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父皇已经现情况不对,果断出手了。
父亲对权力的占有欲极强,尤其是兵权,更是不容任何人插手,京城内私自调兵乃是死罪,别管你是太子还是普通将领,只要碰到皇帝这片逆鳞,保管没有好果子吃。
琉璃塔顶的号令出之后,又是一道道消息迅传来,宫城戒严,皇城戒严,御林军登城防守,宿卫军紧急出动,控制各个城门,再到后来,连出去探听消息的人都回不来了,据说已经全城戒严了。
“等着看戏就行了。”三皇子调整一下坐姿,舒舒服服躺在大椅子上,一切如他预料的那样展,父皇果然留了一手,平时看起来懈怠松垮的御林军和宿卫军,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不堪。
唯一让三皇子放心不下的是,詹事府方向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难道元封和李明赢会临时变卦,退缩不前?应该不会的,这两人都是血性汉子,和沐英意气相投,即使不为封侯拜将,就是纯粹为兄弟情谊也会仗义出手的。
我们毕竟是喝过血酒,歃血为盟的。三殿下暗想道,随即又嘲讽的笑了笑。
……
雨终于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洗刷着城市,冒出新芽的绿树郁郁葱葱,街道上,田地里,雨水浸湿泥土之后出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本是一副浪漫美丽的场景,可是却被突如其来的戒严打破。
京城十三座城门紧闭,垛口内青铜大炮上的苫布已经揭开,黑洞洞的炮口竟然不是对着城外,而是城内。
头戴铁盔,身穿铠甲的士兵站在城墙上,手中紧握长矛,雨水打在铁盔上,从盔沿上滴下,军士们严阵以待,杀气腾腾。城内的街道上,鹿砦拒马横在路口,所有行人被迫停下,站在路边屋檐下,惊惧的看着雨雾中披着蓑衣的士兵,京城已经许久没见过刀兵了,难道今天要大开杀戒。
禁军虎贲营外,已经竖起了三门大炮,炮口直指营门,大炮上面覆盖着刷桐油的雨布,以保障雨天也能打响,营寨墙壁上站着一排排士兵,用强弓硬弩瞄准着校场上集合的士兵。
虎贲营,正是王振强的部属,也是太子难的主力。( )
4…36 孤错怪他了
詹事府外,密密匝匝全是士兵,春雨哗哗的下着,雨水打湿了士兵们黑色的帽子和红色的锦缎战袍,人如墙,强如林,气势森然。
包围詹事府的不是普通的军队,而是武装锦衣卫,锦衣卫是比御林军还要精锐的皇帝亲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他们这些人好像是从地下冒出来一般,城外大报恩寺上信号一起,不到两刻时间,詹事府就被包围了。
府中幕僚们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脸色苍白,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太子的计划,只当是有人动政变想铲除储君,有忠义之士想堵住大门掩护太子逃命,可是太子却下令打开大门,禁止抵抗。
詹事府的正堂内,太子端坐当中,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旁边的韩相更是垂头丧气,面如死灰,韩相身旁坐的正是已经歇了假的黄子华,关键时刻他竟然回来了,现在正风轻云淡的坐着品茶,丝毫不在意包围在府外的锦衣卫。
虎贲营,御林军已经开始接管这里,操场上的禁军士兵被分割包围,所有百总以上军官被带走,兵器库落锁,总兵王振强五花大绑抓走。
虎贲营士兵惊惧的看着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无所适从,到底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大炮的威胁下,即使身为禁军精锐的虎贲营也只能乖乖被缴械,其实当御林军冲进来的时候,还是有些忠义部下将目光投向王总兵的,只要他一声令下,哪怕杀出一条血路也要护着大人冲出去,可是王志强一言不,任由御林军将自己五花大绑起来,长官不下令,部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
大报恩寺,火警已经解除,查明起火原因确实是因为香客们焚烧纸人纸马的时候不小心,引燃了附近的禅房,起火之后报恩寺乱成一团,践踏死伤不下数十人,想找出始作俑者已不可能,所幸一场及时的春雨帮助寺僧们熄灭了大火,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皇帝在主持的禅房内清谈,依然是风平浪静胜券在握的表情,禅房外的侍卫们却是警惕万分,皇帝微服进香,所带的侍卫不多,警卫工作主要由武僧们负责,这些彪悍的和尚们在僧袍外面罩了铁甲,手持混铁棒,腰佩戒刀,见到御林军统领于虎便合十行礼,动作利索,走路带风,和侍卫们配合默契,这哪里是什么武僧,分明是披着僧袍,养在庙里的大内侍卫。
曹少钦迅赶到报恩寺向皇帝汇报情况,京城已经被全面控制住,异动的禁军被缴械,詹事府被控制。
“大权依然在陛下手中。”曹少钦道。
“朕想知道,到底生了什么事,给你三天时间查清楚。”皇帝丢下一句话,带着于虎等人扬长而去,此时报恩寺已经被御林军团团围住,禁军们也出动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直从报恩寺排到皇宫。
皇帝在层层保护下回到了紫禁城,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皇帝缓慢的长出了一口气,他是靠政变起家的,最怕别人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自己,他防着所有的人,不信任任何身边的人,即使对曹少钦和于虎也只是有保留的信任,而且经常故意制造两人的对立,已达到制衡的效果。
锦衣卫办差的效率很高,当晚就提审了所有涉案人员过堂,镇抚司是个阎王殿,别说是犯了事的人了,就是清白无辜的人进去也能屈打成招,可是这回却得到想要的结果。
王振强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无论怎么用刑都不吐口,只说是因为有营中士兵犯了军规,集结全营将士惩戒有罪之人示众而已,绝无其他企图。
审问其他将佐,也是这个结论,总兵大人集合本部士兵在校场训话,即使顶盔贯甲手持兵器又如何,只要没出营就不算是个事儿,而且当时王振强也确实没有任何大逆不道的言论,问遍营中士兵也是如此。
禁军的人可以随便揉捏,詹事府的人可不是能随便抓捕的,当日詹事府确实是调了一队巡兵过来,不过只是为了拆屋而已,詹事府内有一栋元朝时候的旧房子,早想拆了一直没腾出手来,詹事府里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幕僚文士,干活当然要调些劳力过来,这又不是什么罪过。
锦衣卫连夜讯问了数十人,次日一早,等皇帝从御花园散步回来的时候,一份整理好的口供已经放在南书房的龙书案头,锦衣卫是皇帝的耳目爪牙,但是皇帝禁止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只需把原始资料汇总即可,如何判断由皇帝自己做主。
那份口供皇帝连看也不看,冷哼一声对曹少钦道:“老大还算明智,知道悬崖勒马。”
“万岁圣明。”曹少钦低头道,那些苍白的掩饰在皇帝的慧眼面前无疑是徒劳的,任何耍心眼的举动在皇帝面前都如同儿戏。
“这事儿又是老三啜叨的吧?”皇帝冷不丁甩出这么一句,这件事自始至终没现安国郡王方面的人出现,但却瞒不了睿智的皇帝。
“老三还是喜欢耍小聪明,小伎俩,他倒是深知朕的脾气,才想出这么一手来,意图激怒朕,废掉太子,可惜啊可惜,他还是小瞧了他的父皇。”
“老大也是个废物,一点魄力都没有,优柔寡断,唉,真是让朕失望。”
皇上似乎是自言自语一般,评价着自己两个儿子,曹少钦缄口不言,皇帝不问他就不说,这也是皇帝信任他,重用他的原因,即便是普通的朝政问题曹少钦也不随便表看法,更何况是立储的大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忌讳别人掺乎,更何况是这位喜怒无常的大周皇帝。
皇帝还是拿起了那份口供,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不置可否的放下了。
大报恩寺失火,虎贲营紧急集合,詹事府拆房子,这三件事除了失火涉嫌惊驾之外,另外两件事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反倒是皇帝小题大做,全城戒严,缇骑四出,扰的人心惶惶。
“陛下,王振强要不要开释?”曹少钦轻轻问道。
“你的意思呢,老曹。”皇帝竟然询问起曹少钦的意见。
既然皇帝问起,曹少钦自然毫无保留:“王振强必须治罪,锦衣卫和御林军全军出动,京师戒严,大动干戈,需要给百姓们一个交代,倘若不声不响的收场,陛下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嗯,你去办吧。”
……
两日后,王振强的官司结了,吃空饷喝兵血,虐待士卒赏罚不明,这年头为官为将者谁的**也不干净,想找罪名简直太容易了。
撤职查办,打入大牢,交付兵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堂会审,王振强的前途算是完了,东宫方面在禁军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丢了。
但太子并没有因此懊丧难受,因为他的内心已经全被后怕和庆幸所占据,若不是当时黄子华及时返回拦阻了自己,现在的情形就不是查办王振强一个人这么简单了。
只要虎贲营开出大营,事情的性质就全变了,没有朝廷的命令擅自调兵,等同于造反,谋逆可是诛九族的大罪,那时候死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太子废为庶人,詹事府和东宫的一帮人全都要满门抄斩,禁军中也要死很多人。
父皇象天神一样高高在上,明察秋毫,一切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自己想做什么,他一定知道,只惩办一个王振强,那是他在警告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玩火。
同样的道理,这件事是老三啜叨的,父皇一定也会知道,老三你先不要高兴的太早,有你哭的时候!想到那个阴险之极的弟弟,太子的面色忽然狰狞起来。
韩相已经没资格在太子身边伺候了,被表兄黄子华赶出了詹事府,如今太子最信任的就是黄子华,若不是他听到风声紧急赶回,力排众议强行制止了一切,那可就真完了。
太子对黄子华感激涕零,溢于言表,情不自禁道:“子华,他日孤若登基,你就是左相的不二人选!”
黄子华肃然下拜:“殿下,此事功劳不在臣,要谢的话,殿下应该感谢另外一个人。”
“谁?孤要重用他!”太子眉毛一挑,大感兴趣。
“元封。”
“他?”太子的眉毛竖了起来,大感意外,“这厮不是被老三收买了吗。”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段时间元封确实和三殿下方面过从甚密,但这是臣授意的。”
“哦?到底怎么回事?”
黄子华左右看了一下,仆从早被斥退了,室内只有太子和自己两人。
“说来话长,殿下听臣慢慢道来。”
原来元封早已和黄子华达成谅解,表面上倒向安国郡王府,实际上投靠东宫,沐英和三皇子的一切言行元封都密报给黄子华,事前晚,元封和三皇子他们喝了血酒之后就去找黄子华,偏巧黄大人歇假回家,元封硬是马不停蹄追了一夜才追上,黄子华多机警的人,立刻察觉到这是一招引蛇出洞的毒计,这才赶回力挽狂澜。
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太子恍然大悟,感慨道:“此人真乃忠臣良将啊,孤错怪他了。”( )
4…37 故纸堆
这场闹剧几乎没有胜利者,东宫方面在军中的重要人物被拔掉,安国郡王付出的代价更大,勒令在家面壁思过,中书省协理政务的差事也丢了,事之后沐英挂印出逃,从此浪迹江湖,锦衣卫由于监督不力,也受到皇上责罚。w w w。 q u a n b e n。 c o m
唯一受益的人是元封,太子心存感激,赏了他一个詹事府六品洗马的闲职,虽然品级不高,又没有实权,但毕竟是正经官身,和陕甘总督随员的身份相比,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自始至终元封都在和三皇子虚以委蛇,三皇子本性奸诈,擅使计谋,故意做出豪爽大度,礼贤下士的样子来,其实更加令人反感和警觉,和这样的人来往,早晚被他卖了,反不如太子那样胆小怯懦,畏畏尾的人好相处,再说了,太子毕竟是储君,从他身上能得到的好处大多了。
三皇子要在清明节难,还拿出一套完美的方案来忽悠元封,在这个方案里,元封和李明赢负责进攻詹事府,好一招一石二鸟的计策,元封本来也是打算通报黄子华,劝谏太子后制人,等皇帝遇刺之后再出手,总之闹得越乱越好。
那天元封和沐英他们歃血为盟之后便去找了柳迎儿,本想提醒她两位皇子即将火并,小心兵灾祸害,哪知道反被柳迎儿一番话劝服,清明期间军队调防频繁,种种异动表明皇帝早有防范,这个时候难,不是往枪口上撞么。
元封恍然大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背后还藏着猎人,这猎人就是皇帝,皇子们谁也算计不过他,于是他赶紧连夜找到黄子华将事情叙述一遍,黄子华多么聪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危险,飞马赶回劝阻了太子,并且及时作了善后,这才避过一场灾祸。
通过这个事件,元封也清楚了皇帝的手段,心思缜密,手段狠毒,统治固若金汤,不过他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虎毒不食子,皇子们闹得再过分也只是略施薄惩而已。
……
如今元封已经是太子殿下的近臣,有了共同的敌人,以往的误会和恩怨全都一笔勾销,元封也将自己的来历统统告诉了太子。
温彦调职以后,甘肃各方势力大洗盘,官吏、豪族、军队势力如同蛛网般复杂,谁也占不了上风,范良臣捉住机会笼络人才,巩固实力,又趁着西凉军入侵的时机把不服从自己的官吏全都换了一遍。
范良臣是巡商道出身,和商贾们关系密切,元封早年是垄断西北盐铁茶马的枭雄,双方合力整合了西北的势力,基本算是站住了脚,唯一担心的是朝廷换人太过频繁,陕甘总督如同走马灯一般的轮换,范良臣崛起太快,朝中毫无根基,只想在西北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才派元封进京。
范良臣想在朝中找靠山,太子想在封疆大吏中找支持者,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再加上双方都受过三皇子奸计的陷害,更加有共同语言,太子欣慰之下,问元封想当什么官,元封表示在詹事府中谋个闲差便可。
詹事府的官吏任免不需要经过吏部,只要事后补个档案便可,上回罗天强死后,洗马的位置还空着,正好让元封出任。
司经局掌管东宫图书典籍公文等物,相当于图书馆管理员,标准的闲职,但却正对元封的胃口,探究二十年前那桩公案实在是太难了,当年的人和事毫无轨迹可以查询,而东宫司经局中储存的档案资料比较完整,或许能从中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司经局储藏的档案图书浩如烟海,从大周朝建立以来,朝议的记录,中书省的公文,六部的奏报,以及地方奏折,以及前朝时期的各种陈年档案资料都储存在这里,司经局实际上相当于朝廷的档案局,隶属于詹事府是因为想让太子可以随时调阅这些资料,从中学习如何为帝。
那些陈年老档案,太子才没心思看呢,平时也无人调阅,只是每年梅雨季节的时候从堆积如山的藤条箱子里拿出来晒一下而已,谁也不把这些破烂书卷当回事。
由于藏书太多,司经局单门独院,并不在詹事府内,平时也就是十几个小吏看管着这些图书经卷,每日打扫一番,防止鼠咬虫蛀而已,詹事府的官儿也懒得过来查看。
这天上午,司经局前停了一辆骡车,走下两个人来,前面一人青色圆领,纱帽官靴,长身玉立,面目英俊,后面一人青衣小帽,个子娇小,显然是个书童。
司经局的一干人等早就在门口列队欢迎,小吏们毕恭毕敬的站着,听候大人训示,他们心里也清楚,新来的洗马大人也就是来走个过场而已,詹事府中没老人,都是些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当洗马也就是过渡一下,下一步就是翰林,将来太子继位,他们更加前程无量。
来人正是元封,简单致辞以后,他提出要巡视一下藏书楼,小吏们面面相觑,只得硬着头皮领着元封登上藏书楼观看,楼上放着无数铁架子和藤箱,上面厚厚的一层灰尘,想必是有年头没打扫过了。
元封摸了摸书架,上面满是尘土,打开一个藤箱,里面竟然钻出几只老鼠来,箱子里的书被咬成一团团纸屑,小吏尴尬的苦着脸笑笑,没想到洗马大人真的会上楼巡视,以前那位罗洗马,可是从任职以来就没露过面的。
元封并没有飙,只是淡淡地说:“这样可不行啊。”
“是是是,小的们一定仔细打扫,等大人下回来的时候,保管干干净净。”
元封笑笑:“本官职司所在,哪有什么下次不下次的,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吧。”
可是就都苦了脸,没奈何只得陪着元封整理书卷,元封搬了一把藤椅坐在楼下监督,那个小书童指挥小吏们将所有文卷档案清理归类,按照年份重新排列书架,制作标签和检索表等等。
司经局中藏书浩如烟海,工作量巨大繁琐,好在那个书童像是干过这一行似的,指挥的条条有理,总结了几套简单有效的办法,将吏员们分成四组来干活,效率倒也高的很。
到了下午,吏员们下班回家,除了门房以外,只留下洗马大人和那位小书童。元封从外面叫了席面进来,四五个简单的小菜摆在桌上,元封笑道:“迎儿,辛苦你了。”
童正是柳迎儿,爹爹不在眼前,小丫头放肆了许多,一双筷子上下纷飞,专捡自己喜欢的吃,还含筷子,乱翻菜肴,毫无淑女形象,她手里捏着酒杯,小脸红扑扑的,笑嘻嘻的说:“哪里哪里,我早就想到司经局来寻宝了,可是连爹爹都管不到这里,这回借你的光以偿所愿,还得谢谢你啊。”
“哦,司经局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么?”
“当然,这里藏的可都是原始档案,在他们人眼中就是枯燥的文字,在我眼里那就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看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可比资治通鉴好看多了。”
柳迎儿可是标准的书香门第,家中藏书愈万,自幼就帮父亲整理书卷,打理藏品,凡事就怕认真,柳家伺候书的本事可比这些吃朝廷饭的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