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匾氖鞘故臀锾宥院湃胱佣嬲纬墒母拍睿湫Ч对逗糜诨凳H绻⒆釉诖┖褪保鱿趾⒆幼炜焓致妥炻挚斓那榭觯页ひ⒁饧笆本勒F浯危按椤被鼓芙徊窖盗泛⒆拥呐判蚝屯评砟芰Α2环烈己⒆印傲搅:臁⒁涣@丁被颉耙涣4螅搅P 钡叵喔糇糯A硗猓页た梢越ㄒ楹⒆痈约捍┮淮恋南盍矗庋狗浅S欣谂嘌⒆拥纳竺滥芰蜕钋槿ぁ�
在孩子穿珠子时,家长需特别注意的是,一定给孩子讲清规则,即不能将珠子放到嘴里。除此之外,还应当着孩子的面数清珠子的数量,并告诉孩子等他玩完后还会再数一遍看看少了没有。而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这项活动。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外部的脑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手的智慧有着永恒的价值。”那么,就让孩子尽情舞动他的双手吧,莫让智慧从孩子的指尖溜走。
专题10——孩子的任务就是玩
我们这代年轻家长大多都是在一句“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的敦促和鞭策下长大的。或许是出于善于模仿的天性,或许是出于对这句话的某种特殊情结,总之,当昔日的孩子变成如今孩子的家长后,顺理成章地把这句话传承给了自己的下一代,并且还与时俱进地将它创新成“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于是,今天的许多孩子在成为学生之前,就被剥夺了“玩”的权利,因为家长怕他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是如此美好的善意!但家长你可知道,其实对孩子而言,既没有纯粹的学,也没有纯粹的玩,只有学并玩、玩并学!玩是学的最好手段,失去玩的学,就会失去学的最好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孩子是以玩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孩子的任务就是玩!玩得好便能为学所用,玩与学,殊途同归。
玩出灵活的好身体
在上一节里面,我们讨论过运动、灵活的身体的重要,此处不必再多说,且让我们进一步看看游戏是怎样练就一个灵活的好身体的。
揪尾巴——家长和孩子的裤腰里各塞进一张彩色皱纹纸,留出一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好,同时数1、2、3后开始挪动身体,想办法揪住对方的尾巴,同时确保不让自己的尾巴被揪住。在一躲一闪间,孩子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获得很好的训练。
跳皮筋——在双腿交替的跑跳中完成全身运动的典型的有氧游戏。虽以跳跃为主,却穿插着踩、摆、钩、压、点、转、踢、绞、绊、绕、掏、顶等十几种基本动作。这些动作能显著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身体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
翻绳——只要有一根线在手,通过手指灵活地做支撑、钩、挑、翻、收、放等精细动作,便可以翻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造型。在左右手高度配合、巧妙分工的过程中,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除了上面几个例子,丰富多彩的游戏举不胜举:开飞机、拉大锯、拍球、踢球、丢沙包、打雪仗、踢毽子、跳房子、打陀螺、丢手绢、钻洞、走矮墙、折纸、拼图、穿珠子……在这些踢踢跳跳、跑跑打打、走走拍拍、折折穿穿的诸多游戏中,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玩个痛快,玩到酣畅淋漓时,自然就收获了一个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可靠保障——灵活的好身体!
玩出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当孩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对此多半似懂非懂,甚至一无所知。尽管家长的谆谆教诲响彻耳边,孩子照样我行我素,“不知学就知玩”。要是能让孩子像爱玩一样爱学习该有多好!其实,要想这样并不难,只要我们动点脑筋,把让孩子学的变成能让他玩的,“贪玩”的孩子一下就会“贪学”。
“小鸟飞”让初生的婴儿爱学习——当孩子还在婴儿期时就可以适当对他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这个训练怎么开始呢?如果我们对襁褓中的婴儿说:“来,现在咱们练习一下手指。”他会听得懂、会有兴致吗?很值得怀疑!不过,只要稍加改变,把它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情形就会相当乐观。例如:家长伸出一只手,边声情并茂地说“小鸟,小鸟,飞!”边不时将拇指和食指张开、并拢,像小鸟张合翅膀一样。孩子看了通常会怎样?会情不自禁地伸出他的小手,不断模仿家长的动作,还“咯咯”笑个不停。可见,把学变成玩,初生的婴儿都能爱上学习。
“百宝箱”让咿呀学语和初学英语的孩子爱学习——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家长务必创造足够的机会刺激他说话,因为语言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对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怎样让他爱上“说话”这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呢?当然,家长可以指着一样东西让孩子说出名称,可孩子说不说就是另一回事了。但若是把想让孩子说的物体(如水果)放到一个大纸盒子里,盒上挖一个小洞,让孩子的小手伸进去摸,摸到什么把它说出来,说对了再给点儿小奖励,那么,不管什么性格的孩子,“打开金口”的几率准保都能大大提升。对初学英语的孩子,让他摸一样东西后用英语说出是什么,效果远远好于让他看着说。
“拾彩蛋”让刚上学的孩子爱学习——汉语拼音是刚上学或即将上学孩子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拾彩蛋”的游戏能让孩子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速度学会拼音。用硬纸板或较厚的白纸做成形状和大小一样的椭圆形“彩蛋”,一面白色一面彩色,并确保每个“彩蛋”的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然后在每个“彩蛋”白色的那一面正中间画一条直线,左侧写上一个汉字拼音的声母,右侧写上韵母,再沿着直线将“彩蛋”剪成两半。将所有“彩蛋”有拼音的那一面朝上并打乱顺序后,家长每次说一个汉字,孩子根据汉字的拼音拼“彩蛋”,拼完翻过去,如果颜色或图案刚好能接上,孩子就可以把这个“彩蛋”拾走。在指定时间内,孩子可以根据拾到的“彩蛋”数量得到相应奖励。
“蜘蛛侠”让几乎所有的孩子爱学习——这是一个用来与人比赛的游戏,适合所有科目的学习。如果是家长和孩子两个人玩,就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两个蜘蛛网(网丝数量相同,每个网中央有一只蚊子),一个属于家长,一个属于孩子。在硬纸板上画两个不同颜色的蜘蛛侠头像,大小依蜘蛛网的网丝间距而定,并将其剪下来,一个代表家长,一个代表孩子。确定一项比赛内容,如比赛读一段小故事或完成一道数学题,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数“1、2、3”,比赛开始,谁快谁赢,赢了的人将代表自己的那个“蜘蛛侠”在自己的网里向中央移一步。谁最后先到达网中央“吃掉”蚊子,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很多,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或创造一些作为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诱饵”。假如孩子真的玩着玩着对学习乐此不疲了,家长到时候对他的“贪玩”恐怕求之不得呢!
玩出非凡的创造力
游戏,尤其是类似“过家家”、表演故事等角色游戏,是发挥孩子想象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式。给孩子几张用过的车票,他可能会演绎出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桩趣事;给孩子几把小勺子、小铲子,他可能会像模像样地张罗一桌宴请亲朋的“大餐”;给孩子一小块面,他可能会搓出一个球、一个鸭梨、一只小老鼠;给孩子一把扫帚,他可能会给《哈利?波特》编出一个更有“看点”的结局;给孩子一张画了个大大的代表月球的圆,他扮成宇航员走在上面,没准真能讲述一连串“探月之旅”中的奇遇……
只要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道具,他就会结合以往的生活阅历,上演一部部“好戏”。家长可不要以为孩子的行为太过滑稽和可笑,恰是这一个个“稚嫩”的举动孕育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成长的真正飞跃!难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样比喻道:“每一个游戏中的孩子,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创造的诗人。你看,他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面貌呈现出来吗?谁也不能否认,他对这个新世界的态度是真诚的,他对自己的游戏十分当真,舍得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和注入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在自编、自导的游戏中时,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质疑、嘲笑孩子,而要表现出关注、肯定和欣赏。第二,在不打断孩子游戏的前提下,适当介入他的游戏,例如,孩子给娃娃盖好“被子”后,家长可以建议:“再垫个小枕头,她(娃娃)会更舒服。”这种简单的介入对孩子身心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家长参与孩子游戏对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第三,对孩子的游戏加以必要引导。例如,孩子对假想的角色(可能是手中的一个玩具)产生摔打等暴力行为时,家长必须通过告诉孩子“这样他会很痛,他的妈妈就会很伤心,就像假如有人打你我也会很伤心一样”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玩出强烈的探索欲
探索欲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探索欲是怎么来的?——是玩出来的!
挖穿地球
两个小孩在院子里挖洞,挖得不亦乐乎。一个在旁边看热闹的大人不解地问道:“你们挖什么呢?”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们打算把地球挖穿!”
大人哈哈大笑起来:“什么?挖穿地球?你们把地球当成皮球了吧?”
过了好一会儿,另一个孩子举起一个装满蚂蚁、蚯蚓、小石子和其他“不明物体”的罐子,自豪地对那个大人说:“即便我们不能把地球挖穿,我们照样能挖到宝贝!”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孩子终于不挖了,不是因为他们怀疑自己“挖穿地球”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比挖穿地球更有意思的足够多的宝贝。
挖穿地球,看看地球里面到底有什么好东西,没有这最初“愚蠢”的探索欲,怎能有后面意想不到的精彩收获?不难想象,孩子们捧着一大罐“宝贝”回家后,一定会展开进一步探索:为什么蚯蚓是长在土里的?它吃的是什么?这个奇形怪状的石头是从哪来的?……但愿他们不会被家长勒令将这些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扔出去,因为这些渗透着泥土香气的“宝贝”所带给孩子们的知识,比任何一本教材都更加生动、直接;同时,它们也比任何一本教材都更能激发出孩子强烈的探索欲。
也是因为探索着玩,达尔文成了生物学家,爱迪生成了发明家,徐霞客成了地理学家……而比尔?盖茨,玩成了世界首富。
玩出与人的好关系
许多游戏通常是几个孩子共同玩的,例如“过家家”、“捉迷藏”。孩子们在玩耍时,每个人一开始可能都“各怀心腹事”,例如各自有各自想要扮演的角色、各自希望的玩法等等。而要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就必须想办法说服别人。于是,由争执到冲突到公平竞争的一系列行为便在孩子们之间出现了,在这之后总会有一个重量级“领导者”胜出,从而使游戏得以展开。在玩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有人违反规则或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接着新一轮的竞争开始。渐渐地,孩子就会懂得,要想和大伙儿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就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了解他人的想法,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且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必要的时候还得作出一定妥协和配合。最后,那些“先知先觉”的孩子便建立起了最初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了与他人的友好关系。
可见,成人看似简单、幼稚的孩子的游戏行为,其实颇为微妙,而正是这种微妙的团队游戏,使得孩子的社会化智力(八大智力之一)获得了快速发展。
专题11——大自然是绝佳的游乐场
能够坐上电子游戏设施的孩子是幸福的,而能够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孩子是幸运的。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陈鹤琴说:“大自然是一座知识宝库,是一本活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周围的世界,首先是那包含无穷现象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孩子智慧的永恒源泉。”
融美妙、知识、智慧等于一体,难道这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不是个绝佳的游乐场吗?
广阔的空间,无拘无束地玩
孩子喜欢摸爬滚打着玩,家里为他提供了一个角落,大自然却为他提供了一片能让他玩得更加充分的辽阔无边的草原;孩子喜欢在水里嬉戏打闹着玩,家里为他提供了一个浴盆,大自然却为他提供了一条能让他玩得更充分的绵绵流淌的小河和一片一望无尽的大海;孩子喜欢跑跑跳跳着玩,家里为他提供了跑跳着玩气球的房间,大自然却为他提供了让他玩得更充分的跑跳着放风筝的空地;孩子喜欢不断挑战着玩,游乐场里为他提供了由跷跷板到过山车的有限的游乐设施,大自然却为他提供了能让他玩得更充分的由一个个土坡到一座座高山的无垠的领域;孩子喜欢指指点点着玩,街道为他提供了绚烂耀眼的霓虹灯,大自然却为他提供了让他玩得更充分的皎洁的月亮和璀璨的繁星……
因为广阔,所以孩子玩得无拘无束,所以玩得充分。
丰富的资源,随心所欲地玩
山川河流、花草虫鱼、风雨冰雪、日月云霞、谷物瓜果、沙土石子、树叶贝壳……这些都是大自然恩赐给每个孩子的最最特别的游戏资源,让孩子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看着玩、听着玩、闻着玩、尝着玩、摸着玩……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玩得聪明。
赏花赏云赏树叶——
①赏花:看花并说说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花瓣的形状;闻花并说说花的味道,是香甜是淡雅(发展观察、审美、比较及感官能力)。
②赏云:看云并说说云的形状像什么(发展观察、想象及审美的能力)。
③赏树叶:看树叶并说说树叶的颜色、纹理以及树叶的形状以及形状像什么;摸、撕树叶并说说树叶的手感、薄厚、韧性、硬度(发展观察、比较、触觉及想象的能力)。
玩水玩沙子玩石子——
①玩水:用各种容器舀水、倒水、灌水、洒水,并用同一个容器盛等量的水灌入不同体积和不同形状的容器内,从而在亲自操作的实验中感受并建立容量、容积以及量的守恒等概念(发展动手、观察、比较能力)。
②玩沙子:用各种容器盛沙子、装沙子;选择适当的容器或工具往细口瓶里装沙子,如利用漏斗并正确使用漏斗以及用纸筒替代漏斗等;用水和沙塑造各种造型、堡垒等(发展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③玩石子:用不同形状的石子互相敲打出各种好玩的声音;扔石子;用石子挖土;用石子在水面上打水漂(发展运动能力和创造、欣赏声音的能力)。
玩风玩雨玩白雪——
①玩风:听风声并说说听到了风声想到了什么;通过顶着风走、顺着风走、看柳条摆动的方向等辨别风向来源;观察起风时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听觉、观察、想象能力)。
②玩雨:观察雨前自然界的变化,如天空的乌云、大风、低飞的蜻蜓、搬家的小蚂蚁等;穿上雨鞋在地上跑跑跳跳地践踏雨水;抖动雨伞观看飞溅的水花;听隆隆的雷声;观察雷、电出现的顺序;观察雨后的蚯蚓、蜗牛(发展观察、运动能力)。
③玩白雪: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观察飘落的雪花的形状;观察雪融化的过程(发展运动、观察、审美能力)。
作画做书做手工——
①用树叶作画: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蘸上各种颜料后印在白纸或报纸上,组合成一幅美术作品;将叶子蘸上胶水后在纸上贴成小山、笑脸等有趣的图案(发展动手、审美、创造能力)。
②做书:将捡回的各种树叶洗净、晾干后,分别贴在白纸或彩纸上,并在树叶下方配上相应文字,如“绿树叶”、“黄树叶”、“长树叶”、“心形树叶”、“银杏树的树叶”、“香山红叶”等,然后将贴上树叶的纸订起来,再做个封面,上面写着“秋天的书”或“春天的书”等,一本精美、独特的叶子书就做好了(发展动手、创造和审美能力)。
③做手工:用剪刀剪树叶是很不错的选择。可以将洗净、晾干的树叶剪出各种形状,如小飞机、小鸟、小船、小房子、小苹果等(发展动手、创造、审美能力)。
变换的四季,花样不断地玩
对于孩子,大自然最大的魅力便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断展示着景象万千的迷人风采,从而使得孩子在一年当中总能变着花样地玩,游戏的形式永远不单一、永远不乏味。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吐绿,走进去,孩子就可以尽情体验那清新空气、徐徐微风、柔软小草、或浓郁或淡雅的花香的温柔抚摸,这无疑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享受。再在草地上走一走、跑一跑、蹦一蹦、翻翻跟头、抽抽陀螺、踢踢足球、跳跳皮筋、丢丢手绢、放放风筝……这便又是活动筋骨、为身体注入能量的大好时机。
夏天,骄阳似火,小树林成了孩子的好去处。在树荫下听听蝉鸣、捉捉蟋蟀、找找昆虫……是何等惬意的童年!海滩当然也不能错过,踏浪、玩沙、游泳、捡贝壳……有了这些让孩子着迷的活动,夏天刚好完美无缺。
秋天,天高云淡,硕果累累,摘果子、拾稻穗、收种子、在田边看运粮食、捉蝈蝈、钻进小山似的稻草堆、踩得落叶沙沙响、赏红叶……样样都能引得孩子欢呼雀跃。
冬天,北风瑟瑟,白雪皑皑,孩子终于盼来了一年一遇的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溜冰、打冰球、赏树挂这些让他欣喜若狂的游戏。
可爱的朋友,永不孤单地玩
孩子天生喜欢小动物,天生喜欢交朋友,如果孩子和小动物交上朋友可是件好事。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