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江南无罪,但李煜有罪!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好一个“岂容他人酣睡”!说白了,就是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别人就只能俯首称臣,还要看赵匡胤的眼色行事。李煜想在江南惟我独尊,就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徐铉知道再多说也无用,便又颇费周折地回到了江宁。一直到这个时候,李煜才似乎真正明白过来:不与宋军开战是不行的了!
当潘美的宋军涉过秦淮河、攻破江宁外城时,李煜曾派人前往江西,着南都留守朱令贇速来救驾。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宋军面前,朱令贇的南唐军竟然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朱令贇是于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秋率军离开洪州前往江宁的。若论军队规模,朱令贇确有引以自豪之处:大小战船一千多艘,官兵整整十五万众。然而,这十五万南唐军,却被曹彬的数万宋军杀得七零八落。
说起来,朱令贇落败,南唐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其中似乎也不乏“天意”的因素。他庞大的船队抵达江宁西南江面时,正是半夜。他发现,曹彬的船队就横亘在前面不远处。
如果,朱令贇等天亮后再向曹彬的船队发动进攻,或者,朱令贇直接催动大军扑向曹彬的船队,那么,那“天意”也许就不会出现了。可是,朱令贇没有这么做。他与许多部下一样,从心眼里惧怕宋军,不敢与宋军直接交手。这倒也罢了,他却还又想趁着夜色去偷袭宋军。他惨败的命运便这么决定了。
朱令贇接受了一个部下的建议:用火攻的方法去偷袭宋军船队。可“天意”就在这当口出现了。当时明明刮的是西南风,可当南唐官兵点燃了小船上的干柴之后,风向突然变了,变成了东北风,而且风力还特别强。风力变了,火势也就朝反方向蔓延。小船上的南唐官兵大半来不及跳水就被大火活活烧死了。更要命的是,那几十只小船在大风的吹刮下一起向着朱令贇的船队滑去。那可不是什么几十只小船啊,那是几十堆正熊熊燃烧的大火。朱令贇的千余艘战船挤得那么紧,怎么也躲不开,被几十团大火烧个正着。
上千艘战船被大火燃着了该是一副什么景象?而十几万人一齐从着火的大船上往长江里跳又会是一种什么光景?站在江岸上的曹彬都忍不住地笑出了声。
说来也巧,曹彬本也想用火攻的方法来对付朱令贇的。他只留曹翰率少数宋军呆在船上,自己带大部宋军摸上了岸。曹彬的想法是:置宋军战船于不顾,只要水攻敌船得手,就能彻底打败朱令贇。
这下好了,曹彬用不着费事烦神了,南唐军被自己的大火烧得焦头烂额。对当时的曹彬而言,世上恐没有再比江里的大火更让他兴奋和高兴的事了。十几万南唐官兵虽然都奋力往江里跳,但战船太多,到处都是阻碍,而且江水也太深,如果是从江中间一带跳入江里的人,大半是游不到岸边的。所以,十几万南唐军,被大火烧死者、被江水淹死者,实在难以计数。
没有被烧死、淹死的南唐官兵,要么游到了长江北岸,要么就爬上了长江南岸。游到长江北岸者,大多拣得了一条性命,因为北岸没有宋军,虽然后来曹翰领兵赶到,但已经迟了,上岸的南唐军多已经落荒而逃了。而爬到长江南岸的南唐官兵就没那么幸运了,曹彬率军正在那等着呢,先爬上岸的南唐军大都被宋军杀死,后爬上岸的南唐军还不错,多半成了宋军的俘虏。
那朱令贇属于那种既不幸运又不乏幸运的人。不幸运的是,他爬上了长江南岸。幸运的是,他是最后一批爬上岸的人。当时,他正在江岸上惊慌失措地爬着呢,一个人走到了他的跟前,踢了他一脚问道:“你是何人?”
朱令贇倒也诚实,报出了自己的姓名,还反问那人道:“你是何人?”
那人回答:“我是曹彬!”
这场颇富戏剧性的战斗便以朱令贇成了曹彬的俘虏而宣告结束。巧合的是,当朱令贇从江边直起身的时候,天刚好亮了。
朱令贇惨败之后,李煜和江宁就再也没有什么援兵了。虽然当时江宁以东的一片地盘尚属南唐所有,也驻扎着一些南唐军队,只不过这些南唐军队已经无力西援江宁了:占据苏杭一带的钱鏐已率兵北上攻占了常州,正在太湖以北、长江以南之间扫荡。需要说明的是:钱鏐率军从东边攻打南唐,是奉了赵匡胤的旨令。
李煜既无援军,曹彬和潘美就放心大胆地率军将江宁团团地包围了起来。只要攻克了江宁城,南唐国就算是正式灭亡了。
曹彬和潘美原先估计:顶多一个月,宋军便可打进江宁。江宁城内已无多少南唐军,南唐军几无斗志,焉能久守城池?而城外的宋军求胜心切、士气正旺,即便江宁是铜墙铁壁构成,宋军也能踏而破之。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一连数月,曹彬和潘美也未能踏进江宁。直到这一年(开宝八年)十一月的下旬,宋军才终于攻破城池。宋军不可谓不英勇,曹彬不可谓不善战,而江宁城内也确无多少南唐军,那李煜还根本不问守城之事,宋军又为何久攻才得手?是南唐军中出了什么优秀的将领?不是。是宋军在攻城的时候出了什么意外?也不是。原因是,江宁虽不是铜墙铁壁构成,但城防也的确太过坚固。坚固到什么程度?用“一夫守城,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
李煜虽然一直在担心赵宋来攻,却又疏于防范。最起码的,江宁城内应该储备必要的粮食。但事实是,当曹彬、潘美的宋军将江宁团团围住的时候,城内就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在宋军围困江宁的日子里,城内“斗米万钱”,而即使有万钱在手,却又难买到斗米,所以当时的江宁城内又“死者相枕”。宋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得以攻破城池的。如果城内有充足的粮食,李煜也能花点心思放在守城上,那么,宋军何时才能攻破江宁牢固的城防,恐就很难说了。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潘美昂首挺胸地跨进了江宁城。曹彬令潘美立即着手维护城内的秩序,自己则直奔南唐皇宫。
曹彬率人开进南唐皇宫时,那李煜正在宫中与小周后一起饮酒填词。填的是一曲《临江仙》。可惜的是,因曹彬来得太快,李煜只填了第一句:“樱桃落尽春归去……”
曹彬当即派一千亲兵专门守护李煜和小周后。李煜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而那小周后也实在太美貌了。曹彬有幸见过花蕊夫人,在曹彬看来,小周后虽不敢说一定比花蕊夫人美貌,但至少不会比花蕊夫人逊色。这样的女人如果不重兵看护,那什么事情不会发生?
至此,南唐国灭。南唐十九州、一百零八县土地和六十五万五千多户百姓尽归赵匡胤所有。
南唐既灭,赵匡胤就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虽然当时南方尚有两个独立的政权——占据苏杭一带的钱鏐和占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但这两个政权也只是在形式上独立而已:钱鏐和陈洪进早就对赵宋表示臣服了。赵匡胤若想夺取钱鏐和陈洪进的土地,可谓易如反掌。
最可怜的当然还是李煜。当他在宋军重重护卫下乘船渡江、回首江宁时,曾含泪赋诗一首。诗云:“江南江北旧家乡,二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阙今冷落,江宁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该诗真切地道出了李煜在被解往汴梁时的凄苦心境。实际上,李煜也一直未能忘怀他被迫离开南唐皇宫、离开江宁的情景。后来他曾填过一首《破阵子》,词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单说最后三句词,便是李煜对当初被迫离开江宁时的痛苦的回忆。是啊,江宁城内、南唐宫中值得李煜回忆的东西太多了。就说一个叫窅娘的“宫娥”吧,体态轻盈得让李煜心醉。李煜就命人造了一个六尺高的金莲花,叫窅娘在金莲花上起舞。窅娘为讨李煜欢心,别出心裁地用丝帛将一双脚缠成新月状。南唐有一个人叫唐镐的,曾写下“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的诗句来盛赞窅娘缠足及金莲花上起舞之事。没料想,此诗一出,时人皆以缠足为美,许多女人开始竟相效访。毒害了中国女人达数百年之久的缠足陋习便是由此而来。此非李煜之过乎?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初四的早晨,赵光义和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等一行人鱼贯出了汴梁城。原来,南唐后主李煜一家人今日将被曹彬、潘美等人押解至汴梁,赵光义和赵德昭是奉赵匡胤之命出城迎接的。
殊不知,赵光义主动要求出城,是有其特定目的的。不然,即便是赵匡胤点名要他去迎接李煜,他恐怕都要找借口推托。
赵光义出城究竟有何目的?很简单:他要把那小周后率先弄到手。他虽然从未见过小周后的面,但早已闻知她有惊人的美貌。如果不在赵匡胤见到小周后之前即把她弄走,恐怕小周后定要成为又一位大宋皇妃了。那花蕊夫人成了大宋皇妃之后,赵光义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呢。
赵光义和赵德昭出城后不久,那曹彬和潘美等人就押着李煜一家走过来了。赵德昭忙着上前与曹彬和潘美等人打招呼,赵光义以大宋晋王的身份并代表大宋皇上对李煜的到来表示“欢迎”。再看李煜,似乎从江宁一直哭到汴梁,脸上的泪痕好像还没有干呢。
赵光义对李煜的泪痕自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小周后。待弄清了小周后所在何处后,赵光义开始行动了。晋王府的几个仆人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小周后连人带车地“偷走”了。也真的是“偷走”,除曹彬外,几乎无人发觉。曹彬虽然发觉了,一时也没明说。待进了汴梁城之后,曹彬才凑到赵光义的耳边问道:“王爷,皇上如果问起,微臣应该怎么说?”
赵光义回道:“皇上如果问起,你就实说,皇上如果不问,你就不说!”
曹彬心里话:像小周后这样的美女,皇上如何会不问?正想着呢,赵光义又低低地问道:“曹大人,依你的眼光,小周后相貌究竟如何?”
曹彬脱口而出道:“微臣拙见:她的美貌,李唐无二,大宋有双!”
“有双”一语,当指的是那花蕊夫人了。赵光义“嘿嘿”一笑道:“曹大人乃大宋公认的良将,打仗不会错,看人也定不会错!”
说话间,就到了李煜献降之地。只见赵匡胤,黄袍加身,高高地端坐在明德楼之上,脸上荡漾着浓浓的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得意。再看李煜,不知何时换了一身白衣,头上还扣了一顶纱帽,一动不动地跪在明德楼下。
赵匡胤让李煜跪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然后才唤“李煜平身”。李煜却不动身。赵匡胤笑道:“李煜,朕又不杀你,你何故不起啊?”
李煜这才爬起。不知是爬的速度过快,还是因为跪的时间太久,李煜在爬起来的时候,一个踉跄,差点栽倒,惹得赵匡胤止不住地“哈哈”大笑。
倏地,赵匡胤敛了笑,因为他分明看见,李煜的两个眼角赫然挂着几滴清泪。于是赵匡胤就沉声喝问道:“李煜,你何故落泪?是对此番下跪心有不甘还是情有不愿?”
李煜慌忙伏地磕头,言道:“罪臣对皇上下跪心甘情愿……只是罪臣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而皇上适才宽大仁厚,有赦臣之意,罪臣一时感激,故而情不自禁潸然落泪……”
李煜所言可是实话?赵匡胤不管,立即大笑言道:“好!李煜,你这样说话,朕很高兴!你放心,朕说过不杀你,就决不会杀你,朕不仅不杀你,还要封你在大宋为臣!”
赵匡胤真的当即对李煜进行了加封:授李煜为检校太尉兼右千牛卫上将军。这虽都是虚衔,但也大出李煜事先所料。李煜本以为,到了汴梁之后,即使赵匡胤不杀他,也会将他打入囚牢。看来,他李煜是想错了。
这么想,李煜还真的对赵匡胤生起了些许感激之情。感激之下,他便要对赵匡胤叩头谢恩。就在这时,只听赵匡胤又大声言道:“李煜,朕召你来京,你倔强不朝,朕派兵过江,你又据江宁抗拒,你既有如此表现,朕就再封你一个违命侯吧!”
“违命侯”显然带有很强的侮辱性。但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低头。李煜还是伏下身体,向大宋真龙天子谢恩。
看到李煜如此谦卑地匍匐在自己的脚下,赵匡胤当然无比地兴奋。就在李煜归降的当天晚上,赵匡胤吩咐内侍王继恩从李煜的宠姬中挑选出几个来送到他的寝殿里去。南唐宫中的许多女人,包括李煜的一些嫔妃,都随着李煜的归降而成了大宋的宫娥。
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王继恩安排好了一切后来向他回报时,说起了一件事,使赵匡胤一时颇有感慨。王继恩说的什么事?王继恩说,那些刚刚入大宋宫中的南唐女人,晚上居然都不点灯,因为在南唐宫中时,她们全以夜明珠照亮。
赵匡胤感慨万千地对王继恩言道:“李煜奢侈如此,又焉能不亡国?看来,人的欲望,真是无穷无尽啊!”
不过感慨归感慨,赵匡胤还是兴致勃勃地走进自己的寝殿与李煜的几个宠姬共度春风。
春风共度之后,就是第二天了。在这一天里,赵匡胤遭遇了一件令他很是尴尬的事。
曹彬、潘美等人一举攻灭南唐,军纪严整,几乎没有发生一起宋军无端烧杀抢掠之事。曹彬等人立功如此,赵匡胤当然要设宴为之庆贺。那尴尬之事就发生在赵匡胤的庆功宴上。
赵匡胤为曹彬等人出征饯行时赵匡胤曾执着曹彬的手言之凿凿地许诺,待曹彬平灭南唐归来,就封他为大宋的宰相。
赵匡胤的那番许诺,当时在场的人都记忆犹新。可惜的是,独独赵匡胤淡忘了。淡忘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如果无人提起,那曹彬是断然不会向赵匡胤要求当宰相的。
可是,在庆功宴上,偏偏有人提起了。提起的人是赵光义。在赵匡胤喝得酒酣耳热之际,赵光义笑嘻嘻地言道:“皇上,此时此刻,何不就当场宣布曹彬为相?”
赵匡胤大愕:“晋王,你……这是何意?”
赵光义更大愕:“皇上,你……又是何意?”
但旋即,赵光义便明白过来。赵匡胤在那次饯行宴会上所言,果然并非真心,乃是酒话。而很快,赵匡胤也依稀明白过来。说“依稀”,是因为赵匡胤并非忆起了自己何时说过要封曹彬为相的话,但赵光义既然提起,那他赵匡胤就肯定说过这样的话。
赵匡胤不禁心中一紧。曹彬虽为良将,但并非能够胜任宰相一职。可皇上乃金口玉言,说过的话那是要算数的,不然岂不失信于臣?既失信于臣,皇上也就没有什么威信可言了。
再看赵匡胤,眼也红了,脸也白了,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好在赵匡胤早已喝得面如张飞,所以眼红也好、脸白也罢,别人是轻易瞧不出来的。只他急促的呼吸,多少显出一些尴尬来。
为掩饰这种尴尬,赵匡胤冲着曹彬举起了杯:“来,曹爱卿,朕与你共饮三盏!”
皇上之命,曹彬敢不相从?三杯酒落肚之后,赵匡胤看着曹彬言道:“爱卿啊,朕本是想现在就封你为相,可又一想,天下尚未太平,刘继元还在太原逍遥快活,辽人更是对我大宋虎视眈眈,以后还得倚仗爱卿为朕驰骋沙场,所以,朕就在想:待大宋平定了北汉之后,朕再封爱卿为相也不迟。不知爱卿意下如何啊?”
赵匡胤所言显然是托词。虽然北汉尚未平定、辽人更是大患,但这与封曹彬为相似乎并无直接联系。试想想,曹彬即使做了大宋的宰相,岂不同样可以率军征战?
曹彬很聪明,略一思忖之后,马上离席伏地冲着赵匡胤磕头,且言道:“皇上大恩大德,微臣没齿不忘!但微臣以为,微臣只是一介武夫,除了舞刀弄剑、冲锋陷阵之外,别无所长,更无济世经国之略,又怎堪胜任大宋宰相重职?不堪胜任事小,误国误民可就事大了,所以,微臣斗胆恭请皇上收回圣命……”
曹彬的话音还未落呢,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地言道:“曹爱卿此言,其赤诚之心足以感天动地!朕依爱卿所言,收回成命!”赵光义觉得赵匡胤“收回成命”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于是就堆上笑容、举起酒杯为赵匡胤打圆场道:“曹彬曹大人一心为国为民着想,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这种精神,又何止于感天动地?来,各位大人,就让我们为曹大人的这种精神共饮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举杯过后,赵匡胤的这种尴尬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赵匡胤并未完全忘记。庆功宴会刚一结束,他就把赵光义留下问道:“光义,朕何时何地说过要封曹彬为相?”
赵光义叹息一声道:“看来皇上那天是真的喝多了……”
赵光义把饯行宴会上的事说了一番。赵匡胤也喟然叹道:“这是朕的不是啊!朕既然说过要封曹彬为相,现在又一言收回了成命,那曹彬岂不是会有一种上当受骗之感?”
赵光义点头道:“臣弟以为,皇上应作一些相应的弥补才是……”
赵匡胤亦以为然,当场草拟了一道圣旨。旨曰:曹彬一心为国征战、功劳卓著,又清廉自律、两袖清风,家境颇不殷实,特赐赏钱五十万以补曹彬家用。
五十万钱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据说曹彬领到赏钱后非常高兴。他曾这般对朋友言道:“人何必要做宰相?官做得再大,也只不过多弄些钱而已!曹某有这五十万赏钱,足矣!”
赵匡胤闻听曹彬这么说话,自然也很高兴。高兴的还有赵光义。赵光义以为,如果曹彬不主动请求“收回圣命”,那对赵匡胤而言,还真的是一件很难受的事。
没曾想,难受之事也找到赵光义的头上了。对这种难受,赵光义虽不无预感,但终究是极不情愿它降临的,而且降临得还那么快。赵光义就更加地难受了。
就在赵匡胤为曹彬等人设宴庆功的当天晚上,赵光义呆在自己的晋王府里喝着闷酒。虽然中午在宫中已经喝了不少酒,他的酒量本又不大,但他回到晋王府后,却依然还是要喝,因为他心中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