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文学家-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战争中,特种作战部队立了大功,但也伤亡惨重。
和敌人战斗的时候伤亡倒是不太大,但是因为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特性就是隐蔽的小规模突袭,经常在野地里摸营查探消息和狙击敌人的首领,因为越国在战场上,在野外,都埋伏了许多地雷,甚至在树枝上,在河水里,也都有设置。特种作战部队在战场上没有多大损失,倒是在这地雷上面减员不少。
平常和赵春江马克颇为熟悉的特种兵战士,就在这些密密麻麻的地雷中死了好几个,有的甚至炸的就只剩下几根手指头,连个囫囵尸首都没有找到。
想到这些,赵春江情难自禁,嚎啕大哭。
看到赵春江哭,马克也是两眼泛红,频频扭头回望远处越来越模糊的烈士陵园。李飞阳长长叹息,从怀里摸出一个扁扁的白银小酒壶连喝几大口烈酒,不再多说。
车子奔行了三天,赵春江、马克哭了三天,就连开车的战士也一路红肿着眼睛,他也是参加战争的一员战士,熟悉的战友们也牺牲不少。
到了军区,马克和赵春江两人才收拾好情绪。
他们三人进入军部的第一时间办的事情就是要求复员回家,军部领导自然不会同意,这么好的苗子阁谁谁也不会放手。尤其是三人还是特种作战部队表现最为优异的的三个好手。军部已经做好了大力培养的决定。
其中赵春江和马克两人的政治背景就不用说了,根正苗红,两个家族都是政坛上的常青树,两人有这么好的家世,竟然不利用家族权利逃避战争,反而在战争爆发后,主动参加战争,这种精神,这种情节,就是他们家族的几个老对头也挑不出什么理来。而且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还这么小,刚刚十六岁而已。
至于李飞阳的底细,下层军官根本就不知道,上层军官们可是知道李飞阳的不凡。要知道李飞阳进入军队参加战争,可是云长同志和云雨年同志一起对军部下的命令,李飞阳进入部队可是这两位一起特批的。而且两人在对军部做出指示,想尽一切方法保证李飞阳的人身安全,同时尽量不要让李飞阳发觉!
这种待遇,军部最高层的几个将领,想想就头皮发麻,深恐李飞阳在战场上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候自己的政治生命可就要到头了,何况马赵两家的子弟也在其中!
虽然马赵两家的家祖说了,进入战场,自家的孩子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不必太过照顾,让他们和普通战士在一起就行。可这种话谁信?谁又敢信?
当年太祖让太子进军部历练之际,估计当时作战指挥官员也像他们这样纠结。
当李飞阳在前线勇于战斗,斩敌无数的消息传来后,军部的几个大佬,不是高兴而是担忧,立军功虽然重要,但是李飞阳的生命安全更重要。他们派遣的保护李飞阳的几波战士,在战场上根本就难以顾全自己,大多数时间还是李飞阳保护他们。
提心吊胆的这么多天,李飞阳三人终于安全返回,所有高层军官都松了一口气。正琢磨着怎么提拔任用他们的时候,他们竟然要求复员返乡,这下子一帮人坐不住了,纷纷打电话向领导请示。
请示的结果却是三人的军衔保留,暂时带职复员归地方,等到几人大学毕业后再入队复职。这种情况令军部几位大佬摸不着头脑,按说三人参加了战争,现在回到了部队,正是和军队将士拉关系形成自己势力圈子的绝佳时机,可是这个机会三人却是一点都不珍惜,说回去就回去了!也就他们三人的背景,才能够如此任性。
现在的军事将领大多数都是野八路出身,对于学历和知识还不太看重,不明白三人为什么要大学毕业后再归队入军。但是李飞阳却知道学历和知识的重要性,知道经过正规军校培训人军队干部与没有培训过的相差非常大,对于以后的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以赵春江和马克的背景,学历的高低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有总要好过没有。再说,以后进入军队历练的只是赵春江一人,马克虽然会在军队待上几年,但以后还是要回归行政,军队并不是他个人发展的方向。至于李飞阳,就更不会在大汉过的军队里面长期任职,海外的那一块土地才是他的真正领地。
综上原因,李飞阳一力要求三人一起返校重读,再次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马赵两家老祖倒也没有反对李飞阳的这个决定,稍微商量一下,也就同意了。
从进入部队训练,到去战场作战,再到战后休息调整,等李飞阳马克回到唐城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的第二个春节了。他们也已经自动成为高三年级的学生,和他们一样,返回京城的赵春江也成为了一名高三的学生。此时的谢夫之早已将《神鞭》拍摄完毕,返回了唐城。
李飞阳进入部队上战场上消息,并没有透露给家人,只是让唐城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作证,告诉自己的家人说要让自己进入国家的天才培训班,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封闭式培训。培训完毕后,才能返回唐城。此时的大汉国确确实实的办了一个全国的天才培训班,李飞阳也确实弄了一个名额。这一点,倒是做的天衣无缝,家里人根本就没有生出什么疑心;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李飞阳会他们瞒着进入战场与敌人生死相博,还杀了上百名敌军高级将领,普通敌军更是杀了无数。
回到家之前,李飞阳特意在南方的几个大城市修养了几天,消了消身上的杀气和煞气,直到自己看起来与常人相差不大之后,这才到了唐城。
一个上过战场的军人,和在和平年代只是空训练的军人的差别就是有没有煞气,经验丰富的老军人只是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李飞阳唯恐家里的老人看出什么来,只能尽量消减身上的战场气息。
到了家里,李飞阳不再外出,陪着家人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个太平年。
过了春节,《青年文学》期刊第一期,第一版,第一篇文章就是《高山下的花环》。
在小说的的编者按上,王不知写道:
我们的天才小作家,我们的李飞阳,他写了许多童话作品,他写了许多武侠小说,他也写了很多纯文学的作品。他的作品我都看过,包括武侠小说,我都很喜欢,他的文学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你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作家。
也因为如此,我一直把他当成我们文化工作者中的比较天才的一位,他是一位作家,一个文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孩子!
但是,今天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他已经成了一名战士,这不是我们文艺界中的文化战士,而是真正的杀敌报国的战士!我才刚刚得知,战争爆发时,他参军上了战场,在战场上杀了成千上百名敌人,立下了极大的功勋。
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他的武侠小说写的那么精彩,为什么他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都那么的有血性有担当有责任。那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位真正的侠士,因为他有侠士的风骨和热血,他才能写出那些栩栩如生的武侠人物!
这部《高山下的花环》,是他从战场上归来后的一部小说,李飞阳对我说,谨以这篇文章,献给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
王不知的这篇编者按写的有点长,甚至可以说有点罗嗦。但是其中透露出的内容却是令人感到诧异。
作为一个小小年纪的半大孩子,李飞阳放着好好的小说不去写,反而亲身进入战场去作战。这实在令一些安居后方的作家们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
有这么一个噱头,这一期的《青年文学》的发行量空前,但凡有条件的读者都会掏钱买一本回家。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所写的一部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也是李飞阳所看到过的极为精彩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朴实中带有深沉。书中不再描写人物的闪光点,一些阴暗面也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主人公想要在军队中镀金的想法,书中人物说的“你们城里人大运动的时候,为了不下乡就进入部队躲避,现在为了躲避战争,又要想方设法的离开部队。真打起仗来,还得我们庄户孙!”这些激愤之词,让每一个看到这句话的人都不得不思考城乡居民地位的悬殊和由此带来的极大的不公平。
书中人物梁三喜的“人死帐不能死”遗言,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感到震撼。
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描写的,给人以极大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又加上李飞阳是刚从战场上归来,有许多读者都认为里面的某些情节就是李飞阳所亲身经历的。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非常大,一经发出,就被国内多家杂志连载,就连港城和宝岛的一些杂志社也将这篇文章进行转载。
一些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看到这篇文章后,都是情难自禁,有些战士捧着书本且看且哭,甚至有中层的干部也被此书勾起往日战场画面,激动非常。
这是一部比《红高粱》的影响力更为巨大的小说。
第一百六十二章 菜刀与刺刀
更新时间2015…3…3 22:50:12 字数:2309
《高山下的花环》这篇作品,人物塑造的极为成功。矛盾的冲突和激化,人性的光明和阴暗都明明白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有一种沉重的真实感。
这种带有血腥气息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了李飞阳作品的一大特色。他总是在描写人性的苦难与挣扎,时不时还映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令人看后心情沉重,带动读者不由自主的思考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他的作品就有这么一种魔力。
当然李飞阳肯定会说,这是前世那些作家们的作品,有魔力那也是他们的魔力,与自己这个剽窃抄袭的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又有谁知道这不是李飞阳自己写的呢?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李飞阳自己的作品。
因为李飞阳自出道以来,抛开童话作品不算,他所写的篇幅比较大的小说中,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轰动一时的《红高粱》还是《神鞭》还是《高山下的花环》,这些小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一种铁血杀伐的硬汉气息,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暴力倾向。他的武侠小说也还就罢了,人物塑造的不太明显,看完之后,人物的形象模糊而不太完整,还称不上真正的文学作品。但是《红高粱》和《高山下的花环》这两部中篇,已经足以让圈内作家为李飞阳的写作风格定位,界内一致认为他就是擅长描写血与火的一名铁血硬汉作家!
对于李飞阳不正正经经安安分分的当他的作家,反而跑到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跟敌国的战士生死相向,许多作家打心眼里对他感到敬佩和尊重。但是,敬佩归敬佩,对于李飞阳的做法,整个文化圈的人都不太认同。
在文化圈子里的人看来,上战场参加战斗,这是职业军人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好的写出几篇优秀文章,丰富劳苦大众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亲自扛枪去战场上。
战争发生了,他们也只是摇旗呐喊的角色,不可能亲自上阵去战斗。
王不知对李飞阳参军去战场上舍命拼杀之事,也颇有微词,私下里骂了李飞阳很多次,老头是真心关心李飞阳,当初听说李飞阳进了战场时,急得差点心脏病发作,想方设法的拉关系要把李飞阳调出军队来,后来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份心意李飞阳却是记下了。老头骂他,他也只能听着,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王不知是太关心他的安危了。
为此事,王不知恶气难消,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热血上头》,专门讨论一个成名作家,在兵源充足的情况下,该不该参军进入战场与敌军战斗?
这篇文章中,王不知的观点是反对文人参加战争,特别是文人参加正面战场上的真刀真枪的浴血死战。
他在文章中说,战斗是职业军人的事情,参加战争,保卫祖国和人民,是军人的义务和天职,而作家的义务是用文章来宣扬爱国精神,展现国民的爱国情怀,而不是头脑发热的加入军队参加正面作战,做无谓的牺牲。
最后,王不知在文章中指出:菜刀固然能够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
最适合菜刀发挥地方是在厨房,而不是战场。
对王不知隐隐的批判之词,李飞阳苦笑摇头。他自家知自家,知道凭自己的本领,去战场虽然不说是如履平地,但是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外,已经很少有东西能够威胁到他的生命了。这也是他之所以参加战斗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这种情况王不知老人不知道,就是马克和赵春江也只不太清楚,只有马赵两家的老祖宗才对李飞阳的真实本领有几分了解。这些老家伙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是决计不会将李飞阳刀枪不入的事情传扬开来的。
对于王不知针对他的批判性文章,李飞阳不敢反驳,发现老头生这么大的气,李飞阳也不敢触他的霉头,既然他想唠叨几句,那就让他唠叨罢,自己听着就是,谁让自己做事有点不讲究呢,让这么多人都为自己牵肠挂肚,惹得刘小璐和杨晓月整日价心神恍惚,茶饭不思,吓得黄征农一直央求黄世昌老先生去中央找关系将自己调出部队,还有许多知道自己上战场的人都为自己担心受怕,自己被老先生骂也是应有之义,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更不用说生气了。
在参加文艺座谈会的时候,有记者就拿王不知的这篇《热血上头》来询问李飞阳的看法。
对于记者的提问,李飞阳一直笑而不语,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之下,李飞阳只是说了一句:“对我来说,大多数文人都是窝在厨房案板上的菜刀,而我是摆在兵器架上的刺刀,最适合刺刀发挥作用的地方是战场而不是厨房!在作家中,我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请注意,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刺刀,不是菜刀!”
李飞阳这句话一经记者的报道传出,引起文化圈一片哗然。
他年少成名,一向沉稳老练,很少说出轻狂的话语。今天却说出“天下文人皆为菜刀,而我为刺刀”话来,对当今文学界的一些作家不无讽刺之意。
刺刀比之菜刀,虽然同样都是刀,刺刀可是要比菜刀多了几分煞气和杀气,也多了几分守土责任与保民的担当,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李飞阳把自己说成刺刀,把大汉文人说成菜刀,言下之意就是说大汉的文人少了股锐气和进取的精神,没有了担当和使命感,似乎和平已久,难有激情。
他这一句话,骂了整个大汉的文人。
只是这番英风锐气,才对得起“年少轻狂”这四个字。
他是知名作家,名声比大多数作家都要响亮,影响力更是惊人,他忠实的读者已经遍布港澳台,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有他的读者,当然,大汉国以外的读者都是一些看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大多数国外成年人,对他的了解也只是仅限于童话作品。他的童话之外的作品,到了国外,翻译本的数量就大幅度缩水。
但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汉国如今的作家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能达到李飞阳的影响力。
如今李飞阳说出这番隐隐看低当代文人的话来,自然是惹来一场风波。
王不知看到这篇报道,笑骂道:“这个臭小子,怎么就不知道消停一阵子?这才安静几天?又要惹出是非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输了
更新时间2015…3…5 0:26:10 字数:2511
“大哥,你为什么要得罪这么多文化圈的人?”
在李飞阳参加完文艺座谈会后,刘小璐很好奇的问李飞阳这个问题。
李飞阳笑道:“我辛辛苦苦的在战场杀敌,他们不叫好也还罢了,竟然还学王不知老先生一面倒的议论我,真是没事找事!王不知老先生批评我,那是因为关心我,他们这些敲边鼓的家伙,一个个的就图着一个热闹,我看着就生气,怎么也得撩拨撩拨他们,让他们也生生气。嘿嘿,看着他们生气,我就会快乐很多,哈哈哈哈。。。”
旁听众人一阵无语,这才知道是李飞阳的恶趣味发作。
不过能将口开这么大,敢得罪大汉大多数的文人,李飞阳的口气倒也是真大。
其实之所以开群嘲,李飞阳还有一层用意,他在前世看了那么多的书籍,要想在这个世界里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要是老这么慢吞吞的往外推,天知道会推到什么时候。还不如找个由头,为自己快速推书的计划创造条件。
好在他只是比喻的说了一下,并没有明说,嘴皮子没有太损,倒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果然如李飞阳所料,文化圈的人本来因为李飞阳这两年一个劲儿的出风头感到不舒服,现在发现他竟然有点出言不逊,炮轰全体作家文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如今国家的政策开始放宽,对一些言论开始不太做追究,像前一段时间,跟李飞阳打笔仗的王石有,因为说出敏感词汇而被警告的事情,现在基本上不会发生。
没有了的大顾虑,但凡自认有点名气的,有点文气儿的人,都开始发言,谴责李飞阳的不知天高地厚。
整个文坛本来如同一潭死水,如今开始翻花。人人精神抖擞的想尽一切言语来指责李飞阳的不是,但是指责归指责,同时又要注意措辞语句,太严重的话语也会说出来,不能给人造成文坛前辈打击新人的感觉,他们可是要顾及身份的人!
于是这段时间里,各个报纸刊要上面纷纷有人撰稿,议论李飞阳的“不恰当语言”。
王石有虽然被政府警告后,安静了一段时间。如今嗅到政治风向有点转变,国家对一般文学性的讨论,只要不影射时政,政府部门是不会管你的。哪怕你们打笔仗打的天翻地覆,引得世人瞩目,但只要不出现什么政治话语,相关部门是不会介入的。
明白这一点后,老头准备向李飞阳报仇。
他在前一段时间,因为看李飞阳不顺眼,很是批判了李飞阳一顿,结果被王不知几人接连反对,再加上李飞阳本人的反击,弄得他口不择言,一着不慎,一篇文章发了出去,犯了当朝的忌讳,弄得被政府警告,整整一年多,连一个字都没有发表出来。
现在终于解禁,恰逢李飞阳开了群嘲,正是抨击李飞阳的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