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

第70章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70章

小说: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佐尔格回到日本后,确定了采取“座谈、讨论和研究的方式,用些无关紧要的情报套取重要情报”的工作方针,经常出入德国大使馆,使馆的工作人员对他更是深信不疑,待如上宾。  佐尔格在集中精力搞情报工作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记者”。他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给《法兰克福日报》发回不少有质量的稿件,使自己在德国的声誉日增。  佐尔格从事间谍工作,有的是金钱,经常出入高级饭店、酒吧,发现西方流传的“中国饭菜西洋楼,日本娘子朝鲜牛”之说,果然名符其实。日本女人具有西方女人所不具备的特性:温顺、柔情、羞涩。他很快就与名叫古井花子的日本女子好上了,常常与她一起共度消魂的时光。  1936年,日本发生了二二六事件,1400名日本下层官兵举行叛乱。日本当局对政变内幕严加封锁。苏联指示拉姆赛小组摸清其中内情,掌握日本局势的动向。佐尔格驱车来到奥特武官的办公室。奥特把他拉入一间密室,说:柏林要求尽快摸清二二六事件的内情和日本政局的发展动向。说罢,随手递了一些零散材料给他。佐尔格带着材料回到自己的卧室,与宫木、大崎等收集的情报放在一起分析,然后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大意是:日本政局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这份材料分别被送到了柏林和莫斯科,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奥特因此受到了柏林的嘉奖,佐尔格因此得到了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使馆所有文电材料的特权。  1937年7月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莫斯科指示佐尔格搜集有关情况,预测战争前途。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沈阳、张家口等十多个中国城市及其附近乡村采访中日军人、老百姓和中国抗日组织的领导人,综合有关情报,最后向苏联报告:战争将是长期的,日本难以取胜。斯大林参考佐尔格的报告,决定援华抗日,让中国拖住日本,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压力。  1938年5月,苏联远东军区留希科夫少将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方面叛逃。叛逃者立即被押到东京。留希科夫是负责苏联远东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除了掌握大量苏军机密情报外,还掌握了苏联谍报通信的密码,一旦被日本人获取,后果十分严重。由于佐尔格是单线与总部联系的,留希科夫没有掌握他的情况。因此,莫斯科致电佐尔格:尽一切可能得到“Y”(留希科夫的代号)的情况。佐尔格原打算在审讯他以前把他干掉,但由于日本军部对他严加保护,无法接近他。怎么办?正当他百思不得其法的时候,奥特少将给他来电话说有要事相商。佐尔格立即驱车前往。奥特开门见山地说:明天日本人要正式讯问留希科夫。为了表示德日友好关系,日本特高课同意柏林派特别调查组参加讯问,柏林指示他俩前去。佐尔格表面故作震惊,立即表示服从。审讯过后,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发了一份密电:熊已被解剖,兽医掌握了它的神经脉络和五脏器官位置。莫斯科接到电文后,知道留希科夫已将苏军在远东的情况和远东谍报密码交给了日本人,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堵住了缺口。  1938年,日苏关系十分紧张。佐尔格从日本社会的种种事件和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报告莫斯科:关东军正在积极准备向苏联发动武装入侵。苏军加强了战备。哈勒欣河之战前夕,关于关东军部署、武器装备、战争物资的运输等详细情报,又及时送到了莫斯科。开战后,苏军获胜。日本被迫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停战协定。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几个月前,有关这个问题征兆的报告同样送到了莫斯科,遗憾的是没有引起苏联的重视。  1941年5月,德国新任驻泰国大使馆陆军武官肖尔中校来到东京。作为佐尔格的朋友,他向佐尔格透露了希特勒可能将于6月20日或推迟二三天进攻苏联的情报。佐尔格彻底摸清情况后,用无线电通知莫斯科:德国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兵力为170个~190个师。  1941年8月23日,日本最高统帅部在东京开会,做出“今年不向苏联宣战”的决定。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报告了会议情况。斯大林从东线抽调准备用于对付日本进攻的11个步兵师约25万人到西线作战,将德军遏制在莫斯科城下。  约在1941年10月中旬,佐尔格又向莫斯科报告:日美关系相当紧张,日本不可能几周内向苏联开战。  ……  佐尔格的所作所为早就引起了日本宪兵和特高课的注意。但日本碍于日德友好而佐尔格是德国大使馆的贵宾,不敢轻易下手。东京警察厅曾将他的情人石井花子叫去盘问。花子说这纯粹是信口雌黄,根本没有这回事。实际上,佐尔格从未跟她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佐尔格知道石井花子被传讯后十分震惊,但表面故作镇静,并大胆而礼貌地批评警察厅打扰了一位盟国朋友,弄得警察厅长十分尴尬,只好赔礼道歉。然而,警察厅并没有就此罢休,决心从打击日本共产党入手。警察厅首先拘留了曾于1939年被捕的日共党员伊东立的管家青柳喜久代,通过她供出了美共党员北林智子,北林智子在受审时无意中提到了宫木的名字。日本当局立即逮捕宫木,宫木受刑不过,于10月12日招出佐尔格及其他小组成员。于是,佐尔格拉姆赛小组的全体成员均被逮捕。  苏联害怕佐尔格案件影响日苏之间的“和平”关系,矢口否认佐尔格是苏联间谍。  佐尔格在狱中,一口咬定自己是德国间谍,企图摆脱绝境。尽管受尽非人的酷刑,但他“对国际共产主义保持着金石般的信心”。  佐尔格战后还活着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佐尔格于1944年在东京被秘密绞死,终年49岁。  1964年11月5日,苏联政府追授佐尔格为苏联英雄。为了纪念他,苏联的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佐尔格命名。1965年,苏联还发行过佐尔格纪念邮票。  (徐永汉)


第十部分左权 将军(1)

  左权(zuo quɑn,1905—1942),中国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等职。  左权,原名左纪权。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黄矛岭的农民家庭。8岁时入当地私塾,开始接受旧式教育。1915年,村里办起“文明学堂”,左权转小学念新书。他刻苦好学,10岁即能为诗文,被乡里誉为神童。1922年秋,在亲友的资助下,左权得以进入醴陵县立中学(原为渌江书院)学习。  五四运动后,左权在县立中学,开始接触到大量新观念、新思想,开始认识到不强兵无以救国,决心投笔从戎,开始新的生活。  1924年3月,左权慕名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学校对招收的新生要求很严格,主要教授军事理论与实战知识,培养实战能力。左权有良好的文化基础,领悟快,受到教官器重,经常为别的新生进行示范表演。1924年10月,左权和军校同学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在实战中经受了锻炼。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当时黄埔军校里共产党很活跃,左权经陈赓介绍,于1925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左权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旋即参加讨伐陈炯明、统一广东的战斗。当时他担任连长,在3月13日的棉湖战役中,出奇制胜。回师广州后,又参加平定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战斗。由于左权率领的先锋连表现英勇机智,为平叛立下大功,战斗结束后,参加指挥战斗的苏联顾问契齐班诺夫对他大加赞赏,并传令嘉奖。  1925年11月,左权以学习和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选派赴苏联留学 W笕ㄊ紫仍谀箍浦?山中学进修俄文,1927年9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1930年夏天毕业,与刘伯承等一起回国。在苏留学四年,左权掌握了系统的军事知识,为以后出色的军事指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权回国后,被分配到苏区工作,担任新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闽西分校的教育长。1930年12月,红十军和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左权即被任命为该军军长。1931年春,调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参谋,6月升任参谋处长。12月,左权调任红五军团第15军政委。1932年4月,左权率第15军攻下南靖,配合红一军团攻破敌人天宝山防线,解放了闽南重镇漳州。不久,左权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1932年6月,当时统治中央的左倾分子怀疑左权在苏留学时参加过托派组织,撤销他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职务,调到红军学校担任教官。  1933年初,因战斗需要,左权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委作战局参谋,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但不久后再次受到审查。左权力辩自己清白无辜,最终审查没有结果,继续留在中央军委工作。1933年12月,左权出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左权和红一军团离开瑞金,踏上长征路途。  红一军团是长征的前驱,左权作为参谋长,各种事务性工作极多,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与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突破敌人一道道防线,过关斩将,在占领施秉、抢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通过小凉山、突破腊子口、直罗镇歼灭战等一系列战斗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到达陕北后,又发动了西征和东征。西征中的山城堡一战,歼敌1。5万人,被誉为战斗的典范,这次战斗就是左权和聂荣臻具体指挥的。1936年5月,林彪去红军大学任职,左权受命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第十部分左权 将军(2)

左权(前排左二)与彭德怀、叶剑英等在一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左权任副参谋长,随总部开赴晋北。11月,太原失守后,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区,准备以太行山脉为依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38年2月的临汾战斗中,左权率两个连的兵力迎战日军近3000人,予敌以重大杀伤。4月初,日军以3万余人的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合击,企图一举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左权与朱总司令详细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决定以第129师及第115师的一部分作为反攻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转到外线作战,而只留少量兵力在内线引诱、拖住敌人。4月中旬,第129师突然从外线向日军反击,左权指挥八路军总部兵力积极配合,在长乐滩血战一日,歼敌2000余人,大获全胜,日军九路进攻被全线击退。八路军乘胜收复十几个县,从而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久,八路军从山地迅速向平原地区扩展,在朱德、彭德怀、左权等领导下,开辟了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组织根据地人民与日军展开顽强的斗争。  1940年8月至11月,八路军为打破沉闷的局面,扩大影响,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当时朱德总司令回了延安,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了这次重要战役。早在7月中旬,左权就按彭德怀的意图提出了作战方案,并到第129师驻地与刘伯承、邓小平商量,刘、邓当即表示赞同。左权又到第120师驻地和晋察冀边区同贺龙、关向应和聂荣臻一起具体研究作战部署。为了这次战斗,左权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筹划和准备。8月20日晚,八路军出动115个团,约40万兵力,在民兵、自卫队员的配合下,向津浦、正太、同蒲、北宁、胶济、平绥、德石各铁路沿线的日军发动进攻,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大战的总指挥部设在山西武乡砖壁,1∶50000的军用地图占领了整整一面墙,左权在地图前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小自每次具体战斗,大至战役配合,他都精心筹划,全力以赴,力求克敌制胜。大战经过三个半月、大小1800余战,毙、伤、俘日伪军共计4万多人,消灭日伪据点2900余个,破坏了敌人的运输供给线,取得了辉煌战果。毛泽东称赞说:“百团大战实在振奋人心。”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史》一书中也写到:“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左权以他顽强的斗志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战斗的胜利做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势力”的号召,从1939年7月开始,到1940年初,在左权的具体指挥下,于山西武乡、辽县、黎地三县交界处的黄崖洞修建了一座较大规模的兵工厂,很快成为八路军在华北最大的军工基地。日军视黄崖洞兵工厂为眼中钉,宣称要及早除此心腹之患。1941年11月11日,号称“钢铁大队”的日军第36师团和第419混成旅团共5000余人分数路向黄崖洞兵工厂进攻,企图一举踏平之。由于左权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左权指挥总部警卫团采用“咬牛筋”战术,咬住敌人,稳打稳扎,使敌人的每次冲锋都付出巨大的代价。战斗到第7日,由于叛徒告密,黄崖洞北面桃花寨阵地被日军突破,警卫团被迫撤退。由于左权已指挥部队事先将机器设备全部转移,日军窜入兵工厂时,一无所获。此时增援的八路军第772团及时赶到,与警卫团前后夹击,终于将日军击退。这次黄崖洞保卫战历时八昼夜,八路军以1500人的兵力击退日军5000余人的进攻,歼敌1000余人。中央军委在《一九四一年战役综合研究》中指出,黄崖洞保卫战“应作为我军一九四一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942年2月,日军发动以辽县麻田八路军总部为目标的“二月大扫荡”,以失败而告终。5月,日军调集3万多人的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向八路军总部压来,想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5月23日,左权得到准确情报后,向彭德怀汇报,并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迎敌的策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会议决定总部各机关分散突围,以两个团的兵力在东西两头牵制敌人。战斗由左权直接指挥。24日晚,总部机关趁黑行动,准备通过敌人火力较弱的偏城东据点,往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区进发。一夜之间绕过日军三道封锁线,到达十字岭,暂时驻营休息。突然敌人1万余人从两翼包抄十字岭,并配备飞机轰炸。左权见形势危急,忙派人护送彭德怀和罗瑞卿迅速转移,由他自己指挥部队掩护。到25日上午,总部机关突出重围,左权在后面牵制敌人,不幸在最后突围时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36岁。乃是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左权将军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五年,呕心沥血,立下赫赫战功。他还结合战争实践,写出了《扫荡与反扫荡》等著名论文,为人民军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左权牺牲后,周恩来称赞他“沉毅坚忍”、“英勇忠贞”、“足以为党的模范”。朱德称他为“八路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丁方晓)


第十部分后记

  本书的编著工作,是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张继平教授和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李植楠教授的指导下,由肖石忠全面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肖石忠负责外国人物稿件,徐永汉负责中国人物稿件,褚银和刘新协助工作;肖石忠审阅、修改、润色全部人物稿件。张继平教授和李植楠教授审阅全部书稿,张继平教授为本书作 颉1臼榈谋嘀ぷ鳎?得到王诚汉、姜思毅、袁俊、石侠、莫阳、沈宗洪、王道平、肖裕声、孟凡俊等首长和领导的关心与鼓励;得到武汉大学胡德坤教授、唐希中教授、陈必达教授、罗通秀老师、刘华才老师、张民宪老师,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刘秀庭主任,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肖育才教授、黄文玲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范锡波博士,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秘书长张海麟教授,人民出版社邓蜀生编审、刘慰宁编辑,以及赵功德、车亚鹏、刘社爱、邓仕政、王锦侠、姜跃生、胡斌和田梅的支持与帮助。华夏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刘晨女士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并为此付出大量辛劳。我们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著工作,曾参阅大量中文与外文图书资料并利用其中部分照片资料。我们谨向有关作者、摄影者、出版机构或出版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为篇幅方面的限制和资料的相对缺乏,有些著名人物未能收入本书,这是本书主编引为遗憾的事情。由于作者学识水平的限制,本书的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将来再版修订与充实。    肖石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