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月记 >

第5章

山月记-第5章

小说: 山月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潜入到哥哥身体里面去了。

   不过到这时为止,因为是夏克最亲的骨肉和其右手,凭附在他身上倒也算不得奇怪。可当平静了一段日子之后,夏克再次口吐胡话时,众人都大吃了一惊。这次竟然是些和夏克毫不相干的动物和人在说话了。

   从前,部落里也有过中邪的男人或女人,可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凭附在同一个人身上,却是从来没见过。

   有一次,住在部落下面的湖水里的鲤鱼借夏克之口,讲述了鳞族们生活中的悲哀和快乐。又有一次,特拉斯山的鹰隼讲述了它眼中的湖水、草原和山脉,以及山脉那边明如镜的湖泊的壮观景致。还有一次,草原上的母狼讲述了在冬天惨白的月亮下,捱着饥饿整晚行走在冻结的大地上的辛酸。

   新奇不已的人们纷纷赶来听夏克的胡话了。有趣的是,夏克自己(或者说附在夏克身上的各种灵物)似乎也开始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听。他的听众一天天增加,可是有一天,其中某个人突然说道:“夏克那些话,才不像是附体的灵物说的呢。那别是夏克自己想出来的吧?”

   “怪不得,这么说起来,其他中邪的人说话时都恍惚不清的,可夏克看上去却没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他的话也太有条理了。”“是有点不对呢。”——说这些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夏克也不知道自己这些日子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于其他所谓中邪的人这一点,他自然也有所察觉。可是,为什么自己会接连几个月持续着这种奇妙的行为,并且毫无倦意呢?由于自己也无法解释,他只能认为这也许仍是某种中邪的结果。

   起初,的确是因为伤心弟弟惨死,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愤懑地描画着他的头颅和手的去向时,无意中脱口说出了奇妙的话。这应该说不是有意为之。但是这件事令本来就有些空想倾向的夏克,尝到了凭借想象化身为自己身外之物的乐趣。

   看到听众一天天增加,而他们脸上随着自己讲述故事的一张一弛,不断浮现出或是恐怖或是轻松的毫不作伪的神情,这种乐趣终于变得无法抑制了。幻想故事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巧妙,想象中的情景描写变得越来越有声有色。各种场面鲜明而具体地不断涌现到脑海中,简直令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他一面暗自惊讶,一面不得不认为这毕竟还是某种灵物附体在自己身上的结果。

   这些不知是何缘故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的话语可以用一种叫做文字的工具记录下来并流传到遥远的后世,是他所不知道的。自己如今扮演的角色会被后来的人们用什么名字称呼,他更是连做梦也想不到。

   虽然如今大家都说,夏克的话看起来像是编造的,可听众却丝毫没有减少。相反,人们开始纷纷要求他再作些新的故事。他们的想法也和作者本人一样:即便那是夏克自己编出来的,但能让生性平庸的夏克讲出那么美妙的话,一定还是有什么灵物附体无疑。对没有灵物凭附的他们来说,把自己从没见过的东西描绘得这么栩栩如生,是无法想象的事。在湖畔的岩石凉荫里,在附近森林的冷杉树下,或者,在墙上挂着山羊皮的夏克家门口,他们围着夏克坐成圆圈,其乐无穷地听着他的故事。住在北方山地的三十名盗匪的故事啦,森林夜晚的怪物的故事啦,草原上年轻的母牛的故事啦,等等。

   看到青年们沉迷于夏克的故事甚至耽误了劳作,部落的长老们皱起了眉头。其中一个人主张道:“出现夏克这样的家伙是不祥的征兆。要说中邪,这种奇怪的中邪闻所未闻;要说不是中邪,这么整天胡言乱语的疯子前所未见。不管怎么说,部落里出现这样的人,肯定是违背自然的恶兆。”刚好这位长老拥有豹爪作为自家的标志,是部落里家世最显赫的人,他的说法得到了全体长老的支持。一场惩治夏克的的密谋开始策划了。

   夏克的故事里,从周围人类社会取材的东西逐渐多了起来。总是老鹰或母牛,已经不再能满足听众了。夏克开始讲美丽的青年男女的故事,又吝啬又妒忌的老太婆的故事,还有对别人大耍威风却对老婆连头都不敢抬的酋长的故事……在讲脑袋好像脱毛期的秃鹰,却和小伙子争夺年轻姑娘,结果惨遭失败的老头子的故事时,听众们轰的一声全笑了。看到大家笑得那么厉害,一问缘故,原来提议惩罚夏克的那位长老最近刚好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

   长老越发生气了。他绞尽白蛇般的奸智,定下了一条计策。另一个妻子最近与人私通的男子加入了策划,理由是他相信夏克在某个故事中讽刺了自己。

   这两人使出千方百计,想让大家注意到夏克长期以来荒怠了作为一名部落成员的义务。夏克不钓鱼。夏克不照料马匹。夏克不去森林里伐木,也不剥水獭皮。很久以前,自从寒风从北方的山岭运来鹅毛般的雪片以来,难道有人看到夏克参加过部落里的劳动吗?

   人们心想:“的确如此啊。”事实上,夏克确实什么也没有做。到了分配过冬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人们尤其强烈地感到了这一点,即便夏克最热心的听众也不例外。虽然这样,由于迷恋那些有趣的故事,人们还是不情不愿地把过冬的食物分给了不劳动的夏克。

   整个冬天,他们裹在厚厚的毛皮下面躲避着北风,在烧着兽粪和枯枝的石炉边喝着马奶酒。到湖岸的芦苇发出绿芽时,他们再次来到户外,开始劳作。

   夏克也来到了田野上,可看起来目光迟钝,呆头呆脑的样子。人们马上发现,他已经不再讲故事了。硬是请他讲,他也只会拿些从前讲过的故事老调重弹。甚至就连这样,他也无法讲得令人满意。从前焕发在话语里的光彩彻底消失了。人们都说:“附在夏克身上的灵物走掉了。”曾经令夏克讲出各种故事的灵物,的的确确,是消失不见了。

   附体的灵物虽然消失了,可从前那种勤劳的习惯并没有回来。既不劳动,也不讲故事,夏克每天只是呆呆的望着湖面出神。每当看到他这副样子,从前那些听众就会怀着满肚子怒气,回想起自己竟然把宝贵的过冬食物,分给了这个一脸蠢相的懒汉。对夏克怀恨在心的长老们窃笑了。因为如果某人被一致认为对部落有害无益,经过协议就可以对他进行处置。

   胸前挂着硬玉的颈饰,脸上留着浓密胡须的当权者们三天两头地聚在一起商议着。没有一个人,肯替无亲无靠的夏克辩护。

   就在这时,雷雨季到来了。他们是最害怕雷鸣的——那是名叫天的独眼巨人发出的令人恐惧的诅咒声。每当这种声音响起,他们会马上停止一切劳动,祓除不祥之气。

   奸诈的长老用两只牛角杯买通了占卜的巫师,从而成功证明了最近频繁的雷鸣,是由于夏克不祥的存在。众人做出如下决议:某月某日,从太阳经过湖心上空,到挂上西岸山毛榉的大树梢头这段时间里,如果雷鸣超过三次,那么夏克将在第二天,按照祖先传来的规矩被处死。

   那一天午后,有人说听到了四次雷鸣。还有人说听到了五次。

   第二天傍晚,湖畔上围着篝火举行了盛大的饗宴。大锅里面,和马肉、羊肉一起,可怜的夏克的肉也被嘟嘟地煮着。对食物不算丰富的这个部落的居民来说,除了病死的人以外,所有新鲜的尸体都理所当然要拿来食用。

   曾经是夏克最热心听众的卷毛青年,脸颊被篝火映得红通通的,大口咬着夏克肩膀上的肉。遂了心愿的长老用右手紧握可恶仇敌的大腿骨,津津有味地啃着上面的肉。啃完后将骨头向远处随手一抛,只听一声水响,骨头沉进了湖底。

   没有人知道,远在名叫荷马的那位失明的吟游诗人吟诵出那许多美丽的诗篇之前,有一位诗人就这样被吃掉了。
   弟子

   一

   鲁国汴邑有位游侠,名仲由,字子路,一日立意要将近时颇有贤者之名的学匠陬人孔丘羞辱一番。

   “且看冒牌贤者有甚高明!”他蓬头突鬓,歪垂着冠,腰系一条短裙,左手提雄鸡,右手牵公猪,气势汹汹地朝孔丘家冲去。手中禽畜被他奋力摇晃发出嗷嗷唇吻之音,意在扰乱儒家弦歌讲诵之声。

   伴着嘈杂的动物叫声跳进室内的怒目圆睁的青年,与环冠勾履、腰佩玉玦、凭几而坐、容颜温和的孔子之间,开始了问答。

   “汝何所好?”孔子问道。

   “我好长剑!”青年昂然放言。

   孔子不禁莞尔一笑。只因从青年的声音和态度里,他看到了一股稚气满满的自负。青年气色健康,眉浓目清,一眼看去十分精悍,可不知什么地方又自然浮现出一种招人喜爱的坦率。

   孔子再问:“学则如何?”

   “学岂有益哉!”原本就是为说这句话才来的,子路使出力气像怒吼一样答道。

   在学的权威遭到说三道四时只靠微笑可不行,孔子谆谆讲起了学之必要。人君没有谏臣就会失正,士没有诤友就会失听。树不也是受绳后才长直的吗?正如马需要策、弓需要檠一样,人也需要靠学习来矫正原本放恣的性情。经过匡正琢磨,物始成为有用之材。

   只从流传后世的语录的字面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孔子拥有怎样极具说服力的辩才。不光话的内容,在那沉稳而又抑扬顿挫的声调和确信不移的态度中,都具有一种令听者不得不信服的力量。青年脸上反抗的神情逐渐消失了,代之以谨听的样子。

   “可是,”虽然如此,子路还没有失去反击的勇气,“南山竹不揉自直,斩断后用它可以穿透厚厚的犀牛皮。由此看来,天性优秀的人岂不是没有学的必要吗?”

   没有比打破如此幼稚的比喻对孔子更容易的事了。“你所说的南山竹如果安上箭镞羽毛,再加以磨砺的话,何止能穿透犀牛皮呢?”被这么一说,单纯得可爱的青年顿时无言以对。他红着脸兀立在孔子面前,似乎思索了一会儿之后,突然扔掉手里的鸡和猪,低头认输道:“谨请受教。”

   事实上,从刚进房间看到孔子第一眼,听到孔子第一句话起,他就已经感到鸡和猪与这个地方不相称,被远远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对方的宏大气势压倒了。

   即日起,子路执弟子礼进入了孔子门下。
   二

   这样的人,子路从来不曾见过。他看到过力举千斤鼎的勇士,也听说过明察千里外的智者;可孔子身上有的决不是那种近乎怪物似的异常之能,而不过是最常识性的达成。那是从知情意各个方面到身体诸项能力都平凡地、却又无比舒展地获得发达后生出的精彩。不是单独哪一项能力特别优秀引人注目,而是无过无不及的整体均衡中包含的丰富。这些对于子路完全是第一次。

   令子路吃惊的是孔子之阔达自在,竟全然没有一丝道学家的腐气。子路立刻直觉到这是一个吃过苦的人。可笑的是,就连子路引以为豪的武艺和膂力,也是孔子更为高强一些,只不过从来不用而已。游侠子路首先被这一点镇住了胆魄。简直令人怀疑孔子是不是连放荡无赖的生活也经历过,这个人竟然对所有人的心理都具有敏锐的洞察。从这样一些侧面,再一直到那极为高远、不容玷污的理想主义,想到其间的宽阔,子路不由从心底发出了感叹。

   总之,这是个不论放在哪里都“没问题”的人。从有洁癖的伦理角度来看没问题,用最世俗的标准衡量也没问题。子路从前碰到的人们,其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利用价值。因为对这个或那个地方有用,所以是伟大的。然而孔子的情况截然不同。只要这里有孔子这个人,那么一切就都完美了。至少子路是这么想的。他完全心醉了。入门不到一月,就发现了一个再也离不开这个精神支柱的自己。

   后来,在孔子漫长艰苦的流浪生涯中,没有人像子路那样欣然跟从。既不是想作为孔门弟子求取仕途,甚至也不是为了在老师身旁磨练自己的才德。后面一点不无滑稽。是至死未渝的、纯粹而一无所求的敬爱之情把他留在了老师身边。就像以前手不离长剑一样,如今的子路无论如何也无法离开这个人。

   那时,孔子尚未到四十不惑之年,比子路只不过年长九岁。然而,子路从这年龄的差距中感受到近乎无限的距离。

   孔子这一边,也在为这个弟子与众不同的难驯感到吃惊。单是喜好武勇、厌弃文弱的话,倒也有不少例子,可像这个弟子一样轻蔑形式的却着实少见。不错,终极归于精神,但所谓“礼”必须从形式进入,然而子路轻易不肯接受这条从形式进入的道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当孔子这么讲时,他欣欣然听得很起劲,可一到讲礼乐细则时,他马上就露出一脸无聊。一边同这种对形式主义的本能反感作斗争,一边传授他礼乐,即使对孔子来说也是不同寻常地困难。

   但与这种困难相比,学习礼乐对子路老来说是更为艰难。子路所依赖的只是孔子这个人的厚度。但他无法相信,那厚度竟然是靠日常生活中的区区细行积累而成。他主张说有本才有末,却不去考虑本是如何形成的,为这个总是受到孔子训斥。他佩服孔子是一回事,但他是否立刻接受了孔子的教化又是另一回事。

   在说唯上智与下愚难移时,孔子并没有把子路考虑在内。虽然子路身上满是缺点,孔子也并不以他为下愚。孔子比谁都更欣赏这个剽悍的弟子身上无双的优点,那就是纯粹的无利害心。此种优点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当中过于稀缺,以致子路身上的这一倾向除了孔子以外,不被任何人当作美德,或者不如说是被看成一种不可理解的愚蠢才更准确。但是,唯有孔子知道,子路的英勇也好,政治才干也好,若与这种珍贵的愚蠢比起来,都还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子路听从了师言,好歹抑制自己、迁就形式。亲戚们都说,自从进入孔门以后,从前那个忤逆不孝的子路突然变成了孝子。听到这些称赞,子路本人心情复杂。“什么孝子!还不如说尽是在扯谎来得恰当。”怎么想也是以前言行任性常常令父母束手无策的时候更诚实。如今被自己的虚伪哄得高兴不已的双亲想起来甚至有点可怜……

   子路不是精细的心理分析学家,但由于极端正直的性格,所以感觉到了这些。只是在多年之后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父母都已经垂垂老去,想起自己小时候两人年轻健康的样子,顿时涌出了眼泪。从那以后,子路的孝顺变成了一种世所罕见的献身式的行为。但在那之前,总之他的孝行不过是刚才所讲的那样。
   三

   有一天,子路走在街上,遇到两三个从前的朋友。不说是无赖,至少也都是些放纵不羁的游侠之徒。

   子路站住和他们聊了会儿天。谈话当中,其中一人上下打量着子路的衣服,说道:“咳,这就是儒服吗?可真够寒碜的嘛。”接着又问:“不留恋长剑吗?”

   子路先是不理他,这下又说出让子路没法不理的话来了:“怎么样啊?听说那位叫孔丘的先生可是个了不起的骗子哩。装出一脸正经说些心里没影儿的事,就能吃香喝辣的。”

   说话的人并无恶意,只是当着不见外的朋友一贯喜欢毒口恶舌而已。但子路顿时勃然大怒。他一把揪住对方胸口,挥起右拳朝那人脸上砸去。几拳过后把手松开看时,对方像摊烂泥似的倒在了地上。

   子路冲着其他几个吓呆的家伙也投去了挑战的眼神,但一向知道子路刚勇的他们没有一个敢过来的,从左右两边扶起挨打的人,一句话也没有说,灰溜溜地走开了。

   这事不知何时似乎传进了孔子耳朵里。子路被叫到老师面前时,虽然没有被直接问起这件事,却不得不听了下面一番训诫。

   “古代的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遇不善时以忠化之,遇侵暴时以仁固之。可见腕力并没有必要。总之,小人容易将不逊看作勇武,但君子之勇在于立义。”子路不知所以地听了一通。

   几天后,子路又走在街上,听到路旁树荫里有一帮闲人正争论得热闹。听起来像是关于孔子的谣言。——“从前,从前,不管什么事都抬出从前来贬低现在。谁都没见过,所以随便他怎么说啦。可惜啊,要是把从前的道当成尺子、圆规,天下就能治理好的话,谁也用不着费劲了。对咱们来说,比起死了的周公,活着的阳虎大人才伟大呢。”

   当时是下克上的社会。政治实权先是从国君鲁侯旁落到大夫季孙氏手中,如今又落入了季孙氏的家臣、名叫阳虎的野心家手里。说话的人没准就是阳虎的手下。

   ——“阳虎大人最近想起用孔丘,几次派出了使者,结果孔丘不是都没敢见吗?嘴上吹着牛皮,可对活生生的政治一点自信也没有。就凭那个家伙!”

   子路从后面分开人群,大步走到了说话的人面前。人们立刻认出他是孔门弟子。刚才还满脸得意、喋喋不休的老人忽然变得面色苍白,不知为何竟然对子路鞠了个躬,随即挤出人墙去了。决眦欲裂的子路的模样大概是过于骇人了吧。

   随后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发生了同样的事。渐渐地,只要远远望见紧攥双拳、圆睁怒眼的子路的身影,人们就自动闭上了诋毁孔子的嘴巴。

   子路为这事几次被老师训斥,但是他自己也毫无办法。在他心里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辩解:“所谓君子如果感到和我同样强烈的愤怒还能抑制的话,那真是了不起。可事实上,一定没有像我这么强烈。至少,他只感到了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愤怒。肯定的……”

   一年后,孔子苦笑着叹息了:“自仲由入门以来,恶言绝于耳矣。”
   四

   一次,子路独自在室内鼓瑟。

   孔子在别室倾听有顷后,对侍立身旁的冉有说道:“听听那瑟的声音吧。充满暴戾之气不是吗?君子之音讲究的是温柔中正,涵育生机。当年舜帝奏五弦琴,作《南风颂》,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如今听仲由的乐音,杀伐激越,非南音而类北声啊。弹者心境的荒芜暴躁,再没有像这样暴露无遗了。”

   冉有退下后,找到子路转告了夫子的话。

   子路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