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宝典-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鸡的时候要唱:“烤鸡翅膀,我最爱吃!
想吃蔬菜的时候再唱:“噢,对啦!我差点忘记了,我是吃斋的!
惹别人生气后就说“你生气了吧,生气的话就哭一出一来一吧!嘻嘻嘻嘻!
要回绝你不喜欢的求爱者时说“你只是得到我的肉体,并不能得到我的灵魂。我已经有爱人了,我们不会有结果的。你让我走吧!
很多人结束大学生活的时候,不免要努力伤感地去追忆一下在校园里落寞感伤的青春岁月。而对于校园“大话迷”们来说,好好回忆一下伴随着《大话西游》一同成长的岁月,自然也是件有趣而必要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大话版”的毕业纪念册。
大一的时候,在小小的宿舍里和同学们第一次看《大话西游》,.年轻的人们除了各自讥笑别人狼狈的笑志之外(而那些此前看过一的人便有了莫名的优越感),更为着至尊宝的爱情而莫名地感动,梦想着一份真诚的爱情能够出现在面前。那时候,我们最常说的台词就是——-“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会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入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喜欢上了在宿舍里反复温习《大话西游》的生活。有人已经开始了恋爱,也有人感受了失恋或单恋的痛苦,而平凡的生活和无聊的晚餐又使我们和《大话西游》亲密无间。《大话西游》已经成为了漫漫长夜里孤独地面对自己的最好的香烟和啤酒。那时候,我们最常说的台词就是:“哎哟,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唉,乱扔东西是不对…攸呀话没有说完你怎么把棍子也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它会污染环境,唉,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玩味生活和体味自我成为每天最有趣的功课。
大三的时候,生活越来越现实起来,温习《大话西游》的次数开始变少,感觉也变得模糊起来。周末偶尔看一遍久违的《大话西游》就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享受了,但似乎《大话西游》还会在某个莫名其妙的时候敲打疲惫的心灵。那时候,我们最常说起的台词是——一“幄—-!熟归熟,你这样乱讲话,我一样可以告你毁谤,哈!
大四的时候,要走了要走了,这是一段既忙乱又略微带着点忧伤的日子,但是时间很长,功课很少,于是又可以反复地温习《大话西游》了。人们大都心请复杂,所以《大话西游》成为最好的心理疗法,不仅可以畅快一笑,还可以卸去心中种种重荷。分手的分手,再见的再见,再在小小的宿舍里重温《大话西游人好好回忆一番这段美丽的时光,然后离开。这时候,我们最常说的台词是——“那个人样子好怪啊!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条狗啊!哈!上升到理论高度——
《大话西游》这样一部商业化运作的喜剧电影能够在当下中国内地大学校园里形成如此一个经久不衰的热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涉及个体、社群,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仅仅从校园这个特定的文化群落来分析,《大话西游》校园神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社会进入了交流与传播日益迅疾的时代,文化价值观也开始发生了显著的调整,尤其对于青年一代来说。文化的多元化和不稳定性造成了一代全新的人类群体,这一代人认同更加具有神秘不可知论色彩的东西,因为他们自认为生活在一个信息神话的时代里,只有想像力才能达到快乐。那些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当然包括电影)对他们来说,太沉重而缺乏快感,而《大话西游》这样的轻松而有着神话色彩的浪漫喜剧却能很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生活着的快慰需求;其次,社会由于信息技术而日益互动,交互性和友好界面的实现正在使社会结构日趋平民化,但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情节并没有消亡,相反在文化的边缘领域英雄主义反倒更加显著,我们看到好莱坞制造的种种英雄主义神话不断创造着票房佳绩。但是对于校园这样一个精英主义色彩较浓的社群来说,简单的英雄主义青梦并不能抓住人心,因为在这群自我意识强烈的新人中,一种平民色彩和英雄主义支情的文化背景是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力的。也正因为这样一种英雄主义的平民情停或者说是平民主义的英雄理想,《大话西游》通过讲述一个强盗与神的转世和奋斗的历程,恰恰迎合了当代内地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理想;再次,爱情成为不可不说、无可不说的人生主题,对于当下激情萌动的青年来说,爱情的叙述方式是多元的,但理想中的故事却是不变的,浪漫是永远的需求,一个用搞笑噱头建构的爱情故事如何抓住这些要求极端苛刻的人呢?一个罐头一样的现实与梦想无奈交织的生活语境中,爱情就像不会过期却又很脆弱的水果,不要太认真,但又怕受伤的心情是《大话西游》运用周星驰喜剧方式讲述的爱情故事能够引起内地大学生认同的主要原因。
《大话西游》的校园神话无疑将影响到这一代青年的成长和未来历程,通过对种种个案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推想其中的主要方面——
-.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人生的戏剧化和人性的悲剧化同在,平民主义政治理念和英雄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动灵需求同在,这一代青年人确信生活着的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不仅机器和技术被分裂,而且生活和精神被分裂,惟一独立的就是梦境。
二、对情爱观的影响: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爱恋是人活着的信念之一,不再回避爱情的至高无上,但同时对于现实中的情爱的无奈又使他们将去面对最真实的最贴近肌肤的痛,现实和爱的冲突愈发突出,对于爱的思索和讲述也愈发尖锐而木可回避,也没有必要像前人那样去说教,不如用一种近乎无聊的表演方式去找寻爱的过程中的每一点快感和痛感。
三、话语的影响:一本正经也好,玩世不恭也罢,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解除疲惫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现实和梦境的通达可以通过《大话西游》式的话语来实现。《大话西游》的校园神话背后还包含着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点带出更多的思考,也希望借此引起校园大话迷更为深入的思索和自我批判。
给我个喜欢的理由先
爱情没有被解构
田:1996年我看过《大话西游》的一个片段,第一遍没看懂,觉得没什么意思,到北大上博士时,大家都爱看这个片子,我们没事就把它拿出来放。我看了有十几遍,我觉得这个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解构一切,把一切用通俗化的、很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惟有一个地方没有解构,反而把它说得很崇高,那就是爱情。把一切都往下贬,但是把爱情看得特别崇高。
夏:这个电影把神圣的使命给解构了,把师徒关系给解构了,把观音菩萨那样神圣庄重的东西也给解构了。用一个词,就是颠覆。
田:把一切都倒过来看,但就是爱情没有。你看,孙悟空再调皮捣蛋,他对爱情还是很坚贞的,一直都很坚贞。我觉得片中的许多对白都挺感人的。一个是“如果给这段爱情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第二个就是“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我猜中了开头,但是没有猜着结局”,那是很催人泪下的一段话。
夏:《大话西游》首先解构了师徒关系,第H个解构人神关系,第三个解构了时空关系,第四个解构了生死关系。而没有被解构的一个是爱情,另一个是信仰——唐僧取经。人和动物不一样,人必须有信仰,关于这一点,伏尔泰说:没有神,就创造一个神,所以信仰在这部电影中最终也没有完全解构。
何:把爱情作为一个核。已在里面,所有外在的搞笑都是一种包装,用月光宝盒巧妙地使时空交错,让爱情贯穿于过去和未来,这构成了《大话西游》全剧。如果现代社会还有一个神话不破灭,那就是爱情这个神话。爱情是现代人推一的信仰。
吴:我觉得他们刚才都说得非常深刻,但是这个片子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它外在的语言,就是那些调侃的经典。至少在我这个层次或者是说我这个圈子,喜欢他的人都是因为它的语言非常经典,而且很多都成为口头经常说的。看完电影以后。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里。
刘:生活中照搬“大话”语言,感觉如何?
吴:很愉快,心情很舒畅。我们在办公室也经常谈到这些,如唐僧说的“月光宝盒是宝物,不能随便乱扔,乱扔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我觉得特别经典。周星驰以前演的片子我都不怎么看,我觉得不太好,特别庸俗,给人那种感觉。但是这个片子,觉得挺好的。也可能是因为它的爱情主线,然后它的经典语言,让人觉得非常完整。
刘:你第一次看“大话”是什么时候?
吴:大概在1998年的时候看的,第一次是看的录相片,效果非常差,然后就是到公司后,再翻出来看,图象效果好,感觉也非常好。关键是有很多人都喜欢,带动自己也就不由自主喜欢。我们办公室有一个上海女孩,她的很多语言都从《大话西游》中来,经常引经据典。
夏:我觉得《大话西游》之所以在年青一代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主要宣扬的是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已经在青年中流行开了,开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后现代文化我概括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个是“俗”,整个世界都受世俗化影响,神圣的东西,包括宗教都已经世俗化了再一个就是“媚”文化,媚文化刚才谈了很多,就是对爱情的一种张扬,用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对爱情进行重新诠释。不是说没有解构,目的虽然还是很崇高,但爱情的表达方式变得十分随便了。至尊宝和白晶晶有一段激情戏,他的理由非常简洁:“看你着急,只是配合一下而已”,爱得不太认真,但是这里不是淫,不是黄色的东西,说明后现代还是能把握分寸,它不是淫秽的东西,这一点是媚文化的特点,让人看了还觉得很崇高,很有精神享受再一个是“特”,有特色,追求个性,按照自我的方式生活,这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的表现Z还有一个我概括为一嫩”,嫩即幼稚化。幼稚化在青年当中非常流行,上海的大学生吃奶瓶、打扮等,越来越达到一种幼稚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反映了新人类不愿成长,拒绝成熟,拒绝责任。而且在潜意识里,他们想逃脱一种肮脏的、世俗的社会环境。年轻人不愿意进入那个圈子,而愿意过独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新新人类不是消极的,不是反社会的,不是反文化,是sub-culture,是亚文化。这些特点在《大话西游》里面都有很好体现。
刘:唐僧这个角色到底是解构,还是重构呢?
张:唐僧这个人为什么可爱呀,因为他很善良。如果一个人很神圣地去讲大道理,会招人讨厌。但唐僧的善良看起来很弱智: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
夏:而且他还用了现代语言,讲环保。
田:还有ONLYYOU。这是TLATTERS的老歌,也用来搞笑。无匾乏感的猴子以及现代人
张:我比较羡慕这一代人。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中国最好的时代他们赶上了,活得自由自在,从小就这样。像我们那一代,家里有几个小孩,物质很匾乏…。现在的孩子都是几个大人围着小孩子转,培养出了他们一种新的心态。至于周星驰为什么能对新一代有这么大影响,可能因为港台是物质高度发达,没有匾乏感的地方,没有匾乏感使他们比较坦率,能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比如我们小时想要东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得不到,有匮乏感周星驰口无遮拦,什么都说,要什么有什么。
当你没有匮乏感的时候,很多东西你会觉得并不值得珍惜。孙悟空就是一个没匮乏感的人,开始他是一个没有约束的人,自由自在的强盗头子,不过以后慢慢地地丧失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个片子从某种意义上讲,非常奢侈,比如我可以打观音菩萨,打师傅,我想了解一个人,可以钻到他的内心去看一看。另外一个是月光宝盒,我可以随便干,干错了我可以重来一遍。我可以随便活,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我们可能也有这种欲望,但我们可能想都不会往这方面去想。物质匮乏会束缚人们的想像力。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可以生活得随便一点,过一种娱乐人生。
刘:孙悟空也有匮乏感,下集里他一直想要得到那个月光宝盒,他需要一种法力无边的东西。
张:那是更大的欲望,利用月光宝盒,可以随意调换空间,包括时间都能突破。
刘:他的无匮乏感到什么时候才消失?
田:我觉得是有了爱情。
张:像爱情这种东西,人永远是有匮乏感的,只要人的生物性不消失,他会永远匮乏下去。戏仿——后现代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
田:周星驰拍了很多搞笑的片子,包括《唐伯虎点秋香火但这个片子里我觉得他是亦庄亦谐,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感觉非常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看第一遍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黄,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撇开下流的成分,你已经体会不到黄了,而是体会到一种对人性的深刻刻画。
这个片子我看了十来遍,每看一遍的感觉都不一样,现在感觉它非常有哲理,每句话都让你体会到人生的许多道理。举例来说,刚开始至尊宝很喜欢紫霞,但他当时没能力来保护她,戴上金箍的时候,他有能力了,但是又不能爱了。这不正像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当你青春朦胧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姑娘,可是你没有能力承担爱情的责任,等你长大了以后,有能力了,但真正的爱情已经不在了,你必须按照世俗的规范去找一个功利性的伴侣。
刘:你最近一遍看《大话西游》,是不是感到非常悲痛?
田:真是催人泪下。尤其是第二集《大圣娶亲》的片尾歌曲,卢冠廷那首歌《一生至爱人非常感人。
何:《大话西游》与痞子蔡的表达方式也很类似,都是用一种夸张的语言方式。后现代文学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戏仿,包括最近北京比较流行的话剧,像孟京辉重新阐释《等待戈多》《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人那都是一种戏仿,而《大话西游》就是对《西游记》的一个严肃的戏仿。用戏仿的方式把严肃的、神圣的意义拨开,让人看到最本质的东西,本真的状态。传统的文学追求一种完美的形式,“艺术无噪音”,传统的爱情故事有起始、发生到推动的高潮,但是戏仿者有可能把这些东西完全打碎,重新拼接和组会,最严肃的东西全部推开,直奔主题,欲望、情感可以直接表达,把本真的东西呈现出来。咱们前面讨论了,传统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匮乏的时代,对事物总有一个期待,而在现代无匮乏时代,生活比较宽裕,如快餐可以即时得到,玩具可以马上拿到,年轻人可以拿很高的工资,人生少了一些期待。错了可以重来,无所谓后悔与错误,这不是生活本身的状态。
田:这一点王小波小说给我的感触比较深。比如我们写春天,会抒情一点,写杨柳轻飘等,而王小波可能把风从地上刮起来的卫生纸都写上,他表现的是真实的春天。一直以来,我们的娱乐都是寓教于乐,娱乐的同时还要接受教育。但在香港社会当中,整个秩序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崇高的东西,市民在高度的市场经济当中,活得很累,下班一结束就想着放松,把一切正式的都去掉,只留下幽默、简单化的方式,让人能获得十足的放松。周星驰为什么在香港能获得那么大的市场,就是因为有这个背景。我国现在处在变革之中,逐渐走向市场化,文化也在逐步走向市场。
何:王朔就很商业,痞子蔡也很商业。
田:王小波的东西感动大家是因为他的文学表现一种很真实的东西,不是一种纯化的、一种被过滤掉的东西。这种思想观念使新生代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在正统的情况下,看到《大话西游》,会觉得完全是瞎扯,说话带脏字,全部正经的东西都被解构了。作为爱情化身的紫霞仙子,其实也是个叛逆形象,她说拔出我的紫青宝剑的人才是梦中情人,这本身就是对传统婚约的挑战。切·格瓦拉是政治黑客.——
刘:《大话西游》从1995年起就有电影拷贝在全国发行,但当时似乎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可近两年却形成一股“大话热”,尤其在网上更是尽人皆知。
张:网上现在还是一个自由交流的世界,想说什么说什么。看《大话西游》有的东西很触动你,周星驰说话的方式,很多情况下我也想说,但是很多时候,比如在办公室,有规范木允许你说,可在网上你可以随时说,因为没有人约束,所以相对自由。在网上《大话西游》的流行是非常自然的,用《大话西游》的方式上网说话,至少不会有错。它适合无等级社会,《大话西游》实际上是无等级社会的一个寓言。你所说的“慢热”,与我国1997年后网络的高速发展是吻合的。
刘:可以说,互联网使《大话西游》成为我们文化中的经典。
何:从60年代美国的“X一代”开始,人们开始追求语言的粗鄙化,这与现在形形色色的网名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种自该意识,可以摆脱现实意识的责任感,让自己以一个低智商的人来生活,诸如网名二狗子、旺财,把自己比喻为《大话西游》里的一条狗;比如我们这个小妹妹(指刘梦佳)取了个网名叫“酒桶肉九子”,她很喜欢这样的名字,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至少觉得不雅,但他们觉得很开心,这就是一种自读意识,自我贬低,自读可以让自己陶醉。
夏: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戴的面具解构掉。现实生活中各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