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53章

崇祯七年-第153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还真要考虑换一个生意合作伙伴了。

    董策看了一眼刘大库,道:“你负责这些棉花的入库,并且在棉花入库之后,立刻进行检查,检查的合格的,七斤一份儿,小心分好。”

    刘大库也紧着应了。

    再有两日就过年了,不过董策可不管这个,有些事儿,该紧还是得紧。

    说完了这些,冷兵器这边儿的事儿就算是完了。

    董策指了指谢虫儿,道:“你先候着,待会儿还有事儿找你。”

    谢虫儿赶紧应了。

    董策点点头,冲着杜建河扬了扬下巴,道:“走,去你那边儿。”

    董策离开之后,冷兵器组的各人都是喜气洋洋,大人这一次过来,已。”

    他是真的满心感激,眼圈儿都有些发红了。对他来说,五两银子和宅基地固然是极大的惊喜,更重要的是,大人这样行事,代表对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热兵器这一块儿,依旧是极为看重的。自己,已经是重新扳回一城。尤其是在方才热兵器队刚被压了压,冷兵器队被抬了抬的背景之下。

    人活着,不就是得争口气?

    “行了,起来吧。”

    董策笑了笑,待杜建河起来,他脸色变得郑重肃然:“本官之前就说过,你们这一队,打造的是火铳,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统一规格。二,是严把质量!”“到今天,本官更要说,更要看重,你们,也必须得看重。”“以后打造的火铳,尽量要长短粗细,铳筒的厚薄,铳口的大小,一致起来。杜建河,不行你就做个模子,比着这个模子做,让大伙儿都心里有个数儿。再有,就是质量!本官丑话说在前头,你打了什么部件儿,上头都刻着你的名字,若是你打的火铳不合格,扎伤了士卒,出了岔子,本官绝对饶不了你!以后每一支鲁密铳打造完之后,都要亲自试过才行,明白么?”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二八 青桐

    众人纷纷应是。d…m

    摆摆手让众人各自散去,董策向杜建河问道:“现在生产速度如何?”

    杜建河已经习惯董策嘴里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些新鲜词儿,眨巴眨巴眼,道:“基本上是半个月能打出八支来。”

    “也就是说,一个人半个月才能钻好一支铳筒?”董策立刻反应过来。

    现在一共就八个人会钻铳筒,而其他的部件都好打造,说白了,还是铳筒的制约。

    见杜建河点头,董策皱了皱眉头:“不能加快速度么?”

    “大人恕罪。”杜建河一脸的为难:“这玩意儿就是个水磨工夫的精细活儿,得一点点儿的磨蹭,着急不得。若是心急了,打出来的东西说不得就得出岔子。”

    “小的不敢说辛苦。”他犹豫了半天,终归是壮着胆子半是表功半是辩解道:“小的这八人,每日只睡三个时辰不到,剩下的时间,都磨在这上面了,实在是……”

    “得了,还能亏待你不成?”董策笑了笑:“回头告诉他们几个,打造满十支铳筒,升一级工匠。五十支,升二级工匠。那些打造其他零部件儿的也不亏待,五十个,一级工匠。二百五十个,二级工匠。”

    杜建河大喜,赶紧谢过。

    让刘大库把这些鲁密铳都入库好生照看保养之后,这一次视察工坊,也就结束了。

    在热兵器这边儿,董策呆的时间要短不少,毕竟没什么新的东西要弄,只需要一切照旧就好。

    不过,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事情就是——必须要扩大规模。第一支鲁密铳打造的时候,须得五六个铁匠合力做接近二十天才能造出来,现在虽然速度大大提高,但是董策还是不满意。

    当然反,临走之前,董策也没忘了把杜建河和赵铁砧叫出来点了点。

    话里话外的意思两个人也能听明白了:要互相争一争,别别脚,这没问题,但是一定不能影响大局,不能影响生产,要不然就等着挨收拾吧!

    从工坊里出来,天色已已经黑沉沉的了。

    董策先回去吃了个饭,然后溜溜达达的到了签押房。

    这还是他第一次来签押房,尽管他来的少,但是里面的一应摆设都是齐全,甚至现在桌子上的灯都是亮着的。

    寒风袭来,吹动董策的衣襟,脸上感受到那阵阵的冰冷,董策忽然没来由的想到了自己的高中。那个时候,十五六岁,最美好的青葱岁月,在学校旁边的天桥上,自己和她,也是手牵着手,面对着那寒风。相视一笑,那是烙刻在心里永远也不会淡去和遗忘的容颜。

    董策只觉得自己心像是被一只手狠狠的攥了一下,这一刹那,心痛几乎让他战栗。

    他本以为,再也不会想起她,只是此时方才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淡忘遗忘。哪怕是穿越数百年的时空,亦是如此。

    那个女孩儿,教会了他很多事。

    董策狠狠的摇了摇头,把这一丝情绪驱赶出去,偶尔翻出来回忆一下也就罢了,却不能受到影响。

    签押房分内外两间,用屏风隔开了。作为董策日常的办公场所,签押房的面积很是不小,足有东西三丈宽,南北一丈六七尺的长度。开门冲南,进了门之后,是外屋,有一道南北向的屏风摆放。屏风式紫檀木的八宝屏风,上面画着仕女图,很是精美秀丽,一看便知道是有些年头儿的物件儿。外间摆着几张椅子,兼有会客之用。当然,能进了这里的,自然是很有身份,或者是亲近之人了。

    里面是一张靠窗户的紫檀大桌,酸枝木的椅子,至于兽口铜炉之类的设置,都是一应俱全。还有博古架,上面摆放着一些古董,在博古架的另一边,则是放着一张罗汉床。若是累了,还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

    董策瞧着这些东西都有点儿眼熟,他忽然想起来了,这些可不都是那些赃物里头的么?

    有的是从土匪手中得来的,有的则是侯家伟的家产被刘若宰截留下来一部分给了董策。

    董策溜达了一圈儿,心里很是满意,李贵这个人,确实是心细的紧,处处都想到了,让人感觉很舒服。放在后世,这是办公室主任的好材料,服务领导绝对是无微不至。

    外间的东墙上还开着一道门,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光亮来。董策推门进去,见这屋子不大,也就是一丈三尺方圆,里面陈设也很简单,一张桌子,靠墙一排四五把椅子,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墙角上放着一个火炉,带给屋里融融的暖意。除了这些,再无他物。

    一灯如豆,照亮了三尺天地,白忠旗正自趴在桌子上,埋头写着什么。

    作为董策的长随,其实就跟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差不多,这里便是他办公的所在。门一般是不关的,这样董策有个什么事儿,招呼一声就能听到。他这屋子,还有另外一扇门单独通向外边。一般若是有人来,而同时董策的签押房中已经有客人在说话的时候,他便会请人在这间房子里略微歇息片刻,上个茶水伺候着,也省的人家在外头等着。

    听见动静儿,白忠旗抬起头来,见是董策,赶紧起身行礼。

    “罢了。”董策摆摆手,绕道边儿上瞧了一眼:“写什么呢?”

    “回大人话。”白忠旗道:“今日大人说的些话,布置的任务,交代的事情,都紧着记下来,省的明日一觉醒来就忘了。”

    “你有心了。”董策有些意外,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笑着称赞了一句。

    白忠旗连称不敢。

    现下事务繁忙,有时候他自己交代了什么事儿都会记不住,所以有这么一个记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长随在官员身边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非心腹不能担当。但是董策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是东奔西走的,大多数时候也不带上白忠旗,以至于他就显得有些没事儿做,安乡墩磐石堡都不知道呆在哪儿好了。这地位,也就不尴不尬的。不过随着董策以后在堡里呆的时间越来越久,一切走上正轨,他的地位,就会慢慢凸现出来。

    “你现下可有了住处?”

    “就在前院儿东厢房,被褥炉子等一应东西都有。”

    董策点点头,忽然问道:“你可知道翟青桐在哪儿?”

    “翟青桐?”白忠旗道:“现在翟姑娘白日在河中带着一群女子打渔,晚上便回安乡墩,她家里人还都在那边儿住。现在,理当还未回去。”

    “你去找找看,让她来签押房找我。还有……”董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跟李贵说,建造宅子的时候,别忘了给翟家也建一座。”

    “是!”白忠旗快步出去。

    董策自回签押房中,靠在宽大的太师椅靠背上假寐,寻思着以后几日的事儿。

    年前的事儿,差不多都已经吩咐布置下去了,按部就班的往前发展就是,倒是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只是年后,就立刻会忙碌起来,征兵,训练,打造兵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对了,还有一件事儿……”

    董策忽然想起来,赶紧提笔想要记下,却发现砚台中还没有墨。他也懒得拿,踱步去了白忠旗那边,随手找了一张纸,提笔记了下来。

    刚想自己拿走,动作顿了顿,又放在了白忠旗的桌子上。他决定把这件事儿交给白忠旗去给众人传达,让他主持这件事,也算是给他增加一点儿实权,增加几分名望。毕竟前些日子,总归是疏远怠慢了他。

    过了大约有半个时辰,白忠旗才回来,他身后跟着一个高挑的身影,比白忠旗还要高上不少,脑后的马尾一晃一晃的,显得很是俏皮可爱。

    不是翟青桐还能是谁?

    她还是和之前一般,穿着一身儿宽大的棉甲,那棉甲似乎把她罩在里面一般,晃晃悠悠的,看上去有些滑稽。修长的脖颈露出来,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瞧着董策,有些难名的意味。她刚要行礼,董策便笑着摆摆手:“免了,免了,这么久没见你了,一来就行礼,怪不好意思的。来,坐吧。”

    翟青桐也不大懂什么官场上的规矩,董策不让她行礼她就不行了,道了谢,在旁边坐下。

    董策对白忠旗道:“把下午那个什么谢虫儿,叫到府外候着。还有……你桌子上我放了个东西,你仔细看看,这件事儿,你去给李贵他们言语儿一声,这差事,就落在你头上了。”

    这句话,大致的意思就跟后世‘经过决定,给你加一加担子’之类的一般,都意味着手中的权力要大了,甚或是升官儿了。白忠旗先是一惊,然后便是一喜,向董策行了礼,自退下。

    董策笑眯眯的打量着翟青桐。

    看得出来,她有些拘谨,坐在那里低着头,有点儿手足无措的样子。原来可不是这样儿的。董策心知,这是两人这许多时日没见了,难免便会如此。说起来,之前翟青桐在他面前,可是很有些撒娇的意思的,是唯一一个跟他不怎么恭敬的人。那种亲近的态度,却是让他很舒服。董策说了几句闲话,好歹是把气氛调节的好了些。便问道:“怎么样,最近听说你带着一群女的每日凿冰打渔?”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二九 腊月三十

    “呃……”董策苦笑一声,人家姑娘心里这是有怨气呢。d…m

    不过毕竟是姑娘家,翟让又是战死,董策对她是颇为优容的,一直也没给过什么脸色看。

    “今儿个跟你就是说这事儿的。”董策笑道:“以后你就不用打渔了,今儿个就给你一个新差事。”

    “什么差事?”翟青桐一怔。

    “待会儿白忠旗会带一个人回来,你就跟着他学如何制造棉片儿,就是棉甲上用的这种棉片儿。”董策解释道:“年后就要大量制造了,你先学着,年后有大用。嗯,最好是在年十五之前学会?如何?”

    “好!”翟青桐起身抱拳,肃容道。

    “嗨,别那么严肃。”董策笑了笑:“嗯,这样,到时候你学的时候,再叫白忠旗在旁边看着,让他也学学。”

    翟青桐脸上一热,低低嗯了一声:“嗯。”

    她又不傻,当然明白董策真正的意思——不就是生怕她和人家孤男寡女的相处惹出什么事儿了么?心里却是有些欢喜,他连这等小事都能想到,可见……

    “还有啊,以后别整日穿这个了,穿点儿女人的衣衫。你这么高的个子,传出去肯定好看。还有那次给你的首饰,也戴上,别搁在家里长灰了都。”

    “嗯。”又是低低应了一声,翟青桐心里那点儿怨气早就无影无踪了。

    他,还是第一个说自己长得高是好看的人呢……

    说完这些,又是相对无言,董策掩饰性的咳嗽了一声:“成了,要不你先回去?”

    “是。”翟青桐应了一声,起身告辞。

    走到门口了,她忽然转身:“大人,什么时候能再打仗?”

    “再打仗?”董策不由的失笑:“这我可说不上来,你这丫头,怎么还盼着这个?”

    翟青桐奥了一声,没再说什么,自下去了。

    出了门,冷风迎面。

    “我不是喜欢打仗……女孩子家家,哪有喜欢打仗的?”她眼中闪过一抹悲伤:“我只是喜欢,和你并肩作战。”

    “那个时候,离你好近。而现在,又离你很远。”

    ……

    崇祯七年,除夕夜。

    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大年夜。

    董策微微吁了口气,把手中的狼毫放在一边的山形白瓷笔搁上,浓黑色的墨汁从密密的狼毫里面挤出来,在笔尖上凝结成一滴硕大的浓墨,晃晃悠悠的似乎要滴下来,但是却似乎又不那么的情愿。

    董策看的有趣,深处手指微微一弹,一股震动从笔杆儿上传来,那一滴浓墨便是轻轻滴了下来。下面浅浅的白瓷托盘上是浅浅的清水,浓墨滴下去,瞬间氤氲开来,在水里舞弄出一团墨迹。接着那股墨色便是逐渐的变淡,消失,再也看不出一丝痕迹。

    董策盯着那一滴墨看了好一会儿,方才抬起头来。

    他往那张宽大的太师椅靠背儿上一靠,神色间有着掩不住的疲惫。

    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脸色也有些憔悴,对于身体素质极好的他来说,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这也说明在这几日间,他确实是累得够呛。

    他伸手拧了拧眉头,神色间却有些喜悦。

    董策那张比一般大床还要大出一倍的紫檀木大桌案上面,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笔是狼毫,纸是生宣,砚是澄泥砚,都不算是特别名贵的东西,但是往这里一摆,却是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在董策面前的右手边,还放着一摞小册子,足有五六本儿,堆起了三四寸高。

    这一摞小册子,就是董策这几日工作的成果。

    训练磐石堡战兵的工作在年后就要展开了,一切都得未雨绸缪,争取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的完善。到时候只需要人手到位,就立刻可以展开,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支强兵。董策很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

    已经把一些琐碎细小的事情都交代下去了,但是需要董策做的事情还是很多。

    比如说——训练方法。

    这是一定要他拿主意才行的,如何作训,怎么样的一个作训强度,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了军队以后的战斗力。

    董策虽然定下了要训练鸳鸯阵的策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一个鸳鸯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鸳鸯阵是阵型的变化,算是一种发挥士兵集体作战力的极佳的训练方式,但是却并不涉及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指的就是士兵个人的力量,速度,耐力,乃至于是个人战斗力,而涉及到军队这个整体上,则又是包含了军队整体的军纪、素质、荣誉感、面对压力时候忍耐的极限。

    如此种种。

    大明军中是有对士兵个人武技的考校的,也非常推崇练武习武,但是董策看来,却是颇不以为然。两军对战,个人的战斗力是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拉开架势,两个人捉对厮杀那是后世的弱智历史电视剧里面才会出现的桥段情节。真实的战争中,不大的那一片区域里面,挤进了几千几万人,到处都是人,根本没有什么辗转腾挪的空间,到处都是你兑我我推你。值此情境下,武功再高也发挥不出来。而且在那样高强度的厮杀中,大脑已经完全木了,只有机械的挥刀重复最简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动作。

    要高强的武功有个屁用?

    一百个武林高手或许可以轻松屠杀一百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但是当把双方的数字都换成一万的时候,前者必败无疑。

    董策不需要士卒有多么高深的武艺,只要身体足够强壮,耐力足够好,足够服从纪律,足够熟悉自己应该会的那一套就行了。

    而毫无疑问,这些基本的素质,都要通过一件事儿来完成——以站军姿为基础的后世训练方法。

    于是董策又开始对后世的训练方式进行大量的抄袭,不过这也没什么丢人的,历史总归是进步的,师法后人也是正常。若是有这优势不利用,那反而就傻了。

    总体的训练方式和当初操练那些家丁们差不多,无非就是站军姿,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之类的。但是由于家丁们是骑兵,训练这些主要是为了培养其纪律性和服从性,所以并未大练。战兵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肯定是步卒,那就需要更增加许多的训练项目,比如说方阵队列,分列式之类的。

    而且董策考虑到当初训练那些家丁们花费的时间太长,为了精简时间,这一次也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训练方法尽量写得详细,然后分成了若干个步骤,整个训练大纲,被分解成了二十步。每一步,就是那一本小册子。到时候这些册子会大量的刊印,但是并不会发下去,而是严格保密的。

    同时他又是引入了竞争机制,把整个军队分成若干个队伍,每个队伍都发放一本训练大纲的第一册,然后哪一支队伍按照第一册上面的要求把动作做好了,做的完善了,通过董策的检验了,便领取第二册。如此类推。

    其中当然是有奖有罚,不一而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