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133章

步步生莲-第133章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口有冷泉汩汩流出,可是山洞中却不觉寒气,进去不远,就觉叮当声作响,滚滚热气扑面而来。这洞中就是李兴炼铁锻制兵器的地方,经过多日筹备,如今已经开始运作。这里虽就在山岭中,却少用木炭,而用煤矿。煤矿炼铁,热度更高,而西北地区要得煤矿也容易,这一来也不必把附近的树木都砍伐光了。
  三口中原罕见的竖式大风箱,放置在宽敞的山洞中,每口大风箱前坐一个人,正在鼓风炼铁。李家用的锻铁炉鼓风箱是自己研究出来的竖式双木扇风箱,这种竖式的风箱坚固耐用鼓风量大,强大的风力在锻铁时提供了充分的氧气而提高了炉火的温度,所以“一品堂”夏锻铁时的温度比别人家的风箱都要高很多,因此打造出来的铁器相当精良,如今得杨浩提醒又用了煤炭,质量自然更上层楼。
  有几组本是铁匠出身的大汉在李兴的指导下,正手持铁锤,轮番在铁砧上锻打钢铁,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杨浩最在意的就是李兴所说的那种神弓,所以李兴最先准备打制的就是弓箭。杨浩走到山洞深处,见李兴正坐在一角专注地制作弓箭,旁边案上摆着十几件亮闪闪的小玩意儿,均为铜铁所制,打磨的十分精巧。
  杨浩双眼一亮,脱口问道:“这个……莫非就是你那弓上所用的机具?”
  第五卷 开花十丈藕如船 第022章 赴会
  “大人来了,这些零件就是用在我所研制的‘一品弓’上所有的机件。”直到杨浩发话,十分专注的李兴才发现他们进来,连忙拿着那件半成品迎上前来。
  “弓造的怎么样了?”
  “还需两天才能完成。”李兴说着,把那件半成品放在案上,拿起那些圆的扁的方的长的各种各样的小机件麻利地往上面装配着,尝试了一下,他取下一个滑轮样的小零件,唤过一个铁匠,指点了几处需要再打磨一下的地方,让他马上拿回去加工。
  其实李兴所说的一品弓,就是后来的神臂弓,此弓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中远战武器的巅峰之作。因为此物到了后世早已失传,所以曾有许多人怀疑它只是一种踏张弩,否则难以想象会有这样强大的威力。而此时杨浩所见,虽然这弓上加了许多的辅助零件,与普通的弓相比算是一种十分精密的武器,但它毫无疑问仍然是一张弓,而不是弩。
  李兴设计的这些精巧的零件是这张弓的射程和开弓力量的保证,但它既不像床子弩那般笨拙,也不像踏张弩那么使用缓慢,而且机关的辅助,甚至使它比普通的弓发射更快,只是在保养上比普通的弓要求更多。
  实际上尽管宋朝对这样高明的军事技术严格保密,但是这种技术还是有所泄露,直到后来的《永乐大典》,里边还是零星记载着它的机关制造技术,清代学者纪晓澜曾亲自见到了这些图样,并想依此重新制造神臂弓,可惜《永乐大典》上的图样只是神臂弓的单个零件图样,没有组合图,以纪学士之聪明也不能明白神臂弓机关的各个部件需如何组装。
  后来编纂所谓的《四库全书》时,实际上就是对历史著作进行的一次大扫除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十多年里,大清朝把他们不想看不愿看的东西全都毁尸灭迹了,除了收录少数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科技著作,删节纂改了一部分著作之外,许多科技著作连同一些前朝的小说、戏剧统统予以销毁了,禁毁图书共计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部以上,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次大灾难,结果就连这些零散的神臂弓部件图也彻底消失了,后人只好你猜我猜大家猜了。
  此时杨浩却是亲眼见到了这种神奇的强弓,尽管它还只是一个雏形,但是随着李兴的解说,他也略略明白了它的犀利。这种弓的制作比起普通的弓来当然困难的多,虽说它的主体以强韧的山桑木为主干,却是用的复合材料,它用的箭也比普通的箭要短的多,但是尽管箭比较细,由于射速极快,三百步洞重札不成问题,命中目标就是洞穿,一般的铠甲是抵挡不住的,所以其杀伤力还是很可怕的。
  听着李兴的解说,杨浩忽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忙问道:“这弓……造一把需要很长时间?比起普通的弓来,所耗几何?”
  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实用的,一些先进的武器,因为制造一件所耗费的金钱和时间太长,经不起战争的损耗,是不可能用在实战上的,这一点杨浩还是知道的。
  李兴笑道:“现在所有的机件铸模全都要从头做起,钢铁也需再加淬炼,制弓的各种材料也才运到,所以慢了些。若是由我带出十几个徒弟来,所有的东西都备齐了,一个月便能造出十几柄弓来。至于所耗的钱财,当比普通的弓要贵上八成。”
  这个代价相对于战争的人命损耗是相当值得的,这个制作速度也非常快了。如果要扩大生产,当然还需扩招大量的雇工,如能形成流水作业,速度将会加快很多。杨浩盘算着,欣然点着头。
  就在这时,有人急急赶到,禀报道:“大人,折家送来了几十大车兵器衣甲,范主簿正在到处找你。”
  “喔?快走。”杨浩喜形于色,匆忙离开山洞之后,杨浩忽地省起一事,便道:“程德玄最近没有什么异动吧?”
  李光岑笑道:“你担心他会坏事?放心好了,他在芦岭州毫无根基,连一个使唤得动的人都没有,根本就是一个瞎子、聋子,再说,他是芦岭府的判官,想独自一人到处走动都不可能,这里又隐在羌寨之后,他根本无从知晓的。为了以防万一,就连他身边听用的人,杨晋城都时常予以轮换的。”
  杨浩点点头,叹道:“其实我也不想孤立他的,可是此人心里想些甚么,我实在无从琢磨,和这种人打交道实在是太累了,只好敬而远之。只要他不来坏我的事,我也不会去与他为难。钢铁,也开始采购了吧?”
  李光岑道:“这件事你更可以放心,咱们托付的商家有好几起人,采买来多少钢铁,根本无帐可查。至于建塔么,嘿嘿,要从中做手脚更容易,除非有人把这大宋官家赐字的铁塔推倒了一斤斤的称量,否则谁知其中到底少了多少钢铁?这件事是林朋羽在负责,这人油滑的很,眼珠一转就是一个主意,程德玄虽在官场上历练过几年,却是不如这条老狐狸的。”
  杨浩也笑了,林朋羽是他着力培养的心腹之一。林朋羽来自北汉国,全家人又都在这里落脚,这个颇受重用的幕僚的忠心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范思棋同样忠心耿耿,他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认下一个主公后,那忠心比林朋羽这样在乎利益得失的人还要可靠,你永远也不必担心他这样的人会背叛你。
  可是这人耿直到了愚腐的地步,在他眼中,世间事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根本不相信中间的灰色地带。这样的人,财务、帐务、文案方面的事交给他尽可以放心,但是让他和人玩心眼他却不是那块材料,而且他若知道杨浩一些不宜摆上台面的手段势必还要苦谏不止。人尽其才,他的才不在这个方面,有些事杨浩只好连他也瞒着。
  杨浩的法刀一祭,程德玄着实清闲了好几天,但他天生就是劳碌命。虽然公务上清闲了,他却没让自己闲着,此刻他正闷在自己房里写着奏折,把杨浩近来与府州走动密切、对诸羌又打又拉的事再加上自己的臆测都写了上去。
  上一封奏折通过来芦岭州经商的“商人”传递出去后,换来的是赵匡胤措辞严厉的一封口谕,口谕中不但把他驳斥的体无完肤,还要他与杨浩精诚合作,保证让芦岭州在这个地方稳稳当当地站住脚,如果必要,用些手段也无可厚非,言辞间对杨浩十分的信任和纵容。
  不过程德玄却没有被赵官家的口谕打垮,他的密奏一封接着一封,他不怕赵官家责斥,如果赵官家真的维护杨浩,大可把他调走了事,何必郑重其事地责斥他一番?有时候,骂得越狠才越证明他是把你看成了自己人,这一点程德玄心知肚明。
  再者,他背后还有一个赵光义,赵匡胤对这位亲兄弟的手足之情十分深厚,他在赵匡胤面前说话的份量可想而知,积毁可以销金,积谗可以磨骨,何况杨浩胆大妄为,许多事可不是他程德玄昧着良心说话,这奏章一封封递上去,再有那位南衙府尹敲敲边鼓,他就不信动不了杨浩这个在朝中毫无根基的人。
  最后一个字写完,程德玄吹了吹信纸,将它小心地叠好袖入怀中。商贾们在唐家的拉拢下,又络绎不绝地赶来芦岭州了,他这封密信很快就可以送出去,想到这里,他的唇边不禁露出一丝冷笑:“这药……下得差不多了,杨浩啊杨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芦岭州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时候,你会埋骨树下,还是浪迹天涯呢?”
  折府送来了足以装备一千五百人的衣甲和兵器。兵器以弓为主,辅以大刀、大斧,俱是适宜同以骑兵为主的敌人作战的武器。那些衣甲虽然都是皮甲,但是穿戴起来,再背上军弓,佩上整齐划一的武器,那原本衣着武器形形色色的团练民壮立即焕然一新,有了几分军人的气象。
  与此同时,芦岭州团练也在进行补充和扩编,除了本地的汉人,还从归附的羌人部落中征召了一些民壮。这些蕃兵的战斗力十分可观,尤其是他们作战意志坚强,虽遇坚敌,也很少有惊慌溃退的,所以对他们稍作训练就会成为一支劲旅,训练成本极低。
  而且,招募羌人,打散了与汉人士兵混在一起,可以最快的速度打消藩汉百姓间的生疏感,加快他们的融合。
  至于从原本的民壮中挑选出来护侍杨浩前往野离氏部落的些民壮,都有一定的武艺基础,在原本的民壮队伍中战斗力还是比较强大的,此时折府派来的校官对他们又加强了军纪和行列行进的培训,服装、武器整齐划一的这支队伍,在精神面貌上与往昔大不相同,尽管他们的战争经验还不丰富。
  杨浩带着这支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唬人的队伍和商贾们上路了,这些民壮每人都得了一件绸衣,这绸衣都穿在外衣里面,杨浩去探看李兴的弓箭制作进度的时候,忽然记起他以前从什么杂志上似乎看过一段介绍,说是丝绸的柔韧度很高,成吉思汗发现这个特点后,就下令所有士兵必需穿丝制内衣,自此丝制内衣成为蒙古弓骑手的一种保护性服装,箭镞难以射穿丝制内衣,令箭镞较容易被拔出,可以避免伤口因拔箭而增大,较大程度地减少士兵的伤亡。既有这样的法儿,他当然要给自己的士兵用上。
  一路行去,是非常安闲的行军路程。他们是沿横山山脉而行的,横山山脉是野离氏的势力范围,经过扫荡诸羌人一战,现在散居于横山山脉的大小部落已经不敢触怒杨浩。
  唯一对杨浩有所威胁的夏州如果想要出动大军讨伐他,那就必须长途跋涉,穿过现在虽与他们休兵乞降,但是彼此仍处于敌视状态之中的党项六氏地盘,最后进入野离氏的势力范围,这样做太过行险。
  这样的状态下,他们派出小股人马起不到作用,大队人马又瞒不过旁人耳目,而且,杨浩一路往野离氏部落去,行止时间不定,行进路线不定,就算夏州孤注一掷,派出大军赶来追杀,也很难找到他的踪迹,想要下手唯有一个目标:芦岭州。正是出于这种分析和考虑,所以杨浩把主力留在了芦岭州。
  事态果然如他所料,一路上非常安静,偶尔经过一些小部落,一见到那严整的军容,得知他们是芦岭州的人马,那些羌人立即会露出敬畏和尊敬的神色。草原上,永远是强者称王,草原人只承认强大的实力,只向掌握实力的人低头。
  他们的恭敬,令那些刚刚由民壮成为士兵的芦岭州人感到由衷的自豪,一种属于战士的光荣和自豪。在战斗技能上,他们还不能和那些从小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骑士们抗衡,但是在士气和凝聚力上,他们却已不输与任何人。
  暮色降临了,这里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地,驮载着沉重货物的骆驼摇晃出的驼铃声,让人觉得像是漫步在沙漠中,一轮血红的太阳在宁静的黄昏中无声无息地坠向远山,面前却是一条洒满阳光灿烂如金的大河。
  杨浩的队伍就在这条河旁扎营了,一头头骆驼跪下来,沉重的货物箱子被搬下来,一顶顶帐蓬刚刚搭起一半,杨浩则到了河边,解开皮靴透透气,用那清凉的河水洗把脸。
  忽地,有一枝响箭带着凄厉的啸声从远处飞过来,响箭力尽,正落入金灿灿的河水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他们布置的警哨发出的讯息。
  正蹲在河边洗脸的杨浩霍地抬起头来,就见木恩几个箭步便到了他的战马旁,一翻身便跃上马去,同时大声喝道:“甜酒,保护大人!”
  “我……”杨浩还没说完,旁边正在汲水的甜酒便扔了水囊,猛扑过来一把架起他就走,直奔骆驼和货物围成的圈子,扯得杨浩竟是脚不沾地。杨浩气极败坏地叫:“我的靴子……”
  他扭头看见正从河边站起的唐焰焰,恐她有失,又急叫道:“唐姑娘……”
  唐焰焰一掐小蛮腰,恨的牙根痒痒:“怎么着,还要使唤本大姑娘给你捡靴子不成,我上辈子欠你的呀?”
  想归想,她还是跑过去捡起了杨浩的鞋,气哼哼地向他追去……
  第五卷 开花十丈藕如船 第023章 白灵少主
  这些刚由民壮转为战士的士兵在木恩的魔鬼式训练之下,又曾亲自参与了些战斗,应变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当然,这也得益于报警的响箭来的及时。商贾们被安排到骆驼和货物箱囊组成的遮掩物中间,士兵们持弓弩和大刀严阵以待,但是过了良久却未等来隆隆如雷的马蹄声,木恩便带着几名亲随向发箭处迎了过去。
  杨浩见唐焰焰捏着鼻子,用两指掐着他的靴子赶过来,讪讪笑了一声道:“其实一点也不臭的。”
  唐焰焰俏巧地翻个白眼儿,嗔道:“你自己当然闻不出来。”
  其实纵有味道,在这空旷的地方也不易闻到,只是女孩儿家爱洁,从心理上便有些排斥。杨浩不及多说,哈哈一笑,接过靴来,拍落袜上沙粒,将靴子匆匆穿好,系紧了带子,便按剑站了起来。
  过了片刻,木魁兜马赶了回来,远远便道:“大人,勿需惊慌,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也要赶去野离氏部落赴会的部落,如今木恩正在盘问他们的来历。”杨浩吩咐士卒仍然保持戒备状态,自己迎出去,上了一匹战马,问道:“来了多少人,什么情形?”
  木魁道:“他们有两百多人,二十多辆大车,服饰羌汉皆有,咱们的伏哨鸣镝一响,他们那边也大为慌张,赶紧的布阵护车,准备做战。属下仔细观察过他们,有老有少,还有女人孩子,服装杂乱,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杨浩听了放下心来,一踹马蹬道:“走,引我去看,大家若都是赴野离氏之会的,可莫要因为误会起了冲突。”
  杨浩与木魁赶过一个小山坡,只见前方的黄土地上有两百多号人,多乘战马,他们将那十多辆大车和一些妇孺紧紧护在中间,隔着半箭之地,木恩单骑独马,两手空空,正与那些结阵自保的羌人对话。
  杨浩忙止住随来的二十多名侍卫,勒马站在那儿等候,他的这些人一出现,那结阵自保的羌人不免又是一阵骚动,木恩与他们对答一阵,对方便也奔出一匹马来,马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远远的就见他与木恩说着话,木恩不时还向杨浩这里指一指,看来正在介绍自己的身份。
  过了一阵儿,木恩便与那年轻人并辔向这里赶来,杨浩早已令士卒们收起武器,以免引起对方恐惧,这时见他们赶来,便按剑策马向前迎去。
  木恩高声介绍道:“大人,此人是横山白灵羌部少族长拓拔严,拓拔兄弟,这位就是我芦岭知府杨浩大人。”
  那年轻人身形剽悍,远远驰来跨马打浪的动作十分柔软协调,显然是个精于骑射的高手。他的肤色很是粗糙,黎黑色的皮肤使他的脸庞看起来比豹一般矫健有力的身形略老了一些,但是那双眸子却很是锐利,顾盼之间十分有神。
  杨浩这段时间对羌人用兵,对大小部落着实下过一番功夫,对稍大一些的部落非常了解,一听木恩提起白灵氏,便晓得了他们的身份。白灵氏说起来与夏州李氏同为一族,都是鲜卑皇室后裔,但是他们的部族返回夏州草原的时间远比北魏王朝溃亡败回草原要早的多。
  当初北魏皇帝穿汉服、习汉语,连姓氏也改成了汉姓时,便造到了一部分拓拔氏贵族的反对,其中有些拓拔氏贵族拒绝改姓,便离开皇都返回了草原,这些部族中就有白灵氏。三百多年来,这些部落有的被其他羌人部落吞并,有的被吐蕃、回纥或者汉人军队剿灭,白灵氏的地盘也越来越小,最后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无法生存,便搬到了横山以东与汉人杂居起来。
  而拓拔魏亡国后,留在中原的鲜卑族人一部分就此融入了汉族,一部分逃回草原融入羌族,凭借着他们先进的文化一跃成为羌人诸部的头领,如今占据夏州,保持了草原部落的本色。而那些因为拒绝融合而率先返回草原的族人现在汉化的程度反比他们更高。
  白灵氏的族人现在多以贩盐为生,西夏这边的盐州、灵州都是产盐的地方,所产主要是青盐和白盐,因为品质纯净,比大宋的解盐要好的多,价格也便宜,所以深受汉人百姓欢迎。但是大宋鉴于青盐一来本地所产的解盐便没了销路,赋税收入大幅减少,因此严刑苛法,禁止销售青盐。这样一来,白灵氏部落的人几乎个个都是私盐贩子。
  朝廷禁青盐,是为了赋税收入,但是你的商品价格比别人贵,质量又没有别人好,百姓们怎么选择可想而知,所以想要销出青盐的羌人和想要购买青盐的汉人百姓对贩私盐的白灵氏非常友好,在横山诸羌部落中,白灵氏部落也是比较富有和开化的。
  一听这人就是芦岭知府杨浩,那年轻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只不过这人肤色黎黑,又是一大口络腮胡子,露出惊容时也只是双眼微微睁大,看不出太多的神色。他看看杨浩左右俱都身着汉人军服,衣甲鲜明,刀枪锃亮,这才露出释然神色,忙抚胸施礼,恭声道:“白灵氏拓拔严,见过杨浩大人。”
  “少族长免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