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48章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48章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领赏去了。
  为什么一些人的功勋之花,非要用另外一些人的鲜血浇灌?
  一个“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一个“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和关羽,两个生死与共的兄弟,都是死在了自己的性格短板上,关羽死于自负,张飞死于暴戾。
  一个白马千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一个长阪断桥上喝止虎豹骑。两个叱咤风云的“万人敌”,都死在了庸人之手,关羽死于马忠之手,张飞死于张达、范强之手,马、张、范三人,能够在史书中留下名字,只是因为他们杀了关羽和张飞。
  一个诵读《春秋》,一个工书善画,两个有爱有恨的兄弟都落了个尸首分离的下场,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将其头颅葬在洛阳城南(今洛阳关林,一说关羽首级葬地在今偃师市关庄村),而他的尸骸,则被孙权礼葬在当阳西北许,而张飞,据说死时托梦给云阳一渔翁,言张、范要将他的头颅抛弃长江中,果然渔翁捕鱼时打捞起张飞头颅,葬于云阳县城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并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兄弟,毕竟是兄弟,就连死的方式,也是如此一致。
  张飞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切的传奇故事,一切的泪水血水,皆随孤帆远影,消逝于天际,唯有巴东三峡,猿啼三声,泪湿青衫。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长阪断桥上的这一声断喝,已成绝响。
  


第三章 “剩者为王”赵云
  生在常山出江湖,一出天下皆闻名,白袍银枪白战马,无人能敌无人抵。当阳长阪君一战,铁血英雄孤胆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帅气逼人,阳光英武。可是,谁知英雄流血也流泪。刘备早期,赵云是心腹爱将,倍受器重。可是,后期刘备入川有了安身之地后,赵云却成了官场剩男。刘备称王,赵云没提拔,刘备称帝,赵云还未提拔。刘备和赵云之间,发生了什么隐秘的事情呢?
  五虎上将,赵云坚持到了最后,成了五虎上将中的剩者。景耀三年(269年)三月,赵云死后十八年,在姜维等人的提议下,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该得到的,赵云最终也得到了。
  战场、职场、商场……剩下来的才是胜者。剩者赵云才是真正的胜者。
  三国英雄档案 赵云
  字 子龙
  生卒 ?…229年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特长与爱好 ⒈处理劫持事件;⒉给领导提意见。
  自我印象
  史无记载。
  《三国志》印象
  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①之徒欤?
  《三国演义》印象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朋友印象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
  敌人印象
  史无记载
  现代印象
  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阪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精细而有智谋。——金庸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  他太被神话,不像曹操那样其实很人性。做他的女人太悲惨,一辈子都等不到他。我不会这样,女人是要爱护的。
  ——刘德华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赵云扮演者
  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而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心目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之外,就要算赵云了。——《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  ①灌、滕:指刘邦收下开国大将灌婴和夏侯婴。灌婴以力战骁勇著称,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夏侯婴,又称滕公,曾经在大军败逃时救得刘邦的儿子和女儿。
  一 花样美男
  花样城市的花样美男——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真定,大汉帝国在燕赵大地上最最繁华的一线城市,少不了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偏偏燕赵又以英雄辈出而著称。真定,一个佳人与英雄的城市,定然是一个花样城市。
  赵云仗剑走来,玉树临风,衣袂飘飘,踩过真定街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的高楼上,羞涩的帘幕后面,一双双炽热的眼睛,情不自禁地望着这个真定城最帅的男人,眼神被他牵出很远,很远……可怜真定无数佳人,今夜为子龙无眠。
  赵云的帅是在正史里有记载的:“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他经过的地方,总有佳人“当户理清曲”,直到把心弹乱。更具杀伤力的是,花样美男赵云,在花样诱惑之外,又别有一种草一样的亲切感,树一样的安全感。
  真定的女人们想忘记赵云也难,因为几乎每个真定人都在讨论赵云。有老太太终于看不下去了,对眼前这堆唧唧喳喳的年轻女人说,女人就要有女人样,她说她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不害臊地谈论男人。马上有人反驳她,说那是因为她生不逢时,年轻的时候赵云没出生。也有尊重老人的,劝老太太别生气,说整个常山郡都在谈论赵云。老太太不吱声了,昨夜她还和自家的老头子在炕头上叨咕了半晚上赵云呢。
  花样美男赵云的名字是与一群造反男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有人“慷慨”起来就高唱造反之歌。张角发动黄巾起义,燕赵大地云起响应。带头造反的人,按照今天的说法,都是“受剥削受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本来只有爹妈给的“二蛋”“狗剩”“土根”之类的名字,他们做事做大了,嫌弃以前的名字没劲,就纷纷换了“响亮”的名字,“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身形矫健的叫张飞燕,骑白马的叫张白骑,嗓门大的叫张雷公,胡子稠的叫于羝根,眼大的叫李大目……这些人组织的军队,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其中,张飞燕的名头最响,手下人马有百万。张飞燕是因为身形矫健才获得了“飞燕”的名号,他也是常山真定人,不过“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信条对他不起作用,他经常在家乡烧杀抢掠,“河北诸郡被其害”。
  董卓废除少帝刘辩,扶立献帝刘协,独掌朝柄,忙着抢夺权力,哪有什么心思对付张飞燕。朝廷是指望不上,各郡纷纷成立自卫武装。常山人也成立自卫队,谁做常山自卫队的队长,一时间成了常山的热门话题。那个老太太,昨夜和老头举行了半晚上“卧谈会”,主要议题就是常山自卫队队长的人选问题,把脑子里的人名筛选了好几遍,最后只剩下“赵云”这个名字了。最后老两口达成一致意见,常山自卫队队长的人选,非赵云莫属。
  常山郡守大手一挥:本官排除了很多人,最后只剩下赵云了,本官尊重民意,就是他了!当民意与长官意志一致的时候,长官就尊重民意了。常山一片沸腾,花样美男赵云即日起担任常山自卫队队长。
  州郡起兵,要获得合法地位和更大的支持,就必须投奔到州牧手下。常山在冀州治下,按理说,赵云领着人马,直接到冀州牧那里登记就行了。可是,这个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出了麻烦。麻烦就在于当时的冀州牧有两个,这比一个户口本上有两个户主麻烦多了。朝廷任命的冀州牧本来是韩馥,可是,这哥们被袁绍逼得走投无路,就乖乖地把冀州牧大印让给了袁绍,袁绍就自领冀州牧。占据幽州又觊觎冀州的公孙瓒更绝,自己一下子就“任命”了三个州牧: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严纲只是傀儡,实际上听命于公孙瓒。韩馥把冀州牧官印看成私家收藏,随意转赠,这是非法的;公孙瓒把冀州看成自家的后花园,可以随意任命管家,也是非法的。
  都是非法的,投奔哪一个呢?公孙瓒人长得帅,虽然比赵云差一些,但是也“有姿仪”,而且还有一副好嗓子(“大音声”),更帅的是,他喜欢骑白马,他骑着白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敌人称他为“白马将军”。公孙瓒是比较善于营造品牌的,他为了把“白马将军”的牌子做成名牌,就特意挑选了精锐士兵三千作为侍从,尽乘白马,号为“白马义从”。想一想,北方大草原上,三千匹白色的战马,风一样地驰过,那该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景象啊。当时,公孙瓒攻打韩馥,已经深入冀州,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有与袁绍在冀州分一杯羹之势。可是,大家想来想去,公孙瓒除了帅气之外,和袁绍相比,还真没多少优势可言。再说,人家袁绍长得也不赖呀(“有姿貌威容”)!
  争论至此,有人不耐烦了,说:争什么争,要是看帅哥,还用找别人吗?大家这才发觉刚才的讨论全是没意义的,是呀,有赵云在,天下人谁还敢说自己是帅哥?
  其实大家本来就没打算拿谁帅不帅做标准,刚才关于谁更帅的讨论,只是会前的扯淡罢了。这是在给部队找老大,不是给女儿找老公,谁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才能保护大家,才能给大家更大好处。大家都认为应该去投奔袁绍:袁绍家世好,四世三公,公孙瓒出身卑贱,起于草根;袁绍是讨董盟主,天下归顺,公孙瓒是一介武夫,兵微将寡……各项指标考查,袁绍全面胜出。
  可是,赵云却下令去投奔公孙瓒。大家都奇怪他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赵云则奇怪大家为什么要投奔袁绍。赵云说郡里组织人马,就是为了对付黄巾军,应该是谁打黄巾军就投靠谁。
  大家都不说话了。他们明白犯了一个人生大错:因为总是计较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而忘记了自己最初是要什么的。
  袁绍虽然名气大可他就像一尊菩萨,香火不少受,却不去服妖降魔(剿灭黄巾军)。抢香火倒是积极得很,先是扶立刘虞为帝(未遂),后是胁迫韩馥“让”冀州牧的位子。虽然如此,但是袁绍是棵大树,天下人纷纷归顺他。这时,大家都忘记了起兵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天下,不是为了给袁绍做马仔。和袁绍相比,公孙瓒是实打实地与黄巾军作战的。就在常山自卫队成立的前不久,青州黄巾军攻打勃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仗着人多,处处耍横,没想到遇到一个不要命的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出击。横的怕不要命的,公孙瓒在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青州黄巾军丢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黄巾军死者数万,被俘七万余人。公孙瓒威名大震。要想打黄巾军,还是要跟公孙瓒啊。
  那一天,真定城的人们走上街头,欢送常山自卫队去投奔公孙瓒。人山人海中,女人们无所顾忌地望着花样美男赵云。也就是在这个场合,她们才可以不用遮掩地望着传说中的花样美男。果真是帅得不得了!
  女人痴痴地望着马蹄声消失的地方,痴痴地想:也许,等他回来时我就老了。
  You out——
  战斗英雄公孙瓒最近比较烦,他不明白为什么浴血奋战了这么多年,还没获得与“富二代”袁绍同等的资格。甚至有人认为,公孙瓒也要去袁绍手下做员大将,才是明智的选择。那么多的人,如过江之鲫,纷纷投奔袁绍,按照曹丕后来在《典论》里的话,说就是“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公孙瓒的粉丝却少得可怜,也就是那三千匹白马吧。
  西边飘来一个白马一样的帅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们面面相觑:天下居然还有比我们帅这么多的人!公孙瓒呆住了,让他发呆的,是眼前这个帅哥身后的部队。亲娘啊,居然还有人来投奔公孙瓒!公孙瓒的魅力有这么大了吗?
  公孙瓒得意地对赵云说:“听说你们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氏,为何唯独你回心转意?你是迷路了而最终能回来啊!”这时,按照人情潜规则,赵云说几句客套话,什么被公孙瓒的魅力折服啊,什么誓死为公孙瓒效忠啊。“天下正乱,我也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赵云回答说,“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那里的人,都说应该归附施行仁政的人,而不是忽视袁公而认为将军您有多英明。”
  公孙瓒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无比尴尬。一会儿,工作人员过来请示公孙瓒赵云的接风宴用什么标准,公孙瓒没好气地说:今天吃忆苦思甜饭!
  赵云来公孙瓒军中,不是为了混饭吃的,而是为拯救苍生而来。让赵云痛苦的不是公孙瓒的冷淡,而是公孙瓒的本性。原来公孙瓒和袁绍一样都是埋头扩张地盘的人,先前他甩开膀子和黄巾军干,是为了清理自己地盘上的入侵者。更让赵云痛苦的是,那时每个人都在抢占地盘,离开公孙瓒,还能投奔谁呢?不是赵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赵云的痛苦无人能晓。
  生活的道路上,你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风景在守候着。痛苦的赵云,在公孙瓒那里还是得到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收获:刘备。
  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都督,进驻青州,要把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赶走。田楷向袁绍发来求救信。当时刘备投奔公孙瓒,正好处于待岗状态。公孙瓒就给了他一个别部司马的位子,然后让他与田楷去对付袁谭。乖觉的刘备得体地表达着自己的感谢,公孙瓒笑嘻嘻地说:先别说谢谢,要是你知道我把赵云拨给你,那你就更不知道应如何感谢我了!刘备按捺住内心的狂喜:低调,低调,表现得兴奋了,公孙瓒就不让赵云跟我了!公孙瓒则在祈祷:刘大耳朵啊,求求你快把赵云带走吧,别让他在我眼前晃荡了。
  赵云就是一个意见“篓子”,什么天下己任啊,苍生重担啊,天天拿来提醒公孙瓒,烦不烦啊!公孙瓒看到赵云,颇有调皮的中学生看到苛刻的班主任的感受。赵云不知道——有的事情,只能说不能做,例如兴复汉室,一个破产企业有时都不能起死回生,何况是一个帝国呢!有兴复汉室的能力,还是自己做皇帝爽一些。
  就在田楷求救的那一刹那,公孙瓒就想着把赵云这个刺头儿打发出去了,让他跟着刘备去了青州。看着刘备握住了赵云的手,公孙瓒不知道此刻他成就了刘备与赵云的缘分。
  得到赵云,刘备如获至宝。他把赵云领到一队骑兵面前,说:子龙弟啊,以后你就负责骑兵工作吧。刘备没有明确赵云的职位,是因为当时刘备本人也就是一个别部司马,可以说是最低级别的在编军官了,当时关羽和张飞也就是敢死队队长之类的官儿,没有什么级别,所以,刘备不可能明确赵云的官位。
  赵云抚摩着战马的背鬃,用手背感受着战马的鼻孔里喷出来的热气,有种要与战马一起飞起来的感觉。
  战马,我的战马!
  在公孙赞那里冷下来的血,一到刘备这里就燃烧起来。燕赵平原上长大的赵云,天性里喜欢战马,喜欢骑在马背上的感觉。他做出投奔公孙瓒的非主流选择,潜意识里有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吸引的因素。白马义从是公孙瓒的亲兵,可是赵云却是公孙瓒眼里的一根刺儿。在公孙瓒手下时,赵云眼巴巴地望着一匹匹白色的战马,就像一个痴情男子看着暗恋的女子与别的男人在一起。
  赵云对刘备一拱手,跨上战马,疾驰而去,向着那片白云驰去。赵云仰望苍天,长舒一口气。苍天有眼,让他来到了刘备身边。
  史载赵云“为先主主骑”,有人据此说赵云是为刘备牵马的,是刘备鞍前马后的近卫队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主骑”是主管骑兵的意思。《资治通鉴》对此的说法是“为备主骑兵”,更验证了赵云当时是主管骑兵而非刘备的“弼马温”。那时,骑兵是精锐部队,掌管骑兵的,一般都是亲信。可见这时赵云已获得了几乎与关羽、张飞并列的位置。
  当时,刘备身微名弱,没有什么人来投奔他,先前就是靠关羽和张飞两个哥们为他厮杀。当他看到赵云挺枪策马为他冲杀时,他就觉得是上苍把赵云赐给他的。刘备对核心员工向来是视为兄弟的,他对赵云亦如此(“每接纳云”)。赵云也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燕赵之风,对刘备“深自结托”。
  良将,明主,相遇于乱世,注定要上演神奇的一幕幕。与袁谭的战斗很是顺利,刘备与田楷成功地阻止了袁谭的渗透,最后形成了与其在青州共存的局面。
  公孙瓒笑呵呵地欢迎刘备凯旋,同时提拔他做平原县令,不久之后,又把他推上平原相的位子。水涨船高,刘备的核心员工纷纷升职。任命书公布了,关羽和张飞做了别部司马。还是张飞耐不住了,他问刘备宣读任命书时是不是漏了名字。刘备瞥了赵云一眼,又急忙挪开目光,肯定地说自己没漏掉任何人的名字。张飞抓过任命书来,正着看了倒着看,一脸困惑,关羽问张飞是不是真没有,虽然张飞和关羽没说要找谁的名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两个要找的是谁。张飞对关羽摇摇头,又转而尴尬地看看赵云。
  赵云明白了,他不在封赐之列。他默默地转身,离开了大家。他知道,只有他离开了,别人才能为他们的升官而欢呼。
  赵云,You out!
  摘掉了就业剩男的帽子——
  赵云向自己的坐骑走去,无数的疑问,涌上心头。是刘备不提拔赵云,还是公孙瓒反对提拔赵云?人事任免权在公孙瓒那里,那么刘备有没有为赵云据理力争?刘备是不是怕得罪公孙瓒而故意压制赵云呢?
  这些疑问,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安慰:熟悉的坐骑,看到赵云过来,亲热地用头蹭着赵云的手。为什么人还不如一匹马靠得住呢?赵云拍着坐骑的脖子,马身上绸缎似的鬃毛,柔软得像内心的悲伤。
  几天后,老家来人,见到赵云就劝他要节哀,赵云的哥哥去世了。赵云找到公孙瓒,说要回家奔丧。虽然赵云是个刺头儿,但是公孙瓒也不允许赵云离开。一个老大,虽然有不省心的手下,但是他也不希望他离开,这是面子问题。现在,赵云仅仅是去回家奔丧,公孙瓒没有理由不答应。而且,奔丧回家,是不会带军队走的。于是公孙瓒批准了赵云的丧假,但是要求他丧假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