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工 >

第184章

天工-第184章

小说: 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什么的,普通市民基本上都不会怎么放在心上。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便不便利,还有,国家为会此花多少钱。当然,那是国家投入,但他们也不会介意对此指手划脚一番的。

    周景泽往椅子上靠了一靠,颇为轻松的样子:“但我们本来也没打算像那样改。”

    杨晋原道:“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还有一个舆论趋势正在起来……”

    “是什么?”

    “有一些人建议,既然要花这么多钱, 那还不如维持原样,不改了。”

    “哦……”周景泽只是笑了笑,点头道,“这个想法倒是有点意思,不过不用在意。”

    杨晋原还想再说什么,周景泽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周景泽的公事电话在杨晋原手上,通常都要由他来过滤一番,再交给自己的领导。但这支是周景泽的私人电话,只用来跟亲友以及一些关键人物进行联系。

    杨晋原眼尖,一眼就看见了上面隐隐约约闪烁的一个“进”字,顿时意识到是谁的电话了。

    面对这个电话,周景泽的态度却非常慎重。他敛了笑容,直接接了起来,问道:“情况怎么样?嗯……好的……”

    他没有多说什么,连续应了几声之后,挂上了电话。然后,他抬眼看了看杨晋原,从容地一笑道:“去做事吧,下星期内,东西就要拿出来了,能做到吗?”

    杨晋原条件反射一样地道:“能!”

    他转过身,深吸一口气,走出了上司的办公室,到达外面的大厅里。

    走到这里,才会知道为什么刚才周景泽的办公室会有这么多人。

    虽然是元旦放假期间,但大厅里却挤满了人。改建组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到了,他们正跟里面的人一样,紧张地翻着资料、打着电话、在纸上写着什么,一副忙翻天的样子。

    看着眼前的一切,杨晋原微微有些恍惚。

    谁能想到,这种情况,竟然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大学新生一手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叶曦大帅比的七连发!感谢yetalpha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fou4v的天天支持~~

0350 水花

    元月四号。

    难得的元旦假期终于过去了,人们带着对假期的怀念,意犹未尽地去上班了。

    王亮也是其中一员。

    元旦小长假,王亮跟女朋友还有一对同事夫妻一起,来了趟短途旅行。

    旅行对精神来说是一场放松,但身体还是不免会觉得疲劳。他打了个呵欠,走到办公室前台,随手抽了份公司订的报纸,走了进去。

    他一进办公室,就看见另外三个同事聚在一起,正激烈讨论着什么,完全没留意到他进来。

    只有跟他一起外出旅行的那个同事看见了他,抬手跟他打了个招呼。

    王亮跟同事关系不错,凑过去问道:“怎么了?”

    另一个同事看着他手里拿着的报纸,眼睛一亮,道:“帝都日报到了?我看看我看看!”

    王亮有些茫然地被他把报纸抢了过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有看报纸的习惯,其余的人长年沉迷于手机微博,号称从那上面就可以看见全国的事情了,何必看一个地方报纸?帝都的也不行!

    王亮茫然地问道:“究竟什么事啊?你们搞得我感觉像脱离时代了一样……”

    另一个同事问道:“你没看微博?”

    王亮喝了口手里的豆浆:“没啊,我跟老程两口子出去玩去了,哪有空看什么微博。”

    那个同事说:“啧啧,那可不是脱离时代了?元旦三天,微博上就吵了三天!你快去看看热点话题吧!”

    王亮从善如流地拿出了手机,打开一看,顿时更茫然了:“南锣鼓巷改建?婉容故居改建?你们说吵的是这个事?不可能吧,这也太高端了!”

    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确搞得轰轰烈烈,人人提到这种事情,都要讨论几句,简直比当下的娱乐圈还要热火。

    但大部分人更在乎的,还是身边的鸡毛蒜皮,时时关注娱乐圈的都不多,更何况这种高端的知识。

    他们这个办公室的人属性大概差不多,也就是有大事情发生的时候,当八卦聊一聊,平时其实是不太会主动去关注的。

    所以,王亮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带了些半开玩笑的意思。与此同时,他的目光还在往上搜索,看看热点榜上是不是还有其它他没注意到的话题。

    “古建筑修复”、“末代皇后”、“京师大学新年晚会”……这些都是什么啊?

    热点榜一共八条,有五条都是这样的内容,王亮看得一脸懵逼,完全不明所以。

    这时,抢报纸的那个同事突然叫了起来,大声道:“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他把帝都日报铺在桌子上,招呼大家过来看。

    王亮跟着凑了过去,眼睛顿时睁大。

    只见刚才他在微博热点榜上看见的关键词,如今全部出现在了帝都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价值何在?南锣鼓巷改建当何去何从?》

    头版旁边稍微次一点的位置,又有一条明显相关的文章标题——《一场晚会引出的历史——婉容故居的前世今生》。

    “我靠,第二版也是这个!”

    同事再次惊呼起来,声音比之前低了一些。

    王亮看着他翻开第二页,展示出上面同样显眼的标题——《古建筑修复专家谈》

    这是怎么什么?

    什么事这么大阵仗,占据了一大半的微博热点不说,连报纸上也用头版和二版同时刊载文章?

    王亮这时越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不久前说过的话——

    我真是脱离时代了啊!

    …………

    有他这样感觉的人还不止一个。

    这一天,很多人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南锣鼓巷改建的相关事宜。

    是的,到现在为止,事件已经升级,不再只局限于婉容故居一栋古宅,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南锣鼓巷区域。

    毕竟,婉容故居只是一座宅邸,还是私宅,怎么修都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但南锣鼓巷就不一样了。

    它是帝都著名的老城区,占地面积极广,要修建这样一片区域,投入可想而知。

    它要怎么修,要投入多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情了。

    而且有一些人想得更远。

    一座帝都,三朝都城,城市里外类似南锣鼓巷这样的地方多不胜数。

    难道都要像文大师说的这样,原样改建,封闭保存吗?

    那你还不如把整个帝都全给封了!

    一座故宫如此封存我们可以理解,那毕竟是紫禁城,以前皇帝老爷住的地方。

    但南锣鼓巷凭什么这样?还有其他地方怎么办?

    “修旧如旧”是什么东西我们不明白,我们只知道,房子也好、街道也好,不能这样修!

    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就高到什么程度了,凭什么可以超过它的实用价值?

    说到底,价值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判断的?

    怎么去判断一个古建筑、一件文物修复起来,应该投入多少钱,应该保存到什么地步,应该保存它哪方面的价值?

    元旦刚刚过去,人们开始上班,微博上的人更多了。

    而婉容故居改建乃至于南锣鼓巷改建这件事情,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变得更热闹了。

    一时间,微博在讨论,各个论坛在讨论,qq群在讨论……报纸上也刊登了新闻,各个公司、甚至各个菜场都在讨论。

    城市改建这种事情,跟每一个城市人都息息相关。

    如果是便民向改建也就罢了,一时的不便利,换来的是将来的方便与美好。但是古建筑这种东西,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

    什么样的应该被保护,怎样解决当地人们的生活问题,怎么把它跟整个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结合起来……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话题!

    此时,一个被剪辑过的视频出现在了网站上。

    这个视频曾经展示在宣晖集团的董事长柳信然面前过,引起了他的巨大震动,以及接连而来的一系列配合。

    如今,它被剪辑成了片刻,放在了微博上。

    它的出现,同样引起了巨大震动。

    它相当于是给现在正在激烈争执着的人们,指明一条真正应该关注的方向!

    这正是当初在京师大师新年晚会的后台,苏进对着文昌明说的那段话。

    当时,苏进主要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给出回答。

    他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修旧如旧,旧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与标准是什么?

    这个是文物修复工作者内部的事情,还不算太引人注目,但后面那一个质问就不一样了。

    你们说文物修复、古建筑修复是为了保护它的价值。

    那么,这个价值的判断标准何在?

    一件事情,两个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任何事都不可能妄下判断!

    这还是苏进第一次正脸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视频里,他目光锐利,言辞犀利,比平时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尤其是跟面前秃顶肥胖,强撑起一脸温和,却掩不住言行间尖酸的文昌明比起来,苏进尤其显得少年意气,咄咄逼人却又有理有据。

    他直视文昌明,两段话把他问得哑口无言,也引起了所有看着这个视频的人的深思。

    是啊,标准是什么?

    没有标准,何来判断?

    那么,这个标准又应该由谁来定?要怎么来定?

    接着,又出现了一个行动。

    《考古》杂志,也是有微博的。粉丝数不多,但基本上都是业内人士,以及对考古和文物事情非常关注的人员。

    苏进的视频过后,这个微博也开始发长微博了——以图片形式发的,九条长图,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样的微博,通常来说不会很吸引人。

    很多人看见字数太多,就会下意识地回避,更别提这些微博长图片里的内容,还全部都是看上去有些艰深的学术论文?

    是的,一条微博,九张图,就是九篇论文!

    这样的论文,通常都是会被投稿到专业的期刊杂志上,通过审核后发表,为投稿者争取名利的。之后,这样的论文就算放到网上,也通常都是放到智库之类的网站上,需要付费才能下载。

    而现在,它们就像之前江教授的那篇论文一样,全部大大咧咧地被放到了网上,供人免费观看!

    实际上,会去看论文正文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不妨碍更多的人去看图片上的论文标题,以及标题下面的作者名。

    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转发出现了。接着,转发数量飞速增长,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叹声——

    “救命,这些名字是什么?是真的吗?”

    “啊,我的氪金狗眼,要被闪瞎了!”

    “哈哈哈,我们家教授!我导师竟然会在微博上发/论文,这个世界要末日了吗?”

    “还有我,我导师的名字也在上面!”

    “王教授……我真是没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在微博上看见他的论文……不对,有生之年竟然能看见他再发/论文……”

    九篇论文,九个作者名,九个金灿灿响当当的名字。

    这九位教授全部都是各专业的学术大牛,名字经常出现在国内外各种高端学术期刊上的。任谁也想不到,他们有一天,竟然会在微博上发/论文!

    但是《考古》编辑部的蓝v是真的,学生们也纷纷从论文里看出了自家教授熟悉的风格,证明了这的确就是他们的论文没错。

    于是,这件事更不可思议了,九个重磅人物一起出场,究竟是要说明什么?

    直到这时,被震了的群众们才愁眉苦脸地去啃论文。

    这些大牛的名字连非专业的他们也听说过,九个一起出马,肯定是出大事了。

    知道出大事了,不知道出的是什么事,那怎么行?

    再难啃的论文,也得先看一遍再说话啊!

    一时间,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微博上竟然兴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0351 由下往上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

    “这段话每个词我都认识,怎么连一起我就不认识了?”

    “因为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跟平时不太一样,它的意思是……”

    《考古》编辑部的微博下面不停地在讨论着,学习劲头满满。

    有人感叹,自己期末考试时,也没这股认真劲儿,迅速引起了一批人的热烈附和。

    八卦精神人皆有之,精彩的八卦经常能引起人们更大的探究热情,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实际上,这些论文并不如人们想像中的那么艰深。

    它们跟现在微博上热议的点一样,同样是围绕着婉容故居展开的。

    这些论文,是教授们在对婉容故居进行实地考察过后,根据现有资料得出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平安夜晚会后,苏进联系了江教授等几位京师大学的教授,前往婉容故居进行实地考察。

    学术圈子都是相通的,江教授等人的行动迅速被传了出去,接着就有一些其他学校的教授主动上门,要求参加。

    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本来就在拿这个当课题的,难得有了这个机会,当然不会错过了。

    而苏进那边也当然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要求,他进行了一番安排,不仅让这些专家教授进了现场,看到了他们想看的东西,还借花献佛,把南锣鼓巷改建组收集的相关资料也拿了出来,供给他们参考。

    现在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们,最愁的就是资料不够。不然,在苏进出现之前,钱校长也不会对文修专业那么忍耐。

    苏进不仅给了他们现场考察的机会,还这么慷慨地拿出了这么多资料!

    教授们感动极了,当场就表示,让苏进去考他们的研究生,不管考多少分,都会给他过。

    苏进笑着婉拒了,表示自己只是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离考研还远着呢。不过他心念一动,同时向教授们提出了另一个请求。

    毫无疑问,比起招生考研什么的,苏进提出的这个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教授们当时就沉默了。

    但当他们听完苏进这样要求的前因后果,以及他接下来想做的事情时,他们却毫不犹豫地纷纷同意了。

    也正因如此,这些论文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微博上,供给所有有兴趣的人浏览。

    这些论文涉及婉容故居的方方面面。

    晚清居民的日常生活、清朝皇后仪制探讨、南锣鼓巷一带的城市记忆研究、清朝建筑的艺术……

    再没有什么,比这些有份量的论文,更能证明这座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了!

    当微博的关注者们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某方面的争议渐渐地变小了。

    一座古建筑,就能经得起这样的研究,具有这样的价值,那么,一整片南锣鼓巷区域呢?

    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有这九篇论文做证明;它的实用价值,更有住在当地的千千万万居民能证明。

    两边孰重孰轻,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于是,话题又重回以前,聚焦到了苏进对着文昌明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上。

    标准何在?

    标准谁来定?

    标准如何执行?

    没有一个完整的章程,怎么判断婉容故居改建得好不好?怎么判断南锣鼓巷应该向什么方向改建?

    于是,一群有识之士终于开始向上呼吁——

    “古建筑修复是文物修复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吵了这么多年,是不是应该有正式的单位、正式的章程,来进行正式的管理?”

    这个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一部分人开始向特定的地方打电话了。

    而微博、以及一些精英聚集的网站,甚至已经开始讨论——如果要制定标准的话,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现在文安组是国安局下面的一个组织,是不是太不正规了?文物涉及的方面这么多,南锣鼓巷改建组什么的,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难道以后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全部都要临时组队吗?

    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高层的机构,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与运行?

    网络上的讨论从“这是怎么回事”到“应该怎么样”到“具体怎么做”,进行到了更深层次的方面,而整个过程里,热度越来越高,从来没有降低过。

    这时候,各个方面,无数的人关注着这件事情。

    其中某些人,一早就掺合起来了,后来一直关注,眼睁睁看着事情进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他们的心情无比复杂。在事情走到这一步之前,有谁能想到,一个这样的年轻人,能一步步把事情推到这个程度?

    现在,婉容故居、承恩公府、南锣鼓巷已经变成了全民皆知的关键词,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

    传统复兴运动到现在为止搞了五年,国家大力推行,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不过,到现在为止,事情闹得这么大了,苏进打算怎么收场呢?

    婉容故居的确已经停工了,每停一天,花费的确都不小——在这方面,文昌明的判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据他们所知,这方面的支出,苏进的确没动那笔国家资金,全部都是从自己的口袋掏出来的。

    停工一天,苏进就要掏一天的钱。现在事情看上去不像有收场的样子,这钱,他要掏到什么时候去?

    想到这里,杜维给周景泽打起了电话。周景泽接起来的时候,既意外,又觉得理所当然。

    身为文安组和改建组这两个组织的大头目,他们俩却很少联系,更少亲自联系。

    除了改建组刚刚成立,周景泽亲自上门拜会了一次文安组之后,这还是两个人第一次直接通话,没想到是因为一个苏进那样的年轻人啊……

    杜维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就问:“那边有没有跟你打招呼?”

    周景泽反问:“什么招呼,我不知道啊?”

    杜维顿了一顿,试探着问道:“他不是跟你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