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16章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16章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担任徐州牧已经有半年了,此刻面临新的考验,他能给拥戴他的徐州人一份满意的答卷吗?
  与吕布的战争,曹操一开始并不占上风。从徐州撤回兖州,曹操与吕布的第一仗就差点儿丢了性命。那是在濮阳之战中,攻方是曹操,守方是吕布。曹操为打不开局面发愁时,濮阳城中的大姓财主田氏雪中送炭,与曹操约定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攻取濮阳。
  曹操率领大军从洞开的城门里进城,散步一样。为了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曹操下令烧毁城门,以示决不后退的决心。大火燃起正是信号,埋伏在城中的吕布精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来,刀光映着火光。
  “中计了!”曹操呻吟,田氏原来是吕布撒下的诱饵,而曹操轻易地就上了钩。曹军阵势溃散,曹操与将士失去联系,成了独行侠,被吕布的一队骑兵挡住了。
  “喂,那个矮子过来!”骑兵命令曹操过去,然后问,“曹操那个狗贼在哪里,快说!”
  曹操是个小个子,他一直为此感到自卑,但是现在却成了幸事,吕布的骑兵想不到,威震天下的曹操居然会是一个如此矮小的人。
  “是他,骑黄马的就是曹操!”曹操指着前面的一个倒霉蛋说。
  “好!”骑兵放过曹操,追赶那个骑黄马的人,他们离开得那么急切,唯恐吕布悬赏的银子落入战友腰包。
  “好!”曹操在心里也暗叫一下,策马朝东门疾驰而去。
  “不好!”曹操对着东门燃烧的大火,暗暗叫苦。刚才为了表示必胜的信念,曹操焚烧了城门,现在大火正旺,挡住了生路。
  回头一看,吕布的骑兵纵横驰骋,曹操知道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那个骑黄马的人不是他,那时他们就会赶上来。没有其他选择,曹操伏下身子,贴在马背上,狠狠地踢了战马的肚子一下,从熊熊的火焰中穿过。
  在穿越火焰之后,曹操从马上坠落在地上,精通武艺的他急忙用手掌撑地。一个叫楼异的司马也逃到这里,正好遇到曹操,急忙把他拉了起来,又扶上了马。战马飞驰而去,曹操这时才安下心来,才感觉到左手掌心剧痛。原来,他刚才从马上掉下时,左手掌下正好是一块燃烧的木头,他的掌心被烧伤了。
  而这时,大本营内,陆续逃回来的将士们找不到曹操,都感到害怕。完了,曹操不被吕布骑兵杀死,也得被火烧死,大家都这么想。
  “我曹操是不死的!”曹操出现了,他骑在马上,“哈哈……哈哈……敌人也就是这点本事了!”
  曹操豪气冲天地大笑,使得三军将士忘记了刚刚遭遇的失败。曹操亲自劳军,置办攻城器具,再次展开进攻。
  今年大旱,收成不好。双方相持百余日,粮食一天天消耗,尸体一天天增加。战争仍然没有结果,曹操和吕布都在艰难地支撑。
  已是秋季,正是蝗虫活跃的季节。一碧如洗的天空,有一角突然涌上了阴霾,是要下雨了吗?
  接着,四周村落里响起了急促的锣鼓声。吕布要发动偷袭吗?不对啊,吕布要偷袭,应该是从前面濮阳城里出来才对啊。曹操惊愕地看看濮阳城,那里死一般的寂静。
  百姓从四面八方跑出来,曹操很熟悉他们的表情,这是徐州百姓见到他们的军队时的表情,但是,与徐州百姓不同的是,百姓并不躲避士兵。曹操走向人群,问最近的一个人:“怎么了?”
  “蝗……蝗……蝗虫来了!”那人的声音无比恐惧,手中的铜锣掉在了地上。
  蝗虫!曹操变了脸色,抬头向前方望去,才发现刚才的阴霾是土灰色的,云是没有这种颜色的。果真是蝗虫!
  这种大群的蝗虫被称为“飞蝗”,也就是蝗灾。蝗虫有集体行动的本能,成群结队的蝗虫云一样卷过绿色的原野,落了下来,等再飞起来时,刚才它们降落的地方就只剩一片土黄,就连野草也被它们吃光了。
  百姓并不懂得如何消灭飞蝗,只懂得集合起来敲锣打鼓乃至敲击一切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试图驱走飞蝗,但是,这种心理安慰似的方法对飞蝗没有丝毫威胁。此时正天是秋季作物收获的季节,灰色覆盖的天空之下,农民只能枯立着,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劳动果实和下半年生活的依托,转眼之间变成蝗虫吃剩下的残渣。
  “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后汉书》精确记载了当时粮价较往年上涨数千倍,粮食比人肉还要贵,人吃人反倒成了相对实惠的选择,“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每个人都不敢睡觉,因为一觉下去自己就会只剩一堆白骨,身上的肉已经被身边的人争食。
  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无论多么给力的英雄,谁都无法战胜饥饿。双方各自撤兵,回到自己营中与饥饿这个恶魔作战。
  与吕布相比,曹军的饥荒更加严重。连续两年征讨徐州,又陷于战争中,军粮储备早就耗尽,而且曹操只占有东阿、鄄城、范县三个县,而吕布却拥有兖州其余的七十多个县。吕布的地盘多,筹粮相对容易一些,而曹操却只能为筹粮而愁眉不展。
  寿张县令程昱站了出来,试探着说:“请允许我到老家去看看有无筹粮的可能。”
  程昱的老家在东阿,也遭受了旱灾和蝗灾,程昱又如何筹粮呢?
  盼星星,盼月亮,程昱终于回来了,他惭愧而无奈地对曹操说:“抱歉,只带回来了三天军粮。可是……可是……我尽力了。”曹操说:“让您受委屈了。”程昱为了完成筹粮任务,把老家都抢光了,这得需要一颗多么强硬的心啊。士兵们领来军粮,发现里面掺杂奇怪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干脯,就是晒干的肉块,再仔细一看,士兵们恐惧地发现,原来是人脯。人脯是怎么做成的,士兵们无暇顾及,只顾往肚子里塞,实在是饿坏了。程昱为了曹操的霸业,不仅抢了老乡的粮食,还把乡亲们杀了取肉做成脯。
  与其眼睁睁地让大家饿死在军中,变成游走营帐间的鬼,还不如让大家离开。曹操下达了裁员裁兵令,特别是那些刚刚招募的新兵,作战能力差,饭量却一点儿也不差,还是都辞退合算。
  曹操把别驾毕谌找来,对他说:“你也走吧。”
  别驾是州刺史身边最高的佐吏,当时兖州没有刺史,毕谌其实就是兖州牧曹操的佐使。毕谌是东平县人,张邈刚刚叛乱时,把毕谌的母亲、弟弟以及老婆孩子都抓了起来,然后给毕谌放出话来:离开曹操,家人活;继续跟随曹操,家人死。当时家人被张邈劫持的,不仅是毕谌,曹操一方不少人都面临着毕谌的窘境:要么背叛曹操,要么舍弃家人。
  看着这些人犹疑彷徨的眼神,曹操的心疼了起来。缺少母爱的灰暗童年,父亲和弟弟惨死的血腥场面,在曹操眼前重叠浮现。
  “你的老母亲在那里,你可以离开。”曹操最终对毕谌说,这也是对和毕谌同样遭遇的人采取的政策。
  毕谌显然感动了,他跪下,对曹操叩头,表态说自己并无二心,坚决跟着曹操走。这种情况下还有人如此忠诚,曹操也感动地流下眼泪,把毕谌好好表扬了一番:“既然你选择做忠诚之人,那我绝对不会亏待你。”
  毕谌转身离开,他走远了,曹操还在望着他的背影擦眼泪,感慨毕谌的忠诚。可是,他还没把眼泪擦干,就有人来报:毕谌跑了!
  曹操的泪水又涌了出来。刚才是感动,现在是遭到背叛而感到耻辱。
  不能总靠程昱搞来的人脯维持军心,这样下去会有王谌张谌李谌郭谌……无数人选择离开。
  曹操做了一件他最不愿意做的事,那就是向屯兵邺县的袁绍求援,要粮要人。邺县的回复很快就到了,袁绍不提如何出兵出粮,反而要曹操把家眷送到邺县。
  袁绍这是在谈合作条件,要曹操把老婆孩子送到他那里做人质。在中国古代,强弱之间,上下之间,以家属当抵押品是常见现象,称作“质”或“质任”。
  欺人太甚!曹操骂了一句,很快平静下来,因为他发现自己没有资格骂。他把卞氏和儿子们找来,对他们说:“你们准备到邺县去住几天,那里起码有粮食吃。”说是住几天,也可能永远回不来。曹操这时已经有了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四个儿子,曹植才三岁,看样子也要离开父亲了。
  程昱听说了这件事,快马加鞭,见到曹操,问:“听说将军要送走家属,与袁绍联合,确实有这件事吗?”
  “嗯……嗯……嗯……”
  “我私下里认为将军大概是事到临头而产生了恐惧,要不然怎么考虑得这么不深远呢!”
  程昱说把家眷送到邺县,那就是认袁绍为主,袁绍智谋不够,屈从于这样的人,让人羞愧,兖州虽然破败,人马还有上万,只要曹操努力,有荀彧等人扶持,一样能成就霸业。
  程昱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他的态度让曹操看到还是有人支持他的。曹操重拾信心,再次把老婆孩子找来,说:“不要去邺县了,这里也会有粮食的。”
  粮食最终还是袁绍支援的,这倒不是因为袁绍突然间成了人道主义者,而是他也需要曹操活着。兖州处在中原,挡住了袁术北上的步伐,还拖住了吕布,要知道,袁绍与这两个人都是死对头。要是曹操丢了兖州,袁绍就得直接面对这两大劲敌了。不但给粮,还给兵,袁绍对曹操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他派臧洪进入东郡,加入对吕布的围剿。
  有了袁绍的支持,曹操重整旗鼓,在冬天就开始发动收复兖州失地的战斗。曹操步步紧逼,吕布节节败退。第二年五月份,一直到了乘氏,曹操停了下来,犹豫着是不是先把刘备收拾了再说。
  荀彧反对收拾刘备,他的理由竟然是麦子比刘备更有价值。兖州的麦子刚刚成熟,如果牵制住吕布、陈宫的军队,那曹军就可以抢收小麦,军粮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攻打徐州,打过去的时候,那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徐州老百姓为了麦子,一定拼命死战,而这时兖州的麦子也会被吕布收割。
  麦子竟然决定战争走向。去年吃人脯吃到吐的曹操,觉得麦子的确更重要,放过了刘备,命令将士四出抢割麦子。
  手中有粮,打仗不慌。曹军攻下定陶,越战越勇,击溃了吕布的兖州防线。兖州无法立足了,吕布骑上赤兔马,一溜烟地向东直奔徐州而去,陈宫跟在他后面。
  吕布指望不上了,张邈准备亲自到袁术处求救。要是袁术出来搅局,吕布再趁乱从徐州杀回来,那兖州战争的胜负天平就会倒向张邈。但是,张邈带着这个梦想没走多远,就被随从士兵杀死了。士兵为何要杀死张邈,历史没有记载,也许是为了曹操的赏银,也许想早日结束战争,也许是发泄个人私愤,反正是不知名的士兵改变了历史进程。
  张邈留在兖州的弟弟张超以及三族,全被曹操屠杀。三族,就是父族、母族、妻族,诛杀三族一般适用于泄愤式惩罚。张邈的背叛,战争的惯性,让曹操习惯了杀戮,友情的温暖,从此被埋葬在记忆里。此后,曹操再也没有朋友。
  而张邈,因为担心被曹操杀害而背叛曹操,最终却因为背叛曹操而被曹操杀掉。人们为改变命运所作的努力,有时徒劳无功,有时适得其反。
  听说张邈被杀,袁术扼腕长叹,要是有张邈效力,那就能重返兖州了!
  正是有孙策效力,与袁术争地盘的刘繇才退出了江东。
  七 江东的青春风暴
  袁术被曹操赶到九江之后,杀了扬州刺史陈温,自领扬州,俨然淮南土皇帝,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美中不足的是孙策这个年轻人。天天讨要父亲的兵权,烦死人啊。孙策相当佩服袁术,因为袁术总是能找到理由耍赖不交还父亲的部队。
  袁术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前来履任。刘繇并没有因为袁术占据了扬州而退缩,而是派重兵屯扎采石矶,摆开架式与袁术抢夺长江。得长江者得江南,这个道理刘繇懂,袁术也懂。当然,后来的曹操和孙权更懂。
  袁术派吴景和孙贲出战。这二人一个是孙策的舅舅,一个是孙策的堂兄,袁术期望二人击退刘繇。可是,打了一年多,二人在刘繇面前没占到丝毫便宜。
  孙策站了出来,请求带领父亲旧部东渡。舅舅和堂兄没做到的事儿,他要做到。有人怀疑,吴景和孙贲作战不利,其实是有意怠战,是在为孙策提供机会。
  为了对付刘繇,袁术答应了孙策,但是只拨给他一千多人和几十匹马。袁术其实是让孙策做一道选择题:A.胜,帮助袁术赶走刘繇,为袁术驱遣;B.败,要么被袁术杀死,要么灰溜溜逃回来,以后再也没脸要求带兵。无论是选A还是选B,都是袁术乐意发生的结果。
  为什么要在别人的安排下做选择?
  孙策选了C——趁机发展自己,脱离袁术而独立,这是一个袁术没有提供的选项。
  周瑜带着人马粮草投奔孙策,孙策紧握住周瑜的手,说:“有了你,我一定会成功。”周瑜帮助孙策,是因为孙策是他最亲近的朋友。不仅仅是美少年周瑜,很多人都乐意把孙策当做朋友:帅气、幽默、开朗,与这样的人做朋友,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孙策从寿春出发,先到历阳与吴景、孙贲会合,一路上招兵买马,到历阳时,已经有了五六千人马。
  没费多大劲,孙策就突破了采石矶,然后乘胜攻打秣陵(今南京)。虎父无犬子,和孙坚一样,孙策作战也喜欢一马当先,结果被箭射中大腿,从马上跌了下来,幸亏被部下救了回去。
  别看射中的只是大腿,那时的箭镞上都喂有毒药,秣陵城内期待那支箭能要了孙策的性命。
  当天夜里,几个士兵从孙策军营潜出,叛逃到秣陵城内,带去了城内人最期待的好消息:孙策中箭身亡。
  伟大的毒箭!秣陵城内的人庆贺一番,然后攻击孙策军营。没想到的是,他们此番进攻正中埋伏,领头杀过来的大将,帅气,神勇,不是孙策又是谁呢!
  一切都明白了,孙策是诈死诱敌。可是,孙策并不急于下令进攻,而是下令让士兵天齐声高喊:“你们说孙郎怎么样呢?”这哪是打仗,简直是群口相声。
  敌人何曾见过如此阵势,吓得魂飞魄散,逃回了城里。秣陵地势艰险,一时难以攻克,孙策转而进攻海陵、湖熟、江乘,攻无不克,秣陵很快成了孤城,守将一看大事不妙,乖乖地弃城而逃。
  孙策直逼刘繇大本营曲阿,刘繇一看自己连个孩子也打不过,羞得差点儿撞城墙自杀,最后带着几个亲兵,灰溜溜地跑了。
  孙策进驻曲阿,发布告示:投降的,视为自首,个人罪责免除;投降后从军的,全家人罪责免除;投降后不从军的,回家。那时人们的追求不是什么时尚什么小康,而是活下去。谁不杀人,谁就是救世主。要是曹操在徐州也能颁布这样的告示,而不是一味屠杀,也许早就占领徐州了。孙策放下屠刀,成了占领区人民心中的佛。孙策军队很快发展到两万人,战马一千多匹,成了江东小霸王。
  袁绍傻眼了,本想把孙策当成狗来培养,没料想孙策成了一只小老虎。可是,袁术只具备猪的水平啊!老虎会甘愿被猪驱遣吗?
  江东英雄都乐于被孙策驱遣。吕范是一开始就跟着孙策的,一天,他陪孙策下棋,突然对孙策说:“您的事业越来越大,手下越来越多,各种纲纪尚不完备,我愿意做都督,为您打理军务。”
  孙策说:“你早就成名,自己拥有军队,哪能委屈您处理军中鸡毛蒜皮的事儿呢!”
  吕范说:“我远离乡土,跟着您到处奔波,就是为了做一番大业。我和您同舟涉海,我担心您弄翻了船,我做都督,是为自己想呢。”
  孙策听了,只是笑,什么也不说。
  吕范把棋子一扔,大步走出去,回到军营,换上都督制服,提着马鞭来到孙策的门前,大声喊道:“军中都督吕范前来报到。”
  孙策把随身携带的兵符交给他,庄严宣布:“自今日起,军中诸务由吕都督全权负责,凡涉纲纪,自可专断。”
  吕都督的任务比较繁重,因为孙策军中将士的平均年龄在全国是最低的,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都把守规守矩看成无能的表现,违章事情时常发生。可是,这也体现了年轻人的锐气,吕范所做的,就是把年轻人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孙策军中,散发着一缕春天初生的青草味儿。孙策19岁,周瑜19岁,两个美少年构成军中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他们两个却不是“最青春”。18岁的陈武,十五六岁的吕蒙,都得到了孙策的重用,可是他们仍然不是“最青春”,军中还有一个碧睛小子,只有12岁,却能独立领兵,而且显现了超强的领导才能,他发现了一个叫周泰的猛将,立即要到了自己帐下。这个12岁的少年,名字就是孙权,孙策的弟弟。
  孙策在江东掀起了青春风暴,迅速立足江东,高调地成了最年轻的霸主。
  可是,和曹操一样,一旦成了霸主,孙策也变得血腥了。一旦尝到权力的滋味,就会贪恋上这种美妙的滋味,就会不择手段地捍卫权力,就会采用血腥手段。无论是中年人曹操,还是年轻人孙策,因为权力巅峰的感觉太过刺激,都变得疯狂起来。
  从法理上说,孙策的军事行动是非法的,因为他是受袁术指使,与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以及各地方官作战,无异于逆贼。在那个把忠君视为底线道德的时代,孙策必然会遇到殊死抵抗,而他也只能用非道德的杀戮来解决问题。
  孙策进攻会稽时,担任功曹的虞翻动员太守下朗逃走,王朗说:“我是汉室正牌官吏,要守卫汉室城邑,怎能自己逃命呢?”王朗是有底气的,因为即使战败,他也能在道德上获胜。孙策即使战胜,在道德上也会一败涂地。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王朗,军事上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东冶县。孙策势如破竹,拔下东冶。王朗的道德优势激起了孙策的强烈抵触情绪,他在东冶下令屠城。一具具尸体在眼前倒下时,那张青春俊美的脸庞上可曾闪过一丝犹疑与不安?
  王朗无路可逃,最后逃到了海上,与母亲躲在了一只小筏上。孙策军队追上来,对着小筏射箭。为了让母亲活下来,王朗束手就擒。在忠与孝之间,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