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公主千千岁 >

第3章

公主千千岁-第3章

小说: 公主千千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说去是不想让她去国子监读书,也不知道这碍着她什么事了。

李昔也不着恼,微笑道:“姐姐言之有理。不过,这不仅是父亲的意思,而且是皇上亲自下的旨,若不去,怕以抗旨不遵降罪,对李家反而不好。”

李雪嫣似乎没想到皇上下旨,脸上虽还带着笑意,眼底却隐着冰冷,“如此,便是我多虑了。不过,长安不比乡下地方,妹妹好自为之,到时若出了什么事,别怪姐姐没提醒你。”

李昔也不回话,只是望着她淡淡地笑。这让李雪嫣摸不清她在想些什么。她暗自思付:这丫头自从树上跌下后,性子竟然不再那么冲动了,连说话也是谦和有礼。是她忘了前事,还是她心中另有打算。

李雪嫣想着,心里一阵烦闷,也不愿与李昔多说些什么,扬声唤了夏红回了自己的院子。

“小姐,大小姐她刚才与您都说了些什么?”玉溪有些担忧地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

上次李昔从树上落下时,李雪嫣就站在树下。玉溪与墨竹两人那时刚她都不在李昔的身边,究竟发什么了事情谁也不知道。事后,玉溪追问过李昔,可惜后者全然忘记了以前的事情。可玉溪的心里却道这事与李雪嫣有关。

李昔摇了摇头,一副不愿多谈的样子,“我们快回去吧。墨竹去了这么久,也该回来了。别让她等得急了。”

求推荐、求收藏!

【第006章】心思

才进到正房院子,便听到墨竹与人说话的声音:“……难得你这么细心。可我与玉溪常年在大少爷面前伺候,换了哪个出去,都只怕让大少爷不习惯。”

玉溪闻言一愣,略一思付,怒气冲冲便要冲上前去,被李昔一把拉住了。玉溪只得停住了脚,气鼓鼓地站在原地听着里面的动静。

春桃笑道:“我虽是新进清园的。可毕竟是长在府里,对府里的事情知道的最多。大少爷刚进府,有些事情也得有个知悉的人帮衬。姐姐怕是多想了,大少爷的房里只是多进一个人。我哪能让姐姐出去呢。”

墨竹笑了笑,“蒙你能看得起我,不过,我也是大少爷面前当差的奴才。这事儿,还是得由大少爷自己做主。你的好意,等大少爷回来我会同他讲的。眼下,天也快黑了,你先回吧。”

春桃听了,心知她在敷衍,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先回房。

“哟,我从不知墨竹还在乎这样一条帕子呢。”玉溪上前扯了墨竹手里的一条帕子甩了甩。

“大少爷回来了。”墨竹不去理她,迎了李昔进了房门。

“春桃想进房里做事?”李昔想到春桃那执着的劲头,真是让人讨厌同时又有些可怜。

“您都听到了?大少爷也不必为这事难心。姨娘临进府之前都已经对我们交待好了。任谁也不准近您的身。奴婢不会答应她的。”墨竹倒了一杯茶递给李昔。

“哼,看到她的样子我就烦心。若她一早知道我们口中的大小爷是女儿身,怕是不会这样殷勤。”玉溪将帕子扔到一边,将下午发生的事情与墨竹说了。

墨竹叹气道:“你的脾气也该改改了。这是在李府,上有老夫人,夫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有个分寸,别到时惹了口舌是非累了姨娘和小姐。”

墨竹见玉溪消了一些气,又道:“姨娘让我告诉你,以后不管人前人后都要称小姐为大少爷,别到时改不了口惹出事来。”

玉溪点了点头,李昔问道:“姨娘叫你去就是为了这事儿?”

墨竹笑道:“姨娘怕大少爷担心,让我传个话,姨娘一切都好。外面的事情只管听老爷的,还有,这个玉坠子姨娘让我给您带来了。”

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条锦帕,帕子里面是一条红色绞股绳穿着的玉瓶坠子。

李昔接过来,在手里翻看着。这玉瓶做工十分精细,白玉凝脂,纹理清晰。只是,这玉瓶看起来十分眼熟,李昔想了想,突然打了一个激灵。这玉瓶分时是使她穿越的‘罪魁祸首’----青花瓷瓶的缩小版。一尺高的青花瓷瓶变成拇指大小的玉瓶。这太诡异了。

“这是姨娘送我的东西?”李昔忙问道。

墨竹诧异道:“大少爷,您忘记了?这是临来长安前,姨娘去流云寺请慧缘大师做法为您求来的宝瓶啊。今天正是六月十八,慧缘大师有言,必要今日让大少爷戴上,方保一世平安。”

李昔心潮起伏,将手中的玉瓶攥得紧紧的。宝瓶亦保平。前尘结因,今世为果,原来冥冥之中老天早有安排。只是这样的安排,会有怎样的用意呢?

********

许妈妈将剥好的枇杷放在泥金小碟里,拿了细长的小银刀将它切开,取了四瓣金褐色的果核出来。准备像往常一样把那些桔黄的果肉沾些糖来,老夫人却突然摆手:“就这样吧!我年纪大了,不比从前,吃些只为了止咳清火,怎敢再吃这些糖。”说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老夫人这是什么话。”许妈妈依她所言,将小碟端到了她的手边,“您还年轻呐,夫人还需要您扶持,将来还好看孙子,曾孙……可不能这个时候说老。”

老夫人笑起来,吩咐身后的锦儿:“你们都退下吧!”

锦儿等人应声而去。

见屋里没人了,许妈妈就笑道:“如今皇上有话,您也该安心了。夫人还年轻,老爷也常住长安,总会给您添孙子的。”

没待她说完,老夫人已摇手示意她不用再说:“安心?皇上虽不追究,可他也说了,只给承范一年的光景。你只当她一定会生儿子?”

“您总该往好里想,这样也不会劳了您的心神。”许妈妈笑道,“不是还有梅院的张姨娘吗?”

“她?”老夫人扬了扬眉,“即便她生了儿子又如何?我要的是李家的嫡长子。”

许妈妈笑容不变,道:“老夫人您细想想,姨娘生的与夫人生的不是一样嘛。继到夫人名下,照样是嫡亲的。总比从宗族里继养的强,毕竟是血亲的骨肉。”

老夫人沉吟道:“我现在罚她在梅院抄书,想要有孕也难……先等等慧娘的消息再说。”

许妈妈见老夫人神色郁郁,便另寻了府里的一些笑话说与她听。

******

芳园。

李雪嫣正在灯下翻看着书,时而皱眉,时而叹息,这让在一旁伺候的冬青也跟着愁眉不展。

夏红掀了帘子进来,冬青见了对她摇了摇头。

夏红走近,轻声道:“小姐,热水准备好了。”

李雪嫣懊恼地将笔丢在一边,“都怪你。看,本来都要解出来了。”说着,将草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冬青忙上前将纸团拾起收拢在刚才丢下的一堆废纸团里。夏红尴尬地笑笑,“小姐,天色已晚,明天您不是说要比平常早一刻钟到学院吗?奴婢也是怕您明日起得晚了,误了时辰。”

李雪嫣缓了脸色,吩咐道:“快把这些书都收拾好。还有,明日再给我备套衣裙,要黄色的。”

“是。”两人应下,夏红随着李雪嫣去了浴房。

冬青将一堆纸团依次打开铺平,叠成一小镙儿码放在书桌的一角。

李雪嫣就是这样的脾气,扔完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嚷着要。前几天因为冬青扔了这样的草纸还对她发了好大一通的火,吓得冬青再也不敢随意扔了。只等着放个十天半个月的,再找个地方收了它们。

冬青吹灭了书房的灯,阖上门。

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桌面那摞略带皱褶的草纸上。。。。。。上面勾勾点点画着草图,清秀的字迹写道: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第007章】拜望

老夫人望着一早过来给她请安的李昔,神情一阵恍惚。

十二岁的年纪,个子比十四岁的李雪嫣还高一些。高束起的发髻下一张玉白的脸庞。眉宇间清冷淡然,隐隐有着一股英气,挺直的鼻子,樱桃红的小口。。。。。。。一身青衫长袍腰系云纹丝绦带。。。。。。

若不是已经知晓她是个丫头,恐怕自己早一把将她搂到怀里,‘心肝宝贝’地叫着。

老夫人无声地叹了口气,幸好才十二,这眉眼还没长开。穿着这身行头,倒真象一个少年公子。

李昔垂眸默立半晌也不见老夫人问话,正犯着嘀咕,就听到许妈妈笑道:“老夫人到底是疼孙子的,看也看不够呢。”

老夫人这才缓过神,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才道:“在府里可还住得习惯?若缺什么只管找许妈妈说。”

李昔应声回了,这时,有小厮进来禀报府门前李管事已停好了马车。

今日李老爷要带她去拜望王博士,老夫人叮嘱了几句,让小厮领着她出了房门。

从内院到府门,李昔发现这李府还真不是普通的大,堪堪走了十几分钟的路。府门外停着一辆宽大的马车,一个身纪三十多岁的管事上前道:“大少爷,老爷下了朝便直接去国子监。”

李昔想来此人便是小厮口中的李管事,微微点点头,上了马车。

马鞭清脆地一甩,马车缓缓行进。转过一条巷子,进入了宽敞的大街。

古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分东西两市。西市往西临三门,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东市往东亦临三门,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正南临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而正北乃皇城所在,各有玄武与朱雀两门。规划整齐,宏伟壮丽。人们都道紫禁城恢弘大气,却不知它的面积只相当于唐代皇宫内的太极宫面积的六分之一。

李昔掀开车帘,马车正途经西市,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贩卖的多是些高档商品,从古董摆设到珠宝首饰、从绫罗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全,无一不精。

再经朱雀大街向南望去,一片片与宫城相似的区块不断延伸,仿佛到了天边,一条条宽广的大街不断地分割着这些区域,到处都是高宅大楼。

李昔虽坐在马车里,却从仍从心里,从灵魂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这才是真正的王气所在、天子之家!怪不得,美国专有‘唐人街’。大唐盛世在那时已让众多西方人惊叹与震撼,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文明朝代的璀璨与辉煌!乃至这种情结延至千年而不衰。

在感叹中,马车已从朱雀大街向东第一街口拐去,经过第一坊口便停到了国子监的正门----集贤门。

李管事扶了李昔了下马车,就见正门门口站着一个人,见马车停下,那人便匆忙迎了上来,李昔定睛一看,原是李老爷身边的随从李汉忠。

“大少爷,您来了。老爷今天下了朝便让皇上留下了,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老爷便派了李汉典到这里通知小的在此等候。”李汉忠欠了欠身子说道。

“那。。。。。。我们还能进去吗?”李昔看到国子监门口站着侍卫,好似现代的门卫。

李汉忠笑道:“大少爷莫担心,李汉典将拜访的文书留在小的这里了。”

李昔知道他口中的李汉典是李汉忠的兄弟,兄弟两人都跟随李道宗做事。

他说着,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烫金贴子,引着李昔朝着侍卫走去。取出文书递上,面容严肃的侍卫看了眼,立刻换上了笑脸,“原来是江夏郡王的公子,请恕无礼。您请进,这位是。。。。。。。?”

李昔道:“这位是父亲的随从,此次是送我过来的。”

“哦,那就一起进去吧。”侍卫大手一挥,将两人放行。

从中间大门进入,李昔一下子惊呆了,万未想到国子监竟然如此宏大,不惊讶都不行。教舍一幢接一幢,宽大明亮,一眼望不到头,就算是现代的等学府也没有这等规模。

李汉忠见李昔惊讶的表现,笑着介绍:“。。。。。。贞观元年五月,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大少爷,您瞧,这是贞观四年立的孔子庙。”

李昔看到二进门的正中间立着的正是孔老夫子像,心中立时起了肃然之意,正了正衣冠。却瞥见李汉忠已朝孔老夫子像深辑一礼,一个下人都如此,更何况自己,想着,她也学着李汉忠的样子深深一拜。

转过孔子庙便渐渐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让李昔有种依稀回到母校的感觉。

李汉忠继续介绍道:“这是太学院,有生员一千三百人,学院人数最多。那边四门院生员列次,有生员五百人。律学、书学院各有生员五十人。少爷您是算学院的,有生员三十八人。”

“三十八人 ?'…87book'这可够少的。”李昔笑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李汉忠苦笑了一下,“大小姐在太学院念书,前两日老爷便派了小的跟着大小姐上下学。小的怕伺候不好,便到处打听才知道这些的。”

李昔了然,想来那个千金大小姐也不会讲这些与一个下人听的。到处打听?李昔笑了,这人还真是有心。

两人一路交谈,走到了一间小院前。

“大少爷,这里便是王博士的住舍。”李汉忠道。

李昔正在打量间,李汉忠已拍了门环。门应声而开,走出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哪位找博士?”

李汉忠施了一礼,笑道:“江夏郡王公子李昔前来拜望王博士。”说着,将贴子双手向前一递。

那小姑娘接过贴子,看了看,笑道:“快请进来吧。博士一直在等公子前来呢。”

【第008章】测评

李汉忠留在了院外候着,李昔随着那小童进了屋子。

屋子很宽敞,东西两侧墙壁各立着高大的书架,上面码放了厚厚的书。临窗摆放了一张硕大的黑漆书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坐在案前奋笔疾书。

“博士,李公子到了。”小童通报了一声,欠身退了下去。

李昔正要施礼,却听得王孝通道:“坐。”

说这话时,他头也不曾抬一下,仍在草稿上写着什么。

李昔看了眼书案前并无坐椅,便大方地寻了墙角闲放着的一把椅子,摆在书案的对面坐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李昔发觉这王孝通并没有打算与她交谈的意思。便打量起面前的书案。

书案上摆放着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吾曹算经》、孙子算经》……一些与算术有关的书籍。这些书还是李昔第一次见到,她随手拿了一本九章算术》翻看起来。

九章算术》是以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编写的,共收集246个问题及各个问题的解答,按性质分类,每类为一章,计有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故称九章算术》。

书中的内容与编著时期的生产、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第一章“方田”,主要讲各种形状的田亩面积的计算,第五章“商功”,专讲土木工程中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主要是各种立体体积的计算。第八章“方程”,系统地介绍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其中又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第九章“勾股”,主要讲勾股定理的各种应用问题,还提出了一般二次方程的解法。

“都看得懂吗?”

王孝通突然出声问道。

李昔将书放在桌案上,起身恭敬地向他施了一礼,方道:“学生翻看一下,有些不是很懂。”

其实里面的题,并不是很难,但算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里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若要她来个竖式计算怕是又要惹人注目。

算学作为一种专门的学术,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而一个古代十二岁左右的孩子,其算学水平是达不到现代的小学水平的。李昔明白,眼下不是她该出风头的时候。或者从根本上讲,她宁愿默默无闻地学习,而不是到处去张扬自己的才学。

“嗯,你坐吧。”王孝通点点头,端起茶杯发现茶已经凉了,扬声道:“甘儿,沏茶来。”

屋外那叫甘儿的小姑娘立刻脆生生地应了一声,沏茶去了。

“你父亲向我提及你,说你算学出众。蒙皇上隆恩,下月进国子监读书。能劳烦皇上亲自过问的,想来你必有过人之处,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王孝通上下打量了坐在他面前的少年。

不愧是将门虎子,年方十二,却不见同龄官家子弟身上的顽劣、奸滑之色。面色从容、沉稳,眼中带有一种少有的慧黠。五官清俊,只是隐隐有着一股阴柔之气。王孝通对最后一点有些不太满意,男子必是刚毅、果敢,怎好有女子的阴柔之美呢。

然而,他转念一想,又不由得笑自己管得多了。美丑又如何,到了算学院,他看的只是成绩。

他从手边的一摞纸中抽出一张,递给李昔,笑道:“来,先做做这题,试试看。”

李昔明白这是他在考她,想知道她有多深的底儿,不动声色将纸接过来。眼睛往上这么一扫,在心里不由得笑了。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题中写道: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李昔蘸了笔墨,略一思索便有了答案。面上却不显露出来,只装着思考的样子。王孝通见了,也不追她。将甘儿沏好的茶自顾倒进杯子,慢慢啜饮。又拿起一本书,逐页翻看。

李昔在心中暗算了时间,见王孝通已饮了第三杯茶时,才将答案写在上纸上。

那边,王孝通见李昔动笔,不禁一愣,忙将手中的手卷放下,起身站到李昔身边。而这时,李昔已停下笔,吹着纸上的墨迹。

王孝通却已等不得,抢过她手中做好的题拿到手中看了看,立时脸上泛起欣喜之色,连声道:“好、好……解得好。这题不易,老夫还担心为难你了。现下看来,老夫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为难?李昔没有觉得有多为难。若不是想藏拙,恐怕两三分钟内必算出来了。

“博士过奖了。”李昔谦虚道。

“嗳--”王孝通摆摆手,“这题目是昨日魏王殿下于太学院出的,到今日老夫还未见有人用这么短的时间将它解出。嗯,你不错。”

这么说有人已经将它解了出来,只是在用时上有所差别。她自是用时最短的一个了。

王孝通饮了一口茶,不顾形象地抹了抹嘴巴胡子,感叹道:“少年英才啊!不知师从何人 ?'…87book'”

“嗯……”李昔哪里知道之前的那个李昔从哪里学的算学,见王孝通问得急切,略一思索,回道:“没有拜师,小时都由母亲,哦,就是府里的姨娘教导。”

王孝通了然,这是一个庶出的公子。听闻八岁便跟随李道宗上战场,兵戈箭弩间还能有此算学之才,实则不易啊!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好感。

“你父亲已经替你在算学院报备。下月初一上学,我看……”王孝通抚了抚胡须道,“不如后日你便来上课。”

“这个学生不敢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