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81章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81章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这敢情送给曹操做人质的不是你家的人!
  不送?曹操现在就要亮出刀子下战表了。现在的时局表明,凡是和曹操作对的,没有一个不被挂掉的。“牺牲孙家一人,平安江东万家”是大家的想法,可是谁能说得出口呢!这次会议当然是不成功,因为没有人如孙权所愿,提出拒绝曹操。
  孙权是江东一把手,又是孙家当家人,跺跺脚能让长江倒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还要开会研究这件事呢?原来,有个人跺跺脚能让孙权倒着走,孙权想把自己的意愿以会议决议的形式通过,然后向这人摊牌——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众怒难犯啊。
  这人只能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
  孙权不着急,还有周瑜呢。正在外地驻扎的周瑜被召了回来。孙权抓住他的手,恳切地说:“兄长啊,你快帮我劝劝老太太!”孙权小时候跟着孙策在周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他就喊周瑜为兄长了。
  周瑜就先用历史上吴地的胜利来鼓励吴夫人,说:“想当年楚国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但是后继者贤能,开疆扩土,建立王业,据有荆(州)、扬(州),直达南海,传业延祚,九百多年了。”
  “瑜儿啊,这是过去的事情啦!”吴夫人称呼周瑜为“瑜儿”,正如周瑜的母亲一样。早年,在周家的时候,吴夫人每天板板整整地坐在太师椅上,等着孙策和周瑜肩并肩来问安行礼,那时她喜欢周瑜这个乖孩子。孙策死后,吴夫人更是把周瑜看成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从他身上能看到孙策的影子。
  “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为何惧怕曹操逼迫而欲送质?”
  “瑜儿,曹操这人不好惹啊!”
  “今若送一人去许都,则从此不得不与曹氏赔小心,曹氏命召,将军便不得不往,这样就受制于人。”
  “瑜儿,送质也许有好处呢。”
  “听命于曹操,顶多也不过还是得到一枚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怎么能与南面称孤相比!”
  “瑜儿,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派遣质子,就看看曹操接下来有什么招!发动战争就像制造火灾,玩火自焚。将军神勇抵抗,必胜无疑,又为何送质子呢!”
  吴夫人终于笑了,她转过头对孙权说:“公瑾说得对啊。公瑾与伯符同年,只是小一月罢了。我把他看成儿子,你一定要把他作为兄长。”
  孙权故意问:“那曹操那边……”
  吴夫人摆摆手:“这事儿,你们兄弟两个商量着办。你一定要把公瑾奉为兄长啊!”
  拉着周瑜,孙权逃一样地离开了。再孝敬的儿子,也不愿忍受母亲的唠叨。
  “奉你为兄长,这话听得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孙权苦着脸说,却无比信任地拉着周瑜的手。
  其实,孙权内心早就把周瑜奉为兄长了。十九岁的孙权,在纷纷扰扰的乱世江东,有一种寻求庇护的天然本能。在父亲早亡、兄长又仓猝辞世的情形下,孙权并没有感到惶恐,因为他是英雄,因为他有一个英雄哥哥——周瑜。
  周瑜,其实已经算是孙家的一员了。
  一道价值999美元的线——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208年,曹操在取得荆州之后,给孙权写了这样一封战书。
  八十万之众啊!
  办法有没有??
  希望有没有???
  办法没有,希望更没有,投降吧。张昭这样说的时候,在座的文武百僚分为两种:第一种,大声附和张昭;第二种,沉默。对此,孙权很失望,但是不生气,因为他没有理由生气。弱者,是没有资格生气的。
  战或者降,孙权其实也有纠结,因为这是生和死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人在紧张的时候,肾上腺素就会超量分泌,这时就会有如厕的生理需要。
  会议休息一刻钟!孙权起身如厕,鲁肃神神秘秘地跟上去,告诉孙权他没有退路,唯有兴兵抗曹。原来,鲁肃刚才在会上保持沉默,是害怕被围攻。孙权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地说:“只有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的啊!”激动片刻,孙权冷静下来,问鲁肃:“那你刚才为何不当众说出意见?”
  “因为公瑾没在场。”鲁肃知道,周瑜才是有能力决定一切的人。
  孙权尴尬地笑了。人慌无智,只顾着上厕所了,忘记了世上还有一个公瑾哥哥呢!
  周瑜这时候正屯兵鄱阳,立马被急召回吴。
  一见面,孙权就把一张纸递给周瑜。上面是张昭写的三条投降理由:1。曹操是丞相,以朝廷之名征伐,情理上讲得通;2。曹操攻占荆州,控上流,顺水下,势难当,地理上走得通;3。兵力悬殊,曹强我弱,军事上打得通。这就是力主投降的“张三条”。
  周瑜拿起笔,划掉第一条:“曹操虽然托名汉相,他实际上是汉贼。”
  又画掉第二条:“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功业,割据江东,土地方圆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应完全有能力扫荡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又划掉第三条:“曹操是自来送死。北方并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乱,曹操有后患;舍弃战马而在船上与吴越争衡,不是中原特长,又加上正逢寒冬,战马缺少草料,曹操先失一招;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曹操难以持久。”
  把“张三条”全画掉后,周瑜说:“给我精兵五万,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
  五万人对八十万人!是上天把周瑜送给孙权的啊!孙权要周瑜回来,要的就是这句话,因为孙权要抗曹,但是没有与八十万人对抗的兵力,而现在周瑜只要求五万人。
  有周瑜在,孙权再无顾虑,“噌——”他拔出刀来,“嘭——”刀砍在案上,恶狠狠地说:“谁敢再说投降曹操,下场与此案相同!”
  行不行,先散会再说。公瑾哥哥远道而来,饿了,还没吃饭呢。
  夜晚再次来临,但是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孙权把周瑜找来,两手一摊,说:“我短时间里无法调拨五万士兵,只能给你三万。”白天开会的时候,孙权要是说他只能调拨给周瑜三万士兵,那场面该多么雷人呢?
  孙权够狠的,周瑜要五万人,他还个三万,整整打了六折啊。
  孙权的折扣太大,周瑜想不到,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孙权也觉得对不住周瑜,安慰他说:“三万人是少了一点,但是战船、军粮、战具都准备好了。你和子敬、程公先出发,我会继续派遣人马,多载资粮,做你的后援。你如果能对付得了,那就解决了,如果事情不如意,那你就回来与我会合,我就与曹孟德决一死战。”
  周瑜只好自我安慰说:“曹操的信里说有水步大军八十万,其实是在唬人。他所率领的中原人,不过十五六万,刚刚收降的荆州军队,最多也只有七八万罢了,况且忠诚度还不高。以疲敝的中原士卒,控制着满怀狐疑之心的荆州军队,人数虽多,也不可怕。”
  可是,周瑜安慰不了别人。曹操所向无敌,统一了中原,现在大军压境,区区三万人,又怎能抵抗得了曹操?
  不可能!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完全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曹操不相信,张昭不相信,孙贲不相信。孙贲是孙权的堂兄,他不能眼看着周瑜瞎折腾,他准备把儿子派到许都做人质,用自己的儿子去换孙家安宁。他倒不是以为自己的儿子多么值钱,而是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刘备也不相信。本来属于荆州集团的刘备,是曹操的死敌,他没有随着荆州主流势力投降曹操,而是一路逃窜,在樊口的江面上停了下来。孙权这时主动联合抗曹,刘备于是天天站在船头,望眼欲穿,等待东吴大军到来。
  东吴的战船来了!刘备急忙派人去慰问周瑜军队,并邀请周瑜到军中加深一下友谊。周瑜回答:“我军务在身,不能离开,倘若豫州能屈驾前来,那我就不得不抽出片刻工夫来了。”刘备曾经被朝廷封为豫州牧,周瑜就以“豫州”来称呼他。
  傲!
  关羽气得直捋胡子,张飞气得瞪圆眼,诸葛亮一个劲地摇扇子,貌似不生气,其实是无奈。刘备是朝廷公布的豫州牧、左将军,而这时的孙权,按照官方文件,也不过是讨逆将军、会稽太守而已。讨逆将军是杂号将军,左将军是品级更高的名号将军;区区太守,更是应该尊奉州牧为长官的。要是中国在汉朝就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话,那么刘备可以坐在主席台上,孙权最多是听众席前排就座。即使是孙权和刘备二人之间,那也该是孙权去见刘备。何况现在只是区区一个周瑜呢!周瑜是连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都进不去的。
  可是,周瑜偏偏不买刘备的账,当刘备邀请他时,却要刘备前来见他。
  周瑜这谱摆得也太不靠谱了。可是,刘备接下来的表现却更不靠谱,他竟乘单舸去见周瑜了。丢人啊,堂堂左将军去见一个中郎将;四十七岁的去见一个三十四岁的。混了这么多年,刘备的脸皮早就成了越野车轮胎,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程普大伯也觉得周瑜这样做有点儿过了,他直纳闷:周瑜这小子,虽然可恶,但是一贯谦逊,怎么对江东的重要客人刘备如此无礼?
  周瑜断定,今日与刘备是盟友,将来必定与他是敌人。这时就要让刘备看到江东的力量,让刘备知难而退。
  刘备委曲求全去见周瑜,就是为了看看周瑜带来了多少人。当他看到只有三万人时,很后悔自己来见周瑜,说:“三万人,如何敌得过曹操啊?”
  周瑜说:“三万人,足够用了。你只管站在一边看我破曹即可!”
  刘备心想:别看你长得帅,兵力不够,仍然会被曹操打败。不过,刘备毕竟是刘备,他没有把意思表现在脸上,而是不动声色地问:“我想和子敬谈谈,可否麻烦公瑾将他请来?”子敬就是鲁肃,老实人一个,虽然不如周瑜帅,但是好打交道,在刘备看来也比周瑜实用。
  周瑜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军务繁忙,不能擅自离开,如果你想见子敬,那可以自己去。”
  刘备匆匆忙忙地告辞了,他担心自己再晚走一步,就会被周瑜羞死。
  “你小子狠,等曹操把你打败了,老子非羞死你不可!”刘备对着江水骂道,当然是在周瑜听不到的时候。
  程普也拿不准周瑜要采取怎样的方式去迎战曹操。孙权让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周瑜为正,程普为副。虽然周瑜对程普一直很谦逊,但是程普却一直不能接受自己被一个年轻人领导的现实。
  “什么,我们要主动出击!”程普虽然年纪一大把,但是仍然忍不住跳了起来。周瑜说要逆流而上迎击曹军,打了一辈子仗的程普认为这样是在送死。程普的激动可以理解。孙子兵法上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江东军队是“少”和“不若”,奋起而战已是弄险,主动出击,那不是追求死亡速度吗?
  面对程普的质疑,周瑜说:“一味防守,那是坐以待毙。主动出击,还可以争取在我们擅长的水战中结束战斗。”
  赤壁之战,史家大都认为曹操在攻占荆州后在江陵停留的时间过长,以致让孙权和刘备有了从容准备的时间。但是,曹操为何会在江陵驻军不前那么长时间呢?
  曹操是在等人。曹操去江东不是进行巡演的,而是要占领那里的土地,统治那里的人民。他得考虑攻占江东之后如何立足的问题。所以,他必须要等待后方大部队赶到,才能发起进攻。参加赤壁之战的曹操江陵兵团,在曹操计划里并不是进攻东吴的主力部队。主力部队在襄阳,由于禁、张辽、张郃、乐进、路招、朱灵、冯楷七人分别率领。这七人的军职都是将军,按照汉代兵制,一个将军带兵的规模是一万多人,这个军团至少有七万人。曹操让曾经担任自己主簿的赵俨做这个军团的都督护军,从大将配置和兵力部署上看,曹操是指望着赵俨兵团来攻占江东的。可赵俨兵团这时正驻扎在南阳一带。荆州虽然是投降,但是需要安抚威慑,赵俨兵团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荆州的江北地区。等到荆州安定之后,这个大规模军团就会开赴东吴。本来,曹操应该等到赵俨兵团跟上来之后,再大举进攻东吴,可是由于轻松地降服了荆州,曹操的感觉已是空前的好,于是就给孙权下了一道举兵八十万的战书,然后虚张声势地顺流东下。骨子里是诗人的曹操,想象力丰富,在他的想象里,孙权会被“八十万”大军吓得打哆嗦,然后江东就会像荆州那样乖乖投降。曹操这一招,在今天叫忽悠。
  可是,孙权不是吓大的,而且孙权手下还有一个防忽悠大师周瑜。
  周瑜敢于在江面上与曹操硬碰硬,是因为曹操人数虽多,但是在江面上能够冲到前面来作战的人数只能是和周瑜的军队一样多。长江是最公平的,不会因为曹操有权有势就把北方军队这一边的江面加宽。周瑜把战场安在江面上,就化解了曹操的兵力优势。周瑜的想法,就是在赵俨兵团到来之前,把曹操的水军摧垮。赵俨兵团是陆军,没有水军配合,是无法进入江东的。
  “可是,如何摧垮曹操水军呢?”程普还是有疑问。
  “这个嘛……这个嘛……”周瑜看着身边的黄盖,神秘地笑着。黄盖看着满脸困惑的程普,神秘地说:“其实,也许用不着我们动刀动枪,一切就都解决了。”
  一切都如周瑜所料。十月一日,日食,这在古人看来是灾难的前兆。十月初十,周瑜水军与曹操水军在一个叫赤壁的地方遭遇。曹军毫无防备,而且他们渡江后还从未正儿八经地在江面上打过一仗,理所当然地溃败了。果然,曹操水军只能登陆,驻扎在北岸。
  周瑜请来的瘟神登场了。曹操的士兵从七月出发,来到自己并不适应的水上,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休整,没病也得装病了。曹军从北方而来,水上生存的经验不足,饮食、起居、卫生等工作均有纰漏,加上又是冬季,人的抵抗力最弱。生在江北但是长大后一直转战江南,周瑜对江北人来到江南之后的不适应情状十分清楚,他算准了瘟神要来攻击曹军,曹军上下果真染上了疾疫。
  “应该乘胜追击啊,趁曹贼立足未稳,打他一个稀巴烂,要是赵俨兵团赶来,我们就没机会啦!”程普建议。
  周瑜摇摇头说:“我们只有三万人,擅长陆上作战的曹军正等我们与他们决战呢。”
  可是,赵俨兵团赶上来,不就更没有机会了吗?程普还是困惑不解。周瑜淡定地笑笑:“也许,曹操以为不用援兵就可以解决战斗。”不用援兵,曹操有什么理由这么自信?
  曹操真的有理由自信,第一,他把战船都用铁链锁在了一起,船与船中间搭上木板,这样,“江上陆地”就制造出来了,擅长陆战的北方军队等待着江东水军前来送死;第二,曹操收到了江东军团一个叫黄盖的人写来的投降信,信里,黄盖说虽然孙权待他不薄,但是江东乌合之众难以抵挡曹操百万之众,东吴上上下下都认为不可能战胜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非要鸡蛋碰石头,与曹操的王者之师对抗,黄盖不想陪着这两个浑小子送死,就决定“弃暗投明”。黄盖说,双方交战之时,他会掉头杀回去的,杀周瑜一个措手不及。
  看看锁船的铁链,再看看黄盖的投降信,曹操便没有急令赵俨兵团驰援,毕竟,荆州也需要军队来安抚。从十月到十一月,一个多月的时间,惯于打闪电战的曹操驻扎在乌林,按兵不动。莫非,曹操真的如苏轼《赤壁赋》里写的那样,天天“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乌林这个鬼地方进行诗歌采风活动吗?
  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在中国人的心理里,甲子日有很多忌讳,不宜举事。曹操万万没想到,周瑜偏偏在这一天发动进攻。
  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刀子般凛冽的北风,一直活跃于北方的曹操,想不到赤壁—乌林这个地方会在冬天刮南风。“赤壁在南,乌林在北,拉起帆来,我们的船挟风势冲进曹操的舰队里……”周瑜对黄盖说。接下来,就是黄盖诈降,本来打算迎接新鲜力量的曹军,却迎来了一场大火。《三国演义》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三国志》在为周瑜立传时也写道:“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焰)张天。”风神,似乎是周瑜请来的,在冬天里偏偏刮起了南风,正好有利于黄盖带人去烧北岸曹操的战船,而曹操的战船都用铁链锁住,只要是点着一艘船,整个船队就都难以幸免。对江东气候非常熟悉的周瑜,十分清楚这个季节的这个地方在几日暖阳天气之后,会刮起猛烈的南风。
  曹操终于承认自己败了,他下令烧掉剩下的船,带领军队向西逃走。
  曹操不服,他甚至认为黄盖放火对他根本没有构成威胁。后来,他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役,赶上疾病,我自己烧了船退兵,却让周瑜虚获此名。”史书中的南风,在诗歌和小说中多被附会为东风。唐代诗人杜牧则明白无误地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是没有风,周瑜靠什么来打败曹军?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获得赤壁之战这场大戏的最佳配角奖。可是,黄盖要是不愿“挨”呢?周瑜甚至孙权,都没有可能强迫黄盖诈降,因为一强迫就会假戏做真。
  赤壁之战,周瑜所做的事情,似乎只是“打”了一个愿意“挨打”的黄盖,给了黄盖一个火种,让他趁着风势放了一把火。
  仅此而已?赤壁之战的最佳主角周瑜,所依靠的,莫非只是幸运二字:请来了瘟神,消耗了曹军战斗力;请来了风神,烧了曹操战船;请来了一个“影帝”黄盖,诈降骗过曹操。
  假如没有疾疫发生呢?假如刮的是北风而不是南风呢?假如找不到敢于诈降的人呢?
  没有这么多假如。战前,周瑜就算好了每一步,胜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