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609章

盛唐风月-第609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埃么掊W去给幼麟当个副手吧。我已经吩咐了杜随,在前锋营中择选五百精锐交给他们,作为教官以及根基,把这一支曾经跟着杜家人和崔家人保卫过长安,又有军中精锐底子的飞龙骑捏在手中,才是真正立足长安的本钱!”
此话一出,崔五娘和崔九娘同时为之大喜。崔錡现如今不过是当个六品祠部员外郎,虽是清流,但实在是学不到太多的东西,在这样的年头外放刺史历练,则更是对子嗣并不兴旺的崔家有利无害。等到姊妹俩答应下来,又一起送杜士仪离开时,崔九娘突然开口开口问道:“杜十九,你虽说撂下话不管东宫的事,可夏卿这次是一定会掺和的,你可有话要转告他?”
“夏卿是夏卿,我是我,我不想对他动辄指手画脚。”说归这么说,杜士仪想想王缙那素来功利的性子,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这样吧,你就对他说,太子和广平王建宁王尚未追封,他既然当年和太子颇有交情,如今大可站在大公无私的立场上,先把谥号这件事解决再说。”
等到杜士仪回到宣阳坊私宅,就只见万年县廨已经派了人帮他修复受损的院墙以及大门,万年令崔朋竟是亲自等候在那里。杜士仪当然不会当着人的面,对自己的侄儿兼女婿说什么重话,当即邀了人到家里说话。一进杜宅书斋,崔朋说到当时禁军围宅时的情景,火气就不禁大了起来:“如果不是幼麟正好在县廨,硬是压着我不许出面,我点齐了差役和属官,也非得拦住他们不可!”
“你是觉得你两个姑姑那时候放马杀人,幼麟却只知道躲在你那万年县廨,所以太软弱了?”
“岳父,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崔朋脸色尴尬,杜士仪便摇摇头道:“你这个主司还得和你五姑姑好好学一学。除了这一次长安保卫战之外,别看你阿爷在外任风风火火,可你们崔家其他人这些年在长安也一向低调,所以这次猛地一硬,展示出战力和决然让人看一看,也就能够打消很多人的小心思。至于杜家,我也好,广元也好,这些年都已经太突出了,幼麟藏拙多年,长安之战稍稍显露出一点,如今软弱一些,反而会让人觉得这就是他的本性,反而易他行事。”
“啊?”崔朋这才意识到还有这样的细微分别,见杜幼麟已经等候在书斋里,他突然生出了一丝愧疚,当即上前长揖行礼道,“阿弟,是我刚刚太想当然了,幸好岳父提醒,我给你赔礼。”
杜幼麟不想姐夫难堪,连忙搀扶起了人,在其耳边低声说道:“我那时候只是得了阿爷嘱咐,否则你以为我忍得住?”
崔朋这才稍稍回复了些自信。事实上,第一次官居主司的他主管的就是天下第一县万年县,那种焦头烂额就别提了。他低声再三提醒杜幼麟今后多多提点自己,却不敢在公务时间在杜士仪的私宅多做停留,很快就匆匆告辞离去。临走前,听到杜士仪说,自己的叔父崔錡会进入飞龙骑当杜幼麟的副手,他登时为之大喜,再三谢过。
身为崔谔之幼子的崔錡不比崔俭玄好勇斗狠,官路一直不甚畅通,现在终于有着落了!
只剩下自家父子两人,杜士仪说话就随意多了。杜广元身为长子,他对其可说是严父,除了请过王忠嗣教导武艺兵法,还把人丢到民家去养过,也把人扔到前方去当过兵,等人刚刚成婚又赶去了西域。可杜幼麟这个幼子儿时却是在他身边度过的,可稍稍长大一些后,就跟着王容一直生长在长安,可即便如此,却几乎没让他操什么心。此次长安围城也是一样,在那样的绝境之下,这个仿佛生长在富贵窝的儿子却迸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今天你跑去万年县廨躲风波,家里其他人呢?”
“我把人集中到了阿娘的寝堂前,关上了每一道门户,还在院子里洒满了豆子,总能阻上一阻。反正杜随阿兄是一定会及时赶到的,所以大家都不慌张,更何况大家知道来的禁军人不多,杜家家丁家将也有上百人,真正要打起来也能撑上一段时间。至于薛嵩和李怀玉,我把他们扮成随从带去了姐夫那儿。”
“很好。”杜士仪冲着幼子笑了笑,示意其坐下说话,然后方才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今天一早,河北送来军报,前方打了个败仗。”
“什么?”才刚坐下的杜幼麟险些没跳起来,见父亲面色镇定,他方才讪讪又坐定了,“叛军已经走投无路,怎么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安禄山麾下那些人,绝非浪得虚名之辈。我这次只是占了一个以有心算无心的优势,并不是说,我就真的高明了一大截。更何况,军心会因为很多东西而浮动,比如叛军放出的谣言,也比如我方自己的重重顾虑。总而言之,我马上就要赶回去,而且,我还会把你杜随阿兄和前锋营一块带走。我会让他分五百人给你,你用这些人作为飞龙骑的底子和教官,如何在宫中,在这长安城站稳脚跟,其余的就都要靠你自己了。”
杜士仪说着伸出了手,见杜幼麟连忙伸手过来,他却并没有去握住儿子的手,而是笑着在他的手上重重一拍:“放手去做,不要怕砸锅!朝堂上是争东宫还是争皇位,你都不用管,只管给我捏着飞龙骑!有事找你两位姑姑,不是大事,不用报我!”
这种立储的事情,他不掺和反而省力。事到如今,大唐宗室还有什么出色的人才,不妨全都拉出来溜溜!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李隆基的噩梦
李隆基仿佛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噩梦。
在梦中;他被亲生儿子用手弩指着;痛诉了对他的鄙视和痛恨;然后便是当胸一箭。相同的梦境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他想要呼救;想要反抗;可身体却一动都不能动;每次都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一箭飞来。渐渐的;噩梦之后又多了一些后续;出场人物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可他唯一看清楚的;是永王李和襄城王李亿父子俩那两张满是鲜血的狰狞脸孔;是那怨毒到了极点的诅咒;那些声音在耳边不停地萦绕;他始终无法解脱。
“啊”
当憋了不知道多久的他终于叫出这么一声;随即一下子睁开眼睛时;李隆基就发现头顶是精美的幔帐;而不是那些狰狞的脸;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让人宁心静气的熏香;而不是此前一直阴魂不散的血腥气。意识到此前只不过是在做梦;自己还是至高无上的天子;他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可只是微微一挪动;肩膀上传来的钻心剧痛一下子让他惨呼出声。随着这声音;幔帐一下子被人拉开;现身的却是两张他极其陌生的面孔。
“陛下醒了;快传御医”
“不止是御医;快去政事堂知会裴相国;去御史台告知高大将军、陈大将军还有王中丞以及各位尚书侍郎”
这乱糟糟的声音让李隆基脑子一团乱;唯一能够分辨清楚的就是这些人中唯独没有杜士仪。难不成;是杜士仪已经死了?因为现实和梦境的交错;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之前发生了什么;可内心冒出的这个念头一下子放大。他竭力平静了一下情绪;叫了一声来人;可两个刚刚过来的宦官已然大呼小叫跑了出去;竟全都丢下了他这个尊贵的大唐天子。这下子;他只觉又惊又怒;可眼下他根本没有力气去追究这些胆大包天的下人。
又是足足好一会儿;他才看到两个慌慌张张的御医出现在了眼帘中。还不等他开口;其中一人便立刻捋起袖子;亲自端着碗往他的嘴里灌下了一碗简直如同苦胆水似的药汁;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忙着替他解开衣衫;一层一层去除包裹伤口的白棉布;紧跟着用烈酒擦拭伤口;清创换药。这又是苦又是痛的经历;几乎再次把他折腾得昏死过去。
好容易熬过这一波;李隆基方才声音沙哑地问道:“这是哪?现在都有谁在?”
“陛下;这是大明宫清凉殿;既清幽;也适合养伤。”
一听到清凉殿三个字;李隆基险些没气得七窍生烟。他的祖母则天皇后武氏当年在长安时;这里曾经是她非常喜欢的地方;据说李旦等几个儿女都降生在此。可对于极其忌惮并痛恨祖母的李隆基来说;大明宫中他最讨厌的就是这里。否则;他也不会在安禄山谋反叛乱之前;改变武后生前的遗命;将其钦定的则天大圣皇后谥号改成则天顺圣皇后。这一次;他没能控制住心头怒火;一字一句地质问道:“是谁把朕挪到了这里?”
两个御医全都能够察觉到天子的怨怒;可外间的变化李隆基不知道;他们却很清楚。两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其中一个年长的便低声说道:“永王勾结陛下身边的内侍;不但谋刺陛下和杜相国;而且还矫诏调动禁军。所以;陛下之前重伤昏迷;不能视事见人;杜相国和裴相国以及诸位尚书侍郎商定之后;就把陛下挪到了大明宫清凉殿。如今外头正在商议监国之人。御史中丞王缙等不少大臣推举已故太子之次子南阳王监国。”
此话一出;李隆基只觉整个人如遭雷击;喉头一阵腥甜;竟是一口血喷了出来。浑浑噩噩的他没有理会慌忙上来又是顺气;又是搀扶他的御医;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一仗他输得太惨了永王李那一箭不但让他**上遭受重创;而且那些指责捅破了他暗害杜士仪的窗户纸;让他本就脆弱的精神几乎崩溃;如今再面对这样一个最坏的消息;他哪里还支撑得住?
太子李亨的次子南阳王?那是谁?他甚至根本记不得这样一个孙子究竟长什么样
撑着最后一口气;李隆基咬牙切齿地问道:“那右相杜君礼呢?他怎么说?”
“回禀陛下;河北那边军情不稳;原本准备拿下邺县和滏阳;让安阳变成孤城;谁知邺郡滏阳安守忠大军伏击;河东节度使程千里中伏兵败;而陛下那时候又没有苏醒;所以裴相国等诸位商量过之后;决定以杜相国为招讨元帅;权领朔方、河东、安北诸军;前往河北主持战局。今天一大早;杜相国将国事悉数托付给裴相国等诸位;调了安北前锋营随行;已经赶去河北了”
听到杜士仪竟然不在长安了;而且还正式多了个元帅的名号;李隆基只觉得心头那股气再也顺不过来;竟是再次昏了过去。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杜士仪居然抽身而退;又到前方带兵去了;这无疑再次狠狠给了他一巴掌。他费尽心机利用重病不起把杜士仪召唤回来;可到头来却不但把自己赔进去了;还闹出了一桩牵连无数的大案;又让群臣拱出了一个南阳王
南阳王李是谁?
并不仅仅是一个李隆基发出这样的疑问;就连长安城的很多官民百姓;也一样有这样的疑问。尽管那是李亨剩下诸子中最年长的一个;可当初李亨被囚;广平王和建宁王四处奔走;却没见这位南阳王出面为君父喊冤;在很多人看来;这么个皇孙甚至还不如出身杨家的广平王妃崔氏有血性。更有人认为;天子还有众多皇子;不应该在皇孙之中择选东宫;如颖王这样素有才名的皇子;方才是东宫最好的人选。
颖王自己倒不曾跳出来和侄儿争;可之前得到天子驾幸的盛王李琦和丰王李珙却哪里甘心让只是东宫一介宫人之子的李坐在头顶上。出不了十六王宅的他们便一日一疏往上送;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中议论纷纷;一片鸡飞狗跳;而御史台中勘问犯人的那批人更是让无数人为之焦头烂额。
留下一个乱糟糟的长安;杜士仪此时此刻却已经再度出了潼关。和来时身边只有百多人相比;此次他回程时;除了阿兹勒的六百余前锋营随行;还多了一批自请随扈的关中豪侠儿;约摸两百余。若不是长安城中马匹不够;他又不可能再去天子诸厩中调用马匹;只怕主动跟从的人还要更多。这些人正是听闻那些沸沸扬扬的传言;得知他不留下掺和立储那一档子事;而是赶回河北主持战局;心中感动;故而从京畿道各地汇集而来的。
他身边的实力既然充分;也就不担心其中被人有意掺杂进了沙子。他从阿兹勒那里调来了十名精锐老兵;放下去编练这些投效的勇士;而自己但凡饮食起居;则全都是和麾下兵员一起。河洛因为安禄山之乱;崤山南北道上那些曾经繁华的驿馆遭遇重创;至今还只是刚刚恢复了信使功能;接待往来官员却是力有未逮。所以;他只是黎明出发;沿途路过州县补充口粮;或于脆露宿;或借民宿休息一夜;如此周而复始;只用了数日功夫便抵达了卫州汲郡。
汲县北临河东;南至河洛都只有一日路程;在此前一度是河东、朔方以及安北三路兵马屯驻之地。然而如今;大军已经打下了邺郡汤阴县;主力也就随之前移;留守汲县的只有两千余人;确保粮道以及后方安全。然而;当抵达这里时;打前站的阿兹勒便发现;城门盘查的守卒不是垂头丧气就是无精打采;甚至连城头巡视的兵卒也显得蔫蔫的。甚至他这一行十数人快要到城门时;这里的反应仍然迟钝得很。
“带我去见驻守邺郡的主将”
见阿兹勒勒马一停;便高声喝出了这么一句话;方才有人如梦初醒一般迎上前来。待要查看阿兹勒的身份勘合时;却突然看清楚了那安北前锋营的旗号。一时间;他猛地嚷嚷了一声;城下顿时高声喧哗了起来;城下的人亦是一片骚动。须臾;阿兹勒这十几骑人顿时被人紧紧围在了当中。
面对这样出人意料的一幕;阿兹勒顿时眉头皱成了一个大疙瘩;手不知不觉地按在了腰边刀柄上;可紧跟着听清楚这些人七嘴八舌问出来的话;他方才为之释然;可心里却极其不是滋味。
“你们安北前锋营不是留守长安吗?”
“是不是那昏君真的害死了杜大帅”
“你们怎么连杜大帅都护不住;这安北前锋营铁钎的名声难不成是白给的不成
遭到这样的群起而攻;阿兹勒没有吭声;他的部下却不由得火冒三丈。一个脾气最暴烈的老卒便恼火地凌空虚挥马鞭赶人;口中大骂道:“大帅就在后军之中;马上就要到汲县了;尔等什么居心;竟敢诅咒大帅”
听到杜士仪就要到汲县了;刚刚还群情激愤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面面相觑了一阵子;有人忍不住问道:“此话当真?杜大帅真的要到了?”
“自然当真我乃安北前锋营主将杜随;义父马上就到”
这一次;众人终于信了。随着城下的人高声叫嚷着这个好消息;城头上顿时发出了一阵欢呼。紧跟着;阿兹勒等人竟是如同凯旋之师一般被人簇拥进了城。尽管领受了这样极高的待遇;可阿兹勒却只觉得心中沉甸甸的。
新乡守军前后态度犹如天壤之别;难道前方的情形真的糟糕得无以复加?究竟怎么回事;难道是叛军散布的流言?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见杜则喜,人心向背
当杜士仪后队近千兵马进了汲县时;他方才从阿兹勒口中得知了前方的战况。送到长安的战报相当简略;可实际上的严峻程度却是严重好几倍
两个月之前;张兴率仆固同罗二部联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奇袭先下妫州;驻兵居庸关;直接使得幽州震动。被安禄山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的贾循原本就不甘从逆;待到得知颜杲卿诱杀李钦凑;夺下井陉关;号召河北各州郡反正;而且还有一支安北偏师进入河北道;他就更打定了反正的主意;接到颜杲卿派人送的密信之后就开始筹划投降。然而;贾循虽说在平卢和范阳任官多年;可安禄山一直防着他这个资历极深的宿将;所以他虽任节度使;却是掣肘重重;暗地里盯着他的眼睛很多。
在觉察到他的这一心意之后;别将牛润客随即先下手为强;软禁了贾循;幽州亦是震动。打探到这一情报的张兴本待趁此进兵;熟料檀州密云郡守军倾巢而出;使他不得兼顾。而此前史思明和蔡希德先后因为安禄山的命令;率军回援河北;两路大军总计五万余人。得知幽州有变;史思明竟是丢下所有大军给蔡希德;自己轻车简从;只带精锐千余人抄小路赶回幽州主持大局。于是;张兴竟兵阻居庸关动弹不得。因蔡希德兵锋直指常山郡;发出了屠城令;河北各州震怖;仆固砀率领的另一支安北偏师遂打消了此前一奇一正直取幽州的打算;于脆退守常山。
平卢侯希逸虽是举起义旗;但蓟州渔阳郡还驻扎有安禄山嫡系重兵;两相对峙;同样是彼此僵持不下。
而安庆绪和阿史那承庆、严庄以及李归仁、安守忠等;率领从河洛仓皇退却的大军;则是在相州邺郡筑起了又一道防线。按照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程千里商议的决定;大军本待直取安庆绪占据的邺郡安阳城;然而;在几次击败出击的叛军之后;叛军便龟缩不出;而因为杜士仪被召回长安迟迟未归;严庄和阿史那承庆定计;趁着交战之际;派人在邺郡四处大肆宣扬天子疑忌功臣;已经将杜士仪害死于长安的消息;一时唐军之中军心动摇。
在夺取邺县的大战中;程千里轻敌冒进;竟是中了伏兵;若非郭子仪仆固怀恩援救及时;程千里自己都险些丧命。而因为这一场败北;叛军乘胜追击;原本拿下的邺郡汤阴县都险些丢了。而且各种流言越发严重;新乡守军方才如此士气低落。
杜士仪在离开长安之前;已经尽可能往严重的方向估计河北战局;此刻得知情势竟然比自己想象得更加严峻;他没有答应新乡守将的竭力挽留;当下决定留下那些尚未真正成军的关中游侠儿在此继续编练;同时下了禁口令;不许提长安之事;随即带着阿兹勒及剩下的前锋营将士连夜北上。
一夜赶路;当他这一行数百人抵达汤阴县城下时;却还是满天星斗;第一缕晨曦尚未从东边升起;城头上点着的无数火炬异常醒目。
这里的守军却比汲县那边警醒得多。一发现这支来自南面的兵马;城头便立时有人前往城中报信;同时又有人在城墙上来回奔走;但只见刀枪无数;竟没有因为人是从南方来而放松警惕。当借助天边终于出现的晨曦;以及城头火把的光芒;看清楚其中那一面高高飘扬;绣着杜字的巨幅大旗;城头上顿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随之就放下了好几个吊篮。这吊篮却并非为了放人上城墙;而是就这么从城头放下来好几个人。
几个人疾步赶到这支兵马面前之后;见这里亦是倏忽间亮起了无数火把;那些旗帜中间赫然还有一面是安北前锋营杜;其中一个老卒立刻高声问道:“敢问真的是杜大帅到了吗?我乃仆固将军麾下队正聂合;求见杜大帅”
听到是仆固怀恩麾下;正在前军的阿兹勒便跳下马来。虽说此前都在安北牙帐城;可他也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当即举起火把仔细审视了一下这老卒;倒是觉得面善;只对方不报名;他还真的叫不出名字来。然而;他自己当初却是极其有名的;那老卒一眼就认出了他来;当即又惊又喜地问道:“真的是前锋营杜将军?你不是留在了长安吗?”
“长安有小郎君统带飞龙骑;我这些人留在那里就废了;因此大帅便调了我来。”
阿兹勒也不多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