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天下-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船队并不是万家的,而是万嘉树外祖父洪家的。现在洪万两家的经商船队还不算出名,但是以后,洪家船队却会大大的有名。
洪家船队会因为得到大笔的自助,出海经商创造出数不清的财富。就是这大秦的天下乱了,洪家的船队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洪家的船队并非只有洪家人自己,因为洪家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撑一整个庞大的船队。船队里就有如万家这样出钱、出人、出船入股的。
万嘉树在穆家住了这几天,纪晓棠一直在暗地里观察他。
万嘉树的人品、性情和才干,纪晓棠对于自己观察的结果还算满意。
纪家与万家虽然以前并不相干,但是现在多了一层密切的关系,纪三老爷救了万嘉树的性命,而且两人明显已经成了要好的朋友。
纪晓棠打算,入股洪万两家的船队。
不管世事如何,银钱总是能够派上大用场的。而且,走通了海外这一条线,也是给纪家留一条后路。万嘉树和纪三老爷聊天,聊在海外的见闻,纪晓棠也跟着听了许多。
海外的许多岛屿、大大小小的国家。
纪晓棠很快就打定了主意。不仅纪家要入股洪万两家的船队,她还打算将穆家和祁佑年都一起拉进来。
等祁佑年跟着穆洪一起回来,在上房里坐了,纪晓棠就拿着礼单走了过来。
“有事情要跟外祖父和阿佑商量。”纪晓棠在椅子上坐下,郑重其事地道。
祁佑年立刻就放下了手中的茶盅,看着纪晓棠,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晓棠有什么事,尽管说。”
穆洪自然也是点头。
纪晓棠就将万嘉树的礼单拿出来,给了穆洪和祁佑年。
“哦,这件事……”祁佑年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是万嘉树求到了晓棠这里……”礼单由纪晓棠送过来,祁佑年想要不收,却是有些却不过情面的。
万嘉树是个极精明的人,祁佑年早就看出来了。
“阿佑猜对了。”纪晓棠就笑了笑,“我要说的事,与这个有关。”
“万家送上这两份厚礼,是感激外祖父和阿佑救了他们全村的人,除此之外,也有别的考量。”纪晓棠娓娓道来。
穆洪和祁佑年都点头,他们也想到了。
“晓棠,他就算是不送这些,难道我们就不管他万家村了?他那里容易受倭寇滋扰,我们已经定了计划,会重点注意的。”穆洪就道。
“万家村,求的是安心吧。”祁佑年也道。
这种事情,他们在官场上也算是见得多了。
“外祖父和阿佑有没有仔细看过礼单,……可有许多并不是咱们本土之物,万家如今做的是出海经商的买卖。”纪晓棠就又道。
“说起来,倭寇这次重点要劫掠万家村,也是因为他家出海经商,声名在外的缘故。”祁佑年就道。
他是将所有的事情都调查清楚了。
万嘉树急于送出厚礼,为的就是树大招风,求任安卫所的庇护。
“外祖父和阿佑有没有想过,也在他们出海经商的船队中参上一股?”纪晓棠见渐渐说的靠近主题,也就不再绕弯子。
穆洪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就去看祁佑年。
祁佑年就看纪晓棠。
“晓棠的意思?”
“如果外祖父和阿佑肯在船队中入股,不仅从此以后添了个进项,也足够安了万家的心不是吗。”纪晓棠就笑道,“不瞒外祖父和阿佑知道,我已经打算要入股船队了。”
“这是……万嘉树向晓棠提议的?”祁佑年就问。
“并不是。”纪晓棠就摇了摇头,“他并没跟我提船队的事,只是求我帮忙,让外祖父和阿佑收下礼物。”
“晓棠还懂得经商的事?”穆洪略微有了些兴趣,就问道。
“不敢说懂,但是出海贸易,也是自来就有的事。……船队不需走的太远,就是往南面诸小国走上一趟,用咱们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换来宝石,利润何止百倍。”纪晓棠见穆洪有些动心,就趁热打铁,“这两天我有问过万公子,洪万两家的船队都是惯出海的老手,风险虽有,更多的是保障。”
纪晓棠对洪家的船队很有信心。
“一会问问你外祖母,家里有多少闲银子,可以入上一股的。”穆洪想了想,就点头说道。
能够赚到银子自然是好,主要还是纪晓棠开了口的缘故。再说,这样还能安了万家村百姓的心,也算是一举数得了。
见穆洪点了头,纪晓棠就去看祁佑年。
“哦,我没多少银子。”祁佑年的样子颇有些窘迫,“但是勉强也能入一股吧。”
这就是也同意了。
纪晓棠心中欢喜。
“阿佑若是暂时银子不凑手,我这里有,可以先拆借给你。”纪晓棠就微笑道,她知道祁佑年没多少钱,俸禄几乎是月月光。“以后阿佑每月领了俸禄,慢慢还给我就是。”
祁佑年就干咳。
穆洪则是大笑。
他们这里说定了,纪晓棠就先将纪三老爷找了来,将入股的事情跟他说了。说服纪三老爷根本不费什么力气,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我也正有此意。”纪三老爷就道。
“那小叔可跟万公子说了?万公子怎么说?”纪晓棠就问。
“他很想我一起入股。”纪三老爷就道。纪家可是任安府首屈一指的人家。“穆叔和阿佑也要入股,他定然更加高兴,我这就去跟他说。”
纪三老爷匆匆离去,很快就带了万嘉树一起前来。
万嘉树显然已经听纪三老爷说了,眼角眉梢都是喜气。
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资
万嘉树极善言辞,又将洪万两家船队的情况仔细介绍了一遍,说是非常欢迎穆洪、祁佑年还有纪家入股船队。
入股的事情,当即就定了下来。
至于各家究竟入股多少,却还要继续商议。
穆洪是个急性子,就跟沈氏商量了,一家子就拿出五千两银子来入了股。祁佑年手头并没什么闲钱,但是见穆洪出了五千,不知他想了什么办法,隔天也拿了五千两银子来。
纪晓棠微微有些吃惊,她既然知道洪家船队出海贸易收益丰厚,就打了带着大家一起发财的念头。祁佑年没什么银两的事情她知道,私底下是打算借钱给祁佑年。
祁佑年有野心、有才干,但是想要节节晋升,除了这些还不够。祁佑年还需要机会,和财力支持。
纪晓棠打算尽可能利用自己重生的优势,给祁佑年提供机会。至于财力支持,她也考虑到了。
“阿佑,你哪里筹来的银子?”这天祁佑年过来,纪晓棠就找了个机会,悄悄向祁佑年询问。
“哦……”祁佑年就略微犹豫了一下。
谁都知道他家境普通,如果这个时候他对纪晓棠说,正巧他娘怕他缺少银子使唤,所以打发人送些体己来给他,只怕纪晓棠不信。
如果要纪晓棠相信,他就得将自己的家世全盘托出。
祁佑年并没打算对纪晓棠隐瞒自己的家世,但现在却还不到说的时候。
“我有我的法子……”祁佑年只得对纪晓棠说道,意思是让纪晓棠不用操心。
“你有什么法子,找人拆借的吗?找别人还不如找我呢。”纪晓棠就道。
祁佑年就笑了笑,只说不是借的。但如何得的这银子,他又不肯说。
纪晓棠心中诧异,但是看看祁佑年的脸色,再转念想想,也就没再追问了。纪晓棠相信祁佑年这银子的来历不会有什么不妥。
至于祁佑年不肯跟她借银子,想来还是看她年纪小,且是个姑娘家的缘故。
“晓棠打算拿多少银子入股?”祁佑年就问纪晓棠。
“我打算多出些银子。”纪晓棠就道。“不过。这还得我娘和我爹爹同意。”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纪晓棠和纪三老爷就能做主。但是纪晓棠显然并不是小打小闹。
纪三老爷也曾问了纪晓棠这个问题。
“十万两,至少十万两。”这是纪晓棠当时给出的答案。
纪三老爷也是想多出些银子的。但是纪晓棠说出来的这个数目,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这么多银子!”这个数目,投入到洪万两家的船队中,只怕就是最大的股东了。
而这。也正是纪晓棠的打算。
她不仅要船队给她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她还想在船队中拥有发言权。
“怎么。小叔认为太冒险?不值得?”纪晓棠就问纪三老爷。
说到冒险,纪家再也没有人比纪三老爷更具有冒险精神了。
“不是。”纪三老爷就笑,几乎没用怎么考虑,纪三老爷就打算支持纪晓棠的决定。“我只是没想到。晓棠。这可是大手笔。”
纪家虽颇有家底,但是这两年也花了不少。
十万两,即便是对于纪家来说。也不是能轻易决定的小数目。
“你爹爹会同意吗?”纪三老爷担心的是这个。
“咱们尽量说服我爹爹就是。”纪晓棠就道,一面就商量着给纪二老爷写了信。
纪晓棠在信中。还将万家村的事情都跟纪二老爷交代了,最后才提到要入股船队的事。
纪二老爷的回信很快就到了。
让纪晓棠和纪三老爷吃惊的是,纪二老爷在信中竟然痛快地答应了他们要入股的事情。入股是肯定的,但是涉及入股的数目,纪二老爷说事关重大,还得跟纪大老爷商量。
纪家不是他一个人的,这样的大事,得三兄弟都首肯了才行。
纪二老爷在信中告诉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给纪大老爷的信他已经打发专人送了过去,很快就有回音。
最后,纪二老爷还特意嘱咐了两人一句“财不可露白”。纪家打算入股十万两白银的事情,实在不需要声张出去。
这件事,即便纪二老爷不特意嘱咐,纪晓棠也知道其中的厉害,自然不会大肆张扬。
“大伯父会不会同意呢?”放下纪二老爷的信,纪晓棠就问纪三老爷。
“这个可说不准。”纪三老爷就微微皱眉。他的年纪比两位兄长都要小很多,比起纪二老爷,他跟纪大老爷之间则更加生疏。
纪三老爷对纪大老爷的印象很单薄,而且,并不都是好印象。
“你大伯父那里……哦……”纪三老爷含糊着,似乎是有什么事瞒着纪晓棠。
“小叔,我一直就奇怪。大伯父……究竟为什么,我总觉得,大伯父家跟咱们很疏远。”纪晓棠趁机就问纪三老爷。
“这个,我也说不大清楚。那个时候还没有你,我也还小呢。”纪三老爷就道,显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深谈,又或者,他也是真的并不清楚。“管他呢,反正是不要咱们操心的事。”
纪三老爷已经告诉万嘉树,纪家会出相当大的一笔银子,只是具体数目还没定下来。万嘉树已经得了穆家和祁佑年的出资,又听纪三老爷这样说,自然高兴。
这天,纪晓棠又过来找纪三老爷,正巧万嘉树也在。
“万公子,你有没有想过,在府城开一家铺子。我是说,洋货铺子。”纪晓棠正想要找万嘉树,当即就说道。
万嘉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三姑娘的意思是?”
船队从海外带回的东西。一般在码头就转卖给了行商,行商再运到各地买卖,从中取利。纪晓棠那天看过万嘉树送上来的礼单,她认为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许多东西,在任安府应该也会很受欢迎。
万家村虽然做着出海贸易,但是任安的洋货市场却还是一片空白。
纪晓棠见万嘉树的眼睛亮了,就知道他也应该想到了这一点。
比起卖给行商的省心、快捷。自己经营商铺虽然要费事一些。但是盈利却并不小。而且,如果自家的铺子开的多了,并不需要依赖行商。那就又是一番更为广阔的前景了。
万嘉树本就极有经商的天赋,经纪晓棠这一提点儿,更是一通百通。
“这次往府城来,就存了几分心。只是我们是乡下人……”万嘉树就笑道。
开洋货铺子的事情,也就这样定下来了。
第一家洋货铺子。自然是开在府城。纪晓棠就让万嘉树去寻铺面,还安排了穆府的一个管事同行。
“你尽管找合适的铺子,其余的事情完全不用担心。”纪晓棠告诉万嘉树。
这边打发了万嘉树去寻铺面,纪晓棠就又来跟沈氏和张氏商量。
“这个不同于船队入股。应该花不了多少银钱,且见收益的快。我想着,要是外祖母和大舅母有意。咱们几个就凑些银子,在这铺子里入股。以后每个月也能赚几个脂粉钱使使。”纪晓棠笑着说道。
沈氏和张氏都笑。
穆洪虽然拒绝了万嘉树的厚礼,但是万嘉树带来许多海外之物,沈氏和张氏见了,就很喜欢,已经打算私底下要跟万嘉树买了。
三个人商量了一阵,就都点头。
“我并没多少私房,搜罗搜罗,也就只有两百两。”沈氏就道。
张氏的私房没有沈氏多,且又不能越过了婆婆去,就说要凑一百两。
“我也出一百两,”纪晓棠就道,她的私房自然不止一百两。“另外,还有我娘、我姐姐,对了,还有小长生,也是一人一百。”
纪晓棠一个人就出了四百两,娘儿几个凑在一起,就是七百两银子。
纪三老爷知道了,就另外拿了自己的私房来,贴给了纪晓棠,共凑够了一千两银子,入了任安府第一个洋货铺子的股。
万嘉树也很快寻好了铺面,纪晓棠就拿出这笔钱来,将铺面盘下。收拾铺面请伙计等事,有穆家英和穆家豪兄弟带人相帮着,自然都顺利极了。
五月底,纪晓棠请人选了个黄道吉日,洋货铺子就正式开张了。
因为之前就将消息散播了出去,这开张的第一天,洋货铺子几乎被大姑娘小媳妇给挤爆了,竟赚了个钵满盆满。
万嘉树忙就过来请辞。
他也没有想到一切会进行的这样顺利,眼看着手里的货很快就会卖光,他得赶紧回去,一来是跟家里禀报清楚,二来也是调集更多的洋货进府城。
万嘉树离开府城,特意绕路往螺女庙去进了香。祁佑年另外安排了人手,护送万嘉树过了穆家寨。
纪二老爷这个时候,又打发人送了信来。
这次的信中,却并不全是好消息。
纪大老爷接了纪二老爷的信,很快就回了信。纪大老爷并不同意入股船队的事。纪大老爷认为,船队出海风险太大,十次中有一次能顺利往返就算是万幸的事情。
纪家耕读传家,完全不用拿大笔的银钱去冒这个险。
另外,纪大老爷还说,读书人清贵为要,暗示纪二老爷不应该花费心思在经商赚钱上头,失去了读书人的清贵。
纪晓棠和纪三老爷一起看着信,两人就都黑下脸来。
然而纪二老爷接下来在信中说的,却让两人的脸色慢慢地好了起来。
纪二老爷说,既然纪大老爷不同意,那就不能动用公中的银钱。纪二老爷愿意拿出他名下的资财来,入股船队。
纪二老爷却拿不出十万两,他为官数年的积蓄,加上其他林林总总的,还有纪二太太的私房,总共就凑了五万两。
这个数目对于纪二老爷来说,几乎是倾囊而出。
“还是二哥,我的亲二哥。”纪三老爷看着信,就感动到,一面看见纪晓棠,就又加了一句,“也是晓棠的亲爹。”
“我爹爹只能出五万,剩下的,就得我和小叔想办法了。”纪晓棠看完了信收起来,就对纪三老爷说道。
“我的私房银子也不多,除非我回去偷偷把我屋子里的东西都卖了。晓棠,你有多少……”纪三老爷想了想,就问纪晓棠。
“……压岁钱、首饰、衣裳、尺头、表礼……”纪晓棠就将绣儿叫了来。
绣儿掌管着她的银钱和贵重物品。据绣儿估算,纪晓棠全部的私房加在一起,也就是有五千两。
纪晓棠觉得少,纪三老爷却有些咋舌。这里面,自然不算纪晓棠屋中摆的那些贵重摆设,那些都是纪家公中的东西。
“晓棠,你这么会攒钱。”纪三老爷看着纪晓棠,比起纪晓棠来说,他这个小叔可就有些汗颜。
“是绣儿帮我管的好。”纪晓棠就道。
她们叔侄两个人,将私房都打扫干净了,最多也就凑够一万两银子。
还有四万两银子的空缺。
“要是能从我爹爹那里把那枚印章拿到手,再拿出去卖了,这银子估计就能凑够了。”纪晓棠自言自语地道。
可是,那印章却是不能卖的。
“为今之计,小叔,还得靠你啊。”纪晓棠的目光就转向纪三老爷。
“我又有什么办法。”纪三老爷先是说道,随即就是眼睛一亮,“晓棠,你有什么主意?说出来,小叔就去做。”
“有什么主意?当然是打咱们老太太的主意。”纪晓棠眯了眼睛一笑。
纪晓棠让纪三老爷将纪老太太的私房挖出来。纪老太太的私房,其实就是纪老太爷的东西。
纪三老爷摸了摸鼻子,认真地考虑其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来。
“这件事,只有小叔能行。”至于纪三老爷要去怎样哄纪老太太,纪晓棠却不打算操心。
“好,那小叔就去试一试。”纪三老爷很快做了决定,不管是耍赖也好,还是哄骗也好,他都打算要从纪老太太手里挖出这笔银子。
“只是这样,小叔就得回清远一趟。”纪晓棠就道。
纪三老爷回清远,纪老太太应该是最高兴的人。
“就说我想老太太了,回去看她老人家。”纪三老爷也眯了眼睛笑。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书香门第
任安府的院试在六月十五日开考,地点仍旧在贡院的考棚。院试与府试和县试都不同,一共只考两场,由学政主持。
第一场为正场,录取名单用圆圈揭晓,只写座号,不写姓名,俗称为“草案”。纪三老爷考过了正场,草案上榜上有名,随即又参加了第二场,也就是覆试的考试。
覆试之后三天出榜,录取名单揭晓俗称之为“出案”。
纪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