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身新衣,这才得以见到刘和。
刘和首先向王越解释说道:“自从上次在圣水河遇袭之后,奉孝和子泰他们几个就弄出许多的规矩。宗师当年对我有救命之恩,于情于理都不该如此接待,奈何我若是违反了这些规定,今日这些轮值的护卫事后就会受到严厉的责罚,实在是有点对不住您!”
王越点头,表示完全理解刘和的苦衷。“公子乃千金之躯,这护卫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王某虽然与公子有旧,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王司徒逝去之后,宗师却没有离开王府,一直守护着王家人,就冲这一点,刘某也要对你礼遇三分!”
“些许小事,不足挂齿。这次王某来邺城,是受了公子所托,将那位受伤的将军护送到邺城来,如今人已送到,不知公子还有何吩咐?”
“辛苦宗师了,我听史阿和丁况提起过,说你一直想去幽州看看燕山武馆开办的情况,这次难得来了邺城,便去幽州游览一番,不知宗师意下如何?”
“多谢公子体恤,王某在邺城休息两日,便动身前往幽州!”
王越当夜便随徒弟丁况住进了前院,刘和让人给他准备了路上所需的盘缠,另外赠送两匹上等骏马,一口百锻镔铁好剑,王越见了之后十分喜欢,大大方方的收了。当初曾经跟随过王越一段时间的那柄七星龙渊剑,王允死后,被王越留给了王允的后人。对于王越这种剑术已经臻至化境的大宗师而言,其实使用什么样的剑已经不太重要了,只要是坚韧锋利的钢剑,握在他的手中便是杀人的利器。
安静的后院内,有一处警戒森严的园中院,王越亲自负责护送的人便被安置在此间。
高顺仰面躺在柔软舒适的卧榻之上,摇曳晃动的油灯照在他胡子拉碴的脸上,看不出是怎样的表情。自从在长安受伤被俘之后,高顺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是令他意外的是,李傕最终居然没有杀他,而是以五千石粮食的价格,把他换给了别人。随高顺一起被当做筹码交换的还有秦谊和许汜,那两人似乎价格“卖”得比他要好,分别买了一万石。
高顺被交换到陕县之后,生活待遇明显见好,有专门的医士每天替他换药,每顿所食的饭菜也从当初被俘时的粗茶淡饭变成了四菜一汤,偶尔还能喝上一壶上等的幽州特酿。在陕县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高顺亲眼看到有人来与许汜和秦谊交谈,然后过了没多久就听说吕布用马日磾作为交换,把秦谊和许汜换回河东去了。
得知此事之后,高顺的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隐隐觉得很痛。他想不通,如果不是当初自己带着陷阵营的八百兄弟断后,拼了性命地拦截李傕的士兵,吕布和那些大臣们怎么可能从长安走脱。虽然自己因为重伤被俘,但那种情况下,就算是吕布本人断后,也是这样的结果。难不成,吕布是嫌他没有在阵前自刎么?
带着复杂伤痛的心情,高顺就像丢了灵魂一般,任人摆弄着上了路,然后坐着马车摇摇晃晃地一路走,最后来了这处不知坐落在何地,属于谁的府邸。
虽然一路没有说话,但高顺心里明白自己这次到的地方绝对非同一般,因为一路护送他的那位剑客,高顺曾经在王允生前出行时见过几次,也听人说过这位中年剑客的事情,知道他就是当初匹马闯阴山的大剑客王越。能动用王越这样顶级的剑客亲自一路护送,下令的人身份自然尊贵无比。
高顺躺在榻上,隐约听到有一队脚步声从中院传来。没过多久,就见一位身材欣长的壮年剑客大步走进屋内,他站在距离高顺五尺的地方,抱拳对高顺说道:“高将军,公子待会来看你,千万注意言语,莫要顶撞了他。公子很是看重你,对你没有半分恶意,希望你不要让我们这些人难做。”
高顺似乎猜到了“公子”的身份,于是点头,算是答应了面前之人的要求。
不多时,刘和在护卫的簇拥下走进了高顺房内。
“你们几个都出去吧,屋内只留丁侍卫长便可。”
此时高顺已经起身,正仔细观察着面前不远处一脸笑意的公子。
“我叫刘和,是我下令让人将你从陕县送到邺城来的。听说你在长安受了很重的伤,我担心你会留下隐疾,所以已经派人回蓟城去请华神医的请传递前来邺城为你诊治,有他们出手,应该不会有事。”
刘和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随意的样子,自顾自地便拽过了一张杌子,坐了下来。
“你也坐呀,见了我不要觉得拘束,今夜就随便唠唠,等你身体康复了,再给你接风洗尘。”
高顺被刘和这种别开生面的接见方式彻底整懵了,他想开口说点什么,可是刘和从进屋之后,好像压根就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顺乃粗鄙武人,何德何能,让公子如此费心。”
“武人好呀,这乱世之中,只有武人才能护得百姓安宁,护得家乡宁靖!”
“顺很惭愧,这些年东征西杀的,似乎并没有保护百姓和家乡,都是闷头追随着吕将军了。”
“我记得高将军的家乡是在并州北方是吧?”
“顺是并州五原人氏。”
“那你想不想有朝一日带着兵马回家乡去,从此做个保境安民的将军?”
“顺是吕奉先的部曲,只要他一天不说舍弃我,我便要追随于他。”
“唉,真是个榆木疙瘩。你别急,过几天我就让人把吕布自愿与你解除部曲关系的书信送来。”
第四六三章 种马前奏
刘和见过高顺之后,便明白历史上为什么曹操杀掉吕布之后高顺宁死不降的原因了。估计当时老曹想得是杀了吕布应该足以震慑陈宫和高顺等人了,结果却是成功地激起了高顺宁死不屈的意志,反倒错失了人才。
从刘和掌握的情况和他对高顺近距离的观察,发现此人确实有一骨子执拗和倔强,用一句不太好听的话来形容,俺就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对待这样的人,说难那就是根本无处下口,说简单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
既然高顺愚忠吕布,那就从吕布身上做文章,先让高顺从心里质疑吕布,看清吕布薄情寡义的心性,然后再以利诱使吕布写一封与高顺解除部曲关系的书信,这样高顺心里就会觉得是吕布抛弃了他,而非他背叛了吕布。只要高顺在心里过了这道坎,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刘和当初招揽赵云的时候,已经用过这些办法了。无非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直接找上想要招揽的这个将领的正主,用一些利益好处进行交换,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这样交换过来的将领保证是没有二心,对刘和忠诚服从,心甘情愿地追随。
简单概括之,挖人墙脚分为三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但刘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最后一步,也就是诱之以利的时候,他没有用重利来诱惑想要招揽的武将,而是把重利放在了这些武将的主子身上。因为他觉得凡是自己看中的武将,都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小人,反倒是这些人的主子,一个个将利益看得很重。如果遇到的是知人善任的主子,刘和根本就不会费那个功夫,你看他什么时候对曹操手下的武将动过心思?
刘和用人,首先看中的就是忠义二字,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代,最怕的就是手下将领反水。有时候因为一个将领的反水,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整个局面发生逆转。刘和手下得到重用的将领,基本上都是由他亲自选拔和培养起来的,像高顺这样有可能会在半路中被吸收进来的,基本上都属于凤毛麟角。
刘和见过高顺之后,心情很是愉快,他派人给河内的赵云去信。让赵云抓紧时间威逼利诱吕布,把吕布自愿放弃高顺的亲笔书信早日弄过来。刘和已经想好了。刚刚成军不久的振勇营正好缺少一员专司训练的副将,把高顺尽快调过去,说不定还能赶上接下来的官渡大战。
却说刘和在邺城大动心思的时候,太傅刘虞南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幽州,这一日来到了冀州中山郡境内一处叫做毋极的地方,安下营寨进行休息。
毋极县内的民众听说刘太傅就要离开北方前往京城洛阳,顿时纷纷拿出酒肉前来送行,刘虞本不欲如此扰民,但他在北方的威望实在太高。把守营门的士兵怎么也拦不住热情的当地百姓。刘虞无奈之下,便准许民众推选一些代表进入营帐与他相见,结果这一见,又多出一段故事出来。
能被毋极当地百姓推选出来去见太傅刘虞的,自然是县内名声最好的一些人,这其中便有一位名叫甄俨的士人代表。甄家在毋极属于名门望族,甄俨的祖上甄邯曾经出任过太保这样的高职。而甄家的后人也因此而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甄俨的父亲名叫甄逸,曾经担任过上蔡县令,后来死于黄巾之乱时,甄家人便避祸乡里,不再出仕。
甄俨在家中排行老二,在他上面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却是已经早夭,所以他实际上是家中的长男。甄氏家学渊源,所以甄俨虽然未曾出仕为官,但举手投足之间都有几分上位者的范儿,这次毋极百姓欢送刘虞过境的动作,正是甄俨在收到消息之后操办起来的。甄俨觉得北方已经平定,天下形势在未来会越来越好。所以有心出仕为官,因此想借机在刘虞面前展示一番,也好为以后前往洛阳向刘虞求官时做些铺垫。
卫兵们将推选出来的几位民众代表带进刘虞帐内后,刘虞面带微笑地询问大家毋极县内的情况,近年来的粮食收成,境内是否有贪官污吏欺压良善,甄俨上前对答如流,说话时不疾不徐,从容镇定。
刘虞见面前这位年轻人仪容端正,举止得体,不由得便生出几分爱才之心,于是问道:“这位后生是毋极县内哪家的子弟?可曾举了孝廉?”
甄俨见刘虞开口询问,心中一阵激动,于是强作镇定地回答:“回太傅的话,学生是甄家子弟,家父甄玉庭,曾任上蔡令。学生已于前年被县里举为孝廉,还未曾出仕为官。”
刘虞本来只是礼节性地一问,结果听到甄俨说他的父亲曾经做过上蔡令时,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当初他逼着儿子成亲时,刘和曾经向他提起过,想要娶颍川唐氏之女,或者邺城甄家的女儿为妻,后来刘虞真的派人去这两个地方打听,结果前去打听的人回来向刘虞禀报情况时,把刘虞气的不行。原来刘和看中的这两家女子,一个就是曾为帝妃的唐姬,另一个则是上蔡令甄逸不到九岁的小女儿。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当初甄家那个小女儿也长到了十七岁,也不知道嫁人了没有?
刘虞想到这里,便又问道:“你家兄妹有几个?”
甄俨如实回答:“有一兄一弟,还有五个妹妹。”
“你的那几个妹妹可曾嫁人?”
甄俨被刘虞这个问题搞得有点头晕,他在心中暗想:难不成这位老大人还想纳妾?看上了我那位与众不同的妹妹?
甄俨的心里虽然泛着嘀咕,但他知道家里的事情隐瞒不得,因为身边还站着其他几个对甄家知根知底的人,如果刘虞真的有意自己那个妹妹,只需派人去打听一下,什么都能问得清清楚楚。为了甄家,也为了自己的前途,甄俨硬着头皮回答:“我家最小的那个妹子尚未婚配,半年之前,邺城曾有人上门,说是要替袁家的二公子提亲,只是后来就没有了音讯。”
刘虞心中大乐,知道这次是因为太史慈忽然攻下了邺城,结果导致袁家没有来得及将甄宓娶进门去。太史慈是儿子刘和的爱将,因为他而搅黄了袁军与甄家这们亲事,看来老天都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儿子娶了甄家的女儿呢!
刘虞担心夜长梦多,于是立即对甄俨说道:“吾儿刘和,今年差一岁便满三十,当年他曾对我说过,愿娶你家小妹为妻,如今时隔八年,旧事重提,不知你可愿意答应这门婚事?”
甄俨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中了脑门,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刘和是谁,旁边几个乡里却是一个劲地拽他的衣襟,有那嘴快的却是大声说了出来。
“甄家老二,赶紧答应下来!你家小妹马上就是骠骑大将军的夫人了!”
“都说长兄如父,你们甄家现在就是你做主,只要你点个头,你这妹子就飞上高枝变凤凰了!”
旁边的几个人之所以如此激动,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让甄家的女儿嫁给刘和,整个毋极县以后都会跟着沾光。刘和今年尚不到而立之年,便已经成为骠骑大将军,以后接任刘虞这个太傅的位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甄宓嫁入刘家不是正妻,但一样是贵不可言。
为了促成这门婚事,帐内几个毋极乡亲代表纷纷开始讲述甄宓从出生以后的一些趣事,刘虞也不阻拦他们,居然津津有味地听着。
据说甄家小儿女出生之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人就好像看见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在她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甄宓哭的非常伤心,内外周围的人都觉得她有孝心,于是更加看重她。后来相士刘良为甄宓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宓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因此,甄宓从小到大,都没人敢戏弄她。甄宓八岁那年,院子外有耍杂技的人,甄家人和几个姐姐都上阁楼去观看,只有她没去。几个姐姐奇怪的问她,甄宓回答说:“这些难道是女人该观看的吗?”
甄宓很喜欢读书,九岁时,看过的文字立刻就知道意思,她多次用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想当女博士吗?”甄氏回答说:“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因此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宓看到这种情形之后,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第四六四章 听墙根
如果按照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历史轨迹向前发展,甄俨是在甄宓十四岁那年死去,那么算起来他此时已经作古三年了。不过自从刘和扰乱了这个时空的轨迹之后,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所以原本已经该要作古的人站在刘虞的面前,也就毫不奇怪。
甄俨一开始还以为是刘虞想纳妾,所以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待到他知道刘虞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张罗媳妇的时候,这心里真是比喝了蜜还甜。虽说甄家有祖上蒙荫,如今在这毋极县内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可如何能跟当今的大汉第一望族刘家相比?既然刘家公子九年之前便看中了自己的妹妹,那就说明这份姻缘是命中注定的,不然为何袁家已经准备提亲的时候,最后却被这刘和的部将端了老巢呢?
甄俨担心错过了大好机会,于是当场便答应了刘虞,愿意将自己最小的妹妹甄宓嫁给刘和。
等到刘虞接见完诸人,前来劳军的毋极百姓各自散去,甄俨兴冲冲地跑回家,将这件大喜事告知了母亲和妹妹。甄母得知刘太傅看上了自己女儿,有意让女儿嫁入刘家为媳,也是乐得合不拢嘴。作为当事人的甄宓,在知道哥哥将自己许给了如今威震北方的刘和之后,虽然觉得有些突然,却也没有反对,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现在就算反对也没有用处。既然长兄和母亲都愿意的事情,就算是要嫁于刘和做妾室,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刘虞在毋极县内收了一个儿媳,心情自然大好,略作停留之后,便又拔营继续向南行进。甄俨征得刘虞的同意,陪着妹妹甄宓辍在大队伍的后方,结果不巧又跟二乔的车队碰到了一起。大乔和小乔乃是江南绝色。而甄宓则是大才子曹植笔下洛神的原型,在双方都是美女的前提条件下,见面之后自然是嘴上惺惺相惜,暗中比较不已。等到大乔问清了甄宓南下的原因,心里头那叫一个酸,而甄宓在得知了大乔的身份之后,也是有些吃味。
小乔想替姐姐出头,便说自己姐姐能歌善舞,还会弹琴作画,女红更是无人能比。所以才能得到骠骑将军的恩宠。甄宓听了之后,笑而不语,只是拿出琴来弹奏一曲,结果惹得前方部队行军的速度都忽然慢了下来。小乔又要跟甄宓比识字,结果甄宓随口吟诵出一首应景的诗句,顿时把小乔打击的无话可说。
三位绝代佳人,就这么一路上斗着各种小心眼,不知不觉便到了邺城。
刘和早在半月之前便知老爹要经过邺城前往洛阳,所以早就在城内开始准备。等到刘虞来时,邺城内外一新,人头攒动,哪里还有数月前城池沦陷时的那份萧条衰败之相。
刘虞被儿子从城外一路迎进府中。住了后府正中的那处大院落,随刘虞一起前来的二乔姐妹被安顿住进了偏东的院落,一路随行的甄家兄妹则没有进府,而是住进了城内最大的一处客栈之中。刘和还未正式迎娶甄宓过门。甄家兄妹自然不便住进将军府中。
夜色渐深,喧闹了半天的将军府终于归于寂静。刘和来到刘虞房中,陪着父亲说话。
刘虞问刘和:“今后便将行辕设在邺城了?”
刘和点头:“邺城位置便利。处于幽州与洛阳之间,袁绍在此经营多年,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用来作为行辕,比较合适。”
“为父就要去洛阳了,世仁有什么话要说?”
“父亲放心前去,孩儿已经让洛阳那边做好了准备。京城从来都是各方势力争夺插手之地,到时候父亲只要稳住朝堂大局,其余的事情便由儿子去做,用不了几年,总要还亿万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煌煌大汉!”
“你的杀心有时候太重,需加以克制,很多事情不是靠杀头就能解决的。”
“孩儿的杀心哪里重了,从来都是别人来惹我,哪见过我主动去打别人?你看我这些年从未对人做过抄家灭族的事情,就算当年涿县那几家联手要杀我,我也不过是只惩治了首恶而已。”
“为父现在说不过你,不提那些事情了。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