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176章

帝国崛起-第176章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河的消息终于传来了,这样一场大战,不可能隐瞒消息。济尔哈朗得到的消息,已经是战斗结束两天之后。阿济格败退了,登州营以少胜多,斩首一万余,缴获无数,战果辉煌。这样的消息,真是不难打听到。

紧张的阿济格接到消息的瞬间。济尔哈朗竟然浑身轻松了下来。就像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被警察抓到的瞬间。在海州,他战败了,从此无法直腰做人。现在,阿济格也败了。这说明不是他个人的无能。

“传令。丢下一切笨重的东西。全军往东运动,汇合主力。济尔哈朗的命令,自然遭致了不少质疑。麾下的满人将领不服。济尔哈朗冷静的告诉部下:“阿济格败了,得赶紧跑。”

虽然还有少数人不肯去相信这个消息,但是多数人选择了服从,立刻收拾值钱的细软,火速撤离顺义。临走的时候,麾下有人建议杀人放火,被济尔哈朗制止道:“忘记海州了么?”

提到海州,所有满人都满怀怒火,但也仅仅是怒火。更深一层的是畏惧。

登州营整补完毕,陈燮率部北上,何显率骑兵先走一步。何显赶到顺义外围的时候,清军已经全部离开。斥候探知消息,再三确定清军逃跑后,何显才进入了城内。抛下抢掠战的济尔哈朗,在蓟州汇合了阿济格。

两军相见,阿济格劈头盖脸的怒骂:“为何不南下夹击登州营?”如果是之前,济尔哈朗面对这样的质疑,铁定是装着没听到。但是这一次,济尔哈朗毫不犹豫的反驳:“我只有三万人,如果我南下了,先遭遇登州营的人肯定是我。我也没想到,你会败。”

这话属于**裸的打脸,阿济格气的满脸涨红,但是无法反驳。宝坻方向两股清军汇合,满人八旗兵力多达二万,蒙古兵三万,汉军旗两万余,接近八万的兵力,登州营才多少人?这个数学题不难做,仅仅是一战下来,满人伤亡不算太大,不过三千。但是整个清国,有多少个三千精锐来消耗?不能说阿济格畏战,实在是消耗不起。香河一战,清军的精气神都打没了,激战一日,给对手造成的伤亡不值一提,自身的伤亡则过万。

还有一点,阿济格正常的行军路线,应该是走平谷北上,为何出现在蓟州一带?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阿济格确实有抛下济尔哈朗的打算,但是这话不能明说。阿济格不说破,济尔哈朗也不会点破,回到了沈阳,这个事情还有机会算后账。建奴的内斗,比大明一点都不差,甚至更加的残酷和血腥。

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从喜峰口等长城关隘撤回关外,这一趟清军所获不过一些金银和牲口,迫切需要的粮食和人口,能带回去的很少。几天前在北直隶横行无忌的清军,灰溜溜的逃回了关外。登州营的骑兵追的不算快,算是目送清军撤退。

倒不是何显畏战不前,这一路骑兵收拾了好几支接到消息比较迟,还在小股流窜的清军。

京师还在戒严,登州营的出现,就像一阵强心剂,刺激了京师百姓的心脏。满城上下,都在期盼登州营能带回来好消息。连续几日,都在期盼和等待之煎熬。

寻常百姓关注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直接。街头巷尾,茶坊酒肆,都在谈论登州营的事情。百姓谈的热烈的时候,总有一两个“知情者”出来讲古。

“当今二年,陈总兵不过是个团练大使,带着两千家丁就来勤王。别人怕建奴,都躲在城里不出来。他老人家不,带着家丁一路打,……。”

“话说登州营总兵陈思华,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铁塔一般的身段,眼睛如铜铃,拳头这个大个。陈总兵善使的兵器换做八角紫金锤,这么大个一对,一支重两百三十斤……。”

“听说了没有,登州营抵达京师已经断粮三日,朝廷没银子,皇上自己不吃不喝,挤出来五万两银子,交给户部去采办粮草,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嘿嘿,五万两银子啊,变成了一堆牲口都不吃的东西,发霉的高粱米,里头还夹着泥土石块,嘿嘿……。”

各种传言漫天飞舞,民间舆论指向内阁,指向户部。老百姓想问题简单直接,皇帝拿出银子来,给登州营买粮食,仁至义尽了。皇帝肯定是没错的,有错的都是奸臣。以前嘛,这个思路未必靠谱,但是这一次,这个思路无限接近事实了。

连续五日,类似的消息传遍了京师,民间舆情如同沸水,即将顶翻锅盖的当口。平时没事喜欢抓百姓胡说的东厂和锦衣卫,这一次都意外的安分。大好的发财机会,愣是没抓一个人回去勒索一番,如此不敬业,真是令人发指。

广渠门,一个箩筐,把吴直给吊上城头,吴公公哆哆嗦嗦的出来,声嘶力竭的喊了一嗓子:“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建奴北遁,京师转危为安!”

喊完这一嗓子,别人都在发愣的时候,吴直一手拎着袍子,小步快跑下了城墙。看过京剧段子徐策跑城没有?就那样,一边跑一边喊:“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沙哑的公鸭嗓子,这一刻却异常的有穿透力,在京城的上空,飘出去很远。惊起一片白鸽!

跑着跑着,吴直跑不动了,嗓子也喊哑了,弯着腰**一阵,继续再跑。噗通,吴直趴地上了,挣扎着要爬起来,但是却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能无力的把手伸向皇城的方向,在众目睽睽之下,声嘶力竭:“万岁爷,香河大捷,香河大捷啊!”

这一路跑的,吴直满头是汗,跌了一跤,额头上也碰破了,挣扎在地上爬了一阵,浑身是土,脏兮兮的。可是这一伸手的瞬间,打动了无数的围观百姓。

几个“闲人”立刻冲了出来,为首的大喊一嗓子:“来,抬着这位公公走!好叫大家都知道,大明的京师不乏热血男儿!”

一群壮汉,抬着吴直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喊:“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

就这么着,穿过一条一条的街道,在无数人的目送之下,吴直被抬到了皇城门口。

皇城之内,皇极殿,朱由检正在暴怒,大殿上跪下了一片文武官员。口沫横飞的朱由检,正在怒骂:“户部没银子,朕体恤,拨了内帑。可是你们怎么敢?怎么就敢?陈思华从两千里外走到京师,为了勤王,最后饿着肚子赶过来了,就这还救了良乡县城。你们这贪的不是朕的内帑,是在喝登州营将士的血。说,你们对的住谁?就这样,还有人有脸站出来,为那些狗东西求情,大明养士二百年,你们就这样回报?……。”

骂着骂着,朱由检没了力气,一手扶着龙椅,弯着腰**。看着一群跪地的大臣,朱由检内心泛起的却是无尽的无奈。登州营还在饿着肚子打仗,每每想到这里,朱由检心如烈火。

一阵微风吹来,闷热的大殿内,带来一丝凉风,也带来了隐隐的喊声:“香河大捷!……。”朱由检闻声,努力的竖起耳朵,想要抓住着飘忽的声音。目光迸发出热烈,抬手指着大殿之外道:“来人,去看看,朕好像听到有人在喊什么。”

大臣们纷纷抬头,惊讶的回望。这时候户部尚书候徇站出来,举着笏板道:“陛下,臣也听到了,好像是阵斩过万。”又有一名大臣道:“陛下,臣听到了登州营。”

朝臣们一时间骚动了起来,纷纷回望。这时候朱由检也不管什么礼数了,期盼的看着大殿的门口。心里暗暗的祈祷:“陈思华,朕知道,你不会叫朕失望的,一定不会。”

第三百七十一章给点什么赏赐?

第三百七十一章给点什么赏赐?

几位大汉将军,以手为轿,抬着吴直一路往里,随行的小太监,一路跟着喊。声音越来越清晰,吴直被抬进大殿的时候,朱由检控制不住激动,走了下来。

“万岁爷,万岁爷,香河大捷,大捷,大捷啊!”一脸狼狈的吴直,跪在磕头,泣不成声。如果不是听他喊大捷,看这个惨状是大败呢。

“快把他扶起来,慢慢的说。”身为皇帝,自然不会亲自动手去扶起吴直,曹化淳和王承恩一起动手,给吴直扶起来,让他坐着说话,不料吴直却道:“奴婢不能坐,还是跪在说吧。”朱由检不明所以,点点头表示可以。

吴直这才道:“禀万岁爷,奴婢奉命去河南,一直跑到了南阳府,才见着陈总兵。奴婢把万岁爷的旨意说了,陈总兵当即就否了奴婢的意思。他跟奴婢讲,带着辎重全军北上速度太慢,等他赶到,建奴怕是已经跑了。当即决断,丢下一部分人马携带辎重缓缓北进,陈总兵亲率主力北上,奴婢听说在开封有一支登州营,抢了个差事去报信,到了开封,见到苏游击,他说部队北上不难,难的是粮饷不继。就这样,奴婢又跑了一趟登州,找到王参将,带着粮食和药子等军需物资走海路在登进登岸。等奴婢赶到登州营,才知晓陈总兵已经在香河打败了建奴,阵斩过万。奴婢不放心,亲自去战场瞧了一眼。那真是惨啊,尸体遍地,砍下的首级堆的跟山似得。赶上陈总兵没派人报信,奴婢又抢了这个差事,这才回到万岁爷的跟前。奴婢心里想啊,得赶紧的让万岁爷知道这个高兴的事情,这一路赶的急了点。”

建奴退了,大殿内一阵轻松的情绪,被人堵在家门口的感觉无疑很不爽。但是大殿内却没有太多的欢笑声,反倒是多了几分凝重的气息。随着吴直的讲述。朱由检脸上的表情先是轻松。随后是痛心,最后是喜悦和无奈的混杂。这些天,朱由检的情绪变化历程太复杂了。可谓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吴直。陈思华现在何处?”朱由检迫切的想知道。登州营在哪。陈燮在哪。这时候,大臣们也很想知道,陈燮在哪。大概没人希望他再次进京了。

“奴婢走的时候,陈总兵正率部往顺义去,说是要把建奴彻底的赶出关外。这都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难道京师没有消息?”吴直这话有点诛心了,这是要人命的一句话啊。

朱由检听到这里,嘿嘿嘿的冷笑了起来,扭头看了一圈大臣们,刷的又跪下去一片。“臣等罪该万死!”整齐划一,就跟反复操练过一样。朱由检面目狰狞的笑起来,阴沉的沙哑的嗓音道:“你们该死不该死朕心里明白,但是有的人,真的该死。各位**卿,都说说吧,哪些人该死啊?”

“陛下英明,臣等无不拜服。”温体仁这一次毫不犹豫的带头,表示服从朱由检的决定。这个时候再抗争,怕是连自己都无法说服了。登州营的大捷,给了朱由检足够的底气和气势。这个时候,谁再叽叽哇哇的要保住那些蠹虫,朱由检不介意多杀几个人。

“户部贪腐窝案,内阁票拟吧,散朝。”朱由检转身就走,留下一个果决的背影。这一次杀人,还得让内阁出面票拟,狠狠的给了满朝文臣一个嘴巴子,心情真是爽飞了。

吴直被抬到后宫,趴在地上,朱由检这会才让小黄门去揭开他的后襟,脱下内衣,看清楚屁股上血肉模糊的一片,忍不住流泪道:“你这奴才,你这奴才,何必这么苦自己?让人带个信会来就是了,你要是把自己弄死了,朕想让人去办点事情,该找谁去?”

吴直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道:“万岁爷,奴婢不苦,奴婢不苦啊!能为万岁爷办事,奴婢就是拼杀光这条性命,也是值当的。有的话,奴婢心里不吐不快啊,万岁爷,登州营的陈总兵,真是个忠心耿耿的好汉啊。从南阳到京师,两千两百多里,走了不到一个月。奴婢一路骑马,可是知道这路有多难走。到了京师,还得打仗,拿银子都买不到粮食,就这陈总兵还没半个字的怨言。奴婢听说,在香河一战之后,陈总兵救了数万百姓,可是有的人就是黑了心肝的,煽动百姓去抢登州营缴获建奴的粮食。陈总兵一怒之下,开了杀戒,就为这个,怕是要被言官弹劾了。”

朱由检听到这里,冷笑几声道:“朕心里明白,朕心里明白。这些人,该杀!陈燮杀的好,杀的痛快。这些天,朕心里也想杀人啊。吴直,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好好养伤,将来朕还要用你。”

吴直被抬下去,朱由检在原地转了几个圈子,回头看看王承恩和曹化淳这两位最信任的太监道:“朕该怎么赏陈燮?你们说说?”

两人面面相觑,都没说话。一起跪下,还是王承恩道:“万岁爷,奴婢觉得,赏赐什么,陈思华都不会在意。”曹化淳也补刀:“奴婢觉得,这会陈总兵,怕是忧谗畏讥呢。”

朱由检点点头道:“朕晓得,不然吴直那奴才也不会说那些。怎么得了啊!怎么得了啊!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走了两千里路勤王救驾,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有人要算计他。王承恩,你辛苦一趟,去一趟登州营,给陈思华带一句话,朕必不负他。”

内阁里一片死寂,几位内阁大臣,面色如铁,都不说话。户部一口气拿下了八个官员,候徇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低头玩指甲。温体仁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悖逆崇祯的,票拟的很顺利,一共八位户部的官员被定罪。好在都不是什么大官,温体仁还是很聪明的,户部离不开候徇,别人在这个位子上也玩不转。

顺义,获悉清军退出长城之后,登州营就地休整。三日之后,王承恩驾到,陈燮率部迎接这个朱由检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在陈燮面前没有摆什么架子,一番简单的仪式后,进入顺义城内,入了陈燮的临时指挥部,屏退众人。

“陈总兵,万岁爷让我告诉你,必不负卿。”王承恩笑眯眯的说话,陈燮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道:“谢陛下隆恩!”

王承恩又问:“内阁为了赏赐一事,又在伤脑筋,陛下也很为难,不知将军作何想?”

陈燮摇摇头道:“没什么想法。银子这东西,我要那么多做啥?武官做的再大,也就那样。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都敢在我面前拿架子。王公公转告陛下,陈燮什么赏赐都不要,放登州营回登州就感激不尽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看看陈燮一脸的疲倦之态,心里暗暗叹息,脸上却笑道:“如此功高,如何能不赏?”陈燮苦笑道:“王公公说笑了,功高震主的说法,我虽然读书少,还是知道的。赏赐不赏赐的,就不要提了。回到登州,巴不得今后天下太平无事,过今年我就出海,找一个小岛,带着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过安稳日子去。”

王承恩笑了笑道:“万岁爷让我再问你,如果让陈总兵辞去登州镇总兵之职,升任巡抚,不知陈总兵意下如何?”这话让陈燮狠狠地楞了一下,抬头有点迷茫的看过来。这个眼神,很对王承恩的胃口,他忍不住笑道:“陈总兵安心的等几天吧,万岁爷很快会有旨意下来。”

朱由检把温体仁和候徇叫来,对候徇道:“侯卿,登莱的夏税收齐了么?”

自诩待罪之身的候徇不明所以,上前惶恐道:“陛下,登州的夏税早就交上来了,共计银圆三十万块。要说这税收,登州可是从来都不会有丝毫问题,时间一到,立刻交齐。”

朱由检笑了笑,感慨道:“三十万块银圆,这才不过是一个夏税,每年两税,就是十万。登莱两府之富庶,超过江南了么?”这个问题,候徇真的没法回答了。低着头,当真没听到。朱由检也没有追问的意思,看看候徇继续道:“朕想着,如今陈思华功劳太大,不赏说不过去。不如赐他一个同进士的出身,取消登莱巡抚一职,以陈思华任山东巡抚。这样一来,山东在其治下,没几年又是一个登莱。”

温体仁听着抖了一下,候徇直接腿就软了。这事情真是太意外了。仔细一琢磨,好像也不是不行啊。陈燮有监生的功名,按说是能勉强算一个举人的。陈燮是没参加科举,但是他的文采名声,倒是很有影响力。就算是在江南,也没几个人敢说陈思华是粗鄙的武夫。

朱由检脑洞打开,拿出这么一个办法来,还真的让这两位内阁大臣犹豫了。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说起来也不是不可行啊。陈燮能进入文臣的行列,未必就是一个坏事。

温体仁迎合上意很有一套,知道朱由检为何先私下沟通,当即上前道:“陛下,臣等商议一番,拿出个赏赐的章程,再交由群臣商议。陛下以为如何?”

第三百七十二章再次召见

第三百七十二章再次召见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就这么办吧,这样一来,内阁也不用为难了,朕也不用为难了。其实朕是想给陈思华一个爵位的。”最后一句话,算是一个重磅的砝码。

英宗以后,武人极难得封爵,主要原因还是文官集团占了绝对优势的缘故。也就是说,文臣是极度反对给陈燮封爵的,朱由检内心也不想去找这个麻烦。好在陈燮素有文名,算是个读书人的出身,又有监生在身。这样一来,就算是开个先例,似乎也不会让人难以接受。反正就难度而言,肯定不会比给陈燮封爵要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登莱治理的太好了,这个功劳看似要落在文官的头上,实际上大家都明白,登莱这地界能有现在的成绩,完全是人陈燮的功劳。户部都不给登莱拨银子了,登莱都能运转正常。这事情,说出去很搞笑。唯一说不过去的,大概就是登莱是不是一个**王国,陈燮是不是有不臣之心的问题了。

最后一个问题,在当前的局面上,实际山已经没有任何说服力,说出去谁都不会信。真的有人还要拿陈燮是藩镇来说话,恐怕朱由检又要杀人了。真当皇帝是傻子忽悠么?

这么一个看上去很荒唐的决定,如果是别的大臣为内阁首辅,恐怕死都不会答应。但是落在温体仁的身上,那就不一样了。这货要说治国能力。也就那样了。但是要说个人进步的欲、望,对权利的热**,绝对是明末头一号的人物。迎合上意,打击异己,这就是温体仁在内阁时期做的主要工作。打击一切竞争对手,不管是在位还是在野都不放过。

比如有倒霉蛋,都尼玛是在野的缙绅了,温体仁发现机会还要置他于死地。这个人叫钱谦益,今后的故事里要提到他。因为钱谦益,温体仁的仕途走到了终点。这是后话了。

温体仁在内阁提议。候徇作为待罪之人,选择了沉默。张凤翼是温体仁的一条狗,从来都是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他表示同意。贺逢圣、孔贞运、黄士俊皆无异议。都知道这是朱由检的意思。自然闭口不言,没去反对。

这事情在内阁通过之后,早朝时。交给百官商议的时候,可谓异常的平静。按说反应最强烈的言官们,居然整齐的保持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