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百户一呆,半天才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小子……哈哈,说起话来还真有意思,对我的胃口,没错,咱们当兵的就是这种禀性,一个不顺眼,抽刀子**娘的。你这个帐房先生我收了,以后就在这里面做事。”
一边笑,一边指着身后的那间屋子。
苏木也笑了,一拱手:“多谢百户老爷。”
“我叫胡顺,胡说八道的胡,顺心顺意的顺。”说完话,胡百户就转身走了。
第二十二章 突然出现的灵感
这次面试前后不过三分钟,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结束了,苏木也没想到过程如此简单,一时间倒回不过神来。
这可是月入三两的高级职位啊,太不严肃了,怎么着也得做个模样,让我回家去等电话才合乎程序啊!
等胡百户离开,那个帐房先生就好象刚从猫的魔爪里逃脱的老鼠,长出了一口气软倒在躺椅上,端起茶杯猛喝了几口,这才惬意地呻吟一声:“苏木,你是叫这个名字吧。”
等苏木应了一声,帐房先生道:“我姓李,我最近几年年事渐高,总感觉精力不济,日常帐目也偶有错谬,你刚才来时,正被老爷责罚呢!恰好你来了,也能帮我分担点。”
苏木:“李先生放心,苏木本是个仔细之人,对了,我该做些什么?”
李帐房笑着又出了一口气,大约是觉得苏木刚来还显得有些拘谨,就道:“也没什么事情,你先随意看下帐本,熟悉一下。不用这么拘束,随便些,反正以后这帐房都是你的。”
李帐房在这里干了十多年,经手的帐目不知凡己。刚才胡百户所出的那几道题目对他来说本不难,可单凭心算,自己只怕也没这么快,可见这个苏木心思之灵巧。
更何况,他最后那答题答得看似无礼,却正中了东家的喜好。
这人如此聪明伶俐,又懂得机变,会是一个傻子吗?
看样子,他这个便宜姑爷是做定了,将来帐房和货栈自是他的囊中之物,倒不能太得罪。
见老李对自己挺热心的,苏木也松了一口气。一般人新去一个地方工作,最怕的就是与同事合不来。
就点了点头,径直都到案前,拿起帐本看起来。
这一看,才觉得麻烦。
胡百户虽然是百户军官,可这年头的军户卫所形同虚设,造就从军事部门蜕变成生产单位。胡家的生意主要由卫所的土地和货栈的生意两部分构成。日常经营山货、丝绸、兼职放高利贷。
胡百户生意做得大,每年都有上千两入项,为了打点上司和官府,也要送出去几百两。一进一出,帐目繁杂,又用的是流水帐,看起来直叫人头疼。这其中他还大量使用免费的军户,可这一部分还是要在帐面上走,如此,就显得更麻烦了。
难怪刚才老李直喊头疼。
苏木本是文科生出身,对于数字不太敏感,看了半天,直看得心中浮躁。
院子那边的读书声停了下来,然后是一声的大叫,间夹着韶泰的呵斥。
大叫声听起来有点耳熟。
老李正在看一本书,抬头听了听,说:“挨打的是老爷的远房侄孙胡进学,是个不懂得说话的夯货,果然,今天第一天上学就惹了韶先生,挨了打。恩,说起来,韶先生在整个保定府也是大名鼎鼎的。老爷为了请他过来坐馆,是下了血本的,可惜族中的小子们实在不争气。”
一听到老李提起韶泰,苏木才感觉到一丝不安。
他和韶泰可是说好了来这里读书的,现在却做了胡家帐房,若被韶先生看到。以老夫子的性格,看到这一幕,不知道要将自己骂成什么样子。
不行,等下得想办法提前下班,先躲过今天再说。
想到这里,苏木就走到老李面前,正要问客栈什么时辰打烊,就看到老李手中拿得那本书并不是帐本,而是章回体小说。
苏木前世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本就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心中好奇,就凑到跟前看了一眼,却不熟悉。
明清文学诗词本已式威,可演义小说却异军突起,名著名篇大量面世,以四大名著为代表,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
随着印刷术的进一步普及,识字率也比起前朝高上许多,小说,尤其是世情小说,更是普通市民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逛青楼、听戏、咱没那个经济实力,看几本小说总还是可以承受的。
“老李,看书呢,什么书,好看不?”
老李用手指捏了捏上唇的两根鼠须,回答说:“《品花录》,挺不错的。”
“这名字,听着怎么有些不对劲。”苏木心中好奇,这书没听说过啊,估计写得也不怎么好,没流传到后世:“故事说的是什么?”
老李听苏木一问,搔到痒处,道:“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一个寡妇守寡多年,家中本养了个九岁的小厮,几年后,这小子长大成人了。隔壁一泼皮觊觎寡妇美色,无奈没有得手的机会。就撺唆这小厮裸睡,还故意将那活儿露出来。寡妇担心小厮年纪小晚上受凉,每夜都会过去替他盖被子,恰好看到这一幕,时辰一长,就动了春心,与这小厮有了苟且之事。”
老李说得眉飞色舞:“二人好了一阵,那泼皮见事已成,就上门威胁寡妇,欲作成好事,否则就要将这桩丑事宣扬出去……啧啧,好计,好计啊!”
说起其中的情节,老帐房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靠,这不是黄色小说吗?
苏木大吃一惊,这明朝的黄色小说可以当街买了吗,也没人管!还有,这个老李也太不象话了,在工作场合看A书,也不怕人看到了笑话他为老不尊?
不过,一想,苏木就算是明白过来。
原来,在弘治嘉靖年间正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民间富庶。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在城里扎根下来,形成庞大的市民阶层。
市井文化不外饮食男女,风气也日渐开华。不但草根阶层,就连朝廷和士林也不以谈风月为耻辱,甚至还是一种时尚。
就苏木所知,中国古代十大淫书之首《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实就是王世贞。
王世贞何许人也,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刑部尚书,正经进士及第的文化名人,部级高官。
官员士大夫写风月艳词,不但不以为耻,反被人赞为儒雅风流,名士风范。
咦,我不是正为没有本钱,又不知道如何赚钱而苦恼吗?
干脆抄几本风月小说出来,这可是没本钱的买卖啊!
第二十三章 帐房闲聊谈出版
前世苏木不过是一个教书的,即便是中文专业毕业,可写小说还是第一次。
这次要亲自操刀,心中却没底。
可转念一想,我不能写难道还不会抄吗?
四大名著、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上有的是故事,题材有的事,又何必在这上面纠结。
如今的保定城乃是一个副省级的城市,城中常居人口十万,又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流动人口巨大,城市影响力已经完全辐射到整个河北南部地区。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让苏木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只要自己写一本畅销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卖他上万本,就足够自己在短期内获得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前几日苏木虽然也去街上的书肆里买过几本科举范文,却没在书店里看到这种书卖。
加上他对这个时代的印刷出版业也是两眼一抹黑,在此之前还需考察。
苏木想到这里,立即在老李面前大声赞叹,又聊了半天风月之事,这才问:“老李,这个故事不错啊,你这本书是从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我最近也无聊得很,也想去弄本来读读。”
先前谈话时,苏木口才了得,前世在酒桌上听多了荤段子,如今一搬到古代来,立即将老李逗得乐不可支。
二人说了半天话,让老李对他顿起知己之感,听苏木问,热心地介绍:“要买书啊,却也容易。不过,买着看挺贵的。不如以后我们各自买不同的书,然后交换着看,如此也能节省些。”
苏木心中有些不耐:“是啊,老李你说得没错。那么,究竟哪里有得卖呢?”
老李:“书院街有家林家书坊就有得卖。”
书院街就在县学旁边,正对着县衙,乃是清苑县的中心。当街大市,当着读书人买这种淫书,实在是猖狂啊!
老李大约是看出苏木的疑惑,笑道:“这种书大多是才子佳人,读书人最喜欢看了。书院街口岸也好,书卖得不错,一本新书出来,你还得排队去抢。上次那本绣像版的《痴婆子传》刚到货的时候,我就是去晚了一步,结果空手而归。去问书坊老板,说这书在北直隶书卖得可好了,他也是一咬牙拿出大笔银子,进了一千本,结果三天之内就被销售一空。若要想再进些回来,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据,苏木抽了一口冷气。三天卖出去一千本,老天,即便是后世的畅销书,只怕也达不到这个销量。当然,现代社会的物流速度也不是明朝可以想象的,明朝的书虽然卖得快,可总量却上不去。
我若写一本这样的书出来,也不需要太多,一年卖出去两三万本,那得多少钱?
“一本书究竟多少钱?”
老李伸出九根指头。
“九文?”苏木心中有些失望,他上次买的那本科举范文选,薄薄四十来页的小册子就花了三十文钱。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三十块钱左右。而教科书在后世的乃是刚需,属于最赚钱,买得最好的。
相比之下,文学类书籍多半是陪堂的,出一本赔一本,价值不高也可以理解。
如方才这本《品花录》,说难听点不过是快餐读物,看过之后就可以丢在茅房擦屁股,九文一本也算正常。
九文一本,扣除成本,能赚一文就不错了。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苏木心中一阵苦涩。
“九钱银子。”
“九钱……银子……这么贵……”苏木有些口吃,靠,不过是一本杀时间用的读物,竟然卖到天价,这还有天理吗?
打个比方,现代人会花几百块前去买一本《故事会》吗?
“是有些贵,不过书坊里一个月也就出一本新书,倒也能承受。书买回来又不是看一次就扔了,这其中精彩的段落,尚需仔细回味,细心揣摩才够味。”老李眯缝着眼睛,口中啧啧有声,似乎还沉浸在刚才这本黄色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氛围之中。
“老不修!”苏木腹诽了一句,精神猛然亢奋起来。九钱银子,呵呵,好贵的书啊。现代书的版税是百分之十一,古代的成本估计要高些,版税应该在六到七之间。也就是说,买出去一本书,就能拿到六百文,一千本就是六十两银子,一万本,十万本……
不对,这年头也没有版权一说,再说,人家卖出去多少本书会跟作者说吗?
因此,全版权卖出去才是王道。
我若要做这行,也只能走这条路子,直接找个出版商把书一次性卖出去,钱货两讫不留麻烦。当然,要想卖出个好价钱,就得找个有实力的商人合作。
保定在明朝算是座大城市,想必这样的大书商必定不少。
“恩,老李你说得对,对了,这书是那家书坊出的?”苏木问。
老李哈一声:“想不到苏小哥看书还择版本,不愧是同道中人。确实,每本书印刷的书坊不同,质量也不相同。大书坊出的书,精美绝伦,捧到手中简直就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至于小书坊的东西,简直不能看,字迹模糊不说,弄不好还缺字少页,没得扫了人的兴头。”
明朝的出版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样一本书,印刷工人的手艺差别、纸张的好坏、装订和包装所下的本钱,直接决定一本书的皮相。
碰到印刷精美的好书,比如苏木后世在电脑看过的藏在台北故宫的清版《儿女英雄传》就精美得让人心中感叹,其中还插进去了不少绣像,都是名家手笔。单就插图而言,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老李有唠叨了半天,才说:“我这本书就是林家书坊出的,林老板祖上三代都替县、府两级衙门、官学印考卷、印书,手下的工匠都是好手,在北直隶,在整个河北南部三府当称第一。他们印的书,卖得极好,即便是去北京,也能看到林家书坊的书。”
“原来是林家书坊啊!”苏木精神一振,他本不想去见韶泰的。可大家每天都来胡家货栈,想不碰面根本没有可能,还不如大大方方去打声招,顺便打着韶先生的牌子去跟林家书坊的老板谈生意。
第二十四章 学堂第一日
很快就到了中午,胡家包一顿午饭,伙食不错,能够看到肉。
老李说胡家货栈的伙计三天能吃一顿肉,苏木运气不错,正好碰上了。
穿越到明朝,总算见了油星,苏木受用到实在撑不下去了才罢休。
午饭之后,他也不耽搁,径直朝后院的学堂走去。
相比起壅塞忙碌的前堂,学堂所在的偏院显得很是清净,一间大院子,正中矗立着一座假山,旁边是两间木制平房,一大一小。小的那间是韶先生的休息室,大的那间则是学堂,里面正坐着十来个年纪大小不等的学生,都在写字。小的六七岁的模样,大的就大得有点不象话,尤其是坐在最后那排的家伙,身高臂长,身坯宽阔得像一扇门板。
这家伙捏起笔来,就好象在使刀弄枪,动作很大,可一张黑脸上却全是汗水。
这人苏木却认识,正是胡百户手下的小兵,大个子。
原来他就胡百户的亲戚啊!
苏木没看到韶泰,就在窗户外喊了一声:“大个子。”
大个子扭过头来,见是苏木,忙扔下手中的笔,站起来。大约是身材实在太高大,脑袋差一点撞在窗棂子上:“原来是姑……是你……你来这里做什么?”说着话,就呵呵笑着,伸手去抓自己的脑袋。
苏木见他手上全是伤痕,心中一动:“胡进学,韶先生可在?”
“啊,你怎么知道我叫胡进学?”大个子圆瞪着牛眼惊问,声音洪亮,惊得屋中那十几个学生同时转过头来。
苏木一笑:“别你你你的,叫我苏木,或者叫我子乔也可以。先前听到你在这里惨叫,真真是震耳欲聋,吵得人受不了,心中同情,就问帐房李先生你所犯何事,这才知道你的名字,又在学堂里读书。”
胡进学悲惨地叫了一声:“子乔,我虽然名字里有进学二字,可从小到大只知道打熬气力,使刀弄棍,没上过一天学。这次老爷让我进学堂来,这不是叫张飞绣花吗,真真是郁闷死我了。我宁可和十几个歹人生死相搏,也不肯来这里读书识字。啊……先生!”
苏木听到胡进学叫先生,转过身来,就看到韶泰一脸寒霜地立在自己身后:“胡进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胡百户送你来读书,那也是让你上进。一个蠢才,连学而时习之一句都背不了,罚你抄一百遍,快去!”
胡进学被先生这一通呵斥,一张脸变得更白纸一样,立即坐或座位上去,再不敢抬头。
“学生见过恩师。”
“恩师,我可没有你这样的学生。”韶泰大怒,厉声喝道:“苏木,早跟你说了我今天在这里教学,让你早一点过来,怎么拖延到现在?”
苏木慌忙拱手道歉。
韶先生又呵斥了几句,才消了气,挥挥手:“也罢,这学堂里大多是刚发蒙的童子,为师上午也就教了一篇《论语》,让他们抄写,下午才讲解经义,你正好赶上,进去吧!”
苏木忙道:“先生容禀,学生可不能进学堂听课。”
“怎么了?”
苏木将自己来胡家做帐房先生一事禀明,道:“一来小子家贫,为稻梁谋不得以而为之,再则,这也是族中长辈之命,不敢违反。”
韶先生怒道:“什么为稻梁谋,你不是苏家长房公子吗,前几日还将六十亩地寄到县学名下,怎么可能生计无着?”
苏木压低声音将自家家事一一同韶先生说得分明:“恩师,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既然你老人家问起,为免误会,学生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韶泰没想到苏木如此艰难,那六十亩地还有如此曲折故事。一楞,想说些什么,可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也不好评论,只能长叹一声:“原来如此,我倒是误会你了。进学堂去吧,胡百户那里我会去说的。大不了你一边读书,一边替他做工好了。胡百户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多少也会给老头子一点薄面。”
苏木是真心不想读书,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进了学堂。
他在这一众学生中年纪最大,只能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恰好与胡进学当了同桌。
“这事弄得……想不到我堂堂大学助讲,如今却沦落到要同一群小学生同窗就读。”看着满屋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苏木郁闷到死。
今天下午韶先生不讲课,自习,也留了作业,大多是描红和背诵课文。
唯一和自己是同龄人的胡进学今天被韶泰处罚,要抄“学而时习之”那句一百遍,这家伙虽然手指粗的跟胡萝卜一样,可写起字来手抖得厉害。一个下午下来,浑身都是热汗,哪里有工夫同苏木说话。
至于苏木,韶先生也没有放过,让他以《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一句做一篇八股。
老天,用文言文写作对苏木来说可是最痛苦的事情,他在课堂里憋了一下午总算整出了八百字。
等到散堂的时候,一张脸都憋青了。
放学的时候,胡进学那一百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还没抄完,右手已经软得颤个不停。
韶先生回来了,收了作业,对胡进学自然是一番喝骂。
然后告诉苏木,说胡百户已经答应,让苏木从明天开始,上午在帐房做事,下午过学堂来读书,工钱不变。
韶先生一边说,一边看着苏木的文章,眉头皱了起来,道:“让你过来读书果然是对的,你这篇幅文章意思格式什么的都对,就是文字还欠火候,没有三五年苦功磨练不下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