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298章

贞观大闲人-第298章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清含笑接过,不疑有他,反正现在只要不谈许敬山的人命案,聊什么话题都开心。

    古玉通体白透,晶莹无暇,孙清高举着它,眼睛快变成斗鸡眼了,还是没能找出任何一丝瑕疵。

    李素眨眨眼:“孙主事找得出吗?”

    孙清苦笑:“此玉是上品古玉,下官眼拙,实在没发现有瑕疵,四十贯的价钱其实并不冤,物有所值……”

    李素猛地一拍腿:“好了,贿赂你也收了,收人钱财记得替人消灾,我丈人若在大牢里少了一根毫毛,孙主事,我可不会放过你哦。”

    孙清大惊失色:“贿……贿赂?我……李侯爷,什么贿赂?”

    李素好整以暇指了指他手上的古玉:“贿赂不正在你手上吗?啧啧,价值四十贯啊,看我出手多大方。”

    孙清额头立马渗出冷汗,脸色苍白,双手捧着那块古玉,如同捧着一个已点燃了引线的震天雷,哆嗦着把它朝李素递去。

    “李侯爷……莫,莫闹!下官与侯爷无仇无怨,侯爷何必害我?”

    “这话说的,给你送钱怎能叫害你?此地只你我二人,天知地知,把这古玉拿去东市卖了,够你家三年吃喝了,乖,把它收下,我要你办的事呢……”

    “不,不行,下官担不起,万万……”

    “孙主事!你好好听着!”李素忽然厉色,接着神情一缓,压低了声音语重心长道:“……下雨天跟玉佩很配,送你,是因为爱护你,而你,稍微抬抬贵手,给我丈人行个方便,不仅是这个玉佩,李家还记你一份人情,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孙清面色仍发白,看着李素时厉时柔的表情,思虑良久,长长叹了口气,一副刚被土匪洗劫过的颓然:“罢了,侯爷的意思下官懂了,大牢的管事下官确实认得几个,您放心,张尚书回长安之前,下官会保令丈在牢里绝不受半点委屈,更不会有人对他动刑……”

    李素笑了,拍了拍他的肩:“你看,皆大欢喜,多好,整个世界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此事便拜托孙主事了……收礼这么愉悦的事,孙主事何必哭丧着脸?你应该多笑一笑,会笑的主事运气一般不会太差,来,跟我一起念,‘茄子’……耶!”

    ***********************************************************************

    走出刑部,李素终于稍松了口气。

    手段不太光彩,不过为了保住老丈人的命,有些事情只好不拘小节了,等老丈人沉冤得雪从大牢里出来,那块价值四十贯的古玉还是要找他报销的,熟归熟,那块玉可真值四十贯啊。

    方老五和郑小楼在署衙外等着,见李素出来,二人迎上前,露出关心之色,作为李素的心腹,许敬山的事他们自然也知道了,而且深知此事有多麻烦。

    李素朝二人笑了笑,接着笑容一收,沉声道:“方五叔,麻烦派个人去东市,叫王直来见我。”

    方老五点点头。

    李素挥了挥手,道:“走,去我老丈人的茶叶店铺看看。”

    郑小楼犹豫了一下,忽然拦在李素身前。

    李素不解地朝他挑了挑眉。

    郑小楼酷酷地道:“方才我们在刑部门外跟守门的差役打听,差役说,那家茶叶店是凶案事发地之一,有毒的茶叶从那店里卖出去的,已被刑部封了。”

    李素嘿嘿冷笑:“封了我也要去看,刑部的封条……呵呵,我一定要买帐吗?带你们来是干什么的?”

    …………

    李素进城带了数十名部曲,当然不会好心带他们来逛街的,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封条……大脚把门踹开,虽说亲家卷进了凶杀案,但县侯该有的霸气还是不能少的。

    咣的一声巨响,当着东市无数商人贩夫和百姓的面,郑小楼一脚把位于东室的茶叶店大门踹开,似乎为了刻意立威,郑小楼这一脚加重了力道,不仅门被踹开,而且两扇门还被踹飞了,人群里原本有两个坊官武侯想上前干预,然而一见李家部曲在门外摆出的阵势,以及一个个凶神恶煞一脸杀意的模样,还有众星拱月般被部曲们牢牢围在中间那位青衣长衫,丰神俊秀的年轻公子,看背影就知道是长安城里的权贵,一个个来者不善的模样,小小坊官和武侯哪里还敢强行出头?

    门被踹飞,扬起一阵尘土,李素皱了皱眉,特意在门外等了一阵,才缓缓迈步走进店内。

    店里空荡荡的,因为这桩命案,不仅是许敬山,就连店内的帐房,伙计全都被拿进了刑部大牢,店内一筐筐装满的炒茶也被收缴上去,唯独只有矮桌上一个漆盒内还剩了几斤茶叶静静地摆在那里。

    李素上前打开漆盒,顿时闻到一阵淡淡的茶香,李素深吸了一口气,喃喃道:“如此风雅妙物,居然能喝死人,真是贞观年最大的笑话了,……到底是谁想搞事呢?他针对的是许家,还是李家?”(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七章 满城风雨

    一件事情的发生,不论好事还是坏事,终归有它的前因后果,偶然或必然,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许敬山一案也是如此。

    无缘无故的,他不会沾上人命官司,更不会成为直接的罪犯,所以李素现在很想知道,自己的老丈人到底得罪了什么人,以至于别人设了这么大一个圈套欲置其于死地,或者……别人根本就是冲着他李家来的。

    店内很安静,也很凌乱,显然刑部的差役在拿人时顺手也在店内搜查了一番,试图寻找一些直接的有利的杀人证据,按目前刑部的口风来推断,他们似乎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

    李素负着手,在空荡荡的店内慢慢吞吞转了两圈,眉头拧得紧紧的,不知在思索什么。

    没过多久,王直来了。

    李素扭头望着他,王直咧了咧嘴:“昨日发生的事,还说今早去村里知会你,谁知你已来了。”

    李素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我老丈人果真杀了人?”

    王直摇头:“发生得突然,昨日刑部拿人时我都懵了,然后派出了许多人去打听,甚至买通了刑部一个差役,弄到了一些搜走的茶叶请人仔细看过,里面并未掺毒药之类的东西,茶叶都是干干净净的,可偏偏却真的喝死了人。”

    说着王直的神情有些愧疚,垂头道:“东市是我的地盘,你丈人在东市开买卖,按说我应该保他周全,是我做得不够,让你丈人出了事……”

    李素摇摇头:“不关你的事,这是有人在背后玩阴谋,就算你派人日夜守在我丈人店铺门口,该出事还得出事,拦不住的。”

    王直点头:“我也看出来了,事情不对劲,后面的人不是简单货色,不是我和手下们能拦得住的。”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我就安慰你几句,你还真不客气,打蛇随棍上了是吧?”

    王直面带赧然,垂头羞愧不语。

    见到王直羞愧的脸色,李素的心情这才好过了些,脸色一缓,道:“知道羞愧就好,我老丈人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出了事,多少跟你照顾不力有几分关系,所谓‘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羞愧了,接下来就好生帮我查几件事,将功补过便是,我问你,你羞不羞?”

    “……羞。”

    “甚好,先去帮我查查那家倒霉的苦主,喝茶都能喝死,他家祖坟一定被人炸了,风水差得一塌糊涂……”

    王直:“…………”

    “看什么看,把我老丈人害入狱了,我咒他家祖宗几句很正常吧?叫你手下去查查那家苦主的底细,看看到底是一户什么人家,那倒霉的苦主有什么在朝为官的亲戚或是知交好友姨妹夫之类乱七八糟的关系,一定要查清楚,这个非常重要。”

    王直咧了咧嘴:“昨日出事后我马上就派人去查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不可能不动弹吧。”

    “还算灵醒,查到什么了?”

    “苦主姓黄,名守福,祖籍河东道汾州,隋末时其父逃避战乱,举家迁到长安城,到了黄守福这一代,已算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了,姓黄的一家都善行商,两代下来,在长安城里开了两家丝绸店铺,一家人就住在城东崇济寺旁的昭国坊,离东市不太远,这两年因为经营不善,所以打算卖出其中一家丝绸店铺,后来被你丈人买下,也就是咱们现在站的这家店,说到与官府的关系……”

    王直苦笑摇头:“这姓黄的一家三代都没有在朝为官的亲戚,任何沾边的远亲都没有当官的,与他家来往的都是东市的一些商人,这些商人都跟黄守福一样,混也没混出太大的名堂,日子过得说富不富,说穷也不穷,典型的殷实小富户。”

    李素冷笑:“没有任何官府背景,这可就奇怪了,我老丈人就算真的杀了人,审案判案的也该是雍州刺史府,民间的凶案可没有直接让刑部审的道理,更何况,你知道是谁主审此案吗?”

    “谁?”

    李素盯着他,一字一字地道:“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一桩小小的凶案,竟被国公爷亲审,你不觉得奇怪吗?”

    王直吃了一惊,脱口道:“其中必有蹊跷!”

    李素翻了翻白眼:“不知道如何接话,你可以选择闭嘴,没必要说这种欠抽的废话。”

    王直无奈叹道:“反正苦主这一家,该查的我都查过了,我可以保证没有疏漏,姓黄的这一家就是普通的殷实富户,背景干净得跟白纸一般。……若再往后面挖,恐怕不是我能查得到的了,你知道,我的那些手下都是东西两市的市井泼皮,查点家长里短还行,但没有办法往朝臣和权贵的家里查。”

    李素想了想,道:“有没有查过我老丈人可曾得罪过什么人?比如官府或权贵什么的。”

    王直笑道:“不大可能,你老丈人本身的身份不重要,可你是他的女婿,长安城里但凡能登上台面的官员大多清楚你和他的关系,不看僧面看佛面,太子都在你手里栽过跟头,你李素的名头,在长安城可不是谁都能惹得起的,不知你老丈人底细的官员,那就是一些小门小脸不得志的小官了,小官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让刑部尚书亲自审案。”

    李素点头,经过一层层抽丝剥茧般的猜测和排除,现在基本已经能肯定,对方必然是冲着李家来的,而且对方的能量背景不小,明知许敬山和他的关系还敢下手,可见对方并不忌惮他李素的身份地位,老丈人这事还只是个开始,他们真正要针对的,是他李素。

    李素不出声,神情凝重沉吟半晌,然后,又开始负着手在空荡荡的店铺内踱步转悠。

    “难道真这么单纯?老丈人活得不耐烦了,在茶叶里下毒,毒死了原店铺主人他就能赖帐了?”李素喃喃自语。

    王直惊道:“不可能吧?”

    李素眨眼:“我也觉得不大可能,要不……咱们来证实一下?”

    “如何证实?”

    指了指矮桌上漆盒里仅剩的小半茶叶,李素期待地看着王直:“拿这茶叶泡一壶尝尝?王直,你有勇气挑战我老丈人的人品吗?”

    王直老脸瞬间发绿,圆睁着两只小绿豆眼,吓得猛地往后弹了两步。

    “莫,莫闹!你老丈人的人品凭什么要我来挑战?应该由你来试试才对。”

    李素叹道:“可我对老丈人的人品没有绝对的信心啊……”

    “我比你更没信心!”

    两两相峙,一阵互相推卸责任后,二人不欢而散。

    …………

    李素和王直都不是专业的办案高手,李素还好点,多少有点推理能力,王直就不足为道了,喝酒吃肉收保护费他是行家,一旦遇到需要严谨的推理的事情,他的智商瞬间降低到和王桩同样的水平,充分展现老王家傻大黑粗的强大基因。

    “这条路走进死胡同了……”李素叹道:“行凶者没有仇人,被害的也没有背景,就好像一个单纯的杀了人,另一个单纯的被人杀了而已,可是这事分明没那么单纯……这条路既然走不通,咱们换一条路走。”

    “什么路?”

    “单纯的一桩凶杀案,刑部突然跳出来接手,说明这里面有内幕,我们就从刑部下手。”

    王直拍了拍胸脯:“你说,我来办,……除了不让我试茶,什么都没问题。”

    李素思索半晌,缓缓道:“你托门路打听一下,问问案发时为何刑部突然知道了消息,又是什么人主张刑部接手这桩案子,这个人到底有什么背景,嗯,就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吧。”

    王直重重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

    事实证明,李素的猜测没错,把许家拖下水只是敌人的第一步。

    许敬山入狱四天后,这把火终于烧向了李家。

    第五日朝会时,一名令官忽然上奏,言称泾阳县侯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纵容甚至指使外戚在长安东市强买强占,占了别人的店铺却不给钱,主人驱赶仍不离,与人结下仇怨后甚至不惜下毒谋害人命,事发后原凶入狱,李家上下打点,花钱收买刑部数名朝官和差役,并恃圣宠而以权势压人,试图逼迫刑部将原凶释放……

    同一桩事,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性质完全变了样。

    令官的奏疏递上李世民阶前,整个朝堂都震惊了,李世民阴沉着脸,将令官的奏疏逐字逐句看完后,神情冷凝不发一语,而此时,被害的苦主家人却跪在太极宫外磕头不止,磕得头破血流,请求皇帝陛下为百姓做主,严惩朝臣败类,还苦主家一个公道。

    这种越过雍州刺史府和刑部,直接跪求皇帝的行为,李世民当然置之不理,皇帝虽是英明的皇帝,可世间终归有律法和规矩,一桩平民百姓的案子还轮不到皇帝陛下亲审。

    李世民可以置之不理,但长安城民间市井却沸腾了,或者说,苦主家人原本也没指望李世民为他们家出头,他们要做的,是摆出弱势的姿态,制造长安的舆论。

    一家老小齐刷刷跪在太极宫外,一个个头破血流,直呼苍天不开眼,惨状令人侧目怜悯,禁卫拿他们无可奈何,可长安城的百姓们却纷纷站在远处指指点点,人聚多了,各种说法也就纷纷登场亮相,真实的,虚假的,夸张的,荒谬的,一桩简单的人命官司,经过百姓人口相传后,已然变成了大唐贞观年的滔天巨案,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便是泾阳县侯年少跋扈,倚仗皇帝的宠信和立过的大功,渐行欺凌之事,更过分的是李县侯的丈人,尤其张狂跋扈,不仅强占别人的店铺,争吵后甚至索性谋害别人性命,其行其言,可谓恶劣,砍一百次脑袋都不冤枉的那种。

    满天飞舞的谣言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降临在李素和许家的头上。

    连李素都没料到,这桩凶杀案居然会闹得这么大,当自己已变成百姓口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时,李素的反应实在有些猝不及防。

    最初的惊愕愤怒之后,李素很快恢复了冷静,同时他也愈发肯定了此案背后有人在兴风作浪,否则一桩凶杀案不可能在数日里被煽动得满城皆知,满城喊打喊杀。

    紧接着,李素迅速做出了反应。

    李家闭门谢客,李县侯不但在家反省己过,而且还上表一封,奏疏中恳请皇帝陛下秉公而断,不偏不倚,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李家绝不插手,并自闭门户谢绝访客以避嫌,只要证据确凿,恳请陛下依法严惩。

    话说得漂亮,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县侯的奏疏里留了伏笔。

    所谓“秉公而断”,所谓“不偏不倚”,所谓“证据确凿”等等,反正前提条件有很多,言中的未尽之意也很清楚,直白的说,不管你们谁来审,一定要拿得出证据,一定要公平公正,一定要让李家心服口服。

    这封奏疏在朝堂上掀起了一番不小的风浪,许多令官和御史不满李素的态度,纷纷出班厉言参劾李素跋扈张狂,同时,又有程咬金,牛进达等武将出班,力保李家与此案无关,恳请李世民勿使牵累无辜忠臣云云,朝堂因这一桩寻常的凶杀案而迅速分化为两派,连续数日争吵不休。至于长孙无忌,魏徵等这些老狐狸,则站在朝班内闭目养神,不言不动,

    奇妙的是李世民的态度。

    看过李素的奏疏后,李世民把奏疏朝矮桌上一扔,面对满殿大臣无休止的争论甚至互相谩骂,李世民也是一脸云淡风轻,漫不经心的模样令人猜疑不已,都不知道李世民这个态度到底是没把这桩案子放在心上,或是没把朝臣的争吵放在心上,这一刻,仍旧是圣心难测。

    接连三日的争吵,吵来吵去仍没个结果,这种嘴仗是最没有效用且徒劳的,谁都说服不了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和口供将它定为铁案。

    当金殿上的争吵声渐渐平息,恢复了安静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地开了口。

    凡事不辩不明,不查不明,诏令刑部彻查此案,一应人证物证,当须会同大理寺同审。

    刑部与大理寺两司会审的例子,在大唐初期实可谓罕见。

    ************************************************************************

    太平村。

    说是“闭门谢客”,李素却仍在到处乱跑,不同的是再没有出过村,只在村里遛达。

    长安城和太极宫因他而闹得不可开交,李素却一脸无谓的上青山猎兔,下泾河捉鳖,日子过得非常充实且没心没肺。

    “再闹下去就不妙了……”王直蹲在李素身边愁眉苦脸地叹气:“这几****是没见着长安城里闹腾得多不像话,百姓们疯了似的,街头巷尾走到哪里都听到有人骂你,说你败了名声,败了人品,当初作《阿房宫赋》被陛下迁怒而下狱,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好好积攒的名声却被你丈人家败光了……如今长安城民愤愈烈,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刑部和大理寺都不得不顺应民意,草草把案子定为铁案了……”

    李素手里握着一根钓竿,眼睛盯着飘在河面上的一支浮标,嘴里淡淡道:“陛下亲旨彻查,知道‘彻查’这俩字的意思吗?意思是既要有说得过去的前因,也要有理所当然的后果,有前因,有后果,有口供,有人证物证,这些全部加起来,才能算得上‘铁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