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

第12章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12章

小说: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的普希金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很早便显露其诗人才情。他在与莫斯科的绝色佳人娜塔莉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相遇后,二人便一见钟情,共同坠入爱河。不久之后便结为夫妻。
  几年后,沙皇禁卫军军官、法国纨子弟乔治·丹特斯在一次舞会上偶然结识冈察洛娃,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普希金对这位第三者,气愤之极。对于他人的夺己之爱的企图,他无法容忍。普希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名誉,毅然决定同丹特斯决斗。奸猾的丹特斯在普希金尚未准备好时便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要害。因枪伤严重,一代诗豪终于不治身亡。
  俄罗斯人为诗人的悲惨命运而流泪,人们要求惩治凶手。但普希金难道真的是死于情场上的一场决斗吗?
  在对有关史料做了详细研究后,有关专家指出:普希金之死,完全是一个阴谋。
  原来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此之前,就已经觊觎普希金妻子冈察洛娃的美色。丹特斯受沙皇指使,在各种公开场合引诱冈察洛娃,故意把普希金激怒,使其与他决斗,趁机把普希金杀害。此外,这件事也被沙皇在上流社会大肆传扬,致使普希金被多次中伤,名声大损,由此也挑起了这场血腥决斗。
  普希金之死倒底谁是真正的凶手?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为何在如日中天时突然失去光芒,人们对此一直心存疑惑。我们在诵读诗人美妙诗句的同时也希望能早日找出杀害诗人的真正的凶手。
  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之谜
  列 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大文豪,其一生创作颇丰。他的作品对欧洲文学影响极深,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晚年却做了一件让世人皆惊的事,即离家出走。托尔斯泰为何要离家出走,这还得从他晚年的思想变化及其生活说起。
  晚年的托尔斯泰开始笃信宗教,宗教观、社会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3岁时,托尔斯泰回到了故乡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然而晚年的托尔斯泰对他庄园的看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他开始习惯于关注在他的农田上辛苦劳作的农民们,这些贫苦可怜的农民让托尔斯泰感到不安与自责。
  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托尔斯泰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自我折磨:他变得厌恶人情世故和亲友间的应酬,也拒绝出席贵族的宴会。他经常戴着草帽,穿上旧衣服,脚踏树皮鞋,在农田里干活。
  到了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同时,他也打算把他全部著作的版权,无偿地献给社会。
  托尔斯泰不顾妻子反对,最终公开发表声明:从1881年以后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人免费出版。
  在这样一个阶级社会里,托尔斯泰的朋友亲人都不理解他的社会观、宗教观。在家里,家人不时与他发生冲突;在社会上,许多报刊攻击他;科学家、家教界、沙皇政府都表示对他不满。
  正在作家受到了孤立与打击之时,切尔特科夫出现了,他用花言巧语取得了作家的信任,在作家生命的最后9年,切尔特科夫在老人众多家人、随从者中地位最特殊,对老人的思想也影响最大。
  其实这个家伙的真正目的,是要夺取托尔斯泰那些作品的继承权,尽管作家自己的许多朋友都知道切尔特科夫的险恶用心,但他们都没有敢直接告诉托尔斯泰。
  本来,作家的日记都是由妻子保管的。但由于与妻子产生了矛盾,再加上切尔特科夫的花言巧语,托尔斯泰把他最后10年的全部日记都交给了切尔特科夫这个骗子。
  妻子索菲亚也敏感地猜到了发生的事情,她对此非常痛苦,脾气也越来越坏,把怒气全都撒在了作家的身上。
  1910年8月30日晚,她又和作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甚至愚蠢地说她并不是痛恨切尔特科夫,而是不能原谅托尔斯泰。对于妻子的愤怒与谴责,作家采取的是宽容谅解的态度,因为他在晚年一直奉行“不抵抗主义”,他总是把错误都想到自己身上,而尽量原谅别人的种种不对。在作家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的生活并不美好,他的周围充满了责难。为了能够平和地过完后面的日子,作家开始打算离家出走,以躲避这些纷争。
  10月28日还不到早晨5点,作家就带着私人医生离开了波良纳。在火车上,作家病倒了。寒冷的天气使他不停咳嗽,并开始发高烧。他们在阿斯塔波瓦车站下了车,7天后他就病逝在这个荒凉的小站里。
  有关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一事,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曾对此进行过研究,许多复杂的因素纠合在一起促使这位巨匠作出了令人震惊之举,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位文学巨匠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硬汉”海明威自杀是因患有ED症吗?
  海明威这位作为一代文风简约的语言艺术大师,其自杀之举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各种各样探索海明威自杀之谜的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海明威自杀是“精神抑郁症”造成的。另一种认为,海明威是因为对自己才思枯竭感到绝望而自杀。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肯尼思·林新近出版的《海明威传》,却给我们提供了思考海明威自杀之谜的新角度。
  海明威自杀的真实动机始终没有定论,他在自己的遗嘱中是这样说的:“我所有的希望已破灭,我那意味着一切的天赋如今已抛弃我,我辉煌的历程已尽,为维护完美的自我,我必须消灭自己。”但是,人们并不完全相信他自己对这一行为的解释。2000年7月,人们从一本新出版的海明威传记中窥见了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这本传记的作者是肯尼思·林,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名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种我们今天所说的ED(勃起功能障碍)一直困扰着他,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他与几任妻子的关系和他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生活,ED造成的强烈的心灵痛楚更是他最终自杀的重要原因。
  有一系列事实可以作为海明威在晚年是一个ED患者的佐证。海明威于1961年6月因为被医生认为患有“精神抑郁症”而被安排住进了圣玛丽医院的“自杀看护部”。通过医院护士精心看护,他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新的一轮电休克治疗重新唤醒了海明威的性欲。他向罗姆医生抱怨说欲火难耐,罗姆于是立即打电话通知海明威的妻子玛丽前来。玛丽高兴地赶到海明威就诊的医院,与丈夫度过了一夜。但事后据玛丽说,那一晚“双方都没有完全满足”。玛丽在其后几个晚上再也没有与海明威同房。据罗姆医生后来回忆,海明威曾多次要罗姆在他面前发誓,永远不要将自己患有ED病的真相告诉世人。海明威与前几任妻子的分手,好像也可以旁证海明威患有ED症。在1961年6月,海明威与玛丽又经历了一次失败性的尝试之后,深深地对自己的ED症感到绝望,认为只有将自己的肉体消灭,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海明威的自杀之举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必然性。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创作一直都和ED对他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ED首先将他的人格扭曲了,继而这种人格的扭曲又被带入了他的行为和创作中,最终彻底毁灭了他。在当今时代,有人会因为ED而自杀是一件让人难以想像的事情。人们不再会偏狭地认为自己会因为ED丧失了尊严,不会觉得ED可以将全部的生活摧毁。不仅如此,人们还有足够的机会获得帮助,还有足够的手段克服ED,而海明威那个时代,这一切是不能办到的。
  有人认为:如果肯尼思·林的论述能够成立的话,或者说海明威确实是一个ED患者,那么海明威在各种作品中创作的“硬汉”形象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幌子来掩盖自己作为一个ED患者的事实。
  毕加索是纵欲身亡的吗
  毕加索是20世纪绘画史上拥有极高声誉的画家,他的作品既继承传统艺术,又具有独创性,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瑰宝。这位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人,有着鲜明的个性。毕加索为了躲避人们对他的热情追访,隐居在坐落于山顶的一所别墅里,而且,他只接待他愿意会见的人。他一生之中,特别喜爱恶作剧和离奇古怪的花招。这些使他的死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希腊女记者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波洛斯·赫因汤于1988年6月在美国出版了《毕加索——创造和破坏者》,书中向大家揭示了这位艺术大师的一些奇闻逸事。她认为毕加索性格专横粗暴、不负责任、自私自利、诡计多端。书中曾写到毕加索与一名年轻的茨冈人搞同性恋。后来,因为茨冈人离开了他,他发誓要报复。阿里亚娜还写道:“毕加索在巴黎大街上与一名17岁的少女玛丽·特里萨·沃尔特相遇,并对她说:‘我是毕加索,您和我在一起会成为名人的。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快乐的。’”在他与妻子奥尔加科拉瓦一起度假时,他也把玛丽安排到附近。白天,他让玛丽当模特儿;一到晚上,他就找借口溜出去与玛丽幽会。至此以后,毕加索就开始纵欲,成了一个可怕的男人。后来,毕加索又抛弃了玛丽。于是很多人认为长时期的纵欲,是毕加索死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在《住宅与庭院》杂志上,艺术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约翰·查理森曾披露:在1915~1916年间,毕加索曾与一位名叫加布里埃尔·德佩尔·莱斯皮纳斯的巴黎妇女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查理森说,最令人惊奇的是毕加索曾在一张纸上写道:“我已请求善良的上帝允许我向你——莱斯皮纳斯求婚。”此事也为纵欲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还有的学者试图从艺术规律、艺术与女性的关系对毕加索之死进行探讨。毕加索在其一生的创作当中从无数个女人身上得到过灵感。如果艺术家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状态处在比较和谐美好的阶段,便会给艺术家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感情因素在促成艺术家创作力爆发的各种因素中是一根“导火线”,毕加索的创作在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雅克琳结婚之后又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从毕加索最后10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结婚后生活的安谧以及妻子的激励与迫近的死神之影相互交错。但是据学者、专家的考证,在毕加索生命的最后一年,毕加索钟爱的雅克琳“神经不正常”,使他感到无限痛心,这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创作。另外,从艺术创作规律来看,高峰期过后,便是无可挽回的衰退期,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这一命运,当然毕加索也不能例外。而毕加索最后几年的创作实际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两个原因,对毕加索的打击是很大的,毕加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抑郁而死的。
  有的学者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证据不足。由于毕加索性格非常古怪,喜欢独居,对许多事情避而不谈,这使得人们无从知道其死亡真相;再加上又没有详细的关于他死亡的报告,人们就会发挥想像纷纷去猜测了。也许感情生活曾经在画家的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画家是因纵欲身亡吗?我们不得而知。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