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 >

第1章

解放战争-第1章

小说: 解放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提供下载,欢迎光临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更多好书请访问。 … 手机访问 m。/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1948年7月)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第一章 青春作伴好回乡 
  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一架带有美军标志的飞机在中国黄土沟壑的上空盘旋。 
  这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里的一天。 
  在此之前;因为很少有飞机在延安降落;这个共产党中央所驻扎的偏僻小城内还没有称得上机场的设施。现在;那个被称为“机场”的地方只是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 
  由于手中有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事先亲自起草的一封关于这块空地的规模、走向以及各种可以利用的地面标记的电报;驾驶飞机的美军飞行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个“机场”;并且迅速地俯冲下去。美军飞行员此刻的行动如同一次氛围奇特的飞行表演。——但是;还是出事了。飞机的轮子刚刚接触地面;左轮猛地撞上一个看似松软实际上异常坚硬的黄土堆;机身立即向左倾斜;瞬间变成一团带着尖厉呼啸的巨大的黄色烟尘;烟尘在接近那片空地尽头的时候戛然而止;机头戳在地上使整个飞机几乎竖立起来;机舱的左侧裂开一个大窟窿。驾驶和乘坐这架飞机的数名美国军人惊魂未定地从机舱里爬了出来。他们显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立即感受到延安炙热耀眼的阳光和浓烈醇厚的黄土气味。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发生在中国的规模巨大的战争——战争的一方称之为“解放战争”;另一方称之为“戡乱战争”——毫无疑问是一场典型的内战。——叙述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必须从战争爆发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国飞机开始。因为;当那架飞机在跑道尽头变成一团跌跌撞撞的烟尘的时候;站在空地边的延安军民惊骇的叫声以及爬出飞机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迷茫的神色;无疑是中国即将进入的那段动荡岁月和即将爆发的那场战争的极具意味的开端。 
  那个夏天;美国人急于飞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一再失利;而蒋介石需求的对华援助越来越多;引起美国朝野的一片不满;其二;美军已经开始轰炸敌后日军目标;迫切需要共产党抗日武装提供有关情报和营救降落在敌后的美军飞行员;其三;或许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令人无法忽视的程度;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并了解他们;是战后美国政府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对华政策所必需的。 
  延安;已从一个普通的地名;变成了一个含义复杂的政治词汇。延安指挥的武装力量遍布整个中国;人数已达六十三万之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里就是一个“国家”;尽管蒋介石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合法性。 
  中外记者们发现;共产党人在这片黄土地上所创造的一切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意外和新奇纷至沓来。共产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宴请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欣赏了艺术家们演唱的《同盟国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被国民党报刊描绘成“匪首”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性情温和;除了不断地吸烟之外;这个高个子长头发的南方人;举止从容不迫、神态安然自得。在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国共两党是选择战争还是和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毛泽东说;共产党人和人民的选择不是内战;而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外记者们从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认识了毛泽东。——“在延安;毛是可以接近的;并且是很简朴的。他会在遍地黄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谈;他不带警卫。当和我们在内的一群人拍照时;他不站在中间;也没有人引他站在中间;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时在边上;有时站在别人身后。” 
  美军观察组虽然被延安的一个黄土堆弄得心惊肉跳;但是《解放日报》刊发的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社论;还是让美国人十分高兴。社论不但说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而且据说社论标题中的“战友们”三个字;是毛泽东亲自加上的。毛泽东对随行的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因为国民党政府依靠美国的大量援助;所以在中国防止内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美国的影响。由于担心一旦抗战结束;美军撤离后;国民党军会立即发动内战;毛泽东甚至向美军观察组提出:“美国是否有可能在延安建立一个领事馆?” 
  受到友好接待的美军观察组吃上了延安生产的面包;而毛泽东和延安军民则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美军观察组带来的电影。——汽油发电机轰轰作响;银幕上是一个永远走着鸭子步的落魄的美国流浪汉;在流浪汉的身后;是那个距离延安十分遥远的国度闪闪烁烁的摩登时代。 
  接着;美国总统特使帕特里克·J·赫尔利到达延安。 
  赫尔利曾经是胡佛总统时期的陆军部长;出任罗斯福总统特使之后不久;他便成为美国驻华大使。由于深陷中国内战开始时复杂的政治漩涡中;这个美国人很快就被共产党人视为一个出尔反尔的政客。但是;他第一次来延安的时候;受到了真诚的欢迎。毛泽东特别交代;要专门为赫尔利“开个欢迎会”;“再搞点音乐晚会”。延安方面期待的心境;源于重庆传来的情报。不久前;在重庆的共产党代表已与赫尔利见过面。赫尔利对林伯渠和董必武说: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已经缓和;并且同意他必要时与共产党人接触。他代表罗斯福总统来到中国;就是要促成中国一切军事力量的统一;以最终战胜同盟国共同的敌人。 
  在此之前;包括毛泽东在内;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都没有见过赫尔利。于是;与前些日子那架运载美军观察组的飞机出现意外一样;这位美国特使也令延安的共产党领导人感到了颇多的意外。赫尔利乘坐的飞机在延安降落时;周恩来正好在那片空地上;当他得知走下飞机的外国人是赫尔利时;立即招来一个步兵连作为临时仪仗队。六十一岁的赫尔利“伸直身子;挺起胸膛”接受步兵连的检阅;“像一个得意洋洋的小伙子那样高叫印第安人的战争口号”。这一情景令急忙赶来欢迎他的共产党领导人不禁“瞠目结舌”。 
  第一次会谈;面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基本上是赫尔利一个人在滔滔不绝。他再次强调自己到延安来是得到国民政府批准的;蒋委员长不但愿意承认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并且愿意承认中国其他一切政党的合法地位;同时正在考虑以某种形式吸收共产党人参加军事委员会。赫尔利拿出一份名为《为着协定的基础》的文件;亲自为共产党领导人朗读起来: 
  一、 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工作;来统一在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二、 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遵守与执行中央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三、 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拥护为了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孙中山的原则。双方将遵行为了提倡进步与政府民主程序的发展的政策。 
  四、 在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共产党军队的一切军官与一切士兵;当被中央政府改组时;将依照他们在全国军队中的职位;得到一样的薪俸与津贴;共产党军队的一切组成部分;将在军器与装备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 
  五、 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地位;并将承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中国一切政党;将获得合法地位。 
  毛泽东问赫尔利;这份文件究竟是什么人的意见?赫尔利解释说;这是两党谈判的基础;不带有任何强迫性。参加会谈的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上校对赫尔利说;毛泽东想知道的是;您刚才说的是蒋介石的意见还是您自己的意见。赫尔利犹豫了一下说;原来是我自己的意见;后来蒋先生作了若干修改。 
  午饭之后;接着会谈。 
  毛泽东不再给赫尔利滔滔不绝的机会。在警告赫尔利“中国的事情很难办”之后;毛泽东着重谈了两个问题;即联合政府问题和改组军队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解放战争爆发前;国共两党始终无法妥协的最主要的问题。毛泽东说;抗战以来;“我们从不妨碍国民党;而国民党却来妨碍我们”;一共一百九十五万军队;“有七十七万五千人来包围我们”。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拥护国民党;以打击日本侵略者。我们战斗在敌后的六十三万军队和九千万人民;拖住了日寇的尾巴;如果没有这个力量拖住日寇的尾巴;国民党军队早就被打垮了。军队是需要改组;中国人民的公意是:哪个军队腐败;就改组哪个。“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字数:3421    字号:大 中 小   赫尔利认为毛泽东的话不公平;他说蒋介石抗战八年;是他周围的腐败分子利用了他。但是赫尔利依旧认为;关于他带来的那份文件是有沟通的可能的;他请毛泽东亲自修改文件上的条款。毛泽东表示;赞成第一条;把第三条放在第二条之前;建议加上联合政府的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同时;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东强调增加的这一条款意味着: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国民党只是联合政府与联合统帅部中与其他党派平等的一员。 
  赫尔利以他对中国极其有限的了解;显然无法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赫尔利表示:“我将尽一切力量使蒋先生接受;我想这个方案是对的。”他甚至表示如果蒋介石愿意;他可以陪同毛泽东去见蒋介石;并以“美国的国格”担保毛泽东在与蒋介石见面后能“安全地回到延安”。毛泽东的回答是:“我很愿意和蒋先生见面;过去有困难;没有机会;今天有赫尔利将军帮助;在适当时机我愿意和蒋先生见面。”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对经过修改的方案在蒋介石那里获得认可;持严重的怀疑态度。因此;他问赫尔利:“今天把文件准备好;明天签字”;不知蒋先生是否会同意?包瑞德上校在一旁说;有赫尔利将军见证;如果蒋先生拒不签字;将军就可以明确地告诉罗斯福总统;我们认为很公平的协议;“毛同意了;蒋不同意”。这时;赫尔利提出一个看似十分尖锐的问题:“我要再证实一下;您是否愿意和蒋先生合作;由他当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回答是:“他当政府主席。”赫尔利变得十分乐观了。他问毛泽东;与蒋先生见面的地点如果不在重庆;那么应该选在别的什么地方?毛泽东说:“当然在重庆。” 
  毋庸讳言;美国政府做出的主动接近的姿态;确实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某种希望;即希望美国可以成为中国对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之间的调解人。尽管毛泽东终生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强国抱有极大的警惕。 
  赫尔利带着美国式的天真回重庆去了。 
  毛泽东没有想到;首先给共产党人造成困难局面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 
  一九四五年残冬时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到达位于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雅尔塔。当时;盟军对日作战的大势是:在由蒋介石指挥的中国战区;战局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罗斯福甚至接到过蒋介石表示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联盟战争的信函。——而一旦日本从中国战场脱身;将上百万军队投入英美对日战场;那么;在美军以巨大代价征战的太平洋战区和仍让英军处在噩梦中的印缅战区;战局将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困难。罗斯福和丘吉尔来到雅尔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动员斯大林出兵;直接打击中国本土上的日军;以减轻盟军在亚洲其他战场上的压力;推进整个战争的迅速结束。为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在战后利益分配上向斯大林作出让步。 
  果然;斯大林对苏联红军承担对日作战“开价”很高。除了从日本那里恢复一九〇四年日俄战争中苏联损失的各种权益之外;大部分的条件涉及中国。包括保证苏联在中国大连的权益;恢复租用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苏联和中国共同经营中东(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和南满(哈尔滨经长春至旅顺)铁路。另外还有: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千岛群岛交与苏联。 
  为了促使苏联尽快对日作战;以牺牲中国主权为前提的《雅尔塔协定》签字了。 
  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而收复;深信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 
  而在政治信仰上与苏联有着亲缘关系的中国共产党人心情更为复杂。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来了;延安的山坡染上了一层斑驳的绿色;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论联合政府》。 
  这个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公开发表的文件;明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用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手段;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论联合政府》的小册子在重庆印发了三万册。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看完这本书只说了两个字:内战。陈布雷的意思是;共产党的政治攻势有颠覆政府的巨大力量;国民党根本没有招架之功;对付共产党只剩下战争这一种手段了。 
  毛泽东担心的是:一旦日本战败;内战全面爆发。 
  就在共产党人对未来提出设想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事件突然降临。 
  一九四五年八月初;美国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八月九日;苏军的重炮打破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寂静。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八个集团军六十个师的机械化作战部队;沿着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开始向中国境内大规模突进。同时;苏军轰炸机群对伪满洲国首都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开始了猛烈的轰炸。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毛泽东和延安的军民一样;是在广播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的。 
  同样;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也是在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的;只不过比延安早了一天。 
  突然到来的胜利;给国民党人带来巨大的惊喜和无比的自豪。蒋介石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以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了广播演说:“我们的抗战;在今天获得了胜利。正义战胜强权;终于得到了它最后的证明;这也就是表示了我们国民革命历史使命的成功……” 
  延安的毛泽东自然也十分兴奋;他把胜利归结于“我国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充满焦虑。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这片土地上最主要的政治和军事争端;都来自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这两个从联合走向分裂的政治派别;由于政治信仰的巨大差异;多年来始终处在严酷的敌对之中。十年前;共产党人和他们数量有限、装备简陋的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大举围攻下几乎面临绝境;不得不放弃一个又一个根据地;转战在这个国家的急流险山之间。最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落脚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当日本入侵中国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国共两党必须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都清楚这种联合与统一是暂时的;一旦共同对日这个大前提消失;两支力量在政治上与军事上的对立就会重新显现;那么随之而来的也许就是冲突或交战的再次爆发。 
  此刻;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国;他们对中国可能爆发大规模内战的焦虑;绝不是出自于对中国社会与民生的担忧。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冲突;这一冲突的性质决定了其结局必然影响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在华利益;影响到世界主要强国在国际事务中政治联盟的格局。 
  来自蒋介石政府和军队、国内各地军阀和地方势力、国际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各色情报;杂乱地集中在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毛泽东格外关注国民党军队日渐紧迫的大规模调动:新六军被运到南京;第九十四军被运到上海;第九十二军被运到北平……这种规模甚至超出了抗战时期的军事调动;显然是针对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担忧的是;五万美军准备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城市登陆;名义上是配合中国政府对日本占领军受降;实际上既是等候着蒋介石的军队前去接收;同时也不排除打算与苏联争夺控制中国的势力范围。而更让共产党人感到吃惊和困惑的消息;依旧来自苏联。 
  苏军对日作战开始后;朱德命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准备接受日军投降;但是蒋介石宣布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投降。就在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数小时之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