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篡唐 >

第302章

篡唐-第302章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断雨零星。
  江面上渔火点点,透出无尽的静谧。
  李世民在秦琼和程知节的护卫下,悄然自宜都,来到荆门城下。
  此时。荆门已经被唐军团团包围……李道玄倾襄、豫两州兵马近十五万人,把个荆门围困的风雨不透。原豫州总管郑元寿,在兵马交付于李道玄之后,便完成了任务。
  而李道玄虽年仅十八,指挥十万大军,却如使臂转。
  自十二岁抵达巩县,在李言庆等人的调教下,李道玄已经不再是那个莽撞少年。
  随着李言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李道玄对李世民的仰慕,已渐渐转移到了李言庆的身上。人常言,榜样的力量无穷。李道玄仰慕李世民的时候,羡慕他玄甲天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仰慕李世民每战争先,奋勇杀敌。然则在巩县,李道玄却学会了谋后而动。早先所仰慕的临阵杀敌,此时在他的眼中,已变成鲁莽行为。
  得知李世民抵达,李道玄立刻迎出大营。
  只见他恭敬的上前与李世民见礼,“末将李道玄,拜见尚书令,天策大将军。”
  “十九弟。何故如此多礼?”
  李世民跳下马,一把搀扶起李道玄。
  李道玄正色道:“军营之中,律令森严。大将军乃江左统帅,末将焉能失礼。”
  言语中,透着无比的尊敬。
  可李世民却能感觉到,李道玄在尊敬之中,流露出的莫名疏离。
  不由得尴尬一笑,李世民道:“十九弟却是长大了!”
  自大业十二年,李道玄离开夏州,辗转抵达巩县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
  也许,在李世民的印象里,李道玄还是那个不懂事,整日围着他打转的孩子。
  只是这一次见面,却让李世民大失所望。
  李道玄和他,似乎少了几分亲近,多了许多的陌生。
  两人一路返回中军大帐,李世民赞道:“道玄年纪虽小,这用兵布阵,却老辣的紧啊。”
  从李道玄安营扎寨的布置来看,李世民可不敢有半点小觑。
  他本是抱着拉拢,吞并襄州兵马的心思前来荆门,可是现在看来,却有些困难。
  李道玄用兵,虽略显稚嫩,却又无甚破绽。
  这也让李世民想要吞并襄州兵马的借口,顿时少了许多。
  李道玄说:“大将军到荆门,不知有何指教?”
  “十九弟,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如今。后梁覆没在即,萧铣已不足为虑。荆门之战,与其说是灭梁关键,倒不如说是平定江左之关键。据细作探知,萧隋尚书令房彦谦在数日前病故,只剩下张仲坚独撑危局。萧隋集结兵马,弃守江都,死守江宁,使得平江左之战,变的有些复杂……不过,孤最为担心的,还是京山房玄龄麾下的隋军兵马。这房玄龄麾下兵马虽不算太多,却个个都是军中锐士。当初,房玄龄奇袭郢州,房彦谦几乎将昔年丹阳旧部全数调拨于房玄龄帐下……房贼不灭,江左必有苦战。”
  李世民目光灼灼,凝视着李道玄。
  他希望能从李道玄的脸上,看出他心中所想。
  但李道玄早已不是那种初出茅庐的愣小子。在巩县磨练四载,已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
  他沉声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末将与房玄龄交战数次,其麾下兵马,的确悍勇。人常言丹阳自古出雄兵,果名不虚传。房玄龄在京山,屯扎了六万丹阳兵。此前杜伏威败北。又带来了两万人马。
  房玄龄手中现在共有八万悍卒,想要将这八万锐士一口吃下,恐怕不太容易。”
  “所以,我需要十九弟的配合。”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清楚了!
  李世民就差没有直白的告诉李道玄:“把你手中的兵马交给我,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去。”
  李道玄眉头一蹙,沉吟不语。
  片刻后,他在李世民希翼的目光中抬起头来,“大将军,希望末将怎样配合?”
  李世民看着李道玄,心里面好生苦涩。
  他知道。如果把话说开了,那么自家的兄弟情分,也就淡了。
  可是李靖在平南十策中曾有言:李世民若欲和李建成相争,那么手中必须要掌握兵权。
  李道玄态度暧昧,始终未表现出投靠之意。
  而李世民主持此次平南之战,说穿了就是为谋取战功,获得更大的声望,同时掌控江左兵马。
  徐世绩和苏定方的进度太快了!
  快的让李世民,感受到莫名的压力。
  如果徐、苏二人渡江成功,那么此次平南之战,李世民的光彩至少会减少五成。
  要么,徐、苏归顺天策府。
  亦或者,李世民抑制住徐、苏二人的兵马,使平江左首功,不至于花落别家。
  归顺?
  李世民肯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如果徐世绩和苏定方愿意投靠天策府的话,他势必如虎添翼。
  秦琼也好,程咬金也罢,是战将,而非帅才。就这一点而言,李世民心里很清楚。
  李靖现在不在身边,而王通则长于谋略,不擅兵事。
  他又怎么不希望,徐世绩和苏定方的投奔呢?
  在前来荆门前,李世民不是没有派人探听徐、苏二人的口风。但反馈来的结果,令李世民大失所望。徐世绩也好,苏定方也罢,态度很暧昧。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没有答应。
  事实上,没有答应,就是拒绝!
  徐、苏对李言庆的忠诚,颇让李世民嫉妒。
  其实,对于李言庆麾下那帮子人,李世民可谓眼红无比。
  杜如晦刚直善断;罗士信勇猛无敌;刘黑闼诡诈灵活,辛文礼沉稳老辣……可偏偏这些人对李言庆可谓忠心耿耿。李世民之前派人去试探杜如晦等人,结果也不甚满意。
  至于徐世绩,那是李言庆的发小。
  而苏定方,更是两代人为李言庆效力。
  此外。尚有裴行俨和薛万彻,和李言庆交往密切。
  薛收呢,才华出众,名声显赫,为人清高桀骜,却对李言庆赞不绝口……
  李言庆,李言庆,李言庆!
  不管到哪儿都会听到李言庆的名字。
  哪怕是驻扎夔州的时候,李世民也时常听到李言庆这三个字。
  夔州属于巴蜀,山民俚僚众多。偏偏李言庆还是俚僚的驸马,连僚人都愿臣服于他。
  李言庆这三个字,给李世民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如果没有李言庆的话,徐世绩和苏定方就算不肯归顺,李世民也不介意他二人夺取功勋。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人若夺了首功,势必会记在李言庆的名下。哪怕李言庆现在被扔在岭南蛮荒之所,还是可以给李世民带来无穷无尽的困惑。
  而今,看李道玄的状况……
  李世民犹豫片刻,沉声道:“房玄龄沉稳老辣,诡计多端。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很清楚,只是你这边若不露出破绽,他断然不会上当……房彦谦之死,令萧隋正处在动荡之中。一俟张仲坚缓过这口气来,定然会把房玄龄这八万悍卒,抽调回江左。如此一来,即便是平定后梁,那么下一步攻取江左,势必会收到巨大影响……十九弟,孤实不欲将士们白白丧命,所以决意将房玄龄消灭于江水之畔。
  我需要你让出兵权,同时命徐、苏二将陈兵历阳和江阳两地,暂不跨江出击。
  徐苏休兵,萧隋必然会松懈下来,也不会急于抽调京山兵马。
  这样,孤可以争取足够的时间,来消灭房玄龄杜伏威所部……只是,你需受些委屈,同时还要前往庐州,为孤劝说徐、苏两人,尽量拖延时间,以换取战机。”
  李道玄不露声色,可是在心里面,却不由得一声叹息。
  一种失落感受,油然而生。
  他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缘故,只是觉得很失望。
  朝堂上的争斗,如今已经波及到了军中……怪不得养真哥哥说,想做个纯粹的军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大将军督战江南,末将也是大将军麾下。
  既然大将军有命,末将自然遵从……只是此事我将如实呈报朝廷,还请大将军见谅。”
  语气,越发的冷漠,令李世民心里更觉苦涩。
  十九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我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的孩子……
  不过,李世民倒是不担心朝廷会有什么责难。毕竟此事名正言顺,消灭房玄龄所部,对平定江左之战,的确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是这兄弟情,怕就此没了?
  “委屈十九弟了……对了,道宗不日将抵达襄州,你们也有很长时间没见过了!”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其父李韶,死于李渊定鼎关中之前。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追封李韶为东平王。时年十四岁的李道宗,被封为略阳郡公,左千牛备身。此后,李道宗曾追随李世民,参与了柏壁之战,战功不俗。
  而他比李道玄大一岁,两人几乎就是同龄人,故而当年关系极好。
  李世民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挽回李道玄的心思。
  只是李道玄一笑,“道宗哥哥军务繁忙,我就不打搅他了……再者说,徐世绩和苏定方二人行军神速,我交接了兵符之后,即刻启程,前去劝说他们,否则……呵呵,大将军知道的,这两个人也不太听从我的调派,我若不亲自前往,恐怕难以劝说。”
  言下之意,分明是告诉李世民,我不想掺和你的事情。
  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军人,军令不可违,你让我交出兵权没有问题,但不代表我没有别的意见。
  “末将这就去准备交接,告退。”
  李道玄拱手,退出了中军大帐。
  李世民苦笑不迭,看着李道玄的背影,无奈一声长叹。
  “殿下,咱们接下来怎么做?”
  程咬金上前一步,轻声询问。
  李世民收拾起落寞心情,“待道玄交出兵权之后,明日立刻传出消息,就说他身患重病,无法继续打理军务。一应兵马,由道宗接手……三日后道宗抵达荆门。”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李世民懂得这个道理,房玄龄同样懂得。
  这也是李世民秘密抵达荆门的主要原因。他要制造出一个假象,就是荆门唐军出现混乱,引房玄龄渡江偷袭。只要干掉了房玄龄,就等于斩断萧隋的一支臂膀。
  同样,如果房玄龄战败,荆门梁军必然混乱。
  到时候,他就可以一鼓作气,夺取荆门,攻占江陵……
  “那岭南那边……”
  “行恭如今想必已经抵达交州。
  丘和早有归顺之意,老丘过去劝说,必无甚大碍。萧铣灭亡,交州再归顺……岭南的局势,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
  岭南局势变得复杂,对李世民有什么好处吗?
  也许没有,但至少可以让李言庆在那边头疼一下,暂时无法抽身,插手江南战事。
  只是,不晓得那房玄龄,会不会上当呢?
  第五卷 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042章 房玄龄的选择(三)
  就在李世民纠结于功利心和兄弟情的时候,远在交趾的高士廉,也处于烦恼之中。
  昏暗的斗室里,一盏油灯散发着并不明亮的光。
  高士廉好像睡着了似地,闭着眼睛,静静的靠在一张书案上,沉默无语。而在他的对面,则坐着一个青年。看年纪大约在二十四五上下,生就一副俊秀面容。
  不过,许是在交趾久了,肤色略有些发黑,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小麦色。
  很结实,坐在那里也很沉稳。
  高士廉不说话,他也没有开口,只是静静的等待。
  “履行,以为如何?”
  许久之后,高士廉终于睁开了眼睛。
  那青年,正是高士廉之子,名叫高履行。
  此人在历史上,曾官至尚书仆射,更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东阳公主,是贞观年间的驸马。
  只是如今。他想要成为驸马,却显得有些困难了……
  高履行知道高士廉在问什么,于是毫不犹豫的回答:“孩儿以为,可以答应。”
  “哦?”
  “李言庆智几近妖,既然他派人过来提出请求,定然是十拿九稳。
  孩儿敢说,邕州和钦州,已成为他掌中之物。宁长真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丧家之犬。
  一俟河南王夺取钦州,即便冯盎也奈何他不得……父亲,您和丘大人既然已经决定归顺李唐,那么归顺秦王,于丘和无碍,可是于父亲而言,绝非一件美事。”
  “那你的意思是……”
  “归顺河南王!”
  高履行斩钉截铁回答道:“其一,河南王持节经略五十四州县,设安南都督府,实际上交州已经被纳入他的治下。他就算对交州用兵,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亲难道忘记了李言庆的手段吗?他大可以不承认向秦王的归顺,而决意出兵。
  父亲以为,以交州之力,可撼那妖童否?”
  高士廉在很早以前,对李言庆就没有什么好感。
  在他看来,李言庆小时候过于妖孽,绝不是什么祥瑞之事。人道是,乱世必有妖孽出,李言庆就是那个兴风作浪。扰乱天下的妖孽。所以,他对李言庆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哪怕是后来李言庆和长孙无垢成亲,高士廉也没有改变看法。
  甚至由于李言庆的三妻一妾,让高士廉更加不满。
  堂堂长孙家的小公主,居然……
  但从内心而言,高士廉也知道,隋杨之乱和李言庆关系不大。但这心里有了芥蒂,一下子想要改变,显然有些不太可能。
  不错,根据他这些年对李言庆的研究,这家伙可真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交州属于安南都督府治下,如果交州不向李言庆投降,却归顺于李世民的话……换做是自己,也会感觉面上无光。高士廉是个文士,心里不满,未必会做的过分;可那李言庆的骨子里,却是个强硬的主……扫了他的面子,岂非自寻死路?
  放眼交州上下,何人能与李言庆敌?
  哪怕丘和之子丘行恭,身经百战。而且奉李世民之名前来劝降。但提起李言庆来,同样是敬佩万分……毕竟,李言庆那李无敌之名,非是凭空得来。而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换来的声名。惹恼了这家伙,保不住他真的会对交州用兵。
  “即有其一,想必还有其二。”
  “正是。”
  高履行正色道:“先前所言,乃于公而论。
  于私而言,堂妹如今嫁给了河南王,即便父亲不满河南王三妻一妾之举,却也不能否认,堂妹一家这些年来若没有河南王照拂,必然难以生存……我听说,姑母带着辅机和观音婢投奔河南王的时候,河南王二话不说,就拨出了一个坞堡,并派出自家亲兵守护。而今,霹雳堂在洛阳重又崛起……长孙行操虽无能,也凭着河南王之声望,不断收回昔日的损失。河南王于自己人,堪称善待……
  父亲,孩儿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说:河南王和我们,是一家人。
  不管您有多么不满,可无垢的孩子都已两岁,去年姑母不是还派人说,观音婢又怀了身子?
  还有啊,无忌如今也进了崇文馆,拜崇文馆学士……
  假以时日的话。他出将入相,重振姑父声威,也不是不可能。父亲以为,是姑母亲,还是秦王亲呢?”
  高履行其实讲述了一个现实:在隋唐时期,绝大部分的士人,还是以家族为重。
  他们凭借着血脉关系,编制出一个巨大的关系网。
  凭借这张盘根错节的网,得以长久……
  高家,是东海大族,同样是北齐皇族。想当年何等兴旺,可如今,却只剩下高士廉一支。
  高士廉如果想要重振家声,同样需要一张网。
  与其几辈子编织一张网,那又为什么不加入李言庆那张已经编织好的网里呢?
  事实上,即便是高士廉不愿意,他已经成为这张网里的一份子。
  投降秦王……
  传闻说,秦王礼贤下士,颇有明主之风。
  可他真的会相信自己吗?
  据说,李言庆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可是由来已久。
  与其寄陌生人篱下,倒不如寄自己人篱下。李言庆如今总督岭南五十四州县,持节经略……换一个方式而言。只要李言庆在岭南站稳了脚跟,他就是岭南的土皇帝。
  高士廉想回归长安!
  但又焉知,李言庆会常驻于岭南?
  “履行,你以为河南王此人,如何?”
  高士廉的心思,实际上已经动了。
  高履行笑道:“父亲,其实您不是对河南王已有了评论……此人智几近于妖。
  你我凡人,焉能揣摩他的心思?”
  高履行这句话,可是话里有话。
  高士廉又岂能听不出端倪?
  他眼睛一脸,脸上浮现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如此,你这就去把柳青找来。
  我还有些疑问想要向他请教……另外。返回海门镇,集结兵马,准备和宁长真交锋。”
  海门镇,位于海边,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港口。
  隋唐时期,大型的远洋海船还没有出现,但小型海船,已然发展成型。作为东南门户,海门镇以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贸易港口。东南亚地区的小国,通过海门镇,将南洋的货物源源不断输入,同时又通过海门镇,输出无数中原商品。
  事实上,不仅仅是华夏的货物由此输出,包括天竺,真腊等地的货物,也由此向外输出。
  相比起邕州的都稜镇而言,海门镇无疑要繁华百倍。
  高履行,时任海门鹰扬郎将,海门县丞……
  京山,府衙。
  房玄龄已换上了一身孝装,静静跪坐堂上。
  父亲病故,他身为长子本应守灵。可由于战事吃紧,他却无法返回家中尽人子之事。
  所以,每当傍晚,他就在府中私设的灵堂里,跪上半个时辰。
  待时辰过,房玄龄起身走出灵堂。
  灵堂外,一身孝装打扮的王氏和房遗直,正静静守候。
  房遗直年纪还小,而从钱塘到京山这一路,又有些不太安定。故而房夫人命王氏陪同,和房遗直一同前来……这王氏,原本是江淮悍匪西门君羡的老婆。早年间,西门君羡被人冤枉,正逢房玄龄为丹阳郡丞,为他夫妇洗清了罪名。还以清白。
  然而,当杜伏威肆虐江淮的时候,房玄龄险些被西门君羡所杀。
  正是这王氏挺身而出,不惜和西门君羡反目,背着房玄龄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王氏天生神力,善使一对铜槌。
  虽未必能称得上万夫不挡之勇,可是在战场上,鲜有人能够匹敌。
  哪怕是杜伏威那等悍勇之人,也对王氏敬佩无比……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