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轻轻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屋内陪侍着处理公务的幕僚周先生也是透出了一口长气。“看来,马内侍已经是把那一位给带回来了……就不知到底花费了多少钱财。”
“一文钱也没出。”于大人并未动弹,还是痴痴地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冬风从窗缝中狠狠地刮到他脸上,他却是恍若未觉。“西宫娘娘亲自嘱咐的,连一文钱都不能出,得是白送回来……”
“……娘娘好仔细。”周先生也只能这么说了,“已经是防范到这地步了。”
朝廷若为了那人出一文钱,都等于是承认了他的身份,自打脸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横竖现在重臣心中,多数都是心知肚明那人到底死没死的。关键是承认了他身份以后带来的继承权问题,皇位正统性问题,这都不是三天两天能解决的事。于大人点了点头,又道,“此事,从提议接他,到不出一文钱……都是娘娘驾临文华殿亲口吩咐,陛下……一语不发。”
“这……又是何意?”周先生有些不解了,他才刚从老家回来,对京内许多事都还不清楚。“东翁意思,难道陛下心中,实是不愿么?——听闻南内住了位吴娘娘,实际上是陛下亲母——”
“这话以后不要再提了。”于大人打断了周先生的话,“可笑李原德还想上书请封吴娘娘……吴娘娘就是因为有心疾,不能抚养陛下,陛下才会在襁褓间就被送到永安宫中,现在虽说是放出来了,但是闲住多年,人已痴傻,连儿子做了皇帝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吴娘娘当日在南内闲住时,还是多得太后娘娘不计前嫌多方照顾,母子之间,哪来的隔阂?”
“可——这——”周先生道,“前去迎接那位的,还是柳知恩……”
柳知恩和西宫娘娘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重臣也都是先后打听出来了,如于大人所说,这件事从里到外都是西宫一手安排操持,皇帝几乎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在如此敏感的事情上这样专断,就算是脾气再好,只怕心里都会有些芥蒂吧,毕竟,这位可不是亲生的……
“这正是母子情深的体现啊。”于大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要将心头的纠结叹尽了。“付宇,你以为,那一位还能活着踏入京城,和陛下兄弟相见吗?”
周先生响亮地抽了一口气,却是再不知该回答什么,屋内顿时就陷入了一片紧绷的沉默之中,过了许久,他才结结巴巴地道,“那、那东主如今,又……又待如何?”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日考中进士时,于大人想过自己遍身朱紫、想过自己出将入相、想过自己位极人臣,流芳千古,成就百世英名……可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眼睁睁地看着正统嫡皇帝就这样被人谋害,自己却是什么都不会去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待他百年以后,今日之事,只怕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于大人几乎都能想象得到史官刀笔,会如何用春秋笔法,明褒暗贬地评价着他一生的功过,事到如今,似乎这‘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平生志愿,业已离他远去。可于大人却并没有玉石俱焚、粉身碎骨来留这份清白的意思。
这条路,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无法回头了,当日在德胜门前,他已经做出选择,现在再来抗议,未免过分矫情。纵有种种恶名,也都是自己酿出的苦果,又有什么不敢面对的?
“静观其变就是了。”于大人低沉地说,“就算是李原德,难道还能站出来说那位是真货?就算他今日已经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他伸出手,慢慢地将两个窗扇往里拉拢,长窗发出‘碰’地一声,严严实实地关到了一起,刚才还呼啸着往里刮的北风,顿时全被拦在了外头。
周先生将炉火拨亮,不过一小会,屋内就暖和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第297章 先皇
今年冬天特别冷;还没到隆冬;就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从京城往大同的官道都冻得硬实了,倒是要比之前更好走得多——这条路在去年瓦剌入寇时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垮塌崩裂的地方很多,虽然朝廷投入不少精力修复,但依然有不少地段坑坑洼洼的,在春夏两季一遇到雨天便是满地黄汤,几乎根本就没法走。
虽然是冬日,但官道上还不算太冷清;时不时依然能看见人影;驿站里也歇满了车马——除了去年打得最凶的时候以外;来往大同一带的商队,所携带的物资计算起来,总是比大同人口所需要的更多,说白了,虽然国朝禁绝和瓦剌的贸易,只允许‘朝贡回赐’,但瓦剌那么多人摆在那里,要吃要喝,对瓷器、茶叶的需求更是非常现实的,去年打了一场,算来是两年没有朝贡贸易了,丝绸什么的,算是奢侈品,瓦剌人可以不要,但茶不能不喝,吃饭用的碗盘,也都是汉人烧造得好。也先一直带人袭击大同、宣府,倒也不仅仅是因为闲得慌,他是有现实的物资需求的,买不到,那就只能抢喽。
有需求就有市场,边疆守将,很少有不走私贸易的,只要不夹带犯禁的物品,厂卫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阻人财路,甚至都不会往京城回报……毕竟,厂卫也是朝廷衙门,终究是一个圈子里的,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可今日,锦衣卫大同千户所的包大人却是后悔了自己当时的一念之仁,打从早上上路出了大同开始,他就开始提心吊胆,如今天色入暮,一行人也近了驿站——这一带地势平坦,远远地就能看到从京城往大同方向来的商队,陆续往驿站入住。这每是过来一拨人,包大人的心就是狠狠地颤一颤:只盼着前头车里的那一位,不要注意到这商队数量的猫腻。
锦衣卫在全国也就是十四个千户所,这锦衣卫千户更是正五品的高官,尤其是大同千户所千户,和京里那些外戚头上带的千户衔又是不同,可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实权千户了,对内对外权力都不小,就是在大同镇守太监、大同守将跟前,包大人都可以直起腰杆说话,可现在他在前头马车里坐的那两人跟前,却还是毕恭毕敬,连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他离开了自己的驻地,这么巴巴地在马车里一歪一倒地往京城颠簸,也就是因为那人随口的一句吩咐。“你跟着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包大人就跟着来了,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就连在路上都是尽力缩在自己的车厢里,绝不敢和前头那两位有什么多余的接触。
从大同顺着长城,走上几天就能到达居庸关,不过现在瓦剌时常犯边,这条路并不太平,商队一般都走内线,一天一程路,从一个驿站到下一个驿站,所有人都得这么走,这一行人即使身份特殊,却也不能例外,他们虽然是往京城方向前行,但却并不是采取惯常最快捷的广灵、蔚州路线——这条路一般用来运送军资,是遇不到多少商队的,反而是和商队们走的一条路,出大同两天来,已经遇到了不下十拨商队同宿一个驿站,就是傻子应该也知道有不对了,今日更是还没入住王家庄驿,就已经遇到了五六拨人,包大人心里可不是和吊了十五桶水似的,毕竟,他和这位背景深厚、深得圣眷的公公可没有多少交情,虽说平时也少不得孝敬打点,但这点功夫,顶多换来些面子情,真是惹怒了他,自己被一撸到底,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好在,这几日他只怕也没闲心操心这个吧,包大人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和走私商队比,那位公公的心思,肯定是都放在马车里的另一人身上……
想到那人,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包大人是锦衣卫千户,又是大同这样心腹要地的任官,赴任之前当然是面圣过的,他年纪也不算老,没可能记不得先皇的长相。可这事儿,要让人怎么说呢?如今嗣皇帝都登基一年多了,太子也立了,皇后也封了,六部尚书本来死了四个,现在也都是提拔满了,原来两个吏部尚书王大人,礼部尚书胡大人,也都是受封三师,兵部尚书于大人也没少得好处……这朝局都已经安定下来了,又哪有他一个锦衣卫千户说话的余地?这种事,本来也不是锦衣卫这样的机构能够多说什么的。既然朝廷说他是假的,那……那包大人也只能当他是假的了呗。
说是这么说,可要他当面漠视那位,和那位公公一样,见了面不行礼,口里没称呼——包大人心里也是难受得紧,也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见了那人,他是膝盖发软,只想打弯儿,要对他板起脸说一句话,包大人能心跳个半天,心里更是会升起一股不知打哪来的后悔、惭愧。饶是他这些年来也没少坑蒙拐骗,做过些犯忌讳没良心的事,可在现在这个时候,包大人是真真切切地,良心大大地不安,即使为自己的前程担忧,却也没有前去奉承那位公公的动力,都不曾骑马扈从在马车两侧,而是老老实实地在车厢里盘坐着,光顾着心乱如麻了。
他们一行人扈从不多,也就是十来个,清早会有人提前出发,在驿站里清出房间,烧下热水,手持厂卫令牌,就算是高官都要避让,更何况一般来说根本没资格住驿站的商队?人再多,也耽搁不了这一行人的休息,就连车马院里,都是早就给预备下了一排空马厩,就是给他们栓车用的。
虽然在路上颠簸了一天,但包大人却是根本都不想钻出车厢,眼看车在驿站门前停了下来,前头车头已经有动静了,他这才猛一咬牙,赶忙从车里钻出来,算着脚步,赶着那位公公的动作,在他把车里另外一人扶下车以后,恰到好处地走到了两人身边。
“厂公辛苦了。”他忽略了另外一人,而是谄媚地对其中那位中年内侍说道,“还请快进屋去歇着——多喝几口热汤,小的们应该也早预备下了泡脚的热水,吃过饭好生歇着,明日到了灵丘就能吃上好的了。”
这位厂公今年大约五十岁年纪,他面白无须、身量敦实健壮,虽然受包大人如此奉承,但神色内敛,却并不给人以霸气凌人之感,听了包大人说话,也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念丰也辛苦了,也不必多做客气,一道进去歇下吧。”
这几日众人都是分别在房中用饭,并无一般同行者之间共用晚饭的惯例,除了上车下车前的对话以外,没有什么接触,包大人听了厂公吩咐,也是如蒙大赦,他一摆手,“厂公请!”
厂公却不动身,而是转而对那人说了声,“您请。”
包大人忍不住就偷眼看了看那人——这一眼看去,不由得就在心中又是叹了口气。
把这人接回国的全程,他都是在一旁见证的,瓦剌人一文钱也没要,还倒填了些战利品把他送回来,只怕是心中有气,虽然没让他光着走回国朝国境内,但待遇也绝对说不上好,刚过来的时候,瘦得脸上的肉都干了,走起路来颠颠倒倒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经过这十数日的休息,他看来倒是健康多了,脸上也有了些红润的影子,只是神色木然,仿佛魂儿还丢在瓦剌那,自打回来以后,包大人就没听他说过一个字。
虽然长相还是一样,但说实在的,和从前的他相比,早已经是判若两人了啊……
对厂公的话,那人也就只是点了点头,便戴上了一顶斗笠,自觉压低斗笠边沿,跟在厂公身后,静悄悄地进了驿站。包大人待他们走了,方才是深深吐出一口气,这才抬起虚软的脚,跨过了门槛。
回房用了饭,热水洗漱过了,出门在外,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驿站,也没什么好娱乐的,包大人唤了个亲兵来捏了捏肩膀,便预备要睡下了,只是他躺倒以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王家庄驿估计来往官员不多,修葺得也是漫不经心的,他这间屋子和隔邻房间的板壁上居然有个不小的窟窿眼,而且在他这一面是无遮无拦,也就是在另一侧挂了一幅画,挡了一下光而已,可那边屋子的声音却是毫无遮拦地就能透过板壁传进来。
包大人素来浅眠,这窟窿又十分不巧,正位于床边,他的屋子静下来以后,隔壁邻人走动喝水的声音都是声声入耳,欲要呵斥,话没出口又想起来——一般来说,他和厂公的屋子都是夹着那人的房间,刚才进屋时他看到厂公进的是走廊最里头的稍间,这样算来,隔邻屋子里,岂不就是……
包大人没话说了:熬着吧,反正明天也能在马车上补眠。
不过,隔邻那边也就是喝了几口水,又走动着估计是脱衣、洗漱什么的,不一会也就安静了下来,包大人闭着眼默念了几段心经,慢慢地昏沉了过去,连睡都是不敢睡实了,免得这万一要是打起了呼噜,惊扰了那位的休息,他可就是该当死罪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一点头,忽地从梦中转醒,一时茫茫然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等那边屋子传进了人声,这才回过神来——应该就是这不寻常的动静,让他兴出了警觉。
“……真是要动手了?”这声音有些陌生,包大人思索了一会,才是肯定——应该就是那人的声音了。
“……还是请用药吧。”厂公的声音并不大,但在静谧的夜中,倒也是听得分明,“彼此间多少留几分体面。”
“体面?”那人笑了,语调倒还算平静,“现在还说什么体面,你们何时想过要给我留体面了?”
厂公并没回答,过了一会,那人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恳求和急切,“就算让我回去,又能如何了!我……我还能想做皇帝的事吗?就是要杀,也总让我见妻儿一面再杀吧!”
“请您用药吧。”厂公的语调还是那么不紧不慢的,仿佛在和那人闲话家常,不过除了这句话,他也没有再说什么,根本都没搭理那人话茬的意思。
那人的声音已经有了几分颤抖,“既、既然是你来……此事,只怕不是娘的主意吧?”
他没等厂公回答,又是自言自语,“弟弟也不像是如此毒辣的人……难道,是贵太妃不成?”
包大人此际已经是心惊肉跳,恨不得掩耳疾走,赶紧跑得越远越好,可此时夜深人静,他这边一点动静,那边肯定也听得清楚,他又如何敢轻举妄动?甚至连翻身的动作都不敢有,只是僵直着身子躺在那里,颇是身不由己地听厂公答道。“贵太妃现在已经是西宫太后娘娘了。”
“呵呵、好、好……”那人声调抖颤,显然心中正是情潮涌动、难以自已,“好一个西宫太后……”
他咳嗽了几声,又道,“当日在乾清宫中谆谆教导之德,果然比不上西宫太后的尊号……不意如今,竟然走到了深夜毒杀这一步上。”
厂公一片默然,过了一会,那人又问,“难道……她就没有什么话让你带给我?皇后那边——”
“庄肃皇后娘娘一向以为您已经死在土木之变中,”厂公道,“太后娘娘也不觉得有拆穿的必要,在她心里,您也早在当日,就已经杀身以殉了。”
隔邻便传来了低低的、癫狂的笑声,仿佛是有野兽在雪地里咆哮,驿站养的狗在院子里叫了起来,包大人情不自禁地抖了抖肩膀,他忽然间觉得很有几分冷。
“好,说来说去,无非是怨我不死……”那人的声调里已经现了哭腔,“是,怀来一事,是我错用了王振——我改,我改还不行吗?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难道不是圣贤的道理,我现在只是想回去而已,你关我,我认了,只要能和妻儿在一起,我……我做猪做狗都愿意,你们就非得要赶尽杀绝——”
也许是他的声音大了点,那人的话忽然间截做了两半,下半截化为了喉咙里的呜呜声。有第三个声音低低道,“厂公,药趁热有效。”
“松开他。”厂公说。
屋内就又安静了下来,那人粗而快地喘着气,却没有再说话,过了一会,厂公才说道。“这里是王家庄驿站,比起去京城,其实是绕了远路,奴婢带着您绕路来此,并非太后娘娘的吩咐,而是自作主张。”
“哦?”那人应了一声,语调有些讥诮。“你难道还安了什么好心?”
“好心算不上,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厂公的语调毫无起伏,“从王家庄驿出去,走上八里路,山坳里曾有座村子,便是王家庄,十多年前,您还没有亲政的时候,曾在王振穿针引线下见了奴婢一面,将一件事吩咐给奴婢去做——让奴婢找几个人……这几个人,便生活在王家庄里。”
那人的呼吸声忽然一顿,过了一会,方迟疑道,“你——你找到他们了?何时的事。”
“十多年前就已寻到,当年刘思清把他们安顿在此处,颇费了一番功夫,这几人生活富足宁乐,奴婢以为,时机不到,还是不要妄加打扰得好。是以并未对任何人说,而是自行掩埋起了相关的线索。”厂公居然也就是这么平静地承认了自己欺君的事实,“此事也是奴婢心中的一根刺,如今终于可以吐露实情、向您交差,心中亦是轻松了不少。”
包大人心跳如鼓,无数的疑问在心中翻翻滚滚,许多年前的传言又泛上了心头:据说,隔屋那位,其实也不是太后亲生,乃是狸猫换太子的产物……
他差点错过了那人的回话,“你……你带我来这里,又是为了什么?难道,难道还能让我见他们一面?”
他的语气里已出现了少许希冀之情,语调也没刚才那样尖锐了。
“从王家庄驿出去,走上八里路,山坳里曾有座村子,便是王家庄……”厂公又把他的话重复了一遍,“去岁瓦剌入寇,官军在怀来溃败,河北一带,尽落敌手,瓦剌在这一带大掠四天,王家庄村民一个不剩,全被屠尽了,那户人家虽然养了护院,但遗憾却也未能幸免。”
那人的呼吸,仿佛都已断绝,邻屋这死一般的沉默,仿佛是持续到了永远,厂公方才续道,“王家庄一事,绝非独例,上个月黄册已经编造上来,山西、河北一带,户口人丁,只有三年前的一半。”
他又顿了顿,“奴婢以为,这些丁口为了活下去,做猪做狗,怕也是愿意的,只可惜当日瓦剌人,怕却没有奴婢的耐心。奴婢身边这个柳三,原籍便是怀来,柳三,瓦剌人杀你妻儿时,可曾容你说过一句话?”
“回厂公话,不曾。”第三人低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小人亦是身中三刀,若非命大,也早随妻儿去了。”
“嗯。”厂公不疾不徐地应着,又催促道,“贵人,请服药吧,再不喝,最后这点体面,都要丢啦。”
“我……”那人沉默少顷,居然呵呵地笑了起来。“我就是不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