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9章

大隋萧后-第9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不看了,看了也是枉然。萧妃回到屋里,翻开书看看,也是无趣,又合上。一侧头,正好被旁边的镜子瞅见,还是不要照了吧!免得看到青春已逝,却连苦留的方法都没有,只有眼睁睁的看她随风飘走。

    转眼一天已经过去,晋王晚饭又没回来吃,萧妃也没心情,只是喝了几口粥就命简儿撤去。只觉得郁抑,想把它表达出来,免得压在心底难受,命简儿、朴儿撑灯铺纸研磨。准备妥当后,坐在案前,疏理思绪,顷刻一首小诗便从心中涌出,用笔写下: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枝。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萧妃品着刚写的诗,外面传来晋王殿下回府的禀报。萧妃放下诗去迎接,晋王已经走了进来,看萧妃笑脸相迎,笑道:“你在做什么消遣?”

    萧妃说:“也没做什么,闲着写了一首小诗。”

    “哦?”晋王来了兴趣,说:“在哪儿呢?快拿来我看看。”

    萧妃用身体挡在案前说:“还是不看了吧!你天天和一些高才文人在一起切磋,看了我这会笑话的。”

    晋王说:“别这样谦虚,我知道你的功底深厚,不拿来给我欣赏,给谁欣赏?”

    萧妃见晋王如此说,也不藏了,拿过来给晋王看,并看着他的脸在看诗后有什么表情。晋王看罢,脸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静静地把诗放在案上,拿起笔又在下面续了几句。萧妃看他续的是: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萧妃轻轻的把头靠在晋王身上,晋王拍拍她的肩说:“这几天,我对你的关心是太少,明儿带你出去逛逛。”萧妃幸福的点点头,却在心里暗暗笑自己小家子气,不过因为晋王忙了几天,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二十一节 筹谋

    晋王和萧妃玩儿了一天回来,乐的红光满面,好'TXT小说下载:。。'久没有这样痛快的游乐,今天真是尽兴了。路上晋王对萧妃说:“可惜这邗沟已不能再引江水了。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实力,一定要这邗沟的水重新流动起来。”刚走进晋王府邸,管家就上来禀报:“寿州总管宇文述前来拜见晋王殿下,正在书房等候。”晋王也不进内室了,同萧妃一起来到书房。宇文述连忙跪下迎接:“在下参见晋王殿下王妃娘娘。”

    晋王说着:“免礼。”上前拉他起身。

    萧妃说:“你们先说着话,我去安排厨房多做几个扬州小菜为宇文大人接风!”

    宇文述说:“怎敢劳烦王妃娘娘?”

    萧妃笑道:“这有什么?晋王和你情同手足,我很乐意为你效劳的。”说完笑着离去。

    晋王请宇文述坐下,简儿上茶。宇文述长叹一声。晋王心里有数,故意问宇文述有什么事,宇文述略带神秘的说:“臣下这回前来,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有一想法想看看殿下的意思。”

    晋王心里明白,笑着说:“有什么请只管说,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好避讳的?”说着命周围的人先下去。

    宇文述说:“臣下只是替殿下感到可惜,想殿下才华盖世,却只能屈守着一个藩王自居,可惜了!”

    晋王甚喜,脸上却没表露出来,说:“以你之见,我当如何?”

    宇文述也不敢直说,压低嗓门试探说:“当今太子才德均逊于殿下,待圣上百年之后继承皇位,恐怕非社稷之福。若是以殿下的才华治理天下,才是苍生之幸。况且现在他一失去皇帝、皇后的宠爱,而你的仁孝是众所周知的,又屡建大功,受到父母的钟爱,天下非你莫属。”

    晋王说:“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朝廷重臣那一关都不好过。”

    宇文述说:“这臣下都想过了,废太子属于国家大事,却又是骨肉亲情,外人不好插言。现在皇上面前当前有两个红人,一个是高颎,和东宫太子是儿女亲家,当然不会替殿下说话;另一个能说的上话的就是杨素。杨素非(提供下载…)常信任他弟弟杨约,一向对他言听计从,而臣下一直和杨约的关系很好。如果殿下允许,臣下即刻进京找杨约共同谋划这件事。”

    晋王大喜,赠了宇文述很多金银珠宝,第二天亲自送他到驿站,宇文述自去京城按计划行事。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二十二节 相煎何太急

    宇文述到达京城,经常找杨约喝酒赌博,还故意输了很多金银珠宝给他。杨约看到赢了那么多,也觉得不好意思,就谢谢宇文述。宇文述笑道:“这是晋王赐给的,让我陪你取乐。”

    杨约惊奇的问道:“这是为了什么?”

    宇文述把晋王的意思含蓄的说了一下,然后激将他:“你们兄弟俩那么能干,不仅令朝臣嫉恨,也让太子对你们有意见。现在皇上喜(…提供下载)欢你们,待到皇上百年之后恐怕你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太子失德,皇上早有废太子立晋王的意思,如果你哥哥在皇上面前替晋王说一句话,这事就成了。到时候晋王坐了天下,必定感激你们。你们家的权势就稳了。”

    杨约早就对太子那帮人有想法,听了当然高兴,当晚就去找哥哥商议。杨素听了大喜,说:“我的智慧有限,都没有想到这些,幸亏你提醒了我。”

    杨约说:“当今皇上非(提供下载…)常信任皇后,我们可以先看皇后的意思,如果她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就可长保富贵,后世子孙也能受到传承。哥哥你如果犹豫行动晚了,让太子那帮人抢了先先治住了我们,只怕我的大祸就要临头了。”

    杨素点头称是,说:“明天宫里有宴会,我可以趁机看看皇后的意思。这事需谨慎,要做到万无一失。”

    第二天在宴会上,杨素见独孤皇后高兴,趁旁边人少之际向她试探说:“晋王殿下的才德仁孝,很像皇上啊!臣也常听人称赞他。”

    独孤皇后见他说话投机,也没多想,一面流着眼泪一面说:“我们几个孩子中,也就这个最得我们的心。他的功业我就不提了,那些大家都是看的到的。说到仁孝,那更是其他孩子都不能比的,我们每次想他们了,派公公、宫女去扬州看他们小夫妻,他们要是提前知道了,老远就去迎接,一提起我们啊就想的直流眼泪,一听说我们有什么不舒服的呀就赶紧替我们祈福。要是我派的婢女去的,他媳妇儿萧妃必定和她们同宿,尊重的不得了。对待下人尚且如此,而他们小夫妻之间的恩爱就更不用说了,广儿的几个孩子都是和我那贤惠的儿媳萧妃生的。哪儿像勇儿,连铠甲上都装饰上金玉。圣上说了他几次,也不见他有所悔改。这也罢了,更可恶他好色成性,好好的元妃被他害死,跟那帮妖精混在一起,还和一帮小人天天在一起歌舞宴会呀什么的,真不知道我们百年之后这后宫要被他折腾成什么样子。他这样行事,真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担忧啊!他如果有广儿的一半我们也就放心了。”

    杨素一听,心里有了数,只是人多不好再说。宴会散后,杨素又另找时间,私下里和独孤皇后密谈,提出了废立的事。独孤皇后本来就有这个心思,正愁没有帮手,此时当然应和,和杨素细细商讨,还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去打点,专门为这件事用酬。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二十三节 步步为营

    这些都在秘密进行时,太子杨勇却浑然不觉。杨坚这个人是武将出身,并不重视文化,而他的妻子独孤皇后在文学上还是很有修养的,或许是因为她的缘故,身为长子的杨勇也和次子杨广一样好学、喜(…提供下载)欢词赋。杨勇还是有些才华的,初以太子身份参政,处事也得到杨坚的信任,还在他的身边安排了很多谋士重臣辅佐。可是这个靠篡位得来江山的皇帝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猜忌心重,对他的儿子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老年,这种状况日益加重。当杨勇的羽翼渐丰的时候,杨坚已经开始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了,而且处处限制他的权利,弄的他无所适从,索性用怠政这种方式来回避,交友玩乐来寻求解脱,更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这时,他又引起他母亲的不满了。杨勇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云氏,这个小户人家的女儿,自小受到的约束有限,养成了一付肆意率性的性情,正对杨勇的秉性。后来杨勇的姬妾虽多,对这位云氏的感情却从未变过,与杨广和萧妃之间的感情有的一拼。可是独孤皇后不能理解二人的爱情,只认为杨勇疏远了原配元妃,还害死了她(其实元妃是得病死亡),违背了她对道德的要求。这如果碰上了别人也还罢了,偏生这位独孤皇后性情又极为刚烈,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的人,自然对杨勇先失去了做母亲的恩情。如果杨勇出身于一般富贵人家倒也无所谓,失去了父母的宠爱至多少得或得不到父母留下遗产,还可以与云氏做一对贫困夫妻,继续他们的爱情。可他出身于最容易陷进政治漩涡的皇家,这里从不缺少血雨腥风。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像他这样不懂得居安思危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独孤皇后对皇帝说萧妃占卜,神灵说晋王是将来做天下的人。皇帝有回和高颎闲聊说起这事,高颎忙跪下说:“长幼有序,怎么能说废就废呢?”皇帝这时还没有决定废太子,只是因为高颎和太子是儿女亲家(高颎的儿子表仁取了太子的女儿),心里的猜忌说这话来试探,见高颎这样说就不吭声了,心里的的猜忌却更重了。高颎这个人在武功文治方面才华盖世,可与姜子牙、管仲相比,可是明争暗斗方面就显得很低智商。皇帝既然没有明说,就是对他有所顾忌,知道他会反对,所以说话是留有余地的。而高颎一句话就把皇帝堵死,却不去给皇帝解释不喜(…提供下载)欢东宫的原因,犯了沟通上的大忌。第二,这件事并没有引起高颎的警惕,反而天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把这件事给挡回去了。不懂得在蛛丝马迹中洞察对方心底想法,而且这个人还是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这是玩儿政治的人又一大忌。怨不得高颎的母亲在他进仆射的时候提醒他:“你现在已经是富贵之极,只怕最后落得一个砍头的下场,你要谨慎。”看来真是知子莫过于母,她应是早看到儿子的性格缺陷。

    皇帝又因为宫里的侍卫不够了,令在太子的侍卫中挑选优秀的补充。偏偏高颎不识相,又上奏到:“如果把好的都挑走了,只怕东宫的就太差了。”皇帝登时生了气,说:“我经常到处走走,护卫应当勇敢刚毅。太子一直呆在毓德东宫,要那么多强健的侍卫做什么?这是不好习惯。按照我的意思,在交班的时候,不分成上下两队岂不是挺好?我看以前也有这样的事,你不用非要按例行事。”高颎不敢再说什么了。皇帝这时对高颎的不满已经很明显了,可还是没引起他的注意,只是在说话方面小心了些,却不懂得从心里根除皇帝的疑心。

    皇帝对高颎的信任渐退,高颎去破突厥,有大臣对皇帝说高颎要谋反。皇帝还未做出反应,高颎已经打了胜仗回朝。正在这时,皇帝在查一个案子时,有人说有关禁内的事都是从高颎那里知道的,皇帝大惊。墙倒众人推,又有人说高颎有受贿的行为,皇帝不再信任他了,只要是说他的罪行,不加推证立刻相信,替他说话的一律迁怒。终于在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八月,罢免了高颎的官职。其实皇帝不是真的相信高颎会谋反或者是劣迹重重,他公开的对高颎说:“不是我负你,而是你负了我。”在私下里又对近卫说:“我对高颎,胜过信任我的儿子。现在却当从来没有他这个人一样。作为人臣,不能总认为自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并用这来要挟。”可见隋文帝这个人是对权力没有安全感的,不管多亲近和信任的人,一旦威胁到他心目中的权力,他立刻恩断义绝。最能替太子说话的人没了替他说话的机会,太子的处境更危险了,但他仍不警惕。他没有想过,那么多的人冒着那么大的危险一起来推翻高颎,显然是有计划有图谋的,又有什么事值得别人费这么大的心思,当然是他太子的地位。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二十四节 启民可汗

    这年的冬天十月,皇帝让长孙晟在朔州筑大利城安置五万人左右*的可汗意利珍豆启民可汗(汉语强健的意思)及属民。启民可汗的妻子是隋朝的和亲公主安义,这时死了。启民可汗怕隋朝怪罪,特带人去隋朝负荆请罪。因为是冬天,又处于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条路走的异常艰辛。同样是天苍苍、野茫茫,却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的只是悲伤和凄冷。这天晚上,启民命属下安扎好营地就地休息,自己独自坐在帐中担忧着进京见了隋帝,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置。其实他觉得隋帝应该不会对他怎样,这回他去也不过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要知道在草原上的可汗中,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才决定投靠大隋这棵大树。否则,早就被其他的可汗所灭。现在如果再得罪了隋,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或许诚心是自己最大的保护伞。

    这时,帐外响起了“噔噔蹬”的脚步声,启民抬起头来看着帐门,一员大将掀开帘子满面红光的走进来对启民说:“报告大汗一个好消息,高句丽进犯大隋,隋朝现在正全力以赴对待高句丽,应该没有兴趣再因为安义公主的死来开罪我们。”启民听了,没有说话,只是沉吟着。

    这大将有些奇(提供下载…)怪,又说:“大汗你不高兴吗?我们可以不用去大隋请罪了,他们现在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还没解决呢!”

    启民抬起头说:“我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行事,去大隋请罪。”

    大将更奇(提供下载…)怪了:“为什么呀?万一隋帝大怒,我们不就很危险了?到时候任他们怎么对待我们,我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启民说:“我要的是长久的安稳和我们在草原上日渐强大的机会。如果我们心存侥幸,惹怒了大隋,他们击败了高句丽再打着替安义公主复仇的旗号来消灭我们简直是易如反掌。我们这回去大兴,正在大隋有危险的时候,更能体现我们的诚意,或许就不再追究这件事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放了心。再说,隋帝就是要怪罪我们,也顶多处置我们这些去的人,我们的子孙还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大将点头,不再反对了。

    启民可汗又率众人踏上了到大兴的路,天上下起了大雪。北方的雪可不像南方的雪那样少见、那样细腻无声装点诗人情怀。在启民可汗后一百多年的李白写了一句形容北方雪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虽然夸张了些,也足可见北雪的壮观。再加上北方的怒号作伴,启民他们的行程有多艰难是没有到过北方的人无法想象的。好在突厥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也就不觉得多苦了。

    启民的队伍正在雪中或急或缓的行驰,前面隐隐约约的出现了一批大队人马,看不出来具体数量。启民可汗命自己队伍暂且停下,派身边的一员小将上前打探。这员小将去了一段时间,兴冲冲的策马奔来,见了启民可汗,下马拜倒说:“恭喜可汗,是大隋皇帝听说安义公主病亡,特选了义成公主前来和亲。送亲的队伍已经走到前面了。”启民听他说罢,立刻带上跟随的重臣大将,下马去迎接。

    见到送亲的使臣长孙晟,启民下拜,长孙晟扶起,用隋帝的话把他安慰一番,说安义公主的病逝是谁都想不到的事情,让他不要过于悲伤。新选的义成公主是隋帝挑中的,很喜(…提供下载)欢她的为人心性,希望她能和启民可汗百年好合。说完加以勉励,启民可汗的感激之情自是难以言表。

    启民也不用再向前走了,就近找到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先安顿好公主及迎亲的队伍进账休息。自己和手下在另一帐篷里讨论这件事,最后决定让一重臣先回去安排最隆重的礼仪迎亲,自己则亲自护着公主和迎亲的队伍回去。婚礼后,启民可汗直接封义成公主为可敦(可汗的正妻,相当于中原的皇后)。另赠两千匹骏马让长孙晟带回去给隋文帝。义成公主,这位美丽倔强的少女,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踏入异邦,克服了饮食、语言等各方面的障碍,在这片陌生的土地扎下了根。很多年以后,在危难中救了隋炀帝一行人,又在炀帝死后收留了萧后,让她在乱世中有一方安稳的栖身之地。

第三章 入主东宫 第一节 太子自误

    长孙晟带着启民可汗赠送的骏马回去向隋帝复命,隋帝很高兴,长孙晟说:“染干(启民可汗的名字)部落,归顺的人很多,虽在长城之内,还是被雍虞闾(都蓝可汗——启民的堂兄)侵扰抄掠,不能安宁的居住。请迁徙到五原黄河南边,于夏、胜两州之间(今内蒙古河套南)。东西到黄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在那里居住,可以放心的发展畜牧业。”皇帝答应了。又安排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二万为启民驻守以预防达头(西突厥可汗)侵犯,代州总管韩洪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入侵,韩洪军大败,仲卿在乐宁镇出击,杀敌一千多人,取得了胜利。

    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突厥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杨素抛弃这种自我保守的落后阵法,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达头闻之大喜,立即率l0余万骑直扑隋军。隋上仪同三司周罗喉看到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隋帝派遣越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武威姚辩出河州,连合攻击都蓝。还没有出塞,十二月,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他的国家大乱。长孙晟对隋帝说:“现在官军边境,战胜了很多次,突厥内部出现内讧,他们的主公被杀,乘现在招降安抚,可以平定北方。请派遣染干部下分道招慰突厥其它部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