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59章

辉煌三国-第59章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能立即调派一千人增援吃紧的南门,情势已然稳定。

    当然心中百味陈杂不已,对于这位刘将军,也是感激不已。

【19】各怀心思三家主 管亥鸣金收下属

    “孔大人,吾主乃刘幽州是也,前番慈往冀州求援不得,只能只身北上径赴幽州,幸得主公仁义,立时决意兵来救!”

    听闻这个熟悉的声音,孔融顿时面上一喜,看着太史慈正与另一个年轻人拨马从将士们让开的通道中来到前列,稍稍转念才完全明白其中意思,顿时眼中一热,躬身一礼道:“原来却是刘幽州亲临,融不知此节,有所失礼,还望刘幽州勿怪。”

    “无妨无妨,孔北海宇内知名,奉身正职,正是我大汉官员楷模,吾来救之实属份内之事,何必如此客气?”

    刘晔也不需要亲兵扶,敏捷的跳下马来,几步走到孔融面前将他扶起,语气中颇有几分真挚地再问道:“黄巾之围依旧未解,多谈这般客套却也无用,不知孔北海可还有事需我效劳,请尽管开口便是。”

    “刘幽州高义!实乃北海百姓之福也!不瞒刘大人,南门黄巾贼子攻城甚急,虽有一千兵员增派,但实难肯定稳妥无虞,融正欲求请大人再派勇士前往救之,却不想大人却先自问出,实让融心中敬服,难怪子义如此勇将甘奉大人为主!”

    孔融是个是非分明的人,刘晔如此公私分明,先问忧患差遣而不说客套话语当然值得敬佩,同时对于自己来不急招揽的太史慈投身于刘晔属下,倒也有一丝嫉妒。“嗯……”

    刘晔点点头表示知晓,也不再往下客套便转身肃容下令道:“典韦何在?”

    “末将在!”

    本就担任先锋的典韦便处于前四排中,不是身先士卒,这也是刘晔再三强调训示的,如今见得刘晔再下令,他立时排开众人策马上前,躬身一礼大声回答。

    战时不用尽全礼。有任务在身更不必如此,于是便在孔融一干人奇怪的注视下,刘晔就地面仰视自己将属下令:“命汝领兵一千五百立即驰援南门,破去贼众攻势即可,不可穷追!”

    “得令!”

    典韦微一欠身一礼后。然后便回声大吼道:“儿郎们,吾等连日奔波,竟全功便在今时,随我一起破贼建功,不胜不还!”

    胜不还!不胜不还!”

    众多骑士一起大声应命,声浪传得极远,然后便在典韦和一干亲卫统领下除却太史慈以及刘晔亲卫的五百人,其余全部呼啸着跟上,一股冲天的杀气四面往回,便是不是正面迎上而仅为旁观的孔融一干人都感到一股寒气由心底冒起。

    他们是不可能理解刘晔手下这些骑兵们训练之久、参加战事之多;领得是让步卒们羡慕地双倍粮饷、功勋更是一次次杀伐用血汗积累而成!以至于其中什长以上官职尽为跟随刘晔最久。杀敌众多的老手,何况有典韦这位勇将带领。自然是雄兵悍将,气势高昂。

    “刘幽州属下儿郎勇哉壮哉,实令融大开眼界!此时府中宴席已然摆好,这便请刘幽州进城让融一进地主之谊,为将士们接风洗尘,聊表心意……”

    孔融待与刘晔直到目视一千五百铁骑一齐远去后。这才上前诚恳地说道。

    忙,孔大人不必如此见外,请直呼晔之表字子扬即可!却不知大人欲如何安排袁显思一军?好像袁大公子却也打着救援旗号来此。”

    刘晔淡淡一笑,眼睛余光早将袁谭大军正收拢渐向这里开来动向瞧个分明,便转过头来对着孔融问道。

    “袁显思怕其来者不善,还望子扬有以教我!”

    孔融居于北海如此之久,先前袁家势力与公孙瓒势力缠斗交锋。实际上他心里是向着袁家多一些的,虽然他没看出袁家此时早已存着不臣之心,但北海十数万百姓前途,他却不能草率决断,于是直觉地对袁谭此时赶来觉得不大对劲,想不通索性便问计于刘晔。aa

    “青州乃黄巾之乱破坏最严重之地。十室九空。田地荒芜,生灵涂炭……晔实不忍见此情景长久扩展下去。便欲借此机一清匪乱,欲收编大部黄巾,使之归于田野,孔大人以为如何?”

    刘晔并未回答孔融之问,反而提起自己想法,倒令众人颇有些奇怪。

    “如此甚好!正巧融亦有类似想法,总归如此对抗,一味剿杀却也非正途,何况听闻黄巾军中亦有不少人才,这几次险些攻下南门的管亥便是其中之一。若能招安,的确可算了却一处大患!”

    孔融内心真正地想法真的如他口中所说这般好听?当然不是!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便是刘晔此来是救了他,可他本来出屯于都昌便是为了对付愈加猖獗的黄巾。招安想法他的确是有,但成功后怎么处理,这却不足为外人道出……

    孔融毕竟只是孔圣人的二十世孙而已,他的才能品德也成不了第二个孔圣,仅此而已。

    “孔大人即然已有打算,而晔之目的也已道出,何不便问问袁显思所为何来?这大军却也不用入城,孔大人可明示于他,教其与晔一般,只能带不过一百随从入城,其余大军安营于外,如此自可万无一失!”

    刘晔这时又顺势轻轻将话题引到了孔融先前所问,转圜自如,先表自己来意,再说如何布置以消孔融戒心,顺势再教孔融如何应对袁谭这位背后有着一个庞大靠山的士家公子,不得不令众人佩服他之光明磊落。

    “子扬高见!亦不需太过客套,请呼融表字文举即可,请稍待吾作安排,然后便领子扬入城款待!”

    孔融再次一礼拜过,见刘晔淡笑回礼后,便呼亲信过来,吩咐其请往袁谭处传话。尽问其来此目的,以及请其扎营城外,互为犄角,如此破贼易也……

    不过半刻后,便见得袁谭亦是领着百名亲兵向城门处而来。其余兵士则在副将带领下就地将辎重车上营帐等物卸下,开始安营扎寨;布置防守等等。

    至于刘晔,他早先便已吩咐过他们不需进城,等击破黄巾后,便由典韦直接领兵回到六里外的大营中与赵云会合,再护卫辎重到城下安营便是。

    骑兵本就应当在开阔地平地上才能挥出其机动力以及杀伤力,便是孔融大度许他们进城,那也反是丧失了主动权,宽仅四米左右的城门洞显然不能让大队骑兵迅涌出,自陷于被动并不是刘晔一贯地作风。

    袁谭个子不高。只怕刚有七尺,大约二十五岁光景。其父袁绍长得相貌堂堂,可这袁大公子显然并未继承到其父一半好样貌,却是高颧骨,尖下巴,一双细眼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难怪他拥有在这个时代立嫡极大优势的长子身份,却依旧不为袁绍所喜。最终立了长得貌美地三子袁尚为继承人。

    不喜归不喜,但这客套话还得讲……刘晔在所有人中身份最为尊贵,倒是别人都需得给他行礼,反正没营养的话混迹于官场刘晔也是习惯了,随意夸奖了几句袁谭“相貌不凡,将来成就必定不小”便唬弄了过去,下面便由孔融对付上。

    “不知袁公可还安好?显思不在河北。却恰巧来到青州解吾之围,实是感激有加,却不知显思此来意欲何为?”

    “父亲大人身体康泰,有劳孔大人记挂,而谭此番前来,正是为解大人被围之厄。以及为平青州匪患而来!稍后吾自有五千精兵前来。便可荡平青州,还此地百姓安宁!”

    袁谭除了对刘晔稍稍有些恭敬。对着孔融这位货真价实的名士却是有些不放在眼里,嘴中话语说得满满当当,好似这青州便是他袁家之私物,他袁谭此来也仅是为了清扫自家院门罢了。

    “来者是客,何况子扬与显思皆是为救吾而来!便请城中赴宴,有话其中细谈……”

    孔融倒也算沉得住气,立身于城外这一段时间颇有些累了,毕竟他这连日来休息得并不好,又已有四十多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步入老年,索性也不管太多,先将各怀心思的刘晔和袁谭迎进城中,尽了地主情分,只需牢记不许两人大军进城,等破贼后再作打算便是。

    管亥地部曲地确比其余三门的强很多,但他们终究也只是黄巾而已,前一刻许多黄巾卒子都已涌上城楼与孔融军士激烈搏杀,将其杀得步步后退,眼见破城有望便各自士气高昂,战力勃;

    后一刻却先是见到有援兵前来将局势稳住,然后便听得援兵皆高呼“援兵即将来临,弟兄们再坚持一刻便可保全性命!杀啊!”

    得此消息,孔融军士顿时奋起余力,将黄巾们反而压得步步后退,眼见便要逼下城墙,便在这时

    先是大地颤抖,稍后便眼见大量铁骑疾驰而来,先锋一杆不下五丈高的大旗迎风招展,刺目显眼之极。

    “是骑兵?!”

    黄巾们面面相觑,许多人一辈子都未见过如此之多的战马一起奔腾,更有人好奇的问身边之人这些军队是否好打……

    不用他们多作迟疑和好奇,大营中已然响起了急促地鸣金声,这些黄巾们直觉地感到一阵不妙,立即丢下对手没命地往大营逃去。

    这几乎将金鼓敲破的凄厉响法,以前从来没有过!

    是骑兵?难道是他?!”

    管亥从接到探报后,毫不迟疑地下了鸣金收兵命令,而他心中稍稍转念间便浮现起那个刻骨铭心地影子……

【20】付兵子义迎家母 细教子龙统帅谋

    “面上言笑晏晏,心中各怀鬼胎。不知何时起自己也这般套路熟悉,耍玩得纯熟无比?”

    刘晔在端起酒杯送到嘴边,只是浅饮一口的空闲,脑海中忽然划过这个念头。但也仅此而已,无论怎么感叹………怎么走,就还得怎么走!

    “晔实不胜酒力,这便告辞了!也不劳文举费心,吾自归城外营中安歇便是。”

    见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刘晔索性便起身稍作一礼道。

    “子扬何必如此麻烦?便如袁将军一般,就在城中安歇如何?”

    孔融见刘晔起身告辞,忙立身热情的问道。

    “军务在身,不便久离,何况贼众终是未退,并非庆功时候,晔还是坐镇军中,择机与文举互为支援,乾坤局定后再来叨忧!”

    袁谭能留在城中,不论是他自认身份够特殊,不怕孔融对其不利也好;还是本来没什么大脑,不想太多也罢。反正刘晔是不习惯将自己命运交由未知决定,哪怕这个可能性再微乎其微也不行!

    “子扬如此重义,实乃年轻一辈中少有之君子也!吾若强留,却反显得轻重不分了些,便恭送子扬一程,请……”

    孔融名声之大,在士族中其实比刘晔高出不少,若非此次情况特殊,他刘晔又非什么名士清流,想得这个礼遇只怕想也别想……

    “恭敬不如从命!有劳文举!”

    这等小节刘晔也懒得去纠缠,便由得他去了。

    主人相送,袁谭也不好依旧坐着,也起身来相送几步,后来他留在城中与孔融属下套近乎、拉关系,其用意何在自不必细表。

    刘晔一路出得北门,典韦和赵云果然依着他先前命令。在这大约两个时辰内,城外偏西方向两百步外便扎好了一座大营,远远便可眺见中军营帐中那高高的玄色大旗迎风招展。。。。。

    归到营中,见到一切都井井有条,刘晔依例嘉勉了赵云、典韦几句。所有功劳亦专有主薄记下,待回返后自然会论功行赏。一切权力再接回手中,刘晔作的第一件事却是转头对太史慈问道:

    “子义先前有言孔北海常使人照顾汝之亲母,先前事务繁多我亦未深思,如今得暇细想,只怕伯母便在这北海国之内,不知是否如此?”

    “主公所料不错,因战乱家母确实避居于剧县,离此仅有五十里地,主公问起此事。不知有何吩咐?”

    饶是太史慈颇为精明,他也弄不清楚刘晔不安排如何应对战事。却问此事之用意。

    吾之疏忽,此次北海之围已算解决,若吾所料不差,则现时黄巾便存着撤退意思,只是因为我军尽是精骑,他等要退也没那般容易。故而有些进退维谷。”

    如此轻易便将黄巾击败,刘晔并没有多少高兴意思,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的战斗,便是胜了,那也是应该的。

    只听他再往下说道:“故此,我不担心如何破敌,却想着伯母只怕是在担心子义安危。现时局势稳定,亦无必要立时强攻黄巾大营,子义便领着五百精骑先回剧县将伯母接到军中,吾自会派人好生伺侯着,等一切安定再派人送往蓟城安居如何?”

    对于太史慈母亲患病一说,刘晔也是听说过的。但他没必要在这等细节上也处处显示先知。这样反而会让下属觉得不自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晔行事间更见成熟稳重,细节上地问题自然而然都会稍作考虑,加以克制等等。

    谢主公!”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也表现出太史慈此时激动复杂的心情。

    正常情况下,军营中历来是不许妇人进入的,便是以往战时经常征用妇女运粮等等,迫不得已需得招用女兵,那也是另外分隔,不与大队混居一起。

    太史慈其实心底也在担心着母亲,毕竟她是住在乡野,而非城池之中,如此乱世就怕事出万一。现今刘晔亲口下令教他将母亲接来,虽然军营中环境有些糟糕,但现时看来这里毕竟是绝对安全的。而这个时代地百姓们,也没有那般怕事,会被刀枪剑戟所吓倒。

    “去吧!早些回来!”

    刘晔轻轻一挥手,下令牌,接令的太史慈重重抱拳一礼,然后便出门点齐部曲出营往东去了。

    “子扬……”

    赵云和典韦从刘晔下令开始,就有些欲言又止,最终典韦刚鼓起勇气想说什么,便见得刘晔摇摇头,淡淡说道:“常文,子龙你们不必多说,我自知道你们意思,但我相信子义。不必因为他刚投不久而心存顾忌,有些人一旦他表了忠心,只要主上不负,他便会效忠到底。如此难得之人,也许……子义不是最后一个!”

    以诚待人,这个说着容易,但做到的就屈指可数了。毕竟“知人知面难知心”,所谓有识人知人之明的贤主,那也终究多是表相而已!无论哪个时代,利益永远是绝大多数人效忠合作的根本保证,真正讲“忠义节气”者实在少了些。

    刘晔是幸运的。

    他有后世经验作参考,可以结合自己所见,很快下定义一员名将是否可以“用人不疑”!在他属下:张飞,典韦,赵云,以及刚归的太史慈都是属于可以尽用的坦诚之人,在别的上位者经常考虑着如何控制下属,暗下牵制监控费尽心思时,他却可以将心思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得不说这是他地福份。

    “嘿嘿!跟着子扬便是俺此生时来运转的大好事!子龙,你说说俺这话可对?”

    没有外人,亦无军令时,刘晔与属下们就是这般随意。

    而他刚才那般话语,也明白地表示了典韦和赵云同样属于那种“难得之人”,这又如何能不令他们同样心中感动?

    “士为知己者死”,反过来说,能遇上刘晔这样的好主子,何尝不是典韦,赵云,太史慈,还有一直统领幽州兵事的张飞的福份?

    用这等简单直接的话语,典韦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一位下属对于刘晔这种信赖的深深感激。赵云轻轻地点头以示同意,他这时心里却又想起刘晔私下里曾单独和他说过的话语:

    “子龙,吾帐下堪能重用将来可独挡一面的大将,现今看来翼德算其中之一,还有一个便是你了!翼德虽说有些智计和统御本领,却常有些躁动,这也使他成就有限,无法与性格沉着冷静的你相比!我可是等着你学足经验,凭着真本事一步步上进,最终达到令人人侧目的境地,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啊!”

    赵云师从枪术名家童渊,对于谋略统帅之道,其实了解的并不算多,但他机敢果断,对于战场上多变的局势有一种天生地直觉,再加上冷静的性格便他完全具有成为一个帅才的潜力。

    而且,他同时又是个有理想的人,在他心中百姓的生计幸福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皇权正统。为了理想而战斗努力,比着单纯地只想建功立业,战阵厮杀地战将出点是完全不同的,这同样也是他成长地巨大动力!

    跟在刘晔身边,将他所有临敌机变,战略布局记下揣摩便是赵云一直以来默默作地事情。吸收明白这些知识和经验后,他的统御才能,战略大局也在缓慢而稳步地增长着,两年时间已足够使他提升及多,现在的赵云虽然还不算完全成熟,但也非昔日只能靠直觉判断,胆气魄力行事的那个少年英雄,已然足够独挡一面!

    “主公已先说于子义暂时会固营不攻,那后面又应当如何破敌?毕竟我军粮饷仅够二十余日……”

    有机会,也有空闲便来询问这些具体布置,是赵云非常喜欢,而刘晔也非常乐意解答的事情。

    “破敌一道,无非便是击溃、歼灭、或者招降纳叛。黄巾其实多为实在过不下去的百姓,真正可恶的只是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罢了!以吾之心度之,官逼民反不过如此!故而此来吾本就存着招安心思,我军粮食能过二十日,黄巾却绝坚持不到!故而在合适时机招降,成功机会必定大增!”

    刘晔娓娓道来,典韦虽然感到没有大仗可打有些无趣,可转念一想用骑兵来对付黄巾,那也确实没多大意思,胜了也是索然无味,赵云则听得连连点头,对于刘晔能正视朝廷之错误,体百姓之疾苦更是心中钦佩不已。

    其实,刘晔还有顾虑没有说出:管亥与他的那些恩怨;袁谭的来意不善;孔融的别样心思……

    这些是否会影响到招安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机应变吧!”

    凡事都有意外,逢得这种多变局势,想要将一切都计划的万无一失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似乎存着默契,接下来的十天里,黄巾只是偶尔佯攻;孔融的城守军、袁谭三天后赶到安营的五千步兵、刘晔的骑兵都不见丝毫动静,井水不犯河水。

    但谁都知道,这仅是局势更猛烈变化前短暂的平静罢了,实际上确实也是暗流汹涌……

【21】管亥亲留断后路 三家尽付招降信

    黄巾的四个领早就聚集于管亥的南大营中争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