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究竟多彪悍 >

第8章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8章

小说: 大秦究竟多彪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放三将时,老臣先轸并未在场,他闻知后,跑来找晋襄公质问:“我等冒死血战才抓获此囚,如何凭一妇人之言,就放走?孺子糊涂!”
  晋襄公是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杀了这三人,就等于砍掉了秦军的头,起码也能震慑秦军若干年。于是,命令阳处父赶紧去把三将诓骗回来。
  阳处父见三将不肯回头,又谎称晋襄公要将好马一匹相送,你们这就带走吧。
  孟明视完全明白了,躹了一躬,哈哈大笑说:“多谢多谢!等三年后我们再来领受恩赐吧。”说罢,小船已飞驶而去。
  三将军脱险,刚松了一口气,忽然想起:按秦律,全军覆没者,将领必处死罪,回去后不还是个死?三人不禁又闷闷不乐起来。
  到了雍城,他们却惊见秦穆公一身缟素,亲率群臣在郊外迎接他们。
  三位将军羞愧难当,一齐跪倒在地,请求给予死罪。
  秦穆公对着三人泣曰:“寡人不听蹇叔劝谏,致使三位受辱,这是我的过错,你们有什么罪?”
  随后,他恢复了三人过去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
  自此秦穆公一心想着报崤山之仇。他把以前所俘虏的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好,共同对付晋国。
  第三年,秦国便对晋国发动了猛烈进攻,以示报复。崤山之役中的败将孟明视,再次担任秦军主将。
  严格来讲,在崤山之役中,晋军属于偷袭,胜之不武。而这一次,秦晋两军是摆开了堂堂正正之阵,堪称一次军力的总较量。
  秦军来势凶猛,晋襄公亲率主力迎战,两军在彭衙一带(今陕西白水北)决战。彭衙是在秦国的地盘上,可见会战一开始,秦军就打得不大顺手,被迫在境内进行决战。
  早在崤山之役的第二天,晋军营垒里曾发生过一件事。晋襄公把俘虏的秦军先锋官褒蛮子捆了起来,派“车右”(战车右边之将,为主将的副手)莱驹用戈去宰了他。褒蛮子突然拼死大喊:“手下败将,你有什么权力杀我?”这一喊声如晴天霹雳,声震屋宇。褒蛮子借势用力一挣,将捆他的绳子一下迸断,跳将起来就要夺武器。
  莱驹吃了一吓,手一软,戈竟然掉在了地上。晋襄公吓得赶车就跑。旁边恰好有一位叫狼瞫的小校,一跃而起,捡起戈一通乱砍,砍掉了褒蛮子的头,又一把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
  
  第七章一代雄主贪便宜吃了个大亏(4)
  
  晋襄公对这位勇士大为赞赏,就任命狼瞫做了自己的车右。
  在这之后的一次作战中,老将军先轸不知为何,看着狼瞫不舒服,就撤下了他,换了另外一人做晋襄公的车右。狼瞫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吃了先轸。
  狼瞫的朋友见状,对狼瞫说:“何不死?”狼瞫说:“尚无死地。”他朋友说:“俺们一起发难,杀掉那个老杂毛先轸吧。”狼瞫却说:“死而不合于道义,非勇;为国所用,方为勇。姑且等着瞧吧!”
  彭衙大决战的当天,秦晋两军摆开阵势,狼瞫率领徒众不要命地冲进秦军阵中。晋军将士见己方竟有这等勇士,都热血沸腾,跟着就冲了上去,一鼓作气将秦军击败。最后,勇将狼瞫终因伤势过重而死。
  晋军获胜后,又率宋、陈、郑联军展开战略反击,攻下了彭衙和汪(今陕西澄城)。
  秦穆公丧师失地,心情沮丧。他终于强迫自己正视现实:虽然自己能够三置晋君,但晋国之强,自己的有生之年恐怕不能摇撼。秦国的扩张方向,今后主要不应向东,而应向西。
  崤山之仇,是一定要报的,但“打过黄河去”这个宏伟蓝图,就丢给子孙们去做吧。
  潸然泪下只为两千崤山忠魂
  战略主攻转向西,就是要清除西戎势力。当秦穆公开始动这个念头时,老天就给他送来了一个很有用的人。
  崤山之败后,秦虽在心理上遭受重创,但国力并未削弱,尤其在西部地区声威赫赫,戎王对秦也敬畏三分,就派了一个使团,来秦国参观学习。
  使团的团长叫由余。这个由余是哪里人,史书上记载不一,很可能他的出生地为晋国,后来迁至西戎长大。由余是个智囊型的人物,对中原文化倾心向往,并通晓晋国语言,当官后辅佐戎王,使西戎在长时间内非常稳定。
  西戎使团此来,秦穆公感到很得意,毕竟秦之强大,让这些野蛮人也不得不心服了!他兴致勃勃地领着由余,游览雍城的华美宫殿,向他展示秦国的府库积存之盛。
  他料定只要西戎使者看到这些,就足以产生心理上的震撼,从此对秦国更加敬服。
  不成想,才看到一半,由余忽然说:“这些宫殿是如何造的?若是役使鬼神造的,那么是劳神;如果是役使人工造的,那么是劳民,又谈何政绩啊!”
  秦穆公闻言,悚然一惊,想不到西戎竟有这等见解非凡的人。他顿时收起骄奢夸富之心,态度恭谨地问:“有一事寡人想问,中国以诗书礼乐及法度为行政之本,尚且不免变乱,西戎没有中原的这些东西,平素又何以行政,那不是更要乱吗?”
  由余笑道:“我看这些玩意儿,正是中国变乱不止的根源。自从上古的黄帝创立礼乐法度,他本人以身作则,也仅仅达到小治。到了后世,君主们自己胡来,却借礼乐之名粉饰自己,以法度来严厉督责小民;小民受到压迫,生活苦极,当然要怨恨上位者。如此,上下失信,互相仇视争斗。天下由此而贪欲横行,篡夺不止,这不就是变乱之源吗?”
  批判完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由余话锋一转,又大肆赞美起西戎的政治来:“戎夷国家就不同了,俺们在上者实行淳厚之政,待民以惠;在下者报之以忠诚不二。这样,国家就像人的头脑在指挥身体一样,上下合一。圣人治国,也不过如此吧?”
  秦穆公听了这番见解,大为震惊。他默然良久,想到了自己的国家与山东诸侯国的现状。
  无为而治,是最好不过的,可是秦国发展到今天,退回原始状态已不可能了,那么如何治国才是图强求治的出路呢?由余的话,显然是轰毁了秦穆公心目中诗书礼乐那一套的神圣感。此后秦国凡有作为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制度创新,并不拘泥于中原国家的成规,大约都与秦穆公的这次顿悟有关。
  参观完毕,秦穆公把由余的话告诉给百里奚。百里奚也慨叹说:“真乃贤人啊!”
  百里奚回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内史廖。
  秦穆公隔天又问百里奚:“我听说邻国有贤人,就是我国的忧患;现在由余是贤人,正是寡人的忧患,这如何是好?”
  百里奚请秦穆公去向聪明的内史廖请教。
  内史廖早想好了对策,侃侃而谈道:“戎王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从未享受过中原的五色美味,君上不妨选些歌舞小姐和超级大厨给他送去,以此麻痹他的心志。同时再想办法把由余牵制住,不让他按期返回。这样,戎王就会因吃喝玩乐而怠于政事,对由余逾期不归也会产生猜忌。做到了这一步,不要说想得到由余这个人,您就是想取西戎这个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啊。”
  
  第七章一代雄主贪便宜吃了个大亏(5)
  
  秦穆公豁然开朗,照计而行,一连几天陪着由余吃饭,两人接席而坐,共用碗盏。接着蹇叔、百里奚、公子枝又轮流坐庄,陪由余喝酒。几天下来,也不知由余是有意投靠呢,还是保密意识不强,他把西戎的地形与兵力部署都透露给了秦国君臣。
  而后,秦穆公就选出美女16名和良厨若干,派内史廖把这些人去送给戎王。
  食色性也,戎王哪里见过这世面,喜得三魂出窍。从此日日笙歌、夜夜宣淫,天堂似的日子一过就是一年。
  一年后,秦国才放由余回去,这时的西戎,国事早已荒废,民间变成人间地狱,而戎王的兴头还没有尽呢。
  由余大惊,数次劝谏,戎王哪里肯听,反而因为由余逾期未归而猜疑他。秦穆公则派人暗暗劝由余弃暗投明。
  事情果然如内史廖所料,由余失去了政治生存空间,只有考虑投秦。
  秦穆公大喜,以盛礼相待,封由余为上大夫,与之共谋伐戎之事。
  西戎到此,基本上就算玩儿完了,我们暂且先放一放。
  秦穆公三十六年,也就是崤山惨败的三年之后,自感衰老的秦穆公决心雪耻。他仍任命孟明视为帅,派大军从晋国的防卫薄弱处洛水突进,北上袭击王官(今陕西闻喜西)。
  孟明视为表示决死的信念,等大军渡过洛水后,将舟船一火焚之,先于楚霸王400多年就来了个“破釜沉舟”。
  秦军此次,勇不可挡,大军一口气拿下了王官和和郊(今山西临猗西南),晋军不敢与之决战,只能固守城池。
  秦军虽未能找到机会与晋军主力决战,但在气势上已全面压倒晋军。
  秦穆公遂从茅津渡过黄河,来到崤山旧战场,为三年前在此阵亡的将士收殓尸骨,积土为坟。
  看到漫山遍野的白骨,穆公悲从中来,在这里一连三天哭祭。他还在军前宣读了一份誓词,就是后来收入《尚书》的《秦誓》。
  誓词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用百里奚、蹇叔之谋,才铸成如此大错,发此誓言,是为让后世记住我的过错。人要是随心所欲,那就一定会多灾多难。我们责备别人不难,自我批评则何其难也!我心之所忧,是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秦军的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落泪。崤山之仇,算是报了,但秦穆公与晋国争霸中原的梦想,也到此全部终结。
  此后数年,秦国全力经营西进方略。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军大举讨伐西戎。
  亡国在即,戎王还没从美梦中醒来,拒绝听谏,谁要是敢说“秦军来了”,他就搭箭射谁。等秦军真正到了,他才目瞪口呆。
  秦军横扫西戎,还是小菜一碟,眨眼之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这新吞并的12个戎国,究竟是哪些国家,《史记》上记载不详,总之是一大片广阔土地。
  秦穆公声震西戎,周天子也感到震撼,派了召公过,带着金鼓来向秦穆公祝贺,正式承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
  秦穆公由此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三位霸主。
  穆公的霸业,主要体现在征伐西戎上。西戎,是一个泛称,商周时代,今天的甘肃一带并无华夏人居住,就是一些戎人在住着。戎人分两种,一种是与华夏人有共同血统的蒙古人种,另外一种则是雅利安人。
  西戎骚扰中原,导致西周王朝覆灭,诸侯也很头痛,最早的烽火台就是为防备他们而建的。
  一直到秦穆公称霸,来自西部的威胁才彻底被遏制,形成了以后两千年的大致格局。
  因此,秦穆公是秦国第一个对我们民族有两千年影响的人。
  人伟大不伟大,就看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好还是坏,看后世的千秋万代是否从他的事业中得益。
  穆公的霸业,虽然短暂而有限,但对我们后世却很有用。我们不应忘记这位很有人情味的霸主!
  他虽没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取得会盟诸侯、号令天下的盟主地位,但秦国在他治下,国力大增,跃升为能与晋、楚、齐相抗衡的强国,同时还在西部竖起了一道钢铁屏障,这一功绩,又使他的声威一点也不亚于齐桓、晋文。
  他扫灭12个戎国部落(另有一说是20个),其一生的事业达到辉煌顶点。但正如他所忧心的,“日月逾迈”,老天给他的时光不多了。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经过39年的奋斗,已垂垂老矣。
  就在荡平西戎两年之后,秦穆公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
  
  第八章“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1)
  
  秦穆公成为老秦人永远怀念的一代英主。
  除了尚武精神之外,秦穆公的胸怀气度,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缘由。
  在他的统治时代,秦国人才济济,文武兼备。他敞开大门接纳山东士子的气度,成为后代人追慕的榜样。在几百年后李斯着名的《谏逐客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秦穆公的阔大胸襟。
  孔子对秦穆公的用人之道也有相当高的评价。孔子30岁那年,齐景公与晏婴到鲁国见到孔子,齐景公问孔子:“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不想孔子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话来:“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按:指百里奚事)。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见《史记》)
  在未展抱负的孔子心目中,像秦穆公这样虚心接纳人才的君主,即使为天下之王,也不为过;当个霸主,是小事一桩。
  秦穆公去世之后,就葬在雍城。史载,为他殉葬的活人就有177人之多!
  这是在他身后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件事。
  生殉是上古时代一个极为恐怖的风俗,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相当盛行。按照古人的观点,殉葬是为了“事死如事生”,被活埋的不仅有奴隶、仆佣,还有近臣。后来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经说过:“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葬》)
  被作为殉葬的男子,身体可以伸展;女子则弯腰佝偻,要遵守在阳间就有的等级。
  为秦穆公的殉葬人数,远远超过为秦武公殉葬的66人,确实令人震恐。
  在为穆公殉葬的人中,有秦国着名的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这三人,在民间的口碑很好,被公认为是有才干的人。他们死了,秦人为之悲伤,有人写了《黄鸟》一诗,以抒幽愤: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意思是说:他们走近墓穴的时候,因濒死而战栗不止。苍天啊,为何要灭掉我们的大好人呢?如果能赎回这几位好人,我就是死一百次也不悔啊!
  秦国的这个生殉制度很野蛮,但秦人的心地也很淳朴,发而为诗,竟是如此之真挚!
  当时就有有识之士,对秦穆公临死前的这个决策颇有非议,并以此看出,秦国只要还是如此野蛮,就不可能再有力量去东征了。
  但也有人说,事情不是这样。有一次秦穆公与近臣喝酒,酒酣耳热之际,穆公说:“我辈生同此乐,死亦共此哀吧!”奄息等人欣然从命。到穆公死时,他们都自愿跟着死,并非强迫。
  总之,秦穆公是带着他的辉煌与阴影,永远地去了。
  从他身后,到春秋末期,又经历了七代君主,是为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和悼公,共有144年。
  这144年中,秦国每况愈下,虽然也有君主参与中原争霸,但作为始终不大,国内更是君臣秩序混乱,“兵弱而主卑”。秦国,又重新沦为被山东各国鄙视的“夷狄之邦”。
  据说,收入今本《诗经·国风·秦风》里的《晨风》一篇,就是后人怀念穆公,讽刺康公“弃其贤臣”的诗。
  伟人既逝,这个国家注定了将要黯淡百年。
  崤山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
  “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
  曾有大历史学家对秦穆公作评价,说:“秦人异日统一之基,实自穆公建之,此不可不知者也。”(马非百《秦史集(上)》)
  这话说得对,穆公实是老秦人命运的关键人物。
  在穆公之前,虽已有百年的酝酿,但秦国终究是西陲小国,而秦穆公之后,又有两百年的委靡不振,若非中间有秦穆公的一飞冲天,秦国的后人未见能以“穆公霸业”为蓝本再图崛起。
  如此的话,可能从春秋至战国,秦国都只能是西陲小国。在我们今天的华夏,也就很难再找到关于它的影子了。
  正因为有了秦穆公,我们华夏的文化构架,才永远有了“秦”这个底色。
  在春秋末期的一百多年中,诸侯之间的兼并更为激烈,楚庄王继秦穆公之后成为新的霸主,之后就是我们都熟知的“吴越争霸”。
  秦国在这期间,与楚国关系一直紧密,后来终于结成牢固联盟,以遏制晋,但仍不敌晋之强大。
  后来,诸侯召开“弥兵大会”(也就是“和平大会”),公推楚、晋为盟主,齐、秦也与之实力相当。诸侯大国在总体上实现了均衡,但在细部上,因制度的交替、阶级的演变,各国间动荡更甚。
  
  第八章“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在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有多少人沉沦,就有多少人跃起,人被不可知的力量所挟,在金戈铁马中杀出自己的路。
  秦国也在找路,但在其后与晋国的争霸中,却屡屡不利。
  秦桓公二十六年,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与狄人合力攻晋。晋厉公斥责秦国背约,纠合“八国联军”伐秦,连周王室也派了两名大夫参与其事。
  联军与秦军大战于秦地麻隧,结果秦军大败,狼狈溃逃。联军乘胜西进,渡过泾水,进至秦地侯丽(今陕西礼泉东)后撤兵。
  之后,秦景公又联合楚国,渡过黄河攻晋,晋暂时受挫。新即位的晋悼公大为愤慨,纠合十三国联军攻秦,秦军又一次败逃。联军再次深入秦国腹地,兵锋直逼雍城(今陕西凤翔),秦国上下震动。
  秦军被迫出雍城自卫,使出狠招,在泾水中投毒阻挡渡河联军,又后撤至棫林(今陕西咸阳)坚守,联军才撤回。
  国土连连受到外军践踏,连都城都几乎不保。穆公时代,这可以想象吗?
  秦势,衰了!
  老秦人只有哀叹。
  就在这一百多年的屈辱岁月中,中原诸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社会转型。各国的奴隶制逐渐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控制了政权。秦国在这个转型潮流中,脚步是比较缓慢的。
  正因它在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变革太缓慢,才渐渐沦为了弱国。
  公元前403年,庞大的晋国解体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权臣大夫上升为诸侯。公元前379年,齐国也发生政变,君主干脆换了姓。原先多如牛毛的小国,经过剧烈兼并,到后来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从晋国脱胎出来的魏国,最先适应潮流,改革不合理的上层建筑,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成为战国诸侯中第一个强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