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安乐天下 >

第214章

安乐天下-第214章

小说: 安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金银尺头等物。纪二老爷这些天带着纪晓慕还请了帮忙的人,在京城的周边给纪晓棠置办了四处田庄。

    纪二老爷在清远住了多年,对于农桑的事情颇有些研究,这四个田庄各有各的用场。

    距离京城最近的田庄,面积较小,只有一百亩,这是专门种植精细菜蔬瓜果,并放养家禽家畜,方便每天往王府运送,供纪晓棠日常食用的。

    另外两处比较大的田庄,则距离京城较远,每一座都有百十间房舍,良田百倾。这两处田庄的出产,就足够纪晓棠几辈子的花销了。

    另外,纪二老爷还想了许多的法子,在京城外三十里的落霞山上,给纪晓棠买下了一座温泉庄子。

    温泉庄子景色秀丽,且有温泉泉眼,是一处极好的消遣所在。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为纪晓棠想的周到极了。

    除了田庄,两人还为纪晓棠在京城里置办了一个三进的宅院,另有几间商铺。

    还有与万家船队合伙开在京城的洋货铺子,如今顾客迎门,收益颇丰,纪二老爷将纪家的股份也都给了纪晓棠。

    “原本就是你的主意,这铺子应该是你的。我们若是不给你,你小叔回来了,也要给你。”

    纪二老爷怕纪晓棠反对,总还将纪三老爷给捎带上。

    纪晓棠的心里暖融融的,这丰厚的嫁妆背后,是家人深沉的关爱。钱财仅仅是一方面,在居大不易的京城,这么短的时间内置办下这么多合适的庄田、房舍和铺面,纪家人付出了很多的心力。

    纪二老爷其实是个不喜欢处理庶务的人,可是为了纪晓棠,这些天他几乎天天出门,亲自带着人为纪晓棠挑选。

    她做的每一个选择,做出的每一个牺牲,其实都是值得的。

    “都给了我,以后长生娶媳妇,只怕就出不起聘礼了。”纪晓棠垂下眼睫,遮掩去眼中的波动。随即才抬起头来笑着说道。

    “哪就至于了。”纪二太太笑,将长生抱在怀里拍了拍,“我们心疼女儿,也同样心疼儿子。我和你爹爹,自然有你们没见过的体己留给长生。”

    “都给阿姐,以后我跟阿姐过。”长生突然说道。

    众人愣了一会,等明白长生说的是什么时候,哄堂大笑。

    长生并不觉得大家是在嘲笑他。反而美滋滋地。阿姐待她好,她跟阿姐过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姐夫,也就是安王爷也很喜欢他呢。

    长生的这句话,被在场的诸人记了很久,直到长生长大成人之后,还有人会拿出这句话来逗他。

    转眼就进入了七月,暑热渐渐消退,然而大秦内忧外患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馨华堂却连续传来好消息。

    纪晓莲在宫中,很得韩皇后的喜爱。并且得到了隆庆帝的临幸,被晋封为贵人。

    留在宫中的几位贵女都是姿容绝佳,纪晓莲在她们之中却能拔得头筹。她是第一个被隆庆帝宠幸,且还被晋封了位份的。

    这是件喜事,但是馨华堂中众人却并没有表示出多少喜悦来,只有一个人例外。

    自从被纪二老爷和纪晓棠拒绝,又被纪老太太训斥了一番,纪大老爷做出洗心革面的姿态,竟搬去相熟的道观住了一阵子。

    纪二老爷却知道,纪大老爷是去跟那些仙长们一起研究八卦风水去了。只是纪大老爷他们所做的研究。与当初纪家先祖的大不一样。

    纪大老爷太过沉迷,在这上面走上了歪路。

    可是只要他不惹事,就是有些神神叨叨的,大家也能忍受。

    纪晓莲被留在宫中。且还是韩皇后亲眼相中的人,纪大老爷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从道观里搬回来了。那个时候,用的是回家帮着纪晓棠备嫁的名头。

    如今,纪晓莲晋封的贵人,纪大老爷喜气洋洋。就等着哪天宫里传出纪晓莲怀孕的消息,他这位皇帝的老丈人就一定能够起复。

    “承恩侯这个爵位,咱们大秦开国就有,只是还没有人加封过。以后吗,我也不要这个爵位……”

    大秦开国之后定下的规矩,加封皇后的父亲为承恩侯,不过,加封之后,这位承恩侯就不能有其他的官职和差事了。

    只不过,这个规矩,就一直没有被执行过。

    开国皇帝的老丈人早早地就去世了,还是在为大秦开疆拓土中就义的,早就被封了另外更高的爵位,承恩侯的册封,就空了下来。

    之后,就再也没有承恩侯了。

    皇帝的老丈人们都是手掌大权的朝中重臣,几乎没人敢提出,要加封他们为承恩侯,同时放弃手中的权柄。尤其是近几代以来,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这几代的皇后,都是出自韩家。

    而韩家从韩颐的祖父开始,就是内阁的首辅了。

    纪大老爷这样说话,是笃定了纪晓莲能做皇后,而他也能够在朝中掌握大权。

    这话,纪二老爷就听见了,不由得紧皱了眉头。

    “大哥醉了,这样的话,以后再也不要提起。”纪二老爷劝了纪大老爷一番,说明了其中的厉害。

    纪晓莲在宫中,就算是再受宠爱,也越不过韩皇后去,哪怕韩皇后一直不生育。而纪家,也绝不是几朝元老的韩家的对手。

    纪大老爷这样的话如果传说出去,就会为馨华堂带来灾祸。

    纪二老爷说的声色俱厉,纪大老爷被说的讪了,嘟囔着说以后再也不说了。他确实有了些酒。

    纪二老爷叹息,好在在场的只有他和纪晓慕。

    “大哥这样,终究不是个办法。”纪二老爷跟纪二太太商量。

    纪晓棠在旁边听见了,就陷入了沉思。

    纪晓莲的事并没有让馨华堂如何,但接着传来的喜讯,却让馨华堂上下都非常激动。

    纪三老爷回来了。

    纪三老爷的船队到达万家村码头,但是纪三老爷并没有在码头下船,也没有往清远去,而是与万嘉树一起,带着几艘大船继续北上,走北运河,在通州码头登岸。

    纪家得到消息。立刻打发了纪晓慕往通州去迎接。与纪晓慕同去的,还有安王府以及朝廷的人。纪三老爷这次出海,还肩负着朝廷和秦震安排下的使命,如今归来就立刻进京。除了纪晓棠的缘故,这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纪三老爷的到来,整个馨华堂都忙活开了。

    纪二太太就想着要给纪三老爷安排院落,就跟杨氏商量,却被纪老太太立刻给阻止了。

    “不要另外给他安排院子。就让他在我这院子里住。他总共也住不了几天,我这院子宽敞,屋子也多,平时都空着。”纪老太太的意思,似乎是怕大家另外安排院子麻烦。但是她真实的意思,大家也都听得出来。

    老太太这是太想念儿子了,好不容易儿子来住些天,就恨不得他时时在自己眼目前,哪里舍得他往另外的院子去呢。

    纪二太太和杨氏就都笑。

    要说一个成年了的男子,虽然还没有娶亲。可也该另外一个院子,这样才方便。而且,纪三老爷这次回来,肯定还带了不少人,也得跟着他来馨华堂住。

    纪晓棠就将这些话跟纪老太太说了。

    “……小叔还是好客的脾气,和祖母一起住着,到时候吵了祖母就不好了。”

    “我不怕吵,我也不嫌他吵。”纪老太太立刻就道,“他多带些人回来,我才高兴。说明他在外头不孤单。”

    纪老太太这是打定了主意,什么反对的意见也不肯听。

    大家交换了一个眼色,最终就都顺了纪老太太的意思了。

    纪老太太非常高兴,竟亲自带着人给纪三老爷收拾房舍。准备一应需用的东西。大家怕累着她,可看她精神头比往常都足,也就不说什么。

    纪晓棠自然也跟着帮忙,对纪三老爷的喜好,她比家里任何人都清楚,其中也包括了纪老太太。

    纪老太太作为母亲。当然是非常了解儿子的。但是儿子长大了,很多事情就不肯跟她说,且这几年总是在外头,也有了很多的变化。

    纪家与纪三老爷最亲的,就是纪晓棠。

    纪老太太瞧着纪晓棠快手快脚给纪三老爷准备东西,就笑的眯了眼睛。

    “晓棠跟她小叔最亲了。他们俩从小就投缘。”这是对杨氏说的,清远来的纪家人早都知道这一点。纪老太太就对杨氏说起纪三老爷和纪晓棠小时候的趣事。

    原来,纪三老爷带着纪晓棠的那些淘气,她都是知道的。

    纪晓棠也不由得笑了。

    ……

    天色将晚,馨华堂二门前却是热热闹闹的。

    纪三老爷已经在早上到了通州,这是他特意催了船队快走,赶着早上到通州,不在通州休息,换了车马立刻就往京城来。

    纪三老爷希望快一点儿看到家人。

    而馨华堂的众人,也希望能够早点儿看到纪三老爷。

    馨华堂的人,以纪老太太为首,听到纪三老爷到了城门口,就往二门来迎接了。

    “怎么还没到,是路上出了什么事了?”纪老太太焦急地问纪晓棠。

    纪晓棠忍俊不禁。

    “祖母,这三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你已经这么问了有五次了。”纪晓棠告诉纪老太太,“祖母不希望出门,进京的时候也没留意,从城门到咱们这,也有一段路,且这城里道路行人多,不好跑马,路上遇到官宦的车轿,还得相互礼让……,祖母别急,估计小叔一会就能到了。”

    “哎……”纪老太太答应着,这些话,纪晓棠差不多都跟她说过了,她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心急。

    “原来他远远地在海上,我替他担心,挂念他。如今知道他都进了京城了,离着我不远,原本应该放下心来,我可这心,却越发提了起来,心里也急的很。”

    “老太太这是人之常情。”大家就都笑着劝纪老太太。

    这么说话之间,就见有个刚留头的小厮飞也般地跑来,到了众人面前行礼。

    “三老爷回来了,到了大门口了。”小厮高声禀报着。

    纪老太太立刻说了一声好,下意识地上前走了两步,才又站定了。这还是纪晓棠在一边扶着的缘故。

    旁边就有管事的媳妇上前去,给了那小厮一个大红的赏封。小厮笑逐颜开,他就知道,能来报这个讯是最上等的差事,而所得的赏钱,还比他预料的丰厚了几成。

    小厮行礼谢恩,这才忙着跑回去了。

    小厮刚转过了影壁,影壁另一侧就传来了纷杂的脚步声。

    “娘……”纪三老爷人未到,声先至。

    “文达……”这一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娘,让纪老太太立刻就湿润了双眼,她迈开脚步,在纪晓棠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就向影壁走去。

    纪三老爷这个时候已经转过影壁,大步流星地到了纪老太太的面前,扑通跪倒,一把就抱住了纪老太太的大腿。

    纪三老爷又黑了,而且又长高了,甚至肩膀都比过去宽厚了。

    这两年的历练,已经让他从一个俊逸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英俊昂扬的成年男子。

    纪老太太俯下身去,也抱住了纪三老爷。

    母子两人都是笑中带泪。


第七十五章 番粮

    等母子两人哭了一阵,情绪稍微缓和下来,纪二老爷、纪大老爷等一行人才脚步匆匆地转过影壁来。
    “老三是习武了的关系吧,跑的飞快,我们都追不上他。”纪大老爷喘着气,因为急走了一段路,额头上都见了汗。

    纪二老爷的情形比纪大老爷好一些,他虽是书生,但是饮食起居有常,且十分注意养生。

    这边纪晓棠等人劝着,才让纪老太太止住了哭声,纪三老爷松开了抱着母亲大腿的手,就跪在青石地面上,砰砰砰地给纪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

    这三个响头磕的众人咋舌,纪老太太心疼不已。

    “都是大人了,怎么还这样没轻没重的。”纪老太太让纪三老爷起来,仔细看他的额头,并没有什么异样,这才略微放下心来。

    “娘,儿子常年不在您身边,不能给您尽孝,磕这几个头算得了什么!”纪三老爷笑。

    纪三老爷随后又给纪二太太见礼,然后,就抱住了在一边微笑的纪晓棠。

    纪三老爷抱纪晓棠,还是抱小孩子的方式。他抱住了纪晓棠的腰,将纪晓棠给举了起来。

    “晓棠又长高了,可怎么好像是轻了。”纪三老爷这么说着,似乎要掂一掂量纪晓棠是不是真如他所感觉的,体重变轻了。

    如果纪晓棠现在是个小孩子,估计纪三老爷就将她给抛起来了。

    旁边的众人一连声地阻止纪三老爷。

    “还是这样没轻没重地。”

    “晓棠都要出嫁了,是大姑娘,不是小姑娘了。”

    “老三怎地这样,虽然是叔侄,可实在不成个体统啊……”

    随便众人怎么说。纪三老爷抱着纪晓棠,哈哈地笑着,半天都不肯撒手。

    还是纪晓棠在纪三老爷的肩膀上捶了两拳,叫了一声小叔,纪三老爷这才将她给放了下来。

    叔侄俩也没正式见礼。

    “小叔,不是我变轻了,是你更有力气了。”纪晓棠用目光仔细打量着纪三老爷说道。

    她看的出来。纪三老爷的肩背变宽厚了。刚才纪三老爷举起她的时候,她还感觉到了纪三老爷的手臂也比过去粗壮。

    “是这样吗?!”纪三老爷又是大笑。

    “小叔……”有人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

    纪三老爷低下头,就看见了长生。

    长生原本跟在纪晓棠身后。早就被纪三老爷的举止震惊,都看的呆了。他年纪还小,对纪三老爷几乎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是架不住平时家里人经常提起纪三老爷。尤其是纪晓棠。

    因为这个缘故,长生对纪三老爷不仅满心的好奇。还有满心的喜爱和孺慕之情。而且,他也不是个会认生的小孩,看纪三老爷放纪晓棠下来,他就跑上前。叫了一声小叔。

    “长生!”纪三老爷立刻就认出了长生。

    长生点头,又叫了一声小叔。

    纪三老爷弯下腰,将长生给抱了起来。

    “长生还记得小叔吗?”

    “记得的。”长生连连点头。“我记得小叔,阿姐经常跟我讲小叔的事。还有祖母。爹爹、娘,都时常说起小叔。”

    长生这么说着,还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来,去摸纪三老爷的脸。

    纪三老爷的腮帮子上有短短的胡茬,这是小长生平常并不常见的。诸如纪大老爷等人,是以留一部长长的胡须为美,又诸如纪二老爷等人,则是常常理容,将脸刮的干干净净的。

    所以,纪三老爷的胡茬子,在长生来说是件很稀罕的东西。

    “乖长生,小叔在外头也经常想起你。长生长高了,也重了。”纪三老爷掂了掂长生,对长生结实的样子很满意,然后,又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中,将长生放在了自己的肩头。

    长生平常不是被抱着,就是被背着,这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他睁大了一双眼睛,并不觉得害怕,只觉得新奇。

    小叔的肩头很很宽厚,并不柔软,但是很安全的感觉。

    长生坐在了纪三老爷的肩头,整个视野都不一样了,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想要他下来,他也不肯了。

    纪三老爷就这样驮着长生,和纪晓棠一人一边扶住了纪老太太,众人都往萱华堂来。

    等到了萱华堂,让纪老太太上面坐了,众人这才重新正式见礼。

    纪家一大家子的人,在今天,终于是在京城聚齐了。

    大家自然是有许多的话要说。纪三老爷来不及讲自己出海的经历,只问纪晓棠的亲事是怎么回事。自从纪家众人进京,之后他就出海,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纪三老爷都想知道,尤其是纪晓棠的亲事。

    “怎么定的是安王爷,还是太后给指的婚?”纪三老爷有些焦虑地看着纪晓棠。

    纪晓棠与阿佑的感情,纪三老爷都是知道的。依纪三老爷的意思,纪晓棠和祁佑年也是最合适的。秦震虽然身份贵重,且人品样貌等都是一等一的,但是纪三老爷从来没想过他会成为自己的侄女婿。

    萱华堂人多口杂,纪三老爷就大略地将事情说了一遍,很多事情都略过不提。纪三老爷对这样的答案当然不满,但是却明智地没有当场追问。

    纪三老爷按下心头的焦躁,高高兴兴地给大家说起了他这次出海的事情来。

    “晓棠,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了,肯定会非常高兴。”纪三老爷对纪晓棠说道。

    纪大老爷在旁边就有些不悦。纪三老爷说话,除了对着纪老太太,最多的竟然是对着纪晓棠。关于出海的事情,更总提着纪晓棠,完全没有将他这个大哥放在眼睛里。

    纪大老爷微微扭头,看了一眼纪二老爷。

    纪二老爷笑眯眯地。根本没有任何不高兴的意思,仿佛这样才是最理所当然的。

    纪大老爷暗暗哼了一声,也只得压下心中的不悦。

    纪晓棠已经在追问纪三老爷,“小叔,是什么事,快点告诉我,不要再卖关子了。”

    “晓棠。你不是要我寻找耐寒耐寒而且高产的番粮吗……”

    纪三老爷出海。不仅采买了许多的粮食回来,同时还有纪晓棠的嘱咐,要寻找番粮良种。这件事。后来就被秦震知道了。

    这种事,不是纪家一家的事,如果能够成功,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秦震当然不会置之不理。他为纪三老爷求官,还另外出资资助了船队。为的就是寻找番粮良种。

    纪三老爷前次出海,已经寻来了两种番粮,只是数量稀少,并不能够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只在秦震的田庄上试着播种了。

    结果,这两种番粮果然如同传说中的,耐寒耐寒。对土地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产量也相当可以。

    其中又以番薯为佳。

    番薯的成熟期比普通的作物要短。在南方,就是这个时候下种,入冬之前也能够有收获。

    纪三老爷这次就带回了更多的苞米和番薯良种。

    而除此之外,纪三老爷还带回了另外一种番粮。

    “……我把他们番人的话通译过来,就叫这个东西做土豆。”纪三老爷让人拿上来小小的一篮子土豆,给纪晓棠和在场的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