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兄,好久不见!尊翁身体可还康健?这位就是令弟求德罢,果然一表人才!”那个胖子走到近前,先回了一礼,接着便是一连串的问候,然后又抛下金家二子,转向后面的众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林兄,向来可好?”
“半年不见。郑兄却是越发的精神了!”
“徐兄!唉呀呀,真是想不到啊,听说徐兄前些日贵体有恙,还以为来不了了……”
宁海金、莆田林,仙游郑、温州徐……如是在东京,并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放在福建、两浙,却个个都是赫赫有名地大海商,身家少于百万贯的,根本就挤不进他们的这个圈子。但在这时候,他们每一个却都是恭谨有加。对于东海钱庄总掌柜不敢有丝毫失礼。
这些年,这些海商与东海打了不少交道,家里的生意都是仰东海鼻息,行船海上皆仰仗着东海水军照拂。他们家里的海船也无一例外都在东海国中注册——那些没挂上东海旗的海船,只要离开港口,就会莫名其妙地失去踪影,其出事比例往往高达两三成,其幕后黑手为谁。当然不必细说——作为两浙和福建海商们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身家利益已经与东海密不可分,所以当东海钱庄的一封请柬送到面前,他们便不得不应邀前来。
陈秀安领着众人穿过总号狭窄深邃的大门。在堡墙上巡逻值守地近卫军的注视下,走进总号正堂,在会客的小厅中分宾主坐下,仆役便立刻端上来茶汤来。
照例闲扯了几句,见身边一众皆不愿转入正题,金家长子当先开口:“今次我等应邀前来,不知陈总掌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想请诸位共襄一桩盛举!”
“原来如此!”金家长子点点头,也不细问,直截了当道:“若有什么用得着我家的地方。总掌尽管开口。我金知礼无不应承!”
“好!好!金兄果然爽快!”陈秀安大笑着,转头看着其他几家。被肥油挤得只剩一条缝的一对细眼精芒闪烁:“几位的意思呢?”
离着正堂百余步,有一间不大的石屋。石屋式样普普通通。却造得极坚实。除了一应关系者,很少有人能知道,这间石屋便是东海钱庄地下金库的出入口。
在平时,除了早晚钱钞出入库时,石屋总是紧闭大门。但今天,刚过晌午,金库地大门却是洞开,一股股阴风,便从黑洞洞的通道中传了上来。
赵瑜和陈正汇漫步在宽敞的地下金库内,四周的一摞摞金银砖反射着前后从人手中地玻璃提灯,所散发出来的柔和灯光。金砖、银砖加起来怕不有几千块。东海国的国库储备的三分之一,便在这间地库中。
用手抚摸着一块有着足色百两字样的金砖,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滑腻和冰凉:“大王,你真的要把东海钱庄的股份卖出去?!”
“嗯……”赵瑜沉吟了一下,摇头道:“确切的说是业务分离。铸币权是要留在手上——义学的经费都靠着钱息来支撑,绝不可能外放——但具体地业务,比如贷款、质当、汇兑等业务却要分割出去。我打算另外再成立两三家钱庄,东海钱庄占据其中一部分股份,其余地则对外发卖。当然,我东海国中子民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不过至少要留出三四成,给福建、两浙地商人们。”
他回头瞥了一眼陈正汇,接下来的话却让东海国相跳了起来:“不仅是钱庄,我名下地香精、玻璃、车船等作坊,铁场、铜场等矿场的股权,在转移一部分给东海钱庄后,其余的我都会都向外发卖,同时我还要成立东洋商行和西洋商行,全权处理对外贸易!从今以后,我手上的产业都会如此处理。作为东海之主,整片天地都是我的,没必要营于锱铢。”
注:此类城池最有名的代表的就是明代的南京城。不规则的城墙依山傍水而起,乃是天下有名的雄城。
注:出自《战国策》: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曰:“立国家之赢主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感冒还在继续,上午好点,还去上了班。但下午却昏昏沉沉,对着电脑一个字都打不出。好不容易才赶出今天的份。
第三十五章 经济(下)
堂中鸦雀无声。 //
几个大海商被陈总掌柜的话给惊呆了。
出售东海钱庄的股权?!
金知礼悄悄的掐了下大腿,很痛,看来并不是在做梦。看看左右,其他几人却也都暗暗在掐自己的皮肉。他们几个可都是与东海钱庄打过太多交道,每年东海王从这些钱庄中获得的收益,光从自己被赚去的那一份,便能推断个大概。
光靠发行金票,一正一反,两个百分之三的手续费过去,一千贯的金票便给东海钱庄赚去了六十贯。而大海之上,东南沿海的海商手中,又有多少个一千贯在不停流转?如果再加上存贷、质押等业务,东海钱庄的收益比起出海贸易少不了多少,但风险却低上许多——毕竟,东海钱庄身后可是有着十万大军啊!
但是,这会是真的吗?这么赚钱的买卖,东海王为何会跟人分享?还是那句话,东海钱庄身后可是有着十万大军!而他们身后又有什么?整个福建、两浙各大豪门宦族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在东海军横行海上的舰队面前,也只是一张脆弱的蜘蛛网罢了。
冷场了一阵,一个干瘦的老头儿咳嗽一声,却是仙游郑家的家主,“总掌,可是钱庄最近有些周转不过来?如果真是这样,总掌只需吩咐一声,我等自当报效。十万八万虽是有些吃力,但我等还是勉强能拿得出来,何必发卖股份?”
“是啊!是啊!何必发卖股份!只要总掌开口,十万贯以内的钱钞,我等当即奉上。”海商们一连串的附和,直打算拿些小钱出来,把今天的事打发了。只有金家二子,一语不发,在一旁冷眼旁观。
陈秀安把众人的反映收入眼中。轻轻笑道:“我想各位是误会了。陈某这脚底下,还正存着七八百万贯的真金白银,单凭入贡给大宋的那一万三千匹战马,两年内,便会有一百万贯钱钞存入东海钱庄!东海钱庄不缺钱,而是是钱多得没处花,所以必须要给库中的那些死钱找个出路。为何钱币又称货泉?就是因为钱财如水,必须要往复循环成为活水。才能以钱生钱,方是正确用钱之法。”
金知礼已经听出些眉目:“总掌的意思是?”
“不是陈某地意思,而是大王的意思。大王希望能把东海钱庄的业务范围推广到整个大宋,而第一步便是两浙和福建。各位都是与我东海钱庄的金牌客户,又在两浙、福建甚有声望,所以才邀各位来此,便是想请各位做个表率……做个联通东海和大宋的桥梁。”
“原来如此!”金知礼立刻点头。“既然这样。敢问总掌。此次发卖地东海钱庄地股权。价格如何。比例又是如何?”
“东海钱庄是无价地!毕竟有着东海地名号。事关我国颜面。不能发卖。而且……各位也知道。我国毕竟是外藩。虽有商号在大宋。却也是改名换姓地。打着东海名号地钱庄、商行不可能进入内地。所以以东海钱庄为名地股份各位是买不到地。真正出售地是三家新钱庄地股权。不过请各位放心。除了铸币地钱监之外。东海钱庄地所有业务都会转移到三家新钱庄之中。不会有丝毫隐瞒和保留。从今以后。东海钱庄仅剩地任务便是铸造钱币。同时为三家新钱庄提供存放本金地库房——有我东海近卫守护。各位可以不用担心本金地安全。”
“至于出售股权地比例。以大王地意思……”陈秀安依然打着赵瑜地旗号。“未来地两三年里。除了三成由东海钱庄保留。三家新钱庄地将陆续卖出七成地股份!但其中四成必须留给东海国中将士、官吏还有百姓。其余三成才会对外出售。同时大王还说了。凡持有三家新钱庄股权者。都有优先购买东海国中各大作坊股权地优先权。这些作坊。包括车坊!船坊!玻璃工坊……以及香精工坊!”
众人脚下地地库中。灯火依然摇曳。
在大惊过后。陈正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只是在晃动地灯火中。却是有些忽明忽暗。
陈正汇与赵瑜君臣相处这么些年。赵瑜若有什么决策。就算不明说。他也很快便能看透内里地详情和赵瑜地用心。赵瑜此举。不外乎收买人心。把只属于自己地财源分给东海国众。同时再把对岸地官宦豪绅都拉上东海地船。日后地行动必然会少去不少阻碍。而召集那些海商便是第一步。
此法不可谓不佳,只是……有些操之过急,也未免太大方了点。
作为东海国相,他很清楚赵瑜要卖掉的那些产业有多少价值。香精、玻璃、车船等工坊每年给东海带来的财富远比几十万农户要高得多,而铁场、铜场则是东海国的根基所在。而且这些工坊矿场的产值每年还在不断高速增长,卖掉这些,等于是卖掉一群会下金蛋地鸡。至于东海钱庄,更是掌控东海财税关键,比起有名无实地户部尚书,东海钱庄总掌柜陈秀安才是东海国真正的计相。
不过陈正汇也更清楚,赵瑜所要发卖地这些产业都是东海王名下的私产,如何处置并不需要经过他这个国相地同意——蔡后、陈妃比他更有资格说话——赵瑜既然说出了口,便代表他已经下了决断。但赵瑜所说的作为东海之主,整片天地都是我的,没必要营于锱铢这句话,却让陈正汇很不以为然——一旦这些产业发卖出去,其出产所得,可就不再姓赵了。
在大宋,官产私产析分得很清楚。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什么物权法,但出自于唐太宗《大宝箴》的那一句:以一人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子民的财产并不是君主的,而天下财税也不是给皇帝享用的。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是说得好听罢了,天下的土地只是受天子管辖,而非天子私产。虽然被称为官家。但官产却不是皇帝家的,就算皇帝也不可能把官库当作自家的钱包来挥霍。
皇帝可以把皇家名下的田地、庄园、府邸赐给臣下,但他却不能把随意把百姓地土地收归自用——当年太宗皇帝要扩建宫室,便是因为宫城边的百姓不愿动迁,而最终放弃。
官产,包括田地、屋舍——一般都是没有了继承人的绝户或是犯罪被罚没的产业——不论是发卖、还是租给他人,所得的收入,都归入官库。天子要想动用。除非政事堂同意,但一般来说,却都会被宰辅们喷上一脸唾沫星子。
而在东海国,也并无例外。赵瑜一家的开销皆是出自于内库,至于官库,则是用来支付军费,官吏的俸禄以及各色行政开支。以天下财税济一人之用,乃是昏君所为。或者说会这么做的必然是昏君——北面地那位正是如此。虽然陈正汇相信这个道理赵瑜应该是一清二楚,但毕竟早前未立国时,东海的一切都是赵瑜私产,保不准他还留有什么误会。
“大王!钱庄的利润和这些工坊的产出都是内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少了这些收入,只靠每年几十万贯的钱息,支撑义学的开支都有些勉强。官中、军中的年节赉赏怎么办?战后地封赏又该如何处置?”陈正汇神色严肃,提醒着赵瑜,一旦这些工坊都卖出去,最大的问题便是财政收入锐减。虽然这些产业每年的产出都是归入赵瑜的私库。但毕竟赵瑜是极大方的君主,国中的教育、年节时的赏赐、战后地封赏,皆出自于内库。若是少了这些财源,赵瑜拿什么收买人心。
赵瑜摇头:“先生只记得少了钱庄和作坊,内库收入会减少。却不想想开办新的钱庄会给我带来多少收入。有了深入对岸的窗口,有了大宋的亿万百姓,每年铸币的钱息可就不只是三四十万贯了,而是两三百万贯!”他笑着,“这还要多谢蔡太师。若非有他相助,我东海国的钱币也不至于那么受欢迎。”
陈正汇默认了赵瑜地说法,现在的大宋,由于蔡京滥改币制。大宋新造钱币的信用一贬千丈。趁此良机,制作精美、看上去价值甚高的东海钱便趁虚而入。成为沿海百姓最受欢迎的币种,就连倭国和高丽。现在也开始流通东海的钱币。
尤其是用黄铜锻造的金花钱,虽然面值是二十文,但在福建和两浙,通常能抵上二十三四文的小平钱注,如果是夹锡铁钱,那就要上百枚才能抵一个。而金花钱的成本却只有三文,对于铸造这种钱币的东海钱庄,就是有着五六倍地钱息。
大宋铜贵钱贱,发行铜钱,造得越多,是亏得越多,而东海,每发行一百万贯地金花钱,却能赚取至少八十万贯的利润,工艺制造地进步所带来的暴利,在这枚小小铜币中,展露无遗。
而且东海钱在大宋流通得越多,东海国地名声也就会越大——现在的东海钱早已不是刚开始刻着宋元通宝的钱币,而是有着东海货泉的字样——而国家信用,也会因跟宋钱做对比,而越来越高。
沉默片刻,陈正汇才再次找到话头:“大王的用心,臣能体会,但船坊、车坊生产的都是东海军国利器,其重要性比之火器局亦不遑多让!车船工坊能卖,火炮、火枪工坊是不是也能卖?而且一旦成了股东,便有查账的资格,那些外人可就会因此知道东海军的底细!”
赵瑜摇摇头,陈正汇的问题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便解释道:“我卖得只是股份,控制权还留在手上。车坊、船坊的股份,本来就已经分给了管事们一部分,再卖出去一部分,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这些产业还在我东海国中,还怕那些外人能翻天,至于查账,只要定下一部军工机密法,让各作坊的把与军中官中的帐目另立别册就行了。只要大股东们同意,那些小股东搓扁捏圆还不是随我之意?”
“大王,香精、玻璃乃是我东海独有,万一被外人乘机学了去该如何是好?”陈正汇再问道。
“无妨!传播出去反而是好事!若是我是一富家翁,必然会把香精、玻璃的制造工艺敝帚自珍,但我的目标是天下,生产香精、玻璃的工坊越多,国家从中抽取的税入也就越多。想想盐、再想想铁,香精和玻璃的价格若是降到让所有百姓都能使用,那国家从中得到的工商税,区区一两家工坊能比得上吗?!”
陈正汇听得有些激动,拥有这等放眼天下的眼光,才不愧是他侍奉的主君。不过,他很快又冷静下来,现在的赵瑜还没有得到天下。“大王!”他加重了声音。
“当然!”赵瑜哈哈一笑,听出了陈正汇的意思,“我现在只是东海王,考虑那么多,是有些远。不过先生可以放心,想占我的便宜,可没那么容易!”
注:即一文小钱,为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又称平钱。
第三十六章 股票(上)
大宋宣和元年十月廿五,戊戌。西元1119年11月29日
一众海商在基隆城中盘亘了半月,其间又有十几家陆续到来。虽然陈秀安等人详细解释了关于钱庄、工坊发卖股份的细节,但到最后仍没有几家作出决断,绝大多数都是象征性的认购了十万贯新钱庄的股份,以使东海国的面子不至于太难看。
这一日,海商们告辞离开——其中的几人本还担心东海会把他们拘留在基隆,以逼迫他们即刻答应,这下却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在码头上道别之后,各自走向归家的海船。
金家二子齐齐走上甲板。看着对面的几艘船上,海商们一个个脸色轻松,如释重负的样子,金求德冷笑起来:“真是一群蠢材,有这么好的机会却不知道把握!当真以为东海王缺了他们的一人十万贯!”
“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鱼群不下网,本就是老成持家之道。从东海钱庄的规模上看,就算一分为三,不投进五十万贯,也根本买不到一个说话的资格,他们当然要谨慎从事。只不过……太过小心反而会让大鱼跑掉。”金知礼的嘴角**了一丝得意,“却正好便宜我们了!”
“哈哈……”金求德大笑两声,“大哥你说要拿出一百二十万贯的时候,林家的老头子眼珠子都凸出来了,他们看你的眼神都像在看疯子一样!就连陈总掌好像也吃了一惊。”
“他吃惊没用,若是能让东海王吃惊那就好了。”金知礼叹了口气:“只可惜一百二十万贯的承诺没能换得东海王一见。看起来,赵大王并不着急啊!”想着,一声冷哼,“等今次回去,我便劝爹爹把江西那边产业都抵出去——既然要投奔东海,这田地留着就没用了,留着商铺就行——我就不信,当一百二十万贯到帐的时候,东海王还会不理不睬!”
“今次我们是把宝都压在了东海。若到时东海王还是吝啬一见,那可就真是伤人心了。”金求德回首远望基隆堡,“不过以东海王之智,应该不至于如此愚蠢,断了后人投效之念!”
“都走了啊……”基隆堡的书房中。赵瑜放下了对着港口的望远镜,回头而笑:“费了半个月的口水,就只骗到了两百五十万贯。看起来我赵瑜的名声还不够资格让他们赌上一把!”
低头恭立在房中的陈秀安连忙跪下:“小人无能,还请大王责罚!”
“不关你的事!”赵瑜毫不在意地说着,“几十万贯的投入,他们小心谨慎是应该的。何况……不还有个金家吗?”
听赵瑜说起金家。陈秀安抬起头来。问道:“大王。既然金家如此恭顺。为何不肯见上他们一面?金家地老大可是多次暗示想觐见大王。”
“因为他们只光说。却还没做!”赵瑜解释着。对于自己地亲信。他并不在意多费唇舌。“评判一个人是否可信该怎么做?……是要查其言。观其行!光看他说还不够。关键还要看他怎么做!金家空口白话地说要投入一百二十万贯。但钱却还没送来。难道要我为一桩还没实现地空头承诺贴上去?……表现得太殷勤反而不好!要想让驴子走得快。那就得把干草吊在驴子嘴边。但却不能还没起步。就让草料给驴子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