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96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96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任何一个增加皇朝威望和帝国荣耀的机会÷匈帝国趁俄国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受国势衰弱之机,直接接管了原属土耳其帝国的bō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地区,结果把巴尔干地区的泛斯拉夫主义怒火引火上身。十九世纪是民族主义háo流jīdng的世纪,奥匈二元多民族帝国这个古老的前民族主义时代的政治架构实际上是经不起任何风lng了,它在法国大**的冲击下还能长期存在,完全是因为梅特涅政治上的足智多谋和外jiāo上的长袖善舞,梅特涅之后的奥地利外jiāo决策者没有他的审慎平衡的作风,只知道耀武扬威,穷兵黩武,因此最终导致了大战的爆发和帝国的彻底解体。

    1890年,德国拒绝延长“俄德再闭条约”,这等于是把德国对外关系的一根支轴给hōu走了,德俄奥三国间之所以能长时期保持和平,靠的就是德国既和奥匈有军事同盟,又和俄国有秘密协约的暧昧关系所导致的外jiāo制衡№德两国在两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虽然俄国对普鲁士从一个受俄国庇护的弱国成长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强国抱有一丝嫉妒和不快,但总的来说,俄德两国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反,俄国与奥匈帝国倒是不共戴天,奥匈帝国对巴尔干斯拉夫地区的扩张,挑战了俄国泛斯拉夫主义旗手和斯拉夫人保护者的虚荣心,而俄国鼓动的泛斯拉夫主义lngháo则使得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人心思变,危及奥匈帝国的生存。因此,俄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俾斯麦之后的德国外jiāo决策者,轻率地采取了对奥一边倒政策,迫使俄国与法国接近,而德法之间的矛盾又是不可调和的。这样,虽然俄德两国并无重大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殖民地冲突,却均受制于本国的盟国而互相对立。

    俄国和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两端的强国,一般是很少能够发生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冲突。除了在两个拿破仑时期,由于第一个拿破仑的野心和第二个拿破仑的记仇,才导致了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法俄两国既然在欧洲已经不再发生直接冲突,殖民地竞争方面也没有矛盾,那么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咄咄bī人之势,法俄接近是不可阻挡的。在1879年以后俄德之间爆发经济战,导致俄国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财政状况恶化。这时来 自(。cōm)法国的巨额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给了俄国经济以复苏的机会,这样法俄接近已经可以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1891年法俄之间缔结了外jiāo协定,1893年,法俄军事协定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大国间结盟与敌对的对象已经固定,欧洲大国协调外jiāo走入了死胡同。

    和奥匈帝国一样,俄国也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东方**君主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比奥匈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在巴尔干势力扩张上屡屡在外jiāo上遭受德奥的遏制,在所谓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丢面子,而法国对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也不积极支持,俄国最终丧失了一切耐心,外jiāo界和军方根本不打算在xiǎo规模的、可控的外jiāo冲突中耗费jīng力,只打算准备进行全面战争,把所有的大xiǎo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jiāo格局,奥地利的外jiāo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jiāo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jiāo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jiāo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jiāo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印证了俾斯麦的预言,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两百一十四章 各国发展

    第两百一十四章各国发展

    英法本是世仇,其世仇的历史远远大于法德之间的世仇、法之间的矛盾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便开始升级,英法之间率先爆发了海军竞赛、法殖民竞争在1898年的法绍达危机中达到了顶点。至于英俄之间更是矛盾重重,在中亚、在远东、在近东,几乎无处不起冲突、国一向善于评估具体的威胁,因此为了防备法俄在殖民地纠纷中联手对付自己,便在1882年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缔结了“地中海协定”,从而间接地与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拉上了关系。但是随着德国量的大幅度扩张,尤其是其“公海舰队”的建立和在土耳其帝国范围内的势力膨胀,迫使英国认真考虑德国扩张的意图何在。

    由于德国的崛起,欧洲大陆已经无可挽回地分裂为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欧洲均势的平衡之轮英国,第一次感到无法再置身事外来保持平衡、国已经感到,德国太强大了,不仅有冲击英国霸权的意图,最主要的是德国已经有这样的实力、国已经无法保持“光荣孤立”来捍卫本国的世界霸权,毕竟大英帝国的统治中心在不列颠,归根结底是欧洲一部分,英国的世界霸权是建立在英国优越的地缘政治处境和欧洲大国联合统治世界的基础上,不可能在欧洲大国内部的均势失去平衡之后还能长久维持∪其是当德国过于强盛,其拥有的实力能够同时打败法俄两国,并进而终结大英帝国世界霸权的时候,大英帝国的掌权者不可能对此局势泰然串。

    当时英国外jiāo部的政策分析专家克劳爵士曾经对德国针对英国霸权的各种挑战xìng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战略分析。他指出,德国外jiāo决策层所抱有的动机是不值一提的,即便他们没有明确的、有计划的统治全世界的计划,其持续增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导致现实xìng的后果即德国称霸全欧甚至全世界。因此,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合理的结论就是——不管德国统治集团抱有什么意图,如果德国不愿意自我约束,自损实力,那么,英国将会建立反德联盟以求彻底地消除这种威胁,就像当年建立反法联盟以消除法国的威胁一样。提到反法战争这一历史经验,这就意味着英国打算通过联盟战争来消灭本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基于这种认识,英国实质上已经决定要与德国进行殊死一战来维护大英帝国的存在了。至于其扭扭捏捏,言不由衷的作风,完全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虚伪做作和推卸责任的民族xìng格所决定的、国外jiāo的历史记录和行为模式向来就是做决定之前仔细评估权力结构和斟酌利害关系,做好了决定就会坚持到底、国外jiāo决策者在维护比利时中立地位上的做作表演,无非是顾左右而言他的一贯作风。

    1902年英日同盟缔结后,英国找到了一个在远东地区遏制俄国的竞争,而又不给英国造成额外战略负担的盟友。当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受后,其扩张势头受挫,英国便不再考虑俄国为全世界的头号敌人。在1904年英法协约完成以后,英俄接近与谅解便势在必行了,于是在1907年英国与俄国达成了在bō斯和阿富汗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至此,英国已经与法国和俄国解决了全部殖民冲突,而把国家量全部聚焦在对德关系上来了。

    十九世纪后半叶,拜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这两位欧洲领袖的一系列外jiāo活动所赐,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外jiāo原则成为各国挖角决策者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基于保守传统、自我节制与内外均衡的正统主义原则变得很不重要,而这种原则正是崩欧洲和平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下去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jiāo通的发达和市场的扩张,国家的管理深度和镇压量进一步加强,一旦那些保守国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来对付国内外的形形sèsè的**运动,那么它们在外jiāo上就可以自行其事,互相拆台。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法德矛盾,但决定xìng因素确是俄国、德国和奥匈三个君主**国家的分裂,而英国的态度转变,则成了压垮欧洲均势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九世纪也是民族主义háo流jīdng的世纪。一战爆发前,俄国在东欧和巴尔干大肆宣扬泛斯拉夫主义,而德国则针锋相对地推行泛德意志主义÷匈帝国这个多民族帝国一方面在泛斯拉夫主义的lngháo中摇摇yù坠,一方面则指望德国能够站在泛德意志主义的立场上拉自己一把。法国出于国家荣耀和民族统一,念念不忘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出于同样的原因,决不肯放弃№国嫉妒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德国则害怕俄国巨大的潜力。德国觊觎英国的世界霸权,羡慕英国的公海舰队,英国则视德国模仿英国建立公海舰队为推翻大英帝国的明白无误的证据】一个国家都患上了自恋症,对本国的天然权利喋喋不休,对他国的意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

    十九世纪还是所谓的民意至上的民主时代,公众的情绪和报纸的社论成为政fǔ制定政策的圭臬。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德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帝国主义分子”、法两国皆为所谓的民主代议制国家,视回应民意为理所当然。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因为这几个**国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续完全靠对外强势扩张来维持,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xìng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外jiāo政策上来,而且根本不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国际关系,总是把外jiāo斗争看作是体育比赛,视正常的外jiāo妥协为奇耻大辱,对握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总以为国际危机达到顶点就是金光闪闪的奖杯和数不清的荣耀。这种情绪感染了各大国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偶尔爆发战争,流点血“会使民族的体质更为强健”。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根本没有预料过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国家间的战争不再是规模可控的,要么是彻底的胜利,要么是彻底的灭亡。

    ‘

    欧洲政治家们一开始对于大战的爆发还是具有一定的警惕,对立的两个联盟,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虽然都已经进入了军事协调阶段,但各国都还在进行自我克制和克制盟友÷匈帝国不愿意帮助德国进攻法国,德国约束奥匈帝国不要与俄国摊牌,英国警告俄国在为以塞尔维亚为首的巴尔干联盟出头的时候要适可而止,俄国告诉法国俄国不打算为阿尔萨斯—洛林而战,法国则告诉俄国法国不打算卷入巴尔干冲突,至于意大利则早就打算保持中立,两边观望。

    但是大战还是爆发了,这是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外jiāo政策的悲剧。自从1912年伦敦会议解决摩纳哥危机之后,突然间,每一个国家都害怕失去盟友,而不管盟友的任xìng胡为是否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德国给奥匈帝国开出了空白支票——若再有危机,如有必要,德国会追随奥匈走上战场。法国总统普恩加来则对俄国大使表示,“奥地利掠夺领土影响全欧均势,因而也bō及法国的利益……若俄国走上战场法国也会如此,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德国是奥匈的后盾。”英国外jiāo界人士则表示,“不知道目前这种xiǎo心翼翼的平衡政策还能持续多久,不知道哪一天会被迫表明明确态度。但愿俄国不会厌倦英国而与德国达成协议。”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那种黎塞留、梅特涅和俾斯麦式的贵族秘密外jiāo已经成为过去。随着新闻媒介的普及,任何一个外jiāo事件都会迅速地被公众知晓,公众的态度又通过媒体迅速反馈到外jiāo决策者,大众参与外jiāo决策这种持续不断的压力,造成了各国外jiāo决策者的短视和盲动。

    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各国尤其是德国的军事计划与外jiāo方针开始脱节,一开始便沉溺于全面战争、总体战争的规划,讲究“先发制人”,把外jiāo大师黎塞留“行动必须配合目的”的政治箴言抛到了九霄云外,更不用说把军事计划与跟外jiāo政策相配合,为政治谈判留下空间了。当然,在那种集团对立的外jiāo格局下,各大国的外jiāo政策本身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终,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刺杀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fù引起的“七月危机”中,各大国尤其是德国的军事部署的速度快于外jiāo协调的速度。德**方绕过了本国的外jiāo部mén对奥匈军方开出了无限的空头支票,支持奥匈帝国开战,当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得知如果德国破坏比利时的中立,英国将宣战的消息后,打算悬崖勒马,但是德**方的战争机器早已经开动而无法紧急制动了。

    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欧洲近代文明从此走向了衰落,欧洲开始失去对世界的统治权▲东方的古老帝国借此机会开始从沉睡中醒来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两百一十五章 风云变幻

    第两百一十五章风云变幻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fǔ争取衡资源和市场〓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首相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

    20世纪初期,法、德两国为争夺摩洛哥所引起的战争危机。摩洛哥北临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尔扼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mén户直布罗陀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要地。进入20世纪以来,法国迅速向摩洛哥扩张势力,大肆进行经济渗透,控制摩洛哥财政,并同西班牙划分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

    1904年4月英法签订三国协约,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这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令德国有感利益受损,故此以外jiāo途径挑战法国。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905年3月31日访问摩洛哥丹吉尔,引发这次危机〓廉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列强在摩洛哥的地位绝对平等。接着德国宰相比洛向参加1880年《马德里条约》的所有国家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jiāo国际会议讨论。公然挑战法国在摩国的影响力。

    《马德里条约》规定,所有外国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权利和其他权利均应一律平等。德国给法国的照会以战争相威胁,法国外长德尔卡塞采取强硬态度,提倡在摩洛哥设立一个保护国并促请发政fǔ采取强硬立场,得到英国的支持,局势顿形紧张。

    但法国恐怕德国会开战,所以反对他并迫使其下台。机在6月达到高峰,德尔卡塞下台后,由温和派法国总理莫里斯?鲁维埃兼任外长。7月时,德国业已受到孤立,所以同意以和平方法解决问题。7月8日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召开《马德里条约》参加国的国际会议讨论摩洛哥问题,然而,法德仍然轿弩张,德国在12月调动后备军队,而法国更在1906年1月派兵到与德国接壤的边境。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由1906年1月至2月在西班牙举行,以解决上述纠纷。在十三个与会国当中,只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法国就得到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与美国支持。最后,德国在5月31日接受一项协定:法国撤回部分对摩洛哥实施的管制,但依然控制部分重要地方,以及与西班牙保持对摩国的警察控制权。

    虽然会议暂时解决了摩洛哥问题,然则德国的不满引起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结果,德国的孤立令德国追求更具野心的外jiāo政策。这次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中一次战前危机,严重恶化强国之间的关系。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后,法国加紧了对摩洛哥的控制。1906年3月;法国占领东摩洛哥的乌季达,5月又在卡萨布兰卡强行登陆。1908年hūn,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苏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5月,法国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及其他城市‖月,德国向法国要求分割一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给德国作为补偿。

    7月1日,德国又借口保护德国商人的生命财产,派遣炮舰“豹”号开往摩洛哥大西洋岸的港口阿加迪尔。德国的行动震惊了世界、国认为德**舰停泊在阿加迪尔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

    7月21日,英财政大臣乔治发表了暗示英国不向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的演说,并进行相应的海军作战动员对英国的强硬态度,同时又适值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就较xiǎo规模的补偿问题进行谈判。

    11月4日,法、德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法国则给予德国一部分法属刚果领土作为补偿。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使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两大军事集团开始进行jī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896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0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2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奖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烬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

    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bō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

    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掣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可是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涨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素质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相应欧洲局势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万。

    欧洲局势的风云突变罗凯看在眼里,自己的到来使得各国海军把无畏舰的时代提前了至少五年,而相应的,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提前到来。

    对于这场令欧洲近代文明走向了衰落,欧洲开始失去对世界的统治权的世界战争,罗凯并不像介入其中,不过这并不代表罗凯不会放弃发战争财的机会。

    1909年6月,中国政fǔ高调宣布一艘四万一千吨级的战列舰已经下水,这就使得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