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64章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64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国归还旧王,朝鲜进而独立又能如何?”

    伊藤博文又一次反问道,在“迎恩门事变”后,正是他居中游说内阁加以“隐忍”,绝不能给露国可乘之机。

    “如若清军抵抗,露人以助军为名,派兵进驻朝鲜北部,我国又岂能抗之?若旧王还朝,朝鲜进而独立,引露人入朝鲜,数年后,我国又岂能控制朝鲜?”

    相比于许多日本政治家也好,军人也罢,伊藤博文的战略眼光远甚于他者,这亦是其在事变后,进宫拜见天皇,要求天皇给予支持,制止内阁欲全力保护日本在朝利益的行为,随后又连夜游说山县与西乡从道等人,将他们一一说服。

    “总之还是那句话,这朝鲜控制在清国人手中最好,相比于作为西洋列强的露国,清国不过只是一个虚弱的巨人,经数年卧薪尝胆,我们还有击败清国的机会,可露国人呢?”

    这一声反问后,伊藤博文看着山县说道。

    “自巨文岛事件后,表面上固然清国人获得了胜利,英国撤退撤兵,可实际上,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英国意识到其光荣孤立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为了遏制露国在远东的扩张,其不仅支持清国加强对朝鲜的宗主权,亦已开始寻找未来的盟友,清国太大且其愚昧而未开化,自然不能为英国之盟友,如我国争取成为英国之盟友,未来对清国战争必可获得英国支持,以对清国之战遏制露国之扩张,山县君。”

    望着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的语气显得有些低沉,那神情中满是浓浓的无奈之色。

    “日本太小、太弱,虽三年前我国即制定对清作战之国策,可日本之国力远逊于清国,若无西洋强国支持,必不可败清国,现在我们的一时隐忍,看似于国家利益有损,可是于未来而言,却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毕竟,对于露西亚那头巨熊而言,他们此时的退让,恰是在等待着鱼翁得利之机!”

    伊藤的话让山县沉哼一声,那眼皮微微一敛,看似威严的脸庞上不甘与无奈互相交汇着,他心知伊藤说的是事实,作为小国的日本欲实现富强,必须占领朝鲜甚至清国,至少要从清国狠狠的咬下一块肉来,否则日本绝无未来可言,而日本所邻的两个大国之中,清国看似庞大,但却大而不强,而露西亚于西洋之中虽是不强,但对于日本来说却如巨人一般强大,若是因现在清国加强宗主权而引发事端,得利者必是露西亚,如露西亚控制朝鲜,那么于日本而言,无疑将是一场恶梦。

    “那现在……”

    沉哼一声山县有朋无奈的冲着青木点点头。

    “同他们签约吧!”

    “那公使馆……”

    不待青木说完,山县沉声恼道。

    “撤出,一并撤出汉城!以后朝鲜外交事务,直接与清国总理衙门交涉!”

    一个多钟头后,已近午夜的伊藤博文坐上马车的时候,他的眉头却再一次皱紧了,全无于官邸时的那种淡定。

    “究竟是对还是错?”

    又一次,伊藤博文自言自语道。

    原本于去年已经不再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根本不需要干涉朝鲜事件,可在获知朝鲜事件爆发后,还是第一时间游说内阁成员保持冷静,原因无他,他心知山县等人的脾气,生怕他们会因为清国的“挑衅”导致大局尽毁。

    “对于作为小国的普鲁士来说,普鲁士的崛起必须充分依靠国际局势的演变,充分借助强国之间的矛盾,进而以某一强国为其助力……”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泰西纵横术》中普鲁士充分利用各国矛盾为已用,进而崛起成为强国的例子,现在日本所效仿的不正是普鲁士吗?而相比之下,日本的国力却远逊于普鲁士,清国与日本有如法国与普鲁士,在实力不备前,唯能尽可能交好,而对露国亦是如此,不过相比之下,日本所面临的环境却更为恶劣——俄国对远东的贪婪。但在另一方面,清国却又极为软弱,这亦对日本有益的一方面,但是……

    唐浩然!

    念叨着这名字,伊藤博文的眉头紧锁,一时间他竟然不知这个人主持朝鲜,会给日清两国间带来样的变数,虽不知是何变数,但他却知道于日本定会不利。

    一方面是露西亚带来的现实威胁,而另一方面则是唐浩然带来的变数,诸多情绪于伊藤脑海中翻腾时,他的眉头便越皱越紧,以至于那脸上的愁容也越来越浓。

    “看样子,非得想办法罢此人之职不可!”

    伊藤博文意识到,或许无法阻止露西亚对远东、对亚洲的野心,或许可以想办法把唐浩然从朝鲜任上拉下马,否则未来的变数是他以及日本都无法承受的。

    “只是现在……”

    想到自己现在已经不再是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心底禁不住一叹,现在的他自然没有了总理大臣的特别经费,没有经费支持如何能够贿赂清国官员,从而迫使其罢免唐浩然之职?

    “也许可以在外务省想想办法!”

    青木周藏应该能够意识到唐浩然的威胁吧!

    不过外务省的经费似乎也有不足,那些清国官员的胃口可没有几个小的,于心里这般寻思着的时候,伊藤博文由经费再一次想到了唐浩然,想到他主持下的朝鲜,不禁好奇起其在解决外交问题后,如何以朝鲜那片贫瘠之地,推行新政进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这个问题让伊藤博文不禁同情起唐浩然的境遇。

    “唐君,纵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只可惜……”

    话声稍顿,伊藤博文往着车窗外的东京看去,看着路边街灯后的象征着日本开化的西洋式建筑沉吟道。

    “你没有足够的时间!”

    (1:露西亚即是日语中的俄罗斯,日本称俄罗斯为露西亚或露国)

    (明天就要上架了,在这里无语提前求一下月票,望手头有月票的大大,投张保底的月票,虽说成绩一般,但本类新书月票榜,无语还是想尝试一下,嘿嘿,需要大家的支持,拜谢!)

 第24章 帝国主义(求收藏、求推荐)

    一面长方赤旗,这便是朝鲜统监旗,简单,而没有其它纹路或杂色,以至于统监府升起的第一面旗,不过只是宫造处中的一方大幅赤布裁成。

    可对于朝鲜人而言,这一方赤旗却意味着一种无于伦比的权威。意味着天国上邦的权力。这是五百年举国事大带来天然之威,这种权威早已深入朝鲜士民之心。而对于统监府门外的卫兵而言,他们总是无时不刻的感受到这种“上邦子民”的尊贵感——总会有朝鲜人路过府前时,向统监府行鞠礼。

    这只会让卫兵的胸膛挺的更为坚挺,神情变得更严肃,似乎恰如长官所述——他们一言一行皆代表着上邦威仪,这种倍受尊敬的感觉却是任何一个卫队官兵于国内所无法感受的。

    或许对于普通的卫兵而言,他们所感受的仅只是朝鲜人的恭敬,并因此对朝鲜人产生莫名的好感,但对于新晋成立的统监府来说,这种好感并不妨碍统监府紧锣密鼓的谋划朝鲜之权。

    随着统监府的设立,所有的准备工作却是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如统监府初时只设总务部、农商工务部以及外务部,而在日本同意撤出公使馆,公使撤出汉城后,统监府内又悄然挂起了警务部的牌子。在各部的牌子挂起的同时,新晋成立的工务署接管了汉城的机器局、铸钱局以及电灯局等洋务工厂,而通信官署则接管了朝鲜电报局。

    正是通过这种悄无声息的接管,使得统监府得已迅速成为真正的权力机构,但这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只有作为朝鲜统监的唐浩然自己才知道,他想要谋求的是。

    “朝鲜、朝鲜……”

    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大幅朝鲜地图,唐浩然的心中不禁发出一阵感慨。

    现在随着日本公使的撤出,悬于朝鲜的外交问题终于告一段落,可更为重要的工作却摆到了面前——如何建设朝鲜?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完全不需要像现在这般忧心忡忡,可问题恰好正是时间!

    对“迎恩门之变”受朝廷训斥,“革职留任”去驻朝总督大臣改任统监的唐浩然而言,或许没有比时间更为紧迫的了,已经到了1890年的7月,距离甲午开战尚不到四年,而将朝鲜建立为根据地的事宜,却依还未全面展开。

    时间,只剩下四年不到的时间。

    现在在日本人退让后,相比于为北洋水师实力而得意洋洋的众人,唐浩然清楚的知道四年后会发生。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让他们无比骄傲的北洋水师,也会在四年后的那场硝烟散尽时化为历史。

    四年,四年的时间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四年,自己还有整整四年的时间,这四年自己可以给那个时空带来多少改变呢?

    指间夹着香烟,唐浩然并没有去关注地图上的官厅划分,那是统监府地方事务厅的“行政区划”,地方事务厅,表面上是协助地方官员处置涉华、涉洋等事务,可实际上,却是为了插手朝鲜警务以及司法作准备,“逐步收其权”,这是统监朝鲜的即定方针。

    可相比于收敛朝鲜之权,现在唐浩然更渴望的是如何将朝鲜建设成“总后方”或者说根据地,至于特区的选择早已择定——仁川,之所以选择仁川,全是因其距离汉城极近,不过只有三十公里,待规划中的京仁铁路筑成后,往返“仁川特区”与京城之间,只需一个小时,这正是作为朝鲜统监的自己所需要的交通便利。

    但在另一方面,如何建设特区?

    至于筑港的资金等如何筹措,现在尚且不知,可唐浩然却知道,真正的挑战并不是特区筑港,筑港可先筑简易码头,至于征地可以委托地方官厅,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特区兴盛起来——如何将特区建成“工业大本营”。

    在唐浩然的计划之中,未来的特区将是如同租界般的“国中之国”,借助“特区”的特权,充分发展工商实业,从而解决未来“革命”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但是如何发展特区呢?

    这恰恰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无论是规划中纺织厂也好、火柴厂也罢,或许可以仁川为基地,产销工业制品,但一百万两够干?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原始积累?

    警察、武警以及未来的海警这些都是需要数千万两银子的无底洞,还有诸如兵工厂、造船厂之类的大型工厂,那一个项目不需要几百万两银子?

    可仅只是依靠办纺织厂之类的工厂,多长时间能够积蓄足够的资金?

    朝鲜有可以“压榨的”?

    在疑惑中,突然,唐浩然注意力投到了地图的上方,准备的来说是上方的一条河流——大同江!

    大同江,大同江!

    凝视着地图上的大同江以及平壤,唐浩然想到于钢铁公司工作时,因公司曾进口过朝鲜铁矿石的关系,对朝鲜的矿产资源还算有所了解。

    “南浦港……”

    念叨着当年公司从朝鲜进口铁矿石货船始发的南浦港时,脑海中与之有关的资料一一浮现出来。

    “……黄海钢铁厂铁矿石来自殷栗铁矿,殷栗铁矿位于黄海南道西朝鲜湾;为朝鲜大型铁矿。矿体产在页岩、灰岩和花岗岩类岩石中。矿石品位高者达70%,储量4-5亿吨;可不经选矿直接利用。铁矿濒临黄海,从铁矿到位于南浦的黄海钢铁厂的航程仅只有40海里……”

    回忆着殷栗铁矿的相关资料,唐浩然稍微歇了一会儿,目光又开始落到了平壤一带,在平壤一带似乎有大量的露天煤矿,而且大都是优质无烟煤。

    “……煤炭是朝鲜最重要的的矿产,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平安南道南部以平壤为中心向东西延伸80公里的区域内,无烟煤储量十分丰富,大都为露天煤矿,埋层浅易开采,但生产易受暴雨等自然气候影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殷栗铁矿位于大同江出海口处,而沿着大同江直至平壤上游,两岸的山岭上,埋有大量的可露天开采的煤矿以及其它矿藏。

    港口!

    铁!

    煤!

    或许对于19世纪的世界,唐浩然并不了解,但是他却清楚的知道,19世纪是煤与铁的世界,港口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煤,像现在仁川所需要的煤炭完全依靠从日本进口,煤是商船以及军舰的燃料,有了煤,还需要担心港口的发展吗?

    在19世纪,不知多少港口,是因煤炭的输出而兴旺起来。有了煤,仁川港的兴旺自然是指日可待,更何况,于国内,自己还有一个“煤球生意”需要大量的无烟煤。

    “如果把朝鲜的无烟煤输入到国内……”

    思索中,唐浩然双目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平壤。

    “没准只需要开采煤矿,就能完成原始积累!”

    平壤一带出产品的还是优质无烟煤,这意味着也许仅依靠煤的开采以及出口,就能获得巨额财富,只需要把蜂窝煤进一步推广到诸如山东、上海、江浙等地,靠着煤球的普及,扩大民间对无烟煤的需求。

    而且附近还有高品位的富铁矿,煤与铁,恰好构成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最基本要素。而更为重要的是——特区,特区的特权能够给予自己太多的便利。

    在特区之中,再也没有官府的制肘,没有封建保守力量的阻碍,有的只是一条流淌着“银河”的大同江两岸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特区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财富,而那些财富又可以转货为一座座现代工厂、军舰以及军队。

    想到这里,唐浩然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随之变得松快起来,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不时地吸上几口烟,直到香烟快燃尽的时候,才把烟头掐灭在桌上的烟灰缸里,此时烟头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似乎自从到了朝鲜之后,自己的烟瘾就越来越大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也许应该戒烟!

    “就这么办了!”

    心里这般嘀咕着,盯视着地图上的大同江,踌躇满志的唐浩然心间却又浮现此许疑惑来。

    “那些个朝鲜人不会说三倒四吧!”

    想到朝鲜官员中的保守势力,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皱,虽说开发朝鲜矿产早已列入统监府的计划之中,但若是朝鲜官员反对的话,那又该如何?

    尽管先前还说着要戒烟,可想到这个问题时,唐浩然还是忍不住叼起了香烟,盯着地图上朝鲜的北部,相比于南部,北部的资源丰富远超过他的想象,数百种矿产资源静静的躺在大山下,等待着他去开采。

    “朝鲜人、朝鲜人……”

    念叨着这个名词,狠吸数口烟,唐浩然猛的把香烟往烟灰缸里一按,然后盯着朝鲜地图,恶狠狠说道。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矿开了再说,即然这特区都要开了,不过只是开个小小的煤铁矿,自己都已经是帝国主义了,即便是再专横跋扈点你们又能奈我何!”

    冷哼一声,唐浩然便冲着门外的宋玉新吩咐道。

    “杰启,立即派人去请吏部的金判书过来一趟!”

    (明天就要上架了,在这里无语提前求一下月票,望手头有月票的大大,投张保底的月票,虽说成绩一般,但本类新书月票榜,无语还是想尝试一下,嘿嘿,需要大家的支持,拜谢!PS;帝王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大家加入,还望大家于群中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第25章 蝇附事大(六一快乐,加更!求月票!)

    景福宫,于朝鲜而言,这座宫殿便是朝鲜王权的象征,否则在二十五年前,面对王室威严旁落,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亦不会为了重塑王室的威严,倾全国之力重建壬辰倭乱时遭焚毁之景福宫,后因财政不济,向百姓征愿纳銭,导致朝鲜通货膨胀,被他的政敌斥责为劳民伤财、损耗国力,而景福宫作为君主威权的象征,同样也是大院君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标志。

    正值早朝,十四岁的朝鲜新君李埈镕,正端坐于王座上,微微发胖脸庞显得有些呆滞,一双不大的眼睛显得有些茫然,作为朝鲜新王的他,只是坐于王座上的摆设,朝鲜真正的主持者是坐于王座旁的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作为朝鲜摄政的他至少在孙子成年之前,要主持朝鲜国政,在朝臣们上奏时,他那双小小的眼睛像是永远睁不开似的眯成一条缝,那感觉就好像让人永远也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自27年前,这个安东金氏眼中的纨绔子弟在哲宗去世,通过买通宫女巴结神贞王后赵大妃,反对安东金氏,让大妃垂帘听政,进而令其嫡二子入宫继承王位,当时尚名李载晃的李熙即位时年仅十二岁,不能亲理政务,由李昰应赞襄政务,号兴宣大院君,封大院位大监,从此主持朝政十数年,虽于8年前“壬午兵变”后被拘往中国,两年后又被放回的他,在朝鲜士民之间享有极高的威望,甚至远高于旧王。亦得益于其威望,“迎恩门之变”才未对朝鲜内部稳定造成多少冲击。

    但众所周知“迎恩门之变”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朝鲜,就像这面前的朝臣。从领议政到一班朝中大员,其议定人选时,作为摄政的李昰应皆送名册于驻朝大臣处,待其同意后,方才以新君的名义下旨委任,而这班朝臣最大的共同点便皆为“事大”,与旧王室和外戚为首的亲俄亲美全然对立。之所以大用“事大党”倒也与李昰应本人即为“事大”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对于朝鲜而言。事大数百年,早已成其习惯,那种集会的事大,虽因朝鲜开港导致朝中分为亲华、亲日以至亲俄美。但占绝对主流的仍然是“事大亲华”。

    而李昰应摄政后。更是直接将亲俄美者的政敌或弃市或流放,召回旧臣。这一班理念看似相同的朝臣,在初时似没有多少分歧,但随着局势的稳定,尤其是在三日前,汉城的最后的一个日本公使馆撤出汉城后,这分歧却随着司宪府司宪的一份奏折,而引起轩然大波。

    “大院位大监,臣以为开辟新租界成乃千不当万不当之事!我朝鲜所为小国。不过只是弹丸之地,若将方园十数里之地开为租界,岂不徒乱是生。再者今日仁川租界展界数十里,与京城岂不近在咫尺,届时岂不有洋夷入华界而近京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