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履带战车总归是脆弱的,中国需要真正的战车,那种唐浩然最为熟悉的坦克,为此,在过去的多年间,军方一直在进行着试验,不过那些试验却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履带,准确的来说是履带的寿命。
普通拖拉机履带的钢材无法满足战车的需求,而悬挂装置同样限制着战车的使用,毕竞陆军需要的不是那种行走一两百公里就需要进行大修的战车,他们需要的是可以在战场,纵横驰骋的钢铁战车。
终于,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鞍山钢铁公司去年研发了新型锰钢,而汽车公司用多年时间研发的新式履带结构和悬挂装置的成功,终于令战车的行驶寿命超过两千公里,而这意味着,战车可以装备军队,中国陆军终于有了真正意义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战车。
“三人炮塔、五人车组……”
在唇边念叨着这些名词,唐浩然的脑海中回忆着这些名词,这些名词看似看不怎么起眼,但事实,这正是坦克的发展趋势,而这个趋势,越是经历了二战的血雨腥风之后,各国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过,现在,这些名词与眼前的四年式坦克,都没有任何关系,四年式坦克更多的象是拖拉机,实际上,它正是以拖拉机的名义研制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坦克,而是类似于坦克的小型履带式装甲车,或者套用另一个时空中的称呼——“超轻型坦克”。
确实,他确实太小了!
小的甚至有些可怜!
“陛下,四式战车所采用的全履带行走装置,长3。25米,宽1。62米,高1。65米,战斗室位于车体后部,上部有一个可旋转机枪塔,主要武器是一架7。9毫米机枪或一门37毫米步兵炮,根据目前初步制定的配前,每三辆战车之中有一辆配置37毫米步兵炮……”
听取着介绍,于心底感叹着它的尺寸之小时,并不妨碍唐浩然用望远镜观看着在训练场作着集团机动展示的战车,或许它很小巧,但并不妨碍他的威力,尤其是对于步兵部队的优势。
“陛下,四年式战车采用的是37毫米主炮,配弹达80发之多,其发射榴弹可摧毁各类野战工事,而使用机枪的战车,就像是移动的堡垒一般,可以攻击步兵,掩护火炮战车,基本于陆战上,它完全没有任何对手,其绝对堪称是完美的陆战利器。”
“哎呀,太小了……”
瞧着那矮小的战车,唐浩然忍不住轻声感叹道,他甚至觉得的有些不太舒服,因为那坦克看起来有点儿面熟,嗯!有点像二战时日本的豆坦克,尤其是那尺寸,实在是……不怎么起眼。
“陛下的意思是……”
“朕明白,这是技术的关系……”
技术,之所以研制这种超轻型坦克,完全是受限于技术,现在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够制造那种十几吨甚至二十几吨重的坦克,甚至就是这种“豆战车”的出现,都已经堪称“逆天”了,毕竟其它国家甚至都没有成熟的装甲车。
“现在我们的技术只能满足这一点,但是,我们要着眼于未来!”
恰在这时,空中一架双翼飞机拖着轰鸣声驶过,几乎是在对俄战争结束的同时,东北大学终于发明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架飞机,那时因为战争的关系,这个发明几乎不为外界重视,与几个月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不同,根据唐浩然绘制的简易草图设计出的飞机,造型更接近后来的双翼机,但是其性能却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方才逐步完善。
从去年开始,完善后的飞机开始进入陆海军,作为侦察机使用,而与此同时,机枪亦被加装在飞机上,由后座射手操作使用,尽管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这就是一种“远见”。
“这么说吧,现在确实没有人能够对它造成威胁,但是当它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们的敌人会参照它建造出同样的武器,如果四年式战车遭遇同四年式战车相似的对手,那么四年式战车具备摧毁对手的能力吗?”
唐浩然的这么一声反问,却让周围的人们无不是皱眉思索起来,作为军人,他们深知这是一种必然,向敌人学习,这是各国军队的习惯,就像现在的俄罗斯,尽管其现在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可是他们却已经建立起了汽车制造厂,开始尝试着制造汽车,毕竟汽车给他们留下了太过深刻的记忆。
“陛下,考虑到各国还没有同类武器,在未来数年内,也不会出现,而四年式战车的造价亦极为低廉,陆军的计划是先以四年式为基础,在进一步挖掘其潜力的同时,再研制新型战车……”
一边观察着陛下的脸色,商德全一边小心地试探的道。
面对这种试探唐浩然并没有回应,而是继续拿着望远镜看着已经进入训练场的坦克集群,这次演习实际是一次坦克战演习,一次在步兵配合下的坦克进攻作战,在过去的两三年间,摩托化部队一直利用装甲车,进行着相似的训练,只不过现在使用坦克,那种战术实施却同样的有效,在坦克履带和半履带车的碾压下,这雪原上的训却是像极了记录片中的一幕——就像是东线战场一般。
“不知不觉,已经十七年了。”
心里如此嘀咕着,望着训练场那由百余辆战车和同等数量的半履带装甲车组成的装甲集群,唐浩然的神情显得极为得意。
对于外界来说,这些战车只是战车,但是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却清楚的知道,这些战车所贮藏着的划时代意义,而更为重要的却是,这一切都是他嫡造的,正像那支已经位居世界第三的海军舰队,都和这个帝国一样。
都由他所嫡造,而嫡造这一切,仅仅只用了短短十七年!十七年前,在“粤秀”号商船上的自己,又岂能料到这一天?
“陛下,开始实施突击演练了。”
一名将军似乎有故意岔开话题的嫌疑,毕竞陛下沉默了这么长时间,是谁都有些担心。
“我嫡造了这一切,可为什么还是有些不满意呢?”
喃喃自语间,唐浩然那透出了太多沧桑的目光迷失在天地之间,在自问其功之后,他却又陷入一阵迷思之中。
不是不满意,而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尽管自己一直努力着,但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却使得唐浩然总是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就像对于那支海军舰队一样,为什么要投入巨额资金迎接来自太平洋对岸的挑战呢?
原因非常简单,在另一个时空中,日本的“退缩”导致其甘愿沦为二流的海军国家,尽管即便如此,也超过其国家实力。但是正是那支二流的海军导致了其海上的战败。正是基于这个教训,唐浩然才会毫不犹豫的接过来自美国的挑战,不惜代价的造建一支强大的,足以击败美国海军的庞大舰队。
也正因如此,当欧洲的英国与德国进行着海上的军备竞赛时,在太平洋,中美两国同样在进行着你追我赶的“战国舰”军备竞赛,随着军备竞赛的愈演愈烈,在中美两国的船台上,两国的工人都在建造着最新式的战舰,以保障本国海军的海上优势。
但是相比于美国可以将全部的力量投入到海上的军备竞赛不同,中国除了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之外,同样也需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呢?
战车,则成了最后的选择!战车将会是中国陆军的一个杀手锏,一个用于平衡与他国陆军差距的平衡点。
“难啊……”
轻叹口气,唐浩然的脸露出一些无奈之色。尽管他并不愿意以倾国之力投入这场军备竞赛,但是作为这个帝国的缔造者,他却不得不投入全部的力量,以便令中国在那个未知的未来中,占据全部优势。
“这些选择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那一声感叹戛然而止,唐浩然顺手抬起了望远镜,继续看着演练场正在进行的攻击演练。他非常清楚,这个国家并没有任何选择,只能不断的迎接来自外部的挑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处于不败之地……
第357章 走向战争(为新书求支持)
(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奇迹!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奇迹,对于奇迹的认知,在世界各地人们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人们会为了某一个事物是否为奇迹而争执不下,这是一个奇迹,面对许多事物时,人们总是在那里争论着,这是否是一个奇迹。
当然结果各异!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公认的奇迹呢?
对于二十世纪来说,有一个奇迹是众所周知,同样也在世界范围内为世人所公认——中华帝国的崛起。几乎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在研究二十世纪历史时,都无法避开一个话题——中华帝国。
与其它国家不同,中华帝国几乎与二十世纪同步,1902年之后的世界的历史就是中华帝国的历史,在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物,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中国的影子,几乎所有的世界事务,都有中国的参与。
回顾历史,中华帝国的崛起永远都会吸引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奇迹,这一点任何人也不会加以否认,谁能够想象,中国人在短短三十年间,即达到了欧洲人需要用一百年甚至两百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有人如此形容中国“在他之前,这个国家濒临绝境,民族处于长达两百五十八年的殖民奴役之中,而在他身后,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足、最发达的国家,这个曾被人讥讽为“东亚病夫”,遭受欧洲列强欺凌的国家,此时却是世界的领导者”。
他是谁?众所周知——弘武皇帝。
我想在世界范围内,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如此深刻的影响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当然在英国的历史上,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敌人,比他更为危险!
生活在世界范围内的十亿中国人,依然受益于其所建立的帝国,他们享受着前辈创造的幸福与安逸的生活之中,富足而安定的国家环境使得这个国家可以投入相当于世界其它教育总和的资金用于民众的教育,教育的发达确保了他们的主宰地位,这是其科学和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根本。
……他们(中国人)可以安然地享着中国的建筑成就——纵横欧亚大陆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座座华资的连锁饭店……在周末的时候,他们可以流连于各地的艺术中心和画廊,可以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尽情欣赏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的“大片”……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千年时代,甚至于连上帝都会流露出嫉妒他们的生活……
而这样的平和的环境,得益于这个帝国的缔造者以及在其统帅的中华帝国在帝国成立之后的不到四十年内,进行的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获得的万世太平。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第一帝国。
尽管冷战的阴云依旧与中国与德国之间弥漫着,战争的威胁仍旧存在,但是中华帝国的国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安逸时光,也正好得益于二次大战的顺利终结。冷战或许无法避免,但是在热核时代,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走到那一步。
而相比于德国,中华帝国的领土实在太过广阔,除了伪清帝国遗留下来的国土之外,1902年的对俄战争,令其获得了整个西伯利亚、东瀛四省,加之夏威夷以及南洋特别自治领(均得益到东北总督府以虚弱的国力进行的军事冒险所得)当然还有帝国仅有的殖民地——菲律宾。
在1902年帝国成立时,作为世界上国土最为广阔的帝国,人们都曾天真的以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对领土的野心也许已经就此止步了。但人们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天真了,仅仅十年之后,随着军备竞赛的加剧,战争终于爆发了。
在欧洲陷入德国挑起的战争的同时,全世界终于体会到什么是“黄潮”——数百万中国军队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内,既从云南、广西以及南方自治领经以陆海并进的方式,呼喊着“解放亚洲”的口号,涌入了东南亚,南亚以及太平洋各地。
法属中南(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爪哇、苏门达腊等地成为了他们的卫星国,而曾经庞大的英属印度,则被其分割在成为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锡兰以及海德拉巴、克什米尔、朱纳格特、焦特普尔、博帕尔和印多尔等多达二十几个独立国家,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所谓的独立国家都是其卫星国,其政府、国防以及外交在亚洲议会中接到中国的全方面“指导”,而中国更是通过跨国公司掌握其国家经济大权,也正是从那一时期,在世界词汇字典中,多出了一个新的名词——新殖民主义。
他们真的解放了亚洲!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
亚洲议会的三十五个成员国似乎向人们表明这一事实,但是在亚洲之外呢?
澳大利亚、新西兰沦为了帝国的行省,新几内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以及巴拿马成为了帝国的海外行省。
他们在领土上的扩张并没有就此止步,正如其趁着英国陷入战火,抢走英国的亚洲以及太平洋领地一般,其同样染指了非洲,他们的军队在肯尼亚登陆,随后比属刚果、罗得西亚以及南非,无不沦入其魔窟,大半个非洲笼罩在从未曾有过的残酷殖民统治之中。
如果说在亚洲中国人推行的是新殖民主义,那么他们在非洲推行的就是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而且是带有“种族色彩”的殖民统治——几乎是在其占领非洲殖民地之后的第一时间,其便进一步打压土著人的政治权利,制订了一系列的种族隔离政策(作者并未指出这些种族隔离政策实际上也不是中国的发明,大多数都是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而且种族隔离政策的强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法煽动黑人暴动。)。
在中国的统治下其从各个方面加剧了种族隔离的政策。1913年,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被明令禁止。1914年,跨种族的性行为也成为犯罪。殖民地政府从1915年开始实行强制的种族分类制度,推广身份证,并在身份证上标明种族。同年,非洲各殖民地被正式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分给不同的种族。
尽管自50年代起,种族隔离政策导致了持续至今的叛乱,但中国似乎仍没有放弃殖民地的意愿——他们坚称:在任何时期,帝国绝不会以牺牲海外领地国民的利益作为代价换取和平。而作为代价的就是,中国必须要在非洲保持一支多达一百万人的驻军以及三百万土生华人组成的民防队。
长达五十年的治安战的代价是千百万黑人的死伤以及十数万中国军、民防队的死伤,千百亿华元的军费开支,这一切值得吗?
每当有人问及的时候,中国官员的回答是永远是——值得!
不弃寸土!
这甚至是中国卷入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香港以及九龙、琉球英属领地以及租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美国试图将中国赶出巴拿马。而为了维持这看似并不起眼的利益,中国毅然选择了世界大战作为回应。
面对这样的一个超级国家,全世界对其动武或者制裁或者限制,甚至说种族歧视什么的,都得仔仔细细的考虑——因为这个国家,具有毁灭世界的能力。尽管德国也具备同样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一点是——德国从60年代起,德国已经开始全方位的收缩,在随后的四十年间,从德属北美自治到德属北美的独立,而相比之下,直到十年前,中属北美才得已自治,而其帝国国会之所以同意这一点,完全是因为二十年前,华裔移民的人口比例终于超过华属北美欧裔人口比例。
所以,今天,每当人们讨论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和平时,我需要提醒诸位的一点是——从历史上看来,他们绝不会放弃那怕丝毫利益,以满足其它国家的利益,即便是一时的放弃,也是为了获得更为长远的利益。
而这一切需要追根溯源到帝国成立之初,从1902年,这个帝国取代的满清帝国的那一刻开始说起。就是在这一刻,中国开始走上真正的对外扩张与构建大帝国的道路。尽管这条路十分的困难,尽管这条路充满着未知的风险,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走向那条扩张之路,决心直到最后的成功,也不会停下来。
今天,一些人妄想着与他们分享和平,我想引用一句中国的俗话——无疑对牛弹琴!”
《帝国风云》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对于金梅尔来说,他实在是太过年青了,对于年龄不过只有26岁的他来说,五年前,还是一名海军军校生的他曾随同大白舰队访问过中国的横滨以及英国治下的香港。
而现在,他却作为一名驻华海军武官,来到了中国。为何会成为一名驻华海军武官,这完全得益于一个原因——他是海军中少有的熟悉汉语的军官,四年前,在大白舰队的航行结束后,于横滨初睹“战国舰”的震撼,使得他在返回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立即向学校中的中国留学生请教学习汉语。
在他毕业之后,以建造“战国舰”为主要展现方式的中美两国海上的军备竞赛,使得他这个“中国通”成为了同届学员中的明星——甚至就连总统也知道他的名字,也正因如此,在舰上服役一年之后,他被调至中国,任驻华大使馆的海军武官。
而他之所以来到南京,是为了收集中国海军的情报。同时更充分的了解这支年青的舰队,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海军也和他们一样年青——十几年前,他们都是一支地区性的舰队,而现在,双方的实力悬殊不过仅只是三艘“战国舰”,可以说,在这场竞赛之中,双方都是寸步不让式的竞争。
也正因为差距如此之小,才使得他们更需要了解这支舰队,了解中国海军,不过受限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