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纯情小衙内 >

第118章

纯情小衙内-第118章

小说: 纯情小衙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大首领只管坐等好消息就成,俊臣在这里先恭贺大首领前程锦秀,鹏程万里,万望大首领日后多多提携。”温俊臣煞有介事的长辑一礼,表情恭敬诚恳,让人不容置疑他的诚意。
    “军师只管去,不过可要快一些。”王麻子咧着大嘴呵呵直笑,不过,他还没有乐晕头,心里还是很担心李文东出兵清剿,封死通往百陌城的所有通道。
    “大首领只管放心,李文东现在还无瑕顾及这边。”
    温俊臣安慰了他一通,据右军师祭酒传给他的情报,李文东退守百陌郡辖下各县,不得不分出一部份兵力驻守各县城,还得重点防范百陌城的“义军”和驻守在庄县一带的数万秦军,手里可调用的兵力少得可怜,否则,依着他性子,早出兵把王麻子给灭了。
    而且,为了配合他撤退,驻守在庄县一带的数万大军和百陌城里的“义军”会有一定的异动,给李文东施加强大的压力,令他无瑕顾及乌龙岗一带的义军。
    “那……军师还有何建议?”
    王麻子这才松了半口气,荣华富贵即将到手,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怕出事,甚至可说是怕死,自然希望温俊臣能给他出一些更加安全的建议。
    温俊臣想了想,问道:“大首领,咱现在还剩多少粮草?”
    
    第342章 无奈
    
    王麻子缺粮少衣,但还没有严重到马上断粮的惨状,至少还有一个来月的粮草支撑,实在不行,还可以宰杀军马解决燃眉之急。
    温俊臣给他分析一通,然后建议精减队伍,让那些老弱病残或伤兵跟随百姓先撤往百陌城,只留在三千骑兵就足够了。骑兵机动性强,速度快,情况不对时可立马开溜,就算李文东真敢出兵也追不上。
    还有,相信不出几天,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乌龙岗逃往这一边,除了留够十天左右的粮食,剩下的可以接济逃过来的百姓,只需要接济一餐,不让百姓饿死,能够撑到百陌城就行。
    送往百陌城的百姓人数越多,这功劳也就越大,底气也就越足,在那边越能站住脚,以后到了那边,升官封赏,什么都不会缺,这也是那边的意思。
    温俊臣担心这厮吝啬,不肯接济逃亡的百姓,不得不一再强调百姓的重要性。
    “行,军师大可放心。”
    王麻子把胸脯拍得嘭嘭作响,只要能升官封赏,他还真不在意那点粮食,就是十天的时间有点儿长啊。
    商量好之后,王麻子带温俊臣上山,拿出一部份金银珠宝交给他打点门路,然后精心挑选三千精壮,其余的弟兄全部跟随百姓撤往百陌城。
    换上干净终衣的温俊臣骑着一匹骡马,带着几大袋金银珠宝,率领十数万百姓浩浩荡荡的向百陌城方向行进。
    苍云大陆科技落后,人口就是生产力,稍有点远见之人都明白这道理,巫悠明白,他更了解衙内心思,衙内对人口非常重视,所以这厮在猛拍衙内的马屁,才会让温俊臣在撤离时,尽可能的动员百姓跟随,并且做足了接收的准备工作,城里屯积了大量的粮食,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各地调粮,安置流民的临时营房也搭建好了十几座,足以接纳四五十万流民。
    这些流民不可能全部安置在百陌郡,田地不够划分,得分散往各郡各县,反正都有崭新的房子,有安家费,有田地分,相信那些流民只会高兴得感恩戴德,不会生出不满。
    如此大手笔,动静自然是很大,卫大衙内想不知道都难,对这位擅长拍马屁的军师给予了肯定,不过,这厮又看上了任斌的一个美妾,强行收房,功过抵消。
    温俊臣率十数万流民抵达,卫大衙内、巫悠等亲自出城迎接,对于这些饱受战火荼毒,流离失所的饥饿百姓,香喷喷的大馒头和肉汤是最好,也是最实际的恩惠,全都跪下叩头谢恩。
    说实话,十几万流民不算多,但一下子涌过来,先前虽然做足了准备工作,仍把百陌城的文官们忙得气儿都喘不过来。
    有吃的,有住的,有防寒的火炭,这些唐帝国的百姓感动都来不及,哪会有不满,老百姓淳朴憨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谁统治都一样,他们欢天喜地的登记造册,去掉了唐籍,变成了秦帝国的百姓。
    甚至有不少百姓请求代写书信,寄给还留在乌龙岗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告诉他们这边的情况,让他们赶紧过来,留在那边,不被官军杀死,也会活活饿死。
    这事立时引起卫大衙内的重视,城里所有识字的都被紧急动员起来,帮流民代写书信,之后派人带上这些书信赶往乌龙岗。
    有王麻子的帮助,这些书信很快就送到乌龙岗上,这下,整个乌龙岗都沸腾起了,之前还有所担心的百姓不再犹豫,立时拖儿带女,除了带上吃的和少量衣物,尽可能的轻装上路,成群结队的赶往百陌城。
    其实,也无需怎么动员,乌龙岗的存粮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解决六七十万百姓的饥饿问题,加之官军对乌龙岗要塞的攻击实在太猛烈,失陷在即,留下来也是死路一条,迁往百陌城,或许会冻死在半路上,但仍有一线生机,百姓们可不想坐以待毙。
    王棠不仅没有阻拦,相反,他尽可能的给予大撤离的百姓方便,甚至指定一些有名望的人负责带队,能够结伴而行,一路上相互照应,这生存的机率就大一些。
    大量的百姓撤离乌龙岗,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反倒得到缓解,王棠拼命的率众抵挡官军的疯狂进攻,尽可能的为撤离的百姓争取生存的时间。
    他和一干心腹也安排了后路,家眷也混在数十万百姓之中撤往百陌城城,区别是一路上都有护卫护送,吃穿都不缺。
    仍留在小巫山上的王麻子也没有吝啬,他听从温俊臣的建议,在路边搭建几十座粥棚,熬出香喷喷的肉粥接济疲惫不堪的饥饿百姓。
    此举得到百姓的感恩戴德,好评如潮,之前的各种坏名声被洗刷掉,名气唰唰的往上直飚,超过了许多义军首领,差一点就能跟王棠齐名。
    加上温俊臣又从百陌城赶回来,还紧急运送来不少粮食和一些家禽牲畜,王麻子想不大方都不行,东东是别人的,好名声却由他赚取,这样的好事上哪找?
    百陌郡辖下诸县,阳县靠近庄县城,陈县靠近百陌城,两县的背后是西林县,李文东就坐镇西林县,县内驻有三万人的兵马。
    任斌原有近八万人马,强攻百陌城折损近半,加上他从长川带来的八千人马,还有紧急征召的一万多青壮,凑够了六万人的大军。
    百陌城虽然丢失了,但其辖下诸县都在,李文东明知这些县城已如鸡肋,但没有大王的圣命,他不敢轻易放弃,只得分兵把守,每县几千兵马,阳县不远就是庄县城,那里驻扎有七八万精锐秦兵,他至少得留一万五千人驻守,阳县靠近百陌城,也得留一万五千人把守,他留三万人马镇守西林县,其实是担心两县受到秦军偷袭,他随时可以出兵增援。
    因此,他手上根本没有多余的兵马可调动,才任由王麻子在小巫县一带横行肆虐,他也知道大量的百姓从乌龙岗逃出来,前往百陌城,奈何他无兵可调,哪敢拦截。
    据夜不收所报,驻扎在庄县的七八万精锐秦军和百陌城的义军同时有异动,他除了加强警戒外,什么也做不了。再者,数量如此庞大的流民,他就算拦截下来,也没有足够粮食供应。
    没有办法解决流民的饥饿问题,强行拦截的结果只会是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百姓逃进百陌城里。
    
    第343章 官二代的楷模
    
    “什么,近百万流民?”巫悠被手中的塘报给吓得脸都绿了,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珠子。
    若大一个百陌城,不算先前涌入的十几万流民,满打满算也不足二十万人,一下子涌来近百万流民,不把城池给挤爆才怪。
    即便先前做足了接收大量流民的各种准备工作,但他估算最多也就五十万人以下,而且估算是陆陆续续过来,所以,大半临时营地仍在紧急建造之中,现在流民的数量翻了一倍,还是一次性的狂涌而来,这玩笑开大发了。
    卫大衙内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大跳,心中既高兴又紧张,唐帝国内乱,死伤的人不计其数,现在又失去百万流民,绝对伤到了筋骨,休养生息十年都未必能够恢复元气,彼消我长,秦帝国国力又增涨不少。
    不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这安置工作也真够要命的,光是粮食的消耗就能要了他的小命呐。
    为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卫大衙内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百陌城里所有的高级官员都被召来开会。
    其实,巫悠先前所进行的安置工作很好,只需要沿着他的方案进行下去就行,最要紧的是解决流民的临时居所和粮食、布匹、棉花、卫生这几方面的问题。
    有人提议限制流民每天的粮食供应,但却给卫大衙内当场否定,限制粮食极可能引发流民的不安,如果被心怀不轨之人再散布一些流言,越发引起流民的恐慌,严重的可能引发骚乱,所以,粮食、布匹、棉花只能从各地紧急调来。
    临时营地和房屋倒容易解决,地方有的是,只需要动员流民伐木建筑就行,只不过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加快建筑的速度而已。
    卫大衙内一声令下,所有大小官员立时忙得鸡飞狗跳,大量的信使持着他的令谕赶往各郡县,着令太守县令紧急调粮。
    住在城外临时营地里的所有流民都被紧急动员起来,伐木的,搬运的,凿冰挖地的,总之都卖力的干,百姓们都没有怨言,人家供给吃的,住的,穿的,让他们干活儿是应该的,何况还是帮助他们即将到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
    所有的人都忙鸡飞狗跳,卫大衙内却在太守府里大摆宴席,巫悠坐陪,客人是百陌城里所有的世族豪绅商贾,总之都是有钱的主。
    卫大衙内没跟这些大款客气,开门见山的说明宴请他们的目的,我现在有困难,希望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捐点粮食布匹什么的都行,大家的人情,我会记在心里。
    这一番话,摆明了是白要,至于什么人情会记在心里,你可以理解为衙内是在开空头支票,也可以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真的记住了这份人情。
    一众大款的脸上顿时皱成苦瓜样,前些天刚送了大礼,这会又张口索要,这也太狠了吧?
    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轮流倒苦水,说什么家底不够丰富,今年收成不好,又接连碰上战事什么的,总之各种借口,仿佛他们也是穷得一日两餐都吃不上的穷人一般。
    他们心里也清楚,不捐就会得罪衙内,只怕连门都出不去,捐太多又肉痛,因此先哭穷,等会捐少也有理由。
    不少人象征性的捐了一些,也有小半人捐出不少,他们心中的想法大体相同,都是颇有眼界,看得长远一些,当是真心依附的投资。
    就算衙内真的是开空头支票,他们损失了一笔,但只要田地在手,半年就能赚回所有的损失,犯不着把衙内给得罪了。
    当然了,如果衙内不上道,还继续以各种借口压榨他们,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别怪他们学着王棠闹玩儿。
    把这些大款送走后,卫大衙内让巫悠把所有的捐款名单收好,将来好兑现他的承诺。
    有了部份大款的大力支持,卫大衙内的压力得到较大的缓解,但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头痛的事儿需要处理。
    这些流民不可能都住在百陌城,需要分流到各郡各县,这就需要各郡县的太守县令全力配合,做好尽快接受的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很繁琐,总之能够累死人。
    分流这百万流民所面临的各种麻烦太多了,就比如这能把人冻死的鬼天气,对流民的迁移过程就是个严峻的大考验,弄不好还有可能出意外,卫大衙内可不希望出什么让人心情不好的意外。
    这个工程实在太庞大了,卫大衙内不得不催促巫悠和田豫赶紧想出解决的好办法来。
    如今,左军师祭酒田策之子田豫,温子山之子温俊臣都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官二代中的翘楚人物,得到了卫大衙内的重用,象鹰扬郎将夏侯义之子夏侯衡,表面上是受到了颇为严厉的处罚,实则正得衙内全力栽培,有统掌中央军团的锦秀前程,不知多少人眼红羡慕。
    三人是官二代的翘楚,也是学习的楷模,却把同辈的世家公子哥、官少们给害惨了,他们家的老爷子发了狠,玩命的往死里栽培,别说还想要拎鸟笼逛青楼把良家小娘子了,长辈们栽培之严格,学习强度之大,让你连个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长辈们要求的条件其实也不算很高,不要求你有田豫、温俊臣、夏侯衡那种水准,有人家的一小半就算过关,最起码也要比同辈中人高出那么一点点,达不到?行,月钱减半,这辈子别想迈出大门一步,省得给老子丢人现眼。
    这一时间,不管是世家子、官二代还是富二代们,这心里的幽怨比独守空帷,漫漫长夜何了的寡妇还甚,这三个家伙害人不浅啊。
    于是,各地的百姓发现拎着鸟笼子,带着一大帮家奴耀武扬的纨绔郎君几乎绝迹了,专供纨绔们斗鸡斗蛐蛐垒长城的场地空无一人,当街调戏良家小娘子的事件呈几何倍数的下降,就连青楼里的红阿姑们收入也大不如从前,那帮败家仔们好象人间蒸发一般,半月都不见一个。
    姑娘们也要吃饭,也要赚银子赎身从良,一掷千金的败家仔们都集体失踪了,她们只好把目标转移到那些真正上了年纪,却很有钱的大老爷身上。
    
    第344章 百万流民
    
    当百万流民中最前面的一拨到达时,全城,全城上下忙得鸡飞狗跳,大小官员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场面看似混乱,实则各部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安排百姓先喝上香喷喷的热呼呼肉汤,啃过二个大馒头后,到指定的地方排队登记造册,领取过冬的棉衣棉被和日常的一些必须品等物,再步行个二三里,进入指定的临时营地,住进简易的帐蓬里。
    安置好之后,男男女女再排队到指定的大澡堂,洗上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统一集中焚烧,这个流程是硬性规定,卫生必须讲究,以免发生疾病并传染。
    一些重病的百姓被安排进临时搭建的医院医治,由家属护理,小病诊治开药后可回营地,大多百姓是冻伤,消毒后上药包扎,基本没事。王棠等义军首领的家眷,卫大衙内给予了一定的关照,他们住的是大户腾出来的房子。
    总之,如此安排,无人有怨言,所有百姓都感恩戴德,感叹能够加入秦籍是他们此生修来的福份。
    在安置这一大批流民期间,首批流民已由官员引领,带上他们的行囊,拖儿带女,浩浩荡荡的前往他们的新家。
    此时,大雪已停,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直没至膝盖,但行进中的百姓没人叫苦叫累,因为每一户都将住进崭新大房子,分到田地和日常的生活用品,而且还减免一年的赋税,日子有了盼头,心里除了感恩,感觉浑身的力气都使不完。
    为了加快分流工作的进度,尽可能的减少百姓的迁徙劳累,卫大衙内征用了大量的牛车马车,组建成几支运输大队,轮流载运流民,到达分流的郡县后,就是当地父母官的事儿了。
    卫大衙内还担心各方官员安置不够力,还派了专门的官员随行监督,甚至还让黑衣卫统领丁喜派出不少黑衣卫密谍暗中监视,以确实安置工作落实到位,或受当地人的排挤刁难,以便能让这些原唐籍百姓能够尽快融入、习惯当地的生活习俗。
    工作量之大,各种物资与钱财的消耗不亚于一场持续一年的大战争,之前派虎豹铁骑到处洗劫赚到的那笔横财基本都投进去了,卫大衙内肉痛,但科技极度落后的大陆,人口就是生产力,大量的流民增强了帝国的综合实力,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唐帝国的国力。
    当然,耗费如此众多的财力物力,也难免有人想不通,保王党就接连上书弹劾,都给独揽朝权的丞相卫煌压下,双方又打起口水仗,把个庄严肃穆的金銮殿闹腾得象菜市场,这越发令卫煌心中不爽,寻思着如何收拾几个闹腾得厉害的老家伙。
    此时,乌龙岗要塞的战事异常的惨烈,唐军疯狂进攻,王棠率残存的义军拼命抵抗,直至百万流民安全撤离,剩下的少数流民依恋故土,死也不肯离开生活了几辈子的家园。
    王棠已经做得够仁至义尽,面对官军的疯狂进攻,他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残存的三千多义军在南北两城门堆放大量的干柴杂草,放火阻挡官军的追击,然后率残部撤出乌龙岗。
    王麻子和温俊臣率三千骑兵在乌龙山险道的半道上接应,或许是天命,或许是王麻子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他的坐骑突然失蹄,摔下万丈深崖,连尸首都找不到。
    温俊臣理顺成章的接管了他的三千部下,接应到王棠后,迅速向百陌城撤退。
    李文东坐镇西林县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帝国的百万流民逃进百陌城,却无力可为,他还知道王棠兵败,残部正在撤离,却没法派兵堵截,因为驻扎庄县的数万精锐秦军和百陌城的义军似乎有攻打阳县城和陈县城之异动,他不得不严加提防。
    在温俊臣的引领下,王棠率残部抵达百陌城,卫大衙内亲自出城迎接,他的礼贤下士令王棠感动不已,当即跪下宣誓效忠。
    王棠被封鹰扬郎将,归入卫大衙内统率的中央军团,他的一众部下皆有封赏,不过,在掌兵之前,还得进入帝国军事院校学习半年。
    他和一众部下感激都来不及,哪敢有半点不满,他在唐军中虽然也是军官,但只是基层军官,手下百八十号人,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多是大头兵,能封这么高的官已是恩赐。
    镇守平塘险关的夏侯复也接收了三十多万流民,其中半数是清峰寨义军的眷属,他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接下来,卫大衙内除了命镇守边关的将士严加防范外,帝国开始进入休养生息期。
    唐帝国境内,韩瑞统率大军击溃了以王棠为代表的东部义军,收复了乌龙岗要塞等失地,恢复了与百陌郡的交通运输线。
    不过,大军狂攻乌龙岗要塞时损失颇重,破城后,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