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288章

锦衣为王-第288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阁老,”两人大人物却没有什么交谈天下事的紧张,一左一右,在庄中的一处荷池边上漫步而行,此时正是荷花开的正好的时节,放眼看过去,几百亩的水面上全是荷花争艳,再看水中,一群群的游鱼在荷叶底下穿梭游过,而庄园之中,到处是绿柳成荫,景点朴实而不失精致,算是山林真趣和园林艺术的漂亮结合。
  从红尘九陌中的京城到得这里,李贤觉得秋老虎的威风被一扫而空,满身都是凉爽舒适的感觉。
  而此时四顾无人,他的从人和张佳木的护卫部下都没有跟过来,唯有荷塘偶传蛙鸣。在这个时候,他也是觉得是可以实话实说的时候了
  “太保……”李贤斟酌着道:“此次奏议,确实是切中时弊,学生等,也是觉得如果太保所说,将陈弊一扫而空,涮新政治,则学生能也自能名垂青史。”
  李贤缓缓道来,说的心思也是平时不会出口的话,虽然并不完全是心底最深的话,但大人物交心到这种地步,也就很难得了。
  他这般说,张佳木便只是含笑而听,暂且没有说什么。
  “但是,”果然也不出他所料,李贤话锋一转,凛然道:“但若是太保借着这几件事,揽权结党,试问,十数年后,竟是谁家天下?”
  这是极为诛心的话,换了两年前张佳木刚为锦衣卫使的时候,怕是要吓的跳起来,就算是现在,听着也甚是刺耳刺心。
  他皱了皱眉,向着李贤道:“阁老,何出此言?”
  “太保也不必把天下人都看小了。”李贤格格一笑,沉声道:“百官俸禄一改,太保尽得众心,这是一。涮新吏治,太保借锦衣卫监察到地方,则不仅是京中,地方百官也将被太保约束,此其二。第三,改京营制度,就算是范广为主将,太保岂能不保选私人?十年之后,京营中尽是太保旧部为总兵官,就算是提督为范广或是他人,又岂能制的住太保在京营中的权势?石亨旧事,恐又将重现矣。”
  李贤侃侃而谈,直视张佳木,用逼问的口吻向着张佳木道:“如此这般,太保将伊于胡底?”
  他没有说到最紧要的地方,张佳木倒是心中一松。
  当下只笑了一笑,向着李贤极为恳切的道:“阁老,皇上待我如何,我又岂能多说?京营总兵官的事,我已经奏明皇上,我之私人,原本有几个要用的,如李瞎子,程森等,这一次,是一个也不用了”
  “哦?”这一来,李贤倒颇为震动了,京营不出意外,将恢复十团营制度,或是与之相差不多的新制,而且,太监势力被张佳木压下去不小,就算有监军,恐怕也不能和曹吉祥那样的大宦官相比,所以,营将之设就变的极为重要。一营总兵官手握重兵,执掌兵权,张佳木尽管全部放弃,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到是真的说明他没有什么私欲在心了。
  “人生不过几十年,贵在适意。”张佳木洒脱一笑,向着李贤又道:“皇上待我不薄,我不过愿多做几件事,为大明社稷,为皇上身后之名,勉尽薄力罢了。如果疑我有异志,不如当个富家翁也罢了。就现在这样,还有人敢来为难我不成
  第634章 说狱
  张佳木话说至此,李贤还有什么好说的?
  犹其听说京营新总兵官,张佳木并不打算安插一个部下,犹为让李贤心感。
  既然对方投桃,那不妨报李。
  “太保,既然如此,再立团营一事,学生当然会全力相助。”
  张佳木大喜,深深一揖,笑道:“如此一来,国事可为矣。”
  到了这种时候,他说的却仍然是国事,李贤心中也甚是感动,不由得道:“怪不得皇上如此信重太保,太保果然一心为国,真真是叫学生敬服。”
  如果光是言辞,以李贤的见识和城府当然不能被随意打动,但张佳木对佃户的仁厚,特别是每个村庄免费的学校更给李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缇骑的教导队,还有锦衣卫兴办的其它学校,更是叫李贤相信张佳木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言语的力量是薄弱的,尽管张佳木眼神真挚,语气恳切,但没有京营让权和一路上让李贤留下的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就算是说的天花乱坠,亦是无用。
  “对了,阁老来的路上,听说到缇骑的教导队里去过一次?”
  “是的,是的。”
  提起这个,李贤大加赞赏,连声道:“太保练的好兵,办的好,练的好。学生回城之后,当面奏圣上,给教官们嘉奖。”
  “岂敢,岂敢。”张佳木拱手笑道:“这不过是他们应做的份内事,当不起阁老如此的夸赞。”
  “份内事?嘿”李贤摇头冷笑:“学生不知兵,以往也曾经校阅过京营,现在看来,竟是被人当傻子一般骗了。只在缇骑那边,才见识到什么是练兵,什么又是精兵。如果人人都如太保说的,把自己份内事做好,那天下何愁不安”
  其实缇骑能练成这般的水平,经验和条例占很大的比重,然后就是军人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再加上丰厚优裕的饷俸。
  如此相加,才能这般练兵。
  京营兵,饷没领齐过,兵器没配给完全过,动辄被当成苦力来使用,皇家和勋贵之家都是如此,武将们当他们是奴才,这样的兵,平时能不造反拉出队来,就算是成功了,再如缇骑那般苦练……只能说,不造反的可能性为零。
  要知道,缇骑那般练法,就算是锦衣卫的内卫也是不如,毕竟缇骑是要出兵放马,是张佳木为大明预备的未来的战略打击机动兵团,现在练的又是未来的武官,这样的训练,一般人哪里能受得住
  当然,他也不打算扭正李贤的这种错觉,而是顺着对方的思路继续道:“阁老既然知道如何练兵,新军制里,打算增一个武校,阁老以为如何?”
  事前功夫铺垫的很好,李贤一听,便是笑道:“太保连总兵官也不管,一个武校又怕什么?学生看,就在城中择一校址吧,这里,毕竟太偏僻了一些。”
  “我的意思就是如此”张佳木闻言大喜,笑道:“城西护国寺一带,颇有几百亩空地,打算在那里建校,阁老以为如何?”
  “此细枝末节,学生虽不是宰相,但也问不到此等小事上来。”
  李贤语出风趣,两人都甚觉开心,当下便是彼此对视一眼,然后便是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如此这般,李贤觉得此次访问所得甚多,算是摸清楚了张佳木的底线在哪里。大约变革会变到哪里。
  现在看来,给百官加俸也好,改良火耗办法也罢,再清吏制,改革军制,都是在现有的政治框架上修修补补,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变法。当年王安石之所以把北宋弄的沸沸扬扬,弄的天下骚然,形成了完全尖锐的对立集团。
  根子并不是在变法上
  而是在王安石的青苗诸法,败坏的就是地方上官绅的利益。比如他的青苗法以低息贷款给农民,结果原本放高利贷的官绅地主向哪里发财去?
  就这一条,就叫天下的士绅大为不满,不论王安石的用意是怎么好,之前的名声又如何响亮,皇帝又如何信任,一旦自己的利益被损,则必然会引发尖锐的对立。同时,又有不少人用这种低息贷款法上下其手,利用政权大发其财,也是形成了一个新法的利益集团。
  新旧之争,其实就是利益之争,说白了,就是天下百姓是羊,百官为狼,现在狼群分两派,大家都争红了眼要吃肉,究竟是谁吃,要争一个高低上下罢了。
  北宋说是亡在金的铁骑手中,倒不如说是亡在神宗朝开始的政治乱象手里,新旧两党彼此相争,国事一塌糊涂,北宋,可以说是亡国亡的最莫名其妙的大国了。
  有此先例在前,所以后世对变法有着更多的忌惮,任何法度在形成了惯性之后,就会让人适应,强行扭转,就会带来极大的问题和麻烦。
  而核心就在于,损害谁,增益谁?
  这一次的变法,只是在技术上进行上微调,没有任何集团受到损害,所以强度还不如张佳木对宦官集团的限制。
  也正因如此,只要张佳木没有借着变法之事更深一步的揽权,文官们已经准备与他合作了。
  毕竟,这一次最大的受益方,恰好就是他们
  ……
  李贤与张佳木这一次会面,除了少数人知道外,大半的官员都蒙在了鼓里。
  京城里风云激荡,仍然为了廷议做着折冲准备。毕竟这一次的变革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不做一番准备,实难安心。
  但勋戚置身事外,皇室更与此无关,他们的命脉在皇赏和庄田,这一次的变革,却仍然是与他们无关,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至于宦官们,则更是事不关已的姿态。毕竟,不管怎么变,他们在短时期内是没有办法恢复正统年间的权势,连景泰年间也是远远不如。有张佳木这个勋戚高层和军方强人在,宦官们也只能忍了。
  真正关注其事的,最主要的还是文官。武官们则显的很有耐心……大家都是知道,文官在前,军制改革在后,只有这样,才能完美收官。
  而事关大政变革的这一次廷议,就是在这般的情形下开始,在京文武六品以上,六部九卿,都督府下武官、勋戚、亲臣,在清晨之时,由长安左右门,鱼贯而入。在而事先,恐怕谁也不知道这一次廷议的结果究竟如何
  ……
  锦衣卫大堂就在长安街以西两里左右,皇城之内,四周是法司林立,全部是高堂大厦的巍峨建筑。
  来往人群,则也全部都是各衙门的官员和吏员,当然,也有他们的随从仪卫。
  时近正午,锦衣卫的诏狱里面也是热闹起来。南北所和新建的监狱都关满了犯事的官员,人数很多,照应他们的狱卒当然也不少。
  此时正是饭点,诏狱虽然黑暗无比,饭却还是要给人吃的。当然,犯官们有的是吃牢饭,有的则是家中送来,锦衣卫现在杜绝贿赂,牢房的质量也过的去,大鱼大肉当然没有,不过,总能管饱,饭菜也算干净,所以除了少数家境富裕的官员之外,多半的人都选择了就吃锦衣卫供给的牢饭。
  饭是由犯人自己打的,这也是诏狱里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犯人们也没有什么抵触心理,到了饭点,就轮班值日,不论大官小官,轮到了就出来打饭分派。
  今天是两个侍郎带队,还有二三十个打下手的助手,到大厨房里用大大的木桶打了糙米饭,还有大桶的菜,再有大桶的汤,几十人两人一组的抬了出来,然后到狱中按房间分发。
  餐具都是自己自有的,不论是南北所还是新修的诏狱,都是一人一间的单间牢房,比起当时普通的监狱来狱,不吝是天堂一般。
  牢房里经常打扫,用水冲洗,所以还算干净,余子俊和王越一前一后带人进来分发牢饭时,里头的人却也早就准备停当,所有人都拿着饭盆和装汤用的缸子,就在栏前等待。
  “唉,时间久了,恐怕我也要把自己当犯人了。”
  虽然已经住了很久,但一看到官员们等着分发牢犯的情形,余子俊还是忍不住心酸不已。
  “何必如此?”王越动作很熟练的给一个等着的官儿打了菜饭和汤,笑道:“动弹一下筋骨,吃点苦头是好处。你看我,来此之前还有肚子,现在可是平平无奇,精神也健旺很多……岂不是因祸得福?”
  “你倒真是如此了。”
  比起普通犯人来,王越的精神世界当然强大的很,从进来之后,就没有什么不适的表现,问案之时,对答也是不卑不亢,从容有度。
  所以不论是犯人还是狱卒,甚至是两个镇抚,有什么事都着落在王越身上。到了此时,倒真的是叫他因祸得福,此着此事威望大增了。
  等菜饭分发完毕,两人带着助手们把自己的一份饭留好,然后再到牢房门口把桶还了回去,交接之时,一个校尉向王越笑道:“老王,恐怕你这份活计做不久了。”
  “怎么?”王越心中一动,脸上却是不露声色,只向着那人笑道:“你小子,不要拿我说笑
  第635章 震动
  “我哪儿敢拿你老说笑”
  狱吏虽是笑说,但也极是认真。王越在诏狱里头搅风搞雨,隐然是犯人头领,也曾经几次进言,听说,太保公很是赏识。
  这么一个朝廷大佬,就算没有这层关系在里头,狱吏们也是不会得罪的。因为对方随时可能一道诏旨就起复,到时候,就算锦衣卫权势熏天,但一个狱吏算哪个牌名上的人物?朝廷大员对付一个狱吏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以往诏狱里就算是关着死囚,狱吏们也是客客气气的,一般不愿往死里得罪。除非是那些死硬没钱的小官儿,那肯定是该怎么折磨便怎么折磨。
  笑着解释了一句后,狱吏又向着王越打了个千,笑着道:“总之恭喜你老”
  “说清楚点”
  王越对这种军中流行的请安方式并不喜欢,嘴唇牵了一牵,算是笑了一下,然后便催促道:“说清楚了,将来我会赏你。”
  “小人俸禄够使了,大人的赏是不敢领的。”
  “好,随你就是”
  诏狱算是锦衣卫管革新比较滞后的地方,旧习气还很多,主要是,专门的人才难得,所以没有办法雷厉风行的改革。
  就算是这样,也是立起了很多新规矩,管理的甚是严格。特别是在王越等人来看,和普通的监狱简直有天壤之别,仅这一层,就已经叫张佳木佩服异常了。
  “今天皇上叫廷议,内阁并六部九卿诸给事中都察院在京六品以上武官郧亲大臣一并参加……”
  狱吏这么一口气说下来,难得的是居然行若无事的样子。但这么一说,王越和余子俊已经是神色大变。
  “议的什么?”
  “快说”
  此时此刻,两人不象在坐牢,反而象是问案审人的坐堂官一般。不过,狱吏也不在乎,他现在所为,原本就是得了吩咐,所以毫不在意,当下只是微微一笑,答道:“当然是议的近来的大事,相信,两位大人的事,也在廷议之中。”
  “有什么确切消息没有?”王越逼问道。
  “有,咱们太保叫都察院的赵大人上书说三事:一,加俸;二,火耗归公;三,吏治。”
  “圣明不过太保”
  王越听完,以他之急智,立时就是明白过来。有此三事,自己和余子俊等人犯的事就不算事了,就因为他们,才有的这三事之说。
  他们到底是和真正的贪官不同,收取的银子,都是不厚不薄,取其适中而已。前一阵子,象马知县那样的贪官被逮了几十人出去,一律五花大绑,反捆了绑上独牛拉的囚车,当时狱中一片愁云惨雾,一下子斩了这么多人,哭喊声惊的整个皇城都能听的到,而狱中当然也是极为害怕,这般杀人法,自然是人人都有朝不保夕之感。
  但王越却对张佳木极有信心,常向人言,张佳木绝不是以杀人立威,并且喜欢滥杀的人。如果是这样,从天顺元年到现在,这几年间的大局就不是这么演变法了。
  现在听闻狱吏的这般说法,王越心中更是笃定:获释之期不远矣
  “好,这真是好消息。”王越搓了搓手,向对方道:“该怎么赏你呢?”
  “不碍事。”那人笑嘻嘻的道:“日子还有的是呢,大人倒不必着急……嗯,就在这里等消息吧。”
  “好的很,好的很。”
  等锦衣卫的人走了,王越与余子俊也是捧着饭,回到室中相对而食,王越吃的一胡子的饭粒,但神色极为欢喜,对这些小小细节自然也不是很在意,他向着余子俊眉飞色舞的道:“看吧,士英兄,果然不出吾所料也。太保张公果然是有大胸襟,大格局,这般变局,虽未变法而变法,自此之后,大明官场吏治涮新,贪官无可容身,就算有马某人那样的贪官,也必将不容于世矣”
  其实所谓的火耗归公和养廉之法,发端自明中晚期,成熟于清中前期,到雍正年间遂为大成。雍正本人的能力够了,各种办法也成熟了,于是十几年间,朱批不断,终于在绝大多数地方,完成了几个空前的创举。
  就凭这几个改革,雍正也能得到够高的评价。事实上,清朝诸帝,顺治康熙乾隆都不足观,唯有一个雍正,尚且称得上一个“能”字。
  有“前人”的珠玉在前,张佳木虽历史不佳,这种事倒还是知道的,毕竟影响剧的力量比书大的多了去了。
  心里有一套计较和改革的办法,做事自然就很有章法,而对王越和余子俊等人来说,固然是当时的一时精英,但张佳木拿出来的办法却是这几百年下所有的精英对中国政治体制一些切乎实际的改良办法,一抛出来,自然就得到了他们的衷心赞赏和敬服了。
  事实上,雍正年间也是中国这几千年下吏治最好的年头,除了朱元璋大杀特杀的那些年,也没有哪个朝代能与之相比了。
  清之吏治,受惠于雍正年间多矣,哪怕后来乾隆不能肃贪,嘉庆只说不干,道光只能正已不能正人,咸丰碌碌无为……但一直到光绪年间,海防捐例大兴,捐班多远正途,到那时,吏治才算真正的完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雍正年间的几个办法,也真是集中国政治智慧于大体,而且,除了一条之外,余者皆为士大夫所容许和赞赏,阻力极小。
  而一旦听说张佳木抛出这些办法之后,王越等人的敬服,也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世昌兄,”和王越的高兴不同,余子俊却是苦笑,手中的饭也是放在桌上,似乎难以下咽的样子。
  余子俊是四川人,川人乐观,所以王越从未见过他有如此情形,当下只是一征,因向余子俊问道:“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余子俊缓缓摇头,道:“我只想起一件事,等我们出去之后,如果能官复原职,那么,再弄新军制的事,该怎么办?”
  “一码归一码吧。”王越也是一皱眉,接下来便道:“太保我什么也服他,不过,改军制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太操切了。”
  “我意亦是如此。”
  “出去之后再说吧。”王越吃饱了饭,很舒服的抱着头躺在被子上,笑着道:“身为楚囚,尚在诏狱之中,我辈就忧心国事了,真真是改不了的毛病啊。”
  “哈哈,说的也是。”
  余子俊也是笑了出来,一笑解忧愁,当下便也是一通饱餐。
  ……
  到得几天之后,狱中也一般得到了廷议的详细情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