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官倒是相当这个大同巡抚,但可惜,大同巡抚焦大人这段日子虽说有些焦头烂额的,但总算处置的还算妥当,短时间内还不大可能丢官,这大同镇确实是没有位置能容得下我了。”
他瞧了董策一眼,忽然笑了笑,带着一丝开玩笑的性质道:“本官这次没捞到这个大同巡抚做,说起来还要怪到你头上!”
董策让他给说的一头雾水,故意作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大人,属下实在是冤枉啊!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刘若宰点了点头,笑道:“你这厮最是奸猾,也不用在本官面前装样子,本官不过是说说而已,又不会真的责怪与你。”
他笑道:“本官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咱们在甘肃镇的这段日子,冀北道起了白莲教。”
第892章 九一零 离开
董策震惊道:“什么?起了白莲教。”
他脸上的震惊倒有九分是装出来的,由于黄季早就发现了白莲教的踪迹并且向他说过这件事儿,所以他是知道在冀北道境内有白莲教活动的,而且知道的比现在的刘若宰还要清楚许多。只是,他当时并没有上报给刘若宰,甚至还命令黄季有意识地引导一下白莲教,其目的当然就是借助白莲教铲除蓑衣渡苏家这个宿敌。
当时不说,这会儿自然更不会说。
此时刘若宰一说他便留上了心,磐石堡的人可没有能耐把消息传到数千里之外的他手中,因此他甚至是直到此刻才知道白莲教已经起事的消息,而他现在最关心的无疑便是苏家到底有没有被白莲教铲除。
刘若宰见他神色颇有些焦急,笑了笑,把一封军报丢给他:“拿去自己看吧!”
董策道谢,而后把军报拿在手中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脸上神色颇有些古怪,有点哭笑不得的意思。董策向刘若宰抱了抱拳,苦笑道:“大人,您还别说,这事儿还真是赖属下。”
原来白莲教已经起事了,而且起事很有一段日子,占了很是不小的地盘,把蓑衣渡上下差不多给屠了个精光,现下势力很不小,足有几千上万人。不过前段时间,他们在攻打磐石堡的时候被磐石堡守军杀的是大败亏输,尸横遍野。大同巡抚焦大人已经将此事上报,皇帝颇为喜悦,还很是夸奖了焦大人一番,言道他应对的不错。
也难怪方才刘若宰会那般说,若不是自己把磐石堡的精兵训练的那么精锐,只怕那一仗就打不赢了,而那一仗若是打不赢,这会儿焦大人恐怕早就不能在大同巡抚的位子上呆着了。而若是他把大同巡抚的位子给腾出来,立下大功的刘若宰顺理成章的就能顶上去。
刘若宰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一眼,都是大笑起来。刘若宰此时虽然忧心自己官职的问题,但这事儿暂时来说也是无法可想,只能等以后再做计较。现下忧心这个,还不如庆祝一下因为收复察哈尔部而带来的种种好处。
刘若宰看了看董策,笑道:“关于你的任命其实也已经有些眉目,是大喜事,算得上是高升了。但是且容本官在这儿卖个关子,等以后你自然会知道。而且,给你的这个官职,可是没有算上磐石堡下打败白莲教那一战的功劳。虽说那一战你没在场,但这兵都是你练出来的,都算得上是你的手下,功劳自然是缺不了你的。等到这一场仗之后的论功行赏在兵部走完了,只怕你的官职,还要有所变动,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听了这话,董策心中也是一阵欣喜。这几****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大石终于落了下去,他长长地吐了口气,只觉得浑身轻松,更是说不出的惬意,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他早就料到自己此次定然高升,但在得到刘若宰的确认之前,心里却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大明朝刻薄有功之臣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现在得到确认,那心里就松了一口大气。
他倒是也没有追问,既然刘若宰这么说了,那肯定就不是什么坏事儿,追问徒然惹人反感,反倒不如镇定等待,也显得更稳重些。
两人这会儿都是满腹心事,但终归还是要将心事埋在心里,先为眼前的事而高兴。
刘若宰沉吟片刻道:“察哈尔部的贵人们要集结齐全准备妥善,怎么着也还要有个三五天的时间。磐石堡是你的根基,打了一场大战虽说升了,但只怕折损也是极为严重,根基可不能撂下,而且你也是不用跟着一同前往京城的。所以本官瞧着,你便先带人走了吧,正好,带着你从苏泰太后那儿捞到好处提前走,也省得别人瞧见了眼红。对外说起来,本官便说你是打前哨去了。”
董策心中感叹,还是刘若宰老谋深算想得周全,自然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董策在回去的路上,一直为刘若宰升职的事情盘算着,如何才能让他留在宣大,但最后想来想去,就是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把大同巡抚焦大人给赶走。可问题是,堂堂一镇巡抚大人,岂是他想赶走就能赶走的?要说赶走他,倒也有个最简便的办法,那就是打败仗。但问题是,董策又岂能允许自己故意打败仗?那不单单是对他的侮辱,也是对他手下士卒士气的摧折。而且,打败仗可是要死人的!董策可是要为自己手下士卒的性命负责。
再说了,打了败仗难道不需要人承担责任?朝廷是会降罪的!也这等事儿,说被人看出来也不悬。真要是有人把这事儿给捅出,那上上下下牵连到的人,从董策到刘若宰一个都跑不了,都得挨收拾。
崇祯皇帝可是对这等事深恶痛绝。
总归,若是干这种事儿,好处没多少,坏处一大堆,那真真是赔本的买卖,而且后患无穷,会带来很多麻烦,董策想想还是算了。
想出这么个办法来跟没办法也没太大区别。
但以董策对刘若宰的了解知道,他是性格极为坚毅之人,他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留在宣大,要做好和察哈尔部通商这件事,那么就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出种种手段留下来。董策只是希望,刘若宰能够想到法子,如此刘若宰即能实现平生夙愿,对他董策也有极大的好处。
当日晚间,董策又去偷偷见了乌云娜福晋。乌云娜福晋自然要提醒他不要忘了当日的约定,董策当然不会背信弃义,更何况,拿掉囊囊太后不仅是乌云娜福晋所想要看到的,也是苏泰太后想要看到的,算得上是一致目标。为了安定乌云娜福晋的心思,董策还把自己的计划向她透露了一部分,乌云娜福晋听了便也放下心来。
得了刘若宰的吩咐,第二日一大早,董策便指使人私下里对外宣扬。大体内容就是:反正自己不能跟着去京城,又牵挂自家磐石堡的事儿便打算早点回去。约莫也就是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明朝军兵所在的这片驻地,大部分有点儿身份的军将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算是造势。
而后董策便去了刘若宰的营帐,装模作样地禀告了一番,刘若宰思量片刻也就答应了。两人做了这么一出儿戏,算是把大伙儿都给瞒了过去。
第893章 九一一 嘉峪关惊魂
毕竟若是董策突然离开却不给出什么解释的话,大伙说不定还会猜疑什么,说不得有的心思多疑的便会指使人跟上去,而后就能发现他从苏泰太后那儿得了大好处这事实。现下董策把这事儿摆上台面,光明正大的提出来,反而不容易让人生疑。
而后刘若宰把大伙儿都召集起来当众宣布了这件事,让董策当日下午便启程,这么快就出发,显得有点着急了,但大伙儿也都能理解。
既然要分别了,有些事儿自然是免不了的。
当日中午,董策设宴招待各位,算是在离开之前和大伙儿一块儿再吃顿饭说说话论论交情。为了表示对董策的重视,刘若宰也去了,王武略刘大器等诸将更是不用说,没有一个缺席的。
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众人喝的都是颇为尽兴。
酒到酣处,刘大器走上前来,搂着董策的脖子,嘿嘿笑道:“董老弟,我老刘这辈子看不顺眼的人有的是,看的顺眼的却没几个,你算是其中之一。你这人,年纪轻轻的却有这般能耐,原来我老刘还不怎么服你,但那一**袭杀建奴使者之后,我算是彻底服了你了!你这次先回去了,我们却是要去京城,如此一别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相见。老刘只说两个字:保重!以后你若有什么用到老刘的地方,遣人过来说一声,老刘若是眉头眨一下,那就不是人了!”
说着,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他显然喝了不少酒,面色有些发红,嘴里喷着浓浓的酒气,不过他的眼睛却还是清亮的。
董策有点看不透他,也不知道他这话说的是真心还是假意,不过在这种时刻董策当然不会说一些扫兴的话,也是哈哈笑道:“刘老哥,有你这一句话,兄弟我以后叨扰你的时候绝对不少。”
刘大器笑道:“求之不得!”
有刘大器带了个头儿,而后众军将纷纷与董策作别,甭管交情如何,至少都上前说一些暖心的话。
田实等到别人都去过了,他才缓缓走上前去,拍了拍董策的肩膀,笑道:“董大人,咱俩出去走走?”
董策点点头:“好。”
两人出了营帐,向着外面缓缓走去。中午时分阳光普照,此时虽是盛夏,但由于是小冰河时代,而且是在这北方边疆的大草原上,是以哪怕是正午时分天气也并不算是多么炎热。
走了一阵儿,田实侧过身来瞧着董策,忽然苦笑一声:“董大人,我真后悔自己是黄参将的手下,而且还是他的家丁首领。”
董策明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却佯作不知,笑道:“何出此言呢?”
田实也不揭穿他,只是叹了口气道:“你和黄琬黄参将不和,整个冀北道人尽皆知,而且黄大人还有数次算计你,不过都没有成功。说实话,这次黄大人本是不想派人随着刘兵备道出行,不过给逼得没办法了,才让我带人过来。他在来之前,也是嘱咐我,这一路上一定不能让你好过。但是董大人,你看的也是清楚明白,我田实这一路上,可也没怎么跟您作对吧?”
董策笑了笑,而后脸色变得冷淡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淡淡道:“你这个家丁首领当得可是不怎么称职啊!”
田实道:“因为我比黄琬黄大人更了解你,越是跟你同行的时间久,越是对你了解的深,便越是明白一个道理:最好不要和你作对。”
他叹了口气:“黄琬黄大人,却是想岔了。”
董策盯着他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田实深深吸了一口气,瞧着董策的眼睛,沉声道:“我只希望,如果有朝一日黄琬黄大人让您打的永世不能翻身了,再也不可能对您造成威胁了,您能够看在咱们两个过去这些时日并肩作战的份儿上,饶过他一命。”
董策微微有些诧异,挑了挑眉头道:“你倒是挺忠心的嘛!”
田实沉声道:“若是没有黄大人,便也没有今日的我。早在十几年之前,我便饿死在路边了,是黄大人救了我,提携我,我此生必须要报答的。”
董策摇了摇头,不置可否道:“这事儿我还真不能答应你,再看吧!万一黄琬就像条死缠上人的毒蛇,非要咬我一口,那我也只能痛下杀手了。”
他看了田实一眼:“你倒是个不错的人才。”
他这么一说,田实不由的错愕,等他回过神儿来,董策已经转身回来大帐了。
中午一番宴饮,其实开始的颇早,结束的时候也不过是午时三刻而已。
董策并没喝多少酒,而他手下的家丁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宴席一结束,董策便告辞了刘若宰,带着手下家丁离开察哈尔部汗帐所在第,向着东南方向缓缓而去。
由此,正式踏上了归家之途。
往东南方向走了数十里之后,大致已经离开了汗帐所在范围,一眼望去,很大范围内都没有牧民们的蒙古包。
苏泰太后早就得到了董策的通报,已经带着人在这里等候了。两支队伍汇聚在一起,董策和苏泰太后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即带人离开。反正又不是再难相见,察哈尔路要迁居的下水海,就在宣大的边墙之外一二百里而已,离着董策的磐石堡并不远,真要是想去的话,快马顶多一日便也就到了。
董策带着众人离开,当日傍晚时分便抵达嘉峪关。
他手上有着刘若宰、白贻清和王武略开具的通关文书,那通关文书是甘肃巡抚出具的,在整个甘肃镇都是通行无阻,嘉峪关上的守军自然放行。只不过董策等人进入嘉峪关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儿麻烦,惹出了一些事端来。
因为董策手下那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在进入嘉峪关的时候,被嘉峪关上的守将一眼就认出来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蒙古族百姓和汉族百姓,在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久在边陲镇守的军将和察哈尔部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自然是一眼就能瞧出来。
当时守御嘉峪关城楼的那把总一声令下,顿时上百张强弓便是瞄准了董策等人,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上百支利箭,便能把董策的人给射成筛子。
第894章 九一二 衣甲兵器
董策带着的队伍中顿时一阵哗然,那些察哈尔部的精锐一个个瞧着董策都是惊疑不定,有的甚至在怀疑这是不是陷阱。而董策手下的那些家丁,则都是手摁在了刀柄上。他们可不是那种会老老实实的被人用箭指着的人,这会儿只要董策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杀上城楼去。
哪怕自己损失惨重。
董策正在队伍的最前方,而此时,他也是被最多的羽箭给指着,面对那阳光下闪烁着森然光芒的箭簇,他只觉得好似一盆冰水直接?*间
第895章 九一三 抵达宁州
那些察哈尔部精锐都是围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有的心思灵活的便猜到了什么,不由的激动得浑身发抖。
董策面朝众人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一路过来,他在这些察哈尔部精锐中已经有了极高的威望,大伙儿也都很服他。他这一咳嗽,本来有些聒噪的队伍立刻安静下来。董策没有说废话只是指着那堆积如山的兵甲,高声道:“这便是本官之前给你们的承诺之一!这里面,有铠甲有兵器,每人一副战甲,一把弓,二百支箭,一把腰刀,一杆长矛!谁都不会少!”
“来吧,都过来领吧!”
董策高声喊道。
话音落下,面前便是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欢呼声持续了许久,方才渐渐低落下来,董策高声道:“好啦,别鬼叫了!都赶紧过来领吧!这点儿东西有算得了什么?跟着本官,以后你们前途无量!身上的铠甲换成金甲银甲,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按照董策的吩咐,三百名察哈尔路精锐排成整齐的队伍,依次前来领取。
这一路上,董策也时常操练他们,虽然短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至少他们的纪律性已经比之前强了太多。若是刚归到董策麾下的时候有这种事儿,那肯定就是一窝蜂的乱哄哄涌上前来抢了。
一个时辰之后,每一名察哈尔部的精锐都领到了自己的战甲兵器。
他们几乎是急不可耐的穿上了铠甲,腰间挂上了腰刀,手中持着长矛,另外一边腰侧则是挂着双叉。
他们看着自己身上这些东西,一个个欢喜得不得了,伸手轻轻抚摸着战甲,宛如抚摸着最珍贵的珠宝。
这些战甲都是大明朝制式的棉甲,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长矛则是长约一丈四五尺,步战骑战都可。腰刀也是大明制式的,当然,这腰刀还是远远比不上董策麾下磐石堡打造的哥萨克骑兵刀精良。弓乃是步弓,要比这些察哈尔部牧民之前用的角弓,长很多大很多,弓的力道自然也要大的多,当然射程也更远,威力也更大。
对于这些察哈尔族的精锐来说,现在简直就跟做梦一样。他们这辈子别说见过摸过了,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如此精良的铠甲,如此锋锐的兵器。之前他们在族中贵人那儿看到的,那些贵人们珍而重之收藏的铠甲武器,也不如现在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些。
没办法,因为这个时代察哈尔部的冶炼技术实在是太过于落后,本来还有一些冶炼的基础,但被黄台吉给撵到大草滩之后,原先的那些技术,工匠,工具等等,都丢得差不多。现在大曹摊上的察哈尔部,自己几乎没法子生产兵甲,寥寥无几的金属兵甲武器要么是从大明通过某些渠道买过来的,要么就是在战场上缴获的。
在董策眼中,这些棉甲并不算得上多么好,他手中比这棉甲好的铠甲还有不少。比如说那按照后世的标准重量在三十斤上下的青布铁甲,以及重量达到六十多斤的全身重甲。这腰刀也算不得多好,比哥萨克骑兵刀差远了,这弓倒是还差不多。但是在他眼中只是一般般的这些兵甲,在这些察哈尔部精锐的眼中,已经是极了不得的东西,珍贵稀罕到了极点。
董策遵守之前的承诺,给他们配备齐全了兵甲,也更加深了这些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其实给这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换装,是董策早在大草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的事情。毕竟,带着三百个一看就知道是蒙古精壮汉子的人走在路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指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来。而且现在陕西地面儿上兵荒马乱的,给这三百人穿上铠甲,配上兵器,再稍作训练,便是一支相当强悍的骑兵队伍,万一碰上什么战事,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在肃州卫城外住了一宿之后,第二日,董策便是带着他们出发。此时,已经全部换装的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行在路上,让人一眼看去,便知道这是大明的冠军,根本不会怀疑他们的身份。
崇祯八年八月十七,董策等人抵达庆阳府宁州。
离开大草滩已经一个半月左右,他率领的这支队伍前进了足足三四千里第,抵达此处。算起来,从大草滩到大同镇的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儿多一点了,照这个样子下去,在十月,应该可以回到冀北道。
在宁州城西北的官道上,董策等人被堵住了,因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