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170章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70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通其中关联的唐浩然,这会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许多专家官员在那里睁着两眼说瞎话,利益,一切皆因利益使然,他们之所以上瞒下骗,为的不过只是个人的利益。

    “大人,现在一切都还来得急,毕竟现在土地交易尚在冻结中,而且官荒登计未完成期间,地方官厅亦不得放领官荒,如果,再晚的话,恐怕也就来不及了!”

    注意到大人面上的恼色,李光泽连忙提醒道,

    “是啊,现在还来得及是因为他们还没把肉吃到嘴里头!”

    点点头唐浩然焉能不知道原因。

    “可肉没吃到嘴里头,这些人却早已经想到心里了,以后想要禁,这府中上下,不知会有多少阻力!”

    长叹一口气,唐浩然这才发现自己小瞧了国人的智慧,或者说高看了自己制定的规则,或许在朝鲜时,大家伙能够上下一心,是因为在严格实施的法律面前,自己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利益——企业的分红,足够他们过上极为体面的生活。但人的**却是无止境的,在总督府迁至东北后,他们却在最初的混乱中看到了机会,作为规则制定者的他们的,立即在第一时间开始尝试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的利益服务。

    更准确的来说,在朝鲜的时候,这些官员们见识到了规矩的力量,使得他们不敢触碰那道高压线,现在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就是规则制定者时,自然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而在规则之内,所谓的法律便成了笑话。

    意识到府中的官员开始尝试玩起“规则游戏”时,唐浩然心底不禁变得五味杂阵起来,过去他忧于国人做事不讲规则,而当国人开始讲规则的时候,却又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到极致——玩弄起“规则的漏洞”来。更让唐浩然恼怒的是,他发现自己竟然无力阻止他们,准确的来说,是不能阻止他们。

    七百公司,会涉及到多少公司的职员?多少府中的官员?

    也许是几千人,也许是几万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人拿出几千万元投资垦殖公司,为的是那份丰厚的收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个道理唐浩然又岂能不懂,若是因为此事,动摇了自己的根基……

    一时间眉头紧锁的唐浩然,却是没有了主意,涉及到这么多人如何处置此事?

    “大人,其实,这也不是个事!”

    意识到大人忧于何处的李光泽连忙开口提醒道。

    “肥肉摆在那,谁都想吃,但问题在于,现在谁都没有吃着,这好比桌子上的饭菜,没吃着至多也就是想想,可若是让他们吃着了,再把盘子端走了,那时候才是麻烦事!”

    李光泽的提醒让唐浩然思索片刻,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说道。

    “崇山,道理虽说是这个道理,可毕竟……”

    话声一顿,唐浩然苦笑道。

    “这层窗户纸,现在若是捅破了,大家都难看,可若是不捅破,又如何能制止他们?垦殖公司牵涉面太大,而且涉及到的利益太多,现在或许我可以去制止他们,比如接受农商部的那个《宅地法》的方案,任民垦荒,任民登计,表面上看似照顾了小户的利益,可任何政策,只要执行起来都有漏洞,他们既然能找到这个机会,就能在那个办法中弄出另外一个机会来,到时候,我担心啊……”

    摇摇头这才是唐浩然真正的担心的地方,现在他们的肉还没吃到,就已经让自己心生顾忌,可若是到了将来,等到他们把肉吃到嘴里,又该如何?

    是立即制止?还是加以默认?

    “这……”

    面对大人的忧虑,李光泽不禁一哑,他于脑海中将那个看似照顾到小户移民的方案过虑一遍,立即看到其中的漏洞,其中没有禁止小户移民领地,亦没有禁止垦殖公司领地,换句话来说,不过只是没有从源头上制止小户移民罢了。

    可问题是,那些穷困潦倒的关内移民来到东北后,又岂能与掌握着资源的垦殖公司相抗衡,到最后那亿万亩官荒最终还是落到垦殖公司之手,就如同现在关外近年垦荒大都由“开荒地主”主持一般。

    如何能够避免官有荒地悉数落于公司之中?同时又能让普通百姓于东北的垦殖中获利,进而充实东北人口?

    来回的踱着步子,一时间,唐浩然竟然也没有办法,此时他第一次真正的考虑的东北垦殖的问题。

    “一但放荒势必会导致垦殖公司大规模承领荒地,最终小民势必难收其利,再就是,如果任由几百家垦殖公司垄断垦殖事业,势必又会导致其垄断东北粮食供应,势必又将对未来的粮食统制造成影响,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避免垦殖公司控制东北的垦殖事业!”

    于唇边言道着自己的看法之余,唐浩然又一次走到了桌边,从雪茄盒中取出了一根雪茄烟,默默的点燃雪茄,品味着雪茄的余香,他的眉头紧锁着,东北的土地非但关系到移民实边,充实人口实力的问题,更关系到未来,准确的来说是关系到未来的农村问题,现在的东北有足够的土地提供给关内的无地农民,将数千万关内无地、少地农民迁至东北,不仅可以解决东北人口空虚导致的边防隐患,亦能够解决关内人多地少的困境,有利于未来的国家稳定。

    可如何土地大都为垦殖公司掌握的话,政府又如何能主导这一切呢?尤其是将来入主关内之时,难道说政府届时推动移民时,只是告诉鼓动他们到东北做“佃户”吗?

    除非……那些土地在将来亦属于国有!而如何能保证耕地如荒地一般维持国有呢?于心底思索中,唐浩然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时空中那个极为熟悉的名词——农垦兵团!

    相比于私营的垦殖公司,规模化由总督府直接组织的农垦兵团的开荒效率无疑更高,而且其开垦的土地全系公地,完全由政府掌握。

    建立农垦兵团,同垦殖抢地?这个念头浮现时,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扬,超越这个时代百年的见识,总会让他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于是便回过身来展出笑容,看着李光泽说道。

    “崇山,你说如果这些土地完我们自己开垦如何?”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5章 眼光(第一更,求月票)

    战争会带来混乱,同样也会带来财富,而其之所以会带来两者,恰恰在于其打碎了一切,旧秩序的崩溃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同样也会带来数之不尽的机会,而机会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就意味着财富。

    恰如同此时的东三省,当三省总督府努力于三省构建起较之过去截然不同的民政体系时,作为旧时三省的商埠首地的奉天,非但已经从战时的混乱中恢复过来,而且相比过去亦变得更加的繁华——一家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于奉天城内开业,这些公司可不是过去洋人于奉天开设的屈指可数的洋行,而是那些随着大军打来的剪掉辫子的国人开办的公司。

    实际上这些公司并非在战争结束后方才进入东北,他们中有一些公司早在战前就进入东北,而在战争期间这些规模不等的公司,更是在战地为军队筹集了价值上千万的物资,尽管这些物资大都没有使用,但却充分的展现了商业的力量——正如同天津、上海的北洋贸易分公司一般,于租界中大量屯积物资,使得清军无法在两地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在战争结束后,关内外屯积的价值数千万的物资,又被北洋贸易售予俄国人,非但没蚀本反倒因价格上涨又赚了一笔,至于那些参与其中的公司无不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公司立即涌入东北,开始抢在经济统制前获得某一行业的领先或优势地位。从而在统制后获得政府特许。

    对于这些从朝鲜来到东北的国商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同统监府打交道,对于其政策自然并不陌生。而此时的东北对于他们来说,恰如一片商业上的处女地,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统制经济在短期内不会推广至东北,这意味着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话着实不假,当数百家公司争抢着东北的商业市场时,福安公司这家并不起眼的小公司。却把注意力投向了另一个市场——棉布市场。

    尽管这场冲突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冲突期间,进入东北的部队为了获得补给便实施了战地征用。以在就地筹措诸如食物、马匹等物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支付了银元券,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准确的来说绝大部分征用。只是开出了一张征发券。接受征发券的人可在当地民政厅申请偿还,而在整个战争期间,由军队开出的征发券高达数千万元。

    对于政府而言在战争结束后,要保持政府信誉就需要兑现那些征发券,而另一方面于其又是沉重的负担,毕竟在战争时期许多物资的征发价格原本就存在太多的问题。

    而在战争中立功的北洋贸易公司出面向总督府申请负责处理此事,按北洋贸易的做法,就是不直接还钱。而是用棉布之类的洋货偿付,至于对方。不换洋货只想换白银啊,那就都得不到。换,还是合算地。当然为了从仁川运输诸如棉布之类的洋务,免除了一定的运费、港口费。而且北洋贸易借此扩大自己在东北的影响力,从英美商人手中夺取东北市场时,几名公司的贸易员却注意到一个不为人觉察的细节,也正是这个细节促成了福安公司的成立。

    “吉林韩家那边,答应把120万元的洋货,作价八折售给咱们……”

    李程远口中的吉林韩家指的是有着“关东金王”之名的被人称之为“韩边外”的韩宪宗,而韩边外所辖的的夹皮沟一一带金矿百姓,更是只知韩家,不知国家不知官府,而“韩边外”在“独立王国”内自立法度、行赏罚、课赋税,先是长期脱离政府管制,其早些年间又被政府招安,而在第三师进入吉林时,其奉吉林将军之命民,招募猎户壮丁数千人,编成步营数营,因韩宪宗年已古稀;韩登举主动请缨;替祖父挂帅出征。

    这些猎户凭着对山林地形的熟悉给第三师带来一定的伤亡,但其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几场激战后猎户营主力被歼灭,韩登举也逃回了夹皮沟。在击溃韩家主力之后,得理不饶人的第三师立即派出一个营护送民政官往夹皮沟,凭着大胜之威于当地建立民政厅,瓦解了韩家于夹皮沟一带数十家金矿的统治,随后又“征发”了一大把笔物资——其中韩家等金户“交出”的多达九万两金砂,则战争期间最大的一笔“征发”。

    原本在征发的时候,谁都没觉得这笔钱会有还人的时候,毕竟谁都以为这战场上的征发最终是笔无头债。可未曾想的是,为了维持政府信誉,总督府刚一迁往东北便立即发布政令,承认战时征发,并宣布所有战争期间的征发一率由政府兑现,其中自然包括这笔价值不菲实际上完全属于“敲诈”而来的金砂。

    不过尽管同意补偿了,可价值百万元的洋货对于韩家而言,并见得是件好事——吃不下,用不了,卖不掉,还有运费高。实际上对于许多被征发的“大户”来说,这正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纵是其盘下这些洋货,亦很难售出——市场上同时涌现的洋货价值达数千万元,完全超过东北市场的承受能力。

    而福安公司现在所从事的生意,就是收购征发券,再前往牛庄、朝鲜兑换成货物,借助旧时的渠道,直接销往直隶、山东等地,正是这笔生意让李程远从一名贸易公司的业务科长摇身一变,成为福安公司的经理,不过他倒是没有安于现状。

    “经理,这笔生意,咱们至少能赚30万,若是操作好了。挣上四十万都没问题!”

    “四十有点多,三十有点少,我看三十五没问题!”

    安国礼、秦富等人在那里合算着能多韩边外那里挣多少银子时。一旁的李程远却把眉头一皱,直到几名股东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后,他才反问道。

    “这军队一共只征发了不过三千万的物资,本地差不多能吸纳千五百万的货,咱们现在接手的加上韩边外的这笔,差不多有三百万,换句话来说。咱们的好日子,差不多快到头了,几位老兄。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办?”

    李程远的这声反问,让安国礼、秦富脸上的笑容一敛,在其中一名股东轻语道,

    “咱们不是已经在计划拿出三十万投资垦殖了嘛。这可是能开几十万亩地。可是得十来年功夫才能开这么多地……”

    那名股东的话让其它人无不是松口气,可不是嘛,相比于一般的生意,那地若是垦了,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就是,纵是再不济,这豆子的生意不成了,到时候咱们把垦出来的地一卖。这熟地可得小十块钱一亩,这一番一正可就是十几倍的利!”

    十几倍的利。足以让任何人趋之若鹜,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仅仅意味幸存未来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长远的收入。甚至有些股东都寻思着,若是实在不行,就直接分了地当个地主得了,往老家招上一批佃户来,守着上万亩良田,一年单就是收租也能收个上万块,那时候日子过得可比现在稳当,毕竟即便是公司的股票,那也有涨跌的时候,至于分红,同样也有缩水的时候。

    尽管无论是统监府亦或是公司都的通过主动让利的方式,令府中以及公司职员投资股票,进而形成“民间投资”风气,但却忽视了国人的“求稳”之心,虽说相比于其它投资,投资公司,甚至投资府中的债券都是极为稳当的投资,但当土地摆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却看到却是土地带来的世代收益,而且任何投资都没有土地更为稳当。

    而于公司时培养出来的“商业眼光”,更是令其意识到投资荒地或许将是未来收益最为丰厚的投资,而且完全没有任何风险。如此一来,大家自然对投资土地变得趋之若鹜起来,

    “咱们在府中可有联系?”

    李程远并没有反驳他们,而是直接问道了另一件事。

    “现在总督大人都到旅顺了,按道理来说,虽说这官荒登计还未完成,可总登计了一部分,若是等到东北三省把官荒登计得到猴年马月啊,所以哪,自然应该解除禁令,放民垦殖吸引流民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可现如今呢?非但这地没解禁,那边我听旁人说,大人有意建农垦团,进而推行兵垦,大家可想过大人建这农垦团有何深意?”

    相比于其它人,李程远往往更善于从许多“小道消息”获得一些信息,这多少与其曾接受过的情报培训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在这个“小道消息”却让他意识到了危机,更准确的来说是看到东北垦殖业的危机。

    公司商干班出身的他非常清楚相比于公司,现在的总督府财力可谓是极为窘迫,表面上朝廷拨给三省建省的银子足有一千五百万两,可实际上那是用三省解款抵扣的,朝廷要东三省解款是为了面子,不过大帅那边自然是一分也不会给,甚至还想问朝廷要建省协饷,所以大家为了个面子互相抵扣了,按句话来说,未来十年里,朝廷不会给东三省一分银子,东三省也不用往朝廷解一分银子。

    现如今总督府的开支完全是靠着当初于朝鲜发行的债券,那几千万两债券如何偿还?虽说北洋公司以及朝鲜银行还有那总督府都是大帅的,可即便是分公司间账也算的极为清楚,依靠税收显然无法维持三省开支,更不能偿还债券,现在总督府手中最值钱的资本是?就是东北三省境内亿万亩无主官荒,如此一来,大帅自然不可能眼巴巴的让大家伙从本就“贫困莫名”的总督府手中“捞银子”,自垦自屯就成了对总督府最有利的选择了。

    可问题是很多人居然想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是他们想不明白,而是……让猪油蒙了眼。旁人的眼可以蒙下去,可对李程远来说,至少公司的眼睛不能就这么蒙住。

    “推行兵垦?这从古至今可不都有屯田嘛,东北这么多地,推行屯田,倒也不失巩固边防之策!”

    秦富点头赞同一声,随后又拿当年左宗棠征西时其于新疆屯田的旧例,为自己的话作起旁证。听着他的讲述,李程远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直到其话音落下后,他方才说道。

    “当年平新疆的是左宗棠,而今天的三省总督却是咱们的唐大帅,大帅在朝鲜推行的经济统制可曾有旧例?”

    一声反问之后,李程远看着室中众人继续反问道。

    “大家只看到了东北的地,可却没看到,大帅以统制而断朝鲜,府中既然昨天能统治朝鲜之经济,今天为何不能与东北统制东北官荒?若是官荒尽为府中统制,又当如何?”

    李程远的反问只让众人的脸色无不是一变,或许统制经济能让他们深获其利,但在另一方面统制却意味着官府对一切的主导,如果统制官荒,那他们还垦个地?开个荒?这大家伙的心思可就白费了!

    “若,若当真如此,那,那可怎么是个好?”

    就在另几位股东紧张的时候,秦富却突然笑说道。

    “经理,既然您提到这事,肯定是有了主意,”

    当初他们两之所以辞去公司的饭碗追随李程远,可就是奔着他的眼光,现在其自然提到此事,肯定是早就有了定策。一如过去一般,秦富还是把皮球踢给了李程远,在众人的期待中,只见他先是沉默片刻,而后又说道。

    “这,这件事,咱们恐怕得先打探一下,先弄清楚,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再行定计!还有,就是咱们这边不行,不代表其它地方不行!有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关于这几章提到的土地国有,需要解释的是,其所指为官荒,也有是官有荒地,换句话来说,就是按中国的传统法——无主之地具为官有,在西方也是如此,如林肯的宅地法推行,不也是将所谓的国有土地(无主之地)放垦予民众,还有太平洋铁路公司获得的沿线赠地,所以……这不是土地国有,只能说是将国有土地有条件租予百姓。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