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夫人神算-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脖颈光滑洁白,在阳光下——没有喉结。
“啊啊啊夫夫夫夫夫人!”小厮激动地往回跑,一路跑一路叫唤道,“姑娘回来啦!”
她脚步一顿,摇头苦笑了片刻,缓缓地拾阶而上。坚硬的石阶反射着阳光,府里已不如昔日的人声鼎沸,显出一片空旷与静谧。她略微停顿了片刻,吱呀一声推开大门,缓缓地走了进去。
时隔七年,再一次回到了这里。
姑娘归来的消息霎时间传遍了整座府邸,丫鬟们都偷偷地丢下手头的活儿,一个个偷偷摸摸地盯着她瞧。宋朝不是唐朝,这里极少有女子会穿男装,更别说扮成一位男子归来了。她慢慢地走进府里,一个个地认人,这一世的母亲、兄长、祖母、姨母……
不知是否是她的错觉,这次回府,她总感到府里的人少了许多。
很快韩夫人便解开了她的疑问。府里的人确实是少了许多,因为前些年韩琦支持新政的缘故,朝中反对他的声音极大。他从一开始,便做好了被罢官的准备。
前些天官家那里甚至顶不住了,将要松口罢官,但被一场史无前例的胜仗打消了念头。
西夏国已经做了宋朝数十年的心腹大患,如今心腹大患已除,宋朝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原本压在皇帝身上的无形压力——西夏国主、河西走廊、军费,就此消解了一大半。反对的声音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里,松松软软的,不成气候。
本来已经被打压到极致的新政,因为西北的胜仗,又慢慢地恢复了生机。
这些都是韩夫人说给她听的。韩夫人身在汴梁,距离漩涡的中心最近,朝中有什么风吹草动,她作为韩府的主母,需得在第一时间知晓。
当天傍晚,韩夫人替女儿洗尘的时候,外间传来了消息,说是郎君今晚不回来了。
因为那位科举出身的将军,生生把西夏国一口吞并的将军,他在朝中明确地表了态,要支持这几年的新政。而且——他还与皇帝私下谈了整整两个时辰,皇帝出来时,整个人都是精神饱满的。
要知道,皇帝这几年忙得焦头烂额,精神早已经大不如从前。
韩琦没有离开,那位年轻的将军没有离开,甚至连几位被边缘化的朝臣,也被连夜召进了宫里。谁都不知道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唯有在韩府里,一片碧绿的龟甲被烈火炙烤,弥漫着袅袅烟雾。
————————————
云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但每回一做,都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她在龟甲升腾而起的袅袅烟雾里,看到了皇宫里的情形。皇帝和朝臣们围坐成一圈,正在低声交谈着些什么。传言中这位皇帝温和无害,从来不会在朝臣面前摆架子,如今看来,果真是温和得有些过分了,简直不像个皇帝。
在那些朝臣们中间,她看到了那位年轻的将军。
年轻的将军勾起一抹笑,眼神有点儿漫不经心。他的手里缓缓铺展开一幅泛黄的卷,那是一幅地图,用极细的笔画勾勒出了山川地貌。云瑶记得,那不是西面的地图。
她在西面住了整整七年,见到过的地图数不胜数,早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清晰的轮廓。
那不是西面的地图,倒像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加上一条险峻的山脉。
“燕云十六州。”
年轻的将军轻轻点着那幅图,嘴角勾起淡淡的一抹笑。
他身旁的韩琦蓦然站起身,大口大口地喘气。
坐在最前方的皇帝皱了一下眉,喃喃道:“这太疯狂了。”
“但现在是最合适的时机。”年轻的将军将那副图慢慢地卷起来,双手递交给皇帝,一字一顿地,缓缓地说道,“吞并西夏国,他们的士气正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
照宋朝这种绵软的文人之风,要是军士们懈怠下来,将来不知要到多少年之后,才能找到第二次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以及。”他缓缓地说道,“还可以予他们一个奖赏:立军功者,可洗去脸上的刺青。”
韩琦愕然地看着他,呼吸声越来越大,瞳孔微微地缩了起来。
这太疯狂了。
即便是韩琦,即便是支持新政的官员,也从未考虑过这个疯狂的计划。
年轻的将军不急不缓地说道:“他们会拥护官家。”他略微停顿了片刻,才又续道,“官家想必也不愿看着他们做大,对么?”
他的声音沉稳且有力,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皇帝微微动容。
从他年少登基起,就一直处在许多人的阴影下。他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刘太后,还是朝中的许多老臣,都比他强上许多。但这种感觉太憋闷了,他不能立自己喜爱的人为后,不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是这一场新政……
年轻的将军维持着原先的姿势,将那卷地图持在手心里,双手递给了皇帝。
这是一个完整的计划,一个疯狂却又诱。人的计划。
皇帝如同被蛊。惑了一般,缓缓地伸出手,抓住了那卷地图。
——————————
结束了。
火盆里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响,冷而坚硬的龟甲在火焰里慢慢冷去。她慢慢地伸出手,将那片龟甲拾了起来,攥在手心里,心脏咚咚地跳动。
外面传来了脚步声,还有小厮们问好的声音。
韩琦回来了。
他今天的步子很是急促,一下下地踩在冰凉的泥土上,几步便回到了后院。她听到韩夫人同他说了两句什么,他便唤过小厮,让刚刚归来的女儿到跟前问话。
她定了定神,将龟甲揣在怀里,忐忑不安地来到了韩琦跟前。
韩琦眼里隐隐有些兴奋之色,还有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明亮。“我知道他非同寻常。”韩琦道,“但我没有想到,他的胆子竟然会这样大。西夏、燕云……这两件事情一旦做到,官家便是名垂千古的君王。所幸的是,他站在我们这一边。”
云瑶直觉地认为,韩琦口中的“他”,便是高肃。
“不过……”韩琦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女儿,眼里有了一瞬的犹豫。但最终他还是将她召到跟前来,娓娓道来,“我们出宫的时候,他同我坦言了一件事情。”
“他说他心悦于你,阿瑶。”
·
气氛有了一霎间的凝滞。
韩琦望着她,一字一顿道:“他亲口坦言心悦于你。阿瑶,你在西北与他朝夕相处,你们……”
韩夫人紧紧地攥着帕子,转头望着她,目光里有着复杂的情绪。
云瑶仍旧处在刚刚的震惊里,没有回过神来。他说他心悦于她?在这种时候,同她这一世的父亲坦言,他心悦于她?他……他这是何意?
再联系到刚刚见到的情景,她忽然感到迷糊了。
“阿瑶,为父要你一句话。”韩琦注视着她,一字字地说道,“他刚刚带人吞并了西夏,紧接着又要取回燕云失地。此人今年不过十九岁,他的才干远在你父之上。二十年后,他要么是百年不世出的能臣良将,要么是百年不世出的奸佞。阿瑶,你要嫁与他么?”
她闻言,啼笑皆非。
要么是百年不世出的能臣良将,要么是百年不世出的奸佞?
高肃他当然是……前者啊。
她不知不觉地将这番辩解说出了口,忽然看到自己的父亲眼神变了。
“你这般信任他?”韩琦问。
“是啊。”她理所当然地点点头。
☆、79|77
云瑶被关在了家里。
虽然不知韩琦到底是何意,但很显然,他对自己很不满意。
昨天晚上,自己理所当然地说出“是啊”二字之后,韩琦眼里便迸发出了一种深深的恐惧之意。是的,恐惧,虽然她不知道为何父亲会恐惧,但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确实表现出了十足的惊惧。
父亲很快便离开了,母亲的帕子掉在地面上,半晌都没有拾起来。
“阿瑶。”她听见母亲干巴巴地问道,“你同他相识了几年?”
几年?云瑶皱皱眉,总该有两百多年了罢。轮转了许多世之后,有些事情她已经记得不甚清晰。但高肃的样子,他对自己的情意,却一直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从来不曾忘却。
“阿瑶。”韩夫人叹道,“你还是太小了。”
她有些不解,继而又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她的脸黑了。
“我听闻再过两个月,那位将军便要加冠。”韩夫人娓娓道来,“这两日你还是留在府里,莫要出去的好。”言罢捡起自己的手帕,施施然地离去了。
云瑶的脸真的黑了。
她现在满打满算,总共也不过十三岁罢。
长恭他……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云瑶被韩夫人关在房里生着闷气,忽然想找高肃问问清楚。她的魂体挣脱了本体,在屋子里飘了一会儿,又慢悠悠地飘到了本体里。
在询问高肃之前,她想先问问自己的龟甲。
她从怀里取出那片冰凉的龟甲,丢到火盆里,看着它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片刻之后,袅袅的烟雾在半空中升腾起来,渐渐弥漫了整个室内。
在那片烟雾里,高肃和韩琦一前一后地离开皇宫。韩琦无意中提起,女儿已到了十三岁,该让夫人筹备着寻亲了,下一瞬高肃便黑了脸色。
很显然,这是昨天夜里的场景。云瑶再次穿越之后,这片龟甲便表现出了回溯的能力。
随后,高肃便说出了那句要命的“吾心悦之”。
这回轮到韩琦的脸色变青了。
原因找到了,是因为韩琦偶然说了一句提亲,便引发了高肃的护食举动。
云瑶叹了口气,从火盆里拣出那片龟甲,仔细擦干净了上面的灰烬。这里的女子都是十三四岁便会找好亲家,等十五岁及笄礼后,便要出嫁了。也难怪高肃听完韩琦之言,会表现得那样焦躁。
那韩琦呢?他那日的皱眉举动,是因为她的年岁尚小,还是因为高肃的不可捉摸?
她想了片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遂放弃了。眼看着外间天色渐暗,应该快到婆子送吃食的时辰了,她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熄掉火盆,收好铜钱和龟甲,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等待晚膳的到来。
宋代的美食虽然不如后世那样繁多,但偶尔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约莫两刻钟过后,外面响起了笃笃的敲门声。她调整了一下语气,冷硬地说了一句“进来”,便不再发话了。外面传来了开锁的轻微卡嚓声,两个婆子带着食盒进到她的屋子里,放下,带着中午空掉的食盒,离开。
从头到尾,都没有同她说过一句话。
她扶了一下额,放弃了从婆子们口里打听消息的念头,魂体慢慢地脱离了本体,在空气中隐去形迹,慢悠悠地朝前堂飘去。
韩琦正在会客,韩夫人正在煮茶。
丫鬟们有些在洒扫,有些在做着针线活儿,大都摒着呼吸不敢言。
她侧耳细听了一会儿,从韩琦和客人们的谈话里,听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高肃带回西夏国主的举动,极大地震慑了某一些人,也替高肃在朝中取得了极大的话语权。虽然高肃的品阶仍旧不高,但他胜在年轻,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谁想要扳倒他,都要仔细地掂量掂量。
第二件事情是,高肃力挺新政的举动,让朝官们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原本的庆历新政,就是两拨人在掰手腕子。守旧的大臣们是一拨,革新的大臣们又是一拨。一开始革新派的大臣们占了优势,但三四年的时间过去,守旧派的大臣们拧成了一股绳,将优势慢慢地掰了回来,革新派的大臣们差一点儿要被贬官查办,范仲淹甚至已经收拾好包裹了。但偏偏这时高肃解决了北宋的心腹大患,又站在了革新派的那一边,又将优势重新掰了回来。
即便身在韩府,云瑶也知道,那些大臣们又开始僵持了。
不过,他的蝴蝶翅膀改变了原有的轨迹,那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大约也不会出现了罢?
她在府里住了数日,每日都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过却会在夜间的时候,去看一看高肃。至于她的父亲……嗯,自从那日说了些奇怪的话之后,便再没有下文了。
仿佛忘却了当日的事情一般。
她在府里呆了两日,便听闻辽国来了使者,要谈谈他们的岁币和边市。但皇帝不想谈,便将高肃打发到燕云十六州去了。原本僵持的氛围再一次倾斜,韩琦回府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高肃离去的那一日,她偷偷溜出府去见他,裹着厚厚的斗篷,却被他轻轻点了点鼻尖,温然一笑。
他没有给她留下太多话,仅仅是轻轻拥抱了一下,留下一句含含糊糊的:“这回应当顺利。”
——理当是顺利的罢。
——她替他卜算出来的卦像里,就没有失败的。
她送走了高肃,又偷偷回到府里,继续她日复一日的禁足。韩夫人这两日的气色差了很多,大约是因为汴梁城里风雨欲来的缘故。更有甚者,府里服侍的丫鬟们,又削减了一小半。
这种僵持的气氛足足延续了小半个月,才在北面的新战报里慢慢软化了。高肃的这一步棋走得很是顺利,很快便将燕云之地的两个州,牢牢地控制在了手里。燕云之地本就是汉人居多,他们一路北上,除了辽兵之外,便没有再遇到什么阻拦。
微妙的气氛一直维持到了秋天,西面又有一位将军归来了。
这次回来的是狄青。狄青不但带回了西夏国剩余的残兵,还将西夏的国玺一并带了回来。最让人振奋的是,在他离开之前,西夏国的故土,已经被宋军彻底接管。
于是理所当然的,“对西面很熟悉”、“进士出身且又在枢密院干过几年”、“皇帝的新贵”、“最适合前往安抚”的韩琦,被一道旨意送到了西边。
与他一同去的,还有昔日的几个僚属。不含范仲淹。
云瑶便被放出来了。
她跟着母亲一起,将父亲送到了城外,看着他离去。
回府之后,她的母亲又将本就不多的仆从,再次削减了三分之一。
韩府空了一半。
当年这里还是人影幢幢,称得上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几经折腾之后,便人丁稀落了。
云瑶乖乖地呆在府里,等着他们回来。
一等,便又是两年。
————————————
两年的时间过去,云瑶已然及笄了。
按照这里的习俗,等笄礼一过,便能出嫁了。
虽然这两年韩夫人一直在热衷于找人做媒,但她的亲事迟迟都没有定下来。或许是因为那日的一番话,或许是因为云瑶自己太过固执——她一直都固执地等着高肃归来。
不过她们都没有想到,高肃给她们带来了一份天大的礼物。
一个从赵祯到寻常的百姓,都欣喜若狂的礼物。
燕云十六州。还有从古北口直到大漠边缘的,一道完整且绵长的防线。
他归来的那一日,整座汴梁城都空了。不不,别误会,不是万人空巷的相迎,而是皇帝亲自到城门口,将高肃迎回了城里。这是一场天大的礼遇,起码在人们眼里,是天大的礼遇。
韩琦在西面安置西夏国故土,赵祯便匆忙派了富弼,去北面安置燕云十六州的。
与此同时,赵祯还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让他进枢密院。
简直是古往今来破掉了第一大例。不过自从高肃出现以来,他们已经破了无数次例了。
出乎意料的是,高肃拒绝了这个提议。
他仅仅向皇帝讨了一个封赏:赐婚。
皇帝愕然。
————————————————
“你拒绝了他的提议?”
云瑶见到高肃的那一刻,有些惊讶地问他。
要知道封官与赐婚并不冲突,高肃他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
“嗯。”高肃沉沉地应了一声,轻抚着腰带上的玉扣,沉声道,“这两年我做得有些过了。盛极必衰,从来都是正理。”况且他还是武将。
她支着颐想了一会儿,飘到高肃身前,望着他的眼睛:“那接下来呢?”
高肃揉了揉她的头顶,虽然触碰不到,但也能勉强聊以慰藉。
“自然是蛰伏一段时日。树敌太多,总归是不好。”
她似懂非懂。
赐婚的旨意很快便下来了。有皇帝的印玺,韩琦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女儿是从他府里出嫁的,女婿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虽然有些不满,但也勉勉强强地,揭过去了。
不过在新妇回门的那一日,韩琦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严肃。
他和高肃两个人在书房里商量了半日,还不许任何人靠近。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两个人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沉重。她尚处在懵懂之中,便被高肃带回了府里,说是夜幕降临了。
——摔,汴梁又没有宵禁!
她气鼓鼓地望着高肃,等他的解释。
高肃伸手揉揉她的头,低声道:“是上面忽然有了些别的想法。莫要担心,我与你父商议过,此事于我等有利无弊。”
皇帝是真的打算拿冗官开刀了。
☆、80|77
终宋一朝,荣则荣矣,冗亦冗矣。
皇帝这一手不可谓不高明,他甚至还动用了龙图阁大学士,将朝中的官儿们事无巨细地摸了个通透。有实权的、身在虚衔的、尚在观望的、胆战心惊的……人生百态在这短短的数日内被抖搂了个干净。富弼在北边儿与辽国谈判,暂时回不到汴梁,而且他身边还带了不少同僚,在减轻北面压力的同时,也让皇帝的压力骤然一轻。
起码他这样大刀阔斧地动起来,反对他的人变少了。
他提了几回高肃回朝,高肃都含含糊糊地拒绝了。直到后来皇帝逼得急了,高肃才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不愿让官家卷入文臣武将之争。他虽然出身科举,但依旧是带兵的武官,将要进的还是枢密院,要是皇帝一个不小心,将事情变成文臣与武将对峙,那就麻烦了。
所以皇帝要动刀子的话,最好还是拣一个最小最尖锐的地方下手。
皇帝与高肃促膝长谈了两日,第三日便罢了狄青的官。
第四日,他将包拯召到了身边,顺带将范仲淹拔擢了两级。
局外人看得懵懵懂懂,但高肃却看得明白。
唯有这种办法,才能将矛盾压缩在最小的地方,解决掉它。
狄青起初有些不解,但看见枢密院里的官儿们一个个地被换掉,先取回西夏再取回燕云的那位将军,比他蛰伏得还要深,韩琦甚至一直留在西面不回来,便也沉默了。
起先高肃曾提议,让立过军功的军士们洗去脸上的刺青,现在也暂时停了下来。
朝中依旧风起云涌,但大伙儿的目光已经全数集中在了皇帝身上。这位素有温文尔雅之名的皇帝,一旦下定了决心,动起手来是比谁都快的。
例如当年从刘太后手里收回权力,例如当年的那位贵妃。
他干脆利落地颁了一道圣旨: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