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吴三桂发迹史 >

第28章

吴三桂发迹史-第28章

小说: 吴三桂发迹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问众人:“今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然本王面对如此纷乱混杂的局面,一时难以决断从何处入手治理。所以,请你们来畅述己见。”说完之后便看看众人。
  明廷投诚过来的故官一时不知多尔衮话中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所以不敢乱说,只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清朝的郡王们自然知道多尔衮的意图,只想观察明廷故官的动向以后再说。
  多尔衮见众人都不说话,便知明廷故官的心里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怀旧的情绪,知道自己不明言点将,僵持的局面便一时难以打开。多尔衮看了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三人,心想这三人受大清皇恩厚重,对明廷的感情淡薄些,就从他们身上打破缺口吧!于是他问:“不知三位王爷有何见解?”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像在进行着某种信息交流。之后齐声道:“任凭大王做主!”
  多尔衮心中骂道,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然而他却不能对他们生气,因为这些王爷们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表现。因此,多尔衮感到有些为难!在他看来,要让汉人明白自己占了京城是得乎天意顺应民心的义举,首先得让明廷故官中的重要人物承认这回事。目前看来从这三位王爷身上打破缺口是较难的,多尔衮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众人。当他看到洪承畴时,心中一喜:虽然他知道洪承畴并非什么举足轻重之人物,但他善于见风使舵,倒是极容易驾驭的人物。所以他觉得还是应该在洪承畴身上打开缺口。多尔衮对洪承畴说:“不知洪大人有何高见?”
  洪承畴看见多尔衮的脸色非常难看,吓得赶忙回答:“臣觉得应该恩威并举!”
  多尔衮问:“为什么要采取恩威并举的策略?”
  洪承畴说:“据臣观察,对待我们汉人,既不能以严相待,那样容易激起汉人对我朝的仇恨,于将来治理不利。同时,也不能仅施恩惠,那样容易让汉人认为我朝软弱可欺。所以,臣认为要恩威并施!”
  多尔衮不由自主地点点头,然后对洪承畴说:“这恩威并施之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还是请你拿出个具体方案来吧!”
  洪承畴一听,心里急了,这下自己给自己捅了个马蜂窝,将来汉人不骂死自己才怪呢!然而,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自己已无法收回了,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在洪承畴等人的策划之下,多尔衮推行了一系列所谓恩威并施的政策。
  第一、收拾汉族人心。
  对于一般民众,则蠲免明季所行的额外征收。为了防止官吏暗中敛财,还明文规定:
  自顺治之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石,尽行蠲免……
  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察,必杀无赦。倘纵容不举,即与同座。各巡按御吏应速去各地,亲自问民疾苦。凡境内贪官污吏加耗受贿等事,朝离夕奏,毋得少稽。
  对于明廷故官,在京内的,准进级录用;在各地的,准照级录用;对于地主阶级之清廉高蹈者,亦遣人征聘,委以重任。对于明朝贵族,亦照旧予以恩养。
  第二,严防汉、满混杂。
  根据满人之中有人将汉族中的贫民作为奴仆或充兵役的等种种行为,发布如下告示:
  凡我黎民,无论新旧,同属朝廷赤子。近闻有将归顺人民给与“满”字背贴,径充役使。
  或给资本,令其贸易,同于家人。或擅发告示,占据市行,与民争利;亏损国税,乱政坏法,莫此为甚。除已往姑不追究外,自今传谕以后,宜亟改正。若仍怙势不悛,定置重典,绝不宽宥。其新附军民若能自赡者宜各安本业,不许投充势要,甘为奴仆。如有奸棍士豪,自知积恶畏惧有司,因而委曲钻营,结交权贵,希图掩饰前非,仍欲肆志害民者,定行加等重治。
  第三、限令汉人剃发。
  本来在一六四四年四月,就已经颁布剃发令,布文如下:
  今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出之水火而安全之。各处城堡苔遣人持檄招抚。
  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其为首文武官员即将钱粮册籍兵马数目亲赍来京朝见,有虽称归顺而不剃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宜地方远近,定为限期;届期至京,著量加恩。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罪,发兵征剿。
  由于汉人非常看重此事,认为士可杀而不可辱,故一直没效果,洪承畴根据此情,请求多尔衮变通其办法。多尔衮问为何要变通?洪承畴告诉多尔衮,说对于汉人必须用特殊的办法,因为汉人非常看重面子。比如说,你暗地里屈服于他,而表面上却打他一记耳光,他会觉得你侮辱了他,他死也不会接受;如果你暗地里致他于死命,而表面上却屈服于他,他会认为你尊重他敬畏他而接受你。
  多尔衮想不清其中是何道理,但还是接受了洪承畴的建议,变通了其办法,意思如下:
  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递。今闻甚拂民意,反非予以父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予之不欲以兵甲相加者,恐兵到之处,民必不堪;或死或逃,失其生理故耳。
  但洪承畴所提出的变通之法遭到了豫亲王多铎等满人贵族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样一来,满人过分示弱于汉人,不利于将来的统治。因此,多尔衮又在京城内外颁布了极严厉的剃发令,内容如下:
  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绝不轻贷。该地方文武各官皆当严行察验。若有复为此事渎进章奏,欲将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民制,不朝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该部即行传谕京城内外,并直隶各省府州县卫所城堡等处,俾文武衙吏师生一应军民人等一体遵行。
  此剃发令一颁布,汉人惶恐不已,私下里大骂吴三桂引贼入关。
  六、吴三桂拒绝剃发,张氏一语释怀
  吴三桂在班师回京途中,心里非常快乐。因为阿济格这次不仅没有阻止他,反而极力支持他回京,所以他有一种突出重围之感。虽然他知道阿济格同意他回京,并非是出自善意,但毕竟给了他一个机会。
  他的心里在作种种美好的设想:他觉得自己进城之后便要邀集明朝故臣恢复明廷大业,然后扶助东宫即位,再然后自己便成为了与开天辟地有建国之功无异的大臣。他的内心是越想越激动,越想越恨不得早点回京。
  然而,就在他到达京城西郊时,一件事将他从梦中击醒,心里的美梦也随之被击碎。那日他骑着高头大马夹在队伍之中行进,突然,他看到前面有些骚乱,便驻马询问。部下便跑过来告诉他说有一小孩在前面捣蛋。吴三桂问那小孩为何捣蛋?部下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名堂。
  吴三桂气极,却不得不满腹狐疑地下了马向队伍前走去。吴三桂的部下见他走来,都纷纷退到一边让出一条路来,吴三桂走近小孩,看见他身边放着被踏扁的草人,便饶有兴趣地问:“孩子,这草人是谁?”
  小孩毫不畏惧地说:“吴三桂。”
  吴三桂脸色稍异,继续问:“是你扎的么?”
  小孩脸上稍有一丝自得地说:“是的。”
  吴三桂问:“你为何要扎这么个人?”
  小孩气愤地说:“是为了唾他打他折腾他!”
  吴三桂从小孩稚气的语气中感觉到一种铭心刻骨的怨恨,他不由自主地战栗了一下。吴三桂的身边响起一片唏嘘之声。吴三桂在想:这小孩为何会对自己有这般刻骨仇恨呢?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啊!他并不看别人,而是继续问小孩:“你恨吴三桂么?”
  小孩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他!”
  吴三桂问:“你不怕他么?”
  小孩一脸凛然地说:“我恨不得杀了他。”
  吴三桂说:“听说他今天要从这里经过,你不怕遇到他而被他杀了你么?”
  小孩说:“我就是专程在此等他的。”
  吴三桂听到此处,心里更加迷惑,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查清此事,不然,自己受了冤枉还不知道。因此,他轻言细语地试探地问:“你为什么这么恨他?”
  小孩看了看他,问他:“你是不是吴三桂部下?”
  吴三桂说:“你怎么问这回事?你怕了么?”
  小孩说:“不是。如果你是他的部下,我正想让你告诉他呢!”
  吴三桂想了想说:“我确实是他的部下。”
  于是那小孩便一边流着泪一边叙述着告诉吴三桂自己为何要恨他。吴三桂从小孩断断续续的叙说之中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小孩的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秀才,靠教书为生,因为他从不喜欢过问政治,所以他一直过着安宁的日子。即使是李自成造反最凶之时,他也没有遭受什么战乱之苦。然而,自从多尔衮颁布命令明朝百姓剃发以来,地方官吏强迫普遍剃发,并将这看成是否愿意归降大清的标志。小孩子的父亲一直抵制着这件事,但胳膊如何扭得过大腿?后来,终究让官吏压制着剃了头。小孩父亲认为士可杀而不可辱,回家之后便上吊了。小孩母亲见丈夫去了,自己再无生趣,也跟着寻了短见。于是,便留下了他一个孤儿。
  小孩成了孤儿之后,便一心要报仇。可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仇人。他去问别人。别人告诉他,如果没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那多尔衮就无法进京,无法对明朝百姓发号施令,那你父亲就不会被剃头,你也不会成为孤儿,所以你真正的仇人是吴三桂。
  因此他特意在这路上等待着向吴三桂报仇。
  吴三桂听后,心里恨极了多尔衮!虽说他一直对多尔衮阻止自己进京存在怀疑,但他万没有想到他的手段会如此快捷。四月份时,多尔衮曾经颁布过一个剃发令,他听后,有些不相信。因为后来并无汉人为之剃发。现在看来这事是千真万确的了。由此可以猜测到多尔衮的心思,吴三桂恨不得立即飞到京城。
  吴三桂不再与小孩纠缠,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京城。然后便直奔多尔衮住处。他是想向多尔衮讨个说法。他想到自己借兵之初,就与多尔衮讲明了,要多尔衮帮助他消灭李贼,恢复明廷,然后割地相谢。现在多尔衮君临天下,吴三桂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再说,多尔衮这不是置自己于无仁无义不忠不孝之死地么?自己纵有千张嘴也难分辩啊!
  虽说这个结果早已在吴三桂的预料之中,但他仍然不肯相信这就是事实。他倒并不是怕接受这事实的本身,而是怕接受此事所带来的受人欺骗被人玩弄的感觉。
  当吴三桂到了多尔衮的寝宫时,多尔衮却称病拒绝会他。吴三桂不肯就此罢休,一连几天都来求见多尔衮,多尔衮依然托病拒绝。吴三桂就像个鼓足气的气球,冲撞了几回,气泄了,球也瘪了。
  最后,多尔衮在宫里接见了吴三桂。
  多尔衮一见吴三桂便劈头盖脸地先问吴三桂为何不剃发?
  吴三桂先是一愣,他实没想到多尔衮会先发制人。之后,他反问多尔衮为何让自己剃发?
  多尔衮说,凡是愿意归顺我大清朝的汉人都要剃发,不剃发便是不愿意归顺。当然,不愿意归顺就会被杀头的话,多尔衮是不会当着吴三桂的面说出来的。
  吴三桂说,我本是大明子民,为何要归降你大清?
  多尔衮还没有开口说话,吴三桂的身边已经是一片冷哼之声。吴三桂从这片冷哼之声感觉到了不信任甚至是鄙视。
  多尔衮说,这话别人有资格问我,你却无资格问我。
  吴三桂气极,反问:大王背信弃约不算,怎么反而说出这等话来?
  多尔衮说,我并没有背信弃约,全是按照先前约好的办事,难道你忘了么?
  吴三桂见自己一时难以与多尔衮争辩,便对多尔衮说,只怕大王即便如此,明廷故官未必肯如此。
  多尔衮笑了笑说,这个倒不用吴将军忧虑,你只要看看你身边的文武百官便明白了。
  吴三桂依言朝身边看去,见大明朝的故官都已剃发,与吴三桂相视,并无愧色,相反,有人却在怒视着他。他心里一叹,心想一切都晚了。
  吴三桂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吴府的。
  家里有着妻子张氏在迎着他。吴三桂见偌大的吴府不似先时那般繁华,泪水便抑制不住地流出来。
  张氏将吴三桂迎到卧室,叫丫头送来热汤热水,周周到到地服侍着。于是吴三桂心里便好受些,然后便在张氏面前长吁短叹起来。
  张氏连忙问他何故如此。
  吴三桂知道张氏没读多少书,道理说多了怕她反而不明白,只对她说,是多尔衮逼自己剃发。
  张氏一听便乐了,说这有何难?你便剃发不就得了?
  吴三桂以为张氏不知其中利害,便告诉了她。谁知张氏听后仍然笑吟吟地对吴三桂说:“连人都是大清朝的了,还留着明朝那一撮头发又有何用?”
  吴三桂听后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心里便释然了。正在此时,佣人告诉吴三桂说有人找他。吴三桂满腹狐疑:这么晚了,谁还会来找自己呢?
  第十二章 再度重逢
  一、陈圆圆为逃生女扮男装
  陈圆圆颤颤巍巍地离开那堵沾满了吴家血腥之气的城墙之后,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虽然如此,她仍然觉得刘宗敏那双凶恶的眼睛与李自成那双忧郁的眼睛在注视着她的背后。
  陈圆圆舒了口气:总算从死人堆中逃出来了。然而接下来的是因为茫然失措而带来的更深的恐怖。因为对她来说,世界虽然大,她却无寄身之处。
  她还没有来得及作更多的思索,便被一群无赖少年包围起来。
  那群少年围着陈圆圆转圈,并不时伸出手或在她的脸上或在她胸部捞一把,陈圆圆声色俱厉叱责他们。他们不仅不感到羞耻,反而以耻为乐。陈圆圆便威胁他们说:“难道你们不怕吴将军了么?”
  那群无赖便故意戏弄她:“是大明朝的吴将军,还是大清朝的吴将军?”
  陈圆圆觉得一种从未有过的耻辱感袭上心头。那时她被人抢来夺去之时,她的心里只是感到恐惧。后来被刘宗敏之流蹂躏,她的心里仍然只有恐惧。只有此处,她感到了耻辱。但她却不知是因为自己耻辱还是因吴三桂而耻辱。因此,她的泪水像珍珠般的从那双迷人的眼睛里滚落出来。
  那群无赖见陈圆圆的哭相有如梨花带雨,更多了几分劲头,手更加肆无忌惮地伸向陈圆圆身体的敏感之处。
  正在此时,有人吼道:“住手。”
  陈圆圆看见一个男子与那几个无赖动起手来。片刻之间,那几个无赖便倒在地上了。陈圆圆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人拽住她的手往偏僻处拖。那人将她拖到了一处故宅边,然后双腿一屈便跪在陈圆圆面前。
  陈圆圆本来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又见一个陌生的男人跪在自己面前更是摸不着头脑了。她期期艾艾地问:“请问壮士,你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没有谢你,你怎么反而谢起我来了?”
  那人朝陈圆圆叩几下头,然后说:“请夫人宽恕我来迟之罪!”
  陈圆圆说:“我连你是谁也没有搞清楚,我怎么宽恕你?再说你有何义务要救我?”
  那人说:“夫人是不认识我,可我家公子却认识我!我叫杨天。”
  陈圆圆问:“你家公子是谁?”
  杨天说:“我家公子就是吴三桂将军啊!”
  听到这里,陈圆圆终于舒了口气。虽然她并不认识杨天,但听说是吴三桂的人,陈圆圆心里再也没有什么防范之意。陈圆圆甚至有些惊喜地问:“是你家公子派你来接我的么?”
  杨天尴尬地说:“不是。其实我离开公子也已有多年了。”
  陈圆圆听了,赶忙离杨天远点,然后诧异地问:“什么?你离开他已多年?”
  杨天见陈圆圆眼睛满是惊惧之色,连忙抚慰她说:“夫人不必担心!虽然说我与公子多年未见了,但对公子的感情却一丝也没有改变。”接着杨天便把自己如何与吴三桂结识,又如何在那次战争中失踪的事说了出来。原来,杨天从那次战争之后便心灰意冷,隐名埋姓在京城里重操旧业。只是因这些日子京城里一片混乱,他才关了店门,在外面溜达溜达。谁知今日竟有这等巧事,碰上了陈圆圆被无赖之人折辱,因此一怒之下便救下了她。
  陈圆圆听着杨天的故事,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话,但见杨天又不似奸诈之人,所以又不得不相信了几分。于是她用试探的语气问:“那你后来为何不追随公子而去呢?”
  杨天叹了口气说:“其实不是我不想追随公子而去,而是我觉得已不能再追随公子。”
  陈圆圆问:“那却是为何?”
  杨天说:“我当年追随公子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做些大事,也好让自己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谁想后来……唉,也许公子是身不由己罢。”
  听到这里,陈圆圆便知道了杨天的心思。杨天肯定是因为吴三桂后来引清兵入关而认为吴三桂不再是同道之人,所以不敢再追随他怕玷污了自己的名声。说实在话,她的心中也不时有这种念头,只是她拼命地压住着那念头罢了。
  杨天见陈圆圆不说话,怕自己的话伤了她,又赶忙转换语气说:“不过,不管怎样!他终究是我家公子!从私人感情来讲,我不会做对他不义的事。”
  陈圆圆知道杨天的意思是怕她误认为他不会保护自己,便不经意地笑了一下。她这一笑不打紧,竟将杨天的魂魄都笑到九天云外去了。哪里有如此美丽的女人?起初,因为他一心只想救她,所以没有顾得上细看。现在,他看着陈圆圆,越看越觉得陈圆圆漂亮,越看越觉得自己把持不住自己。
  陈圆圆见杨天傻傻乎乎的样子,便知他是因自己的姿色所惑,赶忙以轻咳提示杨天。杨天恍然大悟。见陈圆圆浅笑地看着自己,杨天立刻觉得脸上发烧。他在心里骂自己:看你多没有出息?见了她,将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