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爱好者,另有媒体席位。
纯娱乐的传媒不会报导这种事,都是综合性报刊,大概有四五家。
随着观众就坐,嘉宾也齐齐上台,褚青到台下第一排,屁股刚沾上椅子,立马又起身。讶然道:“小宝哥,你怎么过来了?”
“刚好在北*京剪片,就来捧捧场喽!”尔东升拍了拍他肩膀,一贯含蓄的表示力挺。
紧跟着,王晓帅、陆小川、方力、李昱、管琥、黄勃、徐铮、于飞鸿、徐可依次亮相。褚青又惊又喜,连忙让人加位子。整个会场塞得满满登登。
“哇哦!”
底下更是一阵骚动,没成想能看到这么多的腕儿。而那些不请自来的家伙,反倒令台上的一票菜鸟很紧张,焦大姐见状,便敲了敲话筒,直接开始:
“鄙人焦雄屏,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今天很荣幸跟大家共聚在这样一个场合,没有炫目的灯光,华丽的红毯。疯狂的影迷,只有这九位出色的电影创作者和在座的各位行家。当然我也蛮意外的,徐导演,晓帅,李昱这些优秀的电影人能自发前来,我为这种态度而尊敬,这也是前辈对后辈应有的一份支持。”
“哗哗哗!”
掌声过后,她继续道:“不过老实讲。我从没参加过这么寒酸的交流会,连个主题名字都没有。褚先生对我讲的是。随便你们怎么样,只要有互动就好。这句话我蛮赞同的,思辨的空间最重要,结论不重要,因为每人有每人的答案。那好了,既然随便我们。我就先抛砖引玉……”
说着,她转向旁边,道:“宁皓导演,当年在戛纳看了你的《香火》,开心的不得了。直接跑过去找你。后来又看了《绿草地》,也是一样的出色,但后来又看了《疯狂的石头》,我发现你变化蛮大的。以前都是现实主义的社会关系,镜头很平稳,不花哨。不过从石头开始,你好像加入了很多商业思考,电影语言非常有颠覆性,那种很年轻的视觉风格。”
“呃……”
宁皓拿过话筒,组织了下语言,道:“我觉得,与其说是我的变化,倒不说是环境的变化。《香火》那个时代,我对世界的印象就是山*西的小县城,很旧很慢的那些东西。但到了石头,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物质成了生活中的第一要素。石头的剧本很早就有,后来又不断加工,里面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围绕一个东西,围绕钱来展开。呃,它有一些我对自己,对身边人的某种思考。”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将来环境再变化,你的风格可能跟着变。”曹宝平开了句玩笑。
“就是当物质饱和的时候,又去思考其他事情,诶,我要这么多钱有用么?我要不要追求一点别的东西。”钮承泽接道。
“对对,指不定我哪天就拍一部中年危机,渴望真爱什么的。”宁皓也笑道。
焦雄屏特自然的转移对象,道:“那曹导演,您是剧作家出身,您觉得石头的剧本还合口味么?”
曹宝平摸了摸半秃的头发,道:“每天吃糠咽菜,忽然来这么一道拼盘,当然合口味。”
“就是说,大多数的电影你都难以下咽?”
焦大姐挖坑的技巧一流,但曹教授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开喷:“我看了很多上映的片子,那叫个烂啊,连基本的章法都算不上。叙事完整,营造可信度,这是标准,但放眼全世界,几乎没有像中国这样不重视剧本的。就韩国特别火的那部电视剧《豪杰春香》,我都很认真的看了一遍。你可以说它庸俗,但人家有基本章法,有清晰的人物设定,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嗡嗡嗡!”
话落,下面又是一片窃语,不少人觉得太过了。
而听了半天的郭子健,似乎有所触动,他跟褚青同岁,编剧出身,已经拍了两部电影。他的国语不太好,讲的很慢:“我拍过两部片,不太喜欢被人叫黑*帮片,或者古惑仔电影。在大的范围内,我觉得应该叫剧情片。所有的电影都是叙事的,我们希望它真实,但如果是非常强烈的冲突,大家又会怀疑它的真实性。那我想请问您,这个矛盾怎样平衡?”
哟!
曹宝平一歪头,觉得这个后辈很不错,便道:“我们要在假定的叙事范畴里,模拟出一种极度的真实,但巧合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怎么那块石头刚好砸他头上?怎么他俩就刚好错过了?怎么他就出车祸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我的方法是借用演员的力量,让他们达到一种极其自然的状态,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对,就是这个!”
他扭头看去,后面的大屏幕已经亮起,定格在一张周逊的剧照上。
“这是我的新片《李米的猜想》,周逊就用她的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这张照片,一般特写用的越多,信息量越少,但当我的镜头集中在她脸上,她给我的东西简直令人惊叹。那种焦灼的,绝望的,从内心挖出来的,比氛围渲染要更震撼。所以我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好演员能让观众相信,即便有巧合,这个故事也是真的。”
接着,曹教授看着对方,总结道:“没有什么比演员更重要,这是我的观点。”
“……”
郭子健点点头,若有所思。焦雄屏则补充道:“我昨天看了初剪版,不得不说,周逊的脸太有魅力了,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大家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嗯?
褚青正听得过瘾,忽觉得气氛不对,四处瞧瞧,不禁冒出三条黑线:人家提周逊,你们都瞅我干锤子?
…………
“每个人都在讲,香港已是电影空城,我却觉得这是新导演最好的时代。前辈们集体北上,新人才有机会留守本土,尽情发挥。港片曾经的辉煌,也留下了很丰厚的财富。我们都年轻,更清楚年轻人的习惯,将不同类型的影片加以改良、创新,如果能良性循环下去,我觉得香港电影是有救的。我们缺乏经验和商业运作条件,但我们也很幸运,有一众前辈为我们保驾护航。”
黄修平都有些哽咽,道:“像志伟哥,小宝哥,华哥,南生姐……他们帮我们找演员,做监制,做发行,这个情分不光是前后辈,或者教徒弟,我相信这是一个信念,港片不死!”
说到这儿,尔东升忍不住起身,要过话筒,道:“我当导演的时候才29岁,我当时的目标是把前面的老导演都干掉。如今香港有过长片作品的新人,一共不到10个,我希望他们能迅速成长起来,欢迎他们取代我。”
接着,徐老怪也道:“老港片是有传承的,比如警匪片,这是香港人最擅长的嘛!你们先从这类电影入手,因为你们的思维比我们活跃,只要能拍出新意,那就OK。至于别的方面,交给我们!”
“……”
全场都在沉默,没人觉得刻意或煽情,只是看到了一个缠绕无数情怀的东西,在时代的褶皱中奋力挣扎。
之后,魏德胜和钮承泽也聊了聊台湾电影的现状,以及对复苏的期望。可惜国内接触不多,GET不到那份情愫。
这场交流会从九点开始,十一点就该结束的,结果一拖再拖,耗到了一点钟才散场。先是台上的十个人聊,后来台下也加入,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技巧,再到市场判断,三地电影的渊源风格等等。
总之,没说够,更没听够。
尤其于飞鸿这种刚刚起步,徐峥这种抱有心思的菜鸟,绝对受益良多。于飞鸿甚至翻出一个本子,不时做笔记。而她印象最深的,是曹宝平的两段话:
“现在这个从业环境,商业元素越来越强烈,不会再当成一个很神圣的事情来做,所以导演营造的氛围很重要,你能给演员什么东西,让他们对电影,对这份职业,怀有敬畏和尊重。
当演员对戏的理解,和你自己的理解有差别时,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沟通、解决,凭什么让对方信服你,这是导演最大的难题。”(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 第二场
“第五代刚出来的时候,完全是反戏剧、反故事,追求一种形式感和视觉化。因为那时的社会风气就比较人文,全民都在思考,你够偏够怪才有市场,就是大陆的所谓文化精英的市场,人家会高看你一眼。比如《红高粱》拿金熊的时候,张艺某简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啊,肩负国家兴衰的那种感觉。”
台上,张先民侃侃而谈,接着道:“而且西方社会爱看这些东西,我们有十多年的文化断层,就没在国际上露过面,他们觉得中国特神秘。第五代的片子不是反映当时的中国,可由于这种窥探癖,反倒成就了那些荣誉。然后到了九十年代末,第六代冒头,西方对中国的兴趣也发生转变,他们想看一些相对真实的东西。所以第六代早期那些表现边缘群体,城乡变迁带来的种种困惑,在海外有大量的市场……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内艺术电影的变化与海外市场的变化,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是互相的一个作用。”
在他左右,还坐着几位嘉宾,分别是葛文、市川尚三、杜特龙、阿尔伯特和程颖。台下,仍然是曹宝平、焦雄屏等人,还多了几家影视公司的高管。
昨天是交流一些新人导演的生存状态,今天更高端一点,针对国内电影在海外发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而张先民说完,葛文消化着翻译机里的内容,点头道:“我同意张先生的看法。94年,王晓帅带着《冬春的日子》来到鹿特丹,那里面的技法和思考让我们全场惊艳。但如果五年后,另一个导演带着类似的作品来鹿特丹,哪怕他拍得更好,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拒之门外。因为你没有创新和进步,电影三年就会更替一批观众和审美口味。作为导演还在走前人的老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看过很多中国独立电影,无论新导演还是比较成熟的导演,他们通常会犯一些相同的毛病。比如,喜欢将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在一起,中国做得最好的就是《三峡好人》,但它已经是巅峰了,后来者竟然没想着做些改变。甚至当西方观众已经看腻的时候,那些新人导演还在做这种尝试。
另外,我觉得中国独立电影都非常的慢。有八成的人都会采用长镜头,以表现所谓的残酷生活。可能这几句话不太好,但我确实认为那些片子的质量很低,声音差,字幕也基本看不懂。而且中国电影的类型非常单一,题材很匮乏,它们缺少让观众产生兴趣的能力,更达不到与现实合理的联系。”
老外说话就是直啊,这顿喷下来。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
紧跟着,戛纳的前选片人阿尔伯特道:“葛文先生讲的我深表赞同,不过我想接着张先生的话题。他刚才说电影与市场的共生性,这个非常有意思。我觉得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探索与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红高粱》到《霸王别姬》,第二阶段从《冬春的日子》到《三峡好人》。这其中的共存关系,张先生已经讲的很清楚。我想说的是第三阶段,就是从现在到后十年。其实不仅是中国电影,全世界的影视产业除了好莱坞的特效片。都在面临着一种回归——讲故事的回归。”
他顿了顿,继续道:“现在的观众需要看一个好故事,这是我们自幼就有的本能。你可以拍那些冷门的题材,运用古怪的技巧,但它们只能在电影节上做几天的宠儿,马上又会打回原形。而我恰恰认为,中国大部分的导演很缺乏讲故事的能力。现在已经是第三个阶段,你还在用第二个甚至第一个阶段的手法去创作,市场当然不接受。”
话音方落,程颖便拽过麦克风,接口道:“我一直跟着公司跑海外,跑发行,对这方面比较了解。先说国内的感受,当年《香火》出来的时候,评论界一片叫好。但它的对象只在电影界和文化界,那些所谓的精英分子。到了《石头》时期,国内正逐步建立市场,走进影院的都是城市主流知识分子,比如大学生、上班族这些人。他们对政治形态探讨的较低,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我花钱看了电影,你得给我一种满足感,不然我就觉得冤枉。
然后说说海外,刚才几位都提到了《三峡好人》,我也持相同态度。西方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审美早就到了一个饱和度,急需转型。像去年跑《金碧辉煌》的时候,多数观众的反应是,哎,怎么又是这套!同样的题材,他们甚至愿意去看越南、以色列这些小国家的作品,因为有新鲜感。”
“我补充一点,中国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那些电影人往往拎着片子跑遍三大影展,然后问我们能否做发行,这太难了。一个专业的发行公司应该在制作初期就介入其中,一部电影应该参加哪些电影节、如何参加都是有策略的。”
杜特龙更是直接打脸,道:“我建议年轻导演向王佳卫学习,多走走世界各地的影院,了解一下电影的世界语言,不要固步自封。”
“……”
一席话说的大家无言以对,尤其怀着理想带着梦的孩子们,都以为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可谁能想到,那旗帜高张的下面还藏着如许弊病。
此时,始终没开口的市川尚三,还慢悠悠的补刀:“与其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不如你们先问问自己,作为观众,为什么不愿意看自己国家的电影?像《孔雀》和《盲井》,都是公认的佳作,但除了在场的这些资深影迷,如果做一项普遍调查,你们觉得会有多少人看过?”
“……”
台下更是沉默。
你妹!
我找你们砸场子来了?
褚青连忙要过话筒,站起身,直面着那些年轻人,笑道:“你们不用想得太复杂,其实很简单,电影就是有什么拍什么。像以前没有汽车,我们就拍不了公路片。以前没有特效,我们就只能看《小龙人》。以前没有网络,我们连植入广告都显得很蠢。所以不用气馁,你爱电影,就要给它时间发展。
当然,你们记住一句话:无论拍什么作品,不要总关注中国的过去,我们还有现在和未来!”
……
电影局,晴。
佟岗坐在办公桌后面,正审阅着一摞文件。这些不是普通的文件,而是要呈报给总局的内参。既然是内参,自然有许多心惊肉跳的隐秘消息。
而手里拿的这份,是关于国内院线调查以及加大政策扶持的建议,一般文员可写不出来,由一批改正归邪的笔杆子专门负责,俗称“电影师爷”。
他又扫了一遍,觉得没有差错,便放在左手边——表示可以呈报。随后,他拿起第二份,不禁皱了皱眉:《关于“电影力量”活动汇总及媒体、业内评价摘选》
啧!这孙子就会找事!
佟局耐着性子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对活动全程的详细描述,重点介绍了那两场交流会,包括嘉宾的发言都一清二楚。
执笔人写的很客观,尽量不夹杂个人情绪,不过佟局还是察觉出一点,这位师爷大加赞赏的态度。
他看得非常慢,比上一份还要细致,待翻至页尾,掩卷片刻,才提笔批注:略显偏激,务实懂分寸,有才干,乐于促进内外交流。筹办京城电影节一事,再请考量。
然后,缓缓放在了左手边。(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院线及其他
活动进行了五天,于4月21日结束。
公司基本不再参与交易会的竞争,给同行更多的选择空间,所以到了最后一天,没有一部剧本被公司挑中。
但有两个人除外,一个是管琥,他直接找到褚青,递过《斗牛》的本子。俩人聊了十几分钟就把这个项目定了,顺便还确认了主角人选,黄勃。
另一个叫杨树鹏,这人以前在央视工作,最近出来单干,他不认识褚青,但认识管琥。那傻大个子不知道是真缺还是故意的,巴巴就给领来了。
出乎意料,褚青通宵看完了这部叫《苦竹林》的剧本,简直拍案叫绝。这种故事脉络的展现,冲突手法的运用,借古讽今的胆量,都不是现在的国内导演能具备的。
于是乎,那货的臭毛病又犯了,见着好剧本就想拍。但公司刚刚调整路线,对艺术片的投资持谨慎态度,他身为老板不好太任性。
范小爷连他身上有几根毛都一清二楚,见丫装模作样的唉声叹气,便挥挥小手:滚滚滚,下不为例!
至此,公司今年的项目确立:三部电视剧《步步惊心》、《寂寞空庭春欲晚》、《何以笙箫默》,三部电影《武林外传》、《斗牛》、《苦竹林》。
又是大手笔,不过业内已经习惯他们的一惊一乍,全当重压之下的闲谈八卦。
话说今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以往能称得上片霸的大制作,就包括《非诚勿扰》、《赤壁》、《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竟有五部之多,更别提苦逼的中小成本。
《长江七号》已在1月份公映,刷下了2。03亿票房。其余的,除了《功夫之王》在4月24日上映,另外三部全瞄准了贺岁档。而贺岁档一贯是冯晓刚的天下。去年纵然有《投名状》阻击,仍然败给了《集结号》。
冯晓刚+葛大爷+随便一个女明星VS徐老怪+三人组的正面硬肛,结果如何,还真未可知。
老实说,公司缺少商业大片的运作经验,丝毫不敢怠慢。以王姐、杨凡为首,已经在做《画皮》的宣发计划,光备用方案就有四个。宣传先不提,发行肯定要借用博纳的渠道,再加上公司自己的资源。足够在全国院线铺开。
其实以前开会的时候,有人无意中提过:如今市场这么蓬勃,影院数量翻倍的往上涨,那咱们能不能建一条院线?
还别说,褚青真放在心上了,回去便四处打听,了解内情。
在1993年以前,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的作品,都由中影独家垄断发行。93年以后。中影的权力被分解,制片厂可以直接与代表各地影院的各省级电影公司接触,但这些公司都是国企经营思路,在地方上依然垄断。
简单说。就是从中央垄断,到地方垄断。直到2002年体制改革,才将影院与市场对接。正由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中国院线才以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