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吴三桂发迹史 >

第2章

吴三桂发迹史-第2章

小说: 吴三桂发迹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三炷香刚好烧了一半,四周弥漫着硫磺香味。
  吴襄连忙朝夫人房里奔去,与冒冒失失地跑来向吴襄报喜的女佣撞了个满怀。女佣好不容易才站稳身子,上气不接下气对吴襄说:“老爷,又是个公子!”
  吴襄喜极,就要奔到夫人房里去看个究竟,女佣立刻挡在他面前。吴襄问为何不让他去看?女佣说:“是接生婆让我不准你去看的。”正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接生婆已抱着婴儿笑眯眯地走来了。吴襄迅速地瞟了一眼儿子,见他安然无恙,便赶忙问:“我夫人如何?”接生婆笑哈哈地说:“没事,没事,大人小孩都好!”
  吴襄便觉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于是从接生婆手中接过婴儿仔细端详起来。因为听了钱瞎子的一些奇谈怪论,吴襄便想从儿子身上看出一些异样来。可是,他没有从儿子身上发现一点与其他婴儿刚生下来不同的地方。于是他有些迷糊了。难道是钱瞎子为了哄人钱财,故意说得这么耸人听闻?然而,他要自己朝东方烧香这一招倒是挺灵的,却不知是因为偶合还是天意如此?不管怎样,大人和儿子都安然无恙,这才是最大的喜事!想到这里,吴襄心里的焦虑和不快便烟消云散了。
  可是,接生婆突然神秘兮兮地挨近他的耳朵说:“公子的出生可是非同寻常的!”
  吴襄心里一紧,赶忙问:“有何非同寻常?”
  接生婆说:“常人生下来时,都是先出头再出脚的是不是?”
  吴襄说:“是的。”
  接生婆说:“可是你家公子出生时是先出脚再出头的!”
  吴襄惊叫道:“有这等事?”见接生婆不容置疑地点点头之后,吴襄便沉默了,但他的脑壳一点也没休息,迅速地转了几个念头,然后问:“这事还有谁知道?”
  接生婆说:“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吴襄舒了口气,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接生婆说:“请你不要把这事告诉任何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锭银子塞给了接生婆。接生婆肯定地点了点头。
  可是,从此吴襄的心里便变得疙疙瘩瘩了。他总在想,儿子的这种与常人不同的出生方式是否蕴含什么特殊的征兆在里面?可是他思来想去,又实在想不出这是什么征兆。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绝非什么好事!别人都是这先出头再出脚规规矩矩的生下来,而他为何要先出脚再出头把母亲折腾得死去活来之后才生下来呢?与常人不同就不是好事,就会遭人嫌弃。比如说大家都抽大烟,你不抽大烟,就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吴襄心里的疙瘩不仅没有解开,而且是越缠越紧,以致成了一块心病。而这块心病却不能对夫人说,自己只好一个人闷在心里急。于是,他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长吁短叹起来。
  然而终于有一天让夫人听到了他的叹息声。夫人问他:“是我又给你生了个公子你不高兴?”吴襄说:“没有,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夫人问:“那你为何暗地里叹气呢?”吴襄说:“没有。”夫人说:“我分明听到过的。难道是我的耳朵聋了?”说到这份田地,吴襄便知道藏匿不过,只得把自己的担心对夫人说了出来。
  夫人听了之后,沉默一阵,对吴襄说:“虽说是与众不同,却未必就是什么凶兆!”
  吴襄心里本来也认这个理,但如今见夫人这般说,自己就非得说出个子丑寅卯不可!要不,自己就会被夫人所看贱的。可是,他又说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吉利的地方。突然,他想起说书人说起郑庄公杀弟逆母的故事,那郑庄公听说也是这么生下来的。于是,他像心里有了什么把柄似的对夫人说:“也不是我生事多非!春秋时郑武公之大儿子寤生也是这么生下来的,后来,他杀了自己的弟弟段,而且还不认自己的母亲姜氏!”
  祖氏说:“你说的是郑庄公么?”
  吴襄说:“正是。”
  祖氏说:“可是,我听人说,那是因为姜氏太偏爱小儿子段,而太为难大儿子寤生的缘故。我可是会不偏不倚地对三凤和这小儿子好的,他们又怎么会自相残杀,忤父逆母呢?”
  吴襄轻叹口气说:“事情哪有夫人说得那么简单的。到时候,你我自然难以做主了。俗话说,‘女大不由娘,儿大不由爹’呢。”
  祖氏决断地说:“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不会这样认为的。”
  吴襄见夫人说得这么决断,自然不敢再乱说什么。只是他的心里存着一个念头:这小儿搞不好就会是第二个郑庄公呢!
  四、吴家大院来了个疯癫和尚
  一叶扁舟在平静如镜的河面上缓缓地移动。
  太阳不经意地悬浮于空旷而高远的中天,云雾消逝干净,天地间的万物都像没有穿衣的肉体,裸露在天底下。
  唯有小船在滑行中仍在水平上留下暗影。一个穿着僧衣的中年和尚伫立于船头,头微微地仰起,目光平视,似乎在看远处树林上的淡雾,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看。一种超凡脱俗的神气。
  船家见这和尚看似平常,却有威仪,本不敢寻和尚说话。但由于他平时不管渡什么人过河时都要聊上几句家常话,因此他有些按捺不住地问:“请问高僧从哪里来?”
  和尚好像想都没想地回答道:“从来处来!”
  船家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和尚是如此说话,叫人好为难!船家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缺乏生趣的人。可是,他有些不甘心地又问:“请问高僧到哪里去?”
  和尚又好像想也没想的回答:“到去处去!”
  船家的内心就有了些莫名的火。难道你和尚在向人化缘时也是这般说法么?于是船家又问:“高僧可是去化缘?”
  和尚依然是那种不急不缓平平淡淡的语气说:“有缘自然化缘,无缘自然无奈!”
  这叫什么话嘛!船家心里这个气呀,可是,他又觉得自己的脾气来得好没来由。因为人家和尚不仅是有问必答,而且是温文尔雅不温不火一派斯文的样子,自己为何要对人家发脾气?船家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苍蝇,面对着一只光滑无隙的鸡蛋无处下手。于是忍不住生气道:“无缘可化的时候,高僧也是这般不急不躁么?难道高僧不怕饿死么?”
  和尚依然是似看非看地望着远处,依然是那种不温不火斯斯文文的语气吟道: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船家觉得自己实在是无法了,于是不再开言,只是尽力地摇着橹,希望早些把这无味的和尚送上岸。
  于是,船依然在宁静中缓缓前驶。
  和尚下船缓缓地向吴家大院走来。
  尚未临近吴家大院,就已听到吵吵闹闹的人声。和尚远远地看去,只见大院外已经排着一列长长的队列,都是些提棍拿碗或僧或道或乞丐的人物。看来都是到吴家化缘的。
  和尚走到队伍边时,也不在队伍后边挨次排队,只是一味朝队伍前面走去。正走着,一只手从后面抓住了他的衣服,和尚回头一看,是一个污头垢面满脸油滑的老乞丐。老乞丐的不以为然的神气中露出些许滑稽。
  和尚问他:“你怎么拉住我?”
  老乞丐反问:“你是来化缘的么?”
  和尚说:“不为化缘来此地干什么?”
  老乞丐说:“既是化缘就得守规矩!”
  和尚说:“我只知化缘,却不知规矩为何物!”
  老乞丐嗤嗤冷笑之后说:“大家既然都是为了化缘,为何我们在规规矩矩地排队,而你却要捷足先登呢?”
  和尚说:“你有你的丐规,我有我的僧道,大家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却为何要强行拦阻着我呢?”
  老乞丐又是一阵冷笑:“高僧可知我是为了你好么?”
  和尚说:“未必!”
  老乞丐问:“你可知今日是什么喜事?”
  和尚说:“不是婴儿周岁么?”
  老乞丐说:“正是。可又不是平常人家的儿子生日,而是吴将军家小公子生日。”
  和尚说:“我只知是小儿生日。”
  老乞丐咂咂嘴说:“这不得了!吴将军在这周围名声显赫,他的妻兄可是锦州总兵祖大寿将军呢!这可是你我撒野的地方么?”
  和尚说:“我只知是小儿生日。”
  老乞丐气恼地撒了手说:“你既然是如此的不变通,便不要责怪我老乞丐没有提醒你便是!”
  和尚说:“我本没有要责怪你的意思。”
  老乞丐便说:“既然这样,你就去吧!”说完,还用力推了和尚一把。见和尚向前去了,老乞丐在后面对着和尚的背影说:“看你疯和尚神气,不得到一番教训算我输了。”
  和尚越来越接近队伍的前面时,队伍里的骚动便越来越大。有人在议论这和尚为何这般胆大妄为;有人在暗骂和尚占人便宜不要脸。
  果然,当和尚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时,那专管施舍的师傅对和尚吆喝道:“和尚,人家都在好好地排着队,你却为何要破坏这规矩呢?你赶快到后面去排队!不然,你即使站在前面,我也不会给你饭菜的。”
  和尚说:“我可不是要你施舍的。”
  师傅一错愕,认真地瞅了他几眼,然后用揶揄的语气调侃和尚说:“得了得了,看你平平淡淡的样子,莫非是什么得道高僧不成?难道还要我家主人安排你与那些大人们同席不成?”
  和尚平平淡淡地说:“不是同席,而是专席!”
  师傅便是一阵冷笑。之后,用铁勺敲着盛着饭菜的瓷缸说:“看来小公子真是贵人!大家看,连这样的得道高僧都来了。”说着,语气一转,厉声喊道:“来人啦!把这个疯和尚赶出去。”
  于是,两三个兵士模样的人一下拥到了和尚周围。和尚见兵士气势汹汹的样子,却并没有慌,甚至还觉得有些好笑。兵士们就要拽住和尚的手臂往外拖时,和尚喊道:“且慢!”和尚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透出一股威严。那些兵士果然依言站住,不敢再动。
  和尚说:“我有一言要传于你家主人,你家主人若不留我,我自然会走的,用不着你们这样大呼小叫地赶我走!你家主人若留我的话,你们这样待客,岂不要坏了主人的名声?”
  师傅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问:“和尚有何话要传给我家主人?”
  和尚说:“这话只能传给你家主人一人听,请一人前来。”
  一兵士便走向前来说:“你就对我说吧。”
  和尚便对着那兵士的耳朵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句。那兵士听完之后,点点头,匆匆地走了。
  那师傅见不得和尚的那种神气,便讥笑和尚说:“若是我家主人留你,你今天自然饱餐一顿了。若是我家主人不留你,你今天连我这里的饭菜也休想得到!只要不用乱棍将你赶走就算是你的万幸了。”
  和尚好像没有听见那师傅的话一般,仍然是一脸漠然地望着远处。
  不久,那传话的兵士来了,对那师傅说了几句。那师傅脸一红,变得有些不知所措。那兵士对和尚说:“我家主人要我来请高僧。”说完,就像要在前面引路的样子。
  和尚却仍然是一脸漠然地望着远处。
  正在僵持的时候,吴襄却迈着大步走来了。原来他突然觉得让兵士请高僧有失轻率,因此特意亲自来请了。
  吴襄走到门边,高声大气地喊道:“哪位是得道高僧?在下这厢有礼了。”说完,用目光朝周围扫视了一阵,便发现了和尚有些与众不同,猜想定是那高僧。于是便对和尚说:“请高僧随我莅临寒舍,小酌一杯。”
  和尚立刻说:“罪过,罪过。”然后又接着说:“只是贫僧怕被人乱棍打出。”
  吴襄便知是手下人对和尚不恭,又扫视了一眼,见师傅的脸立刻红通通的,而且勾下了头,心里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吴襄恭恭敬敬地对和尚说:“家人失礼,那是在下有失礼教。过后在下自要理喻一番的。请高僧不要再推辞!”
  和尚好像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再推辞,便尾随吴襄而去。
  和尚的身后是一片唏嘘声。
  五、疯和尚戏说吴三桂人生之中的三个坎
  吴襄将和尚引至东边角一上席,虔诚地邀和尚入席,和尚也不谦让,大咧咧在上座位置就座。于是,吴襄就在席边侍候,而和尚却没有邀请吴襄一同入席。仿佛吴襄不是主人,而和尚却像个真正的主人了。
  于是,众宾客的目光一下子全集中到和尚身上来了。他们在猜测着和尚的身份来历,为何令吴襄不陪自己的妻兄总兵大人却去陪他了。然而,和尚却对这些充耳不闻目不斜视自顾自地吃着,仿佛众人都已不存在,这世界全是他一人的。
  要在平时,吴襄是绝不会对一个出家人如此善待的。至少是不会冷落自己的妻兄而佣人似的陪他。然而,今天那兵士传给他和尚的话实在是太令他不安了。
  终于捱到了和尚吃完了,吴襄让一兵士将和尚领到书房就座,然后自己便急匆匆地跑到祖大寿身边,并对祖大寿耳语一阵。祖大寿听后神色一端,也匆匆忙忙地罢了席,随吴襄而来。众客宾诧异地看着他俩,不知发生了何事。
  祖大寿迈入书房时,和尚依然正襟危坐,一点也没有谦让的意思。祖大寿心里就有气,自己是堂堂的总兵大人,多少人见到自己得点头哈腰!然而转念一想,这和尚既然如此傲慢,肯定有过人之处,说不定真是个什么得道高僧!想到这里,祖大寿便不再有什么不快,只在和尚对面就座。
  吴襄对和尚介绍祖大寿说:“这就是锦州总兵祖将军。”和尚只是微侧了一下头。吴襄怕祖大寿不高兴,偷偷地看了祖大寿一眼。见祖大寿脸上并没有什么异样,他心里便踏实了。于是开门见山地对和尚说:“请问高僧从何处来?”
  和尚答道:“从来处来。”
  吴襄一怔,之后再问:“高僧到敝处所为何事?”
  和尚答道:“不为何事。”
  吴襄几乎忍不住要发怒了,但他一想起和尚说自己的小儿有三个坎难过,需要设法。而且和尚的说法竟然与钱瞎子去年的说法不谋而合,吴襄不得不强迫自己忍住气。吴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对和尚说:“请问高僧,你说小儿有三个坎难过有何根据?”
  和尚答道:“没有根据!”
  吴襄再也忍不住了,怒道:“那高僧岂不是在捉弄我?”
  和尚平淡地说:“贫僧不想捉弄任何人,只是对贵公子的推测确实无根无据。”
  吴襄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倒是坐在一边的祖大寿看出了一些门道,连忙拽了拽吴襄,示意吴襄不要生气。然后慢条斯理地问和尚:“请问高僧,小儿一生之中有哪三个坎?”
  和尚默想了一会之后说:“一谓情坎;二谓欲坎,三谓势坎。”
  祖大寿联想到小儿刚才抓阄时抱着胭脂盒不放的神态,心里便有几分信了。然后,他依然不露声色地问:“何为情坎?”
  和尚道:“为情所累便是情坎。”
  祖大寿便假怒道:“高僧是说小儿将来会因女人所累么?那小儿岂不成了酒色之徒?”
  和尚道:“不敢,贫僧只是依道推测而已,信与不信都由人。”
  祖大寿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再说:“那又何为欲坎呢?”
  和尚说:“因欲所毁便称之为欲坎。”
  祖大寿问:“此欲是否包括情欲在内?”
  和尚说:“当然,不过除此之外还有权欲,利欲等等。当然不外乎佛家所称谓的六欲。”
  祖大寿再问:“何为势坎呢?”
  和尚说:“被势所欺便称之为势坎。”
  祖大寿问:“被势所欺又怎么理解呢?”
  和尚说:“被势所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人欺,外人以势欺己;一种为自欺,自己因势所蒙。”
  祖大寿似乎觉得和尚的话挺有道理,但又觉得说不出其道理在哪里?他没有想到这个看似不奇的和尚竟然能说出一段如此高深莫测的话来。祖大寿不由自主地对和尚肃然起敬,诚心诚意地请教:“请问高僧,小儿如何才能度过这三个坎?”
  和尚说:“是人必有坎,坎越险,人的出息便越大。像贵公子这般有三坎,且一坎胜过一坎之人很少,所以贵公子自非常人。非常之人要克人生之坎就必然要用非常之法。成败与否少数在于人多数在于天。”
  祖大寿问:“像小儿克人生之坎的成败,人力与天力各占多少?”
  和尚沉吟了一会儿,慢慢地说:“其实,人力与天力各占多少是个未知之数。如施主硬要贫僧说出其中奥妙,那贫僧也只好勉为其难了。对于贵公子而言,前两坎属人力的因素多些,后一坎几乎属天力,非人力可逆转的。”
  祖大寿便转过脸来看吴襄,吴襄也刚好转过脸看祖大寿,两人用目光交流了一阵之后才转过脸来看和尚。
  吴襄问:“高僧可有法尽力助小儿度过前两坎么?”说完,急切地注视着和尚。
  和尚说:“真要施法的话,那也得对贵公子面相之后再说。”
  祖大寿说:“若能如此,自有重金酬谢!”
  和尚说:“贫僧一身一口,要此等俗物何用?”
  祖大寿惶恐地说:“如此说来,倒是本官唐突了高僧。该死!”
  和尚说:“大人不可自责!”这是和尚第一次讲客气。
  吴襄说:“我现在便将小儿抱来让高僧面相可否?”和尚点点头。吴襄便立刻出去了。
  不一会儿,吴襄便抱来了儿子。和尚接过小孩尚未细观,便惊得跌坐在椅子上。原来和尚在一触及到孩子的目光时,突然感觉到那目光之中蕴含着极重的杀气。和尚感到奇异,如此小儿,身上怎么会有杀气呢?因此惊得他失态了。
  祖大寿和吴襄连忙齐声问:“何故惊慌?”
  和尚觉得此话说出来有些不妥,因此说:“不妨,只是贫僧一时失意而已。”
  祖大寿和吴襄才安心坐下,观看着和尚给小儿面相。
  和尚遥举着小孩,细细地观看起来。只见小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说是婴儿,却透出一般连大人也少见的威仪。于是忍不住地赞叹道:“贵公子贵人天象,胜过贫僧的推测。因此,两位大人尽可不为此子忧虑。”
  祖大寿和吴襄都不由喜形于色。
  和尚收回手臂,单臂抱着,另一手取去婴儿头上的帽子,一看,立刻惊呼:“奇人!奇人!”
  祖大寿和吴襄连忙立身,靠近和尚。祖大寿问:“请问高僧为何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