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七十年代 >

第82章

奋斗在七十年代-第82章

小说: 奋斗在七十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兰又道,“到底因为什么?潘兆科你可别瞒着我,你跟我说,那丫头是不是有了心思,在学校谈了对象?”
  到底是过来人,张学兰一猜就准,潘阳点了点头,道,“姑娘大了,是有心思了。”
  张学兰一听,连拍着大腿道,“唉,我也是的,眼看着她都这么大了,着急给她找婆家的事,可现在真有头绪了,又觉得还不是时候。。。知道是哪家的小子吗?”
  潘阳犹豫了下,方才对张学兰道,“这小子你不一定认识,他家大人你一定知道,你们张家村的。”
  潘阳把张钦铭阿爷奶奶的名字跟张学兰提了一嘴,张学兰听了之后,没了言语,好半响才道,“不行不行,不管士云念不念书,我都不能同意这门亲事,太穷了。。。”
  潘阳一阵无语,“关键还是你闺女一厢情愿,人家小子还不一定知道呢。”
  闻言,张学兰又跟点了炮仗似的,差点没炸起来,瞪眼道,“死丫头尽给我丢人,潘兆科这回你别拦着我,看她回来我不打死她!”
  潘阳忙道,“看看,又冲动了。。。不行我干脆去探探底,看看那小子是什么意思再说,他要是没那方面意思,不用你说,我也让士云趁早歇了这份心思,为个穷小子,我们也犯不着倒贴着。”
  潘阳话还没说完,张学兰就拔高声音道,“要是有那意思呢?难不成还就同意了?你同意我可不同意!他家什么样的,整个张家村都知道,士云要是嫁过去,那还不是跟着受罪?不成不成,就是士云考不上大学,也得寻个跟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再不然稍微差点也成,像他家那样的,考虑都不用考虑。。。”
  张学兰这番话说的,也是让潘阳没话说了,这女人到底知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家底子啊,还找个跟他们家差不多的,不是潘阳狂妄,放眼望去,整个乡里,哪家现在能有她家过得好?
  要是照张学兰这个标准,潘士云以后早晚得打光棍。
  思及此,潘阳劝道,“要我说,家庭穷不穷倒是其次的,现在穷,难不成他能一辈子都穷?关键得看这小子对我们士云有没有意思,如果有,品性也还不错的话,倒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潘阳心里清楚的很,她姑父以后是个出息人,她姑是几个兄妹里条件最好的,所以潘阳从未想过潘士云能跟着张钦铭穷一辈子,只是问题是她摸不清楚她姑父品性如何,待她姑好不好,如果不好的话,在潘阳来看,有再多钱也白瞎。
  存了考量张钦铭的心思,潘阳再去窑厂时,就格外注意这小子,撇开别的先不谈,单看他干活,倒是个踏实有上进心的人,要知道窑厂按天发放工资,日渐出现了个弊端,过来混时间的人越来越多了,反正干多了活干少了活,一天都是三块钱,想投机取巧的人,哪个还会愿意多干活?
  这种现象看在潘阳眼里,致使她不得不思量改变付工钱的方式,按时付钱换成按件数付钱,可就在这种大现象下,也让潘阳格外注意到张钦铭,每天上工干活最来劲的是他,最负责任的也是他。
  寻了个时间,潘阳跟潘兆丰还有姚宝忠商量了下,不能再继续按天付工钱了,厂里的所有工人,推砖车的,按照一天推多少砖计算工钱,打砖坯的就按砖坯数量来给钱,其他的都这么计算。
  付工钱模式改变后,有不少人怨声载道,背地里骂潘阳吃人不吐骨头,潘阳对这些谩骂声充耳不闻,她又不是慈善家,凭什么拿血汗钱养活对她起不了作用的人,爱干不干!
  少了那帮懒驴上磨屎尿多人之后,窑厂上下的工作效率瞬间提高了许多,想挣钱的庄稼汉更加卖力干活了,只要一上工,就互相比着,看谁比谁速度快,一天下来,比谁拿的工钱最多。
  出工差一点的,一天能挣个两块五到三块,手脚麻利体力足的庄稼汉,还有一天能挣到四块的!
  这种由记时付钱改为记件付钱之后,可把姚宝忠给忙活坏啦,他年纪大了,识字又不多,一天到晚算这么多账,感觉自己脑子快要不够使了,一段时间后,姚宝忠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苦笑着找潘阳商量道,“兆科,我们能不能专门寻个人来干记账的活啊,我这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
  这点确实是潘阳疏漏了,眼下听姚宝忠这么说,潘阳忙道,“是该这么着,你再撑这两天,我尽快找个头脑灵活的来顶替你记账,以后我们就弄个专门管账的,每天放工你大致查一下就成了。”
  姚宝忠笑道,“不用再去麻烦找人了,我这就有个合适的,我看张钦铭这个后生就不错,听说还上了高中,要不是家里太难,日后考大学也是指不定的,我看就让他来记账算账得了。”
  听姚宝忠这么说,潘阳也觉着合适,当即笑道,“我看也成,是你跟他说,还是我跟他说?”
  姚宝忠道,“你跟他说,我这人嘴钝你还不知道嘛,你小子脑子转的快,工资什么的都你来跟他谈。”
  潘阳笑着道,“成,那我去跟他说。”
  潘阳寻了傍晚放工的时候,看张钦铭把架子车都挨个推到窑孔里放好了,准备手工回家,潘阳就站在路口等他。
  远远的,张钦铭瞧见潘阳了,招呼道,“叔,还不回去呀。”
  潘阳道,“正好要回去,一块走?”
  张钦铭一时摸不清潘阳为何要跟他一块走,笑着哎了一声,跟潘阳并排走着,中间始终保持着隔一个人的距离,两人一时间谁都没说话。
  还是潘阳先开了口,问道,“在这干的习不习惯?”
  张钦铭点头道,“刚来那会儿有点吃不消,现在习惯多了。”
  张钦铭手脚麻利,基本上每天都能挣个三块钱左右,在这群庄稼汉里头挣的算是不错的了,连着干了将近三个月,他奶奶住院借的钱基本上也都还上了。
  潘阳道,“厂里缺个记账的,你看看你能不能上手?”
  闻言,张钦铭愣了下,先没应下潘阳,而是问道,“工资怎么样?如果比我现在挣的低,那叔这活我不能干。”
  潘阳忍不住笑了,道,“不比你现在差,给四十块一个月怎么样?”
  到这里,我们得奇怪了,张钦铭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块多,潘阳一个月才给他五十块,怎么就比他出体力活挣的多了?
  这里就要说下,窑厂不是天天都烧窑出砖的,总得来说,来窑厂出体力活的庄稼汉基本上能月挣三十来块,相比之下,潘阳出的工钱算是高的了。
  一个是动动脑子,费费心神,一个是要出卖体力,张钦铭不傻,工钱合适的情况下,肯定是选择前者了,当即接下了这个活。
  两人一路边走边聊,很快就进了潘家村,潘家村再往西走,才是张家村。
  途径老潘家杂货铺时,潘士云刚好抱着小二从杂货铺出来,瞧见潘阳跟张钦铭走在一块,潘士云呐呐的喊了声阿哒,随后又跟张钦铭打了声招呼。
  张钦铭也招呼了潘士云一声,两人好歹是同学,张钦铭并没有因为辍学就跟潘士云生分了,面上挂着笑,跟潘士云聊了一会儿。
  潘阳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瞅着这两小年轻,像闲话家常般,当着潘士云的面,问张钦铭道,“钦铭啊,你跟士云差不多大吧,都十九了,家里有给你说对象了吗?”

☆、131。1号一更

  其实潘阳这么问张钦铭,也是存了试探的心思,潘阳从潘士云口中听过,说张钦铭家里人张罗给他说了一个,但不知道成不成,如果张钦铭没拒绝家里说的亲事,甚至还和对方姑娘试着相处了,那潘阳无论如何也会让潘士云歇了她那一厢情愿,实在没必要为了个对自己没心思的人犯傻。
  可你要说潘士云真一厢情愿?
  其实倒也不是,潘士云在心里头默默喜欢张钦铭,张钦铭对潘士云的心思又何尝不是藏在心里,要不然,你当他为什么每次从县里回家都恰好能跟潘士云起一辆自行车?一趟两趟就算了,趟趟都这样,还能说是巧合?说到底还是想寻着机会跟潘士云多处处罢了。
  如果张钦铭还在继续念书,等他两都高考结束,不用别人说,他一准跟潘士云摊牌,张钦铭的成绩,考上个大学是不成问题的,他不仅希望自己考上,更希望潘士云能跟他一块上,所以他才尽力的帮潘士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为的就是两人以后能共同上大学,步伐迈一致,前后距离能始终差的不远。
  可就在张钦铭为了未来信心满满做打算之时,张家奶奶的一场病,令张钦铭不得不重新审视现状,家里为了他都一团破烂,欠债累累了,他哪还能再自私的只为自己考虑,只想着去考大学呐。
  一番思量之后,张钦铭不得不辍学,本来就没对潘士云表露过的心思就更不敢再有过多想法了,一来目前的情况他跟潘士云怎么摊牌都不合适,二来其实他也不清楚潘士云对他有没有那方面的想法。
  毕竟张钦铭也畏惧自己是一厢情愿呀。
  眼下听潘阳这么问,张钦铭愣了下,也没瞒着潘阳,笑了笑,点头道,“家里是说了一个,不过对方嫌我家光景不行,面都没见一回。”
  潘阳注意到了,在张钦铭说这番话时,潘士云的表情瞬间就亮了起来,嘴角甚至都止不住溢出了笑来。
  潘阳瞧在眼里,好笑的摇了摇头,转而对张钦铭道,“那真是可惜了。。。我看你也不小了,这样,户上户下的年轻姑娘你看上哪个了,跟我提一嘴,我来出个面给你说一个。”
  潘阳话音刚落,就挨了她闺女一个白眼。
  潘士云嗔道,“阿哒,我怎么不知道你有当媒人这一喜好。”
  张钦铭挠挠头,不好意思笑了,道,“谢谢叔好意了,我已经跟我阿爷还有奶奶说好了,近来都不打算急找对象的事,还是得先把家里光景过好了再成,其他的,我暂时没想太多。”
  张钦铭说这番话的时候,可能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的目光始终是落在潘士云身上,其实张钦铭也是在赌,再有一年潘士云就高考了,如果没考上,到时候就算潘士云她阿哒娘嫌他家穷,他也要试上一次,找中间媒人提一提这门亲事,如果潘士云考上了,他也没打算就这么放弃,只要他阿爷和他奶奶能理解,他不急,在潘士云毕业前的这几年,他有足够信心能把家里光景过好,到时候他也能有更多底气站在她家二老面前说娶她的话。
  不得不说,潘士云的家境给了张钦铭压力,却也在无形中给了他动力,潘阳没看走眼,这个年轻的后生是个野心勃勃的,他倒没想过要通过娶潘士云来脱贫,能想着靠自己努力挣钱去配得上潘士云,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能让潘阳放心的把潘士云的下半生交到他手里。
  眼下张钦铭的话无疑让失落许久的潘士云跟打了鸡血一般,重新复活了起来,三人说话间就到了老潘家大巷口,张家村还在西边,张钦铭仍旧往西走,潘阳父女两则是拐弯进大巷子。
  二下分开之后,瞧着潘士云始终上扬的嘴角,潘阳忍不住笑道,“这下高兴了?”
  闻言,潘士云顿时红了脸,抿嘴笑了笑,伸手挽上潘阳的胳膊,语带歉疚道,“阿哒,对不起,我害你操心了。”
  潘阳喟叹口气,道,“你们兄妹几个哪个不叫我操心呀,阿哒操心点没事,主要是你们能好,能理解阿哒的心就行了。。。这书还是得好好念,我看张钦铭是个上进的好小子,你听阿哒的,好好念书,该考大学的考大学,他要是对你有心,日后一准能加劲撵上你,倒是你,要是觉得自己不念书就能跟他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你就真是个大傻子了。”
  潘士云嗯了一声,重重的点了头,对潘阳道,“阿哒,你这些天同我说的,我都好好考虑了,你说的是,他要是对我有心的,一准能想法子撵上我,要是对我没有心,任我再自甘下。贱也不能讨他好。。。不管怎么样,我都上到高二了,怎么都不会半途而废的,你放心,学我还是会好好上,考试也好好考,我不能跟阿哒保证一定能考上大学,但一定会尽我最大努力。”
  听潘士云这么说,潘阳欣慰的点点头,但还是开解道,“尽力就成,大学也不是你想上就一定能考上的。”
  这个年代的高中升学率可不像潘阳他们那会儿,一根棍子从天劈下来,搞不好都能砸死几个大学生,这年代的大学含金量还是很高的,确实难考,能上个大专都是了不得的事了,哪怕潘士云考个大专,毕业都还能赶上包分配。
  不管怎么说,潘士云能继续坚定念书的心,确实让潘阳安心了不少,等秋季再开学之后,为了有个安静的复习环境,潘士云就搬到了潘士尧夫妻两那儿住,秀英把另一间屋子收拾了出来,潘士尧又抽空给潘士云装了盏台灯,在张学兰的特意叮嘱下,潘士尧夫妻两对潘士云无形间管理严格了起来,尤其是潘士尧,生怕潘士云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什么幺蛾子,要求潘士云每天必须准时准点的放学回来,他不在就让秀英管着。
  秀英是大嫂,她自然不会像潘士尧那样,可以拿出大哥的架势来管教妹子,秀英只能尽量在生活方面照看好潘士云,家里兄妹几个,好容易有个上高中的,秀英打心眼里希望这个小姑子能考上。
  潘士云不是狼心狗肺,秀英这么对她,她看在眼里,也默默记在了心里,说实话,潘士云都不好意思想以前,那会儿她大嫂怀孕,她还因为自己多干了点活就埋怨她大嫂,现在想想都觉得羞愧,她不过是高三迎考而已,又没断胳膊断手的,她大嫂天天给她洗衣裳,早上也比她起得早,给她做了早饭之后才去睡回笼觉,大嫂又不是她老娘,图得又是什么呢。。。
  潘士云是个别人待她好一尺,她就想着回报别人一丈的,秀英这般待她,潘士云羞愧之余,家里活还是抢着干,她上学就罢了,放学回来若是秀英烧饭,她必定会帮着看孩子,给潘盈早教,晚上也是带潘盈睡,让秀英看一个孩子就成。
  不管姑嫂两个是谁先退了一步,无形中就避免了姑嫂长时间住一块可能会造成的摩擦,所以我们说,人呐,还是万事心地宽厚些福气大。
  潘士云学习底子不差,又是个勤奋用心的人,只要她不去胡思乱想些有的没的,成绩还是能稳定住的,甚至有了逐渐上升的势头,每回赶着周末潘士云家去了,潘阳都得问问潘士云最近有没有摸底考试,考得怎么样。
  明年就得高考了,潘阳也紧张呀,因为在潘阳原有的记忆里,潘士云只是念了个高中而已,具体念到高几,潘阳不太清楚,潘阳心里无比希望潘士云能考上大学,别再按她记忆里的路子走,毕竟她记忆中,潘士云不算是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都不算亲厚。
  可现在远的不说,眼下潘士云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说她讲她,她知道错了也会改,潘阳可不希望她再因为什么跟父母疏远了距离。
  见潘阳这么焦心,反倒是潘士云反过来安抚潘阳了,道,“阿哒你怎么瞧着比我还紧张,放心放心,我成绩没往下掉,我既然说了好好念,就不会再拿这件事开玩笑。”
  这人吧,钻牛角尖的时候,其实就是缺少个人点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想不开的时候,尤其是处在朦胧恋爱阶段的小姑娘,平时瞧着挺要强的一人,一旦陷入恋爱中,就会不自觉把自己位置摆低,拼命的想着改变自己去朝喜欢的人靠拢,做出许多令正常人匪夷所思的事,以为那就是喜欢,其实到头来只是把自己给感动了,对方若是喜欢你还好,若是不喜欢,你做的那些把自己感动的事,在旁人眼里无疑就是在犯。贱。
  爱情当是积极的向上的快乐的美好的,当你为了你口中的爱情愁苦自甘堕落不停放低身段时,其实就已经是个错误的开始。
  而我们的潘士云小姑娘就是钻入了这种牛角尖里,想当然的以为自己不念书就能跟张钦铭拉近距离,可这值得吗?
  不管如何,潘士云这番话算是给潘阳吃了粒定心丸,八四年的这一年似乎过得格外快,转眼就入了冬,这一年里,算是潘阳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她的砖厂越办越红火,就连开山碎石的碎石机都置办了回来,只等着明年动工,无论是窑厂的利润还是施工队的分红,钞票就如同不断线头的水一般流进了她兜里,不知情况乡里乡亲见到她总要问上一句。
  “兆科啊,你现在手里头得有万把块钱了吧?”
  事实上这帮乡亲们的估计都保守了,至今年末清算账单为止,潘阳手里头已经有了将近五万块的纯利润,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潘阳手里头都有了这么些钱,仔细算算,姚宝忠和潘兆丰也不简单啦,在乡里都是能数得上的富裕人了!
  眼瞧着儿子大了,潘兆丰决定再寻地皮扩建房子了,眼瞅着老潘家主宅还是好些年前的老破房子,潘兆丰劝潘阳道,“大哥,不是我说你,你也太低调了,挣了这么些钱,还让一家老少死住这么个老破房子里,该重盖新房子啦。”
  潘阳笑道,“是呀,确实该重新盖了,士松的房子如今也整好了,等把他和小妹的酒席给办了之后,再张罗把老房拆了重盖。”
  提及潘士松跟姚祺妹的婚事,潘兆丰道,“是该赶紧把两孩子的酒席给办了。。。你跟宝忠商量了没有,大礼准备什么时候去过?”
  潘阳道,“日子你大嫂这两天找王婆子瞧好了,腊月初二过大礼,十八办酒席。”
  闻言,潘兆丰道,“过大礼跟办酒席的时间搁的也太近了呀,赶得及置办东西吗?”
  潘阳无奈笑道,“你大嫂向来信这些你又不是不知道,王婆子算好的日子,我就是说不成,你大嫂也不能听我的呀,赶点就赶点吧,索性我现在也闲了下来,大不了提前张罗。”
  潘兆丰道,“也成,反正有什么忙不过来的,只管喊上我。”
  潘士松的平房里里外外都整利索了,就是空荡荡的,没添置任何东西,从床椅板凳到锅碗瓢盆都得置办,还有三转一响,三转还是以前的三转,这一响可就不再是收音机啦,得买个电视了。
  潘阳要给潘士松置办个电视,哪知姚宝忠却阻挡道,“不用买,电视我们给两个孩子买。”
  姚宝忠统共也就两个闺女,大闺女早就嫁人孩子都上学了,大闺女结婚那会儿家里穷就不说了,现在光景好了,姚宝忠也不是亏待闺女的,闺女出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