。

    这件事,如果泄露出去,长宁怎么样不好说。毕竟她是韩太后亲女。隆庆帝的亲妹,然而成家可就要遭殃。

    “哦。”纪晓棠哦了一声。

    不用纪晓棠追问,成大忠已经接着说了下去。长宁让封常硕领他到成家找到了成大忠。并没有别的事,而是向成大忠询问祁佑年的近况。

    除此之外,长宁还拿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让成大忠捎给祁佑年。

    长宁盘问起成大忠来。几乎是没玩没了,如果不是封常硕催促。说时辰久了,怕被韩太后发现,只怕此刻成大忠都脱不开身到馨华堂来。

    “公主临走的时候,还让我传话给将军。说是让将军放心,尽管照着自己的心意去打仗,朝堂上一切有她。”

    长宁公主还让成大忠给祁佑年带了一封信。

    成大忠很为难。书信也好,捎话也好。祁佑年都不会让他为难,然而长宁让他捎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用马车根本就带不走。

    而成大忠要赶时间,无法带着马车慢慢走。

    他将这份为难,也告诉了纪晓棠。

    “这件事,你去侯府问问该怎么办吧。”纪晓棠告诉成大忠,他肯定不能带马车同走,那么是让侯府将东西留下,还是后面派车送去蜀中给祁佑年,就让威武侯府的夫人们去烦恼吧。

    “是。”成大忠立刻应了。

    纪晓棠知道他赶时间,也没再耽搁,只将给祁佑年的信交给他,另外一个不大的包袱,里面是给祁佑年的一套衣裳鞋袜。

    “我知道蜀中那么并不冷,只是潮湿,阿佑自幼就在北方,只怕不习惯。这套衣裳虽不厚,但里面加了特殊的药沫,可以防潮。”

    这些纪晓棠都在信中写了,但还是嘱咐了成大忠一遍。

    送走了成大忠,天色尚早,然而纪晓棠却一丝睡意也无,只拿了一卷书倚在炕上,可心思也没在书卷上。

    长宁这次半夜出宫,一定是瞒着韩太后和隆庆帝的。

    她有这样的胆量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封常硕。就算是被长宁威逼,一个御林军的统领也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是谁给了封常硕这个胆子?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奇怪。

    成大忠叙述中,封常硕催促长宁回宫,只说韩太后,却并不提隆庆帝。

    看来,如今的朝堂上真是如传闻所说,是韩太后当政。

    那么给了封常硕这种胆量的,也只有韩太后。

    韩太后……封常硕

    纪晓棠脑中似乎有亮光一闪,她突然想起来是在哪里听过封大人这个称呼了。那是在她受封县主之后,第一次进宫谢恩,就在韩太后的慈宁宫中。

    宫女小声禀报说封大人来了,韩太后立刻就打发了她出来。当时带着她的宫女还故意带她走的后门,是为了避开封大人封常硕吧。

    还有韩太后听到封大人三个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

    虽然只是一瞬,但纪晓棠潜意识中却记忆深刻。

    能让她潜意识记忆深刻的,都一定是非同寻常的要紧事……

    转天,纪二老爷从衙门回来,就在景华堂看见了纪晓棠。纪晓棠跟纪二老爷说了一会话,就问起了封常硕。

    纪二老爷对封常硕所知不多,只是听朋友提起过,御林军的封统领如今是京城中风头最健的几个人之一,极得圣宠。

    封常硕的出身不高,原本是御林军中一个士兵,却在近几年迅速蹿升,一举坐上御林军统领的宝座,全面负责禁宫的守卫。

    “出身不高,那必定是极有才能,立了功的?”纪晓棠问。

    纪二老爷又摇头。

    “并没听说他有什么功勋,至于才能……”说到这里,纪二老爷有些犹豫。

    “爹爹?”纪晓棠就追问了一句。

    “不过是些酒后的闲谈,不足为凭。”纪二老爷不愿意多说,只说似乎有笑谈,说封常硕是个绣花枕头。

    绣花枕头可实在不是什么好词,也就是说封常硕是并没有才能的。

    这样却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做了御林军的统领,唯有圣眷正隆这一种解释了。

    纪晓棠隐隐有些奇怪,当下从纪二老爷这里又问不出别的来,只能暗暗记在心中。

    ……

    长宁公主是个急性子,她答应了纪晓棠,虽然因为祁佑年派人回来的事情耽搁了,还是在几天之内就给了纪晓棠回复。

    事情已经办妥了,纪晓棠尽管去顺义伯府看望顺义伯。

    纪晓棠将事情跟纪二老爷说了。

    她要去看怀瑾,纪晓芸自然也要同去。

    “我却不便去。”纪二老爷略一思忖,就对纪二太太说道,“还是你出面去一趟比较好。”

    纪二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好些日子不见他,我也担心的很,正好亲眼去看看,才能放下心来。”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到了日子,纪晓棠并不摆县主的车架,而是和纪晓芸一起,随同纪二太太坐了四品诰命的马车往顺义伯府来。

    到了伯父门前,纪晓棠还是打发人将安乐县主的身份摆出来,立刻就有顺义伯府的属官上前来行礼。

    那属官是个中年的矮胖子,对纪晓棠的态度极为谦恭。

    “……下官早得了公主娘娘的口谕,在此迎候县主多时了。”

    纪晓棠见他口风对的上,更是放心。

    进了顺义伯府,就由属官领着,母女三个在正堂见到了谢怀瑾,当然如今已经改做齐怀瑾了。

    怀瑾穿着伯爷的品级常服,板板正正地坐在堂上,样子并不是十分自在。就在他的身边,除了腊梅,还有另外一个大丫头并两个年长的婆子服侍。

    见到纪二太太、纪晓棠和纪晓芸三人,怀瑾立刻激动地站起身。

    “婶子!晓棠!晓芸!”怀瑾一脸喜色,大步的奔了过来。

    属官并几个服侍的人都变了脸色。

    属官就要开口说话,纪晓棠却在他之前开了口:“顺义伯一派天真,倒是不必拘礼。”

    这样说着话,随同前来的程嬷嬷就送出了几个厚重的赏封。

    因为赏封的厚重,属官和几个服侍的人都很快退了出去,只留下一只跟随怀瑾服侍,怀瑾最离不得的腊梅在堂上。

    众人说话立刻方便了许多。

    纪二太太拉着怀瑾的手上下打量,又细细地询问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慢慢地就红了眼眶。

    顺义伯锦衣玉食,又有自己的府邸,服侍的从人,朝廷甚至专门为他安排了属官。

    所谓顺义伯府,其实是一个体面的大监牢,而属官,则是这所监牢的牢头。


第十八章 私欲

    趁着纪二太太、纪晓芸和怀瑾说话,纪晓棠就叫过腊梅来询问了一番。

    腊梅能够跟到顺义伯府继续服侍怀瑾,多是秦震的功劳。而怀瑾这段日子在顺义伯府过的还不错,则是银子的功劳。

    纪晓棠给了腊梅许多银子,让她上下打点。

    “不要吝惜银子,只要她们肯收。”纪晓棠嘱咐腊梅。

    “我不稀罕自己的府邸,我不想住在这。婶子、晓棠,你们能接我去跟你们一起住吗?”怀瑾眼巴巴地看着三人,央求道。

    听他这样说,纪二太太和纪晓芸都几乎落泪。

    怀瑾如今的心智只有八、九岁,却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懂事,却还这样说,并不是不满意顺义伯府的衣食住行,而是对纪家的依恋。

    在他的心中,纪晓棠、纪晓芸和纪二太太是他的家人,他依恋家人,想要跟家人生活在一起。

    纪二太太不言语,纪晓芸却红着眼圈看向纪晓棠,脸上带着哀求和希冀的神色。

    在纪晓芸看来,纪晓棠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比如说怀瑾的这个要求,纪晓棠就不能办到。

    拒绝谢怀瑾是残忍的,然而更残忍的是欺骗他,给他不可能实现的期望。即便心智上只是一个孩子,他也有他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办不到。”纪晓棠并没有选择委婉的说法,而是说的相当直接。

    “噢……”谢怀瑾脸上的失望神情几乎要满溢出来。

    “怀瑾,你必须要适应这里的生活。”纪晓棠告诉谢怀瑾。

    “适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