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451章

盛唐风月-第451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深谋远虑;无人能及。”杜士仪用无比认真的态度说出了这句话;见李隆基果然面露得色;他便笑着说道;“不但十六卫和北门禁军中人;臣闻听近来宫中千牛任满之后;还有不少尚未释褐授官;这些人也大可出为边将。军中有一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了强将;方才有精兵;若此等年轻贵介有意愿的;何妨遂他们从军之愿?”
李隆基只觉得杜士仪这话是顺着自己说的;也正好解决一下如今千牛释褐;往往在两京遍授闲职的问题;当即不假思索地点头道:“好;你两任节度;果然深有大将之风就依你此言;朕来日便让人去办。你历任各地;素来有知人善任之明;此议甚好。”
“既然陛下嘉赏臣识人之明;那臣是否可以斗胆再提一个要求?比如说;三十岁以下军官倘若有从军之意;陛下可否任我挑选?”
这样的大胆要求;李隆基听了却不怒反喜;当即哈哈大笑道:“朕倒可以给你这个便利。好;年轻一辈的你自己挑;若能给朕再带出几个独当一面的大将来;朕不吝公侯之赏”
这种许诺就不必了我还怕没这个福分享受
杜士仪腹诽了一句;但李隆基的这个承诺还是让他大为欣喜;于是;他当即奉上了几句精心预备的逢迎;等到告退时;李隆基脸上已经不如起初那样沉郁;而是露出了几分笑容;就连高力士闻声进来送他出去时;也不禁低声赞道:“君礼好本事竟能让大家为之开怀。”
“哪里;不过是正好说对了话。”杜士仪知道高力士看似交游极广;但真正忠心的只有李隆基;于是便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李相国这病是怎么回事
“是心病。”高力士意味深长地吐出这三个字;接下来就再也不说了。
等到杜士仪出宫和张兴以及一应随从会合;再次回到宣阳坊私宅时;早有留守的家人得到信息迎了出来;一时四下安置不提。尽管他这次回来得匆忙;什么节度使的仪仗等等全都没顾得上;可他如今终究是开府建牙镇守一方的节度使;不过是随便吃了几口东西沐浴更衣的功夫;王昌龄就拿了十几张帖子进来:“这些人还真是消息灵通;大帅才刚回来就蜂拥而至了。”
“都有谁?”
王昌龄一一报了名字;大多陌生得很;而他乃是才子中的佼佼者;再看行文便笑道:“多半是文采斐然之辈;其中竟然还有萧颖士这样盛名之士。看来;李相国和牛相国当政;多用循吏;甚至连奸猾小人也能钻营至高位;却唯独不屑才子;这些人是有劲没处使;所以听说大帅回来;自然生出了别的想头。不说别的;倘若此次大帅回朝时入朝拜相;凭着大帅当年三头及第;又曾经知制诰的名声;他们岂不是有盼头了?”
“哦;有这样的传言?”杜士仪见王昌龄点头确认真有此事;隐隐倒是猜出了李林甫告病的缘由。只不过;即便李林甫真有可能因为此事而受到牵累;即便他杜士仪真有可能入政事堂拜相;他也没那个兴致。只要当今天子依旧是李隆基;他就不愿意留在京师;宰相看似风光无限;但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万一被罢相;可就别想会有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待遇了幸好;他在李隆基面前巧妙地再次表述了自己的心志;否则挑年轻军官回朔方于什么?
“先放着吧;然后给我高挂免战牌。连续赶了这么多天路;我实在是吃不消了;先睡一觉养精蓄锐再论其他。少伯就辛苦你了;替我写几份帖子各处送一送;然后你也不妨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高适如今为河东节度掌书记;但王昌龄在长安还有众多友人;于是他立刻摇头道:“我只要有酒;立时精神百倍;代大帅送过帖子之后;我想去会会旧友;今夜兴许就要不归了;还请大帅给个假。”
“那你去吧”杜士仪自己并不好杯中之物;对王昌龄这酒鬼也唯有笑骂一句;“千万别喝得太多;醉死了回来”
这一夜;杜士仪因为疲惫欲死睡得深沉;王昌龄也找到几个好友叙旧痛饮;但晚上这彻夜大醉的一场;却是在李白赁居的小院。他和李白此前乃是神交;各自的诗赋又有些相通之处;兼且都好酒;故而王昌龄找到地头就径直去了。三杯酒后打开话匣子;得知王之涣因为妻子的病挂冠而去;孟浩然也辞归故里隐居;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太白既是觉得留在京师无以一展抱负;何妨去边镇?不说大帅必定扫席以待;就是河陇河东幽州;也必定欢迎你这名士”
“我终究不甘心。”李白喝酒比王昌龄更凶猛;他再次痛喝了一气之后;这才眼神迷离地说道;“我有辅国之志;治政之心;若在边镇杀伐之地;我比不上运筹帷幄的谋士;决胜千里的勇将;不过是一幕佐而已。好不容易制科及第;能够见到陛下;我只希望陛下不但能嘉赏我的文采;而且能够首肯我的抱负。如果就这么抽身一走;所有雄心壮志皆成泡影。君礼虽为我知己;少伯你亦是容人雅量;可朔方文武之间;又有多少人能容我”
王昌龄顿时为之哑然;而李白痛饮三杯之后;方才醉眼迷离地说道:“有时候想想;还不如不求功名;仗剑天下;行快意之事;也好过在两京一再蹉跎
他突然用竹箸击杯;高声唱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四句唱罢;李白竟振衣起身;从壁上取下宝剑;拔出之后;便在那狭小的陋室之中带着醉意起舞;剑刃反射着烛火;在室内带起条条光影。而王昌龄看着那个白衣翩翩的身影;崇慕之色一闪而过;随即便惋惜地叹了一声。
如今朝中主政者;乃是李林甫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牛仙客虽为循吏;却同样寡学术;李白何年能有出头之日?

第八百八十五章 天伦之乐
杜希望、崔希逸、王忠嗣;这三人从任所到长安的距离仿佛;因而差不多是同一天抵达;只是时辰略有差别;最后在政事堂竟是彼此都遇上了。杜希望崔希逸和拜相之前的牛仙客资历差不多;甚至说;在京官的资历上还要更深一些;王忠嗣虽最为年轻;一次次战功却是实打实的;故而也并不弱声势。当发现李林甫不在;只有牛仙客独掌政事堂的时候;三人都大感意外。
王忠嗣曾经当过牛仙客的部下;崔希逸也曾经在接任之后盛赞牛仙客治政之才;所以两人对牛仙客自是态度都颇为谦恭友善。而杜希望却是个直来直去的爆炭脾气;竟是直截了当地问道:“李相国缘何不在?”
早来一步的崔希逸替牛仙客回答了一句李相国告病;杜希望便嗤之以鼻地冷笑道:“我还以为他是寒暑不侵的铁人;原来竟也会生病。不是因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才告病不出的吧?牛相国;我等既然奉诏回来述职;还请行个方便尽快呈报陛下;如今吐蕃新遭败绩;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说到吐蕃;崔希逸登时面色一变。那一场仗根本就不是他想打的;而是宫里派去河西的内侍赵惠琮逼着他出的兵。尽管大获全胜;可河陇长达多年的太平安乐却就此告终结。而且;他还曾经和吐蕃大将约好罢战;一边放牧;一边耕种;两国百姓各得其乐;如今他却成了背信弃义的人。一向以谦谦君子自居的他;始终把这件事当成梗在心里的一根刺。可在这种场合;他只能强笑附和了杜希望的话。
若不能尽快回去;倘若凉州有事;他难辞其咎
王忠嗣在代州虽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但他也不乐意在长安多呆;自然也同样如此请求了牛仙客。等到三人出了政事堂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三人虽同掌节度之事;可彼此之间都说不上什么私交。尤其是杜希望和崔希逸虽一个陇右一个河西;竟是没打过多少交道。相反;杜希望反而对王忠嗣颇为热络;言辞间对王忠嗣调任河东颇为惋惜;一再说起陇右军务战局;让崔希逸好生无趣。
眼看众人快要到大明宫丹凤门的时候;突然有小宦官匆匆追来;行过礼后看了一眼三人;目光落在最年轻的王忠嗣身上。
“陛下召见王将军。”
见王忠嗣告罪一声;便跟着来的那小宦官走了;崔希逸不禁轻叹道:“到底是天子义儿。”
“天子义儿又怎么了?王忠嗣自从初阵以来;一次次战功都是实打实的。”杜希望却没好气地应了一句;见崔希逸有些脸色不自然;他本就与其不怎么对付;当即哂然笑道;“若非王忠嗣调任河东为节度副使;我本想奏他为陇右节度副使;留在鄯州镇守。不过他年纪虽不大;独当一面却绰绰有余。朔方杜君礼别的不说;知人善任;肯为人担待却是一等一的;这一点我佩服他”
见杜希望撂下这话便扬长而去;崔希逸被噎得胸口发闷。他知道杜希望是瞧不起自己和吐蕃大将私自约定罢兵;而后却又违约率兵攻打;可这种事他是辩无可辩;而且还受了朝廷褒奖。想到这个平生洗不掉的污点;他忍不住再次叹了一口气。
战端一开;河陇之地也不知道要死多少将卒百姓
此次回长安;物是人非;放眼满朝文武;杜士仪认识的纵然不少;可需要上门拜望的却没有几位了。裴宽出为河南尹;裴璀已经去世;裴耀卿身为尚书右丞相;大多数时候都不见客;这三裴之外;他熟悉的其他长者也是去世的去世;闭门不出的闭门不出。
故而他在去见过岳父王元宝之后;便是和几个老友碰头喝了一顿酒。可李白正郁郁不得志;王维也因为赏识他的张九龄罢相贬黜而越发信佛;杜甫授了个小小的县尉已经不在京城;王缙倒是仕途亨通;可却张口闭口少见实诚话。故而杜士仪只觉得偌大的长安城颇无可亲近之辈;这一日趁早回了一趟樊川杜曲后;他回到家中便收到了一张帖子;落款是玉真和一个元字;显然是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而在这两者之后;却还绘着一方玉环。
那小小的翠绿玉环上还结着一根红色的丝绦;画得惟妙惟肖;以至于他竟是失神了片刻。可是;既然知道玉奴不在寿王宅;而是和玉真公主固安公主在一起;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他早先听说玉真公主被天子请到宫中去住了一段时间;玉真观中空无一人;就连他的亲生女儿杜仙蕙都给带去了宫中;现如今帖子上说人已经回来;他自是不假思索赶了过去。
尽管他如今身为朔方节度;已经不是再能和那边大大方方交接的时候;可杜仙蕙前时回来;却是以体弱多病;因此度为女冠来请求庇佑;故而他这个当父亲的急急忙忙走上这一趟;也就没那么多给人挑刺的地方了。
当他在辅兴坊玉真观前下马时;陡然瞧见对面那座金仙观时;不禁想起了仙逝已久的金仙公主。压下这陡然升起的感伤;他便使人到玉真观前通报了一声。不消一会儿;他就只见霍清牵着一个女童的手迎了出来;可不是杜仙蕙?当看到他时;杜仙蕙一下子松开了霍清的手;欢喜万分地冲了上来;口中大声叫道:“阿爷;阿爷”
杜士仪连忙迎上前去;弯下腰一把抱起了女儿;用胡子蹭了蹭她娇嫩的脸颊;这才笑道:“蕙娘;在长安呆的可还习惯?”
“挺好的;就是想阿爷;阿娘;还有阿兄阿弟。”杜仙蕙被父亲这常有的动作逗得咯吱咯吱笑了几声;但随即就露出了可怜巴巴的表情;“姑姑和师尊都很好;师姊也对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想你们。阿爷;真的不带我回去吗?
杜士仪自己也觉得心里酸涩。可是;摩挲着女儿那光洁细滑的额头;他只能轻声说道:“蕙娘乖;灵州苦寒;风沙又大;你在那儿老是生病;自己难受;爷娘看着就更加难受了。在长安既有外祖父和舅舅;又有姑姑和师尊疼你;日后你阿娘和广元幼麟;都会回来看你的。”
“真的?”
杜仙蕙问了一句得到父亲点头肯定后;却还是不放心;伸出小手指;硬是要杜士仪拉钩之后;这才露出了欢欢喜喜的表情;却仍然软磨硬泡让杜士仪抱着她进去。霍清见杜士仪露出这般慈父的模样;也不禁笑容满面。等到了九曲桥前;她听到里头那琵琶声;不禁为之止步;回头一看;却只见抱着杜仙蕙的杜士仪也已经停了下来;正若有所思地听着那一曲越发纯熟如意;抑或者说;杀伐之音已经炉火纯青的楚汉。
那一曲楚汉;是杜士仪教给玉奴最后也是最擅长的曲子;他现在听来;里头的人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阿爷;师姊这曲子好吓人。”杜仙蕙却不安地缩了缩身子;把人往杜士仪怀里钻了钻。“师姊一弹这首曲子;人就似乎变了似的;和平时不一样。”
“没事;你师姊应该是借曲抒怀。”
等到这一首曲子完全结束;杜士仪方才抱着杜仙蕙径直入内。小楼之中;依旧如当年那般纤尘不染;他脱了鞋子入内;就只见玉奴不敢置信地瞪着自己;最后还揉了揉眼睛。这时候;落在他身后的霍清便笑着说道:“想着给王妃一个惊喜;我刚刚听闻通报后;没说杜大帅回来的事。”
“师傅”玉奴惊喜地叫出了这么两个字;随即起身快步上来;到近前时见杜士仪放下杜仙蕙;却是伸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她不禁想起杜士仪当年也如此抱过自己;一时俏脸微红;随即才仰头问道;“师傅此次回来;能呆多久
“我也想多待一阵子;可看来是只能几天。听说明日张守畦回来;大约陛下就应该召见我等谈及正事了;顶多再过一天就得走。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全都是要镇;走开太久万一出事就麻烦大了。”杜士仪说到这里;见玉奴有些失望;他便笑着说道;“那帖子上的一方玉环画得实在是精巧;什么时候你多才多艺到连绘画都这么擅长了?”
“闲着没事随便学学;能画两笔而已。”
玉奴这才想起杜士仪还没见过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连忙让路。见他们彼此相见;固安公主还笑吟吟地打趣;她不禁觉得自己以病了为由到这里休养;真的是再好没有的选择。尽管寿王宅中她也可以自由自在;没人敢不尊重武惠妃亲自择选;又有玉真公主为师尊的她;可终究不如在这住过多年的玉真观适意;更何况这次局势纷乱繁杂。尤其是当玉真公主招手叫了她过去;一手揽着她;一手揽着杜仙蕙时;她不禁觉得一颗心安定极了。
“宫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无心去管;也无能为力;你也千万别掺和;在朔方好好当你的节度使;远比在长安和人斗心眼强。”
玉真公主如此起了个头;固安公主便接着说道:“张子寿那样铁骨铮铮的人;听闻在被贬荆州长史的路上还因周子谅之事上书与其撇清;显见是捉襟见肘。阿弟;我可听说你一回来陛下就召见了你;你可没有犯老脾气吧?”
“我在陛下面前;替被废了的那三位庶人说了句公道话;只希望能被人听得进去。”

第八百八十六章 第一名将
无论玉真公主还是固安公主;对于杜士仪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这句话;全都为之咂舌。自从天子二话不说便下令将太子鄂王光王废为庶人;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没有一个敢出言劝谏;哪怕李林甫都突然告病了;可还是没有人敢贸贸然挑头。在她们的注视下;杜士仪知道她们会错了意;连忙摇了摇头。
“我已经不是愣头青了;总不至于硬上。”
杜士仪冲着玉奴微微颔首;见她先是一愣;随即立刻醒悟过来;上前拉着杜仙蕙悄声言语了几句;就把小丫头带了出去;而霍清张耀亦是出门看守;他就把高力士告知自己的那些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作为幕后的推手之一;固安公主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只是在肚子里鄙夷冷笑了一声;而玉真公主就不一样了。尽管不止一次知道兄长就是这样冷酷无情的人;可真正听到实情;她仍是不免死死咬住了嘴唇。
当年阿姊的终生幸福;就毁在她对阿兄的多一句嘴上。王维之所以远贬济州;是因为阿兄对岐王的猜忌。即便是如今人人皆以为女**国的太平公主;在父亲睿宗登基上亦是付出良多;阿兄将其铲除的那一场唐隆政变;又何尝不是满怀私心?如果不是睿宗还有几个忠心的臣子在身侧;兴许就一同殒命在那一场政变中了。她早就已经知道;如果不是绝情冷性的人;不可能笑到最后坐在宝座上;那还在期待什么;失望什么?
玉真公主闭上眼睛叹了一口气;继而站起身来;勉强笑了笑道:“我出去散散心;顺便和太真蕙娘说说话。元娘你替我陪一会君礼。”
眼见得玉真公主出门而去;固安公主这才露出了凝重的表情:“这是高力士告诉你的?为何只有李瑛李瑶李琚三人当时的行踪?”
“你认为;那一位到现在对武惠妃还没个说法;高力士这个最忠心耿耿的人;会说出关于武惠妃的半个不字?我只想说;那三位皇子已经够谨慎了;事情也已经做得够面面俱到了;可即便如此;还要被咱们这位陛下当成眼中钉肉中刺难不成真的是因为从前的事情太刻骨铭心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时时刻刻提防着每一个人?”说到这里;杜士仪微微一顿;这才声音低沉地说道;“有时候;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宁王。”
身为睿宗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储君第一候选者;竟然甘心情愿放弃;而且每一次站队抉择都毫无失误;自始至终小心谨慎屹立不倒直到今日。不得不说;宁王才是最能隐忍最能放下的人
杜士仪都已经直接用他这个词来指代天子了;固安公主心中了然;此次宫中这一场闹剧;让杜士仪对李隆基的最后一点敬畏之心荡然无存。而她听杜士仪详细解说了在御前陈词的那些话;沉吟片刻后便开口子问道:“你觉得;李瑛兄弟三个保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光王撞柱惨烈;生死不明;至于太子鄂王;我虽是说了;希望他学中宗高宗;而不是学武后韦后;但是;你应该知道;他最擅长的;就是先饶你一命;而后等你出京不在眼皮子底下的时候;就派人追上来赐死。这样的事情早已有王守一和王毛仲的前车之鉴在。也许他觉得;横竖李瑛兄弟三人已经心存怨愤;就索性让他们死了;也省得夜长梦多。”杜士仪说到这里;以手扶额长叹一声;可紧跟着他就听到了一句让他瞠目结舌的话。
“阿弟;我忘了告诉你;兴庆宫中当年赵丽妃还是楚王孺人时住过的院子;闹了几次鬼;所以你的话也许陛下会听的。”
闹……鬼
在这个祭祀还常常被视之为国之大事;天灾都会被当做是上天以及山河示警的年代;鬼神之说自然是深入人心的。倒吸一口凉气的杜士仪看着固安公主;声音不知不觉有些沙哑:“所有蛛丝马迹都收拾于净了?”
“你放心。”固安公主自信地吐出这三个字;见杜士仪长舒一口气;继而恍然大悟;她便笑道;“既然有人绝情绝义;那么赵丽妃满腔怨愤无处发泄;当然就只有显灵了。宫中是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即便高力士等人必定会尽快禁绝;可要让人听到还是很容易的。倘若不是如此;他怎会一直拖延到现在还未处置那三位庶人?至于武惠妃;心中有鬼就更不必说了;想必金花斋中早就传起了闹鬼之事。”
事到如今;无论这件事究竟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