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贞观之治 >

第35章

贞观之治-第35章

小说: 贞观之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是战死的吗?
  李世民:病死的。他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被欲谷设所逼迫。等我征伐高昌,欲谷设却不见了踪影。?文泰也是没有办法啊。
  房玄龄:陛下,准备怎么办?
  李世民:留军队驻扎,建立安西都护府。改高昌为西州,设立州、县,立刻派遣官吏前往。
  魏征:陛下,那样牵制大唐就太大了。
  李世民:欲谷设是西域的大患。我们不驻军,他还是会控制西域和高昌。高昌人几代移居,如今终于连接故土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问魏征:我这个皇帝还算贤明吧?
  魏征:陛下是等着我夸赞吗?
  李世民:我知道,从你嘴里听到夸赞的话不太容易。做皇帝的也不应该总等着别人夸奖。可是仔细想想,比起古时候的一些圣明的君主来,我也不算差。汉武帝平定匈奴,流芳百世。可是代价却是耗空了国库,把一个本来繁荣的国家搞得凋敝不堪。汉朝从此由盛转衰。我平定了突厥、高昌,百姓依然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我留给后代的,是一个强盛安定的国家。
  魏征:这时候说这个可能不合时宜,但越是胜利的时候越容易忘记。
  李世民:忘记什么?
  魏征:陛下还记得臣说过的“治国必先自律”吗?臣看自古帝王拨乱创业时,都懂得打天下的艰难,知道该谨慎处事,采纳群臣忠言。而等天下安定下来后,则开始恣情肆欲,喜欢听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听不进良言忠告。陛下功德至盛,而今又刚刚平定了高昌。但不要忘了将国家安危放在心上,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才是天下的幸事。
  李世民笑着说:怎么能不记得?我当然不敢忘了最艰难的日子。你们也不要忘了古时良臣的为人。
  长安金光门外,李承乾、房玄龄等在迎候从高昌归来的唐军。
  李承乾暗含讥讽:魏王近来怎么样?
  房玄龄语含回避:应该还好。
  李承乾:左仆射的儿子不是在魏王府吗?左仆射应该知道得更多一些。
  房玄龄:我的儿子与魏王只是友谊而已吧。魏王府的事务也不是我的职责,所以,我实在不能回答太子殿下的垂问。
  李承乾:陛下命左仆射为我的少师,我只能是询问,而不是垂问。
  房玄龄:太子是朝廷储君,除了读书的事,殿下问其他的事,我还是视为垂问,才合乎礼教。
  李承乾沉默了一下:那好,侯君集是贞观的功臣,但我不知道他的功劳在何处?
  房玄龄沉吟了一下:殿下知道,陛下对有些事有回避,所以我也不能直说,但侯君集当年独当一面,否则也不会为功臣。殿下可能知道,侯君集与陛下以前是莫逆,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天性豪侠,有些局面,非他不能解决。嗯,他弹弓打得好。
  李承乾:哦?弹弓打得好?
  房玄龄知道自己的难关过去了,笑了,点点头:总之,陛下很信任他。殿下难道不觉得虽然李靖还在,但接连两次委侯君集统兵,其中的意思吗?
  李承乾点头。
  鼓吹大作,李承乾等望去。凯旋唐军出现。
  侯君集翻身下马,向李承乾这边快步走来,拜:太子殿下,行军总管侯君集不辱使命,回京师复命!
  房玄龄:侯将军再立大功啊。
  侯君集有些负气:我以为到京师,第一个会见到陛下。
  房玄龄:不得无礼!太子殿下受陛下之托,等同陛下!
  李承乾表现得不在意:陛下知道我非常敬重侯将军。陛下特诏命我远迎侯将军。
  侯君集知道自己恃宠居功,过分了,拜,语气变为殷勤:太子殿下,什么时候举行献俘仪式?
  李承乾:明天,听说要下大雪,陛下决定在太极殿举行献俘仪式。陛下让我今天远迎将军。我们先回京师歇息吧。
  太极殿,献俘仪式正在进行。文武百官,站立两侧。?智盛等跪在地上。
  李世民:?智盛,我封你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高昌现在不是归附大唐,高昌就是大唐。你从今天起就是大唐的大臣,而不是高昌的王。为此,我要大唐上下饮酒作乐三天。
  侯君集:正好。我从高昌俘获高昌乐工,朝廷宴会可以有高昌乐了。
  李世民:好极了,把他们归到太常寺去,朝廷的九部乐就增加到十部了。我早就听说高昌乐,这几天就好好听一下高昌乐吧。这次献俘,我特意不张扬武功,只当它是文治。
  两仪殿
  李世民将奏折扔到面前的案几上:平定突厥后,御史检告李靖。平定高昌后,御史检告侯君集。侯君集当面与我说这次不会有人弹劾,还是有人检告。房玄龄,你不是已经讯问过侯君集了吗?
  房玄龄:是的,他认为是有人嫉妒他立功,故意陷害他。不过讯问之后,确实是他掠夺在先,军士抢掠在后。
  李世民叹了口气,开始提醒大家:不过,用兵的时候,要兵拼死命,攻陷之后,又要限制军队的行动,两者之间,永远是麻烦。
  魏征:出战之前陛下就说过,出兵的目的是为了让高昌退还攻占焉耆的土地,重开贡道,同时消除西突厥进犯的隐患。可侯君集却本人亲自冲进城中带头抢掠,完全违背了当初出兵时的初衷。
  李世民见魏征如此了解自己的心意,露出满意的笑容:侯君集是有些过分了。可是该怎么处理他?
  长孙无忌:侯君集的为人陛下不是不了解。他行为不检点,这也不是第一次,如果在他刚刚立完功后就弹劾,怕他会不服气。
  李世民把目光投向李承乾:太子,如果你来决断,你怎么办?
  李承乾吸了一口气,很恭顺的样子:高昌平定,是国之大事。我听说将帅出师,主要是战胜敌人,只要能打败敌人,就是贪,也要赏,如果没有战胜,即使清廉,也要杀。这样看来,将帅这些人,有贪求者多。所以黄石公在《军势》里说,要用他们的智,用他们的勇,用他们的贪,还要用他们的愚蠢,这样,王者才能完成志向。陛下应该记录他们微小的功劳,而忘掉他们的过错,让侯君集能够再上朝,陛下就又能够驱使他。即使他不是清贞之臣,总比愚蠢的人好吧?何况侯将军还是于贞观有功之臣。
  李承乾击中李世民心底意愿,李世民点头,想让臣下明白自己的意思:嗯。说得不错。
  魏征:不过,御史弹劾行军总管赵元楷是有道理的。侯君集的马头有溃烂,赵元楷居然用手指蘸了脓,自己去闻,实在是谄媚。
  李世民笑了:算了,立功将士,一律嘉奖。举报人,也给予嘉奖吧。
  李世民转身命内侍将侯君集带上来,侯君集被铐双手,由内侍押入,至李世民前跪下。侯君集骄傲地巡视诸位。李世民挥挥手,示意内侍给侯君集松铐。
  侯君集揉着手腕,悻悻地:陛下明鉴!
  李世民看着侯君集:侯将军,你还要居功自傲吗?
  侯君集:我是朝廷重臣,想不到还要受小官吏的羞辱。
  李世民微怒:如果你以为你是贞观功臣,不妨想想尉迟敬德,他比你功劳要大!
  侯君集府。
  侯君集独自饮酒。
  贺兰楚石乘机:太子殿下为父亲的事情,很是愤愤不平呢。
  侯君集一听,亲切下来,推了一只空杯子给贺兰楚石。
  贺兰楚石小有得意地为自己斟满,慢慢饮了一口:太子殿下觉得父亲若还不省转来,麻烦还在后面。
  侯君集:我是陛下的玄武门功臣,会有什么麻烦?
  贺兰楚石另起话题:那长孙无忌是什么人?外戚而已。而且,长孙皇后不许外戚干政,可是最难猜的,就是这个而已。太子殿下不知道他的这个舅舅,究竟会做什么。
  侯君集:这个舅舅,今天对我有些凶狠。
  贺兰楚石:这就对了,他对太子的人,总是不太怀好意。张玄素、杜荷、于志宁、杜正伦、李元昌他们,还有魏征,现在加上我。因为有我,所以连带了你,父亲。
  侯君集低头思索,之后将杯里的酒饮尽,一边说一边点着头:好像是这样。听说魏征为我说了不少好话。
  贺兰楚石:是这样。我们探听到,魏征还举荐你和杜正伦是宰相之材。
  侯君集惊异地看了看贺兰楚石:确实?哈哈,看来我还真是太子一党了。也好。
  贺兰楚石:不是也好,而是大好!
  侯君集挠挠头:嗯,还有什么?
  贺兰楚石将杯中酒饮尽:太子殿下认为魏王会成为对手。
  侯君集:意思是说,魏王有可能成为太子?这不是很麻烦吗?
  贺兰楚石:是很麻烦。而且房玄龄、房遗爱、岑文本、韦挺、崔仁师、宗楚客是魏王一党。
  侯君集:房玄龄?房玄龄怎么不是太子一党?他是太子少师,他不助太子而助魏王,不是舍正求偏吗?
  贺兰楚石:妙处在房遗爱。陛下已经召房遗爱为驸马。陛下视高阳公主为掌上明珠,本来明珠落谁家,是长安轻狂少年饮酒的好话题,这下完了,话题结束。
  侯君集:本朝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灯,驸马不是好做的。
  贺兰楚石:高阳公主尤其不省油。
  侯君集:公主、驸马,就让房玄龄是魏王一党了吗?
  贺兰楚石:房玄龄最喜爱房遗爱,当然要助魏王为太子,陛下现在宠魏王,房玄龄是几全其美啊,陛下、自己的儿子、将来的太子魏王,是三全其美啊。不过,魏王不要高兴得太早,太子殿下现在对攻守阵法很是入迷,将来太子成为皇帝,殿下成为陛下,父亲,你如果现在开始是太子的人,将来,肯定大权在握。
  侯君集点点头,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慢慢合在一起,揉搓起来。第四十一章
  李承乾在东宫和贺兰楚石交谈着,两侧是两队士兵。
  贺兰楚石:两军交锋,无论两军各是多少人,一个人只对一个人。所以,应对眼前最为重要。这样,无非是先出击或先防守。或者佯攻实守,或者佯守实攻,不过如此。击倒对面的人,才会寻找下一个人。像链条一样,一个一个下去。胜利的一方,会逐渐做到两个人对一个人,三个人对一个人,这时,基本上这一方已经是胜券在握。领军的人,就要开始启动另外的攻击了。
  李承乾:听起来好像不是太难。
  贺兰楚石:可以让他们开始,一方到三个人对一个人的时候,殿下发令制止,殿下可以数一下是不是三个人对一个人,若是,殿下的眼力就相当厉害了。
  李承乾转身踱开:百万大军,也是如此吗?
  贺兰楚石:如同写字,笔画再多,无非横竖撇捺。不过,真的到了百万大军,阵法就重要了。征战的事,是兵法,孙子兵法、黄石公兵法,曹操也有兵法,可以览读体会。
  李承乾:我听父亲说,阵法,尉迟敬德第一,不过李靖更厉害,因为他懂得的是兵法,阵法自然不在话下。什么时候我去请教他们。
  贺兰楚石:殿下,何必舍近求远,我岳父即精通兵法、阵法。
  李承乾:侯君集?
  张玄素跟在后面:殿下最近总是操演军阵,沉迷游猎,几乎不读书,臣不得不启奏陛下……
  李承乾猛地站住,转过身来:右庶子,我听了你十多年的唠叨,受过无数次陛下斥责,我今天告诉你,我太子从今以后不再理会!你尽管启奏陛下,不过启奏的后果,今后要你自己承担!
  张玄素:臣职责在身,当然要尽责,当然要承担。
  李承乾:你承担得了吗?!
  贺兰楚石扯李承乾,提醒他。李承乾仍然盯着张玄素,之后跛行离开。
  东宫内,李承乾与侯君集对坐。
  李承乾:吏部尚书是贞观开朝功臣,又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私下得见,非常感激。
  侯君集:不过,功高遭人嫉妒,唉。
  李承乾:太子何尝不是!图谋此位者,已有人在。
  侯君集做惊异状,沉默,他还不能掌握直接面对太子的分寸。
  李承乾诱导侯君集,很诚恳的样子:依你看,我应该如何?
  侯君集:殿下现在还是太子,不是吗?
  李承乾:我们开诚布公,我是诚心请教。当年你辅助陛下,扳倒我大伯,此中有何教训呢?
  侯君集沉默:依我看,当年隐太子和海陵王并不弱,陛下其实处下风,玄武门是险胜。
  李承乾:险胜?
  侯君集点头:当年陛下只有我们十多个人,八百多军士,而隐太子统制京师,又有长林军三千,力量悬殊。所以谋划之下,事变选在太极宫内,这样,京师兵力与长林军就被阻隔在太极宫外,无用武之地。玄武门内,只有隐太子和海陵王,我们就有优势。
  李承乾眼睛发亮:谋划得好!外不强变内强!
  侯君集:这是房玄龄的谋划。
  李承乾:啊!左仆射如今是我的少师。不过,太极宫内也有数千卫士,八百人恐怕还是难以抵挡吧?
  侯君集犹豫了一会儿,看着李承乾:殿下那时还小,大概七岁吧?
  李承乾:差不多。当时母亲挡在我的屋外,我只记得外面嘈杂。
  侯君集笑了:嘈杂?哈哈……殿下,六月初三晚上,究竟如何以我们的八百人抵挡宫中数千卫士,还是房玄龄的谋划,也就是挟持太上皇,这样才能令宫中卫士,无论多少,不敢乱动!
  李承乾:啊!牵一发而制全身,好计!
  侯君集:可是陛下当时有所顾忌,杜如晦晓以利害,陛下终于凌晨亲自率我们入太极宫。所以,之所以有贞观新朝,是房谋,杜断。
  李承乾:听说,我父亲亲手射死大伯?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点点头:是。陛下是天下第一弓,死在他弓下的,何止千人!隐太子不过是其中之一。
  李承乾兴奋:该下手时,要下得了手啊!如果有人谋我性命,我也不会手软。
  侯君集:有人会谋害太子吗?陛下虽偏心魏王,朝廷都有所闻。但魏王还不至于此吧?
  李承乾:当然!偏心魏王,就是要立魏王为太子!立魏王为太子,必是废我!我若不从,必有血光之争!不过,若有侯将军在,我何所惧!
  侯君集:吏部尚书,只是管管文官,算不上什么势力。
  李承乾:你是贞观功臣,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文武全才,威震天下。说实在,你在朝廷的位置,实在与你的功劳不符!
  侯君集眼睛潮湿,深深一拜。
  李承乾:我即位,当使你实至名归!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殿下说即位,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即位就是登基,成为大唐皇帝!
  侯君集:陛下未亡,殿下说登基,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一愣:那就叫他做太上皇好了,就像我爷爷。
  侯君集慢慢摇头:你太不了解你父亲了。你也太不清楚什么人反对你。殿下虽贵为太子,可是我不得不把你当小孩子看。
  李承乾:太子登基为君王,天经地义,什么人敢反对!其实我也有准备,我和我叔叔汉王最为亲近,危急时刻,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侯君集一惊,凝视着李承乾:你这是谋反啊!
  李承乾:谋反?我是谋正。堂堂太子,继承皇位,何反之有!如今,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了!如果事有危急,侯将军当显当年威风,我即位大唐皇帝,拜侯将军为三公之太尉,位极人臣!
  侯君集激动:殿下如此信任,臣,只有肝脑涂地!
  两仪殿内,李世民在御位,李承乾在太子位。
  李世民注意着尉迟敬德的漂亮衣服:吴国公征战沙场的时候,倒没看出来喜欢华服啊。
  尉迟敬德:我一向喜欢啊。征战时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总是铠甲护身,汗渍泥土,天下太平了,穿穿喜欢的衣裳。而且,我想告老乞骸骨了。
  李世民:尉迟,你开玩笑,你告什么老。
  尉迟敬德:天下太平了不是吗?
  李世民:天下太平并不是再无战事,只是文治为体,武事为用啊。
  尉迟敬德:武事有李靖、侯君集差不多了。将来太子可以了,陛下难道就没有颐养天年的意思吗?
  李世民看着尉迟敬德:尉迟,你不该是服丹药糊涂了吧?不过你也不是全没有道理。这样吧,每个月我许你只来朝上议事两次。
  尉迟敬德谢过告辞,离开时,薄衣飘舞。
  李世民微笑着看他离开:人有的时候真是会很不一样。尉迟将军当年叱咤疆场……承乾,你以太平之年,得立太子,无功受位,全在你是长子。老师讲你在东宫不是很用功,将来怎么办?
  李承乾低头:陛下,人孰能无过,但我有失的地方,我决不再犯。近来我苦读《中庸》,获益良多,明天写了文章,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你应该不是笨人。去吧。
  李承乾拜,起身离去。李世民看着他一瘸一拐,摇头,叹了一口气。
  马厩随从牵过马来,李世民观察马匹,之后,示意随从将马缰递给李泰,李泰有些紧张。
  李世民:编《括地志》要行万里路啊,你试试这匹马。
  李泰愈发紧张:我不善骑马……
  李世民:我儿子都要善于骑马,试试吧。来,用我的鞭子。天下太平,除了编书,领兵布阵绝非屠龙之术。
  李泰策马远去。李世民望着他。
  李承乾在马厩中跛行,杜正伦随后。
  杜正伦:殿下最近总是勤于兵法,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偏废了读书。武略自然不可缺乏,但是将来以文治国,读书才是正道。
  李承乾:我已经想明白了,读书,不必我亲自读,你们读,读了之后告诉我就行了。武略,却不是读书可以掌握的,否则,不是成了纸上谈兵吗?
  李承乾策马准备离开。
  杜正伦:殿下,殿下现在的处境不是太妙啊。陛下已经说过,太子不是不能废的。这是我亲自听到。
  李承乾策马转了一下,回到杜正伦前:你认为会吗?
  杜正伦:所以我才劝太子啊。魏王的《括地志》,听说快编完了,大唐的山川河流,一切一切,都在其中,而且会传之久远。殿下,你想陛下会怎么想呢?
  李承乾在马上愣住,沮丧,愤恨。第四十二章
  李世民坐在坐席上。文成公主仪态大方地走进来,与打马球时几乎不是同一个人。
  李世民不由得站起来:完全是脱胎换骨,这还是我李家的女儿吗?
  文成公主:陛下交付给我的是朝廷大事而不是儿女亲家,我怎么敢掉以轻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