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
新安镇虽然是吴晗控制下规模最大的定居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前期发现的幸存者就只有这么一点人。扣除掉在新安的百多号人以外。大洪水时期之后处于吴晗控制下的其他定居点。总人口已经破了七百大关。这里面还没有算通过与…矿队贸易形式后期加入的那些女人。如今大变将至。一系列的坏消息打乱了吴晗筹划完毕的缓释策略。没法办。也只能是加快脚步适应外界形势变化。只是如此一来。假话加速引发的后续问就很多了。
常言道:人一上百。形色色。桃花源的人口在然间出现爆炸性增长。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既人多了。自然各式各样的想法也就跟着沉渣泛起。如今尚难预料的麻烦事。今后是肯定少不了的。
假如屈指算来。吴平生所担任过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桃花源景区的保安部主管而已。手底下管着不到四十个人。这辈子他从来没管理过这么多人员。受迫于形势变化贸然码。难免会觉的身上压力重重。吴晗一向是个有事一肩挑的人。不管遇到多大的难处。他从不愿与别人诉苦。因此吴晗的种种行迹落在周晨眼里。无疑就成了藏头露尾。行迹可疑的确凿证。
耐心的听过吴晗的解释。周晨放下心来。她释然的一笑。说道:
“你早说嘛。这两害的我胡乱想的。”
听到老婆这说法。吴晗很是无奈的咧嘴一笑。说道:
“跟你说了没办法。何苦大家一块发愁呢?”
这句话周晨可是非…不爱听。若非是吴晗讲出来的。只怕她一早就翻脸了。周晨望着。一双明亮的眼眸中忽的闪狡黠之色。随即她眼珠一转。戏谑的说道:
“你又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办法?”
见周晨如此笃定稳。吴晗也来了点兴致。他随即笑着作势一抱拳。冒充着古人。讲话文的说道:
“哦。那就请周先生。指点在下津。”
“算了。这些事你用插手。都交给我处。我是很想看哪个家伙敢炸刺。”
没有三两三。哪敢梁山。周晨敢于如此大包大揽的应承下管理新人的大事|。她自然是对自己用人的能力自信满满。其实单看时间过了这么久之后。公关部的诸位女碰上周晨偶一不高兴板着脸的时候。仍是一副噤若寒蝉凡事赔着小心的样子。旁人就晓的她御下很是有一套手腕。管理大批新进人员对吴晗来说是个天的难题。行政经验颇为老到圆熟的周晨却未必看在眼里。所谓术业有专攻。她是吃这碗饭的。如果连手下人都摆不平。那还搞哪门子公关啊。
至于说吴晗为何迟没发觉这个事实。究其原因似乎也只能归结为灯下黑了。说到底。夫妻之间的距离太近。有时候就容易忽略掉彼此身上的一些东西。无论是优点部分。是缺点部分。
当自告奋勇的周晨挂帅出马那些新晋幸存者的管理问题。并不意味着从此便一切万事大吉。
事实上。情况恰好反。从这一刻开始。更多的问题开始似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着实搞的吴晗焦头烂额。
暴增的常住居民数量。桃花源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必须跟上人口的增速不然就要捅出篓子来。诸如婚夫妻的独立居所和光棍汉们的集体宿舍布局都要考虑周全。居所的卫生设备和上下水设施的管线铺设。建筑的通风采光和安全性。林林种种的问题都是事先无法安排妥当的。若说其他事情尚可暂缓解决。那么建材短缺这如在喉的烦心事。无疑就成了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拦路虎。
没有足够的建材就不上解决住房问题。而没有房子又很快将要迁入的幸存者们住在里?
虽然桃花源数量众多的山洞绝对是冬暖夏凉。安置千把号人居住也不成问题。不过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对长期居住在这种不见天日的幽闭场所中敬谢不敏。再退一步讲。即便只是短期居住。计一开始大家还能将就一下。等到日子拖的久了。肯定也要怨言滋生了吧。
第二卷 新生
第六十章 目不交睫(2)
前脚吴与周晨等人分开之后,他站在山谷中呆呆:理清手头事务的轻重缓急,吴快步走向实验室,他要专程拜访那位能帮他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能人。
这位研究狂人徐昌黎此时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摆弄着手上的炼钢炉模型,一边考虑如何以现有的设备进一步完善炼钢炉的增压通风等技术环节,一边悠闲地喝着苿莉花茶。岂料,在突然之间就被闯进来的吴心急火燎地抓了壮丁。这次吴来得匆忙,要求也很简单,他希望徐昌黎协助设计建造一座砖窑。修砖窑?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低级工作,即刻引来了徐昌黎的不满。
哼唧了一阵子,总归是瞧在吴面子够大的份上,徐昌黎放低了身架,答应为桃花源设计一座符合高产稳产要求的砖窑。
徐昌黎答应是答应了,可是连续几天下来,吴也没等到具体方案出炉,只好先请教一下基础施工部分,先开始搞土建。
早在举行迎新仪式之前,吴安排了一些人手搭建砖窑。只是幸存们平时很少接触这种设施,即使有几位是建筑工人出身,他们也是只管砌砖,不会烧砖,砖窑的施工进度实在叫人看不过眼。后来催促了几次,徐昌黎才给了吴一份草图,算作是指导施工的蓝图。
折腾了几天之后,一直停留在图纸上的砖窑终于开始显露雏形。徐昌黎采取了电能加热的方式,而非传统的燃煤窑炉。这样设计不是为了环保,实在是木柴和煤炭都不容易弄到,动用库存的汽油和柴油烧砖太败家了点,反之,桃花源的电能很充裕,因此用电烧砖也是一种必然选择。当然,在徐昌黎这样的纯粹技术人员看来,砖窑这种项目是小孩子过家家地水平,要不是吴的强烈要求,他是绝对不会参与这种缺乏创造性的工作。
窑炉大体完工后,吴拉着徐昌黎来验收项目。他不关心这座砖窑在技术层面有无独创性,只想知道这玩意是不是管用。围着砖窑转悠了一圈之后,吴头望着徐昌黎,说道:
“我说老徐,这个玩意一天能烧出多少砖来?”
将所有技术细节全部了然于心,这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徐昌黎又不是白吃饭的砖家叫兽,当下不假思索地说道:
“……平均四小时烧一炉,每炉出一千八百块空心砖,现在已经开始加温了,不到时间不能开炉,你先放我回去吧!实验室里还有一大堆事情,我很忙啊!”
其实桃花源是不缺能源地。至少在用电方面是不需要考虑节约。可是缺少合适地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即便吴从洪流公司那里虎口拔牙弄来了一辆重型卡车。平常也不敢随意使用。库存地油料是有限地。坐吃山空也不是什么光彩地事情。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吴在逮到徐昌黎这个专业人才之后。立即罗列出一系列研项目交给他。先当然是攻克蓄电池电解液地难关。这个直接关系到风力电站地维护保养。绝对是第一顺位地重点项目。其次是研究电动机和其他电驱动设备。如此之多地研任务一股脑压下来。实验室又是缺人手缺设备。除了用电不限量。几乎是要什么没什么。纵然是徐昌黎这种一门心思沉迷于钻研技术。拙于人际交往地资深宅男也要叫苦不迭了。
今天吴地本意是希望徐昌黎留下。等到开窑以后看情况再说。此刻见他十分不耐烦。只好选择放人。说到底。徐昌黎地苦衷。吴是心知肚明地。那些研任务都是他下达地。某人总不能打自己嘴巴说不知道吧!
事情即便如此。临到放人之前。吴也没忘叮嘱说道:
“那也行。四个小时以后。你得记得过来指导开炉啊!”
闻听吴此言。徐昌黎立时如蒙大赦。高兴得嘴上连连称是。他连额头上地汗水都顾不得擦。便一溜烟地不见了踪影。徐昌黎成功跑掉了。在场地其他人还得坚守岗位。随着通电加温地窑炉散溢出高温。幸存们纷纷向后退避。
“嚯,开炉喽。”
伴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两名壮汉一同上前,合力操作撬棍将砖窑地炉门开启,随即一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
炉温降低到可以进入检查砖瓦质量还需要一段时间自然冷却,吴随即派人把徐昌黎请了回来。这回已经无话可说的徐昌黎只能是哭丧着脸,嘟嘟囓囓地站在吴身旁。电炉的优点在于升温和降温都比较快,烟尘
,温度控制相对简易便捷。当完全敝开炉门通风,渐降低后,吴急不可耐地上前抓起一块仍有些烫手的空心砖,他试探着用手指在上面敲了一下。
“嘎啦!”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块新鲜出炉的红砖竟然在吴手中碎成数块。见此情形,先前不以为然地徐昌黎立时脸色大变,难道是土坯的成分配比出了问题,再不然是烧成地温度控制得不好?怀着诸多的问,徐昌黎急吼吼地冲上前,不顾红砖依然滚烫,从窑里抓起一块,用榔头在狠狠敲了两下。怪事了,竟然丁点事都没有,红砖完好无损。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地产品质量检验,当真是前所未见。
见状,吴似是恍然大悟地抓了抓头皮,旋即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
“那啥,我刚才用的劲可能有点大了。”
标准壁厚三点五公分地空心砖落在力量远超常人的吴手里,强度不比桃酥好多少,自然是碰一下就断裂成了数块。当听到吴此窘迫的一番解释,前来围观看热闹的周晨、许芸芸等人早已忍俊不禁嗤嗤笑了起来。当然也不是没人看得脸色白,那是初来乍到的新人们初次见识吴一身怪力的普遍反应,简直太禽兽了。
虽然被人取笑,吴也不恼怒,嬉笑着拍了拍手,说道:
“好了,既然烧砖成功,明天就可以打地基盖房子了。”
出于安全性的考量,尚处于规划中的桃花源定居点是三面被高墙围起,一面正对着岩壁。正如这一时期里的新安镇和其他人类定居点一样,仅是那道高十五米,外层包砖内填三合土的围墙就消耗掉了砖窑前半个月的产量。当幸存们真正开始修建供自己居住的房屋时,已经是在这道高耸围墙完工之后的事情了。半山腰的观景台被改造成了俯视整个谷地的隐蔽式炮台。鉴于观景台炮台的火力足以覆盖新定居点的周边地区,因此定居点本身的火力配置就被简化了许多,主要是针对定居点围墙下了一番功夫。
随着迁入桃花源的幸存人数不断增加,在施工中遇到的人力不足问题也了一定程度缓解,工程进度得以提速。
临近到了仲夏时节,桃花源山谷内的新定居点业已接近到完工状态,余下的就只有暖气和自来水、电力等生活设施的接入问题尚待解决。
又在定居点的工地上摸爬滚打忙活了一整天,临近到傍晚时分,吴才得闲放松一下。当驻足在业已改建成炮台的观景台上,静静地欣赏着山谷中|陌相连的景色,一时间感慨良多。陡峭岩壁的下方是人声鼎沸的工地,稍远处的连片农田、草场和苗圃,泛着迷人的绿意。凡此种种,总算让人感觉到冷冷清清的桃花源也显露出少许繁华的意象,那个人类失去的世界似乎触手可及了。
“不知这种宁静安详,能到几时。”
不自觉地喃喃自语,吴无意中透露出心声,似乎并不看好这种复兴势头。早年间的坎坷经历赋予了吴较之常人远为深重的忧患意识,面对着如画美景之时,联想到也并非纯粹的喜悦之情,而是一种走自身随波逐流,前途和命运无法把握的深重无力感。
“那是因为你想得太多了,尽情投入此刻享受人生,不比自怨自艾来得有意义吗?”
听到背后传来了周晨的声音,吴面带微笑转过身,说道:
“这里风很大,你怎么也出来了。”
今天周晨身穿一件由原来宾馆真丝窗帘改制的连衣裙,在和煦的晚风吹拂下,望之颇有飘然出尘的灵秀姿态。缓步来到吴身边,周晨翘起脚尖从他际间摘下一根枯草_,说道:
“想你了,所以来看看。”
貌似不解风情的吴对待妻子周晨倒是体贴入微,事事处处照拂有加,着实把公关部的女士们羡慕得眼睛泛红,私下里大为称赞吴的模范丈夫形象。当见到周晨来到,吴马上转变了话题,不再谈起那些使人不安的忧患,大唱赞歌说道:
“呵呵呵呵,你来看,那边是今年压条繁殖的树苗,明年春天移栽上山,等到了后年这些山头又是一片葱绿了,只可惜人生不能这样重来呀!”
第二卷 新生
第六十一章 目不交睫(3)
逢此刻晚风习习,西下的斜阳金光灿烂,吴美人在软语,耳鬓厮磨。享受着难得的二人世界,沉浸在幸福之中的他还不知道,命运再一次向他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当天际的夕阳只剩下少许余晖之时,在西方遥远的天际,一片稀薄的奇怪乌云引起吴的注意。心中隐约感觉到这片乌云来得古怪,他劝说周晨进去休息。随后,吴翻出了便携式的望远镜对准那片乌云观察起来。由于望远镜倍数太小,刚开始他也没看出什么问题,可是随着乌云逐渐靠近过来,吴终于分辨出乌云的细节特征,脸色顿时由红润转向惨白,最终是呈现出不健康的蜡黄色。
手指微微颤抖着放下望远镜,吴强自镇定地苦笑起来,自言自语说道:
“我靠,真是不让人过日子了。”
吴的感觉倒是挺灵敏的,蓦然出现的这片乌云并非是将要下雨的预兆,而是一场大灾难的序曲。凭肉眼看上去类似乌云的东西,不是由水蒸汽形成的云团,而是无数只蝗虫所组成的飞行大军。光是看着蝗群遮天蔽日的气势,吴已经被刺激得要疯了。须知,蝗灾自古以来就是跟饥荒紧密联系的天灾,甚至有时候是导致一个王朝覆灭的导火索。压抑着那种似末日降临般的惊悚,吴火速行动起来。
现在是与蝗虫翅膀比速度,在这个紧要关头行动慢上一拍就已经输了,而且是输得倾家荡产。
心急如焚的吴连乘电梯都嫌太慢,他仗着一身非人的蛮力和武术训练,直接从半山腰的观景台向下移动。
吴的双手轮换抠住岩壁的凹凸不平地表面,身子飞速下坠,硬是以接近于滑行的方式冲下了山谷。在观景台下面是垂直三十多米高的陡峭崖壁,从来没人以这样惊险的方式下来过。当那些偶然抬头现了吴反常行动地幸存们,无不是吓得呆若木鸡。
目下吴已经顾不得自己的举动如何惊世骇俗,他瞪大了血红的双眼,厉声喝道:
“马上召集所有人手,你们几个立刻把温室里的鸡鸭鹅全都放出来。你们负责点起火堆,准备诱捕蝗虫,其他人开始挖坑准备深埋。别TM傻愣着,没事干的人一把扫帚,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一定要保住地里的庄稼。”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留。假如桃花源山谷里新开辟地这些田地彻底绝收。那么仅靠山洞温室系统出产地食物是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张嘴地。因此保住地里地粮食就是保住大家地活命。意识到蝗虫正在啃食着幸存们地生命。极其败坏地吴眼看着就快要抓狂了。在他如疯子般地叫嚣鼓动和催促之下。周围尚不大清楚究竟生了什么变故地幸存们只得被动地行动起来。设法采取各种抗灾措施。希望在蝗虫嘴里保住自己地那份口粮。
身边地人都被指使得团团转。这个时候吴稍稍定了一下神。他闭上眼睛稳定自己地情绪。而后直奔实验室。
刚一见到徐昌黎地面。吴二话不说。伸出了双手握住他地肩头。说道:
“老徐。你老实跟我讲。到底能不能配出剧毒农药杀灭蝗虫?不怕高毒高残留。只要能弄死它们。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要紧。”
前一刻还沉浸在精细化学试验步骤地思考氛围中。即使徐昌黎地智商不低。一时之间也领会不了吴这种郑重其事问话地用意何在。他诧异地眨了眨眼。认真思索了一会才接口说道:
“呃!我试一试。”
得到这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吴的确有些失望,当然他也明白已然大难临头之际,再临时抱佛脚希望顺利渡过难关是何等痴心妄想。等到吴完全冷静下来,他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报以一阵苦笑,说道:
“你尽力试试吧!不过你得记住,多耽误一分钟,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现在马上动手,越快越好。”
说罢,吴转身离开,奔赴与蝗虫争夺口粮地战斗。其实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在如此规地天灾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哪怕吴力量比普通人强得多,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可是凡事只有你肯去尽力做才能有一线成功的机会。在一切没有尘埃落定之前,永远不要轻易服输,这是吴座右铭。
仅仅是在实验室里说话的一会功夫,等到吴来到外面时,此间的情形业已生了剧变。在整个桃花源山谷中,随处可见横飞的蝗虫,植物、建筑、土地、
甚至是幸存的身上和头上,到处都是这种貌似渺,它们已经占据了人们视野所及的每一寸空间。
遮天蔽日,飞蝗群起。唯有当置身于蝗虫涌动的旷野中,人类才能真正领悟到古代农耕民族对这种小小昆虫怀有的深深畏惧和憎恨之情。
蝗虫吞噬绿色植物的速度,简直比起机械驱动的收割机还要来得夸张,桃花源山谷丰收在即的庄稼,几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土地。纵使此刻幸存们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扫帚和火把,玩命地驱赶家禽捕食,直接用铁锨铲起蝗虫挖坑掩埋,或是投入到水塘里溺死它们,种种防治措施全加起来也只是减轻了一点损失。在大自然的破坏性力量面前,人类付出的这些努力显得太卑微了。
仅仅是个把小时,随着可供食用的植物大半被啃食干净,降落在山谷附近蝗群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迁移飞行。
气喘吁吁的幸存们瘫软在地,许多人都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人们的努力虽然没有白费,但是相对于原先根据正常亩产预估的粮食产量来说,这场蝗灾过后大概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如今放眼所及之处,尽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凋零景象。始终冲杀在第一线的吴,此刻手握着一把铁锨,神色凄凉地环顾四周的惨景,自有一份说不出的酸楚滋味在心头。
人定胜天哪!尽管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实际上竭尽全力也没能改变什么。人力有时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