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臣镰足痛苦万分,更令他痛苦的是,他还得卑躬屈膝代替重伤的儿子向唐朝使臣请罪。
尽管中大兄皇太子一再请求他忍耐,中臣镰足在见到那个长着一双桃花眼的唐朝使臣时,差点脑溢血!
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好容易送走了小李相公一行唐朝来的使臣,中大兄皇太子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倭国都城附近发现了大量蝗虫,已经有成灾的趋势……
而雪上加霜的是,九州太宰府的民众因为忍受不了沉重的徭役,起义了。
这还不算,在远离近江王都的一些地方贵族因为不满中大兄皇太子说修订的《近江令》你关于贵族土地、奴仆国有化的决定,也趁火打劫,暴动了…………
而倭国朝中的保守势力原本就不满革新,当即也向中大兄皇太子施加压力。
而原本该为中大兄皇太子出谋划策的内大臣中臣镰足却因为爱子受创,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一直卧病在家,完全帮不上忙!
在这内外交困,一时半会儿没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中大兄皇太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
病重的中大兄皇太子生怕大化革新会因为他的倒下而失败,当机立断册立了亲弟弟大海人皇子为太子,让他摄政监国。
而已经平安回到长安的小李相公,听说倭国的大海人皇子已经成了太子,不由勾唇一笑:机会来了!
当晚,李小九陛下刚刚准备搂着亲亲娘子做点不和谐的运动,忽然听到小顺子在外战战兢兢禀告道:“圣人,小李相公叩阁求见……”
作者有话要说:又抽了,害得俺半夜爬起来改乱码= =
亲们以后索性中午之后来看新章比较保险~
第304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01
如今政事堂里有两个李相公;一个自然是首相李绩老爷子,这位一向是起到给李小九陛下撑腰作用的;平时也很少发表意见。另一个便是备受圣人和皇后娘子宠幸的,隐隐有下一任首相的势头的小李相公。
小顺子可是皇后娘子的心腹之人,若是别人此时来叩阁,估计他也难得进来触霉头;偏偏是皇后娘子最看重的小李相公来了,这个……
死就死啦!
小顺子硬着头皮禀报完小李相公叩阁的事;就缩到一旁装死。
吴诩今天白天在后宫检阅了一遍李小九的那些嫔妃和皇子皇女们的生活情况;又特地留了几个重点关注对象私下谈话;脑细胞都死了一大把……
可怜见的,李小九如今的后宫真是凄凉地要命,嫔妃妹子们的数量一只手都数得完,皇子皇女还算有几只,只不过像李宽那些早已成年的皇子都只能在吴诩面前拜见一下就必须撤了,最小的四皇子李素节今年也到了之官的年纪。这娃也是可怜,生母原是后宫除了皇后之外最高贵的贵妃,他又生得聪明伶俐,当初差一点就登上了东宫之位……
结果造化弄人,萧氏被贬后,李素节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虽然还是亲王,封号却已经从令人遐想的‘雍王’改为了郇王。如今这娃都到了之官的年纪,居然还没人提起他的婚事……
吴诩不禁唏嘘万分,本想留李素节吃个饭的,结果把那娃吓得半死,死活不敢留下来,她只好把人放回去了。
至于李素节的那两个妹妹倒是比较可爱,大的那只按当地习俗来看已经可以许人家了,小的那只还只有吴诩膝盖那么高。两个娃衣着打扮还算可以,但身上实在是没几两肉,看来二郎所说的事果然不假,这两个小妹子在宫里确实受委屈了!
吴诩当时还留了小徐妹子一起用茶点。
小徐妹子如今是宫里除了吴诩之外位份最高的宫嫔,平时也经常帮着吴诩管理后宫的事务,唯一一点缺憾就是她膝下空空,二十二娘出嫁后,她身边就没有孩子可以解闷了。
所以,徐娘子看两个小贵主儿那热切的眼神,连吴诩都感觉到了……
于是,小吴同学便做了个顺水人情,直接做主把两位小贵主儿放在了徐贤妃的名下。
处理完一堆杂事后,吴诩才回百福殿,再摆平殿中嗷嗷待哺的三个娃,她都快累死了!
偏李小九这货还不让她好好睡觉,莫名其妙地乱发*情,要不是李三这个时候忽然来叩阁,她真的很想把他一脚踹下床去。
“他到底有什么事?!”李小九陛下各种火气十足,于是倒霉的小顺子直接成了炮灰。
“半夜叩阁,定是有要事!”吴诩使劲退了一把还压在她身上的某人,催着他赶紧换衣服。
李治不情不愿地起身,把侍人都叫了进来,就让他们伺候他穿衣服。
“媚娘你就别起来了……”青年一看吴诩也让宫人们给她穿衣服,不由道:“这更深露寒的,你可别受凉了……”
“您还是顾着自己吧,圣人!”吴诩闻言,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也不知道是谁,前不久刚刚风寒痊愈,这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温饱是那啥了!
“我猜李三这会儿子过来八成是得了倭国的什么重要情报了,我也要去听一听才行……”吴诩自从李三郎他们从倭国回来,就一直没机会召人进宫问问倭国的情况,这会儿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可以打听情况,她哪会放过。
李小九陛下听吴诩去见李三郎是为了倭国的事,也只好闭嘴了。
大唐对倭国的种种对策,吴诩都事无巨细参与其中,连载坐月子期间也不忘询问最新情报,李小九知道他就算想劝她也无济于事,如果惹得阿武生气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两人匆匆换上常服,随便挽了一下头发就到前殿召见李义府。
小李相公也是一身常服,不过服色确实与他官服一样的大红色,束腰是黑色加宽版的,令青年的腰看起来像是不盈一掬似的,让人看了就转不了视线……
吴诩乍一看李三郎这身装束,也微微一愣,不由自主转头去看李小九陛下已经有些松软的腹部……
李小九陛下一直在注意吴诩的神色,见她毫不掩饰地打量着他的肚子,脸立刻就黑了……
“李卿这么晚叩阁,所为何事?”李小九陛下的问话里怨气实在是太重了,李三郎也不由一凛。
“启禀圣人、娘子,微臣得到线报,倭国境内发生饥荒,那倭国太子病重,立其弟为皇太弟……”李三郎着重介绍了一下这位新出炉的皇太弟大海人皇子的详情。
吴诩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倭国的历史她也是这些年才恶补起来的,尤其是从隋朝时期的圣德太子到现在的中大兄皇太子这一段时间的几个倭国实权领导者,她发现倭国的王基本上很少执掌大权的,真正手握实权的往往是朝中大臣或是其直系血亲。
从圣德太子开始,日本就开始学习中华的先进文化,每隔几年都会派遣使者到大陆来学习……
中大兄皇太子显然也想学习圣德太子的做法,尤其是在白江村之战后,他应该已经发现了两国的差距有多么巨大,改革是必须的,可是要想依葫芦画瓢,一夜之间就做到大唐这样的地步,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中大兄皇太子改革会受到国内贵族的抵制,那是吴诩完全能够预料到的事,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个中大兄皇太子身边还隐藏着大海人皇子这样一个激进派,这货也太能伪装了,居然装出一副花花公子的样子,差点把李小狐狸都给骗过去了!
“连你也觉得这个大海人皇子颇有手段,那这次倭国贵族叛乱应该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对么?”吴诩原本想着这次倭国内乱,正是进军岛国的好机会,不想倭国还是有几个人才的嘛。
先前她就听说中大兄皇太子身边的中臣镰足是个能臣,此人在一日,倭国的内政就稳定一日。现在又出了个大海人皇子这样的领袖型人才……
难道,倭国的气数还未尽?
李三郎听吴诩的语气,就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便道:“娘子不必忧虑,那大海人皇子虽有几分雄主之气,却羽翼未丰,况其国相中臣镰足与倭国太子已生嫌隙,更不会倾心辅佐大海人皇子,君臣不和,迟早会出事……”
“中臣镰足与倭国太子生隙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这个中臣镰足是中大兄皇太子铁党吗?当初孝德天皇为了拉拢他,连自己最宠爱的妃子都派出来交好他了,都没让他改变心意,这李三郎一出马,居然拆散了一对好基友,不要太牛哦!
关于小李相公牺牲色相解决了中臣镰足唯一的儿子这件事,李小九陛下当然是知道的,吴诩却不知道,所以她这一问,在场的两个男人都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朕听说那倭国太子年纪也不比朕大多少,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传位给他弟弟……”其实李小九陛下想说的是,但凡是帝王,又是还在壮年的,谁会愿意分权给另一个人,哪怕是最亲密的弟弟也不行。
小李相公显然也是这个想法,接道:“圣人说的不错,其实那倭国太子的病并不致命,顶多三个月之后,就能不药而愈,不过,到时其弟正独掌乾坤……”那啥,兄弟倪墙是迟早的事。
“微臣刚刚得到消息,那倭国太子的一个采女刚刚生下一个王子……”
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中大兄皇太子的心理大概也会发生变化吧。
吴诩还在纠结中臣镰足的事,乍听李三郎说那中大兄皇太子已经有了合适的继承人,立刻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和他亲弟弟赵匡义的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同样是帮助哥哥打下江山的弟弟,也同样是文武双全、执政能力超强,又颇有人望,最后被兄长属意为继承人的弟弟……
不知大海人皇子能不能像赵匡义那样在最后时刻绝地反击当上一把手呢?
正如吴诩所想的那样,倭国的中大兄皇太子和其弟大海人皇子真的上演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的故事……
在中大兄皇太子病重期间,大海人皇子执政监国,立刻收起了平时那种慵懒的劲头,雷厉风行派兵镇压了九州太宰府的起义和东海道的贵族暴动。
之后,大海人皇子又杀鸡儆猴宰掉了好几个老牌贵族,其铁血手段果然让我国上下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但对于蝗虫灾害,大海人皇子还是有些无能为力,只能效仿中华古代的贤君那样,减免税赋,发放救济粮食。此举为大海人皇子在倭国中下层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对他感恩戴德,他的声望也远超过了其兄长中大兄皇太子。
这让在病重原本心理就脆弱的中大兄皇太子很不舒服,而接下来的一件事让他对自己的弟弟彻底起了戒心。
显庆四年八月,倭国蝗灾从近江周围蔓延到了全国范围,而此时中大兄皇太子也基本病愈了,却发现他当政时对于地方豪族的一些限制律令都被弟弟大海人皇子解除了,这使得国中有相当一部分贵族开始支持大海人皇子。
而他最信任的内大臣中臣镰足也因为大海人皇子送给他的姬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而开始对大海人皇子‘亲切’起来……
中大兄皇太子感到了一种类似背叛的感觉,心里痛苦不堪,面上却拿权势越来越大的亲弟弟一点办法也没有……
于是,中大兄皇太子开始渐渐沉迷于佛教,不过他到底是当政多年的倭国一把手,即使企图借助宗教转移痛苦,也没让他对权势放手。
在中大兄皇太子回朝之后,他就开始不顾大海人皇子的反对,强硬的实施限制贵族和地方豪族权力的种种律令,背地里又开始打击那些支持大海人皇子的贵族,渐渐架空大海人皇子的权力,同时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
显庆四年末,中大兄皇太子接着新年之际宣布即位,但在确立太子时,却出人意料地立了自己那年仅两岁的儿子大友皇子!
此举引起了倭国政坛的轩然大波,支持大海人皇子的势力与新王的势力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
作者有话要说:从内而外搞定倭国=。=
第305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02
相较于倭国国内因为立太子的事闹得整个春节都火药味十足;大唐这边可是其乐融融。
新年来临之际,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显庆四年是个非常祥和的一年,老天爷很给面子的没有降下任何天灾,而大唐对外的几次征战都大获全胜,还顺利干掉了一直威胁大唐东部的高句丽;使得大唐国土往东绵延了近千里,还把渤海黄海等近海都圈为了本国内海……
李小九陛下很高兴。
显庆四年也是他扬眉吐气的一年;先前近十年时间;他都一直在自家老爹李二陛下和舅舅长孙无忌的阴影下;根本没法施展自己的拳脚,好容易摆脱了那两位长辈准备自己当家作主,结果自己的身体又不争气,在榻上躺了好一阵子,险些又被压回原形。
幸好他有一个好娘子,在他无力掌控朝局的时候,把里里外外的事务打理得十分妥帖,连李绩老爷子和杜正伦这些老相公都没话可说。
新年家宴之上,李小九陛下忽然觉得那些因为难得一睹天颜而打扮得十分艳丽的宫嫔们十分碍眼……
于是,在春节之后皇帝陛下的讲话中,李小九陛下特地提到了如今后宫嫔妃稀少,不需要养这么多仆从来浪费国库开销,所以他打算放出太极宫中一半的宫人。
此外,原先吴诩答应李小九为后宫重新修订各种制度规章,结果因为生孩子、代政等等琐事忙得半死,当然就顾不上管这事了。
如今李小九陛下一想起这件事就愧疚不已,也不再把后宫的事来烦吴诩,只私下让许敬宗悄悄弄了个新的后宫规则,新年伊始就跟着诏书一起发下去了……
新宫规里,把四夫人的位置裁了一半,从一品妃直接取消,才人以下的位份也撤销,而且每个位份的嫔妃数额也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如今新规定是正一品妃子只能有两个,九嫔一共九个,婕妤、美人、才人三个位份有原来的二十七人改为九人,宝林采女等位份的宫嫔全部没有了,原先在这个位份上的,但凡没被宠幸过的宫妃全部改为女官,服役够年限可以允许出宫。
李小九陛下的后宫原本就没什么人,这一改革,对后宫那些成日见不到圣人的妹子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呢。
吴诩原本还以为李小九会趁着显庆四年的君威,在纳几个功臣家的女子充掖后宫呢,不想李小九不但不收人,还放了不少出去。
没了偶尔一两次的年轻漂亮妹子看,吴诩表示相当郁闷……
放后宫女子这件事自然是受到了大唐上下的一致好评,连取消嫔妃位份,改低级嫔妃为女官这一举措也收到了一干御史的赞扬,称颂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古今少有的勤俭仁德帝后。
新年诏书下发之后,李小九陛下依然是大封群臣和皇室宗亲。今年还比较特殊,因为前一年几次对望战争,大唐不但都大获全胜,还搜刮了大笔财富土地回来,所以李小九陛下赏赐起人来丝毫不觉得捉襟见肘了!
功臣中以李绩老爷子这个平定高句丽的统兵大元帅为首,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等在半岛上立下攻城之功的人个个都加三级勋爵,赏食邑一百户。
其中,刘仁轨、薛仁贵和孙仁师等人还有歼灭倭国船队的大功,另外又官升三阶,赏五十户食邑和千金。
至于朝中一干文武也各有升迁,其中小李相公因为摆平了西边的吐蕃,不令其在大唐东征的时候在背后捣乱,以及这次东渡倭国手机了大把有用的情报,定为首功,被加封为河间郡公,赏食邑两百户,官阶也升到了杜正伦之上,仅在李绩之下,名为亚相,实为政事堂的一把手了。
以白衣之身,年纪轻轻就封侯拜相的,前朝也只有马周一人可与李三郎相比拟。
小李相公如今可是长安最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不仅因为其地位权势,更因为他至今还是单身……
不说整个长安城的贵妇都琢磨着怎么把这长安最美貌最有权势的郎君拐回来做女婿,却说这位小李相公加官进爵之后就天天躲在宫中的办公室,连吃饭睡觉也不回他在长安的府邸。
长安城的一干贵妇抓不到人,自然十分郁闷,而整天看见小李相公在宫里晃荡,还时不时去皇后娘子那里串门的李小九陛下和太子殿下就更郁闷了!
过了年,太子殿下就满十岁了,按时下的风俗,这个年纪的男孩已经可以独居一院,可李弘小朋友显然是不愿意离开母亲和弟弟到空荡荡的东宫去住,而吴诩这货根本没意识到儿子已经是大人了,也根本没想到这一茬,于是太子殿下的迁宫话题一直没人敢提……
李小九陛下以前倒是看几个儿子整天围着吴诩,感到十分不爽,现在多了一个该死的李三郎在百福殿进进出出,害得他在两仪殿办公都不安心,也成天往百福殿!
这样下去不行!
李小九陛下连‘赏给李三郎一个河东狮拴住他’这样恶毒的主意都想好了,可吴诩的一句话就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长安这里的地势太低了,每年春天太潮湿,夏天太闷热,秋天太干燥,冬天又太冷,实在是不适合做都城……”小吴同学作为一个南方人,对长安的气候早就颇有微词了,这天见完李三郎后,吴诩就跟李小九说起了这事,她对长安没啥归属感,说起京城总会想到北京……
不过迁都是大事,不慎重点不行。
就算现在国库有钱了,大唐的地盘也变大了,要提迁都什么的也得有个合适的理由才行,否则就算是铁杆帝党也不会轻易赞同的。
李小九倒是没想到吴诩会提起这种大事,他不由沉默了。
一国之都一般都是在国之中心,最易守难攻之地,自西周以来,长安就一直是各朝各国首选的建都之地。雍州之地又称为“关中”、“秦中”和“八百里秦川”之地,是渭河的冲积平原,渭水及其七条支流:灞、浐、泾、沣、滈、潏、涝,如网交织于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而长安城东有崤山;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濒黄河,其地势险要可见一斑。
至于吴诩所说的长安地势低洼,四季常感到各种不适也是事实,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极宫年代太久,宫殿过于陈旧,以致居住的人总会感到阴暗潮湿窒闷之感。尤其是太极宫的地理位置还比较低,即使是在最干燥的秋季,太极宫靠北边的一些宫室还是潮湿得要命,只是吴诩不大知道而已。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