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天下-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把他们番人的话通译过来,就叫这个东西做土豆。”纪三老爷让人拿上来小小的一篮子土豆,给纪晓棠和在场的众人传看,一面就告诉大家他是怎样得到这种番粮的,以及土豆的种种好处。
土豆的最大好处,也是不挑地且高产,而且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可以间错开来。
“既可以做粮食,也可以做菜蔬。”纪三老爷不仅带回了土豆,还带回了善于种植土豆的番人。
纪晓棠仔细地观察着手中的番粮,一面又问了纪三老爷许多的问题,纪三老爷的回答让她的眼睛越来越亮。
有了这三种番粮,那么即便是继续干旱下去,饥馑的问题也可以大大的缓解了。
“方才安王爷传信儿,说今天天晚了,容我先回家来团聚,明天就要跟他一起去面圣,将带回来的番粮送上,再将这次出海的详情向太后和陛下禀报。”纪三老爷最后又说道。
要说出海的一应事情,就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是此刻纪三老爷却不打算继续说下去了。
纪大老爷就没看出纪三老爷的心思,他自然也懂得纪三老爷带回的番粮的意义,两眼也有些放光。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老三这次面圣,肯定是大功一件,不知道会得些什么封赏。就是咱们馨华堂,也是与有荣焉。”
这种功劳,不仅会封赏纪三老爷本人,还应该会恩及家人。
想到自己的情况,纪大老爷不觉有些心动。
纪三老爷却似乎对封赏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他随意地敷衍了纪大老爷两句,目光就转向纪晓棠。
“晓棠,小叔有话要问你。”纪三老爷对纪晓棠说道。
纪三老爷是急脾气,这还是在外面历练的沉稳了,能够没事人一样地等到现在。纪晓棠也有许多的话要跟纪三老爷说。
“好。”纪晓棠就应了一声。
“就你们叔侄最好,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的体己话。去吧去吧,记得回来吃饭。”纪老太太就开口说道。
纪老太太开口,别人再无异议,也就各忙各的去了。
纪二老爷、纪晓棠和纪三老爷就往景华堂的书房来,刚一坐下,纪三老爷就迫不及待地旧话重提,他问的,自然是纪晓棠的婚事。
“小叔,你走了之后,发生了很多事……”
纪晓棠就从杨阁老的倒台说起,然后是安王与肃王求亲,又说到太长公主秦敏,被韩太后赖掉的指婚……
纪三老爷听的聚精会神,到最后,不由得涨红了脸颊。
“老虔婆她竟然敢!”
“三弟,慎言,慎言。”纪二老爷赶忙按住纪三老爷的肩膀。
“可是……晓棠岂不是太委屈了。二哥,现在我回来了,咱们总得做点儿什么吧。”纪三老爷心疼纪晓棠。想让纪晓棠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为此,让他做什么都可以。
“晓棠,只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做,水里火里……,大秦咱们待不住,咱们往海外去自立为王!”纪三老爷说的非常慷慨。
纪晓棠被纪三老爷说的笑了。
“小叔,什么都不需要你做。我愿意嫁给秦震。”纪晓棠告诉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有些惊愕。
“晓棠。我知道你的想法。你不用为了一家人委屈你自己。这件事,咱们……”纪三老爷的意思,是要为纪晓棠再想想办法。
“番粮的良种在我手里。会种植番粮的番人也在我手里,这次从海外回来,我还带回不少奇珍异宝,就拿这些给晓棠换个如意夫婿。总还能换的来……”纪三老爷已经在飞快地做着计划了,“安王那里。我去跟他商量,让他放弃晓棠,成全晓棠和阿佑……”
秦震总会以大局为重的,这是纪三老爷的想法。
“不。小叔,不要这么做。”对于纪三老爷的想法,纪晓棠不是不感动的。但是这种想法却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换做一种情形,或许可以。但是此时此事,却行不通。
“小叔,我已经决定嫁给秦震了。”纪晓棠再次告诉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太心疼自己了,如果不说实话,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一个不好,可能还会闯出些祸来。纪晓棠略一犹豫,就将自己的想法对纪三老爷全盘托出。
纪三老爷听着,神色变得越来越肃穆。
听完了纪晓棠的打算,半晌纪三老爷才说出一句:“晓棠,只是太委屈了你。”
“不委屈。”纪晓棠很干脆地说道,“这条路,是最好的一条路。”
“是对大家而言。”纪三老爷闷闷地说道。
“小叔,我已经打定了主意。你如果疼我,就不要去做多余的事,不要去破坏我的计划。”纪晓棠看着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咬了咬牙,最后还是点了头:“好!”
见纪三老爷点头,纪晓棠才松了一口气。
“小叔,别那么苦大仇深的,嫁给秦震,其实也还不错。”
“晓棠……”纪三老爷赶忙换了一张笑脸。他了解纪晓棠,不能再让纪晓棠为了安慰自己,而额外的费心了。
“总之,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小叔回来,不是特意为我送嫁的?”纪晓棠笑着问纪三老爷。
“本来是为你过生日,现在生日也要过,送嫁也要送。二哥,我要给晓棠送嫁,谁都不能跟我抢。”纪三老爷又转过头去,故意虎着脸对纪二老爷说道。
“好,没人跟你抢。”纪二老爷笑。
“我给大家带回来不少好东西!”说笑了一会,纪三老爷的心情也重新开朗了起来。
纪三老爷带回来大队人马,也带回来很多东西,其中一部分,已经由秦震的手下带着往馆驿安置了,另外一些,则被纪三老爷带回了馨华堂。
萱华堂上房,几乎被纪三老爷带回来的箱笼给塞满了,就是纪老太太坐着的炕上,也堆叠了不少的锦盒和精致的红木箱子。
东西太多,就是纪三老爷自己,单凭记忆也不能够了,他笑着从袖子里拿出厚厚的一沓礼单来,开始分派礼物。
高丽的人参,南海的珍珠、珊瑚、以及各类宝石,天竺、暹罗等地的棉布、织锦,还有更遥远的西洋舶来的各类机巧玩意儿,宝石、宝珠等,箱笼打开的时候,几乎闪花了人的眼睛。
别说其余人,小长生几乎被礼物盒子给淹没了。
而得到最丰厚礼物的,还是纪晓棠,因为在一般的礼物之外,她还多了一份生日礼。
就算是这样,纪三老爷还不满意。
“……事先并不知道晓棠要成亲,所以没有帮晓棠置办嫁妆。除了这些礼物,我那里还带回来许多东西,我去挑好的给晓棠,晓棠你跟我自己去挑……”
这么说着话,纪三老爷还问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给纪晓棠准备了多少嫁妆。
“若是少了,我是不依的。另外,我还要给晓棠一份添妆……”
“我据说,三弟回来肯定要跟我说这个。……三弟你放心,不敢亏待了晓棠,等你歇一歇,晓棠的嫁妆就等着你过目,等你点头了。”纪二老爷笑道。
纪三老爷也笑了。
随后,纪三老爷又将随他从来馨华堂的几个人带过来与大家见面,其中纪晓棠最为熟悉的,就是万嘉树了。
虽然纪老太太要留纪三老爷在萱华堂住,纪二太太还是另外为纪三老爷安排了院子,如今那个院子了,就安置了万嘉树等人。
之后,就是跟随纪三老爷出海的小厮随从们上来见礼。
这些人,在纪家人看来,都是保护和服侍纪三老爷的功臣了,待他们自然与待普通的下人不同。
这一番热闹,直到了掌灯时分,萱华堂大摆筵席,吃到了二更天才散了。
转天,纪三老爷早早起身,换上了四品的朝服,就来萱华堂给纪老太太行礼,要进宫去见韩太后和隆庆帝。
纪三老爷一进萱华堂的正房,就看见了纪晓棠。
纪晓棠也是一身朝服,打扮的光彩照人,正看着他笑。
“晓棠,你这是……”
“我随同小叔一起进宫。”纪晓棠笑着道。
第七十六章 功劳
纪三老爷惊讶:“咦,晓棠也要跟小叔一起去?”
“是的。”纪晓棠笑着点头,关于这件事,早在得到纪三老爷要进京的消息的时候,纪晓棠就已经跟秦震说好了。
纪三老爷是第一次进京,更是第一次觐见韩太后和隆庆帝。纪晓棠虽然对纪三老爷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但总觉得自己跟着会更加放心。
另外,出海以及番粮的种种事情,纪晓棠知道的非常详尽,她希望能够将她的想法说出来,如果能够被朝廷采纳,那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纪三老爷知道了纪晓棠要跟自己一起去,也非常高兴。
“晓棠是担心我吧。”纪三老爷笑着说道。
昨天,纪晓棠已经将她对韩太后和隆庆帝的印象,以及后宫的一些事情都告诉给了纪三老爷,为的就是让纪三老爷能够有充足的准备。
“我不是担心小叔。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对,我和晓棠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纪三老爷大笑。
看着时辰不早,纪晓棠和纪三老爷辞别了馨华堂众人,就往皇宫来。
到了宫门前的时候,已经有安王府的左长史在等候他们了。左长史唐采兰告诉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秦震已经进宫,韩太后和隆庆帝打算在御书房接见纪三老爷。
原本纪三老爷要觐见隆庆帝,应该先在礼部演礼。然而纪三老爷带回来的番粮实在是太重要了,隆庆帝干脆就下了旨意,免了这个程序。
纪二老爷就在礼部为官,有他提点纪三老爷。想来纪三老爷的言行举止也不会出了大格儿。就算是有点儿什么不足的地方,大事当前,隆庆帝和韩太后都不会计较。
因此,纪晓棠和纪三老爷顺利的进了宫,就在后宫一位总管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纪晓棠也是第一次到御书房来。
纪三老爷虽然第一次进皇宫,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紧张的意思。在外面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浪。而且纪三老爷本身就有些不羁。隆庆帝和韩太后在他的眼中,绝对没有平常人眼中那么高大、神圣。
御书房内,韩太后和隆庆帝都坐在御榻上。中间隔着一张矮桌。
纪晓棠和纪三老爷进了御书房,就在太监的引领下给隆庆帝和韩太后行了礼。隆庆帝轻轻地说了一声平身,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站起身,又向坐在一边椅子上的秦震行礼。
秦震并没有会齐他们一起来。而是特意提前到了宫里,就是为了各方面打点安排一下。
纪晓棠给秦震行礼的时候。秦震就站起身来,还了纪晓棠半礼。
这就是因为,纪晓棠是他未婚妻的缘故了。
韩太后笑眯眯地看着纪晓棠和纪三老爷,面容很是亲切。隆庆帝看到纪晓棠。就有几分不自在,但是他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纪三老爷的身上。
“我听安王说起过你,你的经历很传奇。”隆庆帝看着纪三老爷说道。
隆庆帝的态度。让纪晓棠微微吃惊。这位皇帝平素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些心不在焉,今天却这样一反常态。对纪三老爷表示了十足的关注。
纪晓棠目光微转,看了秦震一眼。
秦震微微颔首,示意纪晓棠不用担心。隆庆帝是真的对纪三老爷很感兴趣,而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臣不过是一介普通男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传奇之处,恐怕是安王爷为臣美言了。”纪三老爷就回道。
“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这一点,就足够传奇了。”隆庆帝笑道。看来,秦震跟他说了纪三老爷从前的事。
说到浪子回头这件事,纪三老爷也笑了。
隆庆帝也是个有趣的人,他明明对番粮和海外的事情非常关切,可是一开始却不提这些,而是关注到纪三老爷这个人。
或许是隆庆帝的态度十分和蔼,或许是因为这句话,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也减弱了一些这种场合该有的肃穆。
接下来的谈话就十分顺畅。
隆庆帝就问起了番粮的事情。
纪三老爷正要回答,就见外面有总管太监急急地走进来,说是肃王和威武侯世子祁佑年在宫门外求见。
隆庆帝微微一愣。
“让他们到御书房来吧。”韩太后这个时候就开口说道。
总管太监立刻领命出去,根本就没有问,也没有等隆庆帝对这件事有什么吩咐。
纪晓棠心中微微一动。
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祁佑年受了情伤,与秦震反目成仇,肃王秦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就在这几天,肃王秦霖几次往敬慈庵中吊唁太长公主秦敏,并借机交好于祁佑年。
祁佑年和秦霖这个时候同来,显然不是巧合。两个人是一起来的,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终于走在了一起。
秦霖的动作真的是很快,而且也非常有成效。
另外,这两人偏在这个时候要进宫,再联系到韩太后的表现,纪晓棠不免就有些疑心。
秦霖和祁佑年这个时候来宫里,只怕与韩太后不无关系。
总管太监退下不久,就领着秦霖和祁佑年来到了御书房。
秦霖和祁佑年先是见过了韩太后和隆庆帝,然后跟秦震相互见礼。
祁佑年对秦震横眉冷对,就是那一礼也行的有些马虎。秦震却满面是笑,对祁佑年的行为不以为意。
之后,就是纪晓棠和纪三老爷。
祁佑年对纪晓棠的态度,是无可挑剔的,只是他那一双眼睛,还是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
秦霖微笑。
秦震微笑。
纪晓棠垂下眼帘。
韩太后微笑。
隆庆帝轻轻叹息,移开了视线。
纪三老爷依旧是方才的样子。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
“……听说纪大人从海外归来,带回来良种。我听阿佑也提起过这件事,阿佑很有些独到的见解,于国于民都有大利益……,如今天下饥馑,我对这件事也十分关切。”秦霖在解释他这个时候入宫的原因,并非是巧合。他和祁佑年就是特意在这个时候来的。
“……以前在清远。县主和纪大人都曾经与我谈论过出海和番粮的事……”祁佑年也躬身说道。
番粮的事情,纪晓棠并没有瞒着祁佑年,相反。他们还为此多次讨论过。
就是如今在京城中十分红火的洋货铺子,那里面也还有祁佑年的股份。
隆庆帝就哦了一声,目光从祁佑年的面上滑到纪晓棠的面上,随即就移开了。
韩太后倒是笑了。
“难得你们如此忧国忧民。有心为万岁爷分忧,那就留下来一起听听。也帮着参详参详。”
韩太后赏了秦霖座位,隆庆帝又格外加恩,让纪晓棠、纪三老爷和祁佑年都坐下来说话。
纪三老爷就说了他找到了三种番粮,前面两种。隆庆帝和韩太后都见过,纪三老爷就将挑选出来的土豆奉了上去。
“……这个季节就可以播种,入冬的时候就能有收获?”隆庆帝惊喜地问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答了一声是。
北方入冬早。是不可以的,但是南方气候温暖。这个时候播种是会有收成的。
“纪三,你带了多少土豆种回来?”隆庆帝已经改口称呼纪三老爷为纪三了。不知道纪三老爷哪里打动了他,他对纪三老爷竟是非常的投缘。
纪三老爷说了一个数字,并说了根据计算,这些土豆种能够种植的面积。
纪三老爷足足运回了两船的土豆,为了这些土豆,纪三老爷在海上也没少经历波折。
不仅隆庆帝动容,其余众人脸上也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那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他们都很明白。
这两船的土豆种下去,虽然不能够完全解决大秦所面对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缺粮的现状。
只要这批土豆的收获。
“……臣已经重金聘了善于种植土豆的番人随船同来,有他指导,种植土豆应该没有问题。”纪三老爷随即又提醒了一句,种植土豆并不挑地,但如果是沙土地,则产量会更高。
“南方哪些府县的土地最为适宜?”隆庆帝立刻就问道。
这个问题,秦震和秦霖都能回答出一些来,但是显然不准确也不全面。
隆庆帝立刻就下了旨意,将有司官员召进宫里来,很快就选定了种植土豆的府县名单。
名单定下来,一应具体的安排,自然有下面的官吏去负责。
“若这番粮果然如纪大人所说,那么纪大人就是为国为民立下了大功。”韩太后慢条斯理地道。
在番粮这个问题上,因为隆庆帝非常感兴趣,大多数的话都是隆庆帝说的,然而韩太后的存在感是不容忍忽略的。
“臣不敢。”纪三老爷忙就说道,“若事情有成,全仰赖陛下好太后娘娘的洪福保佑,还有安王爷为此事殚精竭虑,微臣只不过是克尽微劳。”
韩太后微笑着点头,似乎对纪三老爷的态度很是满意。
有了土豆良种,不仅可以缓解眼下天下的饥馑,对于大秦的未来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实在是一件大喜事。
别说其他人,就是隆庆帝惨白的脸上也似乎有了一点儿血色。
“有这三种番粮,以后国库充盈,百姓们都能少挨些饿,我大秦强盛指日可待了。”隆庆帝说着话,似乎是有些激动了,突然就咳嗽了起来。
纪晓棠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咳嗽的这么激烈。
隆庆帝似乎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咳嗽了,旁边立刻就有服侍的太监过来,拍背的拍背,拿帕子的拿帕子,喂药丸子的喂药丸子。
半晌。隆庆帝才止住了咳嗽,又有服侍的太监将他额头的汗擦干净了,隆庆帝才重新舒出一口气来。
没人问隆庆帝怎么了,只有韩太后看着隆庆帝,眼神中带出几分焦虑的神色,不过她很快就遮掩了过去。
“陛下上次着了暑气,至今还没有全好。应该小心身子。不要过分激动。”韩太后一字一句地嘱咐隆庆帝。
“儿臣知道了,儿臣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