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998大洪水 >

第8章

1998大洪水-第8章

小说: 1998大洪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东北地区要抓紧做好受灾群众的防寒过冬工作,决不能让他们挨饿受冻。
  胡锦涛在分别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洪抢险工作汇报后,对两省抗洪斗争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抗洪抢险斗争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松懈情绪,对抗洪抢险工作进一步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咬紧牙关,背水一战,竭尽全力,一拼到底。在抗洪斗争的决战关头,气可鼓而不可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夺取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
  关于当前全国抗洪抢险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朱镕基总理的委托,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全国抗洪抢险的情况。
  一、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引起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造成今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第一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第二次,是7 月4日至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三次,是7月末至现在。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之至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游主要站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215 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今年长江流域洪水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大洪水。除上游多次发生大洪水外,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修河、饶河和抚河均超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发生大洪水,汉江,清江等支流也多次发生较大洪水。二是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叠加。在两湖先期发生特大洪水、水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长江上游又多次发生洪水,与中下游洪水不断遭遇。三是水位高。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特别是沙市江段水位曾高达45。22米。四是洪峰接连出现,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长江上游已连续发生7次洪峰,8 月上旬到中旬,10天时间内出现3次洪峰。长江中游大部分江段超警戒水位两个多月,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也已持续一个多月。
  人夏以来,东北地区也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3次大洪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超过历史最高记录。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等江河,在6月下旬也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由于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截至8月22日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万间,各地估报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二、抗洪抢险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今年的抗洪抢险斗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百万军民与罕见的大洪水进行殊死搏斗的一场硬仗。汛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带领和组织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抗御了一次又一次洪水袭击,保住了重要堤防,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充分说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全能够把握各种复杂的局面,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今年长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的大洪水,但迄今为止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1931年干堤决口300 多处,长江中下游几乎全部受淹;1954年干堤决口60多处,分流洪水 1023亿立方米,江汉平原和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受淹,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今年长江干堤只有九江大堤一处决口,而且几天之内堵口成功,沿江城市和交通干线没有受淹。长江流域1931年死亡14。5 万人,1954年死亡3。3万人,今年死亡1320人。
  抗洪抢险取得重大胜利,是由于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抗洪抢险第一线百万军民的团结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有改革开放20年形成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有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努力建设起来的水利工程体系。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砒柱,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党中央坚强领导,正确决策。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洪水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抗洪抢险领导之坚强有力和工作之卓有成效,也是空前的。党中央非常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入汛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长江流域等地的汛情,多次对防汛抗洪作出明确指示。江泽民同志提出,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指明了抗洪的方针。他命令解放军全力支持抗洪抢险,作出军民协同作战的重要决策。在抗洪抢险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亲临第一线,就决战阶段的抗洪抢险工作进行总动员,要求广大军民坚定信心,坚持坚持再坚持,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到抗洪抢险第一线视察,慰问军民,指导工作。3月7日,在长江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8月16日,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今年抗洪抢险工作的汇报,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的决定和指示极大地鼓舞了抗洪前线广大军民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洪水的信心和决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具体部署和指挥防汛抗洪工作。根据对水文、气象等各方面资料的科学分析,提早作出了今年长江可能发生1954年型大洪水的判断;提前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作出全面部署;组织检查组到各大江河特别是长江检查防汛的准备工作,落实防汛工作各项措施;修订了大江大河洪水调度方案,增加抢险物料储备。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争取了防汛抗洪的主动。国务院领导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始终把严防死守,确保大堤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抗洪抢险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果断决策,正确部署,把握重点,使整个抗洪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同洪水进行殊死搏斗。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抗洪抢险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领导同志深入一线,现场指挥,与广大军民一道,奋力抗洪抢险。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榜样。各级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广大群众是抗洪斗争的主力军,他们日夜坚守大堤,舍小家、保全局,表现出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昂的斗志。各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抗洪抢险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国参加抗洪的干部群众800多万人,其中长江流域670万人,东北地区110万人。把数百万群众组织起来,进行这场规模空前、气壮山河的抗洪斗争。充分表现出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了突击队作用。长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洪水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遵照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27。4万兵力,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用承担危急险重任务的英雄壮举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单位的主要军政领导和110多名将军亲临一线指挥,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广大官兵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以严守死保、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与人民群众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在坚守荆江大堤、抢堵九江决口、会战武汉三镇、抢救江新洲遇险群众和保卫大庆油田、阻截哈尔滨漫堤洪水等一系列重大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空军武汉基地高炮五团指导员高建成、实习排长田华、专业军士杨德胜和广州军区舟桥旅战士杨德文、叶华林等同志,为抢救群众和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截至8月23 日,解放军、武警部队已投入抗洪抢险兵力433。22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57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1289架次。抗洪救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的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于弟兵,是新历史时期最可爱的人。
  第四,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全力支持抗洪抢险斗争。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按照中央决定和国务院要求,及时作出具体部署,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服从和服务于抗洪抢险工作。有关部门及时拨付应急资金,调拨大批物资,组织干部到第一线,有力地支援了汛区灾区的抗洪抢险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区的党委、政府主动为汛区、灾区运送物资,派遣医疗等队伍。全国各族人民都非常关心抗洪抢险和灾区人民,他们以搞好生产和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洪抢险,同时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澳门同胞、海外侨胞也为灾区踊跃捐助。这些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第五,依照《防洪法》开展防洪工作。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依照《防洪法》的规定,相继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黑龙江省宣布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沿江市县进入紧急防汛期。在紧急防汛期,一切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抗洪抢险工作,党政军民、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抗洪抢险。依法征用车船等各种物料。依法对江河进行清障、除障。实践证明,《防洪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防治自然灾害工作的法律,对今年的防汛抗洪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依靠科学技术指导抗洪抢险。今年的抗洪抢险,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与洪水作斗争的一场智慧仗。在整个抗洪工作中,各级指挥部门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对雨情、水情、大堤的工情、险情和防守情况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依靠科技人员解决抗洪抢险中的技术问题。面对接遁而来的洪峰,按照中央的决定精神,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出发,认真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对荆江等分洪区,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切实做好分洪的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为了减轻洪峰对大堤的压力,对一些洲滩民垸主产行分洪。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洪调蓄作用,进行科学调度,减轻灾害损失。清江隔河岩水库、葛洲坝水库、丹江口水库、五强溪水库多次为长江干流、洞庭湖拦洪削峰,大大减轻了长江干堤的压力。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加强天气和水情的监测,比较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天气、汛情预报,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了依据,为抢险救灾和人员安全转移争取了时间。
  三、当前防汛抗洪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再接再厉,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目前,防汛抗洪仍处于南方、北方全面紧张的阶段。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的严峻形势尚未根本缓解。其它江河也有发生洪水的可能。沿海地区还面临台风的威胁。
  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抢险斗争,已进入决战阶段。长江第七次洪峰正在向中下游推进,我们又面临一场考验。长江抗洪抢险已经持续两个多月,广大军民长时间连续作战,精力、体力消耗很大,防汛抗洪物料亟待补充,长江于堤长时间持续高水应的浸泡。险象环生,退水时更容易出现溃堤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嫩江、松花江干流仍保持高水位,对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仍然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下一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抗洪抢险的指示精神。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指明了抗洪抢险工作的指导方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重要讲话,是全国抗洪抢险斗争的总动员令。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确定的指导方针,充分认识抗洪抢险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依靠广大军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坚持坚持再坚持,夺取全国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继续严防死守,确保大江大河干堤安全。长江、松花江高水位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确保干堤安全仍是重中之重。保住干堤才能保住重要城市,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巡堤查险力度,及时排除险情隐患,特别要做好溃决性险情的抢救准备工作。抓紧补充各种抢险物料,做到储备充足,随要随到,保证需要。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做好洪水调度。
  第三,认真做好北方地区防汛抗洪和沿海地区防台风的准备工作。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流域,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汛情监视,准确预报预警,做好水库等防洪工程调度,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沿海地区要提高警惕,密切注视台风动向,落实好各项防台风措施。
  第四,切实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国务院已决定采取措施加强受灾地区群众的安置工作,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有饭吃、有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并做好灾区群众过冬安排。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支援灾区。同时,正在着手制定规划,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第五,加强灾区防病防疫工作。现在,灾区有的地方出现流感、肠道疾病等流行病,灾区防疫防病的任务更重。对此,国务院已经专门作出部署,向灾区紧急调运药品,派出医疗队伍;动员群众搞好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加强饮水消毒,强化食品卫生监督;加强疫病监测、及时扑灭疫情,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卫生监督,绝不让疫情蔓延,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加强水利建设,实行综合治理,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对江河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新建和加高加固了20多万公里堤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不高,在水利建设和综合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一是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险工隐患多。七大江河防洪能力偏低,病险水库较多。二是随着人口增加,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湖泊和河道滩地被围垦,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和河道的行洪能力。三是陡坡开荒、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林木现象大量存在,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湖泊严重淤积。因此,加强水利建设,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防治洪涝灾害,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一,增强水患意识,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由于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洪涝灾害又十分严重。我们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水患意识,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增加水利建设投资,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这是我国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最近,国务院已就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大幅度增加投入,以保证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搞好水利建设规划,提高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标准,增强全流域的整体防洪能力。水利设施建设要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即要考虑防洪排涝的需要,又要考虑蓄水抗旱的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变水害为水利。
  第二,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实行封山育林,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国务院已决定,年内将长江、黄河上中游的51个重点森工企业及地方森工企业全面停止采伐,转向造林。力争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使我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明显减少水土流失,改变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泥沙严重淤积状况。同时,根据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