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罚 >

第54章

国罚-第54章

小说: 国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处乱跑?

    他忽然想到了一点。为什么彻查绑架案是第四师来负责呢?第三师嫌疑最大那自然可以排除在外,那第五师呢?第四师之所以要插手这件事,会不会是因为要帮第三师掩盖证据呢?第三师和第四师都是武备系的军事势力,而且都是支持成都军政府的,自然是同仇敌忾了。如果从这一点来说,这件事就说得通了。

    他感到这件事越来越复杂了,牵扯到的军方势力也越来越多,幸好昨天没有去见张嫣然的父亲。要不然自己可就真的陷进去了。当即他决定还是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为妙,于是与队长随便闲聊了两句,就告辞继续上路了。

    当天下午,余少阳、赵武和黄六子总算来到了东兴县。

    在县城路口,就看到了余家派人来迎接的下人。余家是昨天早上接到余少阳的回信的,今天一大早就派人来县城等余少阳到来,然而直等到下午才等到。不过这些下人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是大少爷余文华要求的,老爷不在了,老夫人年事已高,当家作主的自然就是大少爷

    。

    那些下人以前就认识余少阳的,那时候余少阳在余家的地位正好一落千丈,所以连下人都看不起余少阳。当他们等到余少阳的时候,还准备去奚落几句,诸如什么“不守时老爷去世都不戴孝,真是不孝子”之类的话,可是老远看到余少阳骑着马,穿着一身军官的军官,后面还跟着两个手下,顿时就震惊了。

    正所谓士别三日当专目相待,先前准备好的话一下子全部翻盘了。

    下人毕竟还是下人,主人家就是把下人打死了,字府都是管不了

    。

    见到余少阳之后,两个下人连连上前为余少阳牵马,其中一人还点头哈腰的说道:“二少爷,这才几个月不见。您就当上大官了,哎呀呀,咱们余家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余少阳看着这两个下人,脑海总想到了他们的名字,他只是淡然的笑了笑,说道:“阿水、润土,这都快一年了,家里人可都还好吗?”

    “都好,都好,只是老夫人身体欠安呀,眼前就入冬了,一些劳什子的病又来了。三姨太半年前改嫁了,唉,真是丢人的事,老夫人真是气煞了。”阿水哎声叹息的说了道。

    余少阳暗暗忖道:老夫人岂不是自己的大娘了,以前总是欺负我的那个?三姨太这人印象不深。反正做小妾的都没什么好身份,改嫁就改嫁了,也不是什么鸟大事。

    “文华兄长是何时回来的?”他又问了道。

    “二少爷,咱们边走边说吧,县城到余家庄还有点路子,怕是太晚了那可是要贪夜路了。大少爷是两个月前刚刚回来的,哎呀呀,大少爷可了不得,回来的时候穿着洋人那套黑不溜秋的丧服,那丧服还挺直板,看上去很精神。”阿水为余少阳牵着马,向县城里走了去。

    “丧服?直板?”余少阳愕然了一下,忽然又释然了,他说道,“那可不是什么丧服,那是西服,正经人才穿的!”

    “哦?西服?西方的丧服?”阿水还是有些不大懂。

    余少阳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真悲哀。他看了一眼阿水和润土的衣服,发现他们两个虽然是下人,可是还穿着的是缎子面料的夹袄,看来这些年自己家里还挺殷实的,要不然怎么可能下人都穿得这么好。

    “二少爷,你这些年在外面当兵,可累坏了吧。”阿水看到余少阳尖有些黝黑,于是忍不住问了道,这也算是一种关心了。

    余少阳倒是还没来的及回答,跟在后面的赵武却得意洋洋的说了道:“那是,咱们余大人做事都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只身一个人冲到山上,一口气打死了八个山匪,这件事连团部都知晓呢。嘿嘿。”

    阿水听了这番话有些不敢相信,以前的余少阳可是一个文弱不堪的书生,怎么现在变成如此勇猛的战士了?他陪着笑了笑,又问了道:“二少爷,您现在当的是啥子官呀,有高头大马,还是两个手下

    赵武又一次抢先的说道:“啥子两个手下?余大人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连长大人,手下有一两百号人呢。我可是余大人警卫排的排长,单单我手下就有三十多号人。”

    阿水是乡下人,也曾经经历过前清与民国的过度,他只知道以前县城的衙门一共才一百来号兵丁,但是县令老爷那可是威风八面的人物。当即他就阿余少阳真的走了不起了。午下能有一百多号人,称口都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哎呀呀,哎呀呀,二少爷真厉害呀。二少爷回到余家庄,看哪个不长眼睛的王八蛋还敢欺负咱们余家!”阿水哈哈大笑了起来,充满讨好口吻的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有人欺负咱们余家?”余少阳有些奇怪的问了道。要说余家庄都是姓余,大家都是同族同宗,在他以前的记忆里。余家族内都是十分团结的,怎么现在却闹出了矛盾来了吗?

    “呃二少爷你有所不知呀。自从老爷去世之后,咱们家的房产、地产都是最丰厚的,其他家的老爷们都想趁机套走咱们余家的田地。唉,这些年也辛苦了老夫人,老夫人一个人主持着余家上下的事,好不容易把余家产业守住了。可是现在老夫人染病了,大少爷又不谙世事,其他家的老爷们又起了野心。唉”阿水哎声叹息的说了

    余少阳怔了怔,他着实没想到在辛亥革命之后,余家庄竟然变化如此巨大,真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了。不过他同时也从阿水的话里听出来一层意思,那就是大娘这些年一直辛辛苦苦为了拱卫余家的产业而奋斗着,虽然大娘一直看不起自己,但是在余老爷去世之后,总归是一家之主,要挑起整个余家的大梁子。

    “那余家现在可好?莫不是已经出了什么闪失?”他向阿水问了道。

    “不太好,大少爷觉得余家庄那些老爷很烦人。”阿水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

    余少阳拧了拧眉头,追问道:“怎么,莫不是真出什么事端了?”

    阿水再次叹了一口气,脸上更加凝重,说道:“庄子上的那些老爷也真是好不要脸,有的扮红脸。有的扮黑脸,时不时的还故意纠集一些庄子外面的泼皮无赖,在咱们的田埂、稻场啥的闹事。大少爷最烦就是这些事了。”

    余严阳冷冷的笑了笑,说道:“泼皮无赖?哼。多,这些都好办,等我回去了,马上就把这件事解决了。”

    阿水听到余少阳这么说,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连连的说道:“二少爷出马,这些小瘪三当然无计可施了。嘿嘿哈哈,二少爷可真要好好教这些王八羔子。

    不过阿水说到这里,脸色又黯然了下来。先前高兴的模样一下子荡然全无。他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些节井里的小瘪三其实也没啥子大碍了,老夫人去年还雇了一些护院的,对付这些小泼皮是没啥子困难的。只是 唉榭

    “你有什么话就一起说了,我若是能解决,自然不会不帮家里的人,正所谓血浓于水,好歹我也是余家的人呢。”余少阳看出了阿水还有更困难的话要说,于是正色的催促了道。

    阿水听了二少爷的话之后。总算有了底气,一口气把心中憋屈的话都说了出来:“二少爷您有所不知道,更可恶的是那余三爷,跟咱们还是同宗,论资排辈还是大少爷、二少爷您的堂叔叔呢,他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一张契约,说余老爷死了之后。要归还沱江边上一百二十多亩的田产给他。嘿,真他娘的造孽。这契约八成是假的,咱们余家什么时候借过、租过别人的田产撒。”

    余少阳沉思了一番,不过在他记忆力,对余二爷这好人物倒是没什么特别印象,自己从小就被送到县城里念私墅,乡下的事情倒是接触的

    。

    “这余二爷什么来头?”他问了道。

    “余二爷在庄子里可算是很了得了,不过记得以前老爷还在的时候,余二爷跟老爷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喝茶、斗鸟、玩玩马吊啥的的。据说去年闹革命的时候。余二爷和咱们老爷约好一起去城里疏通关系,结果老爷背时不走运。撞上一伙子没招子的匪兵,给打了一顿。后来听说余二爷顺利到了城里。打点了不少钱,总算在城里搞好了一片关系。”阿水有些不甘心的说了道。

    “哦,那余二爷都有什么关系呀?既然他关系那么好,怎么现在还呆在乡下,不到城里去谋个一官半职呢?”余少阳不冷不热的说了道,脸上闪出了几分不屑一顾的表情。

    阿水摇了摇头,说道二“这小的就不知道了,这些大老爷们的事儿,咱们这些当下人哪里知道那么多呀。不过。二少爷现在回来了,而且还当上了大官,料想那余二爷可不敢再招惹咱们了。”

    余少阳没有再说什么了,他这次之所以回信给自己大哥愿意回来,其实还是为了在二次革命的战火爆发之前,将一家人都带到安全的地方。不过他对这一点倒还是没有信心,自己总不能对家里的人说三个月后就要打仗了,快点搬家吧?尤其像余家在庄子上生活了好几代人了,可不

    他在这方面也没有底线,总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吧,只要仁至义尽了。总算是对得起自己附身的这个人了。

    两个小时之后。余少阳一行人总算从东兴县城来到了乡下的余家庄。余家庄在行政单位上仅仅只能算是村子。但是正是因为有不少余家老爷们兢兢业业的打理自己的产业,促使了这个村子发展的极快,几乎可以与几年前的银山镇向媲美了。余家庄紧紧靠着沱江,属于典型的水城,沱江的支流在村子里蔓延开来,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意味。

    又或许是因为村子的人口繁多,所以当余少阳走进这里的时候,总觉得这里的街道很拥挤,房屋与房屋之间也没有太多的空间,显得那么紧促而节约空间似的。

    此时已经快到傍晚了,每户人家的房屋都冉起了炊烟,等待开饭的孩童们,丝毫没有放过一天之内最后一段的娱乐时光里,他们在村子路口小桥边耍玩着。这些小屁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屁孩,虽然已经是天寒地冻了。但是他们大多还是穿着开裆裤,而且还是不分男女的!!

    只见这些小孩子们欢快的手拉手,一边转着圈圈,一边唱着蜀川流传已久的一首童谣:“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么姑儿说嫌话。”

    当小孩看到穿着军装的余少阳等人走进来后,都好奇的围了过来。余家庄从来都没有驻扎过当兵的人,无论是前清还是民国,这其中的原因要么是这里的太拥挤了,已经驻扎不了,要么就是这里毫无战略意义,驻扎了也没什么大用途。所以当兵的出现时,总能引起别人的

    。

    阿水在前面佯装大怒,驱散着这些小屁孩,同时还耀武扬威的显摆喊道:“瞧见们。这可是咱们家的二少爷,现在可是当了大官了,去去去,走开了。别挡着道儿!哎哟你个小兔崽子、王八羔子的,没长眼睛你往哪钻的。回去钻你娘裤裆去!”

    小孩子们一起向阿水做了鬼脸,吐了吐舌头,然后就一哄而散了。

    润土牵着余少阳的马过了桥才算进入了村子的正街上。那些孩童们回到家里,就把村子里来了当兵的事说了出来,于是这些好奇的家长们都忍不住从屋子里凑了出来,看了看外面来的是什么人。

    “哟,水哥儿。这是哪来的军爷呀?”有人笑呵呵的问了道。

    “瞎了你狗招子了,咱们家二少爷都不认识了?”阿水认出了这问话之人是为余家打长工的佃户,立刻瞪着眼睛摆出了一副恶毒婆娘似的模样,向对方骂了到。

    那人惶恐若惊,这才几个月不见了,余家二少爷竟然混出了这份大名堂,以前那文弱书生的形象一下子被颠覆的干干净净。他连忙上前。点头哈腰的向余少阳请罪道:“哎哟哟,余二少爷,瞧小的这眼拙,没认出您来。您这些时段在外面可是发达了小的心里也是高兴的呀,咱们余家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余少阳只是不冷不热的向对方点了点头示意,然后就继续向前走

    。

    余家大院在村子西边的山岗上,整座山都是种满了果子树,山阴那边一直到沱江河岸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这些全部都是余家的产业了。除此之外。在村里西南便还有一座农场,养了三、四十多头猪和二十多头牛。以及村子里的一座规模不大不小的面粉工坊,也都是余家这几年里兴办起来的。

    余家虽然不是庄子上最大的地主,但是因为田产的位置最好,而且还兼顾着其他产业。因此也可以算得上是庄子里最殷实的大户了。在余少阳少年时期的记忆里,余家雇佣工人最多的时候。甚至郗超过了劝多号人,俨然一个营的兵力了。

    余家大院就像是一座堡垒似的,座落在山岗半山腰。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川民居。四川人的建筑从来都没有坐北朝南的习惯,通常都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山则傍山,有水则靠水。又因为四川夏季炎热,冬季少雪。盆地的风势也不大,所以房屋主要是通风取凉为主,建筑看上去都没有任何浑厚的感觉。

    余家大院虽然是简单的三进三出,但是每一进的院子隔得很开,目的就是不要拥挤在一起,以免夏季显得太热。每一进的屋檐高地各不同,这大多是因为地势的原因。整个大院有很大的吊脚楼、院子里也有平瓦房,在第三进还能看到三、四座阁楼。

    余少阳知道。这大院有好些年头,据说从曾祖父开始这房子就在,虽然经过了好几代人的翻新修耸,却依然古朴古色。,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烛巾,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九十六章兄长之言

    六少阳骑着马来到山岗下面,周围的环境旦得是那么熟噫”几盾生,在他附身这个人的记忆里。有十多年的时光就是在这里渡过的。可是对于一个穿越者幕说,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记忆里的一切环境。

    “余大少,你家的房子可真大呀。瞧瞧这院子,瞧瞧这门庭,别咱们银山镇看到周举人家的宅子都大呢。”黄六子在看到前方余家大院之后,由衷的发出了感慨。他是没去过周举人家里看过,每次只路过周举人家的门口,所以才觉得周举人的家没有余少阳家大。

    一旁赵武也连连点头附和的说道:“是呀是呀,没想到余大人您还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少爷呀!说来也奇怪,余大人衣食无忧的,干嘛要跑来耸兵呀?”

    余少阳没有说话,对于黄六子和赵武的话,他都觉得这是无关痛痒的 而且显然这两个人连问话都没水平,也不看看场合和当事人的背景。

    在山岗半腰的地方,早就有三个人影站在那里等候余少阳了。

    在前面牵马的润土隔着这段距离都认出了那三个人是谁,连忙转身对马上的余少阳说了道:“二少爷。大少爷和两位管家在前面等着您

    “大哥亲自来接我?真是兄弟情深呀。”余少阳感叹的说了道,但是他的这番话也有一股“皮笑肉不笑”的言不由衷之意,说实话他自己对这位所谓的大哥一点感情都没有。不管是附身之前还是附身之后。

    余文华是余家嫡长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家中优越的环境里,并且也是因为他的出现,让余少阳在余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当然余文华说到底是个书呆子,而且因为自己的身份关系,从小在家中就没有任何危机感,所以对待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时,也没有显得很刁难,却也没有显得很关爱,就是那样若即若离的保持着这层关系罢了。

    润土在说完话之后,他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阿水,然后先一步匆匆的跑了过去,向大少爷汇报了一下接待二少爷的情况。

    阿水则牵着余少阳的马继续向前走,不过走了没多久,余少阳就停下来了,然后翻身下了马。现在都到家门了,而且大哥余文华亲自出门这么远相迎,情理上都得回礼想让,这下马也算是周全礼数了。

    走近之后,余文华站在山坡上。带着几分淡淡却不失优雅的笑容,向余少阳招呼了道:“贤弟阔别数载,让为兄挂念至极呀。”他一边说着 一边上前几步来迎余少阳。

    余少阳仔细打量了一番自己的这位哥哥,对方年纪与自己差不了多少,但是因为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游学。故而显得有几分沧桑世故和老成之态。余文华穿着一身绸面的棉服,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芶,真有点假洋鬼子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穿上的是一套笔挺的西服,那就是百分之九十的洋鬼子了。

    较之余少阳,余文华自然要略显富态一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游学,余文华都能获得家中最好的资助,吃的好穿的好睡的好。哪像余少阳在军队里一天两顿粗茶淡饭,而且整日还那么辛辛苦苦、劳苦之命呢?

    “有劳大哥相迎了,让扒弟受宠若惊呀。”余少阳呵呵笑了笑,向大哥拱手拜了一礼。

    “唉,唉,贤弟呀,没想到这才几年没见,变化真如同翻天与覆地一般呀。三年前愚兄还在家中时,贤弟你还在县城里念书,俨然就是一位文弱书生之样。

    转眼间,贤弟你却投笔从戎,在军旅之中砺炼了一番,如今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了!”余文华感叹的说了道,他说话的姿态完完全全就是古代文人骚客与久别亲人重逢似的。

    余文华外出游学了多年,具体是多少年,余少阳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三年前余文华是曾经回来过一趟,那时候似乎是要赶考乡试。原本余老爷都已经疏通好了县衙和监学一系列相关官员,几乎可以说只要坐进了乡试考场,并且不要太夸张的交白卷,考罢之后必定能捞一个。秀才之名。

    结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大哥突然放弃了参加乡试。为了这件事还与余老爷大闹了一场,之后就又跑出去游学了。而且这次游学足足三年之久,直到今年才返回故里。

    余少阳虽然暂时还不太了解自己这位大哥的性格,不过单单从第一面的印象当中就真的判定对方是一个在旧学和新学相击之下诞生出来的迂腐学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